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

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4、接种

培养器上端有接种口,也是装料口,将母种并瓶后加入抑菌剂,而后必须在火焰圈的保护下倒入罐体内,要求动作快、操作准确。

5、环境

如前所述,环境对菌种生产影响很大,过滤器本身不可能把杂菌百分之百地滤掉,减少环境中的杂菌基数是非常重要的,液体菌种母种接入到经灭菌的培养液中只要能形成对杂菌的生长优势就可以抑制杂菌感染,也就是说,液体菌种培养不是建立在绝对无菌的前提下相反是建立在相对无菌的前提下。就此意义上说,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空气中杂菌基数,对于提高菌种培养成功率意义较大。

三、液体菌种生产流程

工艺流程图:空气压缩→过滤

配料→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液体种

试管斜面种→ 三角瓶颗粒种

配料时先将土豆去皮切片,与麸皮混合后用不锈钢锅煮熟并取汁,在将辅料KH2PO4、MgSO4等溶入,混匀后装入罐中加热,至121.3℃并维持40分钟左右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至培养温度,而后将并瓶后的三角瓶种接上进行培养,培养时根据不同的菌

种,设定适宜的温度。

培养期间应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包括温度、压力、气流量、排出气体的气味等。如遇到停电,排气阀自动关闭或人工关闭来保持罐中处于正压状态。来电后重新启动,并打开排气阀继续培养。培养过程中,可随时无菌操作采样分析,几天后待菌球密度合适(从视镜观察)即可接种。

四应用领域

1.液体菌种的科研、生产、制种和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单位;

2.用于多种微生物的培养;

3.含食用菌活性成分的保健食品生产;

4.各种奶制品的活性因子生产;

5.生产菌丝体,提取生物活性成分来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

6.微生物发酵工程来制取农药、医药、激素等;

7.适用于科研单位、菌业公司、工业企业和从事食用菌栽培人员的菌类生产。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4、接种 培养器上端有接种口,也是装料口,将母种并瓶后加入抑菌剂,而后必须在火焰圈的保护下倒入罐体内,要求动作快、操作准确。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 学分数:2 任课教师:李敏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专业主干学科之一,它通过理论讲课和实验、实习完成教学内容。本课程从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与分类、生理生态、食用菌的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和栽培以及加工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菌种制作和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商业化的常规和新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并对食用菌加工营销做了一定阐述。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形态特征以及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动态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制作、灭菌以及菌种的接种,掌握液体食用菌加工技术。 3、了解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4、了解食用菌主要虫害的症状及危害特点,掌握虫害防治技术,发现虫害能及时处理和防治;掌握代表品种保鲜与加工的工艺流程;能够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典型品种的保鲜与加工操作;能够熟练掌握食用菌盐渍、冷冻技术。 5、了解食用菌内销方略和外销方略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市场调研方法及调研程序,掌握市场营销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宣传策略。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 授课题目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和资源状况,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历史和目前产业状况;了解食用菌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掌握食用菌生物学效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的概念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

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栽培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单位: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黄春梅 项目建设地点:红河州建水县青云轻工业园区 项目时间: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

目录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2、财务状况 二、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设备、建筑物及进度安排 4、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构成 5、项目效益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社会效益 第二章建设方案 一、建设方案和规模 1、建设方案 2、建设规模 (1)固定资产投资: ①建筑物②设备③其他。 (2)水电、道路等公益设施建设 (3)技术培训 二、生产工艺流程 1、工艺技术 2、设备方案 3、实施进度安排 第三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依据 二、投资概算 三、资金来源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2、自筹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四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第五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1、建设阶段的机构设置及职责 2、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3、经营管理措施 4、技术培训 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三、评价与审批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以上,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云南省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云南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现状

附3: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现状 食用菌的液体发酵在抗生素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7年美国的汉姆菲特首次提出了液体菌种法生产蘑菇菌丝体。1958年,美国液体深层发酵专家J.Szuecs利用发酵罐成功培养出多种食用菌菌丝体。1960年在日本,固体食用菌菌种称之为“第一时代菌种”一直被广泛使用。直至1999年,日本一家大型菇厂首次采用了在可动发酵罐里培养食用菌菌种的韩国模式液体菌种系统,并称之为“第二时代菌种”。在中国第四届蘑菇节,日本起源生物技术株式会社的小林恭久先生着重介绍了还原型液体食用菌菌种,称之为“第三时代菌种”,它是把人工生产的还原型固体食用菌菌种块粉碎后用无菌水稀释而成的液体食用菌菌种,还原型固体菌种具有活力强,接种量大的特点,每1200mL菌种可扩接10000瓶。目前,日本一些大型杏鲍菇食用菌菌种中心开始大规模地引进这一技术,并已经实用在杏鲍菇的生产上。在国内,1962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陈聿美等对香菇、杏鲍菇、平菇、草菇等15种食用菌的深层培养进行研究。直至1987年,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庆尧等首次报道以液体食用菌菌种作为原种,合成颗粒或谷粒菌种作栽培种的蘑菇制种新工艺,整个制种工序历时仅23d~27d,比旧工艺快3倍~4倍。目前能用液体培养制种的食用菌有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香菇、猴头菇、黑木耳、平菇等。但由于液体食用菌菌种对生产工艺及技术条件要求高,多数试验停留在摇瓶培养阶段,并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我国仍有相当多食用菌生产企业和个人采用传统固体菌种栽培模式。2009年,黄爱荣等利用全自动发酵罐对双孢蘑菇As2796液体食用菌菌种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扩增倍数的液体食用菌菌种的活力进行了比较。2010年,沈敏等对杏鲍菇液体食用菌菌种进行研发工作,并将液体食用菌菌种成功应用在工厂化栽培中,实现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随着工业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组织食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与应用

作者:--来源:互联网点击数:847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06日【字体:大中小】 液体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获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发酵液。 深层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1、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养基。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因此,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 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要是采用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罐深层发酵。 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2、选择培养基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氮源过多会引起菌丝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碳源不足,又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 (2) 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有差异,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须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差异。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因此应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 (4)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特别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共同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应,形成棕色物。这些在选择培养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食用菌的摇瓶培养 将食用菌的试管母种接人已灭菌的三角瓶培养液中,然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即为摇瓶培养。经过摇瓶培养的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培养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菌液中有菌株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呈不同的颜色。在进行菌株的初期培养或生理生代研究时,一般皆采用摇瓶培养法。 影响摇瓶培养菌丝体及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因素有:培养温度、摇床的振荡频率和瓶子的装料系数、pH值、菌龄、接种量、培养液的粘度和光照等。 食用菌的发酵罐深层培养 发酵罐深层培养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大等优点,是食用菌进行大量生产的重要途径。 1、深层发酵的一般设备。 深层发酵生产要住发酵罐内不断地输入无菌空气以保证耗氧的需要及维持罐内有一定的压力,防止外界杂菌的侵入,发酵生产必须具有如下设备: (1)灭菌消毒设备 灭菌的方法很多,但食用菌的发酵生产中多采用“空消和实消”灭菌形式:空消即对发酵罐及管道进行空着消毒。实消即培养液置于发酵罐内用高压蒸汽消毒,其优点是只需蒸汽发生器这一专业设备,操作比较简便,其缺点是由于是在高温下且长时间的情况进行灭菌,故培养液极易发生过热而导致营养成分破坏。 (2)空气净化设备 发酵生产要求进入罐体的空气须是洁净无菌的干燥空气,由于空气压缩机输出的空气温度高,且含有杂菌、油、水等,因此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入罐体。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09-05-21 阅读: 1215次〖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

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 一、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 层培养法。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 1、食用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中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些已知化学成分的营养物质作培养基。在生产上,还根据工艺将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但无论如何划分,每一种培养基的组成中都离不开碳、氮、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1.1、碳、氮比(C/N) 碳、氮比指碳源及氮源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比。构成菌丝细胞的碳、氮比通常是:8~12:1。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需50%的碳源作为能量供给菌丝呼吸,另50%的碳源组成菌体细胞。因此培养基中理想碳、氮比的理论值为16~24:1。在液体培养中以菌丝增殖为目的的培养,通常碳、氮比以20:1为宜。 虽然食用真菌的液体培养一般要求较高的碳与氮比,即C:N=20:1左右生长较好,但许多菌种也能在较宽的碳、氮比范围内生长。不同的菌种所要求合适的碳、氮比,可通过实验求得。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大家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都非常熟悉,但是却没有将培养基配方统一归纳出来,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常见的10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菌种的液体培养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 题目: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 作者:蒋成 学号:201207749 指导教师:谢放 完成日期:2014-7-16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 摘要: 本综述是对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历史以及发展进行介绍,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和条件进行阐述,以及影响它的因素及之中的检控参数,和液体培养的优点及其运用,和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展望的概述。 关键字: 液体菌种食用菌 1.引言: l.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概念的提出 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技术起源于美国,据资料报道,1947年,美国的H.Humfeld 对蘑菇进行深层发酵并得到菌丝体,从此食用菌的发酵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958年,J.Snlecs第一个用发酵罐来培养羊肚菌(Mon6dia),从此食用菌液体培养制种的成功报道在国内外相继出现。1975年日本杉恒武等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作为培养基得到大量的香菇菌丝体,国内从1960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陈聿美等对蘑菇的深层培养进行研究以来,已经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对数十种食用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的研究[5]。 我国对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对蘑菇和侧耳液体培养的研究,并在1963年进行了羊肚菌的规模化、工业化商品生产。从此,食用菌产品的获得开始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而转入工业发酵生产阶段。 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森林山区中生长的种类与数量较多。在世界上来说,我国的食用菌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最早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的国家之一[1]。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和认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传统的小作坊栽培方法及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食用菌产业日益发展的趋势,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当前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菌种大多是固体菌种,常以玻璃瓶或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进行菌丝的培养;菌种生产的基本步骤为:母种扩大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其生产模式为:试管—瓶子—小袋—大袋的手工作坊式。这种传统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一般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栽培生产[2]。 然而与固体菌种相比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该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之一,具有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便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3-4]。 1.2培养条件及方法 (1)母种培养将冰箱内保藏菌种接种于试管斜面,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菌丝球接种于试管斜面上,在相同条件下(24~25度)培养,进行对比实验并观察记录。 (2)液体菌种培养将冰箱内保藏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菌丝球继续接种于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对比实验,24~25度 震荡培养,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研发与规模化栽培技术应用

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研发与规模化栽培技术应用 2016江苏省苏北科技专项(BN2016057 ) 一、项目进展与成效。 1、项目的阶段目标完成情况 1.1项目合同任务及考核指标 时间考核指标 2016年7 月至2016年12月 引进扩繁新品种2-3个,安装调试液体菌种制备系统,设计开展新品种和新配方筛选试验研究,筛选出高效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1个。 2017年1月至2017 年 6月 优化液体菌种生产工艺,集成关键栽培技术,开展食用菌规模化关键工序技术优化试验研究,缩短制种周期20天以上;产鲜菇3500吨,销售收入2000万元。 2017年7月 至2017年 12月 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发表论文1篇,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关键技术。 2018年1月至2018年6 月 产鲜菇3500段,收入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撰写项目工作总结与技术总结,准备项目验收材料。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项目,本项目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组织形式:本项目的实施将组建专项工作组作为本项目的管理决策机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统筹协调管理项目建设,直接负责项目的总体建设进度安排和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沟通及对外合作。研究经费采用专款专用,财务独立核算,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单位按合同要求开展本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地点和相关事宜,落实技术服务单位按合同要求在承担单位开展技术示范,并指导承担单位的技术熟化与推

广工作。 承担单位通过筹建相关的合作社,根据生产需求,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从事生产,回收产品统一销售。 技术服务单位定期组织专家赴项目地进行技术支撑;协助开展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和农户。 对照项目合同,本年度工作主要围绕引进扩繁新品种,安装调试液体菌种制备系统,设计开展新品种和新配方筛选试验研究等内容,目前已经完成了基地建设。同时完成了10个菌株的引进和筛选,获得了主推品种1个,其生物学效率相对其他品种提高5.8%.完成了液体菌种的培养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出菇培养基的研究。获得了高产培养基配方各一个,菌丝满袋时间液体菌种节省约22d 时间。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2.1菌种的引进 从江苏农科院引进①科杏3号,②自用菌株③Ple0025、④Ple0026、⑤Ple0028、⑥Pie0029、⑦Ple0032、⑧Pie0038、⑨Ple0040、⑩Ple0045共10试验品种 1.2.2 菌种的筛选 项目组对10菌株进行筛选,进行了如下试验: (1)菌丝活力实验:将10个供试菌株分别接入PDA斜面培养基,置于25℃恒温箱内培养。定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并测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结论:菌丝萌发时间最快的为菌株①②⑤⑦⑨⑩只需1d,菌株③菌丝萌发最慢需2 d;菌株①菌丝日均走速最快,菌株④走速最慢;菌丝走满斜面均在7~10 d之间;菌株①②⑤⑧⑩的菌丝长势粗壮、

教育部奖项目简介-食用菌发酵罐

项目名称微生物液态发酵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主要完成人宋永献、王博、朱湘临、王经卓、朱强、张先进、阎斌伦、郭飞、徐启华、丁煜函、朱忠平、朱丽 推荐单位 (专家) 淮海工学院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微生物液态发酵装备及智能测控技术进行研究,并开展相关的产业化推广研究,属于发酵工程、生物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技术领域。 微生物发酵装备是发酵类产品(发酵食品、发酵医学品、发酵能源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部件,在发酵装备中,液态发酵装备所占比重最大且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能源与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多种类、高质量、低成本、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微生物发酵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之高性能液态发酵装备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多年来我国微生物液态发酵过程基础研究不足,液态发酵装备工艺、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不高,智能测控系统和大型发酵装备依赖进口;而且国内绝大多数液态发酵装备及其配套企业大都相对独立地开展研发工作,尚未建立液态发酵装备与测控系统集成一体化设计研究体系,导致我国液态发酵装备在关键部件、测控技术、数字化系统开发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匮乏,产品存在能耗和生产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差等问题,亟待升级换代的现实问题。 针对高性能液态发酵装备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项目组依托淮海工学院江苏省生物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海洋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大学的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十二五”863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的资助下,联合国内液态发酵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共同开展高性能液态发酵装备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通过发挥参与单位各自优势,分工协作,突破液态发酵装备主要部件优化设计、关键参量软测量、多参量解耦控制和智能补料控制等关键技术,并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高性能微生物液态酵装备产品,实现微生物液态发酵过程的“高密度、高表达、低成本”,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创新:(1)构建液态发酵装备结构设计和优化平台,优化设计液态发酵装备的主要组件,大幅提高液态发酵装备的自动化水平与发酵效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针对微生物发酵过程工艺机理与菌体生长特性,优化设计发酵罐罐体结构和搅拌桨叶形状,提高液态发酵装备的节能效果和运行性能;设计新型对偶气体环流供气装置,有效增加液态发酵过程的溶解氧,降低发酵周期,提高发酵得率;设计新型的液态发酵装备移种装置,大幅度提高液态发酵接种过程的自动化程度。(2)针对动力学模型已知与未知两种情况的微液态发酵过程,分别提出基于模糊神经逆与混沌粒子群支持向量机的秸杆固态液态并行发酵过程不可直接测量关键参量的软测量方法与技术,突破微生物液态发酵过程关键参量不可直接在线检测的瓶颈技术难题,实现关键过程参量在线实时估计;(3)针对动力学模型已知与未知两种情况液态发酵过程,分别提出基于模糊神经逆多变量动态解耦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非线性解耦闭环控制方法与技术,实现液态发酵过程关键参量的动态实时调节。

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棒制作工艺流程

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棒制作工艺流程 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棒制作工艺流程 发表时间:2011-06-23 前言 对于大多数熟料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来讲,如白灵菇、白色金针菇、杏鲍菇、香菇、木耳等食用种类,菌棒生产是整个食用菌栽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菌棒的好坏不但影响最终的产量,而且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所在。菌棒制作成功了,污染率少(5%以下)或不污染;菌丝发得好,粗壮浓密洁白,发好菌的菌棒掰开一看有大量白色菌丝,用手捏感觉有一定的硬度,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整个栽培已经成功了60%。很多人认为,整个食用菌栽培最重要的是出菇阶段,其实不然,在栽培实践中,众多栽培失败,乃至全军覆灭颗粒无收,80%的原因出在菌棒质量上。我们常开玩笑说,只要菌棒长好了,扔到猪圈里也可以出菇。可见,食用菌栽培菌棒生产环节是多么重要。 我们这次白灵菇栽培,因数量较大且属于大兵团作战,这就更要求我们在白灵菇菌棒制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做到轻拿轻放,动作规范到位,决不允许乱仍菌棒,野蛮装卸,堆积如山。 在我们菌棒生产之前,请您务必将此资料认真阅读,不懂就问,吃透整个白灵菇菌棒制作工艺流程的每个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一、原料准备:食用菌属于异养大型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物质来自培养料,为此,原料的好坏及营养多少,它直接影响到

其生物学效率。 1、棉籽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河南安阳供销社刘纯业先生发明了利用棉籽皮栽培平菇,从此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掀开了新一页。到目前为止,棉籽皮仍是栽培各种食用菌最好的原料,特别是对于木腐食用菌种类更是如此。所以,棉籽皮也称为通用培养料或万能培养料。用棉籽皮为培养料栽培各种食用菌之所以能获得高产,究其原因为:①棉籽皮营养丰富全面,不但含有丰富的碳源例如:木质素和纤维素,而且还含有丰富的氮素,其C/N(碳氮比)也非常适合菇类的生长发育。②由于棉籽皮特殊的形状而透气性较好。③棉籽皮含有大量的短绒,拌料后可容纳大量水份和氧气,能满足出菇时对培养料含水量的要求而获得高产。我们知道,对大多数食用菌品种来讲,子实体的含水量为90%左右,这些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而出菇场所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主要是减少菇体内水份向外蒸发。 2、本屑:木屑是仅次于棉籽皮的优质培养料。实践证明,颗粒状的粗木屑优于细木屑;硬杂木屑优于软杂木屑;针叶树旧木屑优于新木屑。对于大多数食用菌来讲(灰树花除外)不管是针叶树还是阔叶树,旧木屑均优于新木屑。需要注意的是:阔叶树的旧木屑一定不能腐烂变质,霉变结块,而是指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较长的木屑或旧木材所产生的木屑。针叶树的新木屑一定要经过处理才能用于生产。处理方法一般将针叶树新木屑在露天场地堆积半年以上,在此期间应不断向上喷水,使之风吹日晒自然发酵,逐渐改善其物理及化学性状,使一些不利于菌丝生长的芳香性物质和树脂等得到分解和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设计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 年产100000吨酒精厂酒糟滤液回用工段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2) 工艺参数 (13) 工艺设计与工艺论证 (15) 设备选型 (19) 废液处理 (24) 收获与体会 (25) 参考文献 (26)

前言 1.1设计目的及意义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前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应用理论基础。本次设计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检查,对绘图能力的训练,也为毕业设计打好了应有的基础。 1.2设计要求 (1)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有关设计手册(如《化工设备手册》,《化学工程手册》等)的使用。

1.3目前酒精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对酒精的需求有所增长。但是,酒精最大的用途是作为汽油的代替品,即作为燃料。如果按照酒精作燃料以代替汽油的观点来看,当前的酒精生产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发酵酒精的成本过高,国际市场上酒精的价格要比石油贵一倍,很难与石油燃料相竞争; (2)生产过程中能耗过大,尤其是蒸煮和酒精回收过程; (3)生产酒精的原料受到土地和水资源的限制; (4)酒精发酵的强度问题,发酵强度越大,同样发酵罐容积产生的酒精就越多; (5)酒糟处理问题是当前酒精生产面临的又一严重问题。酒精废糟由于量大,加上处理技术不过关,目前成了轻工业中得第二大污染源。因此,酒糟处理问题成为酒精工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头等考验。 每生产酒精就要产出酒糟。我国目前有酒精生产厂家多家,年产发酵酒精包括白酒厂自产自用酒精多万吨,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4、接种

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棒制作工艺流程

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 棒制作工艺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棒制作工艺流程太行食用菌站生产基地菌棒制作工艺流程 发表时间:2011-06-23 前言 对于大多数熟料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来讲,如白灵菇、白色金针菇、杏鲍菇、香菇、木耳等食用种类,菌棒生产是整个食用菌栽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菌棒的好坏不但影响最终的产量,而且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所在。菌棒制作成功了,污染率少(5%以下)或不污染;菌丝发得好,粗壮浓密洁白,发好菌的菌棒掰开一看有大量白色菌丝,用手捏感觉有一定的硬度,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整个栽培已经成功了60%。很多人认为,整个食用菌栽培最重要的是出菇阶段,其实不然,在栽培实践中,众多栽培失败,乃至全军覆灭颗粒无收,80%的原因出在菌棒质量上。我们常开玩笑说,只要菌棒长好了,扔到猪圈里也可以出菇。可见,食用菌栽培菌棒生产环节是多么重要。 我们这次白灵菇栽培,因数量较大且属于大兵团作战,这就更要求我们在白灵菇菌棒制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做到轻拿轻放,动作规范到位,决不允许乱仍菌棒,野蛮装卸,堆积如山。 在我们菌棒生产之前,请您务必将此资料认真阅读,不懂就问,吃透整个白灵菇菌棒制作工艺流程的每个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一、原料准备:食用菌属于异养大型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物质来自培养料,为此,原料的好坏及营养多少,它直接影响到其生物学效率。 1、棉籽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河南安阳供销社刘纯业先生发明了利用棉籽皮栽培平菇,从此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掀开了新一页。到目前为止,棉籽皮仍是栽培各种食用菌最

《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公示材料

《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 二、完成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苏州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常兴菌业有限公司 三、主要完成人及其主要工作: 冀宏提出了本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持和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的研究内容。作为课题主持人完成了江苏省科技项目《工厂化袋栽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选育及应用》(编号:BE2013346)。发表与本技术内容相关的论文8篇。主要贡献:1)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一,设计了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实验,指导开展液体培养基增稠剂添加实验和物性研究;2)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二,构建了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的指标框架体系;3)配合企业指导本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工厂应用,解决了改良培养基液体发酵的生产性扩大试验工艺参数改进问题。 姚璐晔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本技术的菌种选育、改善发酵菌丝球生长特性和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指标的研究。发表与本技术内容相关的论文5篇。主要贡献: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一,1)收集各种杏鲍菇的孢子、杂交育种,筛选得到生长特性优异的液体菌种出发菌株;2)开展食用菌(杏鲍菇、金针菇等)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球密度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性质的增稠剂,获得符合液体菌种应用要求的细小均一的菌丝球,为改良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提供科学依据;3)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二,完善了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的感官指标。 郑雪平组织本技术成果转化和生产应用。作为课题骨干完成了江苏省科技项目《工厂化袋栽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选育及应用》(编号:BE2013346)。发表与本技术内容相关的论文5篇。主要贡献:在本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工厂应用,解决了改良培养基液体发酵的生产性扩大试验工艺参数改进问题。将实验室的液体菌种应用放大至日产4万袋菌包的企业生产中;同时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共同参与制定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标准。 徐兵参与本技术杏鲍菇菌种生产性状验证和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指标研究。主要贡献:1)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一,采用企业生产工艺,小试栽培选育菌种,考察菌丝生长速度及子实体特征,最终确定生产性状优异的杏鲍菇袋栽菌种;2)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二,完善了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的微生物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四、成果简介:食用菌液体菌种是通过生物工程的液体发酵工艺生产有活力的营养菌丝体,作为菌种用于栽培生产。“袋栽模式”液体菌种制备的技术难点是除了菌丝体活力以外,还有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1)平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2)金针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3)白灵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4)香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5)杏鲍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6)榆黄蘑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 H值自然; (7)茶新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 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8)鲍鱼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9)鸡腿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液体发酵罐

液体发酵罐1000L成套发酵设备配置报价表

液体发酵罐根据需氧和厌氧的不同,分为通风式发酵罐和厌氧发酵罐。罐体一体发酵罐采用顶装式机械搅拌系统,搅拌器转速采用变频可调,发酵温度、PH、溶解氧、转速等参数自动控制可调,自动记录、贮存、打印,适用于发酵产品的小试、中试和大生产。 液体发酵罐结构: 1. 罐体大体结构有单层和双层。单层是直接用加热管加热菌种,虽然液体是流动的,但不排除烫死一部分菌种的可能性。并且在灭菌时候很容易使培养基的料胡掉。双层的是间接加热,就很安全。目前还有一些是内层加热,外层材料太薄只能冷却用,应该是加热管放到外层,这样对罐体材料要求较高。 2. 过滤器结构,微孔膜折叠空气滤芯,目前所有的发酵罐厂家都是从滤芯公司买的,这种滤芯,干净卫生,可以用湿热灭菌,烘干,换拆,清洗很方便。 3. 灭菌方式,一类是将过滤器取下放入高压锅内灭菌,然后在火焰保护下对接上,操作麻烦,增加污染几率。另一类就比较好,在罐体上用罐体蒸汽,将过滤器和罐体一次行灭菌,操作简单安全。 4. 冷却方式,单层罐体结构的是用内盘管冷却,冷却面积小速度较慢。双层罐体结构是用夹层冷却,冷却面积大速度较快。还有三层罐体的,比较少,一般是严寒地区使用。 5. 接种方式,目前就两类,一类固体接种,通过接种箱加入无菌水稀释(增加一次污染几率),然后在火焰下通过大接种口(10-20厘米不等)快速接入(接

种口越大,污染几率也越大)罐中。另一类是液体摇瓶菌种,通过摇瓶上的胶管在火焰下和阀门口(1厘米)快速对接后,扑灭火焰接入罐中。 6. 培养灭菌时间控制,是自动定时控温。温度控制精准度有所区别,有的是温度精度正负1度,有的是精度0.5度,还有的是精度0.1度。 液体菌种的生产其实就是,保证灭菌彻底,冷却快速,接种安全,供气无菌,恒温培养。 液体发酵罐要具备这几点要求: 1. 安全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事故,但是必须要有生产资格证书。 2. 必须要有成功的案例,有生产一年以上的成功客户。听客户说要比厂家说要真实。 3.罐体材料一定要好,现在整个市场都是那样,有的都不是不锈钢的,用一段时间锈的厉害。最少应该是304材的。 4.罐体要操作简单,耳听为虚实地考察很重要。 北京舜甫科技有限公司愿以“真诚耐心”的服务为您解答并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优质的液体发酵罐设计、制造方案及合理报价,欢迎垂询! 电话:0 1 0 -6 0 2 1 9 2 6 9 1 8 5 1 1 5 8 2 1 2 1 邮件:b j s h u n f o o d @ 1 6 3 .c o m 服务传真:8 6 )1 0 - 8 9 3 6 2 5 9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