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实验讲义

等离子体实验讲义
等离子体实验讲义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二.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 。当系统尺度L >λD 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 <λD 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

i

n ,在等离子体中

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

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 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 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3-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阳极辉

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度并不明显升高,放电管的玻璃壁并不软化。

4.等离子体诊断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它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的重要部分。等离子体诊断有(1)探针法,(2)霍尔效应法,(3)微波法,(4)光谱法,等等。等等。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

(1)探针法。探针法测定等离子体参量是朗缪尔提出的,又称朗缪尔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

①单探针法。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其接法如图2.3-2所示。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3-3所示。对此曲线的解释为:

在AB段,探针的负电位很大,电子受负电位的拒斥,而速度很慢的正离子被吸向探针,在探针周围形成正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即所谓“正离子鞘”,它把探针电场屏蔽起来。等离子区中的正离子只能靠热运动穿过鞘层抵达探针,形成探针电流,所以AB段为正离子流,这个电流很小。

过了B点,随着探针负电位减小,电场对电子的拒斥作用减弱,使一些快速电子能够克服电场拒斥作用,抵达探极,这些电子形成的电流抵消了部分正离子流,使探针电流逐渐下降,所以BC段为正离子流加电子流。

到了C点,电子流刚好等于正离子流,互相抵消,使探针电流为零。此时探针电位就是悬浮电位UF 。

继续减小探极电位绝对值,到达探极电子数比正离子数多得多,探极电流转为正向,并且迅速增大,所以CD段为电子流加离子流,以电子流为主。

当探极电位UP 和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US 相等时,正离子鞘消失,全部电子都能到达探极,这对应于曲线上的D点。此后电流达到饱和。如果UP 进一步升高,探极周围的气体也被电离,使探极电流又迅速增大,甚至烧毁探针。

由单探针法得到的伏安特性曲线,可求得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

对于曲线的CD段,由于电子受到减速电位(UP -US )的作用,只有能量比e(UP -US )大的那部分电子能够到达探针。假定等离子区内电子的速度服从麦克斯韦分布,则减速电场中靠近探针表面处的电子密度ne ,按玻耳兹曼分布应为

()0exp (1)p s e e e U U n n kT ??

-=??

????

式中no 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Te 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温度,k为玻耳兹曼常数。 在电子平均速度为v e 时,在单位时间内落到表面积为S的探针上的电子数为:

14(2)e e e N n v S

=

将(1)式代入(2)式得探针上的电子电流:

()104

exp (3)

p s e e e e U U I N e n v S e I kT ??

-=?=??=??

????

其中

1004(4)

e I n v S e

=??

对(3)式取对数

0ln ln (5)

p

s e

e eU eU I I kT kT =-

+

其中

0ln s

e

eU I kT -

=常数

ln 6p e

eU I kT =

+常数()

可见电子电流的对数和探针电位呈线性关系。作半对数曲线,如图2.3-4所示,

由直线部分的斜率tg φ,可决定电子温度e T :

ln p e

I e

tg U kT φ=

=

11600(K)7e e T ktg tg φφ

=

=()

若取以10为底的对数,则常数11600应改为5040。

电子平均动能e E 和平均速度e v 分别为:

32e E kT = (8)

8e

e e

kT v m π=

(9)

式中e m 为电子质量。

由(4)式可求得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

00

42e e e

e I I

m n eS

kT eSv π=

=

(10)

式中I 0为UP =Us时的电子电流,S为探针裸露在等离子区中的表面面积。

②双探针法。单探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探针的电位要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电位作为参考点,而且一部分放电电流会对探极电流有所贡献,造成探极电流过大和特性曲线失真。 双探针法是在放电管中装两根探针,相隔一段距离L 。双探针法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3-5 所示。

熟悉了单探针法的理论后,对双探针的特性曲线是不难理解的。

在坐标原点,如果两根探针之间没有电位差,它们各自得到的电流相等,所以外电流为零。然而,一般说来,由于两个探针所在的等离子体电位稍有不同,所以外加电压为零时,电流不是零。随着外加电压逐步增加,电流趋于饱和。最大电流是饱和离子电流I s1,I s2。

双探针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流到系统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子电流。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

由双探针特性曲线,通过下式可求得电子温度e T :

12120

i i e i i U I I e dU

T k I I dI

=?=

?

+

(11)

式中e 为电子电荷,k 为玻耳兹曼常数,1i I ,2i I 为流到探针1和2的正离子电流。它

们由饱和离子流确定。

U dU dI

=是0U =附近伏安特性曲线斜率。

电子密度e n 为:

2s e e

I M n eS

kT =

(12)

式中M 是放电管所充气体的离子质量,S 是两根探针的平均表面面积。s I 是正离子饱和电

流。

由双探针法可测定等离子体内的轴向电场强度E L 。一种方法是分别测定两根探针所在处的等离子体电位U 1和U 2,由下式得

式中l 为两探针间距。

另一种方法称为补偿法,接线如图2.3-6所示。当电流表上的读数为零时,伏特表上的电位差除以探针间距L ,也可得到EL 。

四. 实验仪器

本实验用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组合仪(以下简称组合仪)、接线板和等离子体放电管。

放电管的阳极和阴极由不锈钢片制成,霍尔电极(平行板)用不锈钢片或镍片制成。管内充汞或氩。

相关实验参数如下:

探针直径(mm): 0.45 亥姆霍兹线圈直径(mm):200.00 探针轴向间距(mm): 30.00 亥姆霍兹线圈间距(mm):

1

2

13L U U E l

-=()

100.00

放电管内径(mm): 6.00 亥姆霍兹线圈匝数: 400 平行板面积(mm^2): 28.00 放电电流(mA): 90 平行板间距(mm): 4.00 取样电阻值(Ω): 1000

五、实验内容

1.单探针法测等离子体参量

进行单探针法诊断实验可用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逐点改变探针电位,记录探针电位和相应的探针电流数值,然后在直角坐标纸和半对数纸上绘出单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另一种方法用X-Y函数记录仪直接记录探针电位和探针电流,自动描绘出伏安特性曲线。第三种方法是电脑化X-Y记录仪和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测量伏安特性曲线,算出等离子体参量。单探针法实验原理图如图2.3-8所示。

(1)逐点记录法的操作步骤大致如下:

按图2.3-9连接线路。

接通仪器主机总电源、测试单元电源、探针单元电源和放电单元电源,显示开关置“电压显示”,调节输出电压使之为300V以上,再把显示开关置“电流显示”,按“高压触发”按钮数次,使放电管触发并正常放电,然后,将放电电流调到30-100mA之间的某一值。

将探针单元输出开关置“正向输出”,调节“输出电压电位器”旋钮,逐点记录测得的探针电压和探针电流,直到完成单探针的U-I特性曲线的测量。

(2)用X-Y函数记录仪测量

按图2.3-10接线路,接通仪器主机总电源、测试单元电源、探针单元电源和放电单元电源。按前述方法使放电管放电,将放电电流调到需要值。接通X-Y函数记录仪电源,选择合适的量程。在接线板上选择合适的电阻。

将选择开关置“自动”,则探针电压输出扫描电压,当需要回零时,按“清零”按钮,电压又从零开始扫描。让函数记录仪自动记录单探针的U-I特性曲线。

由于等离子体电位在几分钟内可能有25%的漂移,逐点法测试时间较长,会使得到的曲线失真,而用X-Y记录仪测量比较快,所以,可得到比逐点法好的曲线。

由逐点记录和自动描绘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求出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平均动能。

(3)用电脑化X-Y记录仪测量

线路与图2.3-10基本相同,只不过用电脑化X-Y记录仪代替普通的函数记录仪,微机内已安装数据采集软件以及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请参阅仪器使用说明书,或者软件的在线帮助。

接好线路并检查无误后,使放电管放电,启动微机,运行电脑化X-Y记录仪数据采集软件,仿照步骤(2),随着探针电位自动扫描,电脑自动描出U-I特性曲线,将数据保存。

运行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将数据文件打开,进行处理,求得电子温度等主要参量。

2.双探针法

用逐点记录法和自动记录法测出双探针伏安特性曲线,求T

e 和n

e

双探针法实验原理图如图2.3-11所示。实验方法与单探针法相同,同样可用逐点记录和用X-Y函数记录仪测量,接线图如图2.3-12和2.3-13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双探针法探针电流比单探针小两个数量级,故要合理选择仪表量程。

六、注意事项:

1、放电管两极上的电压很高,谨防触电!

2、探针电流不宜过大,以免损坏仪器

3、组合仪必须在看懂使用说明书后才可连线和操作。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不可乱动旋钮。

4、应用不同方法测量同一个等离子体参数,会有较大的差别,这正是测量等离子体的困难之处。

七、思考题

1、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有什么特征?

2、等离子体有哪些主要的参量?

3、探针法对探针有什么要求?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等离子体实验

一、等离子体-物质第四态 如果给物质施加显著的高温或通过加速电子、加速离子等给物质加上能量,中性的物质就会被离解成电子、离子和自由基。不断地从外部施加能量,物质被离解成阴、阳荷电粒子的状态称为等离子体。将物质的状态按从低能到高能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称为物质第四态.其中含有电子、离子、激发态粒子、亚稳态粒子、光子等,既有导电性又可用磁场控制,而且能为化学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粒子,总体上是电中性的导电气体。自然界中,等离子体普遍存在,地球大气外层的电离层、太阳日冕、恒星内部、稀薄的星云和星际气体都存在等离子体,地球上自然存在的等离子体虽不多见,但在宇宙中却是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估计宇宙中有99%以上的物质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 二、等离子体的产生 获得等离子体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把在电场作用下气体被击穿而导电的物理现象称之为气体放电,如此产生的电离气体叫做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人们对气体放电的研究己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目前世界各国有很多研究者正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发展气体放电。现代气体放电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0年左右,人们从理论上集中对各种气体放电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Langmuir首次提出等离子体(plasma)的概念[1] Tonks L, Langmuir I. Oscillations in ionized gases. Phys.Rev., 1929, 33

(2):195-210,即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组成的宏观上保持电中性的电离物质;第二个时期是1950年左右,人们对受控热核反应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激光、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气体放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运用气体放电获得等离子体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迄今为止,人们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气体放电形式。按工作气压的不同,气体放电可分为低气压放电和高气压放电;按激励电场频率的不同,可分为直流放电、低频放电、高频放电和微波放电;按放电形式及形成机制可分为汤森放电、辉光放电、弧光放电、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等。 在等离子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它的分类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绍按温度分类的等离子体[2](见下表)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6_磁流体力学及静平衡12汇总

等离子体物理学讲义 No. 6 马石庄 2012.03.07.北京 第6讲 MHD方程与静力平衡 教学目的:建立等离子体的磁流体模型,在拟稳态近似下,建立磁流体动力学方程。依据磁Reynolds数,掌握理想MHD的磁冻结定理和拓扑不变量;无力平衡和有力平衡。 主要内容: §1 MHD方程 (3 1.1导心理论引出 (3 1.2 MHD近似 (9 1.3磁应力张量 (12 §2 电磁感应方程 (15 2.1 磁冻结定理 (16

2.2 拓扑不变量 (21 2.3 磁场扩散 (26 §3 MHD静平衡 (28 3.1维里定理 (30 3.2无力平衡 (34 3.3 有力平衡 (36 习题6 (44 在研究等离子体的宏观运动时,通常可以近似地把它当作导电流体来处理。这种模型适合于缓慢变化的等离子体现象。所谓缓慢变化是指等离子体的特征长度和特征时间远大子等离子体粒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体可以近似地看作处于局部热平衡状态,因而可以像通常的流体力学中那样定义流体的速度,压强,密度,温度等流体力学及热力学参量并用这些宏观参量来描述等离子体的宏观运动。 §1 MHD方程 当导电流体在电磁场中运动时,流体内感生出电场从而产生电流。这个电流一方面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机械力,对流体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感应出改变原有电磁场的磁场。于是就形成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动力学现象相互作用的复杂图像。这些现象必须要用电磁场方程和流体动力学方程的联立方程组来进行研究。 1.1导心理论引出 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围绕磁力

线回转的粒子引导中心的漂移叠加,下面探讨微观单个粒子的行为与宏观流体行为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种物理直观图象。如图1所示,基本思路是计算导心运动导致的流过等离子体中任意开曲面的垂直电 流密度 ,考察这个电流与等离子体压强梯度和惯性力之间的联系。 取曲面的法向与磁场正交,仔细考虑回转半径扩张的影响。首先考虑粒子运动的主要贡献是来自圆周回转运动,每个粒子进出曲面的方向相反,对电流没有贡献,如图1(b。换言之,在一个回转周期中,没有净电荷流动。垂直电流由两种不同的机制产生。一个是导心垂直漂移产生的穿过曲面的电荷流,如图1(c;还有一种曲面边界附近的回转运动,如图1(d,所谓磁化电流。 粒子的导心漂移速度由漂移, B漂移,曲率漂移和极化漂移构成 E B 2 d d E B 2

等离子体特性实验

实验简介 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非束缚态体系,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物质的第四种聚集状态。等离子体有别于其他物态的主要特点是其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起支配作用,等离子体中粒子与电磁场耦合会产生丰富的集体现象。气体放电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常见形式,在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刻蚀、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发光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实验室等离子体物态特性研究的重要对象。气体放电实现的方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产生放电的基本过程是利用外(电)场加速电子使之碰撞中性原子(分子)来电离气体。 本实验的目的是领会气体放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常规的静电探针诊断方法;了解等离子体中离子声波的激发、传播、阻尼等基本特性。 实验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与实验装置 ●利用电子对中性气体的轰击使气体电离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 常见的方法。在直流放电情况下,当灯丝(钨、鉭)达到足够高 的温度时,许多电子会克服表面脱出功而被发射出来。这些初始 电子在外加的直流电场中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与中性气体碰撞 并使之电离。室温下大多数常用气体的第一电离能在20eV左右, 故而施加于阴极(灯丝)与阳极(本实验中为真空室壁)之间的 电位差必须高于20V。遭轰击而被剥离的电子称为次级电子,与 初始电子相比,次级电子的能量较低。等离子体中大多数电子是 次级电子。电子碰撞电离截面在能量为几十电子伏左右达到最大, 通常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施加30~100V电压就可以形成稳定的直流 放电。 ●有几种因素限制了电极间产生的放电电流的大小。首先是阴极的 电子发射能力的限制,阴极表面的发射电流密度由理查森 (Richardson)定律给出: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并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应用,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单探针、双探针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 Pa 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一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 (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 (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辉光放电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 2,单探针与双探针法的测量原理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

等离子体实验讲义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二.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 。当系统尺度L >λD 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 <λD 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 i n ,在等离子体中 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 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 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 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3-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阳极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 姚付强 2012326690046 应用物理学12(2)班 实验目的: 1. 了解全反射中消逝波的概念。 2. 观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研究共振角随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关系。 3. 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原理: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照射到光疏介质,在入射角大于某个特定的角度(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条件下光的电场强度在界面处并不立即减小为零,而会渗入光疏介质中产生消逝波。若光疏介质很纯净,不存在对消逝波的吸收或散射,则全反射的光强并不会衰减。反之,若光疏介质中存在能与消逝波产生作用的物质时,全反射光的强度将会被衰减,这种现象称为衰减全反射。 如果在这两种介质界面之间存在几十纳米的金属薄膜,那么全反射时产生的消逝波的P 偏振分量将会进入金属薄膜,与金属薄膜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激发出沿金属薄膜表面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如图所示。 对于某一特定入射角,消逝波平行于金属(电介质)界面的分量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波矢(或频率)完全相等,两种电磁波模式会强烈地耦合,消逝波在金属膜中透过并在金属膜与待测物质界面处发生等离子体共振,导致这部分入射光的能量被表面等离子体波吸收,能量发生转移,反射光强度显著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 当发生共振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与液体折射率的关系由以下公式表示 2 2 122 10Re Re )sin(n n n sp +=εεθ 其中 sp θ 为共振角, 0n 为棱镜折射率,2n 为待测液体折射率,1Re ε 为金属介电

常数的实部。 实验仪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仪器装置如图所示。主要由分光计、激励光源、偏振片、硅 光电池、光功率计、半圆柱棱镜(内充液体介质)。 实验内容 1. 调整分光计 2. SPR传感器中心调整 3. 测量某一液体的共振角 数据处理 最大光强为126 光强126 121 115 107 97 92 91 83 86 87 88 89 93 1.0 0.96 0.91 0.85 0.77 0.73 0.72 0.66 0.68 0.69 0.70 0.71 0.74 相对光 强 63 65 66.5 68 69.5 71 72.5 73 73.5 74 75.5 77 78.5 入射角 (°)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4_动理学理论矩方程

等离子体物理学讲义 No. 4 马 石 庄 2012.02.29.北京

第4讲 动理学理论和矩方程 教学目的:学习从动理学方程建立等离子体宏观模型的方法,建立粒子轨道与等离子体整体行为之间的联系,熟悉双流体模型的基本特征,从等离子体的广义Ohm定律认识磁化等离子体的各向异性。 主要内容: §1 分布函数 (4) 1.1 Maxwell分布 (5) 1.2 动理学方程 (9) 1.3 速度矩 (13) §2 流体模型方程 (17) 2.1 双流体方程 (17) 2.2磁流体模型 (22) 2. 3流体漂移 (27) §3 等离子体输运 (31) 3.1 BGK方程 (32) 3.2 双极扩散 (38) 3.2 经典扩散 (40) 习题4 (42)

在等离子体中,实际情形要比粒子轨道理论描述的复杂得多。电场和磁场不能事先给定,而应由带电粒子本身的位置和运动来确定,必须解一个自洽问题(self‐consistent problem),寻找这样一组随时间变化的粒子轨道和场,使得粒子沿着它们的轨道运动时产生场,而场使粒子在它们的确切轨道上运动。 典型等离子体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包含10 10 个离子—电子对.每个粒子都遵循一条复杂的轨道,跟踪每一条轨道导出等离子体的行为将是一个无望的工作,幸好这通常是不必要的。出人意外的是,一个看似粗糙的模型能解释实际实验中所观察到的80%的等离子体现象,这就是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模型,它忽略了个别粒子的本性,而只考虑流体质点的运动,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流体质点中的粒子一起运动.在等离子体情形中,流体还要包含电荷,这样一个模型适用于一般不发生频繁碰撞的等离子体。 流体模型能用于等离子体的一个原因是:在某种意义上磁场起到了碰撞的作用.例如,当粒子被电场加速时,如果许可粒子自由流动,就会连续地增加速度.当存在频繁的碰撞时,粒子就达到一个与电场成正比的极限速度,磁场通过使粒子以Larmor轨道回旋,能限制粒子自由流动.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也以正比于电场的速度一起漂移.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无碰撞等离子体的行为类似于一个有碰撞流体.当然,粒子可以沿着磁场方向自由运动,流体模型对此并不特别合适.对于垂立于磁场的运动,流体理论是一种很好的近似.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Research on Plasma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的基本过程和影响采集精确度的主要因素。 2.掌握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与特点。 3.掌握描述等离子体特性的主要参量及各参量的影响因素。 4.理解等离子体诊断的主要方法,重点掌握单探针法。 5.了解等离子体研究实验软件的主要功能,熟练操作软件。 【授课提纲】 1.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发展史和主要研究领域(1)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发展简史 ●19世纪30年代起 ●20世纪50年代起 ●20世纪80年代起 (2)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领域 ●低温应用等离子体 ●聚变等离子体 ●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 2.认识等离子体 (1)空间等离子体展示 (2)宇宙中90%物质处于等离子体态 (3)等离子体概念 (4)等离子体分类 (5)等离子体是物质第四态 (6)等离子体参数空间 (7)电离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等离子体 (8)等离子体特性和主要参量 3.等离子体诊断 (1)德拜屏蔽和准中性 (2)等离子体诊断-单探针法

【板书内容】 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φφtan 11600tan == k e T e e e kT E 23= e e e m kT v π8= kT m eS I v eS I n e e e π2400= = ()? ????-== =e s p e e kT U U e I Se n e N I exp 41 ? C kT eU I e p += ln e e e e n v E T ,, ,

【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 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实验原理】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① 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② 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③ 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然而,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 1. 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有:① 电子温度T ,它是等离子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② 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 ,正离子密度为ni ,在等离子体中ne ni 。;③ 轴向电场强度EL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④ 电子平均动能e E ;⑤ 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p f 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2. 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Pa 2 10~10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分别为阿斯顿区、阴极辉区、阴极暗区、负辉区、法拉第暗区、正辉区(即正辉柱)、阳极暗区、阳极辉区。正辉区是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 ),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度并不明显升高,放电管的玻璃壁并不软化。

等离子体分析

等离子体物理 姓名: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概念,等离子体的发展史,等离子体按焰温度和所处状态的分类,并且例举了在地球上和地球外的常见等离子体,也简单介绍了等离子体在冶炼、喷涂、焊接、刻蚀、隐身和核聚变各个方面的应用。另外,对等离子体的现状做了介绍,对其前景也做了展望。而主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理论,包括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论三个方面,并一一展开详细介绍了这三个理论,最后得出三大理论相互联系的结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粒子轨道理论;漂移;等离子体动力论;湍流;孤立子;等离子体中波; 引言: 大家早已熟知物体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将固体加热到熔点时,粒子的平均动能超过晶格的结合能,固体会变成液体;将液体加热到沸点时,粒子的动能会超过粒子之间的结合能,液体会变成气体。如果把气体进一步加热,气体则会部分电离或者完全电离,则原子变成离子。如果正离子和负离子数目相等即为等离子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等离子体物理学已发展成为物理学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在实验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在理论上,利用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和动力论已经阐明等离子体的很多性质和运动规律,相信随着人们对等离子体性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能够将其应用在更多领域。 一.等离子体概念 从广义上说,等离子体是泛指一些具有足够的能量自由的带电粒子,其运动以受电磁场力作用为主的物质,例如,半导体、电解液都是等离子体。 从狭义上讲,等离子体是普通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粒子的热运动加剧,使粒子之间发生强烈碰撞,大量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被撞掉,当温度高达百万开到1亿开,所有气体原子全部电离.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总的负电量与正离子总的正电量相等.这种高度电离的、宏观上呈中性的气体叫等离子体【1】。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它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 在现有的等离子体理论中,无论磁流体力学方程或动力论方程,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系列实验报告-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系列实验报告 陈金杰合作者张帆指导老师乐永康 (复旦大学物理系上海 200433) 摘要:利用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获得等离子体。并研究直流低气压放电现象,测量等离子体伏安曲线,测定气体击穿电压验证帕邢定律,利用Langmuir单探针和Langmuir双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和德拜长度等参数。并就相关现象进行讨论。 关键词:直流辉光等离子体气体放电伏安特性击穿Langmuir探针 引言:关于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Plasma)是一种由大量正、负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准中性气体,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物质的第四态,被称为等离子态,或者“超气态”。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等离子体是由克鲁克斯在1879年发现的,1928年美国科学家欧文·朗缪尔和汤克斯(Tonks)首次将“等离子体(plasma)”一词引入物理学,用来描述气体放电管里的物质形态。严格来说,等离子是具有高位能动能的气体团,等离子的总带电量仍是中性,借由电场或磁场的高动能将外层的电子击出,结果电子已不再被束缚于原子核,而成为高位能高动能的的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可通过放电、加热、光激励等方法产生,它有以下特点: [1] (1) 电子温度高于离子温度 由于电子和离子的质量差别悬殊,电子更容易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因此电子的平均动能远大于离子的平均动能,即电子和离子有各自独立的不同平衡温度。电子温度比离子温度高得多,而离子温度与等离子体中中性粒子温度一样。引入等离子体中的极板也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等离子体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 具有丰富的活性粒子 通过与电子的非弹性碰撞,各种粒子得到活性激发。这些活性粒子具有不同能量,可在固体表面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效应。所以需要在很高温度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在等离子体中很容易完成。 (3) 存在等离子体鞘层 在等离子体中引入负(或正) 电极,为屏蔽外电势对等离子体的影响,在电极周围形成正(或负) 电荷层,称为等离子体鞘层。以等离子体电位为零电位,则外加电压完全降落在这一鞘层上。进入这一鞘层的正离子受到加速,得到数值上相当于电势能的动能。调节外加负电压的数值,正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期末考试(含答案)课件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文版低温等离子体作业 一. 氩等离子体密度10 3 210n cm -=?, 电子温度 1.0e T eV =, 离子温度0.026i T eV =, 存 在恒定均匀磁场B = 800 Gauss, 求 (1) 德拜半径; (2)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和离子等离子体频率; (3) 电子回旋频率和离子回旋频率; (4) 电子回旋半径和离子回旋半径。 解:1、1/2302 ( )8.310()e i D e i T T mm T T ne ελ-==?+, 2、氩原子量为40, 221/21/2 00()8.0,()29pe pi e i ne ne GHz MHz m m ωωεε====, 3、14,0.19e i e i eB eB GHz MHz m m Ω= =Ω== 4、设粒子运动与磁场垂直 2 4.210, 1.3e e i i ce ci m v m v r mm r mm qB qB -===?=== 二、一个长度为2L 的柱对称磁镜约束装置,沿轴线磁场分布为220()(1/)B z B z L =+,并满足空间缓变条件。 求:(1)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需满足的条件。 (2)估计逃逸粒子占全部粒子的比例。 解:1、由B(z)分布,可以求出02m B B =,由磁矩守恒得 22001122m m mv mv B B ⊥⊥ = ,即02 m v ⊥⊥= (1) 当粒子能被约束时,由粒子能量守恒有0m v v ⊥≥,因此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的条件是在磁镜 中央,粒子速度满足00v ⊥≥ 2 、逃逸粒子百分比20 1 sin 129.3%22 P d d π θ ?θθπ = =- =?? (2)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2.3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姓名朱瑛莺 2014年4月4日学号 111120230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 e ,正离子密度为n i ,在等离子体中n e ≈n i 。 (3)轴向电场强度E L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5)空间电位分布。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阴极辉区。 如图1所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

火与等离子体

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光和热。必须有可燃物、燃点、助燃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并存才能生火。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 火是很泛的概念,基本包含两大元素:发光(光子的产生)和产热(如氧化、核反应所致)。在生活中,火可以被认为是物质发生某些变化时的表征。很多物质都能在某些特定的变化或说反应中产生光和热,两者共同构成我们所说的“火”。 譬如以蜡烛为例,蜡烛燃烧时当然产生了火。但我们到底该认为谁是火呢?是蜡,还是二氧化碳、水,甚至是炭或蜡分解出的小分子有机物? 水和二氧化碳是无法独自产生火的,可排除此可能性;我们在蜡烛燃烧时看到黑烟,说明炭还好好的存在着,并未发生反应,所以这种可能性亦不存在,至于其他杂分子,也是燃烧的副产物,既然称为产物,则不会在我们所讨论的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了,排除。只剩下蜡了。蜡是火?确实荒谬。不错,蜡本身绝不是火,但火源自蜡,而非上述任何其他物质,这是肯定的。蜡产生了火,而火却不是此反应中的任何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火就是火自己!但火实际上确是一种物质,但又不仅仅是物质。 或许我们也会问“闪电是什么物质?”,有人可能会回答道“闪电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物质”,这样的答复没什么意义。其实这个问题颇值得思考。闪电产生于空气中,更准确地说,是云(以水为主)中。书本告诉我们闪电是电中和所致,但这并不直击问题要害。相信某人说“闪电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没人会反驳,但我提出的闪电与他说的闪电是两个不同的词。我说的是一个物质名词,他说的是一个动名词!举个例子,我说的闪电好比雪snow,而他所说的闪电好比下雪fall of snow OR snowing。对于火的理解,也有相同的理解分歧。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自然现象都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是物质本身,而其现象只是人脑中的反映,或说人的感知及后继的理性思考。 在火中,光既是物质又是能量,这不难接受。而对于热,大多数人认为热仅仅是能量,但实际上,热辐射作为一种电磁辐射,在量子物理中亦有物质性,其和光的本质是同一的。更深层上,物质与能量是统一的,可等价的。只是当代物理学界倾向于将物质统一于能量——受限的能量。所以火的本质既是同具光波和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质,也是同具光能、热能的能量。 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人们称它离子浆。这些离子浆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因此又叫等离子体。 火是物质吗?如果是,是什么物质?

等离子体物理

在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正电子束的发射 第一个测量强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装置已经制成。在不同的激光产生条件下通过测量不同的正电子能量峰值下的正电子发散和源尺寸得到发射值。对于其中一个激光产生条件,我们使用了一个空间paper-pot 技术来改善发射值。相比于使用在现在加速器上的正电子源,在100和500mm.mard之间激光产生正电子有一个几何发射。在5-20Mev能量范围中,每束 1010-1012个正电子中,这种低的束流发射度是准单能的,这可能在未来加速器中能作为替代正电子源。 最近的实验表明,在FWHM中大约20-40度的发散角下,用强短脉冲激光照射富含高Z的目标靶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准单能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这个实验表明了可以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直线加速器中的替代源的可能性。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新的替代源取决于一些潜在的优势,大大减小的物理尺寸,更少的成本和束流品质的提高比如每个脉冲的粒子数,能量范围,束流发射度。这些优势正是基于激光尾场的电子加速器概念所追求的。 传统的正电子源通常包含高能量的电子束和富含Z的目标靶。例如,SLC使用了一个120 Hz, 30 GeV, 30kW的电子束和一个24mm厚,水冷却式W(90%)-Rh(10%)目标靶来产生正电子。一个两千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需要产生电子驱动束。在2-20 MeV范围内,大约500mm.mrad的几何发散度下,在加速系统中 可以捕捉到每束5×1010的正电子束。在被放进加速器之前,被收集到的正电子 束要先被加速到 1.2 GeV并且被传送到一个发射制动环中。 用强激光产生正电子的同时会在高Z目标靶中产生相似的电子。用一个持续 的非常短强激光脉冲照射一个1mm厚,直径2mm的金制目标靶,产生1010-1012个 5-20MeV的准单能正电子。既然这是总电子能量其中包含了决定正电子产量的兆电子伏特电子,所以激光的功率会比激光的强度更重要。相同的物理过程在基于正电子源的的加速其中是有优势的。在BH过程中,激光产生热电子制造能产生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正负电子对的轫致辐射光子。考虑到对比每个脉冲的粒子数和粒子能量,这篇文章会阐述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几何发射度,和与在SLC 中~500mm.mard的比较结果。 几何发散度 ,被定义为,其中x和x'表示在x轴上的 粒子的位置和发散,代表一束中粒子的平均数。发散角的上限,其中和分别是原尺寸和发散角度的平方根。这篇文章说明了四个驱动激光正 电子能量6,12,17,28MeV的发射度上限。我们展示的发散度是通过1-D方法得到的。 考虑到非常小的激光焦点的结合和在20至40度范围内测量正电子束的发散,可能会预期正电子发射度可能小于10mm.mard。然而,实际的源尺寸和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发散度比预想的更大,如图1a所示。在激光中产生的热电子通过目标靶传送,所以,在目标靶任意深度中,正电子构成的区域都会比激光中焦点区域大。小部分有足够动能的正电子可以跃出目标靶并且成为有用的作为正电子源。跃出表面的正电子在目标靶背面的横向分布决定了原尺寸大小。源

等离子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等离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等离子的概念 如果温度不断升高,气体又会怎样变化呢?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时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如氮分子会分裂成两个氮原子,我们称这种过程为气体中分子的离解。如果再进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当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它的性质也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叫等离子态。 (二)特点 (三)用途 等离子体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工业、农业、环保、军事、医学、宇航、能源、天体等方面,它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切割机 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等离子切割机,等离子切割配合不同的工作气体可以切割各种氧气切割难以切割的金属,尤其是对于有色金属(不锈钢、铝、铜、钛、镍)切割效果更佳;其主要优点在于切割厚度不大的金属的时候,等离子切割速度快,尤其在切割普通碳素钢薄板时,速度可达氧切割法的5~6倍、切割面光洁、热变形小、几乎没有热影响区。 (2)焊机 离子弧是离子气被电离产生高温离子气流,从喷嘴细孔中喷出,经压缩形成细长的弧柱,其温度可达1,高于常规的自由电弧,如:氩弧焊仅达5000-8000K。由于等离子弧具有弧柱细长,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因而在焊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等离子焊机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高效高质量的等离子焊接工艺方法,利用等离子电弧良好的小孔穿透的能力,在保 证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同时,尽量提高焊接速度,是TIG焊接效率的5~7倍。 2.采用等离子与TIG复合焊,等离子打底,TIG盖面,可以更加有效提高焊接质量和 效率。TIG焊的自由电弧有良好的履盖能力,再配合上适量的填充金属重熔,达到正面成形美观的效果,是单枪等离子焊接效率的1.3-1.5倍。 3.主要针对薄壁3~10mm不锈钢板、钛合金板等材料容器的纵环缝焊接。 4.对于壁厚8mm以下不锈钢板、壁厚10mm以下钛合金板不开坡口可实现单面焊双面 成型。

等离子体物理思考题参考050718讲解

思考题 1.1 电离气体一定是等离子体吗?反过来呢? 答:电离气体不一定是等离子体,反过来也不一定。 1.2 试就高温、低温、高密度、低密度等离子体各举一例。 答: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是高温等离子体,电弧等离子体是低温等离子体,太阳内部等离子体是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离层等离子体是低密度等离子体。 1.3 德拜屏蔽效应一定要有异性离子存在吗? 答:不一定,完全由电子构成的非中性等离子体也具有德拜屏蔽效应。 1.4 用电子德拜长度表示等离子体的德拜长度的前提是什么? 答:主要是所考虑问题的时间尺度应小于离子的响应时间,离子不能响应。 1.5 由于德拜屏蔽,带电粒子的库仑势被限制在德拜长度内,这是否意味着 粒子与德拜球外粒子无相互作用?为什么? 答:有,但是表现为集体相互作用,实际上屏蔽本身可以视为相互作用的传递过程,粒子对德拜球外的粒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周围屏蔽粒子的传递而作用。 1.6 对于完全由同一种离子构成的非中性等离子体,能够有德拜屏蔽的概念 吗? 答:同样有,但此时是指在平衡状态下,系统对电扰动的屏蔽作用。 1.7 常规等离子体具有不容忍内部存在电场的禀性,这是否意味着等离子体 内部不可能存在很大的电场,为什么? 答:不一定,在小于德拜长度的空间尺度中,可以存在局域很强的电场,在比等离子体特征响应时间小的时间尺度中,可以存在瞬时的强电场。 1.8 在电子集体振荡的模型中,若初始时不是所有电子与离子产生分离而是 部分电子,则振荡频率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变化,如何解释? 答:从方程上看,此时的振荡频率似乎会减小,即将电子密度换成分离电子密度,如果这样,集体振荡频率就不是等离子体的一种特征频率,因为与振荡扰动的幅度相关。但事实上这样处理是不对的,部分电子与离子分离的情况应用此模型无法进行。因为当部分电子分离时,未分离的电子同样会运动,使得电场会增大,结果使振荡频率仍然是等离子体频率。 1.9 粒子之间的碰撞是中性气体中粒子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在等离子体中

ICP-AES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原理与结构; (2)掌握ICP-AES进行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3)了解标准溶液以及它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ICP光源具有环形通道、高温、惰性气氛的特点。因此,ICP-AES具有检出限低,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基体效应小等优点,可用于高、中、低含量的70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ICP-AES包括:1.高频发生器2.等离子体炬管3.试样雾化器4.光谱系统ICP-AES的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特点:(1)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3)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4)Ar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5)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ICP焰炬外型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气体放电。 实验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计算机 实验步骤: (1)依次打开电源、稳压器开关,预热五分钟,打开冷却循环水、空气压缩机和排风开关,打开氩气钢瓶调节分压表压力为0.6Mpa左右。 (2)开主机。打开显示器,计算机和打印机。 (3)打开iTEVA软件的plasma status对话框,进入点火界面,确认status状态正常(无红色图标),点击开启等离子体键。 (4)点着火使等离子体稳定15-30分钟,并在观察CID温度<-40℃。RF和光室温度稳定。建立分析方法。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存在于等离子体中。例如,当太阳中心的温度超过1000万度时,太阳的大部分质量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气体放电和20世纪初以来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蓬勃发展。 1图书信息 书名: 等离子体物理 作者:郑春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301154731 开本:16开 定价: 25.00元 2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

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3图书目录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2.聚变的燃料资源丰富 3.聚变反应是巨大太阳能的来源 1.2 聚变能利用原理 1.聚变能利用的困难 2.受控热核反应条件——劳森判据与点火条件 1.3 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途径 1.磁约束——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 2.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1.4 磁约束原理及其发展历史 1.磁镜装置 2.环形磁场装置 3.托卡马克装置进展 1.5 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直流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诊断实验指导手册(教师用)-东北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系列-等离子体诊断实验实验指导手册(教师用书) 东北大学 2017.6.30

等离子体是由中性粒子、电子、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各向异性运动的物质形态,被称为除了固态、液态、气态外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应用广泛,也是近代物理、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也是大学物理以及相近专业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必修内容。改变插入到放电管的正柱区内的朗缪尔探针的电压(一般-100V 到+100V 变化),使之吸收等离子体内的离子和电子,并分析探针上的电流 I 和电压 V 的关系可以对等离子体进行诊断分析。本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相关理论。朗缪尔探针是研究等离子体特性的主要工具,要求学生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朗缪尔探针的测量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熟练测量朗缪尔探针的 I-V 特性曲线;能够通过 I-V 特性曲线计算分析出等离子体的有关参数。通过本实验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如下内容: ①等离子体空间电位 ②等离子体悬浮电位 ③等离子体密度(电子密度=离子密度) ④电子温度 ⑤朗缪尔探针(单探针)进行等离子体诊断的理论

SSV-40 型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 1 台(如图 1 所示);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手册;记录笔和记录纸;可拍照手机。 图 1 SSV-40 型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

3.考察知识点 ⑴等离子体参数 等离子体空间电位:等离子体相对于地的电位(差)。 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宏观呈现电中性的物质状态,因此宏观的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相等也等于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温度:等离子体中大量电子做运动具有的动能的宏观表现即温度。 探针悬浮电位:朗缪尔探针悬浮在等离子体中(由于是悬浮状态探针电流为零)时探针相对于地的电位差 德拜长度:德拜长度描述等离子体最小尺度,只有大于德拜长度的尺度才可以认为是等离子体,小于德拜长度区域内存在的电子离子的局部不稳定运动或者说局部空间电荷不为 0,不能认为是等离子体。因此德拜长度是等离子体重要的指标,一般朗缪尔探针的针尖尺度应该小于德拜长度以致于接触式测量不至于对等离子体产生干扰。 图 2 SSV-40型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放电与诊断电路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