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是一种智慧 阅读附答案

淡泊,是一种智慧 阅读附答案
淡泊,是一种智慧 阅读附答案

淡泊,是一种智慧阅读附答案

①前不久,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儿时的伙伴。大家畅所欲言,从儿时的单纯有趣,到毕业前的难舍难依。更多地聊到毕业后工作的经历,有人谈及工作中的一些成绩时,眉飞色舞,一脸的优越感;而也有一些人是满腹牢骚,面对工作与生活和实际中有极大反差时,自怨自艾,满是沮丧和失落感。

②我那时是他们忠实的听众,没有表现出大起大落的心情变化来。一方面,自己工作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只是尽自己的心力而努力工作,然后就是踏实地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自己曾有过生活的艰难和工作的磨砺,走过之后,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淡泊,时刻保持一颗淡泊、豁达、平静的心,这才是大智慧!

③淡泊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一种情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雅趣,一种乐观,一种洒脱,是人生的一种气韵!淡泊是从容、平和、谦卑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好高骛远,总想能金戈铁马乘风破浪,或是战天斗地壮志凌云,梦想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

④然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英雄毕竟是少数,更不能唾手可得。从古到今,那些英雄、贤才,哪一个不是从平凡开始,经过重重磨砺,最终才能赢得辉煌的人生呢?而有一些人功成名就后,就沾沾自喜,甚至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了,有的甚至挥霍无度,以至晚景凄凉可悲。()

⑤面对成功,我们更需要从容、淡泊,就如商坛一些杰出人士,既能坦然面对事业的一次次成功,也能在失意和落败中,总结教训,东山再起。

⑥淡泊也是一种豁达、宁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背负难以承载的压力,工作、家庭、爱情中不如意十有八九,一些人面对挫折会迷离彷徨,不知所措。“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可曾明白倘若没有“路遥”、“疾风”,怎能知道它们有多少能力。对于挫折,我们应坦然面对,淡然处之。

⑦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激烈的,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心目中的“成功”,恐怕总有失落和不平衡。实际上,成功的喜悦,不在结果,而在追求的过程。因此,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你不妨给自己定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远期目标,然后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只要你用心工作和观察,就会获得人生意外的收获。这就需要人们应该多一份人生的淡定,少一份浮华。

⑧人生的潮起潮落,人生的迷惘困惑,人生的失意痛苦,这么多的风雨,我们总要经历,这就更需要我们拥有一份淡定。这是一个人的修养,是坦然的人生态度,是人生的积淀,是一种气韵!

(选文略有改动)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案:淡泊,是一种智慧。(或“时刻保持一颗淡泊、豁达、平静的心,这才是大智慧。”)

26.联系文本,说说开头①②两段的作用?(3分)

答案:把我和身边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中心论点(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分)。

27.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对比论证(1分)。突出地论证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英雄毕竟是少数,更不能唾手可得。”这一分论点,进而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

28.联系全文内容,给选文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案示例:南非总统曼德拉历经27年牢狱之灾,始终坦然面对,淡泊处之。他曾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辉煌不是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再度升起”。正是靠着这样的人生态度,出狱后他依然精神矍铄,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29.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⑥段“疾风知劲草”中“疾风”一词的含义。(2分)

答案:“疾风”比喻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分析:1、本文的中心意思: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把“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突出“学问”的基础性,主体性;把“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突出”智慧“的外显性,应变性。“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突出形成“学问”的方式是积累;“智慧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突出“智慧”来自人的灵感,是人的思想的发现与创造。),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第1节:用比喻揭示两者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第2节:有学问不代表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第3节:a、有学问而无智慧可能导致的结果。(反面论证)b、以科学研究的实例正面阐述: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第4节:对比论证说明读书著书都要讲智慧。第5节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1)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是瞬起瞬灭。(2)把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3)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第6节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这一段以建筑为喻,论述生动形象。结尾归纳全文,申明“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这就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展示了正确的观点。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

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 导读: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课文分析: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of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1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2,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3”(a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4”或“冬烘先生○5”。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

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6”。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7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8——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9,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10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1。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12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13,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14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15”(bulldog),为他张目○16。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17,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18,可以启发人的心

汪曾祺《胡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文化是一种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只要有窝头,就够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答案汇总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一:基础辨识能力 参考答案 (一) 1海底“黑烟囱”2.逻辑顺序 3记叙、描写、说明 4比喻 5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作比较等 (二) 1.老太太 2.明线是杉田卖菜,暗线是老太太生活日益穷困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 4.“她清瘦……女人”,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5.好,因为“纽扣”既是文章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小说人物命运的写照.以“纽扣”为题简要、含蓄。 (三) 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事实论据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 5.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具体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总结论点。 (四) 1.指心灵与他人隔膜而变得冷漠、世故。(答案不惟一,意思相近即可) 2.①——⑨⑩;第一层:叙述家人教育孩子的两件事,第二层:发表自己的感慨 3.记叙、议论;对比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别,为后文作铺垫 4.在竞争中既要争做强者、力争胜利,又要对失败者、弱小者充满同情,可以举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5.“父亲”:轻视体力劳动者,看不起下层人民;“妻子”:认为天真、善良是要吃亏的;“我”:愿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意思对即可) 6.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二:基本分析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 1.导语部分,标题和导语都是对消息核心事实的概括,只不过导语比标题更具体详细。 2.主体部分为第②段;分两层:①②③④⑤ 3.③、④ 4.介绍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是消息的结语部分。 (二) 1.冰雹的形成,冰雹的分类,冰雹的预报 2.分两层;第①段为一层。总说降水的两种形态;第②③④为一层,具体解说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如何预报。 3.不能颠倒,这三段依次说明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预报,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顺序合理。 4.表格略 5.只要所写句子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可例如:冰雹的危害很大,预报冰雹就很重要 (三) 1.①②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兄弟俩偷羊受到村民的惩罚;③④⑤段是故事的发展,写其中一个兄弟尽心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⑥⑦⑧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老人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2.高潮在文章的最后,老人弥补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3.所有的村民经过老人的身旁,都会停下脚步与老人说上几句话,表达他们的敬意;小孩子也会停止玩耍,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4.这一生,他似乎是为了他人而活 5.老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6.人难免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正错误,弥补过失。(意思对即可) (四) 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且每一层都用“我现在就付诸行动”开头,构成排比 3.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4.文段以议论为主,其中不乏哲理深刻的句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回答 5.这是一个自由表述题,可从语言优美、哲理深刻、结构清晰等角度选一个进行赏析。

共同的家刘亮程阅读答案

篇一:共同的家刘亮程阅读答案 刘亮程①那头黑猪娃刚买来时就对我们家很不满意。母亲把它拴在后墙根,不留神它便在墙根拱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要是个外人在我们家后墙根挖坑,我们非和他拼命不可。对这个小猪娃,却只有容忍。每次母亲都拿一个指头细的小树条,在小猪鼻梁上打两下,当着它的面把坑填平、踩瓷实。末了举起树条吓唬一句:再拱墙根打死你。 ②黄母牛刚买来时也常整坏家里的东西。父亲从邱老二家买它时才一岁半。父亲看上了它,它却没看上父亲,不愿到我们家来。拉着一个劲地后退,还甩头,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好不容易牵回家,拴在槽上,又踢又叫,独自在那里耍脾气。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父亲并没因此鞭打它。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我们也喜欢它的犟劲,给它喂草饮水时逗着它玩。它一发脾气就赶紧躲开。【我们有的是时间等】。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我们总会等到一头牛把我们全当成好人。把这个家认成自己家。有多大劲也再不往院墙牛槽上使。爱护家里每一样东西,容忍羊羔在它肚子下钻来钻去,鸡在它蹄子边刨虫子吃,有时飞到脊背上啄食草籽。③牛是家里的大牲畜。我们知道养乖一头牛对这个家有多大意义。家里没人时,遇到威胁其它家畜都会跑到牛跟前。羊躲到牛屁股后面,鸡钻到羊肚子底下。狗会抢先迎上去狂吠猛咬。在狗背后,牛怒瞪双眼,扬着利角,像一堵墙一样立在那里。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匹狼,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④在这个院子里我们让许多素不相识的动物成了亲密一家。我们也曾期望老鼠把这个家当成自己家,饿了到别人家偷粮食,运到我们家来吃。可是做不到。⑤经过几个夏天我记不清经过了几个夏天,无论母亲、大哥、我、弟弟妹妹,还是我们进这个家后买的那些家畜们,都已默认和喜欢上这个院子。我们亲手给它添加了许多内容。除了羊圈,房子东边续盖了两间小房子,一间专门煮猪食,一间盛农具和饲料。院墙几乎重修了一遍,我们进来时有好几处篱笆坏了,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洞。拆掉重盖又拆掉垒了三次狗窝,一次垒在院子最里面靠菜地的那棵榆树下,嫌狗咬人不方便,离院门太远,它吠叫着跑过院子时惊得鸡四处乱飞。二次移到大门边,紧靠门墩,狗洞对着院门,结果外人都不敢走近敲门,有事站在路上大嗓子喊。三次又往里移了几米。⑥这些小活都是我们兄弟几个干。大些的活父亲带我们一块干。父亲早年曾在村里当过一阵小组长,我听有人来找父亲帮忙时,还尊敬地叫他方组长,更多时候大家叫他方老二。⑦牲畜们比我们更早地适应了一切。它们认下了门:朝路开的大门、东边侧门、菜园门、各自的圈门,知道该进哪个不能进哪个。走远了知道回来,懂得从门进进出出,即使院墙上有个豁口也不随便进出。它们都已经知道了院子里哪些东西不能踩,知道小心地绕过筐、盆子、脱在地上没晾干的土块、农具,知道了各吃各的草,各进各的圈,而不像刚到一起时那样相互争吵。到了秋天院子里堆满黄豆、甜菜、苞谷棒子,羊望着咩咩叫,猪望着直哼哼,都不走近,知道那是人的食物,吃一口就要鼻梁上挨条子。也有胆大的牲畜趁人不注意叼一个苞谷棒子,狗马上追咬过去,夺回来原放在粮堆。⑧一个夜晚我们被狗叫声惊醒,听见有人狠劲顶推院门,门哐哐直响。父亲提马灯出去,我提一根棍跟在后面。对门喊了几声,没人应。【父亲打开院门,举灯过去,看见三天前我们卖给沙沟沿张天家的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节选自《中外书摘》2009年第4期,有删节) 【问题】 21、黑猪娃和黄母牛刚买回来时,一个在墙根拱了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一个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它们这样为非作歹,可母亲和父亲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3分) 22、第②段划线句我们有的是时间等这个等字,有什么深刻内涵?(2分) 23、第③段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匹狼,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这句话中一匹狼后的逗号可否改为顿号?为什么?(2分) 24、读到选文末尾中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这一细节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个结尾对突出主

学问与智慧教案

学问与智慧 中心发言人陈兵庆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阐述: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学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和知识,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联系:关键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没有知识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没有智慧的人,从事研究工作,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找到核心所在,研究的总是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二是知识为什么不能离开学问?智慧也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知识,才是有根底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的”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3、品评优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让学生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言素养,可让学生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教学过程: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课文分析: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 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 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1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2,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 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3”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4”或“冬烘先生○5”。反过来说, 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 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6”。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 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7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8——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 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9,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 甚大。譬如孟德尔○10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x,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 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1。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4月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2015.4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 王彬 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按照《考工记》的思想,营建都城的时候,在都城的内部要修筑九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南北走向的道路称“经”,东西走向的道路称“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一轨,是一辆乘车的轴距。九轨,是指九辆乘车。能够驰骋九辆乘车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大都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略有变化。今天北京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只是拓宽、延长了而已。 干道之间,分布着微观道路系统:纤细的火巷与胡同。今天的东四、西四、南锣鼓巷【注】一带(见附图),专家考证,基本是那时微观道路的遗存。按照当时设计者的规划,大都的道路分为四种状态,在宽度上依次递减。首先是大街,其次是小街,再次是火巷,最后是胡同。这四种状态的道路,有三种称谓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火巷”则没有延续下来,被后世统称为胡同。 大街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小街十二步阔,折合18.48米。那么,火巷与胡同呢?至今没有查考到文献记载。明以后,胡同作为北京道路的特殊名称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主要称谓。发展到今天,一些纤细的道路,诸如巷、条、里、院、夹道、廊下等,虽然不叫胡同,但是,在北京人的观念里,还是被视为胡同。甚至以“街”为称的道路,如果狭窄,也往往被看作胡同。 那么,什么是胡同?或者说,胡同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子? 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 北京的大街基本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与其相比,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则。这样的胡同布局反映了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京位于北纬39度26分至41度03分,东经115度25分至 117度30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北是蒙古高原。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刮东南风,燠热多雨;春季多风沙。冬至正午日照的最大角度是27度,夏至日照的最大角度是76度。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 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 二、学习重点: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学习观。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三、学习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 四、学法: 1.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设疑、合作探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讨论分析,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五、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犀.锐()陶冶.()晦塞.()要塞.( ) 瓶塞.() 探骊.得珠()矻矻.穷年()鞭辟.入里()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字字珠玑.() 2.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3.了解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在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主要著作有《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4.了解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爱默生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

课题《学问与智慧》主备人高莹丽辅备人 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难点: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课时划分共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创造性思维就是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 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 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 问与智慧》 板书或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 、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文章的论点。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 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 、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过渡语:相信通过大家紧张而又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够顺利达标的!首先来 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幻灯出示)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 大学校长等职。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等著作。 下面我们就展开自学竞赛! 三、板块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请看自学指导! 幻灯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一读的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3、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预时3分钟) 合作探究 两人小对子:解决本课生字词障碍。 (预时1分钟) 展示提升 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的同学正音。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意见不够统一的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导纠错) 检测内容: 1、你能准确地读出下列加线字吗? 陶冶()寸积铢累() 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 2、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抢答) 1、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探骊得珠) 2、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无关宏旨) 3、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鞭辟入 里) 4、比喻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 5、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融会贯通) 6、一点一滴地积累。(寸积铢累) 7、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读破五车) 四、板块二: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过渡语:刚才我们已经很好地处理了字词障碍,下面我们就接着自学。请看自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学问与智慧》原文及《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练习及自我检测,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关于《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石乞石乞(ku)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但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象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就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像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样,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往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是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问与智慧阅读题: 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2分) 3.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1.(2分)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意思对即可) 2.(2分)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讲道理和摆事实) 3. (4分)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北京的门墩阅读答案

北京的门墩阅读答案 北京的门墩 ①“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唤起了许多北京人对于过去温馨生活的回忆与想象。在含笑默想的同时,老北京形态各异的门墩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门墩是什么?北京的门墩有哪些样式?北京的门墩有什么特点呢? ②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 ③北京现存的门墩多为明清时的遗物,它们不但数量众多,其形状和图案也多种多样。北京门墩的类型大致有箱形、鼓形、狮形、虎形、柱形等。按照我国传统的礼制,北京门墩的形状,因级别、地位乃至贫富而有所不同。鼓形、箱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的大门门框两侧。狮形、虎形和柱形则多见于皇族、官府机构的门框两端。 ④这些门墩,不仅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还能表现主人的喜好追求,寄托祈求吉祥的寓意。为此,门墩图案的设计,题材颇为讲究。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门墩的图案或为琴棋书画,或为翠竹荷花。前者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四艺”,反映了宅主的高雅情趣;后者是历经霜雪而不凋的凌云翠竹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荷花,表明户主的人生追求。还有一些门墩,其图案以神话传说或民间谚语为题材,传达主人希望长寿、富贵、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如在门墩上雕刻着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的图案。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意为“富贵多子”。更多的门墩,它们的图案是以人物、草木、动物、几何图案等为素材,将它与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如“狮”和“事”谐音,雕两只狮子和如意的图案意为“事事如意”。门墩上雕有蝙蝠和鹿的图案,“蝙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祈求“福禄双全”。 ⑤门墩流传至今,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充分地表达着中国传统吉祥的理念,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8.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 19.仔细阅读文章与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解说下面材料中门墩图案的寓意。 【材料】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口有一个门墩,门墩下面中心位置雕刻一个花瓶,瓶内插着两支沉甸甸的谷穗,花瓶的下方雕有翘首遥望的鹌鹑。 答: 如果修缮北京梅兰芳故居,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故居门墩图案选取一个题材,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事爆发。蜚声世界的京剧名家梅兰芳为摆脱日寇纠缠,携家率团奔赴香港,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1941年12月下旬,日军又侵占了香港,梅兰芳决定蓄须罢演,不为日本人登台。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来威胁他登台演出的日本驻军司令也只能悻悻作罢。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答:

2019昌平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昌平区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 2019.1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北京文化,学校开展了“我爱北京城”主题研究活动。 1.下面是文化景观研究小组搜集整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南囿①秋风。京城南十几里便是“南苑”,俗称“南海子”,是北京最大的湿地。早间,这里水草丰茂,林泉环绕,白云轻飘,环境优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狩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从元朝开始,皇家就在这里修建“团河行宫”,驯养了许多麋鹿仙鹤,密林之中红墙黄瓦,如同世外桃①(源园)。一到深秋,凉风瑟瑟,黄绿之中尽显刚劲野趣。 大兴区采育镇的东南方向有座一两丈高的土台,百姓称之为“聚燕.台”。每年秋天,燕子成群结队在土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再到南国避寒。燕子们聚齐的日子,正是京城“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做“秋社”,所以后人便称秋社之时燕子齐聚土台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燕社②秋”。(鸣知)。 注:①yòu,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燕.京(yān)聚燕.台(yān) B.燕.京(yàn)聚燕.台(yān) C.燕.京(yān)聚燕.台(yàn) D.燕.京(yàn)聚燕.台(yàn)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源②知 B.①园②知 C.①园②鸣 D.①源②鸣 2.下面是胡同文化研究小组搜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共4分) 胡同曾经是北京城市的重要象征,由此衍生的胡同文化也曾鼎盛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胡同狭窄【甲】拥挤,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乙】房屋破旧,设施落后,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胡同之没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留恋曾有的岁月,怀念邻里情谊,但是这些温情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 ,。南锣鼓巷商业文化再次繁荣,798街区的文化艺术复兴,东交民巷成为重点文物保护街区。这一切都表明胡同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演绎着胡同的变迁。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我们既要创造新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根据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顿号【乙】逗号 B.【甲】顿号【乙】分号 C.【甲】逗号【乙】逗号 D.【甲】逗号【乙】分号 (2)请结合文段内容,在画线处补写出承上启下的句子。(2分) 答:,。 3.老北京胡同里的对联,是一道古雅的风景线。请你任选一副对联,从内容方面谈谈对联传递出了老北京人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

11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能说出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文中为我们揭示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希望大家仔细揣摩,并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1.作者: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2.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冶.()寸积铢.累()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晦塞 ..() (2)解释词语。 寸积铢累: 融会贯通: 通达:

豁然贯通: 浮光掠影: 3、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池田大作】 3)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 4)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英】培根4.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 2.读完后思考课后第一题。 3.找出文中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语句,其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第一层(3-4): 第二层(5-6): 中心意思: 三、交流展示师生评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你所不知道的门墩

你所不知道的——门墩 中国传统建筑有个特色,凡是建筑必有大门,大门一水的木质结构,讲究的像皇家大门上面有钉,不讲究的如穷人家的大门也必是对开,哪怕是几块木板拼上的呢。这种大门和门轴是在一起的,一般是一个整体,门轴必有门纂,这个门纂一般是铁的,为的是保护门轴下端,以减少门轴的磨损。而门轴就是插在一个石质的东西上的。这东西最早叫门枕石,最早的应该是出现在汉代左右。经过演变,门枕石在外面的那部分独立地发展起来,就是门墩了,并形成了独特的门墩文化。 门墩,在北京代表性民居——四合院的建筑艺术中虽称不上重要,却也自成风景。人们对这种建筑构件的印象,大概来自这首流传广泛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嚷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点灯说话,吹灯作伴,明天早起,给我梳小辫儿。”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是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大部分是清白石的,极少部分是用汉白玉打造的。其造型样式很多,一般地分两大类:圆形的称为“抱鼓门墩”,以鼓为基本形态,有鼓架、鼓面、鼓打、鼓钉,文化特点是富贵华丽,寓意性强。另一种是长方形门墩,它没有追求某一种相似物,在长方形门墩的不同面上,正面略小于两个侧面,构成了三个画面,画面简单,但是吉祥寓意非常丰富。 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儿的形制也有差异。门鼓和门枕都有几个较大的面,人们为了美化和欣赏,便在上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如,双狮戏水、豹脚纹、荣华富贵、如意头、竹梅双喜、竹报平安、云头、回纹、八卦图和太极图等。 门墩上的画面布局,有的是上下贯通,有的是分画区表现,从古到今,从天上到地上,从植物到动物,在它们的变化组合中,用古人的经典故事,动物的祥瑞习气,结合花草的高洁特征,共同化为完美的人间理想境地,让观者的思想畅游在一个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置身于传说与神话故事中,把理性抽象化为生动具象。 门墩起源 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1644年—1911年)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期间,统治阶层有规划地发起城市建设,引领着民众自发

初三语文学问与智慧作业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学问与智慧作业题及答案 学问与智慧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晦塞譬如xī锐晶yíng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作为互联网(Internet)最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为人们查找资料、搜寻素材提供了莫大方便。但是,“百度”信息庞杂,真伪混淆,用“百度”做学问必须谨慎。材料二:①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写作软件可助人写作。②你只需把想到的创作原材料输入,经过一定的积累和不断的排列组合,思路就会渐渐清晰,作品的框架就建成了。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但是,它最根本的不足在于____________。材料三:④防不胜防的各种电脑病毒会使电脑系统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一些黑客也在网络上搞破坏,甚至擅自进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领域,非法窃取重要信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1)从上述几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文意贯通流畅。答:(3)对“Internet”的翻译有两种――“因特网”和“互联网”,你更倾向哪一种?答:(4)上述材料中标序的句子有两种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他拉着总不起劲,好像背着块石头那么不自然……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这段文字出自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品主人公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最大的梦想是()。 二、阅读理解、分析。熬住就是一切张颐武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老北京胡同的名称》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老北京胡同的名称》 阅读《老北京胡同的名称》,完成题目。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 ①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北京的胡同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城市交通的脉络,也是京城文化发展演化的舞台。胡同的名称记录着北京的城市历史、市民的社会生活,其由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②以地标性建筑命名。老北京过去“庙宇甲天下”,从辽金以前,到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庙名刹【甲】。各式各样的寺、庙、观、宫、殿、庵、阁等,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因而大多都成了地名,观音寺胡同、白云观街、城隍庙街、玉皇阁夹道……一提名称即可知道昔日的庙宇。此外,像桥梁、仓库、碑、楼、塔、门、牌楼等也有不少成了胡同名称。 ③以官衙官爵命名。以官署衙门和官爵来命名胡同,是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比如大兴胡同缘于明代时在此处设有大兴署;察院胡同曾是明代都察院的所在地。与“官衙”胡同相比,“官爵”胡同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但同样【乙】。像广宁伯街、武定侯胡同等,都是从明代开始命名并流传至今的著名街巷。 ④以人名和姓氏命名。将人名作为胡同名儿,大多缘于其人物【丙】。比如刘兰塑胡同是为纪念元代雕塑家刘兰而得名,三不老胡同(原名“三保老爹胡同”)则因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得名。与“人名”胡同相比,“姓氏”胡同要多得多,像蒋家胡同、方家胡同、赵家楼胡同、

毛家湾胡同、祖家街等等,都是相应姓氏的显赫人家在那里居住过。 ⑤。明代被认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厂”兴“市”旺,这些市场、工厂、作坊最早也都建在胡同中,所以老北京很多叫厂、坊、作、市的胡同街巷名称,大多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打磨厂街、盔甲厂胡同、油漆作胡同、糖坊胡同、烧酒胡同、米市胡同、灯市口……透过这些胡同名称,仿佛依稀还能看到它们当年的热闹与喧嚣。 ⑥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花草树木命名。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的七件事”,以及花草树木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胡同名儿中自然会有所反映。柴棒胡同、细米胡同、油坊胡同、盐店大院、酱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叶胡同、棠花胡同、草园胡同……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其中,以树木命名的胡同最多,因为北京人自古就有植树的传统,几乎每条胡同、每个院落都植有树木。双槐树胡同、四根柏胡同、枣林斜街、五棵松路……北京的树与胡同【丁】,将胡同装点得郁郁葱葱、生机无限。 ⑦。水是生命之源,胡同生活自然离不开水井,老北京有很多胡同遂以井来命名,如:甘井胡同、琉璃井胡同、王府井大街、三眼井胡同……另一种情况是胡同“长”啥模样,干脆就叫啥名,比如北月牙胡同、南半截胡同、八道湾胡同、三转桥胡同、羊尾巴胡同、耳朵眼胡同……这些胡同名儿既形象又生动,直接叫出了自己的“长相”。 ⑧胡同是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博物馆,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记载了北京城的历史影像,反映着老北京都市生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