《树叶粘贴画》课堂实录--于天宇

《树叶粘贴画》课堂实录--于天宇
《树叶粘贴画》课堂实录--于天宇

教学设计:

《树叶粘贴画》

木兰县建设小学

于天宇

《树叶粘贴画》教学设计

一、课业类别:手工拼贴创作课

二、教材分析:

《树叶粘贴画》一课有着浓郁的乡村本土特色,改变自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留住秋天》一课,是一节手工拼贴创作课。

《树叶粘贴画》一课的教学设计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更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课堂活动体验环节所用材料不用学生去买,秋季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便于收集,易于保存。、课上教学内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秋林秋叶形色之美,让学生真正解读秋的色彩和韵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师范品、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概括分析,了解掌握树叶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并抓住落叶本身独有的特点大胆想象并进行美的再创造,拼贴出自己喜爱具有个性的手工作品。我自认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是一年四季里最美的季节,因为它是收获的季节。然而,绚丽多彩、色彩斑斓的金秋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当我们踏着满地缤纷的落叶觉得可惜时,何不“留得残荷听雨声,拾得落叶留秋景。”呢!《树叶粘贴画》一课便是在这适时、适景、适情的条件下而安排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运用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选择形状各异的树叶拼贴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美的再创作。

3、德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粘贴形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充分运用落叶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有步骤的拼摆粘贴生动的形象。

五、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树叶、固体胶、彩色笔、素描纸、范画、课题字条等。

2、学生用具:树叶、固体胶、彩色笔、素描纸、剪刀。

六、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课堂发挥美术教育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注重学科的整合,整节课融入了语文、自然、音乐等学科与美术学科相结合,体现了学科整合性。

4、注重把“美”贯穿于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的板书设计、范画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感受到秋的“美”。

七、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是上进的好孩子,老师最近读了一首诗歌,现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配乐诗歌朗诵: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呤。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绿色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花里。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的来,向远方匆匆的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小结:这是诗人毕国瑛对秋天的感受。现在正值秋末,谁能用最美的词语来说说秋天的美景呢?(指名回答)

生:秋高气爽、秋景怡人、瓜果飘香……

师:秋天的美景的确绚丽多姿,色彩斑斓,但是秋天的美景如昙花一现,“刷刷”黄叶宝宝就和大树就说“拜拜”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树叶就会落下来吗?

----生回答。

师补充归纳:(渗透自然知识)原来到了秋天,降水就会逐渐变少,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会随之减少而变得很干燥,而树叶又会蒸发掉许许多多的水分,大树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褪掉树叶道声“拜拜”,以保存仅有的水分不被蒸发,到明年春雨绵绵的季节再长出更嫩绿的树叶。

师:秋景短暂,同学们有哪些方法能把秋天的美景给留住呢?

生:照相、录像、写作文、绘画……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当我们踏着满地缤纷的落叶觉得可惜时,何不“留得残荷听雨声,拾得落叶留秋景”呢?

师:其实,“树叶粘贴画”也是留住秋景的一种好方法。(师粘贴课题“树叶粘贴画”)设计意图:此环节,结合教学目标和设计理念等诸多因素并结合学科整合,我课前查阅资料,发现三年级的语文、自然等学科用了不少篇幅来学习秋的景色及生态特点,而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我及时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用课文中熟悉的诗歌配乐朗诵并渗透自然知识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在充盈美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感受美的熏陶并导入新课,为本课的学习提供积极的认知准备,进而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和探究欲望。

(二)欣赏感悟——审美修身: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多媒体课件出示:秋景图片)

----师生一起欣赏秋景图片。

师:我们看到这些漂亮的秋景里有许多种树木,那树上的叶子都是什么样样子的呢?我们接着欣赏图片。(多媒体课件出示:秋叶图片)

----师生一起欣赏秋叶图片。

师:用树叶粘贴出来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一睹为快!观看的同时你要仔细观察,每幅“粘贴画”粘贴的是什么形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为什么用这样的树叶粘贴?小组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欣赏图片。(多媒体课件出示:树叶粘贴画图片)----师生一起欣赏树叶粘贴画图片。

生:……

师:这样的树叶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几张作品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现了“树叶粘贴画”的魅力,张张作品都都体现了设计者个性的创意和独特的设计。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学生认知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向感知表象思维和符号思维发展的。因此,要突破重点,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以呈现大量的视频、音乐结合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大自然美丽的秋景,往日熟视无睹的景象此刻都变得别样动人。通过欣赏引导启发,让孩子们心动,情润,情不自禁地议论起来,4人小组间出现了交流和

讨论,同学们自主地传递着探究的喜悦和对秋天的喜爱。此时此刻你会发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开始浸透着自然之美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之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三)欣赏范作——拓宽思路:

1、教师范作欣赏:

师:刚刚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及我们师生的总结,知道了“树叶粘贴画”的制作步骤。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作品,看看谁能最先看出老师粘贴的是哪一个神话人物?那他就是班级里最善于观察的同学。

生:二郎神杨戬。

师:这为同学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看出老师粘贴的是二郎神杨戬呢?

生:因为他有三只眼睛。

师:这位同学观看的果真非常仔细。是班级里最善于观察的同学,老师希望你接下来表现的更出色,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其他同学有信心超过这位同学吗?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大声的告诉老师。

师:现在这里所有的老师都看出来了我们同学们对自己是信心百倍。老师也为你们加油!(做一个加油的手势)

2、学生作品欣赏: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其他学校同学们的作品吧!(你最欣赏哪一幅为什么?)谁来评价一下!

----生欣赏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

师小结:他们的作业也都十分大胆地进行了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作和学生范作的欣赏设计拓展了教材的内容,把学生带入了另外一个师生的艺术空间,学生的思维也会随教师讲解作品的有关内容而动。就这样,近在身边的作品,使学生更觉得亲切。扩展了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求异思维的发散也变成了学习的乐趣。丰富的想象力变得更为重要。无限的想象力,甚至是跨越时空,丰富想象力任学生的思路尽情驰骋。大胆的信笔做来,自由的倾诉表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转变新的观念态度。

(四)示范分析——了解方法: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用捡来的落叶粘贴画。老师也捡来几片树叶,你们看是什么形状的?(对了,是卵形叶、掌形叶,你们还有一些什么形状的树叶?)可老师该怎么一步步的贴画呢?小组讨论,谁来说说!

师:慢慢说,我按照你的方法来做一做(想……)同学们帮我想想,掌形叶象什么?卵形叶象什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就按照有些同学的建议,我来贴条金鱼。

师:第二步呢?好,我来拼一拼,摆一摆,(在这里,要注意最好考虑一下颜色的搭配,我用红色的身子,绿色的尾巴、大小树叶、叶子的反正……)再修剪掉多余的部分,好!我把叶柄剪掉更合适!

师:认为满意就用固体胶贴牢固!

师小结:好了!这幅粘贴画制作完成了,现在老师问一下,“树叶粘贴画”的制作分几步?(指名学生回答)

生:……

师归纳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树叶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计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形象。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适当添画背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美术课堂教学的示范问题一直是我们探讨的焦点。在这一环节中,因为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明了,我尝试了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探索思考步骤,结果是轻松自然的达到了我所预期的目的。这样既没有包办代替示范的过程又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毫无准备的去创作,提升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五)创作体验——展现自我: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粘贴画”作品,又听老师其制作步骤,相信现在大部分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一展身手了!先别急我们一起看一下今天的创作内容。

师课件出示:“创作内容”和“创作要求”。(指名学生读)

1、创作内容:

选择几种好看又适当的树叶粘贴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

2、创作要求:(单独或二人小组完成)

(1)树叶适当又好看,画面合理,大小适中;

(2)展现自我个性的创意和独特的设计;

(3)给粘贴画取个适合的名字连同自己的名字书写在画面适当的地方。

师:音乐声即将响起,大家快一起动手制作一幅漂亮的粘贴画吧!

----生制作粘贴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通过前面的欣赏讲解并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秋日私语》美妙音乐情境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部分学生以启发指导,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的展现自我独特的设计和个性的创意,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艺术作品。

(六)佳作评价——共同进步:

师:好了!军号声已经响起,全体同学停下看黑板上粘贴了一部分同学的作品,你能从画面布局,运用叶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几个方面说一说?评一评?

生评价作品:

学生1:我喜欢×××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人物形象,拼摆合理。

学生2:我喜欢×××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构图合理,内容丰富。

学生3:我喜欢×××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设计大胆,构思巧妙,想象力又丰富。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原来的给学生作业直接打分到贴在黑板上进行讲评,已经起到了改进教学、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作用,在这节课上,更是由老师的评价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教师点评,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与我内心的评价结果差不多。所以,在实施效果评价时,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表现,还要透过课堂的气氛创造出了解美术教学的延伸性,看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去自由发挥和个性发展,更要看学生是否对自己也对他人的作品给予延伸性的关注与投入。

(七)课堂总结——秋景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叶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师:你们这堂课表现的十分出色,你们的作品老师都非常喜欢,不仅想象力及其丰富,而且作品内容创作大胆,展现了你们独特的创意和个性的设计。老师更相信没有及时完成作品的同学,你的作品会更加优秀。今天你们的作品虽然还有点稚嫩,但是,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你们会成为中国未来画坛上的齐白石、张大千。

师:寒风凛凛的冬天已经来临,五彩缤纷的秋景退出大自然的舞台,但我们已不再遗憾,因为我们用双手留住了美丽,让秋天的美好永驻我们的心间!你们的作品“即留住了秋天,又展现了真实自我。”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整堂课的总结部分,在这里要对学生佳作进行表扬鼓励,让其树立

更强的自信心。对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增强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更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八)拓展延伸——资源利用:

师:其实,粘贴画的材料还有很多,比如:玉米棒叶子的编织、瓜子皮的粘贴、各种粮食菜子的粘贴等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粘贴画的其它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再让学生多了解更多的粘贴画所需的其它材料,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是为下一课时做一下铺垫。

《树叶粘贴画》教学反思

我讲的《树叶粘贴画》一课有着浓郁的乡村本土特色,符合校本教材的要求。改变自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留住秋天》一课,是一节手工拼贴创作课。下面结合本节课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本节课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树叶这一课上所需材料,在农村秋季随处可见,便于收集,易于保存,减少了学习的花销,又保护了周边环境。

二、语文、自然、音乐、美术几个学科的有机整合:

由于《美术新课程标准》取消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要求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同艺术表现能力和人文知识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要求本学科要与众多的学科相互渗透,创造广泛的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

三、教师的示范用问题的方式抛给学生:

教师示范演示的时候,我尝试了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探索思考解说制作步骤,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这样一来既没有包办代替示范的过程又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毫无准备的去创作,有调动了学生,锻炼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

四、多媒体课件辅助优化了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美术教学中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其超大的信息容量,强烈的直观感受,清晰的视觉及直观性,大大的辅助优化了课堂教学,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情并茂树叶粘贴画的天堂,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但是一节课下来,总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学生创作体验环节时间显得有些仓促,今后还的特别注意这一点,更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

二、对学生的作品评价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希望各位教育界的领导和同仁给予指导!谢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断出立体图形2

学科数学年级/册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断出立体图形》难点名称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猜测、推断、想象、验证,还原出立体图形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根据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知识点本身内容贴近学生, 但有高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生来说通过推理、想象“还原几 何体”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逻辑思维飞跃;观察视角从二 维到三维的跳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 力作为支撑,这些都是比较难于落实的数学素养。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学生的抽象逻辑发展层次不齐,理解困难: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习惯 于形象思维为主,运用推理、想象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意识比较较弱, 在“还原几何体的过程中”下,很难脱离学具进行抽象的数学思维活 动。 难点教学方 法填写示例 1.通过正方体块直观演示、实际操作视频演示还原几何体的过程; 2.通过独学、群学、交流学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3.研究策略指导、提炼,引导学生探索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1.唤起旧知,明确学习内容。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教学例题2 兰兰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结果是这样的,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几何体吗? 1.引导思考,规划策略。 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和策略,从哪个角度入手更方便我们去操作和想象呢?在独立研究问题。 2.交流方法,感受策略。 交流(方法、顺序、层次)--------验证(观察面、数正方体) 3.反思小结,提炼策略。 回顾刚才的研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做一做” 给同学们布置一个探究任务。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一 说教学目标: (我对本课制定的目标是:1.用拼一拼、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识记13个生字,着重强调后鼻音,认识心字底,会写:“广、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联系实际、观看视频等方式,理解“遥远”、“壮观”等词,能用“非常”说话,读好长句子,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3.通过对第三句话的反复朗读和体会,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还是应该落在识字和朗读中。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第一,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包括拼一拼、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猜一猜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记住本课13个生字,认识心字底,会正确书写“广”和“升”。第二,创设多种情景,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读好长句“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用正确的感情朗读全文,甚至背诵全文;第三,用图文结合、语言渲染的方式,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遥远”和“非常壮观”。

在这些目标中,我把识字和有感情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读好长句子、体会朗读“我多想去看看”、以及“非常壮观”的理解作为难点。为了凸显这两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列的铺垫、引导和设计。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铺垫感情,练习语言 在上课前,我设计了“你去过哪些地方?那里什么非东西常吸引你。”这一话题。一方面,这一话题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和文中山里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像他们那样轻易走出大山欣赏祖国山河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让孩子们在心底感受山里的孩子向往北京的强烈感情;再则,通过说话,达到熟练运用“非常”这个词语,为课文中“非常壮观”的理解和学习埋下伏笔。 二、生字学习,分批分类,化解难点 本课生字的学习分散在两个环节中学习。第一批在导入课文时,随即学习“北京安想”,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片和题目中随文学习,紧凑有效;第二批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分类出示。 字音方面,“城、能、升”三个后鼻音,是学生朗读的难点,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 案设计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一、情境导入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体图形 【类型一】从实物图中抽象立体图形的认识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 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 【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

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类型一】平面图形的识别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类型二】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 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 解:(1)由5个图形组成; (2)由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组成; (3)由3个四边形组成. 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三、板书设计 1.立体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新疆的孩子想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另一个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看看天山,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 1.会认“想、告、诉、路”等12个生字,会写“会、走、北”等六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得教学效果。在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

识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去看看,一个是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那里都有什么让两位小朋友如此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认识“想”)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是否圈画生字并标出自然段落,同桌互检。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二)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师结合图片范读课文。 (三)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四)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1.指名拼读领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卡片。(男女赛读) (五)出示文中短语。 1.指名读。 2.师生读。(师读“弯弯的”,生说“小路”) 3.让生说说这样的短语。(知识拓展)

2015学年度小学教学视导总结

2015学年度小学教学视导总结 XX年12月14、15两天,我参与了市教研室对四处市直小学的教学视导。虽然行程紧张,步履匆匆,但是通过听课、座谈、查看资料,我们看到了四处市直小学的扎实工作,发现了诸多亮点,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常规资料及各校开展的创新亮点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课堂教学方面(侧重语文): 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流程紧凑。四位讲课教师都非常年轻,有的是去年刚分 配的,但是我感觉他们成长进步得很快,已经掌握了市教研室下发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 式》实验小学吴文文老师执教的《我多想去看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这节课归结为一幅完美的画,一篇流畅的文”。 2、教师能准确把握各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听四节课中,低年级2节,中年级2节,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扎扎实实,实验小学吴文文老师注重了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识字方法灵活多样,重视字理分析,富有新意。河西小学张凤玲老师分层次推进识 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效果很好。 3、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老师时刻提醒孩子坐端正,注意写字姿势,说话要说完整等。相信经过老师的不断督促,学生会逐步内化到心中,老师们今天播种的良好习惯,孩子一定会收获灿烂的明天! 4、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评价学生以鼓励表扬为主,实验小学吴文文、河西小学张 凤玲老师评价语言丰富多彩,灵活具体,适时合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 围。 5、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指导。龙山小学武晓老师范读很有感情;河西小学张凤玲老师朗读指导具体到位,自创读书三步法”即一读抓重点词语,二读抓标点语气,三读抓动作表情,学生分角色朗读很好;师范附小朱娟老师抓住重点语段让学生边读边悟。总之,老师们 在朗读方式、朗读方法,有感情朗读指导上下了不少功夫,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能力培养。如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等等。不足及 建议: 1、在写字指导上再加强。多数老师有指导书写的环节,但书写指导的汉字数量太少, 多数老师指导了一个字的书写,让学生在田字格上自由写,没有进行展示和评价。根据新的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上指导书写不低于三个字。 2、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有的老师没有设计整体感悟的环节,有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过深,一段一段的分析,有些支离破碎,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 3、时间把握不够。课堂上前松后紧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建议教师要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教材重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课堂容量与时间要搭配合理。 4、课堂内容或拓展延伸内容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大胆运用下发的经典诗文吟唱光盘,如《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一文,课后知识链接出示了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市教研室下发的经典诗文吟唱光盘上有这一首,老师们可以拿来播放,一定会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抹上亮丽的色彩。 二、常规材料方面: 优点: 1、多种形式备课相结合,凸显备课的实效性。四处市直小学都采用了电子备课、纸质备课、手写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规定教龄不满五年的教师一律手写备课,而且要写详案,这 种作法减轻了老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培养了年轻教师。 2、精心设计作业,多数教师做到及时批改、认真,批改记录详细。师范附小刘玉霞老

(二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积木: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积木搭一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快又对。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着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一)教学例2 1、小组合作探究 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从不同角教学流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个人增减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4、小结 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 照样子,观察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例3 1、猜猜看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新疆专用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我将从以下五个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疆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两个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和新疆,去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和天山上美丽的雪莲。本篇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识字写字方面,要求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所要求的“多认少写”的要求相一致。基于课标精神,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想、沿着”等9个字,会写“去、走、北京、前、对”等6个字。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愿望以及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培养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多媒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与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2.练习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读准字音,读好轻声,注意停顿。 二说学情 一年级下学期,在学会拼音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基础,阅读也已经起步,一些学习的习惯,也已初步养成,但是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差,理解力、体会能力都是薄弱的,《我多想去看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孩子很难有机会去北京看升国旗,所以学生很难体会升国旗的情景,所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习和体会升国旗的情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一)趣味导课由播放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合作探究同桌、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点拨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五)有效训练拓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通过以下几个板块来说: 板块(一)引题导入 课件展示课本图画,趣味导课 1.问:这是哪儿?再看看标题,文中的“我”指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 学实录及点评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美好愿望,内容生动感人。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2、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an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天安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生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组内同学互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3、品读感悟,熟读成诵。诗歌共三句话。品读感悟第一句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倾听,接着模仿读第一句。品读感悟第二句时,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学生在体会中练读第二句。品读感悟第三句时,让学生比较: ⑴我多想去看看。 ⑵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较中读第三句,最后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 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积累优美词组。 2.能够以“我多想……”为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并和同学分享。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展示,直观地让孩子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从而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有表达的自信心,说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运用所学到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2)生观看有关北京和新疆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吗此时此刻,你想去看看吗你想去看,他也想去看,让我们一同说出我们的的心声,(引入课题)。 (3)师: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还有一位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可是首先得把这些词语宝宝认识一下,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4)你们读的真棒,看来他们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们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回顾导入,深入分析 (1)师: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我对妈妈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第2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 优质教案

观察物体(2)

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林壁》并提问:为什么作者 从多个角度看都没看清庐 山的真面目呢? 2.这节课我们来观察 几个我们常见的立体图形, 看你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 什么形状?(板书课题:观 察物体(2)) 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交 流后汇报。(因为从不同 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 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的。) 2.认真倾听教师导 言,并进行想象。 2.下面的图是谁看到 的,在()里写上名字。 3.从哪面看到的?连一 连。 4.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写上位置。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交流。 (1)组织学生观察长方 体。画出看到的面的形状。 (教师巡视) (2)组织汇报,展示学生 画图,贴到黑板上。 (3)组织学生观察正方 体、圆柱和球,画出看到的 形状。(教师巡视) (4)组织汇报,展示图 画。 (5)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 发现了什么?并向全班汇 报。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3:看到的立 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 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 的,它可能是什么?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3)学生汇报。 1.(1)小组内分别从 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画 出看到的图形形状,并在 组内交流。 (2)学生展示图画并 汇报: 生1:我从长方体的 上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从长方体的 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从长方体的 左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3)小组内分别从不 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圆柱 和球,画出看到的图形形 状,并在组内交流。 (4)学生展示图画并 汇报: 生1:我们组从正方 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形 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 两个面看到的是圆,从正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游戏设计 (一)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游戏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 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执教丹东市张老师评课人高英 片断1: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 生: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 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 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 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播放录像片)。 评析: [从谈论,到优美的音乐,利用课件,把北京城淋漓尽致地 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片断2: 师: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61页,听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读的好不好?师范读(配音乐)。 师:你们认为我读的怎么样? 生:好。 生:棒极了。 师:你想读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借助拼音读几遍。 评析: [教师用亲切动听的话语,标准的朗读,体现了老师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朗读功底,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片断3: 师:你们想读课文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 师:在小组内把生字划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看谁记的最多。 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你以前认识哪些字?在哪里学的? 生:我以前认识“路”字,在幼儿园学的。 生:我还看见过“马路”。 生:还有姥姥家的“山路”。

生:我还认识“北京”两个字,妈妈教我的。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你们。那么你们又记住了 哪些字呢? 生:我记住了“想”,上边两个“水,目”,下边是“心”字,用“心”去想。 生:我记住了“升”,这样就“升旗”。(师生做升旗的动作) 评析: [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 保持,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做法。让学 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愿意识记的字,自主地选择不同方法记住 字形,同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还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 片断4: 师:老师想如果没有拼音,你们也能认识这些字,对吗? (逐个出示)。 生:读。 师:哪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这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读卡片。 师:双轨火车开起来。 生:呜、呜、呜(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最新《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说课人:常菊菊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诗歌。本文以新疆孩子、北京孩子的口吻,采用诗歌的形式,写了天山的孩子一心向往着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希望走进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和洁白的雪莲。抒发了各自的向往。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析学情 低年级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浅入深,不断提高。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去过北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的风光,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三、说理念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四、说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和学生特点,《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为: 1、知识目标 巩固12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

2、技能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是难点。 五、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的挂图,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之后请学生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我还通过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2、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学生来说,这一刻,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请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升旗场面读出来,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

11 我多想去看看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1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 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聊天导入5 1、看图,猜这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出示音乐,图片,老师带你们走一走。教师描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北京城的中央有天安门城楼,红墙黄瓦,异常美丽。北京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有许多立交桥。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学习北京。读好北京。把北京放在句子中你能读出来吗?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爱北京。 2、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想,有个新的偏旁。给想找朋友。再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打开102页,自由读课文,要求:先读课文圈生字,读准拼音来识字。想方设法记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3、课文共有几句话。指名三人读课文的三句话。难读词语引导读好。 重点学习第二句。 这句话中集中了很多生字,大家自由再练习读。指名读。 这是个长句子,断好句子读。齐读。

4、把这些生字都请出来,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名带大家齐拼读。 5、哪两个字笔画最多最难记? ●城,左边土字旁,表示城楼的建造与土有关。 ●旗,偏旁是方字旁。很多旗子都是方的。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看图。 读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 ●升旗,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升旗时,你是怎么做的? 6 (三)学习课文第二句 1、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中国的地图,五角星标出的位置就是首都北京。我们在浙江,如果坐汽车,我们要坐两天一夜才能到达北京,如果步行,我们要走155天呢!北京离我们真远。 如果学生提出坐飞机,那就要解释,是呀,现在,交通便利了,去遥远的北京城旅游也方便了。 谁能读好“遥远的北京城”,评价谁读的远。 2、你们想亲眼看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吗?看录象,老师描述。“这就是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每天担任全国最庄严的任务。他们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准时升国旗,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都是要严格训练的。你们看,这样的升旗仪式多么壮观呀!”读要壮观一行句子。 他们的读出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壮观。 3、朗读指导这一句。 (四)游戏餐盘4选择2个游戏。 登山游戏。 魔方游戏。 一字开花游戏。 (五)写字。3 广和升。观察,三笔是哪个字,四笔哪个字?报给老师写,提醒老师写时注意什么?师范写。生写。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课题: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教材70页第1题大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老师小结: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立体图形)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 ①学生分五人一组坐在长方体图形的不同位置。 ②组同学边观察边交流。 ③反馈汇报。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右面看 ④换成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2)活动二:根据正方形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第5题。 分组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教师出示一个圆: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长方形,那么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二、总结提升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板书设计 观察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右面看 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进行判断。 课后反思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

人教版一年级上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word版 含答案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奋斗小学李立雪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奋斗小学的李立雪,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五单元通过一个个富有人文色彩的小诗歌、小故事向我们展现了挚爱、真情。《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共需要2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的 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认读课文中的词语,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心”。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 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产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写好字。 其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三点: 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写好“广”字。 2.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产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写好“广”字。 课前准备有一个教学课件,一张写好“想”字的识字卡片。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个环节:图片导入,用北京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北京的喜爱之情。我是这样导入的: (课件) 1、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览北京,看,这是哪? 哎呀,看到北京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呀? 2、这时,我接着学生的话题说:这节课,我们就学第11课。(板书课题:11 我多想去看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课题中这个字(出示字卡“想”)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怎么读?大家齐读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字吗? 想字下边是今天要学的新偏旁,叫‘心字底’。一起说一遍。 你知道“想”字为什么是心字底吗? 谁能用“想”字说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像这样在课题中识字,学新偏旁,即不脱离情景,又能分散学习的重点,同时还能教学生记字方法。新教材识字量大,如果在课堂上每个字都分析如何记字形,时间不够用,因此在教一些典型的或的特殊的生字时,要有步骤地、具体地把识字方法渗透给学生。**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计划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继续深化实施课程改革,围绕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快乐学习,主动成长”为理念,围绕“轻负高效”的核心主题,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继续深化“快乐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学习并贯彻课改精神,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动语文教学健康、和谐有效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进入初中的学习接好轨。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全面提高本组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汲取课改的新精神,新理念,并将其内化真正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2.努力开发本组教师的教学特色,各取所长,尽可能的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本组语文教学在整体上有大的进步。 3.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按照学校集体备课的要求组织好每一次备课活动。 4.注重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创建一个和谐、民主、文明,有浓厚的教研氛围的年级组。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课改意识。 措施: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培训和教学听课活动,做好记录,并及时写下反思或课后评议。 (2)组织组内教师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学刊物,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做好摘记。 2.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服务于教学。 努力落实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措施: (1)认真组织每次的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2)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人人参加,形成人人发言的氛围。

(3)组织本组老师学习观看优秀课例光碟,讨论、评议运用到教学。 (4)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评课,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评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措施: (1)平时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每天早晨朗读课文,阅读课上具体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大学生阅读量,积累经典古诗文。利用晨读和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平时加强监督落实,期末进行检查。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加强阅读训练。加大学生阅读量,每篇阅读课文选择所匹配的内容带一篇课外阅读,充分利用语文读本的作用,教师做好阅读指导以及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记。 (4)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5)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坚持写好日记。 4.注重“课前小研究”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措施: (1)教给学生方法,采用“读、划、注、查、思、疑、议、联、比、记”等方法,让学生先进行课前研究。 (2)定时就学生在课前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真正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2)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检查学生的课前研究情况,不定期的对比较的课前研究作业进行展示,达到“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 5.积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措施: (1)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快乐体艺节”语文科的比赛活动。 (3)教师进行语文基本功的学习。 6.组织搞好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的内涵。

我多想去看看课堂实录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北京告诉天安门非常壮观广场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王燕-《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课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三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想、能”等13个生字,“心”和“方”两个偏旁,会写 “广、足”等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 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想、能”等13个生字,会写“广、足”等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子,“我多想去看看”,体会少年儿童特别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我的教法主要体现在对课文的理解上,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法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展示学生们喜欢的天安门,万里长城,天坛等图片,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男女声读、齐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看升旗仪式、读句子等活动,逐层加深对北京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的学法主要体现在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识字,比如:加一加的方法,减一减的方法,形声字的方法,猜谜语,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名2—3位同学回答,教师随机展示图片)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你有什么想说一说的吗?(学生可能会说:北京太美了,我真想去看看,教师接着说)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去北京看看,他就在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出示课题,教师写板书,学生用手势跟老师一起写) (二)识记生字,学会方法 1.带拼音读字词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让学生们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你要提 醒大家什么字音?(平舌音、翘舌音、后鼻音等)找2—3位同学领读。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声读、齐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