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 3G、4G 时代的到来,网络和便携式设备的普及,各类信息向大学生席卷而来。作为网络中活跃的群体,大学生世界观和心理还未真正成熟,为了研究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的心理特征,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与上网时间有关;(2)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所产生的行为与他们对网络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认识有关( 3)面对网络舆论,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并肯定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必要

性。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舆论;心理特征

一、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随着信息网络覆盖大学校园,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获得信息,网络舆论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与其他媒介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不同的特点:多元性的意识形态;包含了互联网中大量的灰色化信息以及庸俗化信息;伦理相对主义强化和伦理基础准则相互冲突等 [1][2] 。因此,大学生群体面

对网络舆论时,其产生的心理影响以及相对独立的思 维方式和性格特征是什么?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以“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 为重点,选择了江苏某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采用了 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四百多位大学生的数据,试图 从数据中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二)大学生 的上网时间和专业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三)当 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与面对网络舆论的心理态度有 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四)大学生能够清醒的辨别 网络舆论吗?对网络监督有什么看法?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由统计数据分析得知,大学生上网时间与专业有 一定的关系,文科类的学生上网时间呈下降趋势,上 网时间小于 2 小时的学生明显比理工科类的学生多, 理工科类有超过 内, 科类的多,而上网时间在 8 小时以上的学

生数量文科 类和理工类相当, 文科类的略多。 由于学科性质不同, 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学科差异和性别差异。文科类女生 居多,并且课业负担相对轻松,然而上网时间却在

两 小以内的学生居多,说明文科类的学生不是很依赖网 半的学生上网时间在 2-4 小时以 网时间在 4-8 小时之间的理工科类的学生比文

络,于此同时,文科类上网时间在 8 小时以上的学生 与理工科类的学生数量相当,这也说明了文科类的学 生也有个别依赖网络,如看电视剧、网络购物、情感 聊天、打游戏。而理工科类的学生 时之间的居

多,上网时间在 4-8 小时及以上的

学生总 量比文科类的学生总量多,这是因为理工科类学生男 生居多,体现出理工类的学生较依赖网络, 如打游戏。

三、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的心理特征 由于网络充斥着各种信息,这对于世界观尚未成 熟、人生阅历尚不丰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与 理智上的较量。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认为网络舆论的可 信度一般,但与其上网时间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2-4 小时的学生认为网络舆论的可信

2 小时的学生 数量多;上网时间 4-8 小时的学生认为网络舆论的可 信度比上网时间在 2-4 小时的学生多,认为可信度低 的学生比小于 2 小时的学生少,而认为可信度非常低 的学生比上网时间小于 2 小时的学生多。由此可以得 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舆论的可信度 一般;网时间在 2-4 小

时间小于两小时的同学大部分认为网络舆论的可信度 一般; 度较高和较低的数量都比上网时间小于

(2)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大学生对网络舆论可信度的态度两极化更加明显,认为可信度高和可信

度低的人的比重逐渐增多,并且这种趋势在上网时间 为 4-8 小时的学生之间较明显; ( 3)上 学生由于较少接触网络信息,普遍认为网络

舆论的可 信度一般。

大学生面对网上热点关注的网络舆论能够保持理 性、持观望态度,一部分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对于 未经确认的网络消息,会转发的学生超过半数,这包 括有时会转发和经常会转发;在对待网络舆论对社会 的影响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对社会有一定的 影响,有超过百分之 影响;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影响不大的同学完全不转

发未经确认的网络消息的数量比认为有影响的同学少 的多,这体现出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 响不大,可以随意发布或转载未经确认的网络消息, 认为这种行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而认为网络舆论会 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学则大多数完全不转发未经确认 的网络消息,只有少数是经常转发。

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网 络舆论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倡导采取积极有效的 法律监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 较强的法律意识与较高的自身修养,是比较文明的网 络群体。然而也不乏少数学生对网络舆论监管持否定 的态度,认为网络监网时间较少的 的学生认为对社会有很大的

督限制了言论自由,应该抵制,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向往绝对自由、性格张扬的特点。调查中,大学生认为负面的网络舆论的危害程度度从高到低有这些:扰乱社会公正、破坏社会秩序、违反社会公德、主题道德责任缺失、自我意识膨胀、易诱发伦理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较清楚的认识到负面网络舆论的危害,并且能够认识到并联系网络舆论与自身道德和社会的关系,正确看待并使用网络舆论。

四、研究启示与建议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到:( 1)根据专业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所不同,最后导致他们对网络舆论的可信度不同,每天上网时间在4-8 小时之间的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容易形成两极化的看法,即可信度较高和可信度较低;( 2)面对网络舆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从众,人云亦云,持观望态度;(3)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的态度与他们对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有关;(4)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必要性,认为负面的网络舆论对社会及个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建议:(1)大学生需要培养正确网络观,提高道德修养,面对复杂的网络舆论能

够做出自己的辨别与判断; (2)学校和社会需要对于网络舆论进行监督,采取正确恰当的措施,有利于校园和社会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 本论文受到江苏省指导项目《大学生面对网络舆论心理特征分析》和江苏省教育科学“ 项目

五”规划

(B-b/2013/01/036)的资助。

参考文献:

[ 1 ]潘宏.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中国报业,2011, (08): 109-110.

[2]刘建华,陆俊.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 (3):

1-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