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习题—--《纤维化学与物理》练习题集全套

试题.习题—--《纤维化学与物理》练习题集全套
试题.习题—--《纤维化学与物理》练习题集全套

《纤维化学与物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练习题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是一种由许多相同的、结构简单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分子质量很大、分子链较长的化合物,亦称大分子或高聚物。(有文献称聚合物似乎不太严谨,因为聚合物还可包括高聚物和低聚物的,但是低聚物一般不宜称为高分子化合物)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又称为链节。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

聚合度(DP、X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热塑性聚合物(Thermoplastics Polymer):是线型或支链型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合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聚合物这种可反复加热软化或熔化成型的性质称为热塑性。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等均属于此类。

热固性聚合物(Thermosetting Polymer):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等均属于此类。

功能高分子(Functional Polymer):是指具有传递、转换或储存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高分子,其结构特征是聚合物上带有特殊功能基团,其中聚合物部份起着载体的作用,不参与化学反应。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功能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和生物功能高分子。

共聚物(Copolymer):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叫共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叫共聚物。

链式聚合反应(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反应(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ization):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线形逐步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形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尼龙等。

体形逐步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构型(Configuration):是由原子(或取代基)在手性中心或双键上的空间排布顺序不同而产物的立体异构。或:构型是对分子中的最近邻原子间的相对位置的表征,也就是指分子汇总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构象(Conformation):构象则是对C-C单键内旋转异构体的一种描述,即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作构象,有伸展型、无规线团、螺旋型和折叠链等几种构象。

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k11/k12=r2=k22/k21 =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

交替共聚(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0或者r1→0,r2→0,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形成交替共聚物。

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链引发包括两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即引发剂的分解),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链引发形成的单体自由基形成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

偶合终止(Coupling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歧化终止(Disproportionation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

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链转移(Chain Transfer):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M)、溶剂(S)、引发剂(I)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叫链转移反应。

熔融缩聚(Melt Poly-condensation):熔融缩聚是指体系中只有单体和少量催化剂,反应温度高于单体和缩聚物的熔点,反应体系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熔融缩聚的关键是小分子的排除及分子量的提高。

界面缩聚(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两单体分别溶解于两不互溶的溶剂中,反应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缩聚称之为界面缩聚,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性。

悬浮聚合(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悬浮聚合一般是指溶解有引发剂的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这是自由基聚合一种特有的聚合方法。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指在乳化剂的作用和机械搅拌下,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而进行的聚合,体系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组成。

降解(Degradation):降解是聚合度分子量变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是高分子链在机械力、热、超声波、光、氧、水、化学药品、微生物等作用下,发生解聚、无规断链及低分子物脱除等反应。

老化(Aging):聚合物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能逐步变坏,这种现象称老化。橡胶的发粘、变硬、或龟裂,塑料制品的变脆、破裂等都是典型的聚合物老化现象。导致老化的物理因素是热、光、电、机械应力等。化学因素是氧、酸、碱、水以及生物霉菌的侵袭,实际上,老化是上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卷曲成无规线团的能力或者说高分子链能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作柔顺性,简称柔顺性。

链段:大分子链上任何一个单键在进行内旋转时,必定会牵连着前前后后的链节。由于分子链很长,不可能所有的链节都受到牵连,受到牵连的部分可视作主链上能独立运动的一个单元,称为“链段”。链段长度可用链节数来表示。链段愈短,说明主链上能独立运动的单元愈多,链的柔性愈大,反之刚性较大。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均方末端距:指线型高分子链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称为末端距,用h 表示。采用向量运算,求平均末端距或末端距的平方的平均值。

高斯链:因为等效自由结合链的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故这种链称高斯链。

CED (内聚能密度):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把1mol 液体或固体移至分子间的引力范围之外(即凝聚体汽化时)所需的能量叫内聚能。单位体积的内聚能称为内聚能密度。

近程有序:所谓近程有序,一是指与任一质点邻近的质点数(配位数)一定;二是这些邻近质点间的距离一定;三是与任一质点所邻近的质点的排列方式一定。

取向度:是材料取向程度的衡量指标,线型及支链型的无规大分子又是以自由卷曲状存在的,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链段及结晶高聚物的晶片、晶带等结构单元沿外力场方向择优排列,这一过程称为取向。取向的程度可用取向度f 定量地表征:

2213(3cos 1)1sin 22f θθ=

-=- ,式中,θ是分子链主轴与取向轴之间的平均角度,叫取向角。cos 2θ,sin 2θ分别表示取向角余弦均方值和取向角正弦均方值。

聚合物的粘弹性:外力作用下,高聚物材料的形变行为兼有液体粘性和固体弹性的双重特性,其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力学松弛现象或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特性称为粘弹性。

普弹形变:当高分子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链内部键长和键角立刻发生变化,这种形变量是很小的,称为普弹形变。

高弹性:在高弹态下,聚合物的变形是外力作用促使高聚物主链发生内旋转的过程,它所需的外力显然比高聚物在玻璃态时变形(改变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角)所需要的外力要小的多,而形变量却要大的多,这种力学性质称为高弹性。

强迫高弹形变:玻璃态高聚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大形变,其本质跟橡胶的高弹形变一样,但表现的形式却有差别,为了与普通的高弹形变区别开来,通常称为强迫高弹形变。 两者本质相同:都是链段运动。不同:强迫高弹形变外力除去不能自动回复,需要加热,受外力要大的多,发生在Tb -Tg 之间。

聚合物的玻璃态:在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小,整个分子链和链段都不能运动,处于“冻结”状态,这是表现为玻璃态,处于玻璃态的聚合物形变小,弹性模量大,质硬。

聚合物的高弹态:当温度升高,热运动能量增加,达到某一温度后,虽然整个高分子链不能移动,但链段已能自由运动,而使分子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表现为高弹态,这时聚合物在较小的应力下即可发生很大的形变,而且形变是可逆的。

聚合物的粘流态:温度继续升高,值至整个分子链发生运动时,即开始塑性流动。此状态称为

粘流态。

玻璃化转变温度:合物从玻璃态到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即玻璃态一高弹态)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以Tg 表示。

高聚物的熔点:比容-温度曲线上熔融终点处对应的温度为高聚物的熔点。或:高聚物结晶部分完全熔化时的温度。

应变: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所处的条件不能产生惯性移动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应变。

力学损耗(内耗):如果形变的变化落后于应力的变化,发生滞后现象,则每一循环变化中就要消耗功,称为力学损耗.

拉伸强度:也称拉张强度,是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加载速度下,在标准试样上沿轴向施加拉伸力直到试样被拉断为止。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p 与试样截面积之比称为拉伸强度。

应力集中:材料存在缺陷,受力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平均分布状态将发生变化,使缺陷附近局部范围内的应力急剧增加,远远超过应力平均值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恒定温度和形变标尺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松弛过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高聚物从一种平衡状态通过分子热运动,达到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新的平衡态,由于分子运动时运动单元所受到的摩擦力一般很大,此过程通常是缓慢完成的,称为松弛过程。

蠕变:就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恒定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银纹:聚合物在张应力的作用下,在材料某些薄弱的地方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局部的塑性形变和取向,以至于在材料的表面或者内部垂直于应力方向出现微细凹槽的现象。这些裂纹由于光的反射,看上去是发亮的,称为银纹。

特性粘度:高分子在c→0时,单位浓度的增加对溶液的增比浓度或相对粘度对数的贡献。其数值不随溶液浓度的大小而变化,但随浓度的表示方法而异。

表观粘度:与牛顿粘度定义相类比,将非牛顿流体的粘度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其值称为表观粘度。

溶度参数:通常将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定义为溶解度参数δ,溶质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愈接近,两者愈能相互溶解。

结晶度:结晶高分子是晶相和非晶相共存的非均相物质,结晶度是指结晶高分子中晶相部分所占的百分数。可以用结晶质量百分数或结晶体积百分数表示。

二、填空练习题

1、聚合反应按机理来分逐步聚合和连式聚合两大类,如按单体与聚合物组成差别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2、线形缩聚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手段有加入单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端基封锁和控制反应官能团加入的当量比。

3、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4、链式聚合特征是反应速度快、产物分子量高。

5、逐步聚合特征是产物分子量随反应程度的提高逐步增大、在反应成度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6、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

7、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有溶液聚合、界面聚合、熔融聚合、固相缩聚。

8、用动力学推导共聚组成方程时作了四个基本假定是: 活性链的类型及其反应性能完全取决于末端单元的性质,不受其他结构单元和长度的影响、共聚物组成由链增长反应决定、稳态假设。

9、推导微观聚合动力学方程时做了五个假定,分别是忽略链转移、双基终止、稳态假设、等活性理论、单体总消耗速率等于聚合反应速率。

10、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纤维、橡胶。

11、线型非晶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一般都具有三种典型的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12、熔点是晶态聚合物完全融化时的温度,而玻璃化温度则主要是非晶态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

13、高分子链的构型是由于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的种类、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单体排列等,构象主要是指由于单键的内旋转造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态。

14、聚合物有两个分散性,是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和聚合度多分散性。

15、在自由基聚合和缩聚反应中,分别用单体的转化率和反应程度来表征聚合反应进行的深度。

16、一般的成纤聚丙烯晴大多为三元共聚体,其中第二单体主要起改善纤维的手感弹性、克服纤维的脆性的作用,第三单体主要起改善纤维的染色性能的作用。

17、所谓的定向聚合是指指能够生成立构规整性聚合物为主(≥75%)的聚合反应。

18、自由基聚合规律是转化率随时间而增高,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转化率。

19、缩聚反应规律是转化率随时间无关,延长反应时间是为了提高聚合度。

20、室温下,橡胶处于高弹态,粘流温度为其使用上限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其使用下限温度。

21、高分子的溶解是一个缓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溶胀和溶解。

22、与小分子相比,高分子的分子量有以下两个特点:分子量大和多分散性。

23、聚合物由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时的温度称为粘流温度,以Tf表示。这种处于流体状态的聚合物称为熔体。

24、高分子的温度一形变曲线图中,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玻璃态、玻璃化转变区、高弹态、粘流转变区、粘流态。

25、化学纤维制造的四个工序是原料制备、纺丝流体(液)的制备、化学纤维的纺丝成型、化学纤维的后加工。

26、对于聚氯乙烯(CH2CH)nCl 这样的聚合物,括号内的化学结构称为结构单元,由于聚氯乙稀分子链可以看成为结构单元的多次重复构成,因此括号内的化学结构也可称为重复单元或链节。“n”代表重复单元的数目,称为聚合度。

27、由于高聚物具有分子量多分散性和结构多分散性,故高聚物的分子量通常只能取其统计平均值。统计方法不同,则有不同名称的平均分子量。如以分子数作为平均分子量的基础进行统计,所得分子量称为数均分子量;如以分子的总重量作为平均分子量的基础,所得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真实的高分子链是有一定体积,分子量是与其真实体积大小成正比的。以高分子的体积大小作为平均分子量的基础,所得的分子量称为Z均分子量;根据高分子物溶液粘度测定出来的分子量,称为粘均分子量。

28、高聚物的各种分子量表达方式中,就其大小关系而言,对多分散体系有 M Z>M W> Mη>M

n而对单分散体系,则有M Z = M W = Mη = Mn。

29、含 A、B 两种单体的体系,理论上可发生的聚合方式有:各自均聚、无规共聚、交替共

聚、嵌段共聚、接枝共聚。

48、高分子中的次价力主要包括氢键和,后者包括、

61、高分子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是,高分子柔性的表征方法主要有和两种。(高分子链中σ单键的内旋转、均方末端距、链段长度)

62、比较常用的分子量分级方法有分级法、分级法、以及法。其中前两者都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别来进行分级,后者属于利用分子运动性质分级的方法。(沉淀、溶解、凝胶渗透色谱)

聚合物名称为聚丙烯酸甲酯,单体为

链式聚合类型中的

64、碳链聚合物是指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无机高分子是指大分子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

65、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的聚合物称为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聚合物称为交替共聚物。

67、通过化学反应,在某些聚合物主链上接上结构、组成不同的支链,这一过程称为接枝,形成的产物称为接枝共聚物。

68、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过程中,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种断裂形式称为均裂。如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而形成阴离子,另一缺电子的基团形成阳离子,这种断裂形式称为异裂。

69、是唯一用化学方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该法测得的平均分子量属于分子量。(端基分析法、数均)

70、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71、数均分子量是以作为平均分子量的基础进行统计的,因此,根据溶液的依数性原理测得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均属此类,包括法、法、以及法。(分子数、沸点上升、冰点降低、蒸汽压下降)

72、链式聚合机理一般由、、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73、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称为粘均分子量。

74、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75、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是指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76、通常以支化点密度或两相邻支化点之间的链的平均分子量来表示支化的程度。

77、通常用相邻两个交联点之间的链的平均分子量来表示交联度。

78、在表征支化和交联的物理量中,支化度用单位体积内的支化点数或两个相邻支化点间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来表征。交联度可用单位体积内交联点的数目或两个相邻交联点之间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

79、从一种内旋异构体转到另一种内旋异构体所需要的活化能叫位垒。

80、介电损耗是指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一部分电能,使介质本身发热的现象。

81、材料在出现屈服之前发生的断裂叫脆性断裂,材料在出现屈服之后发生的断裂叫韧性断裂。

82、碳链高分子是指分子链全部由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接而组成的高分子。

83、杂链高分子是指分子主链上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氧、氮、硫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原子并以共价键相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84、元素高分子是指主链不含碳原子,而由硅、磷、锗、铝、钛、砷、锑等元素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

85、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又称一次结构,包括内容: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单体单元的连接方式及连接序列、单体单元的立体构型与空间排列、高分子的端基、分子量及其分布,支化与交联等。

86、远程结构包括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又称二次结构。

87、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以及织态结构,它是描述高分子聚集态中的分子之间是如何堆砌的,又称二级结构。

88、聚合物 -[-CH2C(CH3)2-]n- 名称为聚异丁烯,其单体结构为CH2=C(CH3)2,按聚合物反应前后组成及结构变化分类属于加聚(加聚、缩聚、开环聚合),按聚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属于连锁(连锁、逐步)聚合。

89、聚合物-[-NH(CH2)6NHCO(CH2)4CO-]n-名称为聚已二酰己二胺或尼龙66,其单体结构为NH2(CH2)6NH2己二胺、HOOC(CH2)4COOH己二酸,按聚合物反应前后组成及结构变化分类属于缩聚(加聚、缩聚、开环聚合),按聚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属于逐步(连锁、逐步)聚合。

90、聚合物-[-NH(CH2)5CO-]n-名称为尼龙6 ,其单体结构为 NH(CH

2

)

5

CO

,按聚合物反

应前后组成及结构变化分类属于开环(加聚、缩聚、开环聚合),按聚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属于逐步(连锁、逐步)聚合。

91、聚合物-[-CH2C(CH3)=CHCH2-]n-名称为聚异戊二烯,其单体结构为CH2=C(CH3)-CH=CH2,按聚合物反应前后组成及结构变化分类属于加聚(加聚、缩聚、开环聚合),按聚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属于连锁(连锁、逐步)聚合。

92、引入极性基团、引入位阻较大的芳杂环和交联是提高玻璃化温度的三大途径。

93、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T)为20℃(热带为27℃),相对湿度(RH)为65%,大气压力为86~106kPa,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94、纺织材料在实验测试前需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以上,合成纤维调湿4h以上即可。

95、纤维素分子是由通过结合而成的高聚物,相邻两个剩基相互扭转1800,重复单元是纤维二糖。(β-D-葡萄糖、β-1,4-苷键)

96、比较常用的分子量分级方法有分级法、分级法、以及

法。其中前两者都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别来进行分级,后者属于利用分子运动性质分级的方法。(沉淀、溶解、凝胶渗透色谱)

97、高分子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是,高分子柔性的表征方法主要有

和两种。(高分子链中σ单键的内旋转、均方末端距、链段长度)

98、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一般都具有三种典型的物理状态:态、

态和态。(玻璃、高弹、粘流)

99、按照命名原则,脂肪族聚酰胺名称后面的两位数字中,前面一个数字是的碳原子数,后面一个数字是的碳原子数。(二元胺、二元酸)

100、PEN纤维是的简称。(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三、单一选择练习题

1.一根1.67dtex短纤维被分为四段,那么它的线密度是( D )。

A:0.42den B:2.78dtex C:0.42dtex D: 1.5den

2.关于差别化纤维说明正确的是(A)。

A:在现有化学基础上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的化学纤维

B: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性能的纤维

C:在一般纤维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纤维

D:以基本原理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纤维

3.属于差别化纤维的是(B)。

A: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B:抗静电纤维 C:离子交换纤维 D:碳纤维

4.极限氧指数反映了纤维的难燃程度,(A)的极限氧指数代表是可燃或易燃的。

A:腈纶18.2 B:羊毛25.2 C:诺曼克斯28.2 D:氯纶37.1

5.还原剂对羊毛的影响主要作用于蛋白质纤维上的(④)键的反应。

①酰胺键;②氢键;③离子键;④二硫键。

6.鉴别纤维通常可用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 D )不属于物理方法。

A: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 B:显微镜观察法 C:双折射法 D:燃烧法

7.以下测试方法不是用于测量分子量的是( C )。

A.渗透压法

B.黏度法

C.X光衍射法

D.凝胶渗透色谱法

8.线密度dtex是用来表征( A )。

A:纤维的粗细 B:纤维的长短 C:纤维的重量 D:纤维的卷曲

9.合成纤维生产中,一般以单位纤度的纤维在拉伸时在连续负荷的作用下,直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来表示该纤维的断裂强度,称作(B)。

A:绝对强力 B:相对强度 C:强度极限 D:断裂强力

10.下述纤维中,(③)是最轻的一种。

①棉;②毛;③丙纶;④涤纶。

11.纤维的断裂伸长是一种反映纤维(C)的指标,这一特性,对服用纤维的品质影响较大。

A:刚性 B:弹性 C:韧性 D:强力

12.实际生产中,纤维断裂伸长指标的检测,一般在试验室的(A)上测得的。

A:强力仪 B:张力仪 C:乌斯特仪 D:定长仪

13.用来生产纤维的高聚物一般应具有相当高的分子量,这是因为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与该高聚物所制得的纤维(B)性能有很大的关系。

A:延伸 B:强度 C:加工 D:手感

14.在纺织生产中,用合成纤维和部分吸湿性较好的棉花及粘胶纤维配棉,生产混合棉纱,可改善织物的( C )。

A:可纺性能和手感 B:强度 C:弹性 D:耐光性

15.在和棉纤维配棉生产混纺纱时,应选用纤维长度为(A)mm左右的化纤短纤维。

A:38 B:70 C:100 D:0.5

16. 玻璃态高聚物只有处在 A 之间的温度范围,才能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强迫高弹形变。

A . Tb<T<Tg B. Tg<T< Tf C . Tf<T<Tm D. Tm<T<Tf

17.下列哪一规格的纤维属棉型纤维:( A )

A.长30-40nm 纤度0.13-0.16tex;

B.长51-75nm 纤度0.22-0.38tex;

C.长75nm 纤度

0.33-0.77tex。

18.下列哪一种超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模型适用于涤纶纤维:( D )

A.折叠链结构模型;

B. 缨状原纤结构模型;

C.缨状微胞结构模型;

D.折叠链-缨状原纤结构模型。

19.以下列出的几组性能特点,其中(A)是最符合涤纶的特性。

A:断裂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耐光性好,染色性差

B:断裂强度高,耐磨性最好,耐光性差,回弹性好

C:密度最低,吸湿性差,耐光性较差,染色性差

D:断裂强度较差,耐磨性较差,耐光性较好,染色性好

20.供纺织应用的纤维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一般大于(C)。

A:2000∶1 B:1000∶1 C:500∶1 D:100∶1

21.膨体纱具有收缩性和蓬松性特点,这是利用聚合物的(D)。

A:耐热性 B:热弹性 C:应力松弛 D:热收缩性

22.民用纺织纤维要求在室温-l00℃的温度下,在(B)溶剂中不溶解,也不强烈地膨化。

A:高强度的酸 B:水 C:所有的有机溶剂 D:高强度的碱

23.下述纤维中,(③)是耐晒及耐气候牢度最好的一种。

①纤维素纤维;②蛋白质纤维;③晴纶;④涤纶。

24.链的柔性是决定Tg最主要的因素,主链柔顺性越__A__,Tg越低。

A.大 B.小 C.无关

25.48dtex/24f规格的纤维其单丝纤度为(C)dtex。

A:24 B:48 C:2 D:0.2

26.一种原长100mm的纤维,在强度试验机上拉伸至断裂时的长度增加了10mm,则其相对伸长率为(A)。

A:10% B:110% C:90% D:80%

27.纤维在溶胀时,直径增大的程度(④)长度增大的程度。

①远小于;②小于;③等于;④远大于。

28.对于分子运动而言,时温等效原理是指:( A )

(A)升高温度与延长观察时间等效;(B)升高温度与缩短观察时间等效;(C)时间与温度相等;(D)升高频率与延长观察时间等效;

29.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A:作轮胎帘子线用的纤维其初始模量要较低;B:初始模量在衣着上反映了硬挺度

C:初始模量是表征纤维对小延伸的抵抗能力

D:纤维的初始模量是纤维受拉伸而当伸长为原长1%时所需的应力

30.具有足够的细度,并具有一定柔韧性是作为纤维的重要特性,一般认为纤维的直径应小于(A)。

A:100μm B:1mm C:0.0lcm D:0.1cm

31.不同用途的纺织品对纤维的性能要求是不同的。以下几组纤维的性能特性中,(A)是普通服用纺织品所要求的。

A:尺寸稳定性、舒适性、保暖性、染色性;B:阻燃性、隔音性、防霉抗菌性、耐磨性

C:高强度、高模量、低收缩性、抗疲劳性;D:舒适性、阻燃性、高模量、抗疲劳性

32.纺织纤维的种类很多,下列几组不同种类的纤维中,(C)是属于化学纤维类中的再生纤维。

A:羊毛、骆驼毛、蚕丝、兔毛 B:棉花、苎麻、亚麻

C: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lyocell

D: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烯烃纤维

33.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纤维素或蛋白质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称为(C)。

A:合成纤维 B:植物纤维 C:再生纤维 D:天然纤维

34.纤度旦尼尔是表示纤维的粗细程度的指标,它和纺织行业中用的较多的支数的关系是(A)。

A:同是表示细度的指标,但表示方法不同 B: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概念

C:纤度就是支数 D:纤度是支数的倒数

35.在线密度的常用单位“特”,“分特”和以前常用的“旦”的相互换算关系中,以下(B)的表述是正确的。

A:1dtex=10tex B:1den=1.11dtex C:1tex=100dtex D:1tex=10den

36.下面有关交联聚合物的溶解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C )

(A)溶胀度与溶剂无关;(B)溶胀或溶解与交联度无关;(C)先溶胀,后溶解并且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D)交联度大的,溶涨度大;

37.下列哪种结晶形态具有黑十字消光图像的( B )。

A、纤维状晶

B、球晶

C、单晶

D、树枝晶

38.在纺织纤维中,与天然纤维和再生纤维相比较,合成纤维普遍占优势的性能特点是(A)。

A:强度高,耐磨性好 B:吸湿性好,手感好 C:耐光性好、染色性好 D:相对密度低,吸湿性好

39.纤维的比电阻率值越高,纤维的可纺性(C)。

A:越好 B:与比电阻率无关 C:越差 D:不确定

40.涤纶短纤维伸长指标通常与断裂强度指标的变化方向(B)。

A:相同 B:相反 C:没有关系 D:在一定条件下相同

中南大学数据库考试题库

1?在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参考答案 B 数据库设计步骤: (1)规划(必要性、可行性,总目标) (2)需求分析(分析用户活动,产生业务流程图;确定系统范围,产生系统范围图;分析用户活动涉及的数据,产生数据流程图;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3)概念设计(设计出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DBMS的概念模式。E-R模型是主要设计工具) (4)逻辑结构设计(把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全局E-R模式转换成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对于给定的数据模型选取一个垠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6)数据库的实现(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装入试验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装入实际数据,进入试运行状态) (7)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监测并改善数据库运行性能; 根据用户要求对数据库现有功能进行扩充;及时改正运行中发现的系统错误) 2.关于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目标,下列说法错谋的是 A定义和描述应用系统涉及的信息结构和范围 B定义和描述应用系统中数据的属性特征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C描述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 D描述需要存储的记录及其数量 参考答案 3. SQL Server 2000的字符型系统数据类型主要包括()。 A int、money、char B char> varchar、text

C datetime、binary> int D char、varchar> int 参考答案 B 4. 具有联系的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式组织排列,并构成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即()。 A数据模型 B数据库 C关系模型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考答案 A 5. 在数据库系统中,下列哪个映像关系用于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A外模式/模式 B模式/内模式 C外模式/内模式 D逻辑模式/内模式 参考答案 B 6.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 A树 B图 C表 D二维表 参考答案 D 7.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储的各类信息通常由 A数据库管理员维护 B程序员维护 C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 D—般用户维护 参考答案 A 8. E-R图用于描述数据库的

初中物理滑动变阻器题型的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滑动变阻器题型的解题技巧 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判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或小灯泡的亮度变化问题。由于这类题型用到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题目较灵活,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学生每每遇到此类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经常答错。这类问题不要求进行复杂的运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分析: 1.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将电流表和闭合的开关都看作一根导线,将电压表从电路中去掉,俗称“去表法”,这样可以简化电路,容易画出等效电路。 2.明确各电表的测量对象:确定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用电器或哪段电路的电流(电压),电流表与哪段电路串联,就测量该段电路的电流;电压表与哪段电路并联,就测量该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3.分析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部分和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化情况。 4.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结合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按:“局部电阻的变化→总体电阻的变化→干路(或总体)电流的变化→某一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另一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通过某部分导体的电流的变化”的思路,按“一电阻二电流三电压”的顺序进行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一谈怎样判断此类题的方法。 一、串联电路中的电表变化 例1如图1左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解析:运用“去表法”画出等效电路,如右图1右,这是一个典型的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则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和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再由U=IR可知R1两端的

(完整版)大学数据库考试复习试题带答案

2019数据库期末复习内容 1.选择题 (1)(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结构化的数据的集合 (2)下述关于数据系统正确的描述是(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3)数据库(DB)、与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DBS 包含DB 和DBMS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不包括(为定义的确据库提供操作系统)。 (5)用于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是(数据模型)。 (6)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模式)。 (7)E-R图用来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8)下列模型中不能直接描述实体间多对多的联系的是(关系模型)。 (9)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10)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沟通信息的桥梁是(实体联系图)。 (11)数据的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通常是根据(数据模型)来分类的。 (13)关系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 (14)在关系模型中,下述关于关键字的说法正确的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15)被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由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支持的是(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16)在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元组的约束是通过(主码)来实现。 (17)下列数据模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关系模型). (18)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19)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问题而引入的。 (20)在关系数据库中,任何二元关系模式的最高范式必定是(BCNF ) (21)若属性X函数依赖于属性Y时,则属性X与属性Y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 (22)设有关系模式:部门(部门代码,部门名称,部门成员,部门经理)由于其中(部门成员)属性存在,使该关系不属于第一范式。 (23)若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都是主属性,则R最高属于(3NF )。 (24)若要彻底消除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关系模式最低要属于(BCNF)。 (25)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两个特性之间的联系是(没有必然联系)。 (26)关系模式中数据依赖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立蕴涵后者数据插入异常,这是指(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27)设要对关系模式R(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进行分解,将其规范化到3NF,下列(B)是正确的规范化结果。B.R1(学号,姓名)R2(课程代码,课程名)R3 (学号,课程代码,课程成绩) (28)有如下关系R(是BCNF)。 (29)对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加以限定是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 (30)下面(可移植性)不是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31)数据库系统中,对存取权限定义为(授权)。 (32)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为了保证用户只能存取他有权存取的数据,在授权的定义中,数据对象的(范围越小),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33)数据库安全性遭到破坏的情况属于(非法用户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34)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35)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约束条件是指(值的约束和结构的约束)。 (36)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属于(静态关系约束)。 (37)数据类型、取值范围、空值约束属于(静态列级约束)。

哈工大2007材料分析方法秋考题--A

哈工大 2007年 秋 季学期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试题 一、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 阐述特征X 射线产生的物理机制 答 当外来电子动能足够大时,可将原子内层(K 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于 是在原来的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系统的能量因此而升高,处于激发态,为使系统能量趋于稳定,由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由于外层电子能量高于内层电子能量,在跃迁过程中,其剩余能量就要释放出来,形成特征X 射线。 2. 衍射矢量与倒易矢量 在正点阵中,选定原点O ,由原点指向任意阵点的矢量g 为衍射矢量。 在倒易点阵中,由原点O*指向任意坐标为(h,k,l )的阵点的矢量g hkl 称为倒 易矢量。表示为g hkl =ha*+kb*+lc*。它有以下几个特点:a )垂直于正点阵中相应的(h,k,l )平面,或平行于它的法向N hkl —;b )其矢量长度等于正点阵中相应晶面间距的倒数,即g hkl=1/d hkl ;c )倒易矢量g hkl 与相应指数的晶向[hkl]平行。 3. 结构因子的定义 结构因子是指一个单胞对X 射线的散射强度,其表达式为: )(21j j j lz ky hx i n j j hkl e f F ++=∑=π 由于衍射强度正比于结构因子模的平方,消光即相当于衍射线没有强度,因 此可通过结构因子是否为0来研究消光规律。 4. 衍射峰半高峰宽的含义及与晶粒尺寸的关系 在理想条件下,衍射峰强度只有一条线,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衍射峰总 是有一定宽度的。定义在衍射峰强度I=Imax/2处的强度峰宽度为半高峰宽。主要影响因素为晶粒尺寸,晶粒大小对衍射强度的影响可用θλ2sin 3 c V I =来表示。 5. 给出物相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性相分析原理: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 晶胞大小、单胞中原子的数目及其位置等等,这些参数在X 射线衍射花样上均有所反映,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两种衍射花样完全相同的物质;对于多种物相的X 射线谱,其衍射花样互不干扰,只是机械地叠加;物相定性分析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需利用现有的数据库进行物相检索。 定量相分析原理:各相的衍射线强度随该相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6. 内应力的分类及对X 射线衍射线条的影响规律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有详细答案及解析)要点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一.解答题(共5小题) 1.(2011?绍兴)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 (1)实验过程中,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选填序号); A.变阻器滑片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2)在丙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3)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10Ω0.5A B.20Ω1A C.50Ω2A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 2.在完成“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后,小明产生疑问: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生变化时,它消耗的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为此,他找来了下列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一定值电阻,三个规格分别为“5Ω,1A”、“30Ω,1A”和“35Ω,0.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电压为6V). (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小明选择的规格是_________的滑动变阻器. (2)根据题意,正确完成剩余部分连线,并使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小. (3)分析表中的数据,写出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随它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4)以其中一组数据为例,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Ω.(结果取整数) (5)小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不转,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的故障是_________.

电路分析试题库(有答案)77471

试题库(1)直流电路 一、填空题 1、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做 电路 ,通常由 电源 、 负载 和 传输环节 三部分组成。 2、无源二端理想电路元件包括 电阻 元件、 电感 元件和 电容 元件。 3、通常我们把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方向(一致)称作 关联 方向;而把电源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不一致)称为 非关联 方向。 4、 欧姆 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 基尔霍夫 定律则是反映了电路的整体规律,其中 KCL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结点上汇集的所有 支路电流 的约束关系, KVL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回路上所有 元件上电压 的约束关系,具有普遍性。 5、理想电压源输出的 电压 值恒定,输出的 电流值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理想电流源输出的 电流 值恒定,输出的 电压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 6、电阻均为9Ω的Δ形电阻网络,若等效为Y 形网络,各电阻的阻值应为 3 Ω。 7、实际电压源模型“20V 、1Ω”等效为电流源模型时,其电流源=S I 20 A ,内阻=i R 1 Ω。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电源内阻 等于 负载电阻 ,获得的最大功率=min P U S 2/4R 0 。 9、在含有受控源的电路分析中,特别要注意:不能随意把 控制量 的支路消除掉。 三、单项选择题 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 、一定为正值 B 、一定为负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 B ) A 、6V B 、-6V C 、14V 3、当电阻R 上的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 、Ri u = B 、Ri u -= C 、 i R u = 4、一电阻R 上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 =-10V ,消耗功率为,

电路的暂态分析习题解答

第五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题图所示各电路在换路前都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电流 i 的初始值和稳态值。 题5.1图 解:(a ) i L (0) i L (0 ) 6 3A , 换路后瞬间 i(o) 1i L (o ) 1.5A 稳态时,电感电压为 0, i — 3A 2 (b) u C (0 ) u C (0 ) 6V , 换路后瞬间 i(0 ) 6 u C (0 )o 2 稳态时,电容电流为 0, i 6 1 5A 2 2 (c) i Li (0 ) i Li (0 ) 6A ,心(0 )心(0 ) 0 换路后瞬间 i(0 ) i L1(0 ) i L2(0 ) 6 0 6A 稳态时电感相当于短路,故 i 0 2 (d ) U c (0 ) U C (0 ) 6 3V 2 2 L 2 (d

换路后瞬间i(0 ) - 6 3 0.75A 2 2 4

稳态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故1A 题图所示电路中,S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 解:换路后瞬间i L(0 ) 6A,U C(0 ) 3 i R(O ) i L(0 ) i c(0 ) i L(0 U C(0 ) U L(0 ) U C(0 ) Ri R(0 i c和i R的初始 值。 U L 、 6 3Q U L (0 ) U C(0 ) 18V 求题图所示电路换路后U L和i c的初始值。设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解:换路后,i L(0 ) i L(0 ) 4mA, 所以换路后4mA电流全部流过R,即 i C (0 ) 4 mA 由于U C(0 )U C(0 ) W,故 题5.3 图U L(0 ) (R1 R2)i L(0 ) u c(0 ) 20 8 12V 题图所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的i、i L和u L。 解:对RL电路,先求i L(t),再求其它物理量。 L(0 ) L(0 ) 10 20 0.5A 电路换路后的响应为零输入响应 L 2 R 40||(20 20) L(t) i L(0 )e t/ 换路后两支路电阻相等,故

2015年中考物理电学部分有关滑动变阻器范围计算题型

1、如图所示,示数为1.5V (1)则R 2(2 2、如右图,V 表示数为5V (1)R 1(2)如果A 表的量程是0~0.6A ,V 表的量程是0~15V ,为了使电表 不致被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3、如图,电流表量程0~0.6A ,电压表量程0~15V ,电阻R 0=30Ω,电路两端电压恒为24V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会超过 电流表量程,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大时,变阻器两端电压会超过电 压表量程,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2为0~50Ω的变阻器,合上开关后,V 的示数为6V , A 表的示数为2A ,A 1的示数为0.5A ,求:①电阻R 1的阻值;②变阻器R 2连入 电路部分的阻值;③如果A 表的量程为0~3A ,A 1表的量程为0~0.6A ,为了不 使电表损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在什么范围内? 5、标有“4V 1 W”的小灯泡和 “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图8所示 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电流表量程为“O~O.6A”,电压表量程为“0~ 3V”. 为确保电路安全,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应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6、在图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0V ,电阻R =3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电压表的最大读数是多少? (2)若改用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 ,要使它接在电路中不烧坏,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只能在阻值多大的范围内滑动? (3)若把一只量程为0-0.6A 的电流表接在图甲中的C 、D 两点上, 如图乙所示,为了不损坏电流表和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只有在阻值多大范围内滑动?

北京科技大学数据库考试题库

机考201601 数据库应用1. 项目文件的扩展名是() A..PJX 2.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下面哪个命令并按回车,可以退出Visual FoxPro ()C.QUIT 3. 选择哪个菜单下的“工具栏”,可以打开工具栏对话框() B. “显示” 4. 命令窗口被关闭后,将其重新打开的快捷键是() D.〈Ctrl 〉+〈F2〉 5. 如果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而每门课程又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则学生和课程之间联系属于() C. 多对多联系 6. 要想将日期中的年份用4 位数字显示,应当使用的设置命令是() A. SET CENTURY ON 7. 将“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入学成绩”加10 分,正确的命令是() B. REPLACE ALL A学成绩WITH入学成绩+10 8. 设当前记录是第5 条,若要将记录指针指向第8 条记录,不能使用的命令是() D. SKIP 8 9. 将“学生”表中1990 年出生的学生记录显示出来(“出生日期”字段为日期型),正确的命令是() C. LIST FOR YEAR(出生日期)=1990

) OPEN 10. Visual FoxPro 不支持SQL 的哪项功能() D. 数据控制 11.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并执行如下命令: X=275 Y= Z 二{^2010/05/28} M=.T. 内存变量X 、Y 、Z M 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D . N 、 C 、 D 、 L 12. 顺序执行下列命令之后,“学生成绩”表在几号工作区( DATABASES 学管理 USE 学生 SELECT 2 USE 课程 SELECT 0 USE 学生成绩 D . 3 13. 向数据库中添加自由表的命令是( ) A. ADD TABLE 表名 14. 打开“教学管理”数据库的正确命令是( ) D. OPEN DATABAS 教学管理 15. 在“数据工作期”窗口中可以( )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题型Word版

例1 、在下面的四个图中,电源电压不变,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灯能使其从亮到熄灭的正确电路是: 分析:首先,我们要注意题意所说的“从亮到熄灭”这四个字。既要满足这四个字,又要使电路不能出现短路或烧毁电源等故障。 对于A项,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确实可能使电灯L 调到熄灭,但是P滑到最左端时,在灯泡熄灭的同时,整个电路就要发生短路,电源会被烧毁。 对于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灯L只做明亮或暗淡的变化,绝对不会熄灭。 对于C项,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电灯L会熄灭,但电源也会短路,会烧毁。 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灯泡会因为短路而不亮。无论怎样滑,灯都不会亮。 对于D项,当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导线将电灯L短路,电灯就要熄灭。 例2 、如下图所示,是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几种方案中,你认为可能达到目的的方案是:C 分析:题中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又不能使电路出现差错,对于A项,无论滑片在最下面,中间,还是最上面,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灯泡都被短路,不会亮,所以可以排除A项。 对于D项,无论怎样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和灯泡都被短路,灯泡都不会亮。 对于B项,滑动变阻器采用了三个接线柱,由 B图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部分与灯泡并联,灯泡的亮度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也可排除 B项。而且,B 图中滑片滑到最下端时,灯泡可能被短路,电源会烧坏。 例3 、滑动变阻器的两大用途(限甲图流,乙图分压) 在甲图中,当滑片P在最左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大,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这个最小值为U÷(R+R1)×R1 在乙图中,当滑片 P在最左端时,R1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R1两端的电压为0,很显然,图乙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电阻R1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更广,可以使R1两端电压的调节效果更明显。 例4、用滑动变阻器可以控制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 的电流,那么,是否能够控制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呢?请你设计出一个电路,试一试。 分析:当将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与电阻R1并联时,就可以控制R1两端的电压大小。 (实际电路如右图所示) 例5、我们都知道,当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时,可以通过移动滑片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连在电路中的灯泡变亮或者变暗,那么,能做到使一个灯泡变亮的同时另一个灯泡变暗吗?想一想,试着作出电路图。(左图为限流式,右图为分压式)

用矩阵方法使网孔分析法通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用矩阵方法使网孔分析法通解 黄明康 5030309754 F0303025 在网络电路的学习中,我们一般使用结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我们知道他们有各自的用途,但其实如果使用得当,只用其中的一个方法就可以解所有目前已经可解得网络电路。而在我看来这得当的使用就是巧妙运用数学。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因为结点分析法的基础KCL与网孔分析法的基础KVL是相容的,即可以用结点分析法的地方就可以用网孔分析法解题。 先来看个例子,从网孔分析法说起,如图(1)所示,是一个非常适合用结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解题的网络。 正如上课时所做的,我们用网孔分析法解之,以im1、im2、im3为支路电流列出回路的矩阵方程,方程如式(2)。

最左边的矩阵是各回路的电阻矩阵,解出此方程,再根据VCR就能得出整个网路电路的各个参数。由于篇幅所限,也由于这已是大家皆知的常规方法,对于为何使用这种方法及其可用性、使用方法等在此不再冗述。 而我关心的是,这种方法是在这么一个可以说是完美的电路网络中运用的,所以一旦电路中的某个器件变了,可能使这种方法不可用。而其实上课时已经提出了这种问题,也给出了改进了的解题方法——运用网路电路的一些性质化解电路成可用网孔分析法的电路。 但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会使不熟练的我不经意中掉入“陷阱”。我更愿意用以下的方法用数学解题,这样可以使我们不必太过计较概念。 对于我的方法,也请先看一个例子,如图(3): 这样,这个电路就不能单纯的运用网孔分析法了。那么按之前所述,运用网路电路的一些性质化解电路成可用网孔分析法的电路,然后解之,正如图(4)

a 和图(4) b 中所示过程。 然后得出电阻网络矩阵方程,解出所要的量。 对于以上的例题,也有所谓的虚网孔电流法如式(5): 其实,虚网孔电流法仅仅只是根据我们在网孔分析法的引出中得出的规律重新又列出了简单的方程组,这跟我们最初想要使用结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初衷不符,初衷是按给出的网络电路图直接写出矩阵方程。这样就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应对复杂的网络。 当然,也正是虚网孔电流法使我想起了网孔分析法的一般矩阵解法。仍就看图(3):

暂态分析习题课分解

第一章 7.供电系统如图所示,各元件参数如下:线路l ,50km ,X 1=0.4Ω/km ;变压器T ,S N =10MV A ,u%=10.5,K T =110/11,假定供电点(S )电压为106.5kV 保持恒定不变,当空载运行时变压器低压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时,试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起始值、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容量的有名值。 解:设基准容量S B =10MV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采用平均电压近似计算法。 各元件的标么值求得如下: 供电点发电机: 线路 L: 变压器 T: 则计算可得短路电流有效值的标么值 : 则算得短路电流的有效值的有名值: * 10 7.710* 4.2433*10.5 B d d B S I I KA U === 最大值即为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起始值: 22*4.24 5.996m d I I KA === 冲击电流为: 1.8*5.99510.792M M m i K I KA === 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为: 212(1)*1.52 6.4452 2 m m M M I I I K KA = +-= =

短路容量有名值为: 3 1.732*10.5*4.2477.1d av d S U I MVA === 或者: 8. 教材P16 1-3-1 解: (1) 3.62?=m U 2 6.3 9.4480.943 m U m z I K A ?= = = (2) 取s T a 005.0=, 短路前为空载 所以, 00=m I 064.57505 .0797.0===arctg r x arctg ? 因为 0090120a α=+= 所以, /0.005sin()sin()t a m m i I t a I a e ω??-=+---0/0.0059.448sin(62.36)8.370t t e ω-=+- 00/0.0050/0.005sin(120)sin(120)9.448sin(57.64)7.981t t b m m i I t a I a e t e ω??ω--=+-----=-+00/0.0050/0.005sin(120)sin(120)9.448sin(182.36)0.389t t c m m i I t a I a e t e ω??ω--=++--+-=-+(3) 三相直流分量幅值分别为,a i =8.370kV , b i =7.981 kV ,c i =0.389 kV 。所以,a 相瞬时电流最大 (4) 90a ?-=时,最大瞬时电流为冲击电流 090147.64α+=或09032.36α+=- 则57.64α=或122.36α=- 9. 教材P16 1-3-2 解: 02180/10000.255m I kA =?= 00sin()sin()a m m C I a I a ??=---

2015年中考物理电学部分有关滑动变阻器范围计算题型

V U R 12 R R 3A 有关滑动变阻器范围的计算题 1、如图所示,R 为一个滑动变阻器,其阻值范围是0~50Ω,若电压的示数为1.5V ,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 ,R 1=1Ω,电源电压U=12V ,求: (1)则R 2的阻值是多少? (2)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电流表的量程为0~3A ,为了保证两 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少不能小于多少? 2、如右图,电源电压为18V ,R 2是0~50Ω的变阻器,合上S 后,A 表示数为0.5A , V 表示数为5V ,求 (1)R 1和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部分的电阻是多少。 (2)如果A 表的量程是0~0.6A ,V 表的量程是0~15V ,为了使电表 不致被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3、如图,电流表量程0~0.6A ,电压表量程0~15V ,电阻R 0=30Ω,电路两端电压恒为24V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会超过 电流表量程,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大时,变阻器两端电压会超过电 压表量程,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2为0~50Ω的变阻器,合上开关后,V 的示数为6V , A 表的示数为2A ,A 1的示数为0.5A ,求:①电阻R 1的阻值;②变阻器R 2连入 电路部分的阻值;③如果A 表的量程为0~3A ,A 1表的量程为0~0.6A ,为了不 使电表损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在什么范围内? 5、标有“4V 1 W”的小灯泡和 “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图8所示 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电流表量程为“O~O.6A”,电压表量程为“0~ 3V”. 为确保电路安全,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应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6、在图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0V ,电阻R =3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电压表的最大读数是多少? (2)若改用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 ,要使它接在电路中不烧坏,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P 只能在阻值多大的范围内滑动? (3)若把一只量程为0-0.6A 的电流表接在图甲中的C 、D 两点上, 如图乙所示,为了不损坏电流表和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只有在阻值多大范围内滑动? V R 0 P A

(完整版)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_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相比较,其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联系弱、数据冗余和(C ) A、数据存储量低 B、处理速度慢 C、数据不一致 D、操作繁琐 2、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成为数据的(B)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3、在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B ) A、字节 B、数据项 C、记录 D、字符 4、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用户视图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C)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5、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C) A、存储量大 B、存取速度快 C、数据共享 D、操作方便 6、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内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B)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7、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外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C)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8、数据库结构的描述,称为(D ) A、数据库模式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字典 9、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描述成为(D ) A、存储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概念模式 10、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及语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数据库的(C) A、安全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共享性 11、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独立性是指(C) A、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独立性 B、数据库与计算机的独立性 C、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 D、用户与数据库的独立性 12、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C) A、数据安全型控制 B、数据一致性规则 C、数据完整性约束 D、数据处理逻辑 13、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基本功能中,不包括的是( B ) A、插入新数据B描述数据库结构 C、数据库中数据排序 D、删除数据库中数据 14、控制数据库整体结构、负责数据库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定义与修改人员是( D )

材料分析方法部分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一章X 射线物理学基础 2、若X 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 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答:1.5KW/35KV=0.043A。 4、为使Cu 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答:因X 光管是Cu 靶,故选择Ni 为滤片材料。查表得:μ m α=49.03cm2/g,μ mβ=290cm2/g,有公式,,,故:,解得:t=8.35um t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 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⑶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χ射线光子从原子部打出一个K 电子,当外层电子来填充K 空位时,将向外辐射K 系χ射线,这种由χ射线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辐射过程,称荧光辐射。或二次荧光。 ⑷指χ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使物质原子激发的能量,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 电子从无穷远移至K 层时所作的功W,称此时的光子波长λ称为K 系的吸收限。 ⑸原子钟一个K层电子被光量子击出后,L层中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使L层中另一个电子获得能量越出吸收体,这样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 第二章X 射线衍射方向 2、下面是某立方晶第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答:立方晶系中三个边长度相等设为a,则晶面间距为d=a/ 则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小到按次序是:(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

欧姆定律中有关滑动变阻器范围计算题型

初三物理电学总复习—有关范围计算题 1.在图23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上标有“6V 、6W”字样,当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b 端时,干路中的电流强度为1.5安培,则在电路中变阻器的电阻值变化范围是(电源电压不变) ( ) A .0~6欧姆。 B .0~12欧姆。 C .0~18欧姆。 D .0~24欧姆。 2.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 并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b 端移到a 端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 C.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D.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V-6V 3.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一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开关S 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b 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4 V ,电阻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0.8 W ~7.2 W ,则P 从a 端滑至b 端的 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 ) A.从1.8A 变化至0.2A B.从0.4A 变化至1.2A C.从1.2A 变化至0.4A D.从0.2A 变化至1.8A 5.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15V 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 1=10Ω,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20Ω。(1)滑片P 在什么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滑片P 在什么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滑片P 由a 向b 滑动的过程中,R 1上消耗的功率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6、如图,电流表量程0~0.6A ,电压表量程0~15V ,电阻R 0=30Ω,电路两端电压恒为24V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会超过电流表量程,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大时,变阻器两端电压会超过电压表量程,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2为0~50Ω的变阻器,合上开关后,V 的示数为6V ,A 表的示数为2A ,A 1的示数为0.5A ,求:①电阻R 1的阻值;②变阻器R 2连入电路部分的阻值;③如果A 表的量程为0~3A ,A 1表的量程为0~0.6A ,为了不使电表损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在什么范围内?

上海海事大学数据库试题

上海海事大学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卷)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试卷不许带出考场,试卷上写明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分/题,共36分) 1.数据库的()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A.完整性 B.安全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技术 答案:A 2.()规定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A.一次封锁法 B.顺序封锁法 C.两段锁协议 D.多粒度封锁法 答案:C 3.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A.更新视图 B.查询 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表 D.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答案:C 4.在对用户进行权限授予时,()短语表示获得某种权限的用户可以传播该权限。 A.with check option B.with view option C.with grant option D.with function option c 5.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存储结构与物理结构的逻辑独立性 B.数据与存储结构的逻辑独立性 C.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D.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独立性 C 6.三级模式间存在两种映像,他们是() A.模式与子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B.子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内模式 C.子模式与外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D.模式与内模式间,模式与模式间 A 7.事务的一致性是指(d )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不做,要么都做(原子性)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持续性 C.一个事物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隔离性 D.事务必须使得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期末复习课(2014年本一)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期末复习 (2014年本一) 指导教师:杨耿杰,张嫣 任何考前复习指导都不可能是全面的,这里所谓的重点是相对于本次考试而言的。 对课程中基本概念、知识点和分析方法的全面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才是教与学的真正目的!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过关,并取得好成绩! 一、考题概述 二、重点内容

三、示例 1. 简单电力系统的功角特性为δsin d E ∑''= X U E P ,正常运行时o 035=δ。现原动机功率T P 突然增加了50%,问系统能否保持暂态稳定? 解:

E P 0δa A d A T 0P P =T 5.1P 1δ2 δ 设正常运行时功率极限为M P ,则 0M T sin δP P = 1M T sin 5.1δP P = 可得 8604.035sin 5.1sin 5.1sin o 01===δδ o 136.59=δ o o o 1o 264.12036.59180018=-=-=δδ 加速面积为 ?-=1 d )sin 5.1(M T a δδδδP P A δδd )sin 8604.0(M 36.9535 M o o P P -=? o o o o 59.3635M 59.3635M cos 8604.0δδP P +=M o o o o o 35cos cos59.36π1803536.598604.0P ??? ? ??-+-?= M )8192.05096.03658.0(P -+= M 0563.0P = 减速面积为 ?-=2 1 d )5.1sin (T M d δδδδP P A

δδd )8604.0sin (M M 64.12036.95o o P P -=? o o o o 64.20159.36M 64.12059.36M 8604.0cos δδP P --=M o o o o o π18036.5964.1208604.036.59cos cos120.64P ??? ? ??-?-+-= M )9202.05096.05.0(P -+= M 0894.0P = 由于d a A A <,所以系统能保持暂态稳定。 2. 如图所示简单电力系统,系统参数及初始运行条件标于图中,现线路突然断开,0.3s 后重合。假设在断开期间原动机的能量全部用于转子加速。试计算后回答,系统经次大扰动后可否稳定? 00.584 P ==1.0 U J 7s T =d 1.15X ∑'= 解: a e h d b c E P δ 0δa A d A C δ1 δI P II P 正常运行时的功角特性为 δδδsin 2917.1sin 15 .1155.1sin d ΣI =?=''= X U E P 线路断开期间的功角特性为

关于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习题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1的阻值18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50Ω,电源电压为18V,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A.0Ω~150ΩB.20Ω~100ΩC.12Ω~90ΩD.20Ω~90Ω 2.如图所示电路图,电源电压18V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160Ω,电压表的量程为O~15V,电流表的量程为O~0.6A.闭合开关S后,为保护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 l的阻值变化范围应是() A.OΩ~lOΩB.10Ω~100ΩC.10Ω~150ΩD.150Ω~160Ω 二.填空题(共2小题) 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 _________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_________Ω.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移动到A端时,测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R1的电流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_________,电压表V2对应示数的变化范围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2小题) 6.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2中的甲、乙所示.根据图2可知,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_________Ω. 7.如图所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20欧,电源电压为4.5伏.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5A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V.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3V.为了不损坏两个电表,求滑动变阻器可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8.如图所示,电压表的量程是0~3V,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15Ω,电热丝R1的阻值是5Ω,电源电压4.5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10s内电热丝R1产生的热量是多少;为了保证两电表均能安全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