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新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新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新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课文比较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些难度!理清课文的条理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作者的描写理顺出来,学生能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效果还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重点:了解内洞及孔隙的特点,体会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难点:体会特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获。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一是打破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逍遥。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师生融洽,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孔隙这一段是文章的重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船小.乘坐方式独特以及乘船时的感受去体会孔隙的低小,自己的

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去读.去评.去想象.去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孔隙的特点。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赏识,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击掌,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旅游结束的“致全体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称赞他们在这次夺标旅游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会了合作学习,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及地形图,他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了。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结束学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难点: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

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四.学生轻读课文。

五.复习生字词。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预习《养花》。

板书设计: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造就高素质能力型人才的核心。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思维的火花,是“熄灭”还是“点燃”,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还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对教师应变能力的考验。这节课,当学生提出问题,而又束手无策时,教师非常淡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情并及时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读、画、议的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其间,进行恰当的点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

生既汲取知识又掌握学习的方法,还发展了思维,可谓精彩纷呈。

本节课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泉水流经的路线,还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②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①(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②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2.能力: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思考: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孔隙”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 五、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能说说旅游有什么好处。(生自由说)

二、检查预习 1.过渡:今天,我们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旅游。要去双龙洞得做好准备——认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路(小黑板出示生字),有谁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了?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浙(zhè)呈(chénɡ)郁(yù)稍(shāo)额(é) 3. 指名上台书写生字词语及读音。 (1)注意字型:“聚”的下半部分。 (2)与形近字区别:呈(程);稍(梢);折(浙);昏(婚) 4.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理解课文。 1. 自由轻读课文,用“△”标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这些景点的景色哪儿最美、哪儿最险、哪儿最奇? 2. 同桌讨论作者游览的顺序和经过的景点以及个景点的特点。 3. 说说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经过了哪些景点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金华→ 罗甸→ 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美)(险)

(奇)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看看哪些景色最美?再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反馈。 (1)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旅游的时间、地点及金华双龙洞的所在位置。 (2)第2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时沿途见到的美丽风光。(可结合学生的介绍填表) 沿途景物特点 山上公路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盘曲而上 精神、多 多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水溪流 水声宽窄缓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为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和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培养学生

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设制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难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

【精品】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二)解决办法 1.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知道作者在外洞和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的。 2.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练习给课文列提纲,把理解课文和领会训练项目结合起来,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联系起来。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课文,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二)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讨论、交流。 (三)具体地学习、讨论课文内容,看看学懂了什么? (四)试给课文列提纲。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置身于大自然,一定会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给别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文章,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课题:8记金华的双龙洞 2.放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学课文(目的是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1.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不明白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几名学生连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错音,帮助理解“石钟乳”、“石笋”、“十来进房子”)。 3.自读课文(目的是理清课文条理)。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高,“斤”首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口”扁小,“月”要长,“鸟”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一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小,“月”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臀:上宽下窄,“殿”要紧凑、左边撇和末笔捺要外展,“月”左右两竖行笔有力。 陆:左窄右宽,“击”两横相近,下横要长,中间竖是一笔,要长,下边框要扁。 端:“立”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山”要扁,靠上,“而”横稍短,下框扁宽不封闭。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说课稿(集体备课)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小语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xxx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说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 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_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这是一篇学生感悟祖国优美风景,受到精神陶冶的佳作,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共有3个。 1.认识“浙簇”7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并能够介绍一处印象最深的景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崔峦老师说,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相应图片,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时一分为3个环节: 环节一:揭题导入,质疑问难 上课伊始,我会以一组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导入,简介双龙洞和作者叶圣陶。揭题质疑,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金华的双龙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 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学生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学习并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汇报交流。 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 四、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感受是什么? 4、观看相关的媒体课件。 五、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背诵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