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饶勇曾振灵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研究室,广州,510640)

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 CYP)是人、哺乳动物及一些昆虫体内参与各类药物、毒物及其它外来化合物代谢含血色素的酶系,具单加氧氧化特性,是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末端氧化酶,起着与底物结合以及从NADPH传递电子到NADPH- cytochrome P450还原酶的重要作用[1, 2]。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CYP新基因不断被克隆,其结构与表达调控,转基因细胞系以及单克隆抗体等研究进展迅速。

1 CYP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细胞色素P450是一个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基因超家族(superfamily)编码的同工酶所组成的超家族酶系,由多个基因家族(family)组成,每个基因家族又包含若干个基因亚族(subfamily)。根据Nebert的分类命名系统,CYP基因全序列同源部分<36%为家族标准,40%-65%为亚族界限,>97%则可以认为是等位变异基因[3,4]。现在已经发现,人类P450有16个基因家族31个亚家族[5],哺乳动物有12个家族22个亚家族[6],昆虫也已发现8个家族20个亚家族[7]。已在原核生物、植物及动物体内至少发现300余种P450同工酶[8]。

1985年Jaiswal等[9]第一次获得CYP1A1的cDNA克隆,经二恶英诱导,测定了人的CYP1A1完全的DNA和氨基酸顺序。Feyereisen等[10]获得第一个昆虫P450基因,被命名为CYP6A1。CYP6A1具有1629个核苷酸,其开放阅读框架为1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的P450蛋白(Mr=56 738)。其氨基酸序列与哺乳动物CYP3家族只有27%的同源部分,表明昆虫存在一个独立的P450基因家族。Yamano等[11]利用大鼠2B1cDNA为探针从人肝脏的λgt11文库中克隆出了h2B1 cDNA。H2B1蛋白质含49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56286,与鼠2B1蛋白有76%氨基酸序列相同,具有7-乙氧香豆素脱乙基活性。同时还克隆了h2B2cDNA 和h2B3cDNA。h2B2cDNA与h2B1cDNA 相比,在5'-端外显子4有一个明显的改变:缺失了29 bp而同时插入了44 bp的非同源DNA,此改变常发生在外显子3和4的结合处。h2B3cDNA和h2B1cDNA相比,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5%和93%。用体细胞杂交迹印方法确定人的CYP2B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1990年Yamano等[12]还克隆了CYP2A3,CYP2A3v,CYP2A4的cDNA,测序结果为在CYP2A3和CYP2A3v 间只有1个氨基酸不同,Leu160→His,是由于T488→A而引起的,另外两处核苷酸的变化是G60→A,G1645→C,属于无意义突变,说明CYP2A3v为CYP2A3的等位基因变化型。CYP2A4与CYP2A3和CYP2SA3v相比,氨基酸序列有94%相同。1990年Matsunaga等[13]测定了CYP2A1和CYP2A2,CYP2A1基因全长12835 bp,CYP2A2较CYP2A1长10 kbp,除位于第2号位长1.5 kbp和位于第5号位长12 kbp的内含子未测序外,CYP2A2 基因的序列都被测出。CYP2A1和CYP2A2都含有9个外显子,有93%的核苷酸序列相同。转录起点为CYP2A1上游的4544 bp及CYP2A2上游的5 529 bp处,两者都含典型的TATA箱但没有CCAAT箱。

在国内,董海涛等[14]采用RT-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CYP1A1cDNA,为1.5 kbp大小,将此片段克隆至质粒pGEM-3Z并进行部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片段包含CYP1A1 DNA 5’端和3’端部分编码区及完整的编码区。吴健敏等[15]测得CYP2B6的3’端190 bp序列,与Yamano等[11]报道的序列相同。1995年Wang等[16]根据已知昆虫P450和哺乳动物CYP3在血红素结合位点附近的一段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探针,筛选棉铃虫(Heliothis zea)cDNA文库,获得了CYP6B2 cDNA。其编码504个氨基酸残基的P450

蛋白,与CYP6B1有51%的同源序列。1999年王达等[17]以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原KLM-1抗血清为免疫探针,筛选构建了λgt11噬菌体,克隆出人肝的cDNA文库,测定了CYP2B6cDNA全序列,CYP2B6含有1195个碱基。严乐勤等[5]应用RT-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从人肝组织中克隆CYP2A6cDNA片段至克隆载体pBluscriptSK(M13-)中,并确证为CYP2A6cDNA片段。

2 CYP基因的应用研究

2.1 转CYP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在进行体外实验检测外来化合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时,由于测试细胞如细菌、哺乳动物细胞CHL、V79等的CYP基因表达极低或缺乏,则必须添加肝微粒体酶制剂以达活化目的[30] 。目前最常用的活化系统是从多氯联苯诱导大鼠肝制得的富含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S9组分。但这种相对粗糙的动物肝脏微粒体酶提取液成分复杂,提取过程较为复杂,影响酶液作用的因素多,表现在实际应用时作用结果的不稳定,而且动物酶催化的结果和人代谢过程存在客观的物种差异,因此,建立以人组织为材料的试验系统,是新药开发以及化合物毒性研究等领域的发展需要。

自1987年开始已有学者将CYP基因导入微生物或体外建株细胞中表达。1990年美国NCI的Crispi[18,19]小组将CYP1A1和CYP1A2基因成功地转入淋巴样干细胞株AHH-1,并获得很高表达,还研究了转基因细胞株对黄曲霉毒素B1等致突变/致癌物的代谢作用。

1995年以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余应年等已克隆了人类CYP1A1[20],CYP2B6[21],CYP2C9,CYP3C4[22],CYP2D6,CYP2E1,CYP2A6[5],将这些基因部分转入人羊膜FL 细胞、中国仓鼠CHL、V97细胞中,先后建立了FL-1A1、CHL1A1、V97-1A1[20]、FL2B6、CHL2B6、V972B6[21]、CHL3A4[22]、CHL2C9[23]以及CHL2A6[5]。这些转基因细胞株可能成为药物代谢研究及毒理学研究的有力的工具。

2.2 CYP基因与昆虫抗性的关系

在昆虫中的研究发现,已知在昆虫P450基因家族中,CYP6族常与对杀虫剂抗性密切相关。其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是CYP6A1,CYP6A2和CYP6D1。

Carino等[24]和Anderson等[25]证明了家蝇Rutgers品系CYP6A1的高表达与环二烯类(如爱氏剂,氯丹)杀虫剂抗性密切相关。Waters等[26]和Dunkov等[27]研究表明黑腹果蝇91-R抗性品系,CYP6A2促进有机磷杀虫剂的解毒代谢,提示昆虫抗药性与CYP2A6超表达有关。Liu等1996年[28]和1997年[29]比较了家蝇7个品系的抗性水平和CYP6D1mRNA及蛋白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拟除虫菊酯品系LPR的抗性水平与CYP6D1的过量表达被染色体Ⅱ上的一个不完全隐性遗传反式作用因子和染色体I上的一个近完全显性遗传顺式作用所控制,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CYP6D1相关抗性的多基因性质和染色体I上的显性抗性因子的存在提示该类抗性能迅速发展。除了CYP6家族外,还有研究表明CYP4,CYP9和CYP28家族的一些成员亦可能与抗药性有关[7]。

2.3 CYP在化合物代谢中的应用

1988年Deluca等[31]应用一种香豆素类似物7-乙氯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ethoxy-4-trifluoromethylcuomarin,EFC)检测CYP催化的O-去乙基反应。该方法通过直接检测带荧光的产物来确定反应的情况,为一种直接、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1992年Pearce 等[32]通过对香豆素、双香豆素和睾酮的氧化作用,研究了肝微粒体CYP2A酶的种属及个体差异性。1999年Nadin等[33]在研究CYP催化全反视黄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4-羟化反应发现,在人肝脏中,CYP2C8是参与A TRA 羟化反应的主要酶,3A亚家族较少参与。CYP2C8和CYP3A4表达的个体差异性会影响A TR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2000年Watanabe等[34]研究了单剂量(80 mg/kg) 与多剂量(20 mg/kg, 4 d) 注射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对CYP2B1/2

在肝小叶内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复给药更有利于诱导CYP的表达。

Kreth等[35]研究了人P450酶对在西方社会广泛滥用的中枢兴奋剂苯丙胺类药物N-甲基-3,4-甲烯二氧苯丙胺(N-methyl-3, 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俗名“Ecstasy”),N-乙基-3,4-甲烯二氧苯丙胺(N-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 MDE,俗名“Eve”),3,4-甲烯二氧苯丙胺(N-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 MDA)的氧化代谢,结果表明,CYP2B6有很高的脱甲基酶活性,同时,其它一些P450同工酶也具有代谢甲烯二氧苯丙胺类的能力,尤其对缺乏功能性CYP2D6的个体特别重要。

Huang等[36]研究了人肝微粒体CYP3A4和CYP2B6对环磷酰胺(cyclophophamide,CPA)和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A)的N-脱氯乙基作用和4-羟化作用,结果为CYP3A4对CPA和IFA均表现出很高的N-脱氯乙基作用,而CYP2B6仅对IFA表现出高的N-脱氯乙基及较弱的4-羟化作用。

Miksys等[37]研究了雄性大鼠灌胃0.1,0.3,1.0 mg/kg尼古丁共7天后CYP2B1mRNA及蛋白质的变化,结果为在脑和肝中1.0 mg/kg组其CYP2B1mRNA和蛋白质分别较对照组高出5.8和7.6倍。此结果说明尼古丁在脑中通过转录调控CYP 水平而加强自身代谢,从而产生中枢性耐受现象。

以上是一些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CYP的诱导及对一些化合物代谢的研究。在国内,浙江医科大学余应年小组建立了一系列转CYP基因哺乳动物细胞株,是对体外检测潜致癌物或致突变物生物活化极有价值的探索。

总之,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P450的研究必将被更多学者所重视。尤其在P450的生物多态性、个体差异性、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结构与功能关系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Gonzles F J.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cytochrome P450s[J]. Pharmacol. Rev., 1989, 40: 243~288.

[2] Nelson D R, Kamataki T, Waxman S J et al. The P450 superfamily: update on new sequence, gene mapping, accession numbers, early trivial names of enzymes and nomenclature[J]. DNA Cell Biol., 1993, 12(1):1~51.

[3] Nebert D N, , Adesnik M, Coon M J et al. The P450 gene superfamily recommended nomenclature[J]. DNA , 1987, 6:1.

[4] Nebert D N, Nelson D R, Adesnik M et al. The P450 superfamily: updated listing of all genes and recommended nomenclature for the chromosomsal loci[J]. DNA, 1989, 8:1.

[5] 严乐勤,余应年,诸葛坚等。人细胞色素P4502A6cDNA克隆及其在哺乳类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0,14(1):31~35。

[6] 林簌洁,罗建红,余应年。人细胞色素P4502B6的GST融合蛋白及其抗体的制备[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3~7。

[7] 朱昌亮,吴观陵,张兆松。昆虫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进展[J]。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杂志,1999,17(1):46~49。

[8] 贺锡雯,张伟华,吕京等。氰戊菊酯对细胞色素P4502B1/2B2的诱导[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13(3):222~226。

[9] Jaiswal A K, Gonzalez F J, Nebert D W. Human dioxininducible cytochrome P450: complementary DNA and amine acid sequence[J]. Science, 1985, 228:80.

[10] Feyereisen R, Koener J F, Farnsworth D

E et al.Isolation and sequence of cDNA

encoding a cytochrome P450 from an

insectcide-resistant strain of the housefly,

Musca demestica[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9, 86:1465~1469.

[11] Yamano S, Nhamburo P T, Aoyama T et

al.cDNA cloning and sequence and

cDNA-directed expression of human P450

2B1: Identification of a normal and two

variant cDNAs derived from the CYP2B

locus on chromosome 19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e 2B mRNAs in human

liver[J]. Biochemistry, 1989, 28 (18):

7340~ 7348.

[12] Yamano S, Tatsano J, and Gonzalez F J.

The CYP2A3 gene product catalyzes

cuomarin 7-hydroxylation in human liver

microsomes[J]. Biochemistry, 1990,

29 (5): 1322~1329.

[13] Matsunaga T, Nomoto M, Kozak C A et

al.Structure and in vitro transcription of

the rat CYP2A1 and CYP2A2 genes and

regional localization of the CYP2A gene

subfamily on mouse chromosome 7[J].

Biochemistry, 1990, 29 (5): 1329~1341. [14] 董海涛,吴健敏,余应年。人细胞色素

P4501A1基因cDNA的克隆和鉴定[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5,11(4):

417~421。

[15] 吴健敏,董海涛,余应年等。CYP2B7

cDNA的克隆、鉴定及真核细胞重组表

达载体的构建[J]。癌变畸变突变,1995,7(1):1~6。

[16] Wang X P, Hobbs A. Isol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cDNA clone for a

pyrethroid inducible cytochrome P450

Helicoverpa armigera[J].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1995, 25: 101.

[17] 王达,仲人前,孔宪涛。CYP2D6基因

克隆及序列分析[J]。上海免疫学杂志,

1999,19 (2):75~78。

[18] Crespi C L, Langenbach R, Rudo K et al.

Transfection of a human cytochrome P450

gene into the human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AHH-1, and use of the recombinant

cell line in gene mutation assays[J].

Carcinogenesis, 1989, 10: 295.

[19] Crespi C L, Steimel D T, Aoyama T et al.

Stable expression of human cytochrome

P450 1A2 cDNA in a human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 Role of the

enzymes in the metabolic of activation of

aflatoxin B1[J]. Mol Carinog,1990,3: 5~8.

[20] 董海涛,余应年,蔡朱男。人细胞色素

P4501A1cDNA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转基

因细胞系的建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6,12(3):225~230。

[21] 吴健敏,余应年,陈星若。人细胞色素

P4502B6在哺乳类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6,

10 (2):131~135。

[22] 陈巧芳,吴健敏,余应年。转基因细胞

系CHL-3A4的建立及其代谢活化作用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5):281~284。

[23] 汪爱今,钱瑛,钱羽力等。人细胞色素

P4502C9cDNA的克隆,鉴定及真核细

胞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J]。癌变畸变突

变,1998,10(4):198~203。

[24] Carino F A, Koener J F, Plapp F W et al.

Constitutive overexpression of the

cytochrome P450 gene CYP6A1 in a

house fly strain with metabolic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J].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 1994, 24: 411.

[25] Anderson J F, Utermohlen J G, Feyereisen

R. Expression of house fly CYP6A1 and

DNA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reconstitution of an

insecticide metabolizing P450 system[J].

Biochemistry, 1994, 33: 2171~2177. [26] Waters L C, Zelhof A C, Show B J et al.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he long terminal

repeat of transposable element 17.6 in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an insecticide

resistance-associated P450 gene in

Drosophila[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2, 89: 4855~4859.

[27] Dunkov B C, Guzov V M, Nocelin G et

al. The drosophila cytochrone P450 gene

CYP6A2: structure, localization ,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 and induction

by phenobarbital[J]. DNA Cell Biol, 1997,

16: 1345~1356.

[28] Liu N, Scott J G. Genetic analysis of

factors controlling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P450 ,CYP6D1, cytochromebs , P450 reductase, and monooxygenase activities in LPR house fly, musca domestica[J].Biochem Genet, 1996, 34: 133~148.

[29] Liu N, Scott J G. Inheritance of

CYP6D1-mediated pyrethroid resistance in house fly (Diptera: Muscidal) [J]. J Econ Entomol, 1997, 90: 1478~1481. [30] Omura T, Ishimura Y, Fujiyama Y.

Cytochrome p450[M] , 2nd ed , Kodansha Ltd. Tokoyo, Japan, 1993, 159~162.

[31] Delnca J G, Dysart G R, Rasnick D et al.

A direct highly sensitive assay for

cytochrome P450 catalyzed O-deethylation using a novel coumarin analog[J]. Bioche Pharm, 1988, 37 (9): 1731~1739.

[32] Pearce R, Greehway D, and Parkinson A.

Species differences and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liver microsomal cytochrome P450 2A enzymes: effects on coumarin, dicumarol, and testosterone oxisation[J].

Archi of Bioche and Biophy, 1992, 298

(1): 211~225.

[33] Nadin L and Murray M. Participation of

CYP2C8 in retinoic acid 4-hydrozylation in human hepatic microsomes[J].

Biochem Pharnacol, 1999, 58: 1201~1208.

[34] Watanabe J, Mondo H, Takamori Y et al.

Effect of phenobarbital on intralobular

expression of CYP2B1/2 in livers of rats[J]. Biochem Pharmacol, 2000, 60 : 285~291.

[35] Kreth K P, Kovar K A, Schwab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human cytochromes P450 involved in the oxidative metabolism of “Ecstasy”-related designer drugs[J]. Biochem Pharmacol, 2000, 59: 1563~1571.

[36] Huang Z Q, Roy P, Waxman D J. Role of

human liver microsomal CYP3A4 and CYP2B6 in catalyzing N-dechloroethyl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ifosfamide[J].

Biochem Pharmacol, 2000, 59: 961~972.

[37] Miksys S, Hoffmann E, Tyndale R F.

Regional and cellular induction of nicotine-metabolizing CYP2B1 in rat brain by chronic nicotine treatment[J].

Biochem Pharmacol, 2000, 59: 1501~1511.0000000

[38] Yu Yingnian, Zhang Liyan, Sun Lu et al.

Indu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isozymes in human amnion FL c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biological detection of mutagens[J]. Chin Med Sci J, 1991,6 (4): 226.

分子生物学课后题

第一章 1、简述细胞的遗传物质,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核酸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有遗传变异能力适合作为遗传信息的特性,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将蛋白质被35S标记和DNA被32P 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E.coli后,发现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有32P标记的DNA,而无35S标记物,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含有32P标记的DNA,无S标记的蛋白质,因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研究DNA的一级结构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答: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它反映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一段DNA序列都可以反映出它的高度的个体性和种族特异性,另外DNA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研究DNA一级结构对阐明遗传物质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都极其重要。 3、简述DNA双螺旋结构与现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关系。 答:DNA双螺旋结构具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DNA复制、转录、逆转录等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分子基础。DNA为双链,维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4、DNA双螺旋结构有哪些形式?说明其主要特点和区别。 答:主要有B-DNA,A-DNA,E-DNA形式 B-DNA:每一螺周含有10个碱基对,两个核苷酸之间夹角为36度 A-DNA:碱基对与中心倾角为19度,螺旋夹角为32.7度 E-DNA:左手螺旋,每圈螺旋含12对碱基,G=C碱基对非对称地位于螺旋轴附近。 第二章 1、简述DNA分子的高级结构。 答:1、单链核酸形成的二级结构(发夹结构)2、反向重复序列(十字架结构,每条链从5'--3'方向阅读)3、三股螺旋的DNA(一条链为全嘌呤核苷酸链,另一条链为全嘧啶核苷酸链)4、DNA的四链结构5、DNA结构的动态性与精细结构6、DNA的超螺旋结构与拓扑学性质。 2、什么是DNA的拓扑异构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依赖于什么? 答:DNA不同的空间分子构象又称拓扑异构体它们之间转换依赖于连环数L。连环数是指双螺旋DNA中两条链相互缠绕交叉的总次数。 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它们是如何组装的? 答: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间期表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以双链DNA作为骨架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各种RNA等共同组成的丝状结构的大分子物质、 组装的顺序:DNA—核小体链—纤丝—突环—玫瑰花结—螺旋圈—染色体 4、简述细胞内RNA的分布结构特点 答:成熟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无论是真核或原核细胞质中,成千上万种的RNA都分为三大类:1、转运RNA 2、信使RNA 3、核蛋白体RNA。细胞核内的RNA统称为nRNA. 5、简述细胞内RNA的结构特点以及与DNA的区别。 答:1、碱基组成不同,RNA分子主要是A G C U 而DNA以T代替U。 2、RNA分子中的核糖都是D-核糖,而DNA则是D-2-脱氧核糖。 3、RNA分子中有许多稀有,微量碱基,而DNA除个别外,不含有稀有碱基 4、R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不一定相等。 5、RNA分子具有逆转录作用,RNA翻译成蛋白质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结合表达者。 6、RNA分子具有催化功能。 6、引起DNA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核酸变性后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①加热②极端PH值③有机溶剂,尿素和酰胺等 核酸变性后氢键被破坏而断裂,双链变为单链,而磷酸二酯键并未锻裂在A260nm 处呈现增色效应。DNA溶液的黏度大大下降、沉淀速度增加、浮力密度上升。紫外吸收光谱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等。 7、检测核酸变性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是什么?具体参数如何? 答:在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时检测变性最简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核酸在260nm 处具有特征的吸收峰,便是为A260nm。以50ug/ml DNA溶液在A260下测定,三者的A260数值为: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1 绪论 1.1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①分子生物学---广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或用分子的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学科。 狭义: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基因的突变与交换的分子机 制。 ②序列假说:核酸片段的特异性,完全由其碱基序列决定,而且这种序列是一种蛋白质氨 基酸的密码 ③中心法则:DNA的遗传信息经RNA一旦进入蛋白质,也就不可能再行输出。 ④三大原则:Ⅰ、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Ⅱ、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决定了不同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体特征; Ⅲ、所有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是相同的 ⑤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内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认识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①细胞学说: (1)以下3点是必修一上的内容: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以下7点是百度到的内容: a.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c.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d.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e.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f 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g.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②正向遗传学:在不知道基因化学本质的前提下,仅依靠表型突变体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来研究基因的特征和染色体上的位置,描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的改变,分析它们对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效应。 ③反向遗传学:通过转基因办法来确定某一基因的功能。 ④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Avery围绕肺炎链球菌的成就第一个动摇了“基因是蛋白质”的理念,为“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Chargaff 法则:A+C=T+G Nirenberg在一周内破解了第一个遗传密码:UUU——苯丙氨酸 Jacob和Monod发现乳糖操纵子模型 Pardee,Jacob,Monod命名的“Pa-Ja-Mo”实验结果证明:基因通过一种RNA严格地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这种RNA被命名为“信使RNA”

分子生物学课程(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案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何宁佳 查幸福 赵爱春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二、总课时数:45 三、先修课程:基因工程原理 四、使用教材: PC Turner, AG McLennan, AD Bates&MRH White, 《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八次印刷 五、教学参考书: 1 PC特纳、AG麦克伦南、AD贝茨、MRH怀特,《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七次印刷。 2 朱玉贤,李毅编著《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六、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中期考试10%,期末考试60% 七、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 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 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相应课型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手段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 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 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知识点汇总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知识点汇总 Experiment1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有明显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均均,由于染色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故细胞核的染色比细胞质深。核中可见1~3个染色较浅的呈球状的核仁 前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逐渐螺旋化为丝状的染色丝,其后染色丝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一定形态和书目的染色体(这时候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但在光镜下一般不易看清),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成对染色单体逐渐分开(但着丝粒仍未分离)全部染色体(2n=16)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在赤道板到两面有许多纺锤丝连接细胞两极和染色体的着丝点,成为纺锤体,但不易观察到,此时染色体形态最典型 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这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已完全分开,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形成了数目相等的两组染色体(这是所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增加1倍,是由于S期内DNA含量倍增的结果) 末期:染色体移到两极并解旋为染色质,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向边缘发展。当染色质构成核网时,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达到两边,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又进入间期状态。 Experiment2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原理:染色体只有在分裂期的细胞,特别是中期细胞中表现出典型形态便于观察和计数,所以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方法,从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骨髓细胞数量多、分裂旺盛,不需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便于取材。 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 KCl低渗溶液:使细胞膨胀,促使中期染色体散开 固定液:有固定作用,对染色体还有一定的分散作用 Giemsa染色液:染色 结果:低倍镜下,可见到许多大笑不等被染成紫红色呈圆形的间期细胞核以及分散在它们之间的中期分裂象。小鼠染色体一般呈“U”形,染色体2n=40

细胞分子生物学

细鳞斜颌鲴种群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研究 武震M100102115水生生物学 摘要: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俗称:沙姑子、黄片。我们将以中国各水系细鳞斜颌鲴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标记为线索,研究细鳞斜颌鲴种群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特征,探讨相互间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细鳞斜颌鲴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字:细鳞斜颌鲴,线粒体D-loop标记,微卫星标记,遗传分化, 亲缘关系, 系统进化 1.研究背景 细鳞斜颌鲴属中下层鱼类,平时喜生活于江河干支流水域,到了产卵季节,有一定的短距离洄游现象,上溯至适合条件的产卵场进行集群产卵。产后,亲鱼分散游动,离开产卵场,至秋季有一部分群体进入干流附属的湖泊或支流中进行索饵、育肥,冬季则又返回干流水深的潭穴中越冬。细鳞斜颌鲴的食性很杂,自全长2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开始,除摄食少量浮游生物外,主要是腐屑、底泥以及底生硅藻和摇蚊幼虫等底生生物。它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均以腐殖质有机碎屑、腐泥及着生藻类为主要食物。其生长在头两年速度较快,2龄鱼的平均体重可达479克。细鳞斜颌鲴通常2冬龄性成熟,生殖季节在华中和华南地区为4―6月。成熟雌鱼的体重变化在415―1100克以上。平均每千克体重的鱼怀卵量为20万粒左右。产粘性卵,呈浅黄色。产出时卵径为0.8―1.2毫米。雄鱼在生殖季节,有珠星出现。广泛存在于东部各水系之中。故各水系之间的种群长期存在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困难,是一个良好的进化生态学研究材料。国内对此鱼的研究也不多,且多为形态学方面的资料,研究其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有助于了解该种的资源状况,同时能够为生态学相关理论提供依据。 2.方法 2.1采样 分别采钱塘江,长江,珠江水系细鳞斜颌鲴,每条水系定5—7个点,如钱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精)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 参考书:《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科学出版社 实验一﹑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转化是指质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细菌处于0?C ,CaCl2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成球形,外源DNA附着于细胞表面,经42?C 短时间热击处理,促进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将细胞放置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中保温一段时间,促使在转化过程中获得的新表型如Amp+得到表达,然后将此细菌培养物涂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从而获得转化子。 三.[教学内容] 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基础知识及方法简介 2.CaCl2法制备DH5α或JM109感受态细胞,计算转化效率 3.pUC19等质粒和重组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四.[实验材料和用品] E. coli DH5α菌株: Rˉ,Mˉ,Ampˉ;pBS质粒DNA,eppendorf管。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生化培养箱、平皿、LB培养基、CaCl2 溶液、氨苄青霉素、等 五.[实验步骤] 一、受体菌的培养 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E. coli DH5α单菌落,接种于3-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直至对数生长后期。将该菌悬液以1:100-1:50的比例接种于1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 =0.5左右。 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CaCl2 法) 1、将培养液转入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2、弃去上清,用预冷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10ml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15-30分钟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3、弃去上清,加入4ml预冷含15%甘油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几分钟,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 4、感受态细胞分装成200μl的小份,贮存于-70℃可保存半年。 三、转化 1、从-70℃冰箱中取2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室温下使其解冻,解冻后立即置冰上。 2、加入pBS质粒DNA溶液(含量不超过50ng,体积不超过10μ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

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 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 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是异质性的集合体, 形态、大小及功能常因生物种类和细胞类型不同而异。据微体内含有的酶的不同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 叠的多肽链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正确折叠的进行或提供折叠发生所需要的微环境。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 DNA在核小体连接处断裂成核小体片 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即染色体末端DNA 序列的多个重复,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 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合成端粒必需的酶。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个现象称为 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互相紧靠,进而缠绕在一起,基质开始附着到染色丝上,成为一条短而粗的染色体。据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所受到的力的不同,后期可分为后期A 和后期B,此时的染色体 启动DNA复制的关键因子,是真核细胞DNA M期促进因子。

能够促使染色体凝集,使细胞由G2期进入M 物质多肽的形式合成,其N末端含有作为通过膜时之信号的氨基酸序列。引导前体多肽 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及提呈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病原体蛋白并将其加工将成短肽段,呈递给T细胞。 ,从中 于高等真核细胞中,是内层核被膜下纤维蛋白片层,纤维纵横排列整齐呈纤维网络状。 成串排列在一起,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 DNA和组蛋白构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在一定时期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它由不表达的DNA序列组成, 分裂过程中,核仁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分裂前期逐渐消失,其纤丝和颗粒成分散失于核质之中;在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现。核仁的形成常与特定染色体的一定区域密切相关。 色体片段, 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 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 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形似灯刷。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2011-04-23 11:01:29)转载▼ 标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常用实用技术基本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实验教育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 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 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 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应,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应显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RFLP: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由于碱基组成的变化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从而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 翻译:是指在多种因子辅助下,由tRNA携带并转运相应氨基酸,识别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特定序列多肽链的过程,称为翻译。突变:DNA的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突变. 转化: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转导: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个别糖脂。 粘粒:又称柯斯质粒,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 粘性末端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杂种质粒载体。它是为克隆和增殖真核基因组DNA的大区段而设计的,是组建真核生物基因文库及从多种生物中分离基因的有效手段。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端粒DNA由重复序列组成,人类端粒一端是TTAGGG另一端是AATCCC. 克隆:通过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群体。 探针: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标记其末端或全链的已知序列的多聚核苷酸链被称为“探针”。 转录:以DNA为模版,由D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pol)催化4中NTP聚合,生成RNA 的过程。 增强子:其含有多个作用原件,可以特异性地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的段短DNA序列。 启动子:能被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并与其结合,启动转录的DNA序列。 操纵子:由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在染色体上串联,共同构成的一个转录单位。沉默子:某些基因的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反转录: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点突变:DNA序列上单个碱基的改变称为点突变,可分为转换与颠换两种。 信号肽:是分泌蛋白新生肽链N端的一段能被细胞转运系统识别的保守性的氨基酸序列。 领头链: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链。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G protein)简称G蛋白,亦称GTP结合蛋白。是一类含乌苷酸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外膜内表面,为生物信息转导过程中关键的中介体,可以决定信号传输通路何时打开和关闭。 SD序列: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8~13个碱基处存在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称为SD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子之所以能与小亚基定位结合的关键。SD序列与小亚基中16SrRNA3’端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使起始密码子定位于翻译起始部位。 RNA编辑:可在改变转录后RNA的序列,而使翻译得到的蛋白质的序列与推导的不同。其机制有两种即位点特异性脱氨基作用和指导RNA(gRNA)介导的尿嘧啶插入和删除。 RNA复制:以RNA作为基因组的病毒称为RNA病毒,这类病毒除反转录病毒外,在宿主细胞都是以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RNA,这种RNA依赖的RNA 合成又称为RNA复制。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静默机制。在此过程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RNA干涉:是指由短双链RNA诱导的同源mRNA的降解过程,可使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反义RNA: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也包括与其它RNA互补的RNA分子。 根据反义RNA的作用机制可将其分为3类:Ⅰ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靶mRNA 的S D序列和(或)部分编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易被RNA酶Ⅲ降解;Ⅱ类反义RNA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象变化,抑制翻译;Ⅲ类反义RNA则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RNA聚合酶: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是催化以DNA为模板(template)、三磷酸核糖核苷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 RNA印迹:利用与DNA印记相类似的技术来分析RNA,成为RNA印记。 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DNA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 DNA损伤:各种体内外因素所导致的DNA组成与结构的变化称为DNA损伤。DNA印迹:DNA样品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将含有DNA区带的凝胶在变性溶液中处理后,再将胶中的DNA分子转移到NC膜上。DNA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 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与载体DNA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 DNA载体: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DNA芯片技术:基因芯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有规律地紧密排列于单位面积的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的荧光标记样品进行杂交,杂交后用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位点的荧光信号做出检测、比较和分析,从而迅速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果。 cDNA文库:cDNA文库是包含某一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所表达的全部mRNA 经逆转录而合成的c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它以cDNA片段的形式贮存着该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信息。 基因组DNA文库:基因组DNA文库是指生物的基因组DNA的信息(包括所有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以DNA片段形式贮存的克隆群体。 PCR技术:利用DNA聚合酶对特定基因做体外或试管内的大量合成,可将微量目的DNA片段大量扩增。可用于已知序列或部分已知序列的检测;或扩增出已知片段,再利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分析。灵敏度高、产率高、重复性好、快速简便,已成为基因诊断的主要和首选技术。但易出现假阳性,应注意优化实验条件。 逆转录PCR:将RNA的逆转录反应和PCR反应联合应用的一种技术,先以RN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c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来扩增目的基因。基因: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是基因组的一个功能单位。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癌基因: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原癌基因:是细胞中的必需基因,进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起重要作用。但如受到致癌因素作用下可发生变化,表达产物的质或量改变或表达的时空方式改变,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抑癌基因:又名抗癌基因(TSGs ) 、隐性癌基因。是一种抑制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的基因。在生物体内与癌基因功能相抵抗,共同保持生物体内正负信号相互作用的稳定。 管家基因:执行重要生物功能,在生物体几乎全体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如rRNA、通用转录因子、代谢酶系、细胞骨架蛋白等。 奢侈基因:仅在特定细胞内选择表达的基因,决定分化细胞的独特性状。 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目的基因:我们感兴趣的基因或是DNA序列 病毒癌基因:指致癌病毒存在的某些核苷酸序列,能引起细胞转化。 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因敲除:指通过DNA同源重组定向地将外源基因替换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特定的基因,从而使特定的基因在细胞内或生物体内失活的过程。 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直接检测体内DNA或RNA的结构或水平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外源核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一定方式将目的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DNA片段导入人体的靶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技术疗方法。基因增补:不删除突变的致病基因,而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点额外插入正常基因,在体内表达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置换:用正常基因通过重组原位替换致病基因 基因失活:有些疾病是由于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的,向患者体内导入有抑制基因表达作用的核酸,如干扰小RNA等,可降解相应的mRNA或抑制其翻译,阻断致病基因的异常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工程: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 又称重组DNA。 基因组文库:基因组DNA文库是指生物的基因组DNA的信息(包括所有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以DNA片段形式贮存的克隆群体 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按功能需要,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称之为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 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在个体生长全过程,某种基因产物在个体按不同组织空间顺序出现,称之为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 组成性基因表达:无论表达水平高低,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区别于其他基因,这类基因表达被视为组成性基因表达。 第二信使: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甘油二酯(DAG)、三磷酸肌醇(IP3)、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P3)、Ca2+等可以作为外源信息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称为细胞内小分子信使,或称为第二信使。 生长因子:通过质膜上特异的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多肽类物质。 解链温度: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转录模板;即以双链DNA中的确定的一条链(模板链用于转录,编码链不用于转录)为转录模板. 转录因子:真核基因的转录调节蛋白又称转录调节因子或转录因子。 转录空泡:是由DNA双链,RNA聚合酶与新合成的RNA局部形成的结构,它贯穿于延长过程的始终。 遗传密码:DNA编码链或mRNA上的核苷酸,以三个为一组(三连体)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种类,称为三联体密码。转录和翻译是连续的,因此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位杂交: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互补的碱基系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的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Southern blot杂交:是研究DNA图谱的基本技术,在遗传诊断、DNA图谱分析及PCR产物分析等方面有重要价值。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是将标本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经琼脂糖电泳分离各酶切片段,接着,使酶切片段DNA发生变性并转印到一固相支持物 (通常是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经固定后和标记探针进行杂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检测DNA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特定的基因,而且还可以获得基因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分布的信息。 Northern 印迹(Northern blot):是通过检测RNA的表达水平来检测基因表达,将RNA从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定性分析mRNA的常用方法. Western blot (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是将蛋白质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转印到化学合成膜的支撑物上,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反应,定性分析蛋白质。诱导/阻遏表达:在特定环境信号的刺激下,基因的表达开放或增强 / 关闭或下降的现象。 阻遏蛋白:可识别、结合细菌基因的操纵序列,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蛋白激酶:能够将γ-磷酸基团从磷酸供体分子上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克隆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 表达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是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核酸探针:指能识别特异碱基顺序的带有标记的一段单链DNA或RNA分子。 印迹技术:利用各种物理方法使电泳胶中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到NC等各种膜上,使之成为固相化分子。“blotting”,译为印迹技术。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回文结构:在DNA链上,两个拷贝反向串联在一起,中间没有间隔序列。 转基因动物: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携带外源基因并能稳定遗传的动物。 冈崎片段、后随链:在DNA复制过程中,以亲代链(5’→3’)为模板时,子代链的合成不能以3’→5’方向进行,而是按5’→3’方向合成出许多小片段,因为是冈崎等人研究发现,因此称冈崎片段。由许多冈崎片段连接而成的子代链称为后随链。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简要技术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 苏州大学医学院 2008-01-21

实验一组织块培养法 一、目的 学习原代培养方法,从供体取得组织细胞后在体外进行的首次培养。 二、概述 组织块培养法是常用的、简便易行和成功率较高的原代培养方法。可以采用剪切法,即将组织块剪切成小块后,接种于培养瓶,组织小块贴壁24h或更长时间后,细胞就从组织四周游出。但由于在反复剪切和接种过程中对组织块的损伤,并不是每个小块都能长出细胞。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培养瓶可根据不同细胞生长的需要作适当处理,如预先涂以胶原薄层,以利于上皮样细胞等的生长。(本节以新生牛主动脉平滑肌培养为例) 三、材料 (一)仪器 1.净化工作台 2.恒温水浴箱 3.冰箱(4℃、-20℃) 4.倒置相差显微镜 5.培养箱 (二)玻璃器皿 1.培养皿(Φ100mm) 2.吸管(弯头) 3.烧杯(500ml、200ml、10ml) 4.广口试剂瓶(500ml) 5.玻璃瓶(250ml、100ml) 6.培养瓶 7.废液缸 (三)塑料器皿 1.吸头 2.枪头 3.胶塞 4.EP管 (四)其他物品 1.微量加样枪 2.眼科组织剪(直尖、弯) 3.眼科组织镊(直、弯) 4.12.5cm组织镊(无钩、1×2钩) 5.25cm敷料镊(无钩) 6.止血钳(18cm直纹式、12.5cm直纹式、弯纹式) 7.解剖剪 (五)试剂 1.D-Hanks液 2.小牛血清 3.RPMI1640 4.双抗(青霉素、链霉素) 5.1N HCl

6.7.4%NaHCO 3 四、操作步骤 1.取材:打开胸腔,无菌操作下取出主动脉胸段,浸到预先配制好的含双抗(500u/ml青、 链酶素)的D-Hanks液中漂洗。 2.组织的冲洗、修剪:取出主动脉,用锋利的剪刀修剪除去周围组织,再用D-Hanks冲洗 主动脉3次,除去血块及杂组织等。 3.平滑肌组织分离:纵向剖开主动脉,撕下主动脉内层,取主动脉中层的平滑肌组织,无 血清RPMI1640漂洗3次。 4.剪切:将平滑肌组织用锋利的眼科剪反复剪切至剪成1mm3小块,在剪切过程中,可以适 当向组织中滴加1~2滴培养液,以保持湿润。 5.贴块:将剪切好的组织小块,用眼科镊送入培养瓶内,用弯头吸管将组织块均匀摆置, 每小块间距0.5cm左右,组织块放置好后,轻轻将培养瓶翻转,让瓶底朝上,向瓶内注入适量含10%牛血清培养液,盖好瓶盖。 6.培养:将培养瓶瓶底朝上,37℃培养箱放置2~4h,待组织小块贴附后,将培养瓶慢慢 翻转平放,静置培养。 7.换液:原代培养3~5d,需换液一次,去除漂浮的组织块和残留的血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也可不用翻转法,即在摆放组织块后,向培养瓶内仅加入少量培养液,以能保持组织块湿润即可,盖好瓶盖,放置37℃培养箱24h再补加培养液。 注意事项 1.取材的组织最好尽快培养。因故不能即时培养,可将组织浸泡于培养液内,放置于冰浴 或4℃冰箱中,如果组织块很大,应切成1cm3以下的小块再低温保存,但时间不能超过24h。 2.从消化道、周围有坏死组织等污染因素存在的区域取材,可用含500~1000u/ml的青、 链霉素BSS液漂洗5~10min,或用10%达克宁注射液冲洗浸泡10min再作培养。 3.组织块不易贴壁,可预先在瓶壁涂薄层血清、胎汁或鼠尾胶等。 4.原代培养的1~2d内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细菌、霉菌的污染,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 审 实验二消化培养法 一、目的 学习原代培养方法,从供体取得组织细胞后在体外进行的首次培养 二、概述 此法采用消化分离法(即结合生化和化学手段把已剪切成小体积的组织进一步分散的方法),将妨碍细胞生长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等去除,使细胞分散,形成悬液,可直接进行培养。分散后细胞易于从外界吸收养分和排出代谢产物,容易生长,存活率高,可以很快得到大量活细胞,细胞在短时间内生长成片。由于各种消化试剂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要根据组织类型和培养的具体要求选择消化方法和试剂。本方法适用于培养大量组织,原代细胞产量高,但步骤繁琐,易污染。(本节以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为例) 三、材料: (一)仪器 1.净化工作台 2.离心机 3.恒温水浴箱

常见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

附录常见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 α-actinin α-辅肌动蛋白一种使肌动蛋白成束的蛋白,有两个相距较远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故形成的肌动蛋白纤维束较为松散。 Akinase (PKA) A激酶因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而被激活催化靶蛋白磷酸化的酶。accessorycell 辅佐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actin 肌动蛋白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是构成肌动蛋白丝的一种蛋白质。单体称球形肌动蛋白(G-actin),聚合物称丝状肌动蛋白(F-actin)。 actin-bindingprotein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胞中与肌动蛋白单体或肌动蛋白纤维结合的、能改变其特性的蛋白质。 actinin 辅肌动蛋白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集中分布在Z线和与质膜结合的应力纤维点状黏附端。 actin-relatedprotein(ARP)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促进肌动蛋白丝集结的蛋白质复合物。activetransport 主动运输溶质通过细胞膜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现象,是一个耗能的生理过程。 actomere 肌动蛋白粒由未聚合的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和一小段肌动蛋白丝束组成的结构。一旦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发生解离,则引起肌动蛋白聚合成丝。actomyosin 肌动球蛋白肌肉收缩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瞬时接触形成的复合物。adaptin 衔接蛋白参与成笼蛋白衣被形成的一类蛋白质,能同时与跨膜受体以及成笼蛋白结合,在两者间起衔接作用。 adaptorprotein 衔接器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中,凡是在不同蛋白质问起连接作用的蛋白质的通称。 adducin 聚拢蛋白质膜骨架蛋白,为异二聚体。在钙离子浓度为毫摩级时,加速血影蛋白到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adherensjunction 黏台连接在质膜的胞质面附着有肌动蛋白纤维的细胞连接,包括连接相邻的上皮细胞的黏着带和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底面的黏着斑(focalcontact)。 adhesion plaque(focal adhesion,focal contact) 鞘着斑(斑状黏附) 细胞与非细胞性基底物间形成的黏附结构。该处的质膜中含有整联蛋白分子群,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与细胞外基质组分相连,胞内结构域通过接合器蛋白与微丝相连。 adhesion protein 黏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与细胞黏附于基质有关的一类蛋白质,包括纤连蛋白、层连蛋白和血纤蛋白原等。在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作用。 adult stem cell 成体干细胞;组织细胞(tissue stemcell) 存在于一种组织或器官分化细胞中的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能分化成来源组织的主要类型特化细胞。有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allosome,heterochromosome 异染色体主要和全部由异染色质组成的染色体,如人的Y 染色体和超数B染色体。 amitosis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不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多见于某些原生生物中,如纤毛虫等。 mnmlytical cytology 分析细胞学对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科学。 mphase 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数)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纺锤体延伸和纺锤体两极间距离增加。 anchorage-dependentcell (依赖)贴壁细胞只有贴附于不起化学作用的物体表面时才能生

分子生物学试题整理

一、植物组织培养:狭义指对植物体组织或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广义: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在人工条件下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生物技术中的一个基本技术。 MS: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含量高,其营养丰富,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能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因而适用范围比较广,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它作为培养基的基本培养基。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callus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cDNA文库:包含细胞全部的mRNA信息的反转录所得到的cDNA的集合体。 胚状体:是指植物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的过程形成的胚状结构,又称体细胞胚。 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 分子标记:是指在分子水平上DNA序列的差异所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一类遗传标记。 基因工程原称遗传工程,亦称重组DNA技术,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人类的愿望,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使原有生物产生新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科学。 细胞培养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过程:①取材和除菌;②培养基的配制;③接种与培养。 生物反应器是适用于林木细胞规模化培养的装置。 生物技术biotechmlogy: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体细胞,都含有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再分化:脱分化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亦称器官形成,一般指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由器官原基进而演变为器官的过程。各种器官形成的时间有早有晚,通过器官发生阶段,各种器官经过形态发生和组织分化,逐渐获得了特定的形态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体细胞胚胎发生:单细胞或一群细胞被诱导,不断再生非合子胚,并萌发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Recombinant DNA重组DNA: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人类的愿望,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使原有生物产生新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科学。 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不仅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了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