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

2 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桥梁和纽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

3 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自然史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技术论科学技术社

会学创造学思维科学科学美学技术美学

3、学习的意义与方法介绍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提供认识论和法论指导;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认真读书,掌握基本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思考,互相交流

科技史

1、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哲学流派:古希腊自然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自然观:把自然看作一个独立于的对象加以整体的看待;把自然界看作有规律且可以认识的对象:创造了一套哲学的或数学的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1)米利都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万物源于水”

这里的意义不在于这句话是否正确,而在于其说话的方式,科学于哲学思维的原则:从粉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在从原理说明更多的现象。

(2)毕达哥拉斯学派

万物皆数。用客观的精神实体来解释世界的起源问题,一为点,二为线,三为面,四为

立方体,由此而生成万物,宇宙和谐,宇宙是一种几何结构。

毕达哥拉斯主义

我们的经验世界的可理解性就是作为其基础的数学的可理解性。

(3)赫拉克利特

辨证思想的奠基人

世界是一堆永恒的活火,火代表了万物流动变化的本质。

万物皆流,万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斗争产生的。

(4)巴门尼德和爱利亚学派

A巴门尼德

存在论:变化只是假相,不变才是本真。

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存在者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者是不动的。

芝诺悖论:对运动的认识。

(5)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火(照耀万物的宙斯)气(哺育万物的赫拉)

土(地狱神埃多涅乌)水(西西里水神涅司蒂)

他们通过“爱”的结合生成万物,通过“争”的分解使得事务消亡。宇宙之初,爱的力量融合一切,出现混沌之球。后来争的力量崛起,从混沌中分离出以太(天空),接着是火(太阳),是土,土中有水,土和水一起形成大地,水被火蒸化产生气,火和气又形成星辰,宇宙万物由此而生。

2、中国的科技发展特点,哲学思想

发展概况及特点:持续缓慢发展,中古时代高于西方,世界本原的虚幻性,技术精,理论性不足。

哲学思想:百家争鸣,主要有六家:儒、墨、道、法、名、阴阳。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儒、墨、道三家。后来总体上是儒道交融,墨学中绝。儒学处于主导地位,道学亦始终延绵不绝。一般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影响较大。

有机论自然观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没有机械论,中国的有机论自然观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的有机论自然观认为,天、地、人等自然界万物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每一现象都是按照等级秩序而与另一种别的现象联系着。这种自然观强调整体、强调联系、强调变化、强调功能,与近代西方的机械论和原子论自然观大异其趣。

3、近代科技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科学的开端、哥白尼革命、近代科技的开拓者、伽利略、牛顿的主要科学贡献、十九世纪的科学发现、第一和第二次技术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

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的兴起〔2〕地理大发现

〔3〕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4〕文艺复兴

①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兴起扫清了思想障碍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为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④希腊的科学思想和中国的四大发明是近代科学兴起的必要前提

近代科学的开端:近代科学始于1543年,其标志是《天体运行论》和《人体构造》两部巨著的问世。

哥白尼革命:是15-16世纪向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的巨人之一;从而赋予新奇思想以生机,使其后来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知道的科学;他的理论是酝酿那场精神革命的主要力量,它使得人类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近代科学的开拓者:弗兰西斯·培根,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伽利略、牛顿的主要科学贡献:

伽利略:钟摆望远镜自由落体伽利略变换斜面实验;

1 天文学维护了日心说体系

1632年《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2 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3 澄清许多概念,给出许多定律

4 开创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数学”

?在数学上,发明微积分

?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力学上,系统总结了运动三定律

?在光学上,发现了太阳光的复合性,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缔造了牛顿式的机械自然观

?最后的炼金术士

?宗教狂热分子,神秘知识的信奉者

十九世纪的科学发现:

1830年,英国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地质渐变论。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理论(1838年-1839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论植物发生》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相似性的显微研究》

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1802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对有生命天然体的观察》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

道尔顿1808年发表《化学哲学的新系统》,提出原子论。

阿佛加德罗1811年提出分子论。

门捷列夫发表论文《元素属性及其关系》,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1869)。

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等人于1842年提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经过11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的电效应。

1873 年,麦克斯韦完成《电磁通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揭示了光、电、磁的统一性1754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1860 年,巴奇诺基发明环形电枢,

1870 年,格拉姆将环形电枢用于直流电动机

1870 年,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1891 年,俄国的多里沃-多布罗勿斯基建成水力发电站,并实现高压输电

1844 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 年,贝尔发明电话

1876 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79年发明电灯泡,1894年发明电影放映机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

(1)力学成为主导科学

(2)从分门别类的研究到系统研究,从收集材料到整理材料,从经验描述到理论综合(3)科学开始独立于社会物质生产并超前于社会物质生产

(4)科学社团开始成立,学术交流开始广泛开展

(5)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深入人心

自然观

1、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宇宙的起源、对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图景的一种认识或把握。它包含如下的内容:自然界的本体论组成,自然界的结构,自然界的秩序,自然界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

自然观的分类:

1、自发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

2、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的物质性: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和持续研究的成果来证明的。

2、科学进步与人们对物质的唯物主义理解是互动的。

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到行星、恒星、星系;从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都是各种物质系统。

系统构成:要素、结构、环境和功能

自然界的层次性:层次结构是由若干要素经相互关系构成的系统,经过新的相干性关系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宇宙的起源: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按大爆炸和暴胀宇宙论的观点,形成后的

宇宙经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

1、基本粒子形成阶段

2、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

3、实物阶段

恒星演化经历四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和高密阶段

宇宙膨胀本身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它本身就是时间对称性的破缺,也就是说,是区别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过程。没有这种对称性的破缺,就没有宇宙的膨胀与演化。

2、理解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不可逆原理、.现代标准宇宙论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可逆与不可逆

不可逆原理: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或简称为不可逆。

3、理解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

天然自然:是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认识到的那些部分。

人工自然:是指人通过劳动实践进行改造后的自然物质系统。

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

(1)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自然存在物。

(2)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天然自然的发展。

(3)天然自然是自在之物,人工自然是“为我之物”。

(4)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遵循相同的自然规律。

4、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性,列举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列举一些西方研究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或学派及代表作。

工业文明带来的五大全球性问题:(1)人口问题;(2)粮食问题;(3)不可再生资源的问题;(4)污染问题;(5)生态环境问题。

?1972.6瑞典斯德哥欠摩《只有一个地球》

?1987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申明》《生物多样性公约》

5、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原理,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即自然界的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达到同步的状态。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

(1)想要改善人鱼自然的关系,首先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牢固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

(2)努力发展自然科学,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

(3)提高技术水平,合理拓展人工自然范围,增强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

(4)发展社会科学,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5)发展人文科学,实现“人的革命”。

方法论

1、方法论的含义、科学认识的特点、科学认识系统、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科研选题的意义。方法论的含义:所谓方法论就是关于行事方法之普遍规律的理论或知识体系。因此,所谓“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探讨人们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普遍行为途径与规则的学说。

科学认识的特点:

(1)实证性:①建立在系统的经验事实基础上(vs常识);②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具有可重复性(vs哲理)

(2)深刻性: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vs常识);②可定量表述的“精确性”(vs哲理)定量与深刻间的复杂关系

(3)创造性:科学认识的灵魂(对写论文与科研的要求→如何看待当前学术界的弄虚作假现象)。

科学认识系统:

科学认识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科学认识的结果当然就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在这种精神生产过程中,要涉及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的科学认识系统。

(1)科学认识的主体:①知识经验方面的规定性(知识结构);②方法技能方面的规定性;

③价值准则方面的规定性(中立?)

(2)科学认识的客体:①客观性;②未知性;③可知性

(3)科学认识的中介:指科学研究中所运用的仪器、工具、符号、语言等。它是把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连接起来的桥梁,大体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部分。

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1)从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总体过程来看,科学问题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2)从具体的科研过程来说,科学问题是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整个科研过程所围绕的中心。

(3)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来说,他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往往是其理论素养与科研能力水平的标志。

科研选题的意义:

科研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战略性意义

(1)决定了科研的主攻方向和具体内容,以及科研的成败与成果价值大小;

(2)决定了科研途径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

(3)决定着个人才能能否得到发挥,以及今后的学术地位、学术道路等。

2、认识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特点、观察渗透理论的含义。

科学事实的特征:

(1)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2)科学事实是关于单称存在的陈述

(3)科学事实具有精确性和系统性

科学观察的特点:

(1)科学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属于科学实践

(2)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3)任何观察都离不开语言

(4)观察要受到主体和客体的局限

(5)现代的科学观察中仪器的作用日益突出

科学实验的特点:精确性可重复性

观察渗透理论的含义:

(1)从信息论角度看,观察不仅仅是一个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种加工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2)从心理学角度看,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感知,必然包括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义”的过程,离不开经验与思维的参与

(3)现代的科学观察离不开仪器的作用,而仪器作为科学理论的物化,本身就包含着理论的作用;同时,任何仪器都是有量纲的,而量纲总是从属于理论

(4)观察的结果都是用语言记录的,而语言总是联系着理论的框架

(5)总之,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3、科学抽象的含义、过程、步骤、形式。

科学抽象的含义:所谓科学抽象,是指人们在理性思维中,对同类科学事实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过程:

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一致。从人类认识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个别——一般——个别”的过程,或者“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他包括两个上升的阶段:

第一阶段: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

第二阶段:由“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步骤:

第一步:“去伪存真”——核实、鉴别材料

第二步:“去粗取精”——选择材料

第三步:“由此及彼”——揭示事物间复杂的相互联系

第四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出事物内在的本质及规律

形式: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4、逻辑的有哪些类型?

逻辑思维、类比、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意义、培养方法、启示。

逻辑思维的含义: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进行间接、概括反映的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逻辑思维的意义:

类比的含义:根据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方法,逻辑学上也叫做类比推理。

类比的意义:

(1)启发思想,开拓思路,形成假说

(2)触类旁通,解放外推,为已有理论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非逻辑思维的含义: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是在对客观事物感性形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想象等思维形式来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非常迅速的识别,和不经过逻辑推理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酝酿,提出和形成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或创造新事物;狭义的创造性思维专指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5、科学假说的性质、作用、实践检验的复杂性。

科学假说的含义: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未知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的性质:(1)科学性;(2)假定性;(3)假说的不完全性

科学假说的作用:

(1)从科学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假说有如下三方面作用:

A、假说是通向理论的桥梁,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B、假说不仅标示出具体的研究目标,同时还指出了某种可能的研究方向,因而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不同假说间的争鸣,可以促进学术的繁荣。

(2)对科学工作者个人而言,假说具有如下两方面作用:

A、假说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它可以打破信仰的禁忌,同时又能突破思维习惯以及先入为主的成见的局限。

B、假说是调动科学工作者积极性与首创精神的好形式

科学假说的实践检验的复杂性:

(1)对假说的实践检验,也就是通过观察和试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验证的过程。实践检验有两种方式,即直接检验与间接检验。

(2)假说的实践检验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实践检验的长期性;其二是实践检验的反复性。

(3)假说的实践检验为何如此复杂?

A、这是由实践检验在步骤与方式上的复杂性决定的。

B、假说实践检验的复杂性还与假说自身结构上的复杂性有关。

C、假说实践检验的复杂性,还与科学实践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有关

6、系统科学的类型、发展历史、系统科学方法的类型、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类型:除了人们通常所熟知其名称的“老三论”(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之外,还有超循环理论、生命系统论等

系统科学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1)系统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即由线性因果关系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向辩证法和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转变。

(2)研究对象上,从以实体为研究中心过渡到以系统为研究中心

(3)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考察,由单值过渡到多值

(4)在考察科学现象的关系时,从线性因果分析过渡到非线性因果分析

(5)系统科学开创了以复杂性为标志的新研究领域

(6)系统科学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7、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技术创造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含义、意义。

技术方法的特点:

(1)更强的实践性:技术研究的进程则是实现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其最终成果主要是物质形态的东西。

(2)更强的社会性:技术两重性,技术方法受此影响,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各种社会因素。(3)更强综合性: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现实自然物包括人工自然物,须恢复许多在科学研究中舍弃的因素和关系;而且技术方法常常是多种自然科学原理的综合应用,还要综合社会科学的成果。

技术方法的作用: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工程设计,技术试验。

技术创造的过程:1、技术决策阶段2、技术原理构思阶段

3、技术方案设计阶段

4、技术研制和实施阶段

科技观

1、科学和技术的含义、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和体系

科学的含义: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是活动,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事业,一种文化。

科学的性质:是一般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它具有实证性、真理性、创造性、逻辑性的特征。

科学的体系:

(1)整体结构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科学

(2)层次结构(功能结构)三个层次:门类结构、科学结构、分支学科结构

技术的含义: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活动的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性质: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是直接生产力。技术的体系:

(1)技术结构的形成原则和联系方式

A、整体性原则B.联结方式:a、横向联结方式,b、综向联结方式

(2)技术的复合结构和专门结构

A、主体技术

B、基础技术

C、通用技术相关技术

D、复合技术结构

E、研究科学分类和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意义

2、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政策、体制科学发展的几种模式的内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高技术、大科学的含义。

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丰富而有复杂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因素整体化、系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更深、更广、更高效、更迅速的基础上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

(1)知识的积累,最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2)经济因素,经济繁荣的年代通常科技发展迅速;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投入,都能促进科学发展;

(4)战争促进军事相关的科学技术以及医学和护理的发展。

体制科学发展的几种模式的内容:

(1)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

A、纵向发展模式渐进飞跃

B、横向(空间轴)分化综合

(2)科学发展的经验规律

A、科学发展加整理论(指精——逻辑增长模型)

B、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理论

C、带头号学科更替理论

(3)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4)库恩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5)拉卡托斯理论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整体化趋势

A、新的综合性学科不断涌现

B、综合性的“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

C、科学观念、科研方法和科技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

(2)加速化(3)数学化(4)集成化

(5)社会化

A、科研活动的社会化

B、科研条件的社会化

C、科学、技术、生产日趋一体化

思考题

1、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流派?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答:

(1)米利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万物源于水”

(2)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堆永恒的活火,火代表了万物流动变化的本质。万物皆流,万物常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4)巴门尼德存在论:变化只是假相,不变才是本真。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存在者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者是不动的。芝诺悖论:对运动的认识。

(5)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火、气、土、水。

(6)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7)苏格拉底哲学的转型,将哲学从自然拉回到人间,柏拉图理念论与宇宙论。

影响: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最重要的成就是原子论

〔2〕坚持从物质世界说明世界,从事物内部探求事物发展的原因

〔3〕创立逻辑方法,尤其是公理化方法

〔4〕注重数学,用数学描述物理世界

〔5〕坚信宇宙的秩序性,求完美和谐

2、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

相同之处:都是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

不同之处:

(1)古希腊科学技术指的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的天文学、数学、力学、逻辑学等领域的成就。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统一与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自然界是一个变化不停的过程;万物变化有自己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可以言说的,因而理性色彩较浓厚一些。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代表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四大实用技术和农学、医药学、天文学、数学等四大实用科学。其发展概况及特点:持续缓慢发展;

中古时代高于西方;世界本原的虚幻性;技术精;理论性不足;重于描述,轻于解释。这是因为中国的科技研究缺乏哲学理论指导,缺乏科学的理性传统。

落后的原因:

(1)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

(2)大一统,文化专制,精神禁锢;

(3)官学合一,科举制度;

(4)重实用,轻理论;

(5)整体直观、长于综合、短于分析的思维方式;

(6)封闭、保守,西学东源的自我陶醉;

(7)逻辑系统不完善

(8)缺少符号化体系

3、十九世纪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发现?

1830年,英国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地质渐变论。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理论(1838年-1839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论植物发生》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相似性的显微研究》

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1802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对有生命天然体的观察》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

道尔顿1808年发表《化学哲学的新系统》,提出原子论。

阿佛加德罗1811年提出分子论。

门捷列夫发表论文《元素属性及其关系》,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1869)。

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等人于1842年提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经过11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的电效应。

1873 年,麦克斯韦完成《电磁通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揭示了光、电、磁的统一性1754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1860 年,巴奇诺基发明环形电枢,

1870 年,格拉姆将环形电枢用于直流电动机

1870 年,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1891 年,俄国的多里沃-多布罗勿斯基建成水力发电站,并实现高压输电

1844 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 年,贝尔发明电话

1876 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79年发明电灯泡,1894年发明电影放映机

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4、第一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何不同?它们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哪

些深远影响?

答:

第一次技术革命如何产生:

18中-19世纪,以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蒸汽机为标志,实现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1)工厂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实现机械化。

(2)动力革命。

(3)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手工业,改变了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人类进入全新时期。

(4)资产阶级革命

(5)圈地运动

(6)对外贸易和海上掠夺

第一次技术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加强了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2)促进了科学社会组织的建立

(3)实行专利制度

(4)加强科学教育,培养科学技术人材

(5)蒸汽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的全面变革

(6)蒸汽技术革命极大推动着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7)蒸汽技术革命造成近代环境污染

第二次技术革命如何产生:

19世纪下半叶,以电能开发和应用为标志,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巨大变革,使人类社会步入电气化时代。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提高:1870 ~ 1900年间世界工业产值增长 2.2倍

(2)电气、汽车、化工、石油等新兴工业飞速发展

(3)德国、美国后来居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改变

(4)改变了交通和通信方式

(5)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岁生改变,建立起一定规模的集体研究机构

(6)各种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7)科学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

5、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

⑴从分门别类的研究到系统研究,从收集材料到整理材料,从经验描述到理论综合

⑵科学开始独立于社会物质生产并超前于社会物质生产

⑶科学社团开始成立,学术交流开始广泛开展

⑷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深入人心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自然辩证法习题与答案经典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 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3)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术由普遍到特殊,采用整合的方法。 (4)目标:科学追求唯一的知识;技术追求多元化形式。 (5)评价标准:科学采用真理性标准;技术则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标准。 (6)劳动特点:科学劳动存在不确定性,个体性强;技术劳动确定性强,协作性强。 (7)社会价值:科学主要是认知价值,技术主要是生产价值和军事价值。 其次,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手段和经验材料,是检验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依赖于某个科学原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而技术则是科学原理的有目的的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二者有相互转化的趋势:科学正逐步技术化,科学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不断科学化,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发源于科学;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一些研究同时兼备科学和技术的特点。 弄清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学和技术的各自特点,充分认识和利用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以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在技术活动中加强科学的引导作用,以科学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科技一体化趋势,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开端的自然科学革命,把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宇观领域,使得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新发现、新发明,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辨证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自然观的基础 1.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2)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1)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技术在内的“一种积极控制或事先控制”的“持续技术”,它被用于对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资源的利用和对废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治沙、滴灌等;它“不仅是一类技术的总称,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观和技术选择战略”。(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生物技术,更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物冶金技术”(细菌浸矿)、“环境生物技术”(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术。(3)生态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对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是指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的社会文明,它有助于实现生态自然观,有助于持续、健康地搞好现代化建设,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生态自然观强调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2.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力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展开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其发展也有自身复杂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运动构成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1.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运动。在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这一对矛盾中,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同时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之间的矛盾。在科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继承和创新这一矛盾而实现其增值效应。 (3)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逻辑矛盾。一般称之为悖论。通常是以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方式来消除悖论。 (4)不同学派或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克服各派认识上的片面性,使理论概括更加全面正确。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从不同角度进行科学研究,为科学理论发展打下客观物质基础。 2. 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有: 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总目录 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科学活动中的“判决性实验” 2、科学技术的目标:人类福利或国家利益?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4、关于科学测量的认识论问题—测量仪器能否真实反映客观状况 5、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的哲学意义 6、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动物界? 7、技术自主性(一.16) 8、科学发展的渐进与革命共存 9、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三29) 11、理论的评价——科学家接受一种科学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12、美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3、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二31、三5、四12) 1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 15、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西方? 16、技术的社会构建(一7、二24) 第二部分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四1、2)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四1、2)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5、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怎样来理解整体既是部分的加和又不是它的各个部分的加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情况? 6、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7、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8、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又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9、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有怎样的看法?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 10、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请陈述你的理由。 11、有人说认识客体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这种说法错在什么地方? 12、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二 32) 13、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选题的五个原则,能否说创新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最主要原则?或需要性原则是最主 要的原则?为什么?(三11四34、) 14、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四 13) 15、怎样认识和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四35) 16、为什么说归纳法有可靠性又有或然性? 17、科学符号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18、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要用理想化模型,怎样运用理想化模型? 19、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20、探索复杂性与简单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 21、有人说“负反馈是有益的,正反馈是有害的”,试分析这一观点。 22、有人说在科学发展中科学实验比科学理论更重要,有人说理论比实验更重要,试具体分析这两种说法。(四 23) 23、试结合本专业特点阐述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科技与理性 科技的工具理性 及科技的价值理性作为科技理性的两个层面,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科技的工具理性作为科技的价值理性存在的基础,它是以科技的价值理性为导向,科技的价值理性是科技理性的核心,它作为科技的工具理性的依托,指引着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发展方向。科技的价值理性作为一种目的理性和建构理性,“人本质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强调是人类关于未来价值活动的一种观念模型,是人们它是以目的、意识和价值的合理性为其基本理念。科技的价值理性是人类以理论理性知识为基础,从人类主体的自身需要和自身意志出发进行价值活动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和一种规范原则。价值理性内在的属性要求科学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 理性作为人自觉意识能力,体现着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创造的主体能动力量,也是 人的本质的重要特征。人与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或界限,就在于前者有理性而后者没有。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把人界定为“理性的动物”,帕斯卡尔把人称为“会思 想的芦苇”。科技理性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逻辑上合理,形式上完善,操作上可行。 科技理性是一种以自然为对象的人的理性。它是科学技术与人的理性相结合的产 物。 科技理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科技理性具有精确性,它具有用数字符号定量化地 阐释自然的特点。第二,科技理性是一种对象性思维,是一种主体、客体再分的思维方式。第三,科技理性具有无限扩张性,具体表现为科技理性的无限性与科学技术知识的有限性的矛盾。 科学家的伦理责任 价值是对主体及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的描述,它代表了客体在主体化过程 中的性质与程度。”①马克思说:“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①。它的最基本内容就是改造世界并使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或者按照人的尺度及要求来认识并改造我们的世界,这包括人和社会本身。可以说是人赋予这个世界以“价值”。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一旦把客体事实被价值化之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功能之间就自然而然构成了一种价值关系,价值也就这样产生了。在通常情况下,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统治着工具理性。科学家的道德素养,活动意图,活动目标以及道德水平等都制约着对科技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由此决定了科学家对社会具有不可回避的伦理责任。科学家应承担的伦理责任的内容 1、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 过去,由于科学需要人类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因为探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我们提倡科学家不受任何阻碍地探索一切自然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医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活动一直都没有受到阻碍,这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人格与尊严。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人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看成是手段。这告诉人类的生存和人的生命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范文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P4 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P8 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P11 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 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P19 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现在自然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 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 P32 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 P34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P39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 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 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 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 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 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 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 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 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 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 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 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 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 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 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P106 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 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 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 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 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 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 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则?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 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 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 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 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 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 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 P183 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 P183P185 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 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 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见模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 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 P214 P216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1.何谓创新思维?束缚人类创新思维定势表现极其如何克服? 创新思维指的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创新思维俗称“点子”,往往可以救活一个单位或一家企业。 思维定势: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时,人们会不假思索地采用自己习惯的特定思维 框架进行处理。 思维定势的表现: (1)从众定势:为维持群体的相对稳定,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内化为普遍的个人思维准则。(2)经验定势:经验的狭隘性:时间、空间、条件。 (3)理性定势(唯书本定势):过于理想化,容易脱离实际;过于专业化,造成人的片面化,机械化。 (4)权威定势:对权威的尊敬甚至崇拜,不敢逾越权威半步,不敢怀疑权威的理论和观点。 一味“听话”、总是“服从”、外在泛化 如何克服:一、跳出从众定势:从众心理就是不带头,不冒尖,一切都随大流的心理状态,不许标新立异。 二、跳出经验定势:经验的狭隘性:时间、空间、条件。 三、破除权威定势:对权威的尊敬甚至崇拜,不敢逾越权威半步,不敢怀疑权威的理论和观点;权威定势的三大表现:一味“听话”;总是“服从”;外在泛化。 四、破除书本定势:破除书本定势的集中训练:读书正反合;团队思索;独木桥边的两人游戏。 2.何谓思维视角,思维视角的主 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人的思维活动不仅有方向,有次序,还有起点。在起点上,就有切入的角度,称为思维视角。 主要表现形式:1、肯定视角、否定视角;存疑视角 2、过去视角、现在视角、未来视角 3、自我视角、他人视角、群体视角 4、无序视角、有序视角、可行3.谈谈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 维? 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至少 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概 念操作化、实证检验、得出结论 几个环节。如果一种研究方法不 包括概念操作化与实证检验这 两个环节,这种方法就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要 保证研究过程与结论都可公开 检验,因此科学方法要求以共同 规则确定标准,而没有相同标准 就无法做任何检验。 此外,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 助我们了解相关因素之间的关 系;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事物的变化程度;科学研究 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预测的 准确率。 提倡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 纠正不良的学风。 使用科学方法有助于防止制造 含义不清的新词,有助于防止无 明确逻辑关系的因果解释, 有助于防止不在乎结果的形势 预测。 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开放 性,认为自身是不完善的和需要 改进的,因此采取科学的研究方 法还可以有助于培养研究人员 承认错误的品德和改正错误的 勇气。 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中的创 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发挥人的自主 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 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 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 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 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如 航天载人计划、生态问题、社会 和谐发展等问题,都要求科学工 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并且要有意 识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 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 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 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其基本方 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 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 等逻辑方法。具体可归纳为下面 三种方法: 1)系统思维法。 2)发散思维法。 3)逆向思维法。 4.谈谈现代科技发展的态势与特 点. 发展态势:(1)信息科技占 主导地位: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及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 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 先导技术:基因工程的发展及应 用;细胞工程的发展及应用 (3)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 纳米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新 能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核 能、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 新材料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 信息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符 合材料、纳米材料);海洋开发 与空间开发成为新的热点;环境 科学技术引起高度重视(环境监 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废物 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加速化:科学技术成果加速增 长。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与应 用的周期愈来愈短,新技术、新 产品过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2)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 与综合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 于综合----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 的科学化,科学与技术发展各自 呈现综合的统一性。 (3)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5.谈谈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 社会影响. 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加速化:科学技术成果加速增 长。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与应 用的周期愈来愈短,新技术、新 产品过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2)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 与综合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 于综合----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 的科学化,科学与技术发展各自 呈现综合的统一性。 (3)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社会影响:(1)形成新的生产方 式:全数字的先进制造方式与先 进服务方式的结合(竞争内涵的 变化);全球化的开发、生产、 销售模式(物流全球畅通)。 (2)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知识与信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 资源(知识创造财富);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力(创新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灵 魂)。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一、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答: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通过劳动与自然进行交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1)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2)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二、试分析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三、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表现在哪里? 答: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表现在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④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