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技术入门指导

摄像技术入门指导
摄像技术入门指导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目录 第一篇专业和院校解读篇 第一章摄影专业解读 第二章摄影专业招生院校(部分) 第二篇摄影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摄影概述 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节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摄影的基本特性 第四节摄影的功能与应用 第五节摄影的分类 第二章照相机 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摄影附属器材 第三章感光材料 第一节感光胶片 第二节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与存储设备 第四章曝光与测光 第一节摄影曝光 第二节摄影测光 第五章摄影用光 第一节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及运用 第二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第六章影调控制 第七章摄影构图 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 第二节影响构图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第四节常用的摄影构图方式 第八章彩色摄影

第一节光与色 第二节色彩的配置方法 第三节色彩运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色彩的视觉感受 第九章数码摄影 第一节数码摄影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数码影像处理系统 第三节影像的基本调整 第四节影像的合成与处理 第三篇摄影作品分析篇 第一节摄影作品分析的特点 第二节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摄影作品分析范例 第四节名作精选 第四篇现场拍摄篇 第五篇历年考试真题篇 附录一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摄影摄像专业考试大纲 附录二福建省普通高校美术类摄影专业省级统考理论考试复习范围

第一篇专业和院校解读篇 第一章摄影专业解读 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流行的趋势看,摄影是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我国目前的摄影更主要还是以一门技术的身份出现。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将悄然走进千家万户。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摄影的基础知识后,从事摄影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有可能将摄影最大限度地从技术层面向艺术层面转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纵观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今的摄影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盛的时期,从招生院校、专业,到招生数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尤其是随着各省市艺术类专业实行统考办法的尝试以及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摄影专业在其归属类别方面,其专业特征方面愈发凸显。 一、摄影专业高考的性质: 摄影专业高考属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的范畴,是招生院校为摄影类专业的招生而设置。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摄影专业基础和文化艺术素养,有利于对考生的择优选拔和入学后的专业培养。 按照国家教委规定,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次进行。摄影专业高考即属于其中要求的专业考试。摄影专业高考目前除福建省实行统考外,其余省市均实行校考。 二、摄影专业高考的类别: 按照各个省市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类别的不同划分方法,摄影专业招生考试有的被专门划分为一类,有的被划分到美术类或编导类。但是,随着专业划分的逐年细化,摄影专业单独划类,已成为基本趋势。根据各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的不同,摄影专业又划分为电视摄影、电影摄影、图片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照明艺术、电影制作、媒体影像制作等方向。 三、摄影专业高考的形式: 摄影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的专业考试和各招生学校自主组织、命题的专业考试两种形式,简称省统考和校考。 按照艺术院校招生规范化的要求,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正逐步实现着由校考向统考的过渡。但是,由于不同院校的摄影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要求,目前摄影专业的招生考试仍然是校考与统考并存的时代。全国除福建省实行了摄影专业统考外,其他省市基本实行校考。摄影统考之后校考仍然存在,其原因是一些院校规定,考生只有在取得了所在省市的统考合格后才能参加校考,统考成绩基本上是本省市的院校以及专科认可。

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第二章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本章要求 ●了解和掌握电视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方式和技巧。 2.1 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摄像机一般由镜头、主机(包括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寻像器、话筒、附件几部分组成。其部结构如图所示。 所有的摄像机,都以同样的基本原理工作:把光学图像转化成电子信号。具体过程是:景物通过透镜组聚焦在摄像器件的“靶面”上,透镜组可进行聚焦、变焦及光圈调整。“靶面”是一种光电导材料,它能按照像的亮暗程度将光学像变成电信号,并经过电路处理后,送至录像单元,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话筒拾取声音信号并将其变成电信号,与图像信号同时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 一.镜头 与照相机的镜头形式相似,摄像机的镜头也是由若干组透镜组成的,被摄景物通过镜头成像在摄像器件上。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变焦镜头。固定聚焦镜头又可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而变焦镜头则是把这三类镜头组合在一起,并可以在相互之间连续变化。现在广泛使用的是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为变焦倍数。 1.镜头的焦距 从技术上讲,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镜头中的影像聚焦的那一点的距离(如图)。 从操作上讲焦距是镜头的一个基本特性,它可以决定影像的放大倍数和镜头所摄的水平视角的大小。焦距愈短,水平视角就愈开阔,影像也就愈小。标准镜头拍出的景物的大小、比例、距离感与人眼直接看到的景物最接近。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拍出的景物比标准镜头小而远,但可视围广、视角大。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可以把远处的景物变近、放大,但视角小。三种不同镜头的成像效果如图所示。

因此,焦距决定一个特定的摄像机视域的宽广,对变焦镜头而言,镜头可在其最宽的水平视角到其最窄的水平视角的整个围连续变化,水平视角在变焦过程中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变窄,被摄物体随之变大,摄像师可从任一焦距开始以任意速度推、拉变焦镜头,以改变被摄体的大小和水平视角的围。 2.镜头的聚焦 当穿过镜头后部的光线准确地汇聚在摄像管的屏面上时,该摄像机图像便处于焦点调好之中了。由于这个距离随着镜头的焦距以及摄像机至被摄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不断地调节镜头和摄像管之间的距离,以便保持准确的聚焦。镜头最前面的一组镜片就是聚焦用的,旋转其外环即可进行调整。聚焦调整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可以通过机上的控制键进行选择。对变焦镜头最基本的要变焦时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不变。被摄体离摄像机镜头愈近,镜头与摄像管之间的距离就要愈大,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所有镜头(变焦和固定焦距的镜头)均有一个最小的被摄体聚焦距离,亦即被摄体和镜头之间可以允许的最短距离,在此距离上仍能获得对焦清晰的图像。一般地说,焦距较短的镜头比焦距较长的镜头可以拍摄距离镜头更近的被摄体,因为短焦距使得镜头与摄像管之间的距离无须很大也能进行清晰地对焦。然而,随着焦距的增加,镜头与摄像管之间的距离也要随之加大。 3.镜头的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当外面光线强时,应缩小光圈,当光线弱时,应增大光圈,使得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保持稳定,从而使得到的图像不致过亮或过暗。光圈的大小用光圈指数F表示。F的标称值通常为这样一组数字: 22,16,11,8,5.6,4,2.8,2,1.4,1.2……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如图所示。镜头上往往都标出其最大光圈数如“F1.2”。 二.摄像单元 摄像单元的作用是把经过镜头送入的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再经过各种电路处理,最后得到被称为视频信号的电信号。 1.摄像器件 摄像机使用的摄像器件可以是摄像管或CCD半导体片。外界景物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恰好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一资料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影视拍摄技术教学大纲

《影视拍摄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影视拍摄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16 适用对班级: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培养电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必须的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节目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电视摄像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全面了解本课程各学习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电视摄像在电视制作过程中的务实性。 作为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本课程各教学单元中训练的技能均应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照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 第一章:摄像机实操技术 1、了解摄像机的原理 2、熟悉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3、掌握摄像机准备、使用及维护 第二章:分镜头基础 1、了解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及制作流程; 2、了解分镜头的相关基础概念: 3、掌握镜头分切的运用 第三章:固定画面拍摄 (一)内容: 1、了解固定画面的定义、特性、作用及局限性等基础知识

2、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及拍摄方法 第四章:运动镜头拍摄 1、了解运动摄像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运动摄像的拍摄方式及方法 第五章:演播室拍摄 (一)内容: 1、掌握掌握演播室布光的基本方法 2、熟练演播室单机拍摄和多机协调拍摄 3、掌握室内采访 第六章:电视新闻拍摄 1、了解电视新闻要求特点 2、掌握新闻画面素材的拍摄方法 学习单元七:电视专题片拍摄 1、了解专题片拍摄特点、分类及流程 2、掌握专题片画面的拍摄技巧 学习单元八:电视纪录片拍摄 1、了解纪录片拍摄的特点及流程 2、掌握纪录片画面的拍摄技巧 四、所含实践环节: (一)实验 电机实验安排在电机课程内,开设7个实验: 1.摄像机使用基础 2学时2.分镜头拍摄练习 2学时3.固定画面拍练习 2学时4.运动镜头拍摄练习 2学时5.单机拍摄和多机协调拍摄 2学时6.新闻画面素材的拍摄 2学时

电视摄像教学大纲

《电视摄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摄像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50 总学分:3.5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技术(专科) 先修课程:摄影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注重理论性,知识性,更强调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又要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通过实习过程,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并把理论用于实践操作。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其它课程,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 《电视摄像》课程要求在学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摄像机调整和使用、常见的拍摄技巧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从技术和艺术上掌握摄像这一影视环节的基本创作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电视摄像》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课程,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拍摄技术和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完美的结合,只有把理论和技巧在实践中进行使用与总结,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和和拍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技巧方法,思维技巧和艺术手段,使学生在电视摄像实践过程,练就扎实的技术功底,提高电视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电视摄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把多种学科的内容、技术和电视摄像艺术相结合。 2. 熟悉电视摄像师的创作过程,能与电视艺术创作的其他环节相配合。 3. 掌握蒙太奇思维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蒙太奇思维来指导电视摄像工作。 4. 熟悉摄像机的操作和各个功能按钮,并能进行熟练操作。 5. 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技术和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6. 培养学生热爱电视摄像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视画面基础 第一节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一、摄像机组成与分类 1.摄像机组成 2.分类方法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教学教材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 技巧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 一、手持摄像机拍摄的正确姿势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跟、俯、仰、变焦等拍摄,一定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进行工作。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性。熟练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 正确姿势是: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像机,帮助稳住摄像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像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像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现在的摄像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比皆是,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领。殊不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在操作巴掌大的小型摄像机时也一定要用双手支持。 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持机要领,多多练习。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

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持机方式就是好的摄像作品的开始。 二、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然。还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 三、摄像时眼睛的取景方式 1、正确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在摄像时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是瞬间,摄像是对过程拍摄,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

摄像技术入门指导

一.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要领 一般初学摄像者在进行拍摄时,最容易犯三个方面的错误:一是过多地采用推拉拍摄,频繁地进行推拉转换;二是盲目地采用跟摄、移摄,过分强调被摄人物的动作;三是片面强调单幅电视画面的构图完整,而忽视了电视画面的连续性的特点。为了保证电视画面的观赏效果和便于后期镜头的组接,建议拍摄时按照平、稳、准、清、匀五点基本要领进行摄像操作。 1.平 平是指在进行静止或运动状态拍摄时,电视画面尽可能地保持水平。在室外拍摄时,可以以地平线为依据;在室拍摄时,可以参照地角线和桌线,通过寻像器屏幕画框调整所摄画面的水平线,这是电视画面正常拍摄的基本要求。 2.稳 稳是要求摄像机在摄取镜头时应该平稳,尽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在拍摄静物画面或者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特写画面以及录制近景人物讲话等情况时,最好把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以增强所摄镜头的稳定性。如果摄像师只能徒手持机拍摄,则要尽量利用桌椅、门框等可以依托的物体。 3.准 准是要求抓取所摄形象准确无误。在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中,它们的落幅画面都要停得干净利落,重点准确,拍摄时机和构图把握准确,运动的节奏也要准确。在进行跟移拍摄过程中,无论被摄主体如何运动,该物体应该始终保持在电视画面的某一位置上,并且前后镜头的移动也要和谐、准确。 4.清 清是指摄像机镜头所摄取的画面要力求清晰。这就要求摄像师调整焦距快速、准确。拍摄中,多用广角镜头过渡,然后再目测被摄对象的距离调整焦距。在运动拍摄时,还要注意摄像机镜头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使电视画面模糊。当然,摇摄速度太慢视觉感觉也会不舒服。 5.匀 匀是指运动拍摄时的速度和节奏要均匀合拍。用自动变焦时,镜头的推拉速度容易控制;用手动变焦时,则要反复练习,用力要匀。一般情况下,镜头在起幅和落幅时的速度应该慢些,中间的运动状态变速要均匀。用三脚架摇摄时,云台要有良好的阻尼特性,便于均匀操作摄像机。 总之,平、稳、准、清、匀是电视摄像操作技术的一项基本功。初学摄像者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二.景别的分类 景别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国影视画面的景别大致划分以下五种: 1.远景画面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 2.全景画面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 3.中景画面

摄影摄像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摄影摄像 【开课时间】第2学期 【学时】48课时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主持与播音专业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摄影摄像》是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专业课。《摄影摄像》课程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拍摄曝光、拍摄用光、拍摄构图、拍摄专题实践、计算机图片加工技术和电影视频处理技术。它是拍摄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实践操作技能。 该课程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如下: 备注:实际课程开设时,可根据具体学时分配和学生的相应需要,进行相应内容的推行和实践。 1.2课程基本理念 在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摄影摄像与应用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各类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握图像软件在各类图片处理的上的运用,控制图片的影调与色调,并能对图片进行艺术再创造,掌握各类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拍摄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影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必须的技能课程。 1.3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课程组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要求为依据将课程教学单元组合,强调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

一致性,形成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教程,突出了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突出实践教学分量与比重,使课程结构更具有职业针对性。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视频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影视摄像的基本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由于广告业、新闻传媒、影楼、动漫等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的掌握摄影摄像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影视摄像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熟练操作摄像机为前提,在具备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构图、电视用光、基础拍摄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节目的拍摄工作。 《摄影摄像》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摄影摄像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摄影摄像技术能力及思考创作能力,让学生理解真正的摄影摄像,提高审美,开拓了视野。 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操作知识 ◆熟练掌握专业照相机的摄影技巧,专业摄像机的拍摄技巧,摄影的用光。 ◆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加工、对视频进行编辑的基本方法。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 术创作中的镜头感、能在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影视拍摄中灵活运用镜 头语言。 ◆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 己的观点评论中外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能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 达;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素质要求 ◆通过练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摄影及摄像风格。 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作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好摄影摄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理解评价的内容,掌握评价的方法。 2.2职业能力要求 电视摄像工作及广告摄影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熟练操作照相机、摄像机为前提,在具备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构图、视频用光、基础拍摄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节目不同任务的拍摄工作。摄像及摄影岗位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应学会照相机、摄像机及附属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拍照基本的技术及影视画面基本的拍摄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教学教材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像员类型 1、技术型摄像:摄像记者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也不能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2、编导型摄像: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西方许多国家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编导型摄像。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自己拍摄,更清楚什么是有用的镜头,如何选择拍摄报道角度,怎样进行画面表达。这种方式有利于创作者意图直接体现,减少创作环节,是今后电视新闻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 技术上的标准:聚焦(清晰度)、曝光、稳定、色彩(白平衡);画面的美感:构图、色彩、表现力(感染力); 三、拍摄的基本要领 1、稳电视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破坏了观众的欣赏情绪,使眼睛疲劳。利用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利用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 2、平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歪斜了,将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3、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而且落幅后还在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 “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如推镜头和摇镜头,画面中的构图在不断变化,为了保持构图均衡,常常结合两种技巧,在最适当的时机,推和摇同时结束,落幅应当是最佳构图。 4、匀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瑶、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四、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1、暂停状态不宜过长。录像机的录制和放像暂停状态时,录像机中的磁鼓都是处于调整旋转状态,而磁带绕紧在磁鼓上静止不动。暂停时间越长,磁头与磁带间的相互磨损越严重。目前录像机均有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一

摄像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09-2010学年 第1学期教学大纲 专业艺术设计年级07 级数字艺术课程名称摄像基础总课时36 学时 本学期安排课时数36学时 (其中讲课26 课时,课堂练习、讨论、指导及考察10 课时、其他学时) 讲课教师段成军辅导教师系(部)艺术系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学分数2学分,周学时2学时,本学期安排课时数36课时,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与实践课结合,主要讲授内容是:摄像基础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摄像是进行影视创作的基础。本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以下章节的学习和掌握,熟悉了解各种摄影器材和各种摄影附件,使学生会使用用摄像机。 掌握摄像的镜头语言、构图、用光、用色和各种剪辑技巧的掌握等等,为学生深入学习影视创作和进行影视拍摄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摄像实践。 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节:摄影史话 一、摄影术 二、电影诞生

三、电视的发展 四、录像技术 五、电视与电脑 第二节:电视制作分类 一、摄制类型: 1、电子新闻采访式(ENG) 2、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 3、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ESP) 二、节目类型: 1、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 2、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第三节:摄像涉及的领域 一、摄像与文学 二、摄像与美术摄影 三、摄像与音乐喜剧 四、摄像与科技 第四节:摄像师的素质

一、专业: 1、操作技术 2、镜头表现 3、创作构思 二、敬业: 1、工作热情 2、负责精神 3、身体素质 复习思考题: 1、电视制作分为哪几类? 2、摄像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第二章摄像器材(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摄像机 一、级别分类: 1、广播级摄像机 2、专业级摄像机 3、业余级摄像机

影视拍摄技术教学大纲

影视拍摄技术教学大纲

《影视拍摄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影视拍摄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16 适用对班级: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培养电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必须的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节目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电视摄像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全面了解本课程各学习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电视摄像在电视制作过程中的务实性。 作为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本课程各教学单元中训练的技能均应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照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 第一章:摄像机实操技术 1、了解摄像机的原理 2、熟悉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3、掌握摄像机准备、使用及维护 第二章:分镜头基础 1、了解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及制作流程; 2、了解分镜头的相关基础概念: 3、掌握镜头分切的运用 第三章:固定画面拍摄 (一)内容: 1、了解固定画面的定义、特性、作用及局限性等基础知识 2、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及拍摄方法 第四章:运动镜头拍摄 1、了解运动摄像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运动摄像的拍摄方式及方法 第五章:演播室拍摄

(一)内容: 1、掌握掌握演播室布光的基本方法 2、熟练演播室单机拍摄和多机协调拍摄 3、掌握室内采访 第六章:电视新闻拍摄 1、了解电视新闻要求特点 2、掌握新闻画面素材的拍摄方法 学习单元七:电视专题片拍摄 1、了解专题片拍摄特点、分类及流程 2、掌握专题片画面的拍摄技巧 学习单元八:电视纪录片拍摄 1、了解纪录片拍摄的特点及流程 2、掌握纪录片画面的拍摄技巧 四、所含实践环节: (一)实验 电机实验安排在电机课程内,开设7个实验:

摄像技术入门

摄像技术入门 一.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要领 一般初学摄像者在进行拍摄 时, 地进行推拉转换;二是盲目地采用跟摄、 移摄,过分强调被摄人物的动作; 三 是片面强调单 幅电视画面的构图完整,而忽视了电视画面的连续性的特点。 为了保证电视画面的观赏效果 和便于后期镜头的组接,建议拍摄时按照平、稳、准、清、匀五点基本要领进行摄像操作。 1. 平 平是指在进行静止或运动状态拍摄时, 电视画面尽可能地保持水平。 在室外拍摄时,可以以 地平线为依据;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参照地角线和桌线, 通过寻像器屏幕画框调整所摄画面 的水平线,这是电视画面正常拍摄的基本要求。 2. 稳 稳是要求摄像机在摄取镜头时应该平稳, 尽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在拍摄静物画面或者 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特写画面以及录制近景人物讲话等情况时,最好把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 以增强所摄镜头的稳定性。如果摄像师只能徒手持机拍摄, 则要尽量利用桌椅、门框等可以 依托的物体。 3. 准 准是要求抓取所摄形象准确无误。在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中,它们的落幅画面都 要停得干净利落,重点准确,拍摄时机和构图把握准确, 运动的节奏也要准确。在进行跟移 拍摄过程中,无论被摄主体如何运动, 该物体应该始终保持在电视画面的某一位置上, 并且 前后镜头的移动也要和谐、准确。 4. 清 清是指摄像机镜头所摄取的画面要力求清晰。 这就要求摄像师调整焦距快速、准确。拍摄中, 多用广角镜头过渡,然后再目测被摄对象的距离调整焦距。 在运动拍摄时,还要注意摄像机 镜头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使电视画面模糊。当然,摇摄速度太慢视觉感觉也会不舒 服。 5. 匀 匀是指运动拍摄时的速度和节奏要均匀合拍。 用自动变焦时,镜头的推拉速度容易控制; 用 手动变焦时,则要反复练习,用力要匀。一般情况下,镜头在起幅和落幅时的速度应该慢些, 中间的运动状态变速要均匀。 用三脚架摇摄时,云台要有良好的阻尼特性, 便于均匀操作摄 像机。 总之,平、稳、准、清、匀是电视摄像操作技术的一项基本功。初学摄像者只有通过反复的 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二. 景别的分类 景别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国影视画面的景别大致划分以下五种: 1. 远景画面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比如表现开阔的自 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远景画面,包容的 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 10秒。 2. 全景画面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 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 人与环境之间 最容易犯三个方面的错误:一是过多地采用推拉拍摄, 移摄, 过分强调被摄人物的动作; 而忽视了电视画面的连续性的特点。 频繁

摄像基础教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电视制作分类 一、摄制类型 电视摄制方式有三大类型,分别为: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和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ESP)。 二、节目类型 将电视节目分为纪实类与艺术类;节目的不同拍摄现场,节目摄制工作分为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 1、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 纪实类节目包括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题片等; 艺术类节目包括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音乐片(MTV)和宣传片等。 主要区别在于记录对象,记录方式和表现目的之不同。 2、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 第二节摄像涉及领域 摄像几乎涉及所有的艺术领域,如文学、美术、摄影、音乐、戏剧、科技等等。技术能力以外,更须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 一、摄像与文学 艺术类节目,摄像画面就是文学形象的视觉化。 二、 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的优秀的鉴赏者。 美术、摄影、摄像同属视觉艺术,是最接近的艺术门类,例如画面构图、透视、光影、色彩、风格处理等。 三、摄像与音乐戏剧 摄像师的音乐素养也十分重要,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戏剧艺术与电影、电视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的都是主体人物的活动。它们在塑造形象、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乃到场画调度等方面是一致的。 四、摄像与科技 摄像师有必要积极参与后期编辑工作,最好能够亲手操作,这样对拍摄镜头要求的理解会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非线性编辑,又涉及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对各种编辑软件的熟悉。 总之,只有把摄像与相关艺术和科学技术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第三节摄像师的素质 专业和敬业 一、专业 1、操作技术 2、镜头表现 镜头表现要十分精到。 摄像师应当具有精品意识,所拍摄的镜头必须精细,周到并有相当的技巧。人们常说镜头要“到位”,不仅要“恰当”,“用镜头说话”。必须全盘考虑拍摄内容、镜头组接、技巧运用乃至画面长度、影象节奏、配音效果等等。 实拍时应变能力丰富多样、完整有效、规范精湛、合理有合适的画面素材。到底镜头表现是摄像的“技法”问题,属于“软”性的。 3、创作构思

电视摄像参考书目

电视摄像参考书目 1、电视摄像技艺教程 (1) 2、摄像基础(第三版) (4) 3、摄像基础教程(新版) (7) 4、新闻摄像 (10) 5、影视艺术摄像 (12) 6、实用电视摄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划专业教材 (14) 7、电视摄像技术 (16) 8、数字电视摄像技术 (17) 9、电视摄像与高清摄像技术 (23) 10、摄像与影像创作-中国美术院校新设计系列教材 (24) 11、电视摄像艺术新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系列教材 (27) 12、影视摄像技术与技巧 (29) 1、电视摄像技艺教程 作者:王利剑主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2-1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2-1 印次:1 I S B N :9787504355348 字数:337000 页数:464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26元 内容简介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电视摄像技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只懂理论不能动手操作的学生是不合格的,而只会操作摄像机。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艺术性地创造发挥,也是不行的。编写二本适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将技术与艺术良好地结合起来的的摄像课程教材,以达到培养技艺双佳人才的目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本着这样的愿望,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针对性。 首先,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中普遍反映出来的要求。我们竭力突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孤立地空谈技术或艺术。在讲解技术时,尽量指出了该技术操作在艺术表达上的各种可能性;在电视摄像的艺术创作部分,我们又相应地告之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实现这一艺术效果。在不少章节、一我们甚至将“如何摄像”的命题改换为“如何获得优秀的电视画面”。思路上的这一改变,应该说对我们实现“编写的教材要更加切合实际需要”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特意注重了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明确将数字摄录设备作为重点,不管是原理部分。还是对各种具体操作技巧的介绍,都是以数字摄像机为蓝本,甚至在第四章还专门讨论了数码摄像机的选购和维护,体现出较高的前瞻性和实践操作价值。再次,针对当今摄像技术随DV产品的市场扩张而被越来越多非专业用户使用的特点,以及艺术类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这一教材,在注意理论体系完整专业概念,尽量做出相应的简要明了的解释,从而使教材既不失大学本科教育的水准,又便于学生和普通社会读者的自学。 作者简介 王利剑,四川眉山人,2001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影像工程专业,2005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近年,则有数篇学术论文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现为广播电视编导教学部讲师,从事摄影、摄像和儿童文艺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目录 上编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第一章对摄像机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摄像机的基本组成 第二节摄像机的类别 第三节摄像机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对录像机及电视制作系统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录像机的类别

《摄影与摄像》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与摄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摄影与摄像/Photographers and Camera 二、课程代码 05091312 三、课程类别 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五、学时/学分 48 / 3 六、先修课程 电影赏析、动画赏析 七、适应专业 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摄影与电视摄像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电视摄像在技术与艺术上的各种技巧,主要从影视画面造型的各个艺术手段着手,讲授各艺术手段的造型特征以及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固定画面的运用和运动摄像的运用,掌握光学镜头的特性和在艺术上的作用,熟悉光线,色彩对画面的表现功能,并能掌握影视场面调度的基本运用方式。

基本任务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固定画面的运用和运动摄像的运用,掌握光学镜头的特性和在艺术上的作用,熟悉光线,色彩对画面的表现功能,并能掌握影视场面调度的基本运用方式。 第一章摄影画面造型与影视艺术特性(2学时) 了解:造型与摄影 理解:影视画面概述及特性 掌握:影视特性与摄影艺术 重点内容:摄影与摄像的定义、影视摄影的主要艺术手段 教学难点:影视特性与摄影艺术的关系 第二章摄像机的使用(2学时) 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组成 理解: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掌握:摄像机的保养方法 重点内容:了解彩色摄像机的分类方法,掌握彩色电视摄像机基本组成和性能 教学难点:掌握彩色电视摄像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对彩色摄像机能进行正常的保养工作。 第三章光学镜头的造型功能(4学时) 了解:长焦距(窄角)镜头 理解:广角镜头(短焦距镜头) 掌握:变焦距镜头 重点内容: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的视觉特点及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变焦距镜头 第四章摄影构图基础(4学时) 了解:画面布局的基本因素 理解:线与形的基本规律 掌握:拍摄角度、影调构成 重点内容:画面构图因素的位置安排、多角度拍摄 教学难点:影调控制、确立画面基调 第五章景别及其作用(4学时) 了解:拍摄角度、电视画面的构图要素 理解: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重点内容: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精编版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像员类型 1、技术型摄像:摄像记者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也不能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2、编导型摄像: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西方许多国家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编导型摄像。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自己拍摄,更清楚什么是有用的镜头,如何选择拍摄报道角度,怎样进行画面表达。这种方式有利于创作者意图直接体现,减少创作环节,是今后电视新闻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 技术上的标准:聚焦(清晰度)、曝光、稳定、色彩(白平衡);画面的美感:构图、色彩、表现力(感染力); 三、拍摄的基本要领 1、稳电视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破坏了观众的欣赏情绪,使眼睛疲劳。利用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利用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 2、平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歪斜了,将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3、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而且落幅后还在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 “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如推镜头和摇镜头,画面中的构图在不断变化,为了保持构图均衡,常常结合两种技巧,在最适当的时机,推和摇同时结束,落幅应当是最佳构图。 4、匀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瑶、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 一、手持摄像机拍摄的正确姿势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跟、俯、仰、变焦等拍摄,一定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进行工作。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性。熟练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 正确姿势是: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像机,帮助稳住摄像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像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像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现在的摄像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比皆是,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领。殊不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在操作巴掌大的小型摄像机时也一定要用双手支持。 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持机要领,多多练习。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

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持机方式就是好的摄像作品的开始。 二、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然。还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 三、摄像时眼睛的取景方式 1、正确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在摄像时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是瞬间,摄像是对过程拍摄,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 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使得许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因为现在的摄像机液晶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