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linux内核的内核执行流程图

简析linux内核的内核执行流程图
简析linux内核的内核执行流程图

简析linux核的执行流程

----从bootsect.s到main.c(核版本0.11)Linux启动的第一阶段(从开机到main.c)

3个任务:

A、启动BIOS,准备实模式下的中断向量表和中断服务程序。

B、从启动盘加载操作系统程序到存。

C、为执行32的main函数做过渡准备。

存变化如下:

①、0xFE000到0xFFFFF是BIOS启动块,其中上电后第一条指令在0xFFFF0。

②、而后0x00000到0x003FF总共1KB存放中断向量表,而接下去的地址到0x004FF共256B存放BIOS数据,从0x0E05B 开始的约8KB的存中存放中断服务程序。

③、利用BIOS中断0x19h把硬盘的第一扇区bootsect.s的代码加载到存中,即0x07c00处,后转到该处执行。

④、将bootsect.s的代码复制到0x90000处。

⑤、利用中断0x13h将setup.s程序加载到存0x90200处。

⑥、再将剩余的约240个扇区的容加载到0x10000~0x2EFFF 处。

⑦、开始转到setup.s处执行,第一件事就利用BIOS提供的中断服务程序从设备上获取核运行的所需系统数据并存在0x90000的地址处,这时将原来bootsect.s的代码覆盖得只剩2Byte的空间。

⑧、关中断并将系统代码复制到0x00000处,将原来放在这里的中断向量表与BIOS数据区覆盖掉,地址围是

0x00000~0x1EFFF。同时制作两表与两寄存器。

⑨开地址线A20,寻址空间达到4GB,后对8259重新编程,改变中断号。

⑩、转到head.s(大小是25K+184B)执行,执行该程序完后是这样的:

0x00000~0x04FFF:页目录与4个页表,每一项是4KB,共20KB;0x05000~0x05400:共1KB的空间是软盘缓冲区;

0x05401~0x054b8:共184B没用;

0x054b9~0x05cb8:共2KB的空间存中断描述符表;

0x05cb9~0x064b8:共2KB的空间存全局描述符表;

之后就是main函数的代码了!

第二阶段、从main.c函数到系统准备完毕阶段。

第一步:创建进程0,并让进程0具备在32位保护模式下载主机中的运算能力。流程是:

复制根设备和硬盘参数表(main.c中的102、110、111行)

物理存规划格局(main.c的112行~126行,其中有

rd_init函数定义在kernel/ramdisk.c中,此函数用于虚拟盘初始化;而mem_init函数是用于存管理结构初始化,定义在mem/memory.c中,该函数页面使用

虚拟盘设置与初始化次数均设置成100,然后再依据主存的

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将处于主存的所有页面的使

用次数全部清零,系统以后把使用次数为0的页面视为空闲页面。)

存管理结构mem_map初始化

异常处理类中断服务程序挂接(在main.c的127行,trap()函数定义

kernel/trap.c,目的是将各种中断与中断描述符表挂

接。)

初始化块设备与字符设备请求项结构(在main.c的128、129行,

blk_dev_init() 定义在

kernel/blk_dev/ll_rw_blk.c,

chr_dev_init()定义在

kernel/chr_dev/tty_io.c)

将串口与显示器外设的中断服务程序挂接(在main.c的130行,

tty_init()定义在kernel/chr_dev/tty_io.c)

开启时间设置(在main.c的131行,time_init()定义于main.c函数

76行startup_time)

系统开始激活进程0(在main.c的131行,sched_init()定义在kernel/

sched.c函数中,该函数实现进程相关事务设置

依据时钟中断设置,系统调用服务程序挂接。系

统调用函数是对用户程序的最基本支持,利用的是进程相关事务初始化设置系统调用软中断,详细见下面讲

的。)

时钟中断设置

系统调用服务程序挂接

初始化缓冲区管理结构(在main.c中133行,

buffer_init(buffer_memory_end)定义

fs/buffer.c)

初始化硬、软盘(main.c中134、135行,hd_init与floppy_init 定义于kernel/blk_drv/hd.c和

kernel/blk_drv/floppy.c)

开中断(main.c中136行,sti())

第二步:以进程0为母本创建进程1,使进程1不仅仅具备进程0所拥有的能力,而且还能以文件的形式与外设进行数据交互。流程是:操作系统为进程0创建进程1做准备main.c中137行,move_to_

user_mode()定义在include/asm/system.h,实现从

核态到用户态。进程0正式开始执行,而后

执行main.c的138行的“if(!fork())”,开始创建在进程槽中为进程1申请一个空闲位置并获取进程号

进程1,此时将执行unisted.h中的syscall0宏函数

,得到一个编号,对于fork函数,其值是2,具体

在这个程序中的第62行有定义,然后执行软中断复制进程0的信息之前,先将一些数据压栈

,进入系统调用阶段,跳到核态,执行

kernel/system_call.s中的代码,将一些寄存器的

值压栈后,通过刚才在unisted.h中给eax赋值

初步设置进程1管理结构的2偏移值在系统调用

sys_call_table 中找到sys_fork函数,跳到该函数执行。进入后首先申请一个空闲位置并获取进程号。

这同样在system_call.s函数中的sys_fork 进程0创建进程1的过程中发生时钟中断中的_find_copy_

process,再跳到该函数的定义处kernel/

fork.c中,后返回到sys_fork中,在从中断返回复制进程信息前,再将一些数据压栈,

此时有一个寄存器的值和前面的不一样,

那就是eax,此时是1,它从task[64]

得到的。之后执行copy_process,跳到调整进程1的管理结构定义处kernel/fork.c中,设置进程1的

管理结构。假如此时发生时钟中断,系统

会响应并执行kernel/system_call.s函

中的timer_interrupt定义处,先压栈后设置进程1的线性地址空间及物理页面进入

kernel/sched.c

的do_timer函数,别忘了此时仍在进程

0执行,然后便发现时间片还没完,所以

跳出,并返回到ret_from_sys_call。这

继续调整进程1的管理结构在kernel/system_call.s中定义的,

接着直接将刚才的压栈数据出栈,继续完成

刚才创建进程1的任务,即在fork.c中继续

调整进程1的管理结构,同时设置进程

进程0准备切换到进程1 1的线性地址空间及物理页面,直到

执行到这条语句“p->state=TASK_

RUNNING;return last_pid;”,标志着系统切换到进程1执行进程1创建完成。后跳出

copy_process.c

函数,返回到system_call.s,将压栈的进程1开始执行的寄存器值出栈,此时eax是1。后中断返回

,进程由从核态变为用户态,即到了

unisted.h的“if(_res>=0)”这条指令中,

_res的值就是eax的值,一判断成立,就返进程1开始以数据块的形式操作硬盘回该值。最后回到了main.c

的“if(!fork())”中,一判断不成立,跳出执

行下一条指令“for(;;)pause();”,同理

Pause函数也和fork函数一样,这里就不将找到的缓冲块与请求项挂接讲了,进入sys_pause()后将进程0

置为可中断等待状态,并调用在kernel

/sched.c定义的schedule()函数切换进程。

进程切换中断返回后执行了第一条语句

将请求项与硬盘处理函数挂接是“if(_res>=0)”,一判断,

刚存的eax值为0,返回到“if(!fork())”

判断为真,执行init()函数,这在main.c

定义。进入init.c后其程序执行流程见附录,进行硬盘读盘前的工作准备各个程序执行目的正如左边写的一

样。

给硬盘下达读盘命令

进程1由于等待读盘操作挂起

系统切换到进程0执行

进程0执行过程中发生硬盘中断

硬盘中断服务程序响应后,进程0继续执行

再次响应硬盘中断,并唤醒进程1

读盘操作完成后进程1继续执行

进程1继续设置硬盘管理结构

进程1获取软盘超级块,为加载根文件系统做准备

进程1备份超级块数据

进程1将根文件系统从软盘拷贝到虚拟盘

进程1开始加载根文件系统

进程1准备加载根文件系统超级块

进程1继续加载根文件系统

进程1准备获取根目录节点

进程1加载根目录节点

进程1结束加载根文件系统的过程

进程1与核文件表挂接,为打开文件做准备

确定打开操作的起点

获取枝梢i节点---dev目录文件的i节点

确定dev的目录文件i节点为枝梢节点

继续返回枝梢i节点

查找tty0文件的i节点

将tty0设备文件的i节点,返回给sys_open系统调用

分析tty0文件i节点

设置文件管理结构并返回给用户进程

进程复制tty0文件句柄

进程1继续复制tty0文件句柄

第三步:以进程1为母本创建进程2,使进程2在全面具备进程1所拥有的能力和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支持”人机交互“的能力,

最终实现准备阶段完成。流程如下:

进程1准备创建进程2与进程0创建进程1一样,创建进程2,复

制进程1的管理结构,复制页表、页目录

项等,创建进程2后即执行到init/main.c 中

复制进程2的管理结构并进行调整176行与186行,分别是:

if(!(pid

=fork())中子进程即进程2执行,而父进程(

进程1)执行186行的if(pid>0),父进程调整进程2管理结构中与文件有关的容进入wait函数,等待!

进入wait函数后还做了一些动作:首先

查找自己的子进程,确定是进程2后,判断进程1执行过程中发生时钟中断进程2是否处于终止状态或是

僵死状态,一判断不是,就将进程1设置为

可中断等待状态,继而调用schedule()函数进程1从时钟中断返回准备切换到进程2执行切换到进程2。

进入进程2后开始加载shell程序。首先执

行init/main.c中180行的“close(0);”,就是

进程1查找它自己的子进程解除filp[20]与file_table[64]的第一项

关系,这是从进程1继承过来的。然

“if(open("etc/rc",O_RDONLY,0))”,

对进程2的状态进行处理其中是将进程2的管理结构指针表filp

[20]的第一项与file_table[64]的第一项建立

一个关于资源配置的文件,而后再执行

切换到进程2执行execve函数,并映射到sys_execve系统调用。

再调用do_execve函数,目的便是将参数

与环境变量加载到主存的页面中去,中断为打开/etc/rc文件做准备返回,但此时在该函数里已经将EIP的

值指向了shell程序的入口地址,所以返回后

执行的是shell的第一条指令,但这时却发现

进程2打开”/etc/rc“配置文件存中没有这一条指令的映射,

所以发生“缺页中断”,然后调用page_fault

函数中的do_no_page。

通过压栈为加载shell文件做准备

为参数和环境变量设置做准备

得到shell文件i节点

为加载参数和环境变量做准备

根据i节点,为shell文件进行检测检测shell文件头

备份文件头并进行分析

对shell文件进行进一步分析

拷贝参数与环境变量

调整进程2的管理结构

继续调整进程2的管理结构

释放进程2继承的页面

检测协处理器

调整shell程序所在的线性地址空间为shell程序准备参数与环境变量继续调整进程2的管理结构

调整EIP,使其指向shell程序的入口地址

Shell程序执行发生缺页中断

缺页中断中shell程序加载前检测

为即将载入的容申请页面

为shell载入新获得的页面

根据shell进程的情况,调整页面容

将线性地址空间与程序所在的物理页面相对应

Shell程序开始执行,执行的容是/etc/

rc里面的命令,其中便有创建update

Shell进程准备创建update进程程,该进程是为同步缓冲区与硬盘而

设的进程,它会时不时的进入睡眠状

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再被唤醒然后更新进程2开始执行/etc/rc文件缓冲区与硬盘的数据。之后创建完成后

Shell进程退出,退出操作当然得释放它占

用的资源或者是清除掉,或者是将使用次数准备加载update进程减1。然后为进程1找到一个子进程,

那就是update进程了,发信号告诉进程1

shell进程退出,进程1唤醒执行,重新进入Shell程序检测“etc/rc”文件main.c函数中执行180行后面的程序

再次创建shell进程,现在进程号是4,同样

与之前的一样,但此时稍微有点不同的是Shell进程退出open的参数是/dev/tty0,这是一个设备

文件,与之前的/etc/rc文件不一样,致使这次

创建完毕后并不会退出shell进程了,这段区

Shell进程退出善后处理别是在以下的附录程序中。这样就是完成

了所有准备工作,接下去的除了安装文件

系统就没有再别的事了,此时shell

进程1清理shell进程管理结构程序就等着用户输入命令然后执行,

剩下的所有操作就是留给用户自己了,一旦

用户执行什么命令,包括在shell中输入,系统开始重建shell 以及点击应用程序图标,都通过一定的方

式映射到核中执行

至此系统可以开始正常运转了!!!!!!!!!

参考书籍:《linux核设计的艺术》新设计团队(著)

《linux核完全注释》炯(著)

附录2:fs/sys_read(unsigned int fd,char *buf,int count)

{

......

68 if(S_ISCHR(inode->i_mode)

69return

rw_char(READ,inode->i_zone[0],buf,count,&file->f_p os);

......

72

if(S_ISDIR(inode->i_mode)||S_ISREG(inode->i_mode)

){

73 if(conut+file->f_pos>i_size) .........

看69行是说如果读的文件是字符设备文件,那么返回读的字符串,72行则是如果读的是一般文件,另作处理,在这里第一次读的是一般文件,返回值是ERROR,第二次就不一样了,所以就不会出现退出的情况!

Linux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Linux 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1

1、实验目的 针对Ubuntu10.04中,通过下载新的内核版本,并且修改新版本内核中的系统调用看,然后,在其系统中编译,加载新内核。 2、任务概述 2.1 下载新内核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 2.2 修改新内核系统调用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函数,用来判断输入数据的奇偶性。 2.3 进行新内核编译 通过修改新版内核后,进行加载编译。最后通过编写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3、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查看系统先前内核版本: (终端下)使用命令:uname -r 2

3.2 下载最新内核 我这里使用的内核版本是 3.3 解压新版内核 将新版内核复制到“/usr/src”目录下 在终端下用命令:cd /usr/src进入到该文件目录 解压内核:linux-2.6.36.tar.bz2,在终端进入cd /usr/src目录输入一下命令: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r 文件将解压到/usr/src/linux目录中 3

使用命令: ln -s linux-2.6.36 linux 在终端下输入一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qt3-headers libqt3-mt-dev libqt3-compat-headers libqt3-mt 4

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详解

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详解目前,在嵌入式系统中基于ARM微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成为市场主流。随着ARM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面向ARM构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已经涌现出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windows-CE,PalmOS,Linux等。在众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以其开源代码及免费使用倍受开发人员的喜爱。本文选用的微处理器S3C2410是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基于此处理器构造一Linux 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其移植到基于32位的ARM920T内核的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l、开发环境介绍 1.1、基于S3C2410ARM920T的硬件平台 该系统的硬件平台为深圳旋极公司提供,硬件的核心部件为三星$3C2410ARM920T芯片,外围还包括:64MNANDFLASH和RAM外围存储芯片;串口、网口和USB外围接口;CSTNLCD和触摸屏外围显示设备;UDAl34lTS的外围音频设备。S3C2410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共同构成了基于ARM920T的开发板。 1.2、嵌入式Limlx软件系统 该嵌入式Linux的软件系统包括以下4个部分:引导加载程序vivi;Linux2.6.14内核;YAFFS2文件系统以及用户程序。他们的可执行映像依次存放在系统存储设备上. 与通常的嵌入式系统布局有所不同,本系统在引导加载程序和内核映像之间还增加了一个启动参数区,在这个区里存放着系统启动参数。引导加载程序通过调用这些参数来决定启动模式、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启动参数的增加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本系统采用64MNANDFLASH的存储设备。 2、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实现 2.1、引导加载程序vivi

Linux内核崩溃原因分析及错误跟踪技术

Linux内核崩溃原因分析及错误跟踪技术 随着嵌入式Linux系统的广泛应用,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生命财产等重要领域,要求系统达到安全完整性等级3级以上[1],故障率(每小时出现危险故障的可能性)为10-7以下,相当于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至少要达到1141年以上,因此提高系统可靠性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某公司在工业领域14 878个控制器系统的应用调查表明,从2004年初到2007年9月底,随着硬软件的不断改进,根据错误报告统计的故障率已降低到2004年的五分之一以下,但查找错误的时间却增加到原来的3倍以上。 这种解决问题所需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固然有软件问题,但缺乏必要的手段以辅助解决问题才是主要的原因。通过对故障的统计跟踪发现,难以解决的软件错误和从发现到解决耗时较长的软件错误都集中在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这其中又有很大比例集中在驱动程序部分[2]。因此,错误跟踪技术被看成是提高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的一个重要措施[1],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均为发展提供了操作系统内核“崩溃转储”机制,即在软件系统宕机时,将内存内容保存到磁盘[3],或者通过网络发送到故障服务器[3],或者直接启动内核调试器[4]等,以供事后分析改进。 基于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崩溃转储机制近年来有以下几种: (1) LKCD(Linux Kernel Crash Dump)机制[3]; (2) KDUMP(Linux Kernel Dump)机制[4]; (3) KDB机制[5]; (4) KGDB机制[6]。 综合上述几种机制可以发现,这四种机制之间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1) 适用于为运算资源丰富、存储空间充足的应用场合; (2) 发生系统崩溃后恢复时间无严格要求; (3) 主要针对较通用的硬件平台,如X86平台。 在嵌入式应用场合想要直接使用上列机制中的某一种,却遇到以下三个难点无法解决: (1) 存储空间不足 嵌入式系统一般采用Flash作为存储器,而Flash容量有限,且可能远远小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内存容量。因此将全部内存内容保存到Flash不可行。

探究linux内核,超详细解析子系统

探究linux内核,超详细解析子系统 Perface 前面已经写过一篇《嵌入式linux内核的五个子系统》,概括性比较强,也比较简略,现在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仅留此笔记,待日后查看及补充!Linux内核的子系统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Linux内核提供很多基本功能,如虚拟内存、多任务、共享库、需求加载、共享写时拷贝(Copy-On-Write)以及网络功能等。增加各种不同功能导致内核代码不断增加。 Linux内核把不同功能分成不同的子系统的方法,通过一种整体的结构把各种功能集合在一起,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提供动态加载模块的方式,为动态修改内核功能提供了灵活性。系统调用接口用户程序通过软件中断后,调用系统内核提供的功能,这个在用户空间和内核提供的服务之间的接口称为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Linux内核提供的,用户空间无法直接使用系统调用。在用户进程使用系统调用必须跨越应用程序和内核的界限。Linux内核向用户提供了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但是在不同处理器上系统调用的方法

各不相同。Linux内核提供了大量的系统调用,现在从系统 调用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究Linux系统调用的方法。这是在一个用户进程中通过GNU C库进行的系统调用示意图,系 统调用通过同一个入口点传入内核。以i386体系结构为例,约定使用EAX寄存器标记系统调用。 当加载了系统C库调用的索引和参数时,就会调用0x80软件中断,它将执行system_call函数,这个函数按照EAX 寄存器内容的标示处理所有的系统调用。经过几个单元测试,会使用EAX寄存器的内容的索引查system_call_table表得到系统调用的入口,然后执行系统调用。从系统调用返回后,最终执行system_exit,并调用resume_userspace函数返回用户空间。 linux内核系统调用的核心是系统多路分解表。最终通过EAX寄存器的系统调用标识和索引值从对应的系统调用表 中查出对应系统调用的入口地址,然后执行系统调用。 linux系统调用并不单层的调用关系,有的系统调用会由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曾经有一段时间,升级Linux 内核让很多用户打心里有所畏惧。在那个时候,升级内核包含了很多步骤,也需要很多时间。现在,内核的安装可以轻易地通过像 apt 这样的包管理器来处理。通过添加特定的仓库,你能很轻易地安装实验版本的或者指定版本的内核(比如针对音频产品的实时内核)。 考虑一下,既然升级内核如此容易,为什么你不愿意自行编译一个呢?这里列举一些可能的原因: 你想要简单了解编译内核的过程 你需要启用或者禁用内核中特定的选项,因为它们没有出现在标准选项里 你想要启用标准内核中可能没有添加的硬件支持 你使用的发行版需要你编译内核 你是一个学生,而编译内核是你的任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懂得如何编译内核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可以被视作一个通行权。当我第一次编译一个新的Linux 内核(那是很久以前了),然后尝试从它启动,我从中(系统马上就崩溃了,然后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感受到一种特定的兴奋。 既然这样,让我们来实验一下编译内核的过程。我将使用Ubuntu 16.04 Server 来进行演示。在运行了一次常规的 sudo apt upgrade 之后,当前安装的内核版本是 4.4.0-121。我想要升级内核版本到 4.17,让我们小心地开始吧。 有一个警告:强烈建议你在虚拟机里实验这个过程。基于虚拟机,你总能创建一个快照,然后轻松地从任何问题中回退出来。不要在产品机器上使用这种方式升级内核,除非你知道你在做什么。 下载内核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载内核源码。在 Kernel 找到你要下载的所需内核的URL。找到URL 之后,使用如下命令(我以 4.17 RC2 内核为例)来下载源码文件: wget https://git.kernel/torvalds/t/linux-4.17-rc2.tar.gz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详解(顶嵌)

内核移植阶段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应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内核和用户界面共同为用户提供了操作计算机的方便方式。也就是我们在windows下看到的操作系统了。由于内核的源码提供了非常广泛的硬件支持,通用性很好,所以移植起来就方便了许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我们要移植的对象,对内核源码进行相应的配置,如果出现内核源码中不支持的硬件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添加相应的驱动程序了。 一.移植准备 1. 目标板 我们还是选用之前bootloader移植选用的开发板参数请参考上文的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thread-80832-5-1.html。bootloader移植准备。 2. 内核源码 这里我们选用比较新的内核源码版本linux-2.6.25.8,他的下载地址是 ftp://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5.8.tar.bz2。 3. 烧写工具 我们选用网口进行烧写这就需要内核在才裁剪的时候要对网卡进行支持 4. 知识储备 要进行内核裁剪不可缺少的是要对内核源码的目录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这里进 行简单介绍。 (1)arch/: arch子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它的每一个子 目录都代表一种支持的体系结构,例如i386就是关于intel cpu及与之相兼容体 系结构的子目录。PC机一般都基于此目录。 (2)block/:部分块设备驱动程序。 (3)crypto:常用加密和散列算法(如AES、SHA等),还有一些压缩和CRC校验 算法。 (4) documentation/:文档目录,没有内核代码,只是一套有用的文档。 (5) drivers/:放置系统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每种驱动程序又各占用一个子目 录:如,/block 下为块设备驱动程序,比如ide(ide.c)。 (6)fs/:所有的文件系统代码和各种类型的文件操作代码,它的每一个子目录支持 一个文件系统, 例如fat和ext2。

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详细分析

linux源代码分析: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详细分析 疯狂代码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Linux/Article28378.html 内容介绍: Linux 拥有现代操作系统所有功能如真正抢先式多任务处理、支持多用户内存保护虚拟内存支持SMP、UP符合POSIX标准联网、图形用户接口和桌面环境具有快速性、稳定性等特点本书通过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充分揭示了Linux作为操作系统内核是如何完成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多个并发进程、管理内存等工作现实中能让人自由获取系统源代码并不多通过本书学习将大大有助于读者编写自己新 第部分 Linux 内核源代码 arch/i386/kernel/entry.S 2 arch/i386/kernel/init_task.c 8 arch/i386/kernel/irq.c 8 arch/i386/kernel/irq.h 19 arch/i386/kernel/process.c 22 arch/i386/kernel/signal.c 30 arch/i386/kernel/smp.c 38 arch/i386/kernel/time.c 58 arch/i386/kernel/traps.c 65 arch/i386/lib/delay.c 73 arch/i386/mm/fault.c 74 arch/i386/mm/init.c 76 fs/binfmt-elf.c 82 fs/binfmt_java.c 96 fs/exec.c 98 /asm-generic/smplock.h 107 /asm-i386/atomic.h 108 /asm- i386/current.h 109 /asm-i386/dma.h 109 /asm-i386/elf.h 113 /asm-i386/hardirq.h 114 /asm- i386/page.h 114 /asm-i386/pgtable.h 115 /asm-i386/ptrace.h 122 /asm-i386/semaphore.h 123 /asm-i386/shmparam.h 124 /asm-i386/sigcontext.h 125 /asm-i386/siginfo.h 125 /asm-i386/signal.h 127 /asm-i386/smp.h 130 /asm-i386/softirq.h 132 /asm-i386/spinlock.h 133 /asm-i386/system.h 137 /asm-i386/uaccess.h 139 //binfmts.h 146 //capability.h 147 /linux/elf.h 150 /linux/elfcore.h 156 /linux/errupt.h 157 /linux/kernel.h 158 /linux/kernel_stat.h 159 /linux/limits.h 160 /linux/mm.h 160 /linux/module.h 164 /linux/msg.h 168 /linux/personality.h 169 /linux/reboot.h 169 /linux/resource.h 170 /linux/sched.h 171 /linux/sem.h 179 /linux/shm.h 180 /linux/signal.h 181 /linux/slab.h 184 /linux/smp.h 184 /linux/smp_lock.h 185 /linux/swap.h 185 /linux/swapctl.h 187 /linux/sysctl.h 188 /linux/tasks.h 194 /linux/time.h 194 /linux/timer.h 195 /linux/times.h 196 /linux/tqueue.h 196 /linux/wait.h 198 init/.c 198 init/version.c 212 ipc/msg.c 213 ipc/sem.c 218 ipc/shm.c 227 ipc/util.c 236 kernel/capability.c 237 kernel/dma.c 240 kernel/exec_do.c 241 kernel/exit.c 242 kernel/fork.c 248 kernel/info.c 255 kernel/itimer.c 255 kernel/kmod.c 257 kernel/module.c 259 kernel/panic.c 270 kernel/prk.c 271 kernel/sched.c 275 kernel/signal.c 295 kernel/softirq.c 307 kernel/sys.c 307 kernel/sysctl.c 318 kernel/time.c 330 mm/memory.c 335 mm/mlock.c 345 mm/mmap.c 348 mm/mprotect.c 358 mm/mremap.c 361 mm/page_alloc.c 363 mm/page_io.c 368 mm/slab.c 372 mm/swap.c 394 mm/swap_state.c 395 mm/swapfile.c 398 mm/vmalloc.c 406 mm/vmscan.c 409

linux内核IMQ源码实现分析

本文档的Copyleft归wwwlkk所有,使用GPL发布,可以自由拷贝、转载,转载时请保持文档的完整性,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E-mail: wwwlkk@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 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business&aid=6&un=wwwlkk#7 linux2.6.35内核IMQ源码实现分析 (1)数据包截留并重新注入协议栈技术 (1) (2)及时处理数据包技术 (2) (3)IMQ设备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流程 (4) (4)IMQ截留数据包流程 (4) (5)IMQ在软中断中及时将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 (7) (6)结束语 (9) 前言:IMQ用于入口流量整形和全局的流量控制,IMQ的配置是很简单的,但很少人分析过IMQ的内核实现,网络上也没有IMQ的源码分析文档,为了搞清楚IMQ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借鉴IMQ的技术,本文分析了IMQ的内核实现机制。 首先揭示IMQ的核心技术: 1.如何从协议栈中截留数据包,并能把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 2.如何做到及时的将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 实际上linux的标准内核已经解决了以上2个技术难点,第1个技术可以在NF_QUEUE机制中看到,第二个技术可以在发包软中断中看到。下面先介绍这2个技术。 (1)数据包截留并重新注入协议栈技术

(2)及时处理数据包技术 QoS有个技术难点:将数据包入队,然后发送队列中合适的数据包,那么如何做到队列中的数

激活状态的队列是否能保证队列中的数据包被及时的发送吗?接下来看一下,激活状态的队列的 证了数据包会被及时的发送。 这是linux内核发送软中断的机制,IMQ就是利用了这个机制,不同点在于:正常的发送队列是将数据包发送给网卡驱动,而IMQ队列是将数据包发送给okfn函数。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实验二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1.实验目的 1)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配置和编译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方法; 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2.实验环境 1)装有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上装有Linux虚拟机软件; 3)嵌入式系统实验箱及相关软硬件(各种线缆、交叉编译工具链等等)。 3.预备知识 1)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和裁剪方法; 2)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及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的方法; 3)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4.实验内容和步骤 4.1 内核的配置和编译——配置内核的MMC支持 1)由于建立交叉编译器的过程很复杂,且涉及汇编等复杂的指令,在这里 我们提供一个制作好的编译器。建立好交叉编译器之后,我们需要完成 内核的编译,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源文件包,目前流行 的源代码版本有Linux 2.4和Linux 2.6内核,我们使用的是Linux 2.6内核; 2)实验步骤: [1]以root用户登录Linux虚拟机,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路径(如用命令 “mkdir ‐p /home/user/build”建立工作路径,以下均采用工作路径 /home/user/build),然后将“cross‐3.3.2.tar.bz2、dma‐linux‐2.6.9.tar.gz、 dma‐rootfs.tar.gz”拷贝到工作路径中(利用Windows与虚拟机Linux 之间的共享目录作为中转),并进入工作目录; [2]解压cross‐3.3.2.tar.bz2到当前路径:“tar ‐jxvf cross‐3.3.2.tar.bz2”; [3]解压完成后,把刚刚解压后在当前路径下生成的“3.3.2”文件夹移 动到“/usr/local/arm/”路径下,如果在“/usr/local/”目录下没有“arm” 文件夹,用户创建即可; [4]解压“dma‐linux‐2.6.9.tar.gz”到当前路径下:

Linux内核结构详解教程

Linux内核结构详解教程 ─────Linux内核教程 linux内核就像人的心脏,灵魂,指挥中心。 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内核以独占的方式执行最底层任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多个并发进程,管理进程使用的内存,使它们相互之间不产生冲突,满足进程访问磁盘的请求等等. 严格说Linux并不能称做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我们安装时通常所说的Linux,是有很多集合组成的.应称为GNU/Linux. 一个Linux内核很少1.2M左右,一张软盘就能放下. 内容基础,语言简短简洁 红联Linux论坛是致力于Linux技术讨论的站点,目前网站收录的文章及教程基本能满足不同水平的朋友学习。 红联Linux门户: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 红联Linux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bbs 红联Linux 论坛大全,所有致力点都体现在这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719253.html,/bbs/rf/linux/07.htm

目录 Linux内核结构详解 Linux内核主要五个子系统详解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 系统数据结构 Linux的具体结构 Linux内核源代码 Linux 内核源代码的结构 从何处开始阅读源代码 海量Linux技术文章

Linux内核结构详解 发布时间:2006-11-16 19:05:29 Linux内核主要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进程间通信。

Linux内核主要五个子系统详解 发布时间:2006-11-16 19:05:54 1.进程调度(SCHED):控制进程对CPU的访问。当需要选择下一个进程运行时,由调度程序选择最值得运行的进程。可运行进程实际上是仅等待CPU资源的进程,如果某个进程在等待其它资源,则该进程是不可运行进程。Linux使用了比较简单的基于优先级的进程调度算法选择新的进程。 2.内存管理(MM)允许多个进程安全的共享主内存区域。Linux的内存管理支持虚拟内存,即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其代码,数据,堆栈的总量可以超过实际内存的大小,操作系统只是把当前使用的程序块保留在内存中,其余的程序块则保留在磁盘中。必要时,操作系统负责在磁盘和内存间交换程序块。内存管理从逻辑上分为硬件无关部分和硬件有关部分。硬件无关部分提供了进程的映射和逻辑内存的对换;硬件相关的部分为内存管理硬件提供了虚拟接口。 3.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FileSystem,VFS)隐藏了各种硬件的具体细节,为所有的设备提供了统一的接口,VFS提供了多达数十种不同的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可以分为逻辑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逻辑文件系统指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统,如ext2,fat等,设备驱动程序指为每一种硬件控制器所编写的设备驱动程序模块。 4.网络接口(NET)提供了对各种网络标准的存取和各种网络硬件的支持。网络接口可分为网络协议和网络驱动程序。网络协议部分负责实现每一种可能的网络传输协议。网络设备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通讯,每一种可能的硬件设备都有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5.进程间通讯(IPC) 支持进程间各种通信机制。 处于中心位置的进程调度,所有其它的子系统都依赖它,因为每个子系统都需要挂起或恢复进程。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进程等待硬件操作完成时,它被挂起;当操作真正完成时,进程被恢复执行。例如,当一个进程通过网络发送一条消息时,网络接口需要挂起发送进程,直到硬件成功地完成消息的发送,当消息被成功的发送出去以后,网络接口给进程返回一个代码,表示操作的成功或失败。其他子系统以相似的理由依赖于进程调度。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转) linux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组成的 为什么要划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答:有关CPU体系结构,各处理器可以有多种模式,而LInux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系统的 安全性,比如X86可以有4种模式RING0~RING3 RING0特权模式给LINUX内核空间RING3给用户空间 linux内核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内核由SCI(System Call Interface)系统调用接口、PM(Process Management)进程管理、MM(Memory Management)内存管理、Arch、 VFS(Virtual File Systerm)虚拟文件系统、NS(Network Stack)网络协议栈、DD(Device Drivers)设备驱动 linux 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源代码是如何组成或目录结构? 答:arc目录存放一些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其中第个CPU子目录以分解boot,mm,kerner等子目录 block目录部分块设备驱动代码 crypto目录加密、压缩、CRC校验算法 documentation 内核文档 drivers 设备驱动 fs 存放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 include 内核所需要的头文件。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入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与平台相关的头文件则放在相应的子目录中 init 内核初始化代码 ipc 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代码 kernel Linux大多数关键的核心功能者是在这个目录实现(程序调度,进程控制,模块化) lib 库文件代码 mm 与平台无关的内存管理,与平台相关的放在相应的arch/CPU目录net 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代码,注意而不是驱动 samples 内核编程的范例 scripts 配置内核的脚本 security SElinux的模块 sound 音频设备的驱动程序 usr cpip命令实现程序 virt 内核虚拟机 内核配置与编译 一、清除 make clean 删除编译文件但保留配置文件

读Linux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分析方法 Linux的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源码公开。同时,公开的核心源码也吸引着无数的电脑爱好者和程序员;他们把解读和分析Linux的核心源码作为自己的最大兴趣,把修改Linux源码和改造Linux系统作为自己对计算机技术追求的最大目标。 Linux内核源码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别是当你弄懂了一个分析了好久都没搞懂的问题;或者是被你修改过了的内核,顺利通过编译,一切运行正常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是油然而生!而且,对内核的分析,除了出自对技术的狂热追求之外,这种令人生畏的劳动所带来的回报也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这也正是它拥有众多追随者的主要原因: ?首先,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计算机的底层知识,如后面将讲到的系统的引导和硬件提供的中断机制等;其它,象虚拟存储的实现机制,多任务机制,系统保护机制等等,这些都是非都源码不能体会的。 ?同时,你还将从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中,体会整体设计在软件设计中的份量和作用,以及一些宏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Linux的内核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与具体硬件不相关的平台; 同时在内核内部,它又把代码分为与体系结构和硬件相关的部分,和可移植的部分;再例如,Linux虽然不是微内核的,但他把大部分的设备驱动处理成相对独立的内核模块,这样减小了内核运行的开销,增强了内核代码的模块独立性。 ?而且你还能从对内核源码的分析中,体会到它在解决某个具体细节问题时,方法的巧妙:如后面将分析到了的Linux通过Botoom_half机制来加快系统对中断的处理。 ?最重要的是:在源码的分析过程中,你将会被一点一点地、潜移默化地专业化。一个专业的程序员,总是把代码的清晰性,兼容性,可移植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们总是通过定义大量的宏,来增强代码的清晰度和可读性,而又不增加编译后的代码长度和代码的运行效率; 他们总是在编码的同时,就考虑到了以后的代码维护和升级。甚至,只要分析百分之一的代码后,你就会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样的代码才是一个专业的程序员写的,什么样的代码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写的。而这一点是任何没有真正分析过标准代码的人都无法体会到的。 然而,由于内核代码的冗长,和内核体系结构的庞杂,所以分析内核也是一个很艰难,很需要毅力的事;在缺乏指导和交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只有方法正确,才能事半功倍。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作者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迪。 由于本人所进行的分析都是基于2.2.5版本的内核;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以下分析都是基于i386单处理器的2.2.5版本的Linux内核。所有源文件均是相对于目录/usr/src/linux的。 方法之一:从何入手 要分析Linux内核源码,首先必须找到各个模块的位置,也即要弄懂源码的文件组织形式。虽然对于有经验的高手而言,这个不是很难;但对于很多初级的Linux爱好者,和那些对源码分析很

linux内核编译和生成makefile文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一、实验题目 1.编译linux内核 2.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为project工程自动生成Makefile,并测试 3.在内核中添加一个模块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些命令提示符,也里了解一些linux系统的操作。 2.练习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自动生成Makefile,使同学们了解Makefile的生成原理,熟悉linux编程开发环境 三、实验要求 1使用静态库编译链接swap.c,同时使用动态库编译链接myadd.c。可运行程序生成在src/main目录下。 2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四、设计思路和流程图(如:包括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测试数据的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1.Makefile的流程图: 2.内核的编译基本操作 1.在ubuntu环境下获取内核源码 2.解压内核源码用命令符:tar xvf linux- 3.18.12.tar.xz 3.配置内核特性:make allnoconfig 4.编译内核:make 5.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6.测试:cat/boot/grub/grub.conf 7.重启系统:sudo reboot,看是否成功的安装上了内核 8.详情及结构见附录 3.生成makefile文件: 1.用老师给的projec里的main.c函数。 2.需要使用automake和autoconf两个工具,所以用命令符: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进行安装。 3.进入主函数所在目录执行命令:autoscan,这时会在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 autoscan.log和configure.scan,将configure.Scan改名为configure.ac,同时用gedit打开,打开后文件修改后的如下: # -*- Autoconf -*- # Process this file with autoconf to produce a configure script. AC_PREREQ([2.69]) AC_INIT([FULL-PACKAGE-NAME], [VERSION], [BUG-REPORT-ADDRESS]) AC_CONFIG_SRCDIR([main.c]) AC_CONFIG_HEADERS([config.h]) AM_INIT_AUTOMAKE(main,1.0) # Checks for programs. AC_PROG_CC # Checks for libraries. # Checks for header files. # Checks for typedefs, structures, and compiler characteristics. # Checks for library functions. AC_OUTPUT(Makefile) 4.新建Makefile文件,如下: AUTOMAKE_OPTIONS=foreign bin_PROGRAMS=main first_SOURCES=main.c 5.运行命令aclocal 命令成功之后,在目录下会产生aclocal.m4和autom4te.cache两个文件。 6.运行命令autoheader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h.in这个新文件。 7.运行命令autoconf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ure这个新文件。 8.运行命令automake --add-missing输出结果为: Configure.ac:11:installing./compile’ Configure.ac:8:installing ‘.install-sh’ Configure.ac:8:installing ‘./missing’ Makefile.am:installing ‘./decomp’ 9.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depcomp,install-sh和missing这三个新文件和执行下一步的Makefile.in文件。 10.运行命令./configure就可以自动生成Makefile。 4.添加内核模块

Linux内核源代码阅读与工具介绍

Linux的内核源代码可以从很多途径得到。一般来讲,在安装的linux系统下,/usr/src/linux 目录下的东西就是内核源代码。另外还可以从互连网上下载,解压缩后文件一般也都位于linux目录下。内核源代码有很多版本,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2.14。 许多人对于阅读Linux内核有一种恐惧感,其实大可不必。当然,象Linux内核这样大而复杂的系统代码,阅读起来确实有很多困难,但是也不象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有恒心,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事情做起来都需要有方法和工具。正确的方法可以指导工作,良好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对于Linux内核源代码的阅读也同样如此。下面我就把自己阅读内核源代码的一点经验介绍一下,最后介绍Window平台下的一种阅读工具。 对于源代码的阅读,要想比较顺利,事先最好对源代码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linux内核源代码来讲,基本要求是:⑴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⑵对C语言比较熟悉,最好要有汇编语言的知识和GNU C对标准C的扩展的知识的了解。另外在阅读之前,还应该知道Linux内核源代码的整体分布情况。我们知道现代的操作系统一般由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等组成。看一下Linux内核源代码就可看出,各个目录大致对应了这些方面。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组成如下(假设相对于linux目录): arch这个子目录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码所支持的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如对于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这个目录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数include文件。另外对于每种支持的体系结构分别有一个子目录。 init此目录包含核心启动代码。 mm此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如对应于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drivers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都位于此目录中。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也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 ipc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进程间通讯代码。 modules此目录包含已建好可动态加载的模块。 fs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子目录对应,如ext2文件系统对应的就是ext2子目录。 kernel主要核心代码。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 net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里面的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 lib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与处理器结构相关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

Linux内核分析-网络[五]:网桥

看完了路由表,重新回到netif_receive_skb ()函数,在提交给上层协议处理前,会执行下面一句,这就是网桥的相关操作,也是这篇要讲解的容。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s kb = handle_bridge(skb, &pt_prev, &ret, orig_dev); 网桥可以简单理解为交换机,以下图为例,一台linux机器可以看作网桥和路由的结合,网桥将物理上的两个局域网LAN1、LAN2当作一个局域网处理,路由连接了两个子网1.0和2.0。从eth0和eth1网卡收到的报文在Bridge模块中会被处理成是由Bridge收到的,因此Bridge也相当于一个虚拟网卡。 STP五种状态 DISABLED BLOCKING LISTENING LEARNING FORWARDING 创建新的网桥br_add_bridge [net\bridge\br_if.c] 当使用SIOCBRADDBR调用ioctl时,会创建新的网桥br_add_bridge。 首先是创建新的网桥: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d ev = new_bridge_dev(net, name); 然后设置dev->dev.type为br_type,而br_type是个全局变量,只初始化了一个名字变量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S ET_NETDEV_DEVTYPE(dev, &br_type); 2. s tatic struct device_type br_type = { 3. .name = "bridge", 4. }; 然后注册新创建的设备dev,网桥就相当一个虚拟网卡设备,注册过的设备用ifconfig 就可查看到: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r et = register_netdevice(dev); 最后在sysfs文件系统中也创建相应项,便于查看和管理: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r et = br_sysfs_addbr(dev); 将端口加入网桥br_add_if() [net\bridge\br_if.c] 当使用SIOCBRADDIF调用ioctl时,会向网卡加入新的端口br_add_if。 创建新的net_bridge_port p,会从br->port_list中分配一个未用的port_no,p->br会指向br,p->state设为BR_STATE_DISABLED。这里的p实际代表的就是网卡设备。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p = new_nbp(br, dev); 将新创建的p加入CAM表中,CAM表是用来记录mac地址与物理端口的对应关系;而刚刚创建了p,因此也要加入CAM表中,并且该表项应是local的[关系如下图],可以看到,CAM表在实现中作为net_bridge的hash表,以addr作为hash值,链入 net_bridge_fdb_entry,再由它的dst指向net_bridge_port。

linux源代码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linux源代码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Linux的fork、exec、wait代码的分析 指导老师:景建笃 组员:王步月 张少恒 完成日期:2005-12-16

一、 设计目的 1.通过对Linux 的fork 、exec 、wait 代码的分析,了解一个操作系统进程的创建、 执行、等待、退出的过程,锻炼学生分析大型软件代码的能力; 2.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准备知识 由于我们选的是题目二,所以为了明确分工,我们必须明白进程的定义。经过 查阅资料,我们得知进程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1、有一段程序供其执行。这段程序不一定是进程专有,可以与其他进程共用。 2、有起码的“私有财产”,这就是进程专用的系统堆栈空间 3、有“户口”,这就是在内核中有一个task_struct 结构,操作系统称为“进程控制 块”。有了这个结构,进程才能成为内核调度的一个基本单位。同时,这个结构又 是进程的“财产登记卡”,记录着进程所占用的各项资源。 4、有独立的存储空间,意味着拥有专有的用户空间:进一步,还意味着除前述的 系统空间堆栈外,还有其专用的用户空间堆栈。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了一个 task_struct 结构,实际分配了两个连续的物理页面(共8192字节),其图如下: Struct task_struct (大约1K) 系统空间堆栈 (大约7KB )两个 连续 的物 理页 面 对这些基本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按老师的建议,商量分工。如下: 四、 小组成员以及任务分配 1、王步月:分析进程的创建函数fork.c ,其中包含了get_pid 和do_fork get_pid, 写出代码分析结果,并画出流程图来表示相关函数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所占工作 比例35%。 2、张少恒:分析进程的执行函数exec.c,其中包含了do_execve 。写出代码分析结 果,并画出流程图来表示相关函数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所占工作比例35% 。 3、余波:分析进程的退出函数exit.c,其中包含了do_exit 、sys_wait4。写出代码 分析结果,并画出流程图来表示相关函数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所占工作比例30% 。 五、各模块分析: 1、fork.c 一)、概述 进程大多数是由FORK 系统调用创建的.fork 能满足非常高效的生灭机制.除了 0进程等少数一,两个进程外,几乎所有的进程都是被另一个进程执行fork 系统调 用创建的.调用fork 的进程是父进程,由fork 创建的程是子进程.每个进程都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