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目录

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现状特点 1

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 2

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 2

四、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实体名录 5 专题报告二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研究

一、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0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者人口学特征 11

三、呼和浩特市旅游者行为特征 13

四、成因分析 17

五、呼市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17

六、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 18

专题报告一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现状特点

1.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根据《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类、普查与评价报告》,呼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旅游资源种类多,实体数量大,此次调查得到的实体数有340个;地域组合好,主要集中在呼市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也有少量分布;档次高,部分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强,比较优势突出,如历史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和城市旅游功能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主体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的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相当分散。

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

此次调查的旅游资源类型中,主类7种,亚类20类,基本类型46种,单体340处,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相同类型的比例如下〔表1〕。

从上表看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资源亚类数量,占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比例都超过了50%,相对较丰富。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比例较小,属于中等水平。各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类型统计

因为多数高档次、具有垄断性或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一般都是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这类资源的保护难度大,加上本底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一旦旅游过度,或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表3)。

上表看出,这些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很不平衡,自然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很少,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只有9种,单体数量只有22处,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较多,分别有37种和318处(项),完全不成比例,说明呼市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

呼市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四级旅游资源集中在呼市区和土默特左旗,三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表4)。

表4 内蒙古旅游资源等级的区域构成

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

1.评价标准

采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技术规定。此规定计有评价因子9项,分属于“资源要素价值”和“附加值”两项评价项目。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旅游观赏价值、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与丰度、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附加值项目中含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潜力、适游期等4项评价因子。

2.基本步骤和评价方法 评价分为二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2002年12月初完成的“呼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目录”,按9项评价因子制成“呼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评价表1”。 第二步,按各评价因子评分要求,对评价表中每一处基本类型实体,放在较大的范围内考虑其各项因子适合占有的分数档次,记录下它应获得的实际分数。然后依据标准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对全部单体进行概念性评价。最后将9项评价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出该实体的总分。由于调查资料精度不够,概念性评价只划分出优良级、普通级(未列等级的单体为“档外”)。

3.旅游资源质量等级

此次针对全部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的质量评价,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单体中,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别为100处和116处,各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总计340处)的29.4%和34.1%。

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

1.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

[说明]在自治区的排序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在地区分配上,优良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市区。如果将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别乘以权值10和5,则可得出呼和浩特市及各区旗县旅游资源的等级分值,以此能够区分出它们彼此之间品位上的差别。表5是其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数学标志和等级排序。

呼和浩特市区旅游资源整体质量在全自治区处于上游,但其他旗县却位于落后的位置。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空间广阔,以点状景观资源为主,如昭君墓、席力图召、盛乐故城、赛马场等;面状资源点相对较少,分布分散;点状资源以历史人文资源为主,由于分布分散,开发困难。

——高等级旅游资源集聚在呼市区内,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有条件形成产业化规模。 ——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类型组合呈现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格局。优良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呼市区,尤其集中在旧城内,其他五旗县仅有零散分布的10个,占按区域划分的53个总数的18.87%。分布于五旗县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松散,旅游路线组织困难,每一资源必须独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巨大。

——呼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段,其所在地域的旅游资源组合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个资源集合区中位列第一(表6)。

表6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区

表7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区评价赋分等级表

在各盟市中,呼市旅游资源的分值仅排在第三位,相当于排第一位的赤峰市的一半(表8)。

表8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旅游资源等级分值及排序

2.各类旅游资源的量值和品质分析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全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单体较少,共调查了10处,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2.9%,包括2个亚类3个基本类型,单体数量不多,但其中6处综合自然景观区资源品位较高,全部属于优良级。如大青山(阴山)、土默特等景观区反映了呼和浩特市所在的土默特川及其相邻山地地区的整体自然风貌。大青山属于阴山中段,东西长125公里,南坡地势陡峭,与黄河土默特河套平原之间有大型断裂通过,地质构造上很有价值。山中沟谷内草被林木茂盛,许多段落风光很好,是本区许多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其次是和林格尔县的2处生物化石点,资源品位不高。

(2)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全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只调查了3处,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0.9%,说明此类旅游资源在本市处于劣势。这些类型包括2个亚类3个基本类型,涉及到2个旗县,其中有2处天然湖泊与池沼和1处冷泉。其中位于土默特左旗西部的哈素海水深在1.5-3米之间,芦苇水草丛生,栖息鸟类很多,是一处典型的湖泊湿地,有较高旅游价值。其余1处湿地和1处冷泉价值不高。

(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全市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调查了6处单体,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1.8%。从整体看,此类型在本区处于劣势。这些类型中包括1个亚类2个基本类型,有4处树林,2株独木,涉及到市区及和林格尔县。这些林地虽然都属于优良级范围,但档次较低,与内蒙自治区其他地方的林地无法比拟。其中能提到的只有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及和林格尔县东部山区的南天门森林,占地面积2万多公顷,树种为针叶阔叶落叶混交林,景观较好。

(4)遗址类旅游资源

全市遗址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调查了77处,占所调查的全部340处旅游资源单体的22.1%,包括3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涉及到全部6个区旗县。

旅游资源单体中,数量最多的是废弃居住地(53处),其次是原始聚落或活动地(18处),文化层(2处)和废弃寺庙(1处)很少。

从这些情况看出本区旅游资源有以下特点:

其一,本区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多,但拥有它们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却较少。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个别类型中,总数达到71,比例达到92%的废弃居住地和原始聚落或活动地都属于反映历史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具有较大优势的一种表现。

其二,这些旅游资源单体在地域上分布状况是,和林格尔县(19处)、土默特左旗(15处)、清水河县(15处)、武川县(11处)、托克托县(11处)、市区(6处)。由此可以看出,此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外围各旗县。

其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类旅游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本区是历史上有名的土默特地区核心地带,这里史前人类和历史上的人类活动频繁,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存遗物很多,它们主要有以下形式:第一,史前人类文化遗址,如旧石器时代早期在土默特左旗的大窑村遗址,晚期在大窑村南山、南水泉、马鬃山南坡、二道瓦村等遗址,发现各种打制石器数百件,命名为“大窑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更加广泛,在大青山南麓的阿善、转龙藏、古城湾、姚家湾、大窑南山等地,黄河沿岸的海生不浪、白泥窑子、冯雁,苗家窑等地,大黑河上游的美岱脑包山、二十家子、石人湾白塔村等地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饰品等,属于“阿善文化”;第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古城和古聚落,如清水河县的桐过、桢陵、宁边、古城坡等古城遗址;市区的东盛州、丰州、库库和屯、绥远等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县的盛乐、云阳、武城险、大利城、柴河镇城等古城遗址;托克托县的城圐圇、古城村、云中城、阳寿、沙陵、蒲滩拐、东胜州(大荒城)、双墙村、东胜卫城(黄城)等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县的三眼井、圪洞坪、南沙圪旦、西梁瓦罐、七墓圪塔等古村落遗址;清水河县的白泥窑子、岔河口、马路塔、棋子峁、常家河、台子梁等聚落遗址;武川县的韩赵坡、魏帝“行宫”、北沟子、白沙泉村、乌兰窑子梁前、得令不浪、东达乌素、黑脑包、庆兴广等村落遗址;第三,还有一些古代生产地遗址,如和林格尔县的羊群沟古牧场、马场古牧场、兰其峁瓦片坡窑遗址、二墓嘴古窑遗址、二道凹石器制造场等。

其四,这些单体虽然数量较多,但由于时代久远而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部分已成废址,景观特征不很明显,因此旅游质量等级不高,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有8处,普通级只有6处,其余都属于档外。不过在为数不多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中,有些仍然可以成为内蒙古优势旅游资源的代表,依此构成旅游开发的重要文化依托。在大量古城遗址中,托克托县的古城时代齐全,规模较大,遗址保存得较好,其中有战国时赵国始建的云中古城,周8公里,城墙残高4.5米,宽6.5米;位于城关镇的东胜州辽代古城(大荒城)遗址,呈长方形,四墙仍耸立,周长2229米,残高5-8米。此城兴于辽盛于元;明代修建的城圐圇古城遗址,周长12.5公里,是目前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古城;另外还有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安陶古城,分内外二城,北城墙西段外外侧高3.3米,顶宽6.5米,为汉代定襄郡安陶县城故址;位于和林格尔县上土城子村的盛乐古城,东西长1550米,南北长2250米,为汉代盛乐古城遗址等。

(5)景观建筑类旅游资源

全市遗址类旅游资源共调查了104处单体,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30.6%。其中单体数量超过10(含)的有墓(群)(18处)、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10处)、长城段落(10处)、园林(10处),5处(含)-9处的有文化场所(8处)、摩崖字画(6处)、纪念性建筑(6处)、祭拜场馆(5处)、碑碣(5处),不足5处(不含)的有教学科研实验场所(4处)、人工水域观光游憩区(4处)、佛塔(4处)、展示演示场馆(3处)、建设工程与生产地(2处)、体育健身场馆(2处)、戏台(2处)、烽燧(2处)、歌舞游乐场所(1处)等。

从这些情况看出本区旅游资源有以下特点:

其一,本区拥有的景观建筑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较多(18种),是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大优势的另一种表现。它和遗址类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可以成为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的主导;

其二,本区属于历史文化范围的旅游资源所占比例很大,有65处,占本类旅游资源单体的61%;这些单体的质量等级,属于优良级的有33处,属于普通级的有14处,属于档外的有57处。这些单体,散布在全市各地,市区39处,和林格尔县19处,土默特左旗18处,清水河县16处,托克托县9处,武川县3处,可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区的最多。其中特别是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市区达到了28处,占本区全部33处的84.8%。

其三,本区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单体,同样是起因于土默特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归化城的召寺多达40多处,多数在明代万历年间及以后建立,其余建于清代。现在这些召寺大部分已经被毁坏消失,但仍然有一些被保留了下来,如本市规模最大、建筑年代较早、最著名的召庙之首的大召,建筑宏伟、风格独特的席力图召,以及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村大青山中的喇嘛洞召(广化寺)等,都是本区依然保存较好的著名召庙。过去这些召寺经常开展佛事活动,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为第一会,六月十四、十五、十六为第二会,其仪式除诵经外,还有佛事活动跳查瑪、请乃琼、迈达尔出巡、送八令等。

其四,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中,除了召庙外,还有一些景观建筑类型旅游资源可以成为内蒙古优势旅游资源的代表,如成为了民族团结象征和呼和浩特旅游标志物的昭君墓园;古代建筑精华的万部华严经塔和五塔寺;历史久远(始建于1692年)、占地面积很大(4000平方米)的清真大寺;内蒙古自治区最高学府的内蒙古大学校园文化区;拥有3500平方米展室的内蒙古博物馆等。

(6)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物流中心,有条件集中区自治区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此次调查了以下反映蒙古民族的代表性的地方工农业产品,共有5类91种:

菜系肴馔42种,包括扒驼掌、茶汤面、炒饭、炒米、成吉思汗铁板烧、大碗酪、大炸羊、吊炉大饼、河套大烩菜、胡油麻花、酒锅牛三宝、烤全羊、烤乳牛、烤猪方、马奶酒、满汉全席、蒙古八珍、蒙古包子、蒙古糕、蒙古馅饼、奶茶、奶皮子、酿皮、荞面饸饹、清汤杂碎、全羊席、肉粥、手扒羊肉、涮羊肉、素杂碎、酸奶、汤锅豆面、甜窝窝、土默特酸饭、羊背子、羊肉串、油食子、莜面面食、原汤杂碎、炸羊尾、奶制品。

水产山珍12种,包括布拉玛日、笃斯、发菜、黑木耳、猴头蘑、蕨菜、口蘑、鹿尾、沙枣、松茸、野玫瑰、榛子。

药材补品15种,包括甘草、红豆、黄芪、苦杏仁、鹿鞭、鹿筋、鹿茸、麻黄、马宝、木灵芝、牛鞭、牛黄、肉苁蓉、沙棘、中华麦饭石。

编织刺绣1种,包括内蒙地毯。

工艺制品11种,包括宝石、蒙古鼻烟壶、银摆件、结盟杯、马头弯刀、蒙古刀、蒙古碗、银质首饰、玉石、枕邪剑。

(7)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蒙古族民族豪爽、骠勇,草原培育了他们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礼仪,构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这在呼和浩特市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此类资源有7种基本

类型51项实体。

民间礼仪2种,包括内蒙蒙古族婚礼、内蒙蒙古敬酒歌。

民间演艺29种,包括安代舞、布利亚特舞、查玛舞、长鼓舞、岱日查、二人台、二人转、海青舞、好来宝、快板书、筷子舞、撂地摊儿、露日格仁、鲁日格勒、漫瀚剧、蒙古话剧、蒙古评书、蒙剧、奴该勒、萨满舞、数来宝、太平鼓舞、乌力格尔、武灶火、喜歌、笑哈亚热、秧歌、盅碗舞、祝赞词。

地方风俗9种,包括冰灯会、放河灯、花灯会、黄河灯会、祭敖包、蒙古族婚俗、蒙古族祭奠俗、蒙古族踏青、洒灯会。

特色服饰1种,包括蒙古族服饰。

民间节日4种,包括阿捏节、白月、黑灰节、马奶节。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3种,包括博克(摔跤)。赛马、射箭。

民间集会3种,包括皇杠、皇会、那达慕。

本市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征如下:

1、呼和浩特市位于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中段,是自治区的首府、中心旅游城市。大青山以及源脉阴山横贯东西,既是地理界线,也是文化界线,山地南侧的黄河河套古代通称敕勒川,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长期冲突、交融的历史证据和地域标识。在这个特殊的地理过渡带上,营造出了本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2、本市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单体数量均较多,质量较高,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21处,占本市旅游资源等级单体总数的26.6%。本市旅游资源的等级分值740,超过全自治区平均等级分值(610),在全自治区各盟市旅游资源综合排序中占第3位。如果按照旗县区的角度考虑,呼和浩特市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塞汗区)的旅游资源就达到40处,其质量也较好,其中四级旅游资源4处,三级14处,本市区旅游资源的等级分值达到325,等于全自治区各旗县平均分值(80.7)的4倍,居第2位。

3、本市旅游资源以人文类型为主,如宗教与祭祀场所(玉泉区的大召、五塔寺,回民区的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乌素图召,玉泉区的席力图召、观音庙)、墓(玉泉区的昭君墓)、建筑工程与生产地(回民区的伊利乳业生产线,和林格尔县的蒙牛乳业生产线、盛乐工业园区、)等。此外,还有古文化遗址、树林、综合景观区等。

四、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实体名录

制表说明

1、依据:本表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原则和各项技术规定编制。

2、主要编制过程:规划组在旅游资源调查过程中,根据呼和浩特市及各县旗旅游及其相关资料和数据,及对主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考察后编写初稿。同时将事先布置给各地旅游局按《标准》填写的调查表收回,对初稿中旅游资源单体逐个进行校对、修改、补充,完成修订一稿。将修订一稿返回各地进行核实。收回意见后,进行概念性评价(分为优良级、普通级),完成修订二稿。经过规划中期评估后,吸收各方面意见,由规划组和自治区旅游局和呼市旅游局一起共同对二稿旅游资源单体再次取舍,并对所有单体价值逐个甄别(分为五级、四级、三级、普通级),完成本稿(送审稿)。

3、特别强调:

(1)本表属于旅游资源概查性质,与旅游资源详查成果存在着差距。

(2)由于不能进行详查,加上各地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详略不同,本表存在着许多遗漏和不准确的地方,影响到某些结论。

(3)为此,本表虽然可以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以及区域间的差异,但不能完全作为定论的依据。

(4)本意见同样实用于依此编写的旅游资源研究专题报告。

(5)呼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对全自治区的一些遍在性资源可以放在呼市利用,故在名录表之结尾,将属于全自治区的一些资源也列入其中。

专题报告二

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研究

一、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由表1可知,2001年,呼和浩特市接待海外旅游者2.03万人次,占全自治区5.08%,旅游创汇390万美元,占全自治区2.84%,这表明呼和浩特市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不大,占全自治区比重的偏少。接待国内游客181万人次,占全区19.93,国内旅游收入12.22亿元,占全区23.81%,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20.03%,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对全自治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

表1 呼和浩特市2001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项目海外旅游者

(万人次)

旅游创汇

(万美元)

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呼和浩特市 2.03 390 181 12.22 12.54

全自治区39.99 13740 908 51.33 62.60

占全区比重 5.08 2.84 19.93 23.81 20.03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2.入境市场地域结构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从绝对数来看,呼和浩特市接待海外游客占第一位的是外国人(图1),1997~2001年接待外国人为6.68万人次,第二位是台湾同胞,接待人数为0.97万人次,第三位是香港同胞,接待人数为0.51万人次,最后是接待澳门同胞,人数为0.17万人次。这与全自治区情况基本一致,内蒙古自治区接待海外游客占第一位的是外国人,第二位是台湾同胞,第三位是港澳同胞,最后是华侨。

从客源国分析(表2),呼和浩特市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从目前看,日本和美国是一级客源市场,占全市全部海外客源市场的60%左右。东南亚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洲市场、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国家是二级客源市场,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俄罗斯和新加坡,2000年,俄罗斯在呼和浩特市的市场份额排在第2位,2001年下降到第8位;新加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3位。因此,呼和浩特市不仅要稳住日本和美国等我国传统的第一客源市场外,进一步提高二级海外客源市场,而且要关注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泰国、法国和印尼等新兴客源市场的开拓。

表2 呼和浩特市主要客源国构成

客源国

2000年2001年

人次比重位序人次比重位序

日本7658 47.01 1 7720 52.75 1

美国1051 6.45 3 1451 9.92 2

新加坡471 2.89 9 765 5.23 3

澳大利亚536 3.29 7 664 4.54 4

韩国598 3.67 5 592 4.05 5

英国594 3.65 6 503 3.44 6

蒙古492 3.02 8 503 3.44 7

俄罗斯2428 14.90 2 472 3.23 8

德国248 1.52 14 462 3.16 9

马来西亚669 4.11 4 418 2.86 10

加拿大264 1.62 13 289 1.97 11

意大利389 2.39 10 240 1.64 12

泰国273 1.68 12 231 1.58 13

法国300 1.84 11 218 1.49 14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3.国内客源地域结构

根据2000、2001、2002年的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国内客源市场基本稳

定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上海、浙江、山西、陕西、广东以及内蒙古等地区。总的特

征表现出“三多”,即本地客源多、邻近省区市客源多、经济发达地区多(如图2所示)。来

自内蒙古本地的游客比重为34.37%,距离较近的周边省市北京、山西、河北、陕西、天津等

地区所占比重较高,比重分别为9.30%、7.44%、4.86%、4.19%和3.94%。经济发达地区如以

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比

重较高。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4.区内客源地结构

由图3可知,由于距离较近,经济发展较好,包头市、乌兰察布盟、鄂尔多斯市等盟市构成呼和浩特市区内主要客源地,占全市区内客源市场总量的26.88%、16.67%和13.98%;另外,来自本呼和浩特市的游客占区内客源市场总量的12.37%,这四个盟市占呼和浩特市区内客源市场总量的69.9%。与呼和浩特市距离较远的阿拉善盟、呼伦贝尔市等盟市所占比重较小;来自人口较少的乌海市的客流量也不大。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者人口学特征

1.年龄构成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年龄结构具体表现为(图4):构成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是25~44岁年龄段,占游客总体的52.23%。从累加频率分布看,25~64岁年龄段游客累计占游客总量78.14%,成为呼和浩特市国内客源的绝对主体。其次是15~24岁年龄段,占18.97%;比例最少的是65岁以和14岁以下的年龄段,比重分别为1.62%和1.27%。呼市的国内游客年龄结构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体特征基本相似,而与全国特征差异相对较大。全国国内游客年龄分布较平均,25~44岁年龄段比重没有像呼和浩特市那样过大,65岁以上和14岁以下年龄段比重没有像呼和浩特市那样过小。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老年化过程加快,老年人市场前景看好,而从呼和浩特市国内客源市场目前的年龄分布看,老年人比重较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体总量将有较大增长,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旅游经济和生理能力也大幅增强,老年人旅游市场规模将逐渐增大。老年人闲暇时间充沛,一般会选择避开国内旅游高峰的时段出游,通过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淡季旅游客源的不足。因此,呼和浩特市在稳固占绝对主体的中年人市场外,应加强开拓老年人市场,这对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性别构成

资料来源:《呼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

从性别构成看,到呼市旅游的国内游客中,男性占明显优势,占53.8%,女性占46.2%,这一比例大大偏离了全国人口的性别比(如图5所示),全国国内游客的男性比重为47.3%,女性占52.7%,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男性比重为51.46%,女性比重为48.54%,这表明全国国内游客的性别比与全国人口性别比基本一致,而呼市游客仍以男性为主导的市场,但是,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出游将会大大提高,旅游者性别比严重失衡的状况将会像缩小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呼市客源市场在重视男性客源的前提下,要加大吸引女性客源力度,大力开拓女性客源市场。

3.职业构成

图3 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市场区际客源地分布

包头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呼和浩特

锡林郭勒

巴彦淖尔

赤峰

呼伦贝尔

通辽乌海

兴安盟阿拉善

从职业看,呼市国内游客以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事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和服务销售商贸人员所占比重较大,这主要原因是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商务人员流动性大,旅游机会较多,教师和学生每年有固定寒暑假,出游机会也较多;另外,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上述人员到呼市的机会也较多。离退休人员、农民以及工人由于经济因素或时间因素,出游机会较少,所占比重分别只有3.64%、4.64%和3.43%(图6)。

与全国相比较(图7),旅呼市的公务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服务销售商贸人员、农民和军人的比重高于全国比例;企事业管理人员、工人、学生、离退休人员的比重小于全国比例。因此,呼市在稳固公务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服务销售商贸人员等职业优势较强的旅游市场外,应扩大全国比例较高而呼市比例较小的如工人、离退休人员等职业构成的旅游市场。离退休人员经济有保证、时间充裕,并且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离退休人员旅游市场规模将逐渐增大。因此,呼和浩特市加强开拓离退休人员市场,这对呼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4.文化程度构成

表3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文化程度比重与全国对比(%)

文化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技

中专

大专

大学 本科

研究生

呼和浩特 1.02 8.09 12.15 13.58

30.64

28.74 5.78

全 国 2.1 20.1 35.7

34.1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由表3可知,在旅呼和浩特市的国内游客中,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比例最高,占65.16%,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1%)。累计高中以上比例达到了90.89%,也比全国69.8%高出许多。由此看出,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市场展现出了极强的对文化程度的“选择性”,呼市国

内旅游市场是一个高文化程度构成的市场。

5.收入构成

旅游者的月收入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决定着旅游消费层次,从而决定了旅游消费结构。旅游者收入水平越高,旅游消费层次则越高。如果把呼和浩特市的游客的月收入分为三个层次,即平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为低收入,1000~1999元为中等收入,2000以上为高收入,则旅呼市的游客的收入有以下特征:中等收入旅游者比例较大,占34.82%,高收入游客比例为38.31%,其中2000~2999元比例为21.36%,3000~4999元为7.26%,高于5000元的比例为9.69%。中高收入累计达73.13%,是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的主体。低收入游客比例为26.87%,主要以本地游客中低收入者占相当比例。

表4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月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月收入构成情况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体特征基本相一致(如图8所

示)。呼市在1000元以下、2000~2999元以及高于5000元的比重略高于全自治区的比重,

5000元以上的比重相对比较明显,呼市为9.69%,全区为5.96%。1000~1999元和3000~4999元段的比重略低于全自治区。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三、呼和浩特市旅游者行为特征

1.旅游目的构成

(1)基本特征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图9显示,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者的主要旅游目的是观光游览(占57.09%),其次为度假(占17.81%)、探亲访友(占8.91%)、会议(占5.02%)、商务活动(占4.46%)。这表明在旅游产品开发时,近期应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同时兼顾度假型产品的开发。另外,作为全自治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会议商务往来较为频繁,有条件举办多种形式的商品展览交易会等商务会展型旅游产品。在饭店建设时应考虑商务活动的需求,建设或将一些现有宾馆改造成商务型宾馆。

(2)年龄与旅游目的

表5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年龄与旅游目的构成(单位%)

游览观光65.91 59.84 58.73 56.46

度假25.00 22.13 9.52 0.00

探亲访友 6.82 9.84 11.11 10.21

健康疗养 2.27 0.82 3.17 0.00

会议0.00 3.28 6.35 0.00

商务0.00 2.46 4.76 0.00

交流访问0.00 0.84 6.35 0.00

宗教朝圣0.00 0.80 0.00 33.33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年龄的不同,对旅游目的表现出较大差异。表5显示,14岁以下年龄段以观光游览为旅游目的比例最大,占65.91%,其次是度假和探亲访友,比重分别为25%和6.82%,而对其他旅游活动的动机很小。25~44岁年龄段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特征明显。在该年龄段中,除了有81.97%的旅游者以游览观光和度假为旅游目的外,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游客比例较高,占9.84%,以健康疗养和宗教/朝圣为目的情况最少,仅为0.82%和0.8%。45~64岁年龄与25~44岁年龄段基本相似,只是以会议、商务和健康疗养为旅游目的的比重增大了,分别为6.35%、4.76%和3.17%。65岁以上以游览观光、探亲访友和健康疗养为目的的比例较大。

(3)月收入与旅游动机

收入水平不同的游客旅呼市的旅游目的不同(表6)。以商务为目的的旅游者,因家庭平均收入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者中,出于商务目的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4.46%,其中平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游客比例最大,占9.09%,其次是月收入在3000~4999元的旅游者,占1.96%,3000元以下者几乎没有。

以游览观光为目的的旅游者,受平均月收入影响较少,各月收入段的旅游者比例相对较高。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旅游者,受收入影响也较少,其中以1000~1999元收入者比例较高,占18.47%。以健康疗养为目的的旅游者是高收入者追求的生活,因此在收入高于5000元的比例最高,为13.64%,其次是在3000~4999元段,占5.26%,3000元以下者几乎没有以健康疗养为旅游目的。

表6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按月收入划分游客的旅游目的(单位%)

游览观光58.62 69.79 60.78 57.89 40.91

度假18.97 22.58 15.69 15.79 18.18

探亲访友15.52 18.47 11.76 10.53 4.55

健康疗养0.00 0.00 0.00 5.26 13.64

会议 1.72 2.05 1.96 0.00 0.00

商务0.00 0.00 0.00 1.96

9.09

交流访问0.00 0.00 5.88 0.00 4.55

宗教朝圣0.00 0.00 0.00 5.26 0.00

其它 5.17 6.16 0.00 7.22 9.09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4)文化程度与旅游目的

文化程度不同,游客旅游活动的目的也不一样(表7)。呼和浩特市旅游者以会议、商务和专业交流访问为旅游目的的国内游客文化程度集中在大专以上层次,这表明文化性越强的旅游活动,参加者的文化程度就越高。以观光游览为旅游目的的比重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上层次,分别为13.38%、16.20%、28.87%、26.06%、5.63%。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对旅游需求相对不足,各种旅游活动的比重都较小。由此可见,对于呼和浩特市国内旅游市场开拓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表7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文化程度与旅游目的(单位%)

游览观光 2.11 7.75 13.38 16.20 28.87 26.06 5.63

度假0.00 4.55 11.36 9.09 27.27 40.91 6.82

探亲访友 4.35 4.35 8.70 13.04 34.78 34.78 0.00

健康疗养0.00 0.00 0.00 0.00 0.00 25.00 75.00

会议0.00 0.00 0.00 0.00 57.14 14.29 28.57

商务0.00 0.00 0.00 0.00 16.67 33.33 50.00

交流访问0.00 0.00 0.00 0.00 50.00 33.33 16.67

宗教朝圣0.00 0.00 0.00 25.00 50.00 25.00 0.00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2.旅游信息渠道选择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旅游前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主要包括亲友同事介绍,占31.93%;旅行社/旅游公司,占21.43%;单位组织,占13.45%;旅游书籍/宣传手册,占7.14%;电视/电台,占6.30%;旅游网络,占5.46%;报纸/杂志,占3.78%;住宿设施/饭店,占2.52%;通过其他渠道占7.98%(图10)。其中,通过亲友同事介绍了解呼和浩特市的所占比重排在第一位,这表明“口碑”效应对于旅游地及旅游企业形象塑造和宣传有十分重要作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有了满意的旅游经历,他们返回客源地后成为义务宣传员,旅游目的地通过这种“口碑”效应能够扩大旅游市场。旅行社/旅游公司获取的旅游信息所占比重仅次于亲朋介绍,因此,呼和浩特市扩大国内旅游市场应加强和客源地的旅行社联系,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向潜在旅游者宣传呼和浩特市的旅游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籍、旅游宣传手册等途径来获取旅游信息也是重要渠道。

另外,通过旅游网络了解呼和浩特市的比重不是很大,只占5.46%。随着Internet普及,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的旅游者将越来越多,尤其是较强经济实力和旅游欲望的中青年旅游者的比重会更大,因此应重视旅游信息网络及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完善和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3.旅游方式

表8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旅游方式构成与全自治区的比较(%)

旅游方式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

单位组织15.74 27.49

家庭亲朋25.38 30.28

旅行团39.09 19.17

其它19.80 23.06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的旅游方式主要是以旅行社组织和家庭/亲朋伴随为主,分别占39.09%和25.38%;由单位组织的占15.74%。这与全自治区的总体特征差别较大,全区国内游客的旅游方式以单位组织和家庭亲朋为主,另外还有19.08%是以其他方式来呼市旅游的,例如个人单独旅行等。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应加强发挥旅行社的功能,招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呼市。

不同年龄段旅游方式差异较大(表9)。15~24岁年龄段随家庭或亲朋伴随和旅行团的比例较高,分别占44.44%和30.56%,参加单位组织的比例较小。25~44岁和45~64

岁年龄段

以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比重最多,分别占43.12%和33.33%,以其他三种方式旅游较为平均。65岁以上旅游者主要以家庭或亲朋伴随出游方式最多,占43.45%,其次是参加旅行团,占34.32%,单位组织相对的较少,因为这年龄段已经退休,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就较少,除单位在天数时期为退休老年人组织活动,如逢单位庆典或者重阳节特殊节日等。

表9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年龄构成与旅游方式差异

单位组织8.3317.4317.6513.12

家庭亲朋44.4422.0221.5743.45

旅行团30.5643.1233.3334.32

其它16.6717.4327.459.11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4.停留时间和住宿

(1)停留时间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图11),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以多日游为主,占89.07%,而一日游仅为10.93%。其中,平均停留1夜的最多,占28.74%;停留2夜的占27.13%;停留3夜的占6.88%;停留4~7夜占16.6%,7夜以上的占9.72%。由此可见,到呼和浩特市旅游停留2~3天是大多数旅游者的选择,其次是选择停留4天时间。

图11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停留时间构成比例

(2)停留时间

在住宿方面,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选择宾馆的比重最大,占57.09%,其次是选择亲戚朋友家,占25.51%,选择单位招待所占6.48%,在自己家住宿的占4.45%。在一日游游客中,也有出现住宿情况,大部分是当地游客,或者是在外工作假期回家,所以这部分自然也选择了自己家住宿,占44%;还有56%的选择了亲戚朋友家住宿,这些游客主要回家探亲的。

表10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与住宿选择

(单位%)

0夜0.0056.000.0044.000.00

1夜57.7518.317.04 2.8214.08

2夜55.2228.368.96 1.49 5.97

3夜35.2947.067.96 5.88 3.80

4~7夜61.5423.0812.82 2.560.00

7夜以上74.0718.527.410.000.00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多日游旅游者主要选择宾馆为主,停留1夜、2夜、4~7夜和7夜以上的游客选择宾馆比重最大,分别为57.75%、55.22%、61.54%和74.07%,只有停留3夜的游客选择在亲戚朋友家住宿的比重高于选择宾馆住宿的比重(如表10所示)。

5.旅游消费构成

(1)基本特征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在旅游消费方面(如图12所示),比重最大的消费在1000~1999元之间,占35.63%,其次是2000~2999元段,占16.19%,3000~3999元段比重也较高,达8.10%;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下的占23.48%,其中200元以下占4.86%,大部分是本地一日游游客。4000元以上高层次消费占16.60%,其中消费水平在万元以上的占3.64%。

(2)人均消费构成

表11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构成(%)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2001年,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为397.68元,高于全自治区(342.89元)的水平。从各项目的消费构成看,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花费在长途交通、住宿、餐饮等三大方面均高于全自治区,尤其是飞机交通费,高出许多。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低于全自治区,尤其是购物和景区游览项目,消费额的比重比全自治区低出许多。由此可见,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餐饮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较大,占消费总额的73.44%,这表明呼和浩特市旅游经济效益高于全自治区,在巩固这些项目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提高购物和景区游览的消费额。

6.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图13显示了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从总体上看,呼市国内游客对服务质量基本满意,认为“好”的比重最大,占32.63%,其次是“一般”占29.73%,评价“很好”的占15.54%,反映“差”的占8.87%,“很差”占6.30%,另外,还有6.93%“未曾使用”。

表12 呼和浩特市国内游客对各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的评价(单位%)

很差0.40 5.21 2.81 11.91 6.86 12.63

差 2.83 7.45 9.31 18.27 7.67 7.69

一般18.62 34.43 32.39 31.96 30.62 30.38

好51.01 36.72 33.60 23.27 33.77 17.41

很好20.24 16.19 16.19 7.24 19.87 13.36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从游客对各服务项目的评价满意程度与总体评价基本一致(表12)。在住宿项目中,评价“很好”的比重较大,占20.24%,而对于购物服务质量“很好”评价的比重最小,仅7.24%;在“很差”评价中,导游比重最大,占12.63%,对交通反映“很差”的比重也较高,占5.21%,住宿比重最小,仅为0.4%;评价“好”的是餐饮和住宿两方面,分别为33.6%和51.01%。

7.旅游客流季节性特征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由图14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国内客流季节分布特征总体上与全自治区客流季节性特征相似,主要表现为旺季较短,旅游受气候影响较大。呼和浩特市旅游旺季主要集中7、8、9月,三个月的游客量占全年总量的49.56%,几乎一半;全自治区旅游旺季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月,客流量占全年总量的49.79%。旅游的黄金时段是8月,接待游客量占全年19.34%。在遇到气候较好年份,6月和10月接待游客量会增长,形成旅游小旺季,两个月接待游客量占全年的17.07%。其他月份接待游客量相对较少,是呼和浩特市旅游淡季。因此,三大旅游“黄金周”对呼和浩特市旅游影响不大。

四、成因分析

近年来呼市旅游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热点,人们对大草原的向往突出表现了这一点,呼市周边的辉腾锡勒、格根塔拉和希拉穆仁草原这些已开发的景区具有资源上的优势和吸引力;二、呼市位于全内蒙的中心区位,是外来游客进入内蒙古的客流中心和服务中心,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三、双休日制度的实施和“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的建立,使得中远距离游客来呼市的愿望成为可能;四、呼市对外交通条件和市内主要城镇到重要旅游区(点)间交通条件的改善,缩短了旅游过程。

呼市接待的国际游客量数量较少;另外,呼市接待国际游客的数量增长不稳定,近年来还有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偏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管理与服务质量及旅游区(点)设施档次不高,与中高档次的远距离游客的需求不相匹配也是重要原因。

进入呼市的游客按旅游动机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以呼市为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二是以内蒙古整体为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三是以呼市和内蒙古为中转地的客源。直接以呼市为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目前占有相当比例,市场的空间分布主要是近域市场,即包头等自治区内的游客,此外还包括一定量的来自于东北地区的游客;第二、三类市场即中转市场,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地带和中西部的大中城市。因此,从总量规模来讲,目前的呼市与内蒙古全区一样,已进入游客以旅游中转为主的格局。

五、呼市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1.经济与政治因素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经济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趋势,关贸总协定乌拉圭谈判中通过的《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及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WTO,将使呼市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际旅游的国界障碍将日益削弱。

·国内趋势

对呼市影响最大的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培育旅游等特色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00年国家又制定了九项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到西部投资。

·内蒙古的区域基础演变

呼市在内蒙古经济地域系统中的地位和分工:内蒙古的经济中心;内蒙古已将旅游业列为自治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呼市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重点地域和主要旅游目的地。

2.旅游市场需求走势

从现状规模分析,国内外最流行的四大旅游产品分别是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从趋势看“将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式中,生态旅游居首位,其次是文化旅游、参与旅游和修养保健旅游”。这与呼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具有极好的吻合度。

3.旅游目的地走势

1997年中国接待的海外游客达到57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为2400万人次。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位居世界第六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未来20年,东亚太地区的旅游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世界其它地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中国将以1.37亿人次的国际游客,占全球国际游客8.6%的市场份额登上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首位,国内旅游亦将达到13.7亿人次左右。

资料来源:WTO《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1997

按旅游资源结构划分目的地,滨海与海洋(岛屿)、优美的自然景观、地方民族文化;从地理单元划分,据WTO预测,除传统的山水湖泊、森林草原外,海洋、极地、沙漠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热点地区。

4.政策因素

特殊的区位使呼市成为海内外游客较难进入的地区,而其旅游资源结构又具有吸引海内外中高档游客的潜力,因而可较快成为旅游的热点地区;但另一方面,呼市也是政策反应的敏感地区,一是国家的西部开发战略及其相应的政策,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特别有利于呼市旅游的发展,而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与方式都将对呼市旅游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国家的产业政策。2000年国家设立了8个亿的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景区、景点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对资金成为主要制约门槛的中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5.旅游软硬环境建设

目前呼市旅游的软硬环境建设滞后,未来呼市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好坏将继续成为其游客增长的重要因素。

6.旅游规划及其延伸的旅游形象塑造、项目策划与包装、市场营销

呼市旅游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良好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尚需创意思路和项目策划、旅游企业制度创新、资产结构优化及包装上市、市场营销策略。

7.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呼市旅游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呼市属生态环境的敏感区与脆弱带,如何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其旅游资源,积极利用并不断改善其赋存环境,是呼市旅游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8.呼市、内蒙古的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定位涉及到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分配,呼市旅游发展将与其产业结构和内蒙古境内的产业结构的产业方向息息相关。

六、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

1.呼市客源市场趋势预测

(1)预测方法

根据呼市实际,本次规划采用增长趋势拟合、相关分析和市场份额等三种方法对呼市近、中、远期游客量规模和增长速度进行预测。考虑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预测结果采用高、中、低三个方案。

(2)总量规模预测

表12 呼市游客量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单位:%,万人次)

2.市场定位与趋势

(1)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客源市场

A.市场层次

?第一层次:以内蒙古为主,包括京津环渤海地区的休闲度假市场;

?第二层次: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和中西部大中城市在内的观光游览、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市场;

?第三层次:港澳台、日韩、蒙古、独联体、欧洲北美及中亚西亚区域的观光游览、文化旅游与购物旅游市场。

B.市场趋势

?以内蒙古境内为重点,包括京津环渤海地区在内的休闲度假市场趋势。虽然内蒙古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呼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都比较丰富,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完善,使得以草原旅游区为重点的休闲度假旅游对内蒙古,乃至整个大西北的游客有极强的吸引力。改善度假环境,降低度假成本是提高该市场份额的关键。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特色旅游市场。九十年代以来特色旅游在国外渐趋热潮,尤以德国为典型。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出现特色旅游趋热的势头。本区域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需求层次皆较高的区域,随着呼市特色旅游产品的优势得以开发,将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我国与东亚太区域的观光游览、生态旅游市场。由于我国的广袤国土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规划期内,观光旅游在我国将依然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之一;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的热点与重点。

C.旅游产品需求

呼市旅游产品需求的预测是以其目标市场定位及其发展趋势得出的,分阶段的、具体的旅游产品见下表:

表13 呼市旅游开发序列表

(

2)按

市场

份额

确定

的客源市场

A.入境旅游客源目标市场

根据“距离衰减规律”和“地理联系率”等,以及不同客源地的旅游流特征,确定呼市不同层次目标市场。

·入境核心旅游客源目标市场

东亚的日本、韩国、蒙古国,欧洲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应作为呼市入境核心旅游客源目标市场。

a.日本

市场需求特征与市场发展趋势。日本一直是我国海外旅游者首位客源国,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日本旅游者喜欢选择时间短、花费低和邻近的旅游目的地。健康旅游、环保旅游、探险旅游、体育项目旅游、异国文化、异族风情体验旅游等探险个性和个人意志的旅游形式成为日本海外旅游主体。鉴于以上特点,内蒙古具备民族日本旅游者需求的各种旅游资源,因此,内蒙古应把日本作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首位外国旅游客源目标市场。此外,越来越多的日本老龄游客正在出国旅游,而且喜爱包价高的旅行;日本家庭旅游是一种新时尚,特别是新婚蜜月游盛行。20岁左右的日本女性也开始外出旅游。

市场营销战略。呼市以新的“草原特色城市游”形象,借助多样的促销手段向日本发起强有力的宣传促销攻势,以期形成热潮。

b.韩国

市场需求特征与市场发展趋势。韩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东亚太地区新兴的主要客源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90年代以前来华旅游的韩国人有限,随着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来华旅游人数增长迅速。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出国游快速增长,来华旅游者超过泰国成为第3位目的国。据韩国观光公社抽样调查,60~88%的韩国人首选中国,中国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第一位旅游目的国,潜力巨大。韩国海外旅游者表现以下特点:青少年利用假期去海外进行修学旅游,了解和体验异国文化和教育;女青年喜欢到海外购物旅游;家庭旅游在旺季增长迅速;新婚蜜月旅游发展很快;休闲度假持续增长;商务旅游者增多,喜欢地理位置近、文化互有渊源的目的地。呼市应抓住时机,在挖掘客源市场潜力上下功夫,以营造呼市新的经营效益增长点。

市场营销战略。针对韩国市场特点,呼市重点推出观光旅游和购物旅游产品,通过“大草原上的名城”旅游形象吸引韩国游客。

c.蒙古国

蒙古国与内蒙古有着相邻的地缘优势,并有边贸口岸,每年有上万人次的入境商务活动,呼市作为与蒙古国联系最近的中国首府城市,并且是蒙古族为主的首府,如果结合购物旅游和休闲旅游,开发系列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这个市场是很有潜力的。

市场营销战略。中蒙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对内蒙来说,这个市场兴起于以边境旅游形式表现出来的边境贸易,发展于观光和商务旅游。呼市应以商务旅游为基础,形成购物加观光加度假的市场模式;针对中蒙商贸往来不断增强的趋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重点开发商务旅游市场。

d.港澳台

港澳台地区同属中华泛汉文化圈,是亚洲重要的客源地,在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从入境人数看,这一市场占到入境总数的85%左右;从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看,这一市场占到总数40%左右。该市场客源过往率高,再访率高,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香港地区市场占到入境总量的70%左右,回归以后香港已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仍可保持比较良好的增长势头。与台湾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及人员来往范围和数量的扩大,是台胞赴大陆旅游市场保持增长趋势的重要动因之一。自澳门机场投入使用以来,与内地通航城市已达13个,1999年澳门同胞到内地人数达878.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4%,澳门的顺利回归为这个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

市场需求特征与市场发展趋势。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共祖同根,经济联系也十分紧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推进,港澳台地区参与西部开发的力度会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商务活动和观光旅游将是港澳台地区最重要的出游目的。以商务和观光为目的的出游占相当的比例;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大学生旅游具有特殊地位;更喜欢以散客的组织方式旅行,而不是组团旅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市场已经形成了客源结构多元化、以中老年为主;旅游方式多样化、以散客为主的特点,但是台湾出岛旅游最活跃的是年青族。

市场营销战略。注重呼市大漠绿洲、青山草原、民族风情及其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文化氛围的渲染,使呼市“古文化与异域风情”的理念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此外应重视无限商机的宣传。

·入境基本客源目标市场

a.北美澳洲市场;

b.东南亚客源市场;

c.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

·入境机会旅游客源目标市场

a.南亚客源市场;

b.中亚、西亚、南亚客源市场;

c.中东、拉美;

d.海外华人市场。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 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 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 (二)形象定位 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 1、入境市场 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 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 2、国内市场 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 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 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两翼双环线”: 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 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 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 (二)项目规划 1、“一轴”项目规划: 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 “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129页)

2002-2020敦化市雁鸣湖旅游度假区 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01 第一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总则01 一、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01 (一)规划区域01 (二)关联区域01 二、规划期限02 三、规划主要依据02 (一)法律依据02 (二)文件依据02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03 (一)指导思想03 (二)基本原则03 五、规划程序03 六、规划成果形式04 第二部分基础分析06

第二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自然条件及周边地区概况06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06 (一)区位与建制06 (二)历史沿革07 (三)面积与人口07 二、自然条件07 (一)地形07 (二)气候08 (三)水系08 (四)生物08 (五)矿产08 三、经济条件09 (一)经济状况09 (二)农业09 (三)工业10 (四)交通10 (五)旅游10 四、社会发展11 (一)教育11 (二)科技11 (三)文化体育11 (四)医疗卫生11 (五)城镇建设11 第三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及评价13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13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13 (二)旅游资源的分态16 (三)旅游资源的规模分级17 (四)旅游资源的分布17 (五)旅游资源的地域竞争与合作18 二、旅游资源评价19 (一)评价方法19 (二)资源单体评价21 (三)总体特色评价22 第四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24 一、旅游客源市场现状24 (一)客源市场规模24 (二)客源市场结构25 (三)游客行为状况25 (四)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状况25 二、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25 三、目标市场定位25 (一)一级市场26 (二)二级市场26 (三)三级市场26 四、客源市场预测26 第三部分发展规划28 第五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战略28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编制情况的说明 一、规划概况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按照《旅游规划通则》共分11个章节。 本规划是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宏观性战略规划。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本规划只认定旅游项目的功能与方向,不对旅游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详细界定,其具体地块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遵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框架选定。 二、规划核心内容说明 (一)对镇江旅游现状的分析 1、基础分析。规划认为镇江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旅游发展机遇和优势明显。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镇江旅游单体资源知名度不高、承载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区域垄断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知名景区。 2、产业分析。规划认为镇江旅游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镇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业要素内部联动不足、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跨区域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3、市场分析。通过第三方调查分析,国内市场对镇江旅游关注度排名前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广东及河北。规划认为南京、上海等地是镇江游客重要的客源分布区,京津地区为新兴潜力区,拓展空间很大;从入境客源分布来看,日韩等东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潜在客群较多,东欧、南美、南非等市场可适时拓展和培育。 (二)镇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1、规划思路 一是生态江山。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内涵,把城市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的旅游功能。 二是五音六律。加快历史文化、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向旅游魅力产品转换,奏响镇江旅游“福、闲、爱、道、乐”五个特色音符,细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律”旅游服务保障措施,构建出镇江旅游“五音六律”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三是满眼风光。突出镇江旅游景观功能的提升,建设景观视觉识别系统,使镇江具备游客过目不忘的景观记忆。 四是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通过精细化的游线设计,使镇江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令人向往的旅游生活目的地。 2、发展战略 一是江山联动战略。规划认为江山河岛是镇江最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江山旅游的发展决定着镇江旅游的成败。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原则

【原创】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业健康发展而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定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一般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其中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主要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旅游区,使其能够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 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教材通过对旅游要素和资源条件的大量分析、评价、讲解基础上,强调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并进而提出旅游规划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景区案例分析,而未对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提出比较具体的、明晰的原则,但同时,新课程标准中又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要求,反映了新课程强化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整理信息,从而明确景区规划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旅游与景区建设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并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等,考察了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通过对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在地理学习中应该引导学生明 确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强调保护先行的开发原则。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但同时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破坏后无法恢复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保证在不影响其长存性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如果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会遭到破坏应坚决的停止开发。199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在参观九寨沟之后,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景区最严重的挑战,游人增加就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 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第二:景区规划设计要突出景观的特色和个性的原则。旅游景区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响大小直接决定于旅游资源(景观)的非凡价值,而价值的高低就是景观是否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景观的特色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例如曾经席卷全国的“西游幻宫”,因其可创造性和雷同而昙花一现,而深圳的“世界公园”和“锦绣中华”,无锡的“三国城”等由其与众不同而长久的独领风骚。所以,景区规划中应大力强化、提高景观中有特色、有个性的景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者所有景点都是重点,要的是绿叶衬托红花。

某旅游区总体规划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 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二000年十二月?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附图: 1.区位关系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 11.善应庵规划详图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 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三、规划依据?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 建设部发布?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公司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即为鄞州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鄞州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1个乡的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根据鄞州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将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为三期,分期年限如下: 近期(2006-2010年),五年,重点开发建设阶段; 中期(2011-2015年),五年,全面建设发展阶段; 远期(2016-2020年),五年,系统建设完善阶段。 目标和战略 总体目标 鄞州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 具有宁波本土文化特征的城市与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 战略和措施 (一)发展战略 1、政府主导战略 2、现代化战略

3、市场化战略 4、社会化战略 5、城市旅游战略 (二)战略措施 措施1:从旅游产业外部入手,形成鄞州区工业、农业、交通、商贸、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与旅游业良性互动的局面,配合宁波市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的实施。 措施2:杜绝低质量景点建设,扶持高质量旅游产品开发。严格项目的开发论证、审批、开发过程管理。 措施3:保护和提升鄞州旅游的品牌——梁祝故里、东南佛国。 措施4:建设和完善鄞州城市旅游。 措施5:建立政府、社区、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措施6:加强政府机构协调和管理力度。 措施7:全面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措施8:加强旅游与科技的结合,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加旅游业的科技含量。 总体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 (一)布局结构 鄞州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将以鄞州新城区发展为核心,沿鄞县大道和建设中的鄞州大道向两翼辐射,围绕梁祝文化旅游品牌、以天童—阿育王寺为代表的宗教旅游品牌、四明山旅游品牌,并主动接受东钱湖旅游品牌影响,构建一个重点突出、空间均衡、发展有序的旅游发展格局。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编号:2005G025 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 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 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 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 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黄世斌镇党委书记 杨德华镇长 黄广荣镇人大主席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9)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2)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 第十九章附则 (36) 附表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一览表 (38) 附表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一览表 (40) 附表三: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40) 附表四: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码头规划一览表 (41) 附表五:风景区用地一览表 (42) 附表六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42) 附表七:现状建筑风貌控制一览表 (44) 附表八: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评价及规划用地建议说明 (48) 附表九: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49)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 (overall tour plan 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合分析旅游 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 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 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 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 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 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 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它 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 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 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 1. 可操作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在这一点上,它与旅 游发展 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 贝U 性很强,但 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可以切实指 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在 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 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 2. 系统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 划,抓 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大旅游观 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 完整的市场系统,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 “大旅 游管理”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 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谓总体规划,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 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3. 具体性 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详细、具体, 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 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 标、战略部署、 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 的分析和研究, 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 划,而是大而实、 4. 层次多样 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 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 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 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 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 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 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 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 全而实的规划。 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 从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