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运算律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运算律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运算律

第四单元运算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运算律。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类推的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简便运算。在这一单元中除了有最基本的运算顺序以外,还要对加法、乘法运算律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即探索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领域,运算律的内容非常重要,它的学习即丰富了学生以后对于简便计算的经验,又是后继学习计算理论的基础,而探索加法、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样为学生积累宝贵的研究算式规律的经验。

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的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总第课时买文具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7~4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认知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中括号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图中的信息。

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圆珠笔每枝4元,钢笔每盒24元,羽毛球拍每幅35元,足球每个40元。

问:如果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你们能帮我算算吗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2)、22×3+24÷6

=66+6

=729(元)

两个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

1、不同点:列式的方式不同,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

相同点: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板书:没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道算式:“9÷3×5-2=1”你能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吗

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算5-2=3,再算3×3=9,最后算9÷9=1。

只有一个小括号无法使等式成立。怎么办

如果用一个符号,把小括号里的减法、小括号外的乘法都放进去就行了。(引出中括号)

9÷[3×(5-2)] 能说说现在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边的。

3、归纳概括。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中括号也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那么你能不能

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呢

三、巩固练习

出示教材第48页的练一练。

1、运用教材“买文具”的情境图,尝试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2、根据提议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买文具

5-2=3 9÷[3×(5-2)]

3×3=9 =9÷[3×3]

9÷9=1 =9÷9

=1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部完全归纳法的演绎推理能力和运算较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第50页主题图的两组算式:

4+6= 6+4= 3×5= 5×3=

请学生口答算式结果。

我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快速地计算出了结果,那么加法和乘法,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并猜想。

(1)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2)引发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的得数相同。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研究。

出示研究活动具体要求:

看清每组算式中的运算符号。

观察每组算式中的两个数,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结果没变

(3)学生小组学习后,有序汇报。

2、举例验证。

(1)通过观察上面一组算式,我们感受到如果交换加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的数,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吗激励学生尝试举出不同的算式来验证这一现象。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验证的算式,轻声交流验证的思路。

(3)学生汇报个人的验证过程。

3、归纳概括。

刚才我们利用很多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发现,那么,你能用一段话概括地说说这一发现吗

如果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中你觉得需要特殊注意哪些问题

4、尝试应用。

你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验算下面两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吗

出示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汇报指正。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4题。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8+17=45 7×8=5×6

17+28=45 8×7=5×6

17+28=28+17 7×8=8×7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数学书第52页主题图中的两组算式:

(4+8)+6 4+(8+6)

=12+6 =4+14

=18 =18

(19+62)+38 19+(62+38)

=81+38 =19+100

=119 =119

(4+8)+6=4+(8+6)(19+62)+38=19+(62+38)

请同学们过程淘气、笑笑写的式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仿照淘气和笑笑也写出了一组这样的算式,但为什么算式间会有这样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种加法运算定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概括。

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如果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b)+c=a+(b+c)

2、举例巩固。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加法结合律吗

学生自由思考,自编题,自解答后,集体汇报,全班订正。

3、活用定律。

学习加法结合律,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哪些方便呢

出示:57+288+43

请同学们做题前,先仔细观察数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发现57如果先加上43就正好等于100)

这题可不可以先算57+43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结:我们再算这样的连加题时,一定要先观察,看看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数,就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这样就使计算更加简便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汇报第2、3个时,问: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填运用了什么定律

2、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3题。

提示学生在做题前,必须先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然后再计算。

3、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4题。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12+8)+23=12+(8+23) (30+23)+40=30+(23+40)

(a+b)+c=a+(b+c)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使学生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第54页主题图中的两组算式。

(2×4)×3 2×(4×3)

=8×3 =2×12

=24 =24

(7×4)×25 7×(4×25)

=28×25 =7×100

=700 = 700

2×4)×3 =2×(4×3)(7×4)×25 =7×(4×25)

请同学们观察出示的式子,你能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仿照淘气和笑笑也写出了一组这样的算式,但为什么算式间会有这样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有关乘法的运算定

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概括

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如果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b)×c=a×(b×c)

2、举例巩固。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自由思考,自编题,自解答后,集体汇报,全班订正。

3、活用定律。

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哪些方便呢

出示:125×9×8请同学们做题前,先仔细观察数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发现125如果先乘8就正好等于1000)

这题可不可以先算125×8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结:我们再算这样的连乘法题时,一定要先观察,看看哪两个数相乘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就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使它们先算,这样就使计算更加简便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汇报第2、3个时,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填运用了什么定律

2、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4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历,试讲这道题是什么意思。要在学生完全明白题意之后,帮助学生找到其中所隐藏的两种数量关系,就能找到相对应的两种算法,使乘法结合律再次被体现。

3、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5题。

五、全课总结

1、说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 3×4)×5=3×(4×5) (7×8)×9=7×(8×9)

(10×4)×20=10×(4×20)(125×8)×4=125×(8×4)

(a×b)×c=a×(b×c)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在过程、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代表数字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数学书第56页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面墙上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这样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列式,再汇报。

3×10+5×10 (3+5)×10

= 30=50 =8×10

=80(块) =80(块)

3×10+5×10=(3+5)×10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今天遇到的这组算式,和以往的好像不太一样,既有加法又有乘法,但他们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得数都相同。这里面又有怎样的运算定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分配律。

二、探索新知

1、探索与猜想。

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说出算式:3×10+5×10是先求红色瓷砖和黄色瓷砖分别有多少块,再相加就求出一共需要的瓷砖数量。算式:(3+5)×10,因为红色和黄色瓷砖每行都有10块,所以,可以先求黄色和红色瓷砖一共有几行,再乘以每行10块,求出一共的瓷砖数量。

概括特点:我们明白了以上算式的具体意义,那请说一说为什么数学家们会把这种运算定律起名叫“分配律”呢你能通过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过程说说为什么吗.

2、举例验证。

通过观察什么算式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应用呢(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举出不同的算式来验证这一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验证的算式。交流验证的思路。

学生汇报个人的验证过程。

3、归纳概括。

提问:刚才我们利用很多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发现,那么,你能用一段话概括的说说这一发现吗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小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汇报中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怎么想的

2、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要提示学生做题前必须先观察。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10+5×10 (3+5)×10

= 30=50 =8×10

=80(块) =80(块)

3×10+5×10=(3+5)×10

a×c+b×c=(a+b)×c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

运算律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第3单元,属于小学中年级的内容。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 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 =b+c,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生女生跳绳踢毽子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是一重点,难点。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的准确 (3)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已经学习加法了,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概念。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失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 小学生对具体的事例,可爱的图片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一起他们的兴趣。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之前加法学的不好的学生,这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注重这类学生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开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学会在做题中使用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在计算的过程中要细心仔细,尽量会的题目都做对。 过程方法:学生自己能够推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且举一反三。数学学习的过程比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掌握过程才有可能算出结果,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探索发现的精神,树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具有科学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姓名: 1、竖式计算 135×45= 54×312= 408×25= 47×210= 11×11 80÷40= 94÷20= 246÷60= 360÷30= 127÷21=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99×99 263÷27= 602÷31= 487÷18= 961÷19= 108÷18= 2、脱式计算 360÷(12+6)×5 360÷[(12+6)×5] 459×(76-50) 3、简便计算 35×2×5 ( 60×25 ) ×4 ( 125×5 ) ×8 ( 3×4 ) ×5×6

1、竖式计算 164÷20= 210÷70= 780÷60= 460÷80= 302÷48= 208×24= 437×28= 26×137= 82×403= 624×78 846÷18= 728÷13= 900÷60= 900÷12= 218÷42= 253×56= 503×32= 45×240= 336÷21= 858÷39= 2、脱式计算 120÷[(8+4)×2] 400÷(51-46)×8 (227+26)÷11 3、简便计算 36×3 58+39+42+61 39×101 35×68+68+68×64

85×82+82×15 (125×25)×4 167+289+33 25×41 第三组 1、竖式计算 552÷69= 536÷8= 315÷9= 216÷3= 312÷4= 48×23= 603×34= 72×124= 25×112= 46×589 150×40= 77×209= 26×137= 82×403= 503×32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44×25 2、脱式计算 400÷[(51-46)×8] (105×12-635)÷25 120÷(8+4)×2 3、简便计算 25×37×4 (125×12)×8 27×45+27×55 13×10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 运算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运算律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中括号,知道中括号的作用。 2、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4、能正确,灵活的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一些算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重点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3、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难点 能正确,灵活的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一些算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课时数: 10课时。

【学习内容】:课本47-49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3、在计算中增强自己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了解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自学指导】: 1、我会读(2颗红星等你摘★★) 阅读课本第47页至第49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到的见解写下来。 2、比一比,谁最爱问(2颗红星等你摘★★) 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学习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除了了解书中的知识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考考同学们吗? 3、练一练(2颗红星等你摘★★) 在做预习时你哪道题做起来有困难,请你将它指出来。 4、自学检测(4颗红星等你摘★★★★) 首先,祝贺你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以上三个自学任务!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检测。请完成数学配套练习上的第______________题。哪道题做起来有困难请你提出来? 【课时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的不够好。我得了______颗星。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 第4课时练习课 (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 第3课时练习课 (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 第4课时练习课 (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 第7课时复习课 (133)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200道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1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82×403126×89 203×32 1700÷40 336÷21138×49437×28437×28 735÷25 1080÷36 28×312 47×210 858÷39 918×27 888÷37 640÷32 432÷46 966÷23 7311÷79 850÷28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2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7×28159÷94 203×47 725÷74 568×9 370÷40 54×312 47×210 294÷29 689÷34 618÷88 1372÷45 338×26 717×26 328÷42 395÷56

234×46 613×48 320×25 440÷70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3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21÷48 598÷12 450÷251004÷24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289÷44 3200÷70 32×246 672÷42

771÷38 840÷56 13×450 670×90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4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231÷43 241÷23 341÷26 215×36 152÷14 25×291 117÷25 3842÷34 367÷24 463÷49 195×32 245×31 1117÷36 910÷65 16×270 136×15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5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7×28457÷19 332×24 465÷49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1543÷42 960÷32 872÷19 786÷86 125×86 335×26 165×24 256×3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 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运算律》测试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测试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 1、如果用a、b表示两个乘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2、根据运算率填空。 ① 85×a = a×□② 49+□ = 73+49 ③ 56+b+44 = b+(□+□) ④□×52 = □×17 ⑤ (45+37)+63 = 45+(□○□) ⑥ 25×18×4 = (□○□)○18 ⑦ 351+102 = 351+100+□ = □ 3、在计算32+45+55时,可以用加法结合律,先算()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列式为(),还可以列式为(),面积都等于()平方厘米。 5.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上填上合适的数。 25+=38+×35 =×96 118+159+182=(+)+ 46×25×4 =×(×) 6.450比105多(),比680少()。 7、把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沿着一条边剪开,拉成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长是()。 要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应该是(),它的面积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 1、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2、36×25=(9×4)×25=9+4×25……………………………() 3、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4、179+204=179+200+4…………………………………………() 三、选择题。 1、400+250 250+400 ①>②<③= 2、37+295+63=(37+63)+295这是运用了加法的() ①交换律②结合律③交换律和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是() ①a×b=b×a ②(a+b)+c=a+(b+c) ③(a×b)×c=a×(b×c) 4、计算125×24时比较简便的方法是() ①125×8×3 ②125×6×4 ③125×20×4 5、小红在计算52×38后,又用38×52来验算,小红在这里运用了() ①乘法交换律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专题训练

潘小四年级上册运算律专题训练姓名 得分 1、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的位置, 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例: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357+218= 195+367=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例:47+58+42 18+(159+82)175+201 204+417 3、两个数相乘,交换他们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例: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46×78= 65×9=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例:25×32×125 39×5×4 18×35 32×25 5、多加要减 6、少加要加例:387+98 例:387+102 7、多减要加8、少减要减例:387﹣98 例:387﹣102 9、减法的规律:课本第35页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例:387﹣78﹣22 180﹣36﹣44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159﹣(59+37)268﹣(35+68)10、除法的规律:课本第37页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例:280÷5÷2 2800÷25÷4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每个乘数。 例:160÷(4×8)720÷45 11、加减的规律: (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 例:268+45﹣68 325+41﹣25 (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例:268﹣45+32 325﹣41+75 12、乘除的规律: 先乘后除等于先除后乘 例:45×12÷972×12÷8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竖式计算题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口算。 200×30=42×4=63×7=230×20-46= 130×3=60×50=36×20=490÷70+58= 150÷3=260×2=75×26=21×40-49= 35×20=15×80=300×6=15×8+97= 23×30=51÷3=250÷50=210÷30-69=二、列竖式计算。 827×43 729×86 253×38 470×220 330÷21 108×49 470×28 430×290 705÷25 1070÷39 9100÷460 1900÷50 850÷39 9180÷27 888÷37 640÷320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口算。 60÷60=80÷5=240÷80=100÷50-46= 1200÷20=270÷90=50÷10=360÷40×8= 500÷50=280÷70=34×2=15×50+52= 21×30=15×63=120÷60=25×4-34= 14×50=480÷80=30×60=180÷60×6= 二、列竖式计算。 439×24 589÷94 263×97 705÷71 598×8 870÷60 584×52 49×260 264÷23 609÷30 658÷88 1072÷47 448×29 818×56 358÷92 3900÷560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口算。 25×40=1800÷90=5×17=48÷3+72= 90×6=1400×5=12×8=92÷2-26= 150×4=560÷80=72÷24=3200×2= 24×20= 56×13=28×3=70÷14×5= 650÷5=10×47=91÷13=900÷6-123= 二、列竖式计算。 435÷48 5980÷120 450÷65 1005÷25 359÷39 936÷38 860÷360 940×170 619÷87 9200÷340 5870÷79 736÷56 589÷44 3860÷90 35×296 6920÷6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doc

四运算律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中括号,知道中括号的作用。 2、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4、能正确,灵活的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一些算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重点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3、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难点 能正确,灵活的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一些算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课时数: 10课时。

【学习内容】:课本47-49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3、在计算中增强自己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了解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自学指导】: 1、我会读(2颗红星等你摘★★) 阅读课本第47页至第49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到的见解写下来。 2、比一比,谁最爱问(2颗红星等你摘★★) 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学习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除了了解书中的知识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考考同学们吗? 3、练一练(2颗红星等你摘★★) 在做预习时你哪道题做起来有困难,请你将它指出来。 4、自学检测(4颗红星等你摘★★★★) 首先,祝贺你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以上三个自学任务!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检测。请完成数学配套练习上的第______________题。哪道题做起来有困难请你提出来? 【课时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的不够好。我得了______颗星。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1、竖式计算 135×45= 54×312= 408×25= 47×210= 11×11 80÷40= 94÷20= 246÷60= 360÷30= 127÷21=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99×99 263÷27= 602÷31= 487÷18= 961÷19= 108÷18= 2、脱式计算 360÷(12+6)×5 360÷[(12+6)×5] 459×(76-50)

3、简便计算 35×2×5 ( 60×25 ) ×4 ( 125×5 ) ×8 ( 3×4 ) ×5×6 1、竖式计算 164÷20= 210÷70= 780÷60= 460÷80= 302÷48= 208×24= 437×28= 26×137= 82×403= 624×78 846÷18= 728÷13= 900÷60= 900÷12= 218÷42= 253×56= 503×32= 45×240= 336÷21= 858÷39= 2、脱式计算 120÷[(8+4)×2] 400÷(51-46)×8 (227+26)÷11

3、简便计算 36×3 58+39+42+61 39×101 35×68+68+68×64 85×82+82×15 (125×25)×4 167+289+33 25×41 第三组 1、竖式计算 552÷69= 536÷8= 315÷9= 216÷3= 312÷4= 48×23= 603×34= 72×124= 25×112= 46×589 150×40= 77×209= 26×137= 82×403= 503×32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计算题大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汇总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二、竖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验算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765÷74 840÷35 630÷31 961÷19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 ×125×32= (15×25)×4=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 38×125×8×3= 5×289×2= 125×5×8×2= 9×8×125= 43×25×4= 125×50×2= 42×125×8= 60×25×4= 125×5×8= 25×17×4= 37×8×125= 3.乘法交换结合律(二): 125×32 24×125 125×56 125×72 125×16 48×125 125 ×6425×36 25×32 25×16 4.乘法分配律(一): 34×72+34×28 7×48+7×52 35×37+65×37 85×82+82×15 25×97+25×3 76×25+25×24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2) 亿以内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 (13) 亿以上数的认识 (15) 计算工具的认识 (19) 用计算器计算 (21) 1亿有多大? (23)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25) 直线、射线和角 (26) 角的度量 (28) 角的分类 (30) 画角 (32)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34) 1.口算乘法 (35) 2.笔算乘法 (39)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3) 垂直与平行 (54) 平等四边形和梯形 (60)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66) 整理和复习 (91) 第六单元统计 (93) 你寄过贺卡吗? (99)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02) 第八单元总复习 (109) 多位数的认识图复习 (110) 乘法和除法复习 (112) 空间和图形复习 (114) 统计复习 (116)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测试卷 姓名学号 一. 填空(20%)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是( )。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是(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列式为( ),还可以列式为( ),面积都等于( )平方厘米。 3.在计算32+45+55时,可以用加法结合律,先算( )。 4.根据运算律填上合适的数。 118+159+182=( + )+159 46×25×4 = 46×( × ) 5.450比105多( ),比680少( )。 6.学校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早晨8:00上课钟声响,上第一节课。照这样计算,第三节上课的钟声应该在( : )响起。 7.把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沿着一条边剪开,拉成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长是( )。要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应该是( ),它的面积是( )。 二. 小判官(8%) 1. m+n=n+m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 2. 78+43+22 = (78+22)+43 ( ) 3. 146-98 = 146-100+2 ( ) 4. 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扩大4倍,另一个乘数缩小4倍,它们的积不变。 ( ) 三.择优录取(8%) 1. 125×7×8 = 7×(125×8) 这是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与451-51-49相等的算式是( )。 A、451-(51+49) B、(451+49)-51 C、451-49+51

3.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王叔叔停了4小时,他应该付款( )。 A、9元 B、8元 C、7元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 A、长方形较大 B、正方形较大 C、不能确定 四.计算(37%) 1.直接写出得数。(5%) 75+35= 98-79= 100÷4= 35×3= 130÷5= 180÷20= 490÷70=9×5×8= 4×6×5= 87÷3= 2.竖式计算,并用运算律进行验算。(6%) 289+476= 28×64=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 893+594+107 105+298 5×(17×24) 125×16 35×9×2 329+(471+86) 4.列式计算。(8%) 1.120加84除以7的商,结果是多少? 2.703与295的差除以51,商是多少? 五.解决实际问题。(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