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如何防治

最新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如何防治
最新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如何防治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

如何防治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如何防治?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2013-10-18分享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表现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经明确诊断即需接受长期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的40余年历史中,左旋多巴一直被公认为是改善患者运动症状最为有效的药物,所有帕金森病患者或早或晚都需要接受左旋多巴治疗。不容忽视的是,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5~10年间,有70%~80%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 (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以年轻患者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亦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例数众多,随着病程的进展,这些患者终将面对运动并发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重视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降低其危害,提高病程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艰巨任务和长期工程。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症状特点不断演变、进展,不同阶段治疗策略的制定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体现在:病程早期,运动并发症尚未出现时,治疗目标应兼顾改善运动症状和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病程进展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运动并发症而严重受损,治疗目标应侧重改善运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临床症状、治疗策略、药物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病程早期:合理用药、降低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

病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表现突出,拟多巴胺类(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及非拟多巴胺类药物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在此阶段,药

物选择应充分考虑降低运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重在预防。目前,左旋多巴是运动并发症明确的危险因素。帕金森病早期和晚期左旋多巴治疗研究(ELLED0PA)发现,每日接受的左旋多巴剂量越大,发生运动并发症的比例越高。我们的研究小组曾对拟多巴胺类药物与运动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左旋多巴初始剂量、每千克体质量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累积剂量与左旋多巴累积等效剂量均是诱发运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旋多巴初始治疗时间与运动并发症无关,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的应用可以推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近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就所有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普拉克索、卡麦角林、罗匹尼罗)和单胺氧化酶(MA0)抑制药(雷沙吉兰)可以有效推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病程早期建议单独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症状改善欠佳者或社会工作要求较高者可联合应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刻意延缓左旋多巴的使用对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显著意义。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小组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发病年龄早,病程中出现吞咽困难、跌倒和抑郁症状及左旋多巴剂

量>600mg/d是运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运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亦随之升高。由此可见,运动并发症存在着高危人群(发病年龄早,病程中伴随吞咽困难、跌倒及抑郁症状,左旋多巴剂量>600 mg/d等,对于高危险人群,选用的药物种类和左旋多巴剂量需慎重。合理选择药物及其配伍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后续病程进展期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的药物治疗基础。

明确运动并发症类型,注重个体化治疗

运动并发症分为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两种类型,每种类型根据临床特点可再进行分类。症状波动可以分为疗效减退、剂量失效、“开关”现象、“冻结” 现象;异动症包括剂峰异动、双相异动、“关”期肌张力障碍和痛性痉挛。不同运动并发症类型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各不相同,明确其类型是采取合理治疗策略的前提。提供治疗方案前,应为伴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建立个人日记,详细记录其临床症状、运动并发症出现时间、服药时间及药物种类、剂量和频率等。这些信息可以最迅速地帮助临床医师对运动并发症的类型和原因作出精准判断,进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均根据不同运动并发症类型制定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具体应用时,建议充分考虑患者当时情况,强调个体化治疗。

特别是在帕金森病晚期,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高度变异性,如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可重叠发生在同一例患者,称为“ Yo-Yo-Ing”现象。这些患者出现症状波动后,因无法忍受“关”期运动能力的丧失而增加药物剂量,随之出现剂峰异动,最终将一直在“关”期与异动症两个状态之间不断转换。出现“Yo-Yo-Ing”现象时无论采取何种治疗策略都难以获得较好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患者在“关”期运动能力可能完全丧失,相比之下,他们更能耐受异动症的出现。提示在治疗效果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更多关注患者当前的需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更切合实际。

关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关”期表现

当帕金森病“开关”期转换和异动症出现时,临床医师更多关注运动并发症造成的运动能力丧失。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更令患者“痛不欲生”的症状可能

是伴随出现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进展期,部分非运动症状如行为、感觉、自主神经功能也可出现类似的“开关”期表现,这种波动与运动症状的“开关”期转换密切相关当帕金森病患者突然进入“关”期丧失运动能力时,行为、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会突然暴发,行为“关”期可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不安、惊恐;感觉“关” 期可表现为疼痛、感觉过敏;自主神经功能“关”期可表现为大汗、尿失禁、腹胀、心悸、呼吸困难等。随着运动症状的好转、“开”期的转化,上述非运动症状亦随之消失,直至下一次的“关”期再次出现,周而复始。

这些非运动症状的“关”期表现常令患者难以忍受,甚至因恐惧下一次“关”期的到来而自行增加左旋多巴的剂量,对左旋多巴产生心理依赖,不仅加剧运动并发症的恶化,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对药物的依从性,使临床治疗进人恶性循环。有研究显示,这些非运动症状“关”期的出现并非是运动症状“关”期的继发性反应,其在帕金森病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相应的病理改变,推测可能与大脑边缘系统如隔核、杏仁核、扣带回等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激活信号不足有关。与运动症状“关”期的治疗方案相同,非运动症状“关”期对拟多巴胺类药物同样有效。持续多巴胺刺激是运动并发症临床治疗的最佳方式

长久以来,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主要采取间断性补充左旋多巴的方式。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末梢代偿能力的进行性下降,左旋多巴血药浓度波动继发的脉冲样刺激进一步加剧突触后膜多巴胺能受体水平和功能异常,进而促进了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提供适量、稳定、持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激活信号、模拟生理性刺激、激活纹状体多巴胺能受体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是运动并发症治疗的最佳策略。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理念已经逐步实

现,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式包括皮下注射阿朴吗啡、持续肠道微量泵控输注左旋多巴甲酯、左旋多巴乙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凝胶和Duodopa?及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

前两种治疗方式摆脱了传统的口服给药途径,在保证持续给药的同时,消除胃排空能力下降及肠道食物竞争等干扰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其中,持续肠道微量泵控输注由于其给药途径更易操作,因而在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一项对Duodopa?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Duodopa?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传统治疗方式,且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微量泵控装置和手术相关性感染或炎症反应。

2004年,欧洲批准微量泵控输注Duodopa?技术可以用于进展期出现严重症状波动和异动症,而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美国,该项技术巳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更重要的是,微量泵控输注Duodopa?技术将成为脑深部电刺激术的重要补充,其适用范围广泛,相对禁忌证少,为年龄较大、伴轻度认知损害 (MCI)和精神疾病等不适宜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患者提供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非拟多巴胺类药物:为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非多巴胺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逐渐显露,这些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多巴胺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促进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这些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纹状体谷氨酸能受体过度激活、腺苷A2A受体表达水平升高、大麻素CB1受体信号减弱、5-羟色胺(5-HT)能受体异常调节等。这些非多巴胺能信号

转导通路为运动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已经成为帕金森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又一热点。

谷氨酸能受体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阻断药,如CP-101、606,虽然这些药物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主要为精神症状,目前已由临床逐渐淡出。最近,一种新的代谢型谷氨酸能受体 (mGlu5Rs亚型)负性异构调节药AFQ056问世,该药在两项II期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可减少异动症的发生,但其安全性尚不十分清楚。腺苷A2A受体阻断药Istradefylline已进III期临床试验,该药可有效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关”期时间,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增加“开”期的异动现象,对剂峰异动无效。Piclozotan是一种高选择性5-羟色胺1A受体激动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其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缓解肢体异动程度目前更多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在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多种非多巴胺能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协同发挥作用,因此仅干扰某一种信号转导通路未必能够获得满意疔效。若选择一种以多种神经递质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其疗效可能更佳。唑尼沙胺为抗癫痫药物,对单胺氧化酶活性和谷氨酸释放有抑制作用,临床试验显示,唑尼沙胺可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关”期时间,但是目前相关研究数据较少。

小结

运动并发症的干预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虽然相关治疗策略较为明确,但是由于症状复杂多样、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等问题使得这些策略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仍出现各种问题;新兴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制为运动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与当前国内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大距离,因此,运动并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PD)的症状复杂多样,常导致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药物治疗仍是PD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康复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PD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研究报道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南和文献,总结了PD功能障碍规范化评定和康复方法。 图1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PD康复 流程图 运动功能康复

躯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 放松训练:常用深呼吸法和想象放松法。进行有节奏的躯干旋转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可改善僵硬的肌群。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进行躯干与四肢各个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重点是屈曲肌群的牵伸和胸廓的扩张运动。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及疼痛。 肌力训练:重点训练核心肌群及四肢近端肌群。可利用手法和器械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 姿势训练:重点为躯干屈曲姿势的矫正,如借助姿势镜进行抗重力伸展训练。 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和立位下三级平衡(一级静态、二级自动态和三级他动态平衡)训练,可通过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和睁闭眼等调整训练难度;也可以借助平衡板、平衡垫和平衡仪进行训练。 步态训练:重点在于矫正躯干前倾姿势,改善由于追赶身体重心所致的慌张步态。建议患者行走时抬头挺胸,足跟先着地,可借助姿势镜进行原地高抬腿踏步和双上肢摆臂训练,改善上下肢协调性。

可通过增大步幅、增快步速、跨越障碍物、绕障碍行走和变换行走方向等方法调整步行训练难度。 转移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和平移、床边坐起、坐位起立和床椅转移等训练。晚期患者应在床上定时翻身,可进行床椅间体位变换训练。 手功能活动训练:重点进行够取、抓握和操控物体训练,提高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协调性和准确性。如用不同大小、形状、重量和材质的杯子(纸杯和玻璃杯等)喝水,使用各种餐具和扣纽扣等。 双重任务训练:通常为步行的同时进行另一项运动或认知任务训练,如行走时举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步行与携带双重任务),或边走边说出以“发”字开头的词语(行走与言语流畅性双重任务)。 运动策略:包括心理提示、外部提示和认知运动三种策略,训练时强调任务特异性,最适合在PD患者活动受限的场合进行训练,最好是在该场合,或尽可能模仿该场合。 心理提示策略训练要求将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于当前任务,以改善运动表现。如要求患者学会步行时要想着迈大步,转弯时要转大弯,写作时写大字。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症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症 引言—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5年的患者中有多达50%的患者出现运动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s, MF)和异动症[]。这些症状在起病早的(例如,起病年龄小于50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中尤其常见;并且这些症状仅见于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服用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不会产生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参见) 在左旋多巴治疗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对药物反应良好。然而,随着疾病进展,左旋多巴的效果在每剂用药后约4小时开始减退,导致患者预知需要下次剂量用药。该现象可能由一个观察结果来解释,即在病程早期多巴胺神经末梢还能够储存和释放多巴胺,随着疾病进一步进展和多巴胺神经末梢变性增加,基底神经节中的多巴胺浓度更加依赖于血浆左旋多巴水平。由于左旋多巴的半衰期为90分钟,同时肠道对左旋多巴的吸收常常无法预测,造成左旋多巴血浆水平可能出现不规律的波动。 MF为“开”期与“关”期间的变动。“开”期患者对药物反应良好;“关”期患者则又出现基础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 异动症表现为异常的不自主运动,一般表现为舞蹈样动作或肌张力障碍性症状,更严重时可能表现为投掷样或肌阵挛性动作。异动症通常在患者“开”期时出现,可能偶尔以痛性肌张力障碍的形式出现在患者的“关”期,尤其在晨醒时,此时由于整夜没有服药,服药间隔时间过长,造成戒断反应,出现了足肌张力障碍性内旋(通常在帕金森病症状较重的一侧)。 本专题将讨论晚期PD患者出现MF的药物治疗。PD的一般治疗方法将单独讨论。(参见) 手术是晚期PD患者的另一种治疗选择,因为对有晚期典型的PD伴MF的特定患者,当药物治疗无法进一步改善症状时,对丘脑底核或苍白球的双侧深部脑刺激似乎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晚期PD患者的手术治疗将在别处讨论。(参见) 疗效减退现象—晚期PD患者在服用一剂左旋多巴后不到4小时就开始感觉到疗效减退或剂末效应。 改变左旋多巴给药—如果患者用药剂量相对较小且没有副作用,最初可通过增加左旋多巴的剂量来治疗患者的疗效减退[]。然而,加大药物剂量常会加重副作用,却不会有效地增加药物剂量的持续作用时间。通常来说,缩短用药间隔同时每次服用较低剂量的药物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然而常常很难精确地逐渐调整药物剂量;并且一些患者开始出现“全或无”反应,因此每次服用的较低剂量导致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反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疾病晚期,药物反应所需的阈值高于疾病早期。 当采用片剂难以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则偶尔会给予患者液体息宁()。然而,这种方法通常不实用,因为息宁不溶于水,而且目前没有商品化的液体息宁制剂可供使用。现已有液体息宁每日供应的制备说明,但这种方法最好留给专业人士使用[]。 如果可获得左旋多巴-凝胶输注液,可通过经皮胃空肠造瘘置管泵给予该药物来取代口服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以缩短“关”期。一项为期12周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为该做法提供了支持,该试验纳入了71例晚期PD患者[]。结果发现,与间断给予口服左旋多巴-卡比多巴速释剂相比,持续输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凝胶引起了运动症状“关”期平均时间vs 小时)以及无令人困扰异动症的“开”期平均时间vs 小时)改善显著更多。该方法的缺点包括需要手术经皮置管以及该置管的相关不良事件。 左旋多巴持续释放(sustained-release, SR)剂型(如息宁控释片)可能有助于疗效减退现象的早期阶段,并且可能使左旋多巴的效力持续时间在一整天中额外增加多达90分钟[]。但是,以上结论的证据并不一致[],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在2006年发布的实践参数总结到:与速释剂型相比,SR剂型并没有减少“关”期时间[]。此外,息宁控释片的吸收不如息宁速释片好;因此,可能需要增加大约30%的个体剂量以达到相同的临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2-01-11T10:25:25.5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王丽娟[导读] 健康指导保持健康的生活与饮食,预防便秘。 王丽娟(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濮阳 457000)【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90-02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易导致智能减退,行为步态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8年元月—2010年12月共收治53例帕金森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治疗 本组患者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58-7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震颤、步行障碍、肌强直、运动迟缓。 2 护理 2.1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高蛋白饮食摄入可降低左旋多巴的释放)等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与蔬菜等。病情轻的患者给予普食,流涎过多,张口困难者用吸管,吞咽困难的病人给予半流质和流质饮食。进食时尽量使病人保持坐位,双肘支撑于前方的桌面上,集中注意力,如手颤严重者可改造餐具,如把筷子换为勺子,或将勺子固定于手指上,将盘底碗底装上吸盘,固定于桌面上,盘子周围加上高度约2-3cm的护沿,防止病人将饭菜撒至桌面上,防止病人将盘碗碰翻导致烫伤或增加病人的挫折感,同时减少照料者的劳动强度,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2.2体位护理鼓励病人采取主动舒适卧位,对于完全卧床者,应适当抬高床头(一般15°—30°)。协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将一手放于病人膝盖下向上抬举,另一手握持病人踝关节向臀部方向推,双手同时,缓慢用力,使膝关节屈曲。同法再屈曲另一条腿,然后护士站于欲翻向侧。一手扶持双侧膝关节,另一手扶对侧肩关节,双手缓慢用力,将病人翻向侧卧位。此方法将病人的躯干变为了一个整体,肩髋关节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故病人较易接受,且不易引起疼痛。 认知功能佳能配合的病人,很容易即能诱发出主动运动,激发病人潜力,提高自信心。能保持坐位的病人尽量让病人保持坐位,椅子高度以大腿和小腿呈90°,小腿和脚呈90°为最佳。椅子前方尽可能有支撑或有小桌。 2.3安全护理 2.3.1预防坠床因病人肌张力高,翻身困难,且由于静止性震颤翻身时极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坠床,故床上需加床档。翻身时护士站于欲翻向侧,贴紧床沿。有空调设施的病房,热天尽量不用凉席,以防凉席外移而发生坠床。 2.3.2预防摔伤因此类病人屈肌与伸肌张力同时增高,活动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故主动运动减慢。患者行走时呈“慌张步态”,病人站立和行走时应加强看护,防止地板湿滑,穿防滑且大小合适的鞋,走廊加扶手,安装坐便,坐便前方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立时借力。 2.4康复护理 2.4.l面肌训练(1)练习叩齿,鼓腮,示齿,撅嘴,伸舌等动作;(2)练习闭眼,因病人眨眼少,泪液分泌减少,易发生干眼,角膜损伤;(3)练习吹口哨,吹吸管,将吸管插入瓶子中,用鼻吸气,闭嘴鼓腮,吹出连续的气泡。 2.4.2咽肌训练(1)练习鼻吸气,屏气咳嗽;(2)练习发音i u a b p m f,使面部表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提高咽腔肌肌力,改善吞咽困难现象,协调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2.4.3肢体训练每天被动活动四肢,在无痛范围内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缓慢进行,每个关节都要达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以提高关节活动度,进行坐站训练、坐位平衡、站位平衡训练,肢体控制性训练,提高病人灵活性和运动速度。 2.5心理护理多用语言指导,多用鼓励性语言。给予足够的时间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做好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与用药方法,从而消除病人的自卑忧郁心理和恐惧绝望情绪。 2.6健康指导保持健康的生活与饮食,预防便秘。坚持活动各个关节,防止关节僵硬。注意外出活动锻炼和用药的安全,服用左旋多巴时定时测量血压。

最新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如何防治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 如何防治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如何防治?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2013-10-18分享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表现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经明确诊断即需接受长期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的40余年历史中,左旋多巴一直被公认为是改善患者运动症状最为有效的药物,所有帕金森病患者或早或晚都需要接受左旋多巴治疗。不容忽视的是,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5~10年间,有70%~80%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 (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以年轻患者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亦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例数众多,随着病程的进展,这些患者终将面对运动并发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重视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降低其危害,提高病程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艰巨任务和长期工程。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症状特点不断演变、进展,不同阶段治疗策略的制定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体现在:病程早期,运动并发症尚未出现时,治疗目标应兼顾改善运动症状和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病程进展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运动并发症而严重受损,治疗目标应侧重改善运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临床症状、治疗策略、药物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病程早期:合理用药、降低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 病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表现突出,拟多巴胺类(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及非拟多巴胺类药物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在此阶段,药

物选择应充分考虑降低运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重在预防。目前,左旋多巴是运动并发症明确的危险因素。帕金森病早期和晚期左旋多巴治疗研究(ELLED0PA)发现,每日接受的左旋多巴剂量越大,发生运动并发症的比例越高。我们的研究小组曾对拟多巴胺类药物与运动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左旋多巴初始剂量、每千克体质量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累积剂量与左旋多巴累积等效剂量均是诱发运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旋多巴初始治疗时间与运动并发症无关,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的应用可以推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近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就所有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普拉克索、卡麦角林、罗匹尼罗)和单胺氧化酶(MA0)抑制药(雷沙吉兰)可以有效推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病程早期建议单独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症状改善欠佳者或社会工作要求较高者可联合应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刻意延缓左旋多巴的使用对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显著意义。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小组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发病年龄早,病程中出现吞咽困难、跌倒和抑郁症状及左旋多巴剂 量>600mg/d是运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运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亦随之升高。由此可见,运动并发症存在着高危人群(发病年龄早,病程中伴随吞咽困难、跌倒及抑郁症状,左旋多巴剂量>600 mg/d等,对于高危险人群,选用的药物种类和左旋多巴剂量需慎重。合理选择药物及其配伍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后续病程进展期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的药物治疗基础。

帕金森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功能康复训练、 帕金森是属于一种身体残疾的疾病,治疗这种疾病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长期的坚持这种训练治疗,才可以让患者回到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日常的锻炼活动对于治疗帕金森这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好处,下面介绍一些有关运动康复的知识。 1、放松和呼吸锻炼:时常进行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2、面部动作锻炼: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脸”,是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动作的锻炼是必要的。如皱眉动作、鼓腮锻炼、露齿和吹哨动作。并经常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动作。 3、经常进行下述锻炼。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上下运动;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左右转动:头面部向右转并向右后看大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左转。面部反复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左右摆动:头部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肩膀。前后运动: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4、躯干的锻炼:应经常进行侧弯、转体运动。并注意腹肌锻炼及腰背肌的锻炼。 5、上肢及肩部的锻炼:两肩尽量向耳朵方向耸起,然后尽量使两肩下垂。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并向后保持10秒钟。双手向下在背后扣住,往后拉5秒钟。反复多次。手臂置于头顶上,肘关节弯曲,用双手分别抓住对侧的肘部,身体轮换向两侧弯曲。 6、手部的锻炼:帕金森病人的手部关节众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经常伸直掌指关节,展平手掌,可以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压,防止掌指关节畸形。还可以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为防止手指关节的畸形,可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的动作。 7、下肢的锻炼: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 8、步态锻炼: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改正异常的姿势。 9、平衡运动的锻炼:帕金森病病人表现出姿势反射的障碍,通过平衡锻炼能改善注重症状。双足分开25-30公分,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对平衡姿势、缓解肌张力有良好的作用。 10、语言障碍的训练: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而越不讲话,又会导致语言功能更加退化。因此,患者必须经常进行语言的功能训练。要保持舌运动的锻炼,坚持练习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左右移动。对于唇和上下颌的锻炼及朗读锻炼也不要忽视。唱歌可以锻炼肺合量,有利于改善说话底气不足的感觉,还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帕金森病例七则

帕金森病例七则 帕金森病例一:小写症 年龄:50 性别:男 症状:一年前出现右手静止性震颤,小写症,轻度右肩疼痛和步态缓慢。查体显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和右侧半身运动迟缓,诊断为帕金森病,H-Y 分期为1期。 策略:考虑是否药物治疗,这样的患者通常在早期就需要药物控制,而年龄较小的患者尽量避免应用左旋多巴制剂,首选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 帕金森病例二:抑郁

年龄:30 性别:女 策略:6个月的帕金森病表现同时伴有抑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夜间双足痉挛导致无法入睡,右侧半身的震颤和运动迟缓,睡眠四十五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 策略: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有足部肌张力障碍,睡眠后帕金森病症状能显著改善。有些患者容易发生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因此这些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才是合理的药物,普拉克索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较好。 帕金森病例三:缺乏平衡

年龄:75 性别:男 症状:病史3年,步态缓慢伴不稳感。查体牵拉试验后缺乏恢复平衡的能力,H-Y分期为3期。 策略:防止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十分必要,因为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和障碍功能都很严重。对于70岁以上患者应选择左旋多巴制剂而不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量。左旋多巴类药物比受体激动剂对姿势不稳的疗效更好。老年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比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出现幻觉、困倦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要低。70岁以上患者比年轻患者发生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的可能性小。对于本例患者可以服用复方多巴,常用剂量为左旋多巴达到600-700毫克/天。对于有姿势不稳容易跌倒的患者可增加左旋多巴剂量直到姿势不稳得到改善或者出现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帕金森病的常见并发症 1、机体损伤:当帕金森病情迁延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后,患者很容易因跌跤而发生骨折等损伤,尤其是冬天结冰、雨天湿滑的路面,以及厕所、浴室潮湿光滑的地板,对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是极为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一旦发生肢体损伤,无异于雪上加霜。 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性并发症常发生于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肢体震颤、僵直,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加上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流口水等行为,使患者常感自卑,害怕参加社会活动,不愿去公共场所而疏于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心理障碍性病症。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的一类并发症,主要表现有4个,即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与患者的吞咽困难、饮食减少、液体补充不足密切相关;食管扩张,放射检查可发现胃部及食管返流,患者常伴有胸骨后的烧灼感,主要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引发;胃排空延迟,以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小肠运动功能不良,放射检查提示小肠有扩张趋势。 癫痫病常见的并发症 1、癫痫最常见的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呼吸性酸中毒、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还可能伴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脑中风、精神抑郁痫等症。 2、外伤性癫痫的并发症: (1)可并发穿透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脑挫伤颅骨骨折等疾病。(2)晚期的外伤性癫痫常伴有加重的趋势,可由局部性发作而演变为全身性发作,严重有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智力低下等表现。 3、幼儿癫痫的并发症: (1)情感障碍:表现为不愉快的状态,带有自卑感或伴有抑郁。 (2)识别障碍: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的包括梦样状态,时间感知的歪曲,不真实感,分离状态。 (3)语言障碍:可产生部分失语或重复语言多。 (4)记忆障碍:对熟悉事物产生没有体验过的感觉,或对过去经受过的事物的不能快速回忆。 (5)幻觉:在没有任何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可产生视、听、味、空间感及物体成像等方面的变化和错觉。 (6)错觉:表现在与物体的真实大小、距离、外型产生差异。

帕金森病综合症患者的康复锻炼

4)帕金森病(综合症)患者的康复锻炼 1、放松和呼吸锻炼: 找一个安静的地点,放暗灯光,将身体尽可能舒服地仰卧。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并想象放松全身肌肉。 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还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松,将两手放于胸前做深呼吸。 2、面部动作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脸”,是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动作的锻炼是必要的。皱眉动作:尽量皱眉,然后用力展眉,反复数次。用力睁

闭眼鼓腮锻炼:首先用力将腮鼓起,随之尽量将两腮吸入。露齿和吹哨动作,尽量将牙齿露出,继之作吹口哨的动作。 对着镜子,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 3、头颈部的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非常僵硬,许多人以为是颈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颈部的运动和康复,容易加重姿势异常,表现为驼背日益严重。下面介绍一套颈部康复的方法。但要注意,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病。因此,在进行下述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运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上下运动:然后头向

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左右转动:头面部向右转并向右后看大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左转。面部反复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左右摆动:头部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肩膀。 前后运动: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4、躯干的锻炼: 侧弯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内,躯干向左侧弯,来回数次;然后左侧重复。转体运动: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上肢屈肘平端于胸前,向右后转体两次,动作要富有弹性。然后反方向重复。 腹肌锻炼:

浅析帕金森病及其康复治疗

编号 河北体育学院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析帕金森病及其康复治疗 姓名:张佩烨 指导老师:薛宏斌 系别:运动人体科学系 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学号:201529110107 2019年 5 月

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涉及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本人声明:该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已经审阅过论文的全部内容,并能够保证题目、关键词、摘要部分中英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中文内容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难题。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和运动迟缓,对患者的生活有着程度不一的影响。除了一般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在帕金森病治疗的过程中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于帕金森病以及其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利于增强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和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帕金森病;康复治疗;运动障碍 Abstract Parkinson's disease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aged, which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 The main symptoms are quiescent tremor, increased muscle tension, postural balance disorder and motor retardation, which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impact on patients' lives. In addition to general medic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in the course of Parkinson's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motor disorder and quality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rkinson and it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he past 20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Parkinson and look forward to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Parkins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cinesipathy 目录 1.研究方法 (4)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 3.国内外研究现状 (5) 3.1国内研究现状 (5) 3.2国外研究现状 (5) 4.研究内容 (5) 4.1帕金森病的病因以及病理变化 (5) 4.2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 (6) 4.3流行病学 (6) 4.4帕金森病的诊断 (6) 4.5帕金森病的治疗 (6) 5.康复治疗 (7) 5.1运动功能康复 (7) 5.1.1躯体运动功能的康复 (7) 5.1.2言语功能训练 (8) 5.1.3吞咽功能康复 (8) 5.1.4运动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8) 5.2非运动功能康复 (8) 5.2.1认识功能康复 (8) 5.2.2情绪康复 (8) 5.2.3睡眠康复 (9) 5.2.4疼痛康复 (9) 5.2.5泌尿功能康复 (9)

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优.选)

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 文章目录*一、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二、帕金森病并发症的防治*三、帕金森病的饮食注意 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1、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之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性并发症常发生于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肢体震颤、僵直,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加上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流口水等行为,使患者常感自卑,害怕参加社会活动,不愿去公共场所而疏于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心理障碍性病症。 3、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之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的一类并发症,主要表现有4个,即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与患者的吞咽困难、饮食减少、液体补充不足密切相关;食管扩张,放射检查可发现胃部及食管返流,患者常伴有胸骨后的烧灼感,主要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引发;胃排空延迟,以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小肠运动功能不良,放射检查提示小肠有扩张趋势。 4、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之感染 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

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 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 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帕金森病并发症的防治运动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包括疗效减退(wearing-off)和“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药物不像以前那样管事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就过劲了。”此时可通过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或 加用其他辅助药物。 “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两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交替出现。多见于病情严重者,机制不明。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以前每次服药后大致什么时候药效消失自己能估计出来,现在不行了,药效说没就没了,很突然。即使自认为药效应该还在的时候也会突然失效”。一旦出现“开-关”现

帕金森病自我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综合症)患者的康复锻炼[1] 1、放松和呼吸锻炼: 找一个安静的地点,放暗灯光,将身体尽可能舒服地仰卧。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并想象放松全身肌肉。 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还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松,将两手放于胸前做深呼吸。 2、面部动作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脸”,是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动作的锻炼是必要的。皱眉动作:尽量皱眉,然后用力展眉,反复数次。用力睁闭眼鼓腮锻炼:首先用力将腮鼓起,随之尽量将两腮吸入。露齿和吹哨动作,尽量将牙齿露出,继之作吹口哨的动作。 对着镜子,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 3、头颈部的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非常僵硬,许多人以为是颈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颈部的运动和康复,容易加重姿势异常,表现为驼背日益严重。下面介绍一套颈部康复的方法。但要注意,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病。因此,在进行下述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运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上下运动: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左右转动:头面部向右转并向右后看大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左转。面部反复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左右摆动:头部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肩膀。 前后运动: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4、躯干的锻炼: 侧弯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内,躯干向左侧弯,来回数次;然后左侧重复。转体运动: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上肢屈肘平端于胸前,向右后转体两次,动作要富有弹性。然后反方向重复。 5、腹肌锻炼: 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两膝关节分别曲向胸部,持续数秒钟。然后双侧同时做这个动作。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双手抱住双膝,慢慢地将头部伸向两膝关节。腰背肌的锻炼:俯卧,腹部伸展,腿与骨盆紧贴地板或床,用手臂上撑维持10秒钟。俯卧,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维持10秒钟,然后放松。反复多次。5、上肢及肩部的锻炼:两肩尽量向耳朵方向耸起,然后尽量使两肩下垂。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并向后保持10秒钟。双手向下在背后扣住,往后拉5秒钟。反复多次。手臂置于头顶上,肘关节弯曲,用双手分别抓住对侧的肘部,身体轮换向两侧弯曲。 6、手部的锻炼: 帕金森病人的手部关节众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响。患者的手往往呈一种奇特屈曲的姿势,掌指关节屈曲,导致手掌展开困难;而其它手指间的小关节伸直,又使手掌握拳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经常伸直掌指关节,展平手掌,可以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压,防止掌指关节畸形。还可以将手心放在桌面上,尽量使手指接触桌面,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为防止手指关节的畸形,可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的动作。 7、下肢的锻炼: 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

NICE帕金森病指南: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

2017年NICE帕金森病指南:运动症状得药物治疗导读:近日,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最新得成人帕金森病指南,内容涵盖了18岁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得诊断与治疗要点。该指南就是自2006年以来得首次更新,增加了关于帕金森病症状治疗、脑深部电刺激、冲动控制障碍得监测与控制以及姑息治疗方面得新建议。本文(2017年)首先为大家带来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药物治疗得推荐要点。 ?在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讨论: ?患者个人得临床情况,如患者得症状、合并症与联合用药得风险; ?患者个人得生活方式、偏好、需求与目标; ?不同种类药物得潜在获益与风险。 ?抗帕金森药物不可突然撤药,或由于吸收不良(如胃肠炎、腹部手术)而突然减量,以避免发生急性运动障碍或恶性综合征。

?由于恶性综合征得风险,不应使用停止抗帕金森药物(即“休药期”)得方法来减少运动并发症。 ?鉴于突然更换抗帕金森药物得风险,所有住院治疗或在家接受护理得帕金森病患者均应做到: ?在恰当得时候给药,一些情况下这意味着需要自己用药; ?通过帕金森病专家调整用药,或仅在与帕金森病专家讨论过后方可调整用药。 一线治疗 ?当早期阶段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时,给予左旋多巴治疗。 ?对于早期阶段得帕金森病患者,当运动症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或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不要给予患者麦角衍生类多巴胺激动剂作为帕金森病得一线治疗。 信息与支持 ?帕金森病患者开始接受治疗时,请将以下风险信息以口头与书面信息得形式告知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并记录讨论情况:

?所有多巴胺能治疗都可引起冲动控制障碍,且多巴胺激动剂风险增加; ?所有帕金森病治疗都可引起精神症状(幻觉与妄想),且多巴胺激动剂风险增加。 运动症状得辅助治疗 ?如果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异动症与/或运动症状波动,包括剂末现象,则在对治疗进行调整之前,应先咨询帕金森病专家。 ?尽管已经提供了最佳左旋多巴治疗,但患者仍然发展为异动症或运动症状波动,则提供多巴胺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得辅助治疗。在此之前需讨论: ?患者个人得临床情况,如患者得症状、合并症与联合用药得风险; ?患者个人得生活方式、偏好、需求与目标; ?不同种类药物得潜在获益与风险。 ?在大多数情况下,应选择非麦角衍生得多巴胺激动剂,因为麦角衍生得多巴胺激动剂需要进行监测。 ?仅在下列情况下考虑使用麦角衍生多巴胺激动剂,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治疗得辅助:

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 帕金森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康复锻炼,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下面介绍一下这些功能康复锻炼方法,供患者及其照料人员在咨询医生的情况下参考使用: 一、放松锻炼 帕金森病人经常感到心理紧张,担心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是帕金森病人心理紧张的原因所在,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这种感觉。在家人的陪伴下,场所可以在安静,灯光柔和的地方进行,穿着宽松,身体的姿势尽可能的舒服,闭上眼睛,随后开始深而缓慢的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腹部在吸气的时候鼓起,呼气的时候放送,通过鼻子吸气,并想象着空气向上到达额头,经过头部和背部到达脚。连续锻炼5-15分钟可使全身肌肉松弛。 二、关节运动范围训练 关节运动范围训练,可以使四肢及身体各关节尽可能保持正常活动范围,帕金森病患者可对着镜子活动各个关节,或在家属的帮助下锻炼关节功能。注意每个关节都要活动到位,但是也不能过度的牵拉。对已经出现关节活动障碍的病人,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肌肉拉伤。 三、平衡训练

帕金森病人走路容易跌倒,具有平衡障碍,走路的时候快步前冲,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步时容易跌倒,因此要进行平衡训练。开始的时候可以坐着训练,逐步过渡到站着、没有支撑的训练。如:双脚分开25-30厘米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保持平衡;向前后左右跨步运动;身体和骨盆左右旋转,手臂随之进行大的摆动;重复扔投和捡回物品;运动变换训练包括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从床上到椅子上的转换等。进行锻炼时,家人要注意防护,避免病人跌倒。 四、视觉暗示训练 对于有冻结现象的帕金森患者,如果在地板上画两条平行的线,只有两条线都在帕金森患者的前面,帕金森患者才容易行走,而线条在帕金森患者的一侧或两侧,帕金森患者都会有迈步困难,说明视觉暗示对克服行走困难有帮助。因此,可以在帕金森患者前面的地板上每隔一段距离(相当于一步的长度)画上一条线,让帕金森患者每走一步都跨越一条线,帕金森患者的步幅会较没有画线时明显增大。在户外行走的时候可以利用人行道上的地砖,规定每步必须跨越几块地砖,并在心里默数口令。配合手臂的摆动,可以明显改善步态。有“冻结”现象、开步困难和慌张步态的帕金森病人可以假想自已正在跨越地上的横线或水塘,一旦出现这些现象时不要着急,先试着放松,或干脆停下来,然后原地踏步几次,再跨越想象的横线。 五、听觉暗示训练

帕金森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帕金森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导读:提起帕金森这种疾病,相信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它的症状表现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该病患者晚期基本已经失去了自由…… 提起帕金森这种疾病,相信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它的症状表现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该病患者晚期基本已经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需要家属寸步不离的照顾。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帕金森这种疾病都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一起来看一下吧! (1)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倒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倒。 (2)心理障碍和智能减退:尤多见于晚期病人。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表现为食管扩张、胃排空延迟、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结

肠功能不良。 (4)感染:是帕金森病的严重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帕金森这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都有哪些,看了上面的文章,我们了解到,帕金森这种疾病不仅可以令患者失去几乎全部的运动能力,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和智力减退,有些患者甚至还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是其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贯穿疾病全程,该药物在PD晚期可诱发运动并发症,增加疾病的致残性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PD治疗的重点与难点。PD运动并发症是指随着疾病进展和药物治疗而出现的临床异常表现,主要类型包括运动波动和异动症。 中西医在PD运动并发症的诊疗中各有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为了提高PD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西医诊疗PD运动并发症的优势,更好地指导我国PD的临床实践,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系统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筹)组织国内中西医领域从事PD和脑病研究的专家,在以往中国PD治疗指南基础上,综合近年来PD运动并发症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中西医结合的常用疗法,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疗效、风险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而形成此专家共识。此共识仅为学术性指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和医疗的具体情况,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诊疗。

1.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我国PD患者运动并发症中“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5%和10.3%。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据目前研究现状,可将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药物使用的起始时间、种类和方式等,后者包括年龄、性别和临床亚型等。 2.临床分型 2.1 运动波动 运动波动指随着疾病的进展以及药物的长期治疗,患者对药物产生波动性反应,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给药周期的关系,可分为“剂末”现象、“开”期延迟或无“开”期、“开-关”现象和“冻结”步态4型。 2.1.1 “剂末”现象 这是PD治疗中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运动并发症,指患者对一剂多巴胺能药物的反应在服用下一剂药物之前会减弱(通常少于4h),并出现相应的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震颤、僵硬以及起坐困难等)或非运动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抑郁、焦虑、静坐不能以及重复刻板动作等)。再次给药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有时仅持续1-2h)。“剂末”现象中症状的波动与给药周期相关,可以预测。

浅谈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浅谈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11-07T15:43:11.9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杨永花 [导读] 为了控制疾病发展,延缓功能的丧失,回家后须继续康复锻炼,并按医嘱定时复诊。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行动迟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呈缓慢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帕金森病;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护理措施 1.1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脊柱、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各部位的活动度都应顾及。对于脊柱,主要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不仅能使患者放松,也能牵引紧缩的肌肉,防止挛缩发生。 1.2肌力训练 帕金森患者因其所存在的运动障碍而导致活动减少,甚至卧床不起,因而进一步加重肌力减退。患者应进行积极的肌力训练,比如上肢可用哑铃操或徒手训练;下肢股四头肌的力量和膝关节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可采用蹲马步或直腿抬高等锻炼方法;腰背肌的训练可进行仰卧位的桥式运动或俯卧位的燕式运动;腹肌力量较差的患者,从站立位坐下时常因不能控制躯干而后跌,可通过仰卧起坐来训练。由于患者常有屈肌痉挛而导致各关节的屈曲挛缩,因此伸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1.3重心转移和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指人体于坐位时,向坐位周围所完成的多方向、多角度活动而能保持平衡的能力。站立平衡则包括维持相对静止站立而无须过度运动肌肉,能在站立位来回移动以进行多种活动,有移出移入以及跨步等能力。训练坐位平衡时可让患者重心在两臀间交替转移,以及在垫子上的前后左右行走。 1.4步行步态训练 Pd患者常有起动困难、抬腿低、步距短、步频快和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等情况存在,行走过程中容易跌倒,据报道,38%的帕金森患者有摔倒史,更有摔倒频率达一周一次的。因此步行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5言语、吞咽训练 1.5.1 言语训练 帕金森患者因对呼吸肌肉活动控制的能力降低,使得未完成句子前就停顿,做频繁的呼吸。久之甚至由于肌肉的僵直使得患者完全无法发音,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1)呼吸训练,要求在呼气时持续发元音,要求能连续10~15s为佳。练习闻花香、吹蜡烛等动作。(2)帮助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元音开始,到声母、韵母,再到字、词发音,逐步增加到一个短句,循序渐进,要求发音清楚。(3)训练发音时的音量、音调和语速,注意控制呼吸频率和调整发音时肌肉运动力度,使发音时用力相对均匀,逐步建立有规律的运动方式,促进发音。(4)提供训练条件和互相语言交流的机会,增强训练信心,鼓励患者已取得的进步,渐渐使患者重新回到自由生活中去。 1.5.2吞咽训练 肺炎是帕金森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而部分是由误吸所致,故吞咽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食物及进食途径的改善:轻中度的吞咽困难可通过饮食调节而得到控制,如采用切碎、煮烂食物的方法,或用搅拌机将食物搅成匀浆状,也可选用婴儿营养米粉及其他的营养补充制品等。(2)吞咽器官功能的改善:首先可让患者进行下颌运动训练: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并向两侧运动。对张口困难患者,还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3)咀嚼及吞咽习惯的改善:多吞咽口水,说话前记住吞咽口水;每口的食物宜少量,慢慢咀嚼,每口食物吞咽两次;喝水时每口的水量宜少,速度宜慢,为了防止水吸入气管,喝水时勿仰起头;用吸管喝水时吸水不要吸得太急,每口的水量也宜少;勿将太长的吸管含在口腔内;口中含有食物时不说话。(4)若有食物滞留咽部,可行以下方法: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待食物全部咽下后再进食;交互式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 2心理护理 2.1从入院时起即给予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收集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出评估,并使患者从陌生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治疗。 2.2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发病的原因、治疗过程、治疗前景、服药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激励战胜疾病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2.3采取认真、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听患者说话,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患者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耐心倾听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劝告和指导,使患者感到尊重和理解。 2.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治疗过程的依从性,使患者参与到自我护理中。 2.5充分发挥家属和环境的支持作用,尽量减轻或消除消极的情景影响,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可在周围安排有较好疗效的患者,通过情景感染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3健康教育 3.1保持环境安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保持病人乐观的情绪,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加重震颤或肌强直。 3.2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平时应穿合适的防滑鞋,房间整洁,照明充分,地面平整干燥。必要时借助辅助具进行步行。 3.3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完整,卧位或坐位时定时对受压部位减压,避免压疮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