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瑛优质课教案

吴佳瑛优质课教案

【篇一:大班美术(吴佳瑛教案)】

大班美术:哈哈小人(吴佳瑛)

--“走进童心”优秀获奖作品

时间: 2013-7-4 作者: 吴佳瑛单位:虹口区友谊幼儿园

设计意图: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在年龄特征上“有强烈的

创造欲望,能长时间专注探索物体的操作;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

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在对此年龄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到了“探究、

操作、实验,对实物变化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细致地观察、回忆、再现以及理解方

法后的想象创造对大班幼儿是能力上的挑战,将对幼儿后续的学习

习惯和学习能力起到铺垫作用。活动目标: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并表现其中的

趣味。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一半幼儿,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2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能画什么?

(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一)

(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

表示“观察完毕”。)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顶

天立地画在这张纸上。(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

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绘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环节价值:1、此环节虽然是幼儿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

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的“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

上画“小人”做准备、并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

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二)。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顶天立地”地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要

打开这张纸。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

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

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们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

都画在什么地方了?

(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几个问题。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

断开。)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之处的方法。

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

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

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三、图四。)

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

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

它画在——?幼儿会说折线上。)

(2)激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

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

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环节价值:让幼儿在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

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

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绘画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必须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或技能,这

对幼儿空间方位、创造表现又是新的挑战。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与表现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

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

左右幼儿。)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呢?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环节价值:由于快乐始终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时请幼儿

取出小筐里的最后一张纸带回去,让他们带着新的问题、带着探究

的兴趣继续以后的活动。幼儿在逐渐了解了变化的秘密后,他们想

继续创造的兴趣依旧,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对象,改变折法,改变

纸的方向,由此引发更多的“哈哈”……

设计建议: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探究习惯与能力的话,可以删掉第一环节中关于“顶天立地的小人”元素,直接进入第

二环节,或许探究与发现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幼儿的发现视角也

将会变得更有趣味,有兴趣的教师不妨一试。

活动评析:

此美术活动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融入了很多的探究元素,而且这

些在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来的“探究”,可以让幼儿对“哈哈小人”美的

表现与创造充满了乐趣。

1、探究——趣味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造”哈哈镜,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笑声。教师们在讨论与尝试中也因此而乐此不疲地尝试。

2、探究——发现

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表现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3、探究——可持续

“小人”变形夸张的造型,一旦被幼儿感悟和理解后,会很主动地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幼儿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手折、随手画。有的幼儿会尝试写英语字母,有的孩子尝试画动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断实践与延伸的可能。

4、探究——简单

此美术活动的材料简单为幼儿的可持续探究又提供了一个保障。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们看到心仪的活动总想自己回去模仿和尝试,而材料是否简单易找是很大的一个考量,过于繁杂就缺乏普世性,而该活动只需纸和笔。另外,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但在发现、想象与表现的能力上会有适度挑战,能激发大班幼儿的兴趣,所以探究表现的材料简单有利于幼儿的重复实践。

【篇二: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公开课《果酱小房子》完

整教案】

《果酱小房子》

(赠送视频+ ppt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房子变化的趣味,喜欢并尝试续编故事结尾。

2.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到事情能够去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图片、无色的画有小房子的卡、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听故事的兴趣。

1.谈话活动:说说有趣的房子。

师拿出“小房子”三个字,问:这是什么字?你们认识吗?(幼儿基本

都认识,会说:小房子。)

你平时见过什么有趣的房子吗?(见过别墅、电视里的灰太狼的房子??)

2.观察熊哥哥,猜测讲述。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一个手里提着桶的小熊)

这是一只怎样的熊呢?(可爱的熊、漂亮的熊、它的手里拿着一只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它手里的桶)

对,熊哥哥手里提着一只桶,里面装了它最爱吃的东西,会是什么呢?(蜂蜜。)我们跟熊哥哥打个招呼吧。(熊哥哥好!)

熊哥哥经过小树林的时候,也发现了一栋有趣的房子,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

二、听听、猜猜理解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背景,边插问边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讲述故事,从熊哥哥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过树林的时候到好闻的

香味。

(1)小房子里的香味可能是什么?(面包、水果)

讲故事,从熊哥哥用鼻子一闻到感到不安起来。(讲到把果酱舔完

的时候抽掉红色的房

子。)

(2)熊哥哥的手上是什么东西粘糊糊的?(胶水、糖??))

(3)熊哥哥吃到了这么好吃的果酱为什么还要不安呢?它会怎么办?(如果幼儿说不出来可以引导幼儿:这是谁的房子呢?)

2.提问,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内容。

主人不在,熊哥哥把别人涂在墙上的果酱给吃了,心里很不安。它

会怎么办呢?(可能会逃跑。)那它要是逃跑了心里就会安心了吗?小朋友想的这么多办法,哪个办法是又方便又好的呢?(把蜂蜜刷

在墙上。)

讲故事,(熊哥哥想)从我把人家辛辛苦苦涂上的果酱吃了到准备

把自己手里的蜂蜜往墙上刷。

熊哥哥自己很喜欢吃蜂蜜,它舍得把蜂蜜涂在墙上吗?那它为什么

还要把蜂蜜涂在墙上呢?

讲故事,熊哥哥就把自己手里的蜂蜜往墙上刷。小房子涂成漂亮的

黄色,散发出蜂蜜的香味。(抽掉无色的房子)

3.小结。

这个有趣的房子与我们平时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这座房子还有一个地方也很有趣,原来这座房子是什么颜色的,现

在呢?它怎么会变的?(平时的房子是刷的油漆。这个房子是刷的

果酱;会变颜色。)

熊哥哥因为主人不在家,它把主人房子上的果酱全吃光了,心里感

到很不安,为了弥补它把自己最爱吃的蜂蜜涂在了墙上,于是,这

座房子就变颜色了。

4.完整倾听故事前半部分,教师讲述、演示图片。

三、幼儿尝试迁移续编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熊弟弟听见哥哥说房子变成了黄色会怎么做呢?

熊弟弟一听房子的颜色变成黄色了,它觉得很奇怪,于是就走进了

小树林,远远地就看见了一座黄黄的小房子。闻一闻,哇,是蜂蜜,这可是熊弟弟最爱吃的。于是它舔啊舔啊,不一会儿,它就把墙上

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让我也给房子变一变吧。

房子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会把谁引来,它又会把房子变成什么颜

色呢?问题有点长,能记住吗?我刚才说了什么?”(有意让孩子回

忆问题)

2.讲解续编故事的要求:

好,我在后面的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小房子的图片,请小朋友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当听到老师开始摇铃鼓的时候,不管你画

没画好都要回来,听明白没?(在幼儿画完以后,提醒幼儿回到座

位上跟同伴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老师也可以适当介入,带着幼儿

讲讲。)

3.幼儿尝试续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

附故事:

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过树林的时候,看到一座红色的小房子,小

房子散发出一阵阵好闻的香味。熊哥哥用鼻子一闻,“嗯,好像是果

酱哎!”熊哥哥边走边想:“多谗人啊,要是让我进去好好闻一闻该

多好啊。”于是,熊哥哥就走近小房子,发现门开着,房子里空空的:既没有果酱桶,也没有罐子。果酱在哪里呢?他刚想把头伸进门,

忽然发现一只手掌粘在墙上了。熊哥哥拔呀拔呀,好不容易把手掌

从墙上挣脱下来,一看,呀,粘糊糊的,用舌头一舔,咦,甜甜的,原来墙上涂着的都是香甜的果酱。这下熊哥哥忍不住了,它不停地

舔呀舔呀,把墙上的果酱舔得干干净净。舔完了果酱,熊哥哥突然

感到不安起来:“我把人家辛辛苦苦涂上的果酱吃了,这可怎么办呢?”熊哥哥低下头,它看到自己带来的那桶蜂蜜,他笑了:“我可

以把这桶蜂蜜涂在墙上。”于是,熊哥哥就准备把自己手里的蜂蜜往

墙上刷。(第二遍:小房子涂成漂亮的黄色,散发出蜂蜜的香味)

第二天,熊弟弟来看熊哥哥。熊弟弟说:“树林里有座涂着红色果酱

的房子!”熊哥哥笑了:“哼,我早就知道啦,不过现在这座房子是

黄色的了。”

弟弟一听房子的颜色变成黄色了,它觉得很奇怪,于是就走进了小

树林,远远地就看见了一座黄黄的小房子。闻一闻,哇,是蜂蜜,

这可是熊弟弟最爱吃的。于是它舔啊舔啊,不一会儿,它就把墙上

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让我也给房子变一变吧。

【篇三:示范课教案】

应彩云:老鼠娶新娘(附视频)

时间: 2010-1-10

一、现场授课视频下载:应彩云:老鼠娶新娘

二、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童话故事传达的民俗风情。

2.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并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欣赏同伴的长处。

活动准备:

节奏明显的音乐

图片(花轿、美叮当、村长、小啊郎、大黑猫、太阳、乌云、风、墙)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卡片,

字宝宝(照、遮、吹、挡、打洞、捉、扬长补短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

二、欣赏理解

1.边欣赏ppt边听故事。

三、迁移感受

1.自己最强的长处

2.记住朋友的长处。

3.让自己变得更强。

4.回归故事。

5.玩游戏“抬花轿”

三、故事

从前,有个老鼠村,村里有个村长,村长有个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儿,叫美叮当。村里还有个小伙子叫小啊郎,村子里所有的老鼠都很想

娶没叮当当老婆。村长不知道要嫁给谁,于是他决定要“抛绣球”招亲。

抛绣球那天,村里面的老鼠都来了,因为只要接到绣球就可以娶村

长的女儿了。

谁知道美叮当刚把绣球抛出去,突然从黑暗中窜出了一个大黑猫,

把村里所有的老鼠都吓跑了。

经过大黑猫的捣乱,村长决定,要把女儿要嫁给比大黑猫还要强大

的女婿。但谁是最强的呢?村长想到了太阳,于是它跑去问太阳:“太阳,太阳,你是最强大的吗?”太阳说:“没错,我是最强大的。”但正说完,一团乌云慢慢的飘了过来,挡住了太阳。于是村长问乌云:“乌云、乌云,你是做强大的吗?”乌云说:“我是啊!”话刚说完,恰巧一阵风吹过来,吹散了乌云。村长又问风:“你是最强大的吗?”风说:“是啊”。说完它就吹起了一阵强风把吹的又高有远,直

到停在一面墙上。村长被摔的鼻青脸肿,勉强爬起来问墙说:“你是

世界上最强的吗?”墙说:“当然是啊。”这时候有一个老鼠在墙上挖

了一个洞,穿过了这面墙。村长一看,是小阿郎。这时,村长才发

现老鼠虽然小,但仍然很有本事,所以最后他决定把美叮当嫁给了

小啊郎。

活动目标

1、在帮助阿力变快乐的故事情境中,了解自我调节心情的简单方法,懂得要做个快乐的孩子。

2、大胆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活动准备

ppt、笔、纸

活动过程

一、说说心情图——集中幼儿注意,引出活动内容

1、出示快乐的心情图:说说自己遇到的快乐事情。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多高兴的事情,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快乐。

2、认识主人公阿力。

过渡:他叫阿力,是个快乐的男孩,可这几天,阿力有些不开心,

究竟遇到什么烦恼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图书。

二、自主阅读图书——了解阿力不开心的故事中引出问题情境

1、幼儿阅读图书

要求:每人一本书,自己安静翻看。等会儿把你看懂的故事告诉大家。

2、交流阅读内容:阿力遇到什么烦恼?

小结:原来生活不都是快乐,也会有伤心、烦恼和不开心。

三、分组讨论——了解自我调节心情的简单方法

1、小组讨论:让阿力变快乐的办法。

要求:

? 先和好朋友一起商量讨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阿力的心情变快乐。

? 然后,把想出的好办法记录在纸上。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把你们想出的办法说给大家听。

2、集中交流:你们想了什么办法让阿力变快乐了?

小结: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办法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和朋友、家人

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会让我们放松心情,变得快乐和幸福。

四、完整欣赏故事——验证调节心情的方法,懂得做个快乐的孩子

1、完整听赏故事。

重点提问:阿力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快乐了?

总结:生活中有快乐,也会有挫折和烦恼。阿力找到了让自己变快

乐的办法。以后,当我们遇到烦恼的事情时,可以试试阿力的办法,也可以试试小朋友想出的办法,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情,因为心

情变好了,你才会有勇气、有信心、有智慧去面对、解决困难和烦恼。

2、延伸:把心情图带回教室,并张贴在心情墙上,幼儿可以了解记录父母调节心情的办法。日常生活中,教师在提示孩子尝试运用这些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鳄鱼和长颈鹿共同生活时所发生的有趣故事

2、乐意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活动准备:

ppt、图片、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兴趣激发——如何天天见面

1、出示ppt,回忆鳄鱼和长颈鹿的关系。

2、思考怎样才能让两个好朋友天天见面的好办法。

二、猜测、理解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小意外

(一)长颈鹿搬来鳄鱼家

1、出示ppt,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谁先搬家,是从哪里发现的?

2、发生的意外

(1)进门——抬不起头、伸不直脖子和腿。

(2)吃饭——脖子伸出屋顶。

(3)睡觉——半个身体在屋外。

3、回忆一共发生了哪些意外,知道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长颈鹿太高了。

(二)鳄鱼搬去长颈鹿家

1、自由观察三幅图片,发现三件意外事件的变化。

要求:这里有三张图片,请小朋友自己去看一看,找一找,和同伴说一说,刚才三个意外还有没有发生?它们有没有变化?

2、集中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1)进门——还是遇到了意外,开不到门

(2)吃饭——也是意外,桌子太高

(3)睡觉——没有意外,顺利进行

3、结合ppt,尝试帮他们解决这些突发的意外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