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古典诗词 弘扬民族文化

合集下载

弘扬民族精神古诗词

弘扬民族精神古诗词

弘扬民族精神古诗词弘扬民族精神古诗词如下:1、横渠四句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南园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4、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病起书怀宋·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满江红·写怀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8、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咏煤炭清·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0、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弘扬民族文化教好古典诗词

弘扬民族文化教好古典诗词

生参与课外实践。关于表达能力的实践项目很多,例如校 [1]曹忠友.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园演讲比赛;班级辩论赛 (上中旬). 2015,(09).
等等。事实上,这类实践活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2]管永霞.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
不够。一方面,受限于教学大纲及语文教学目标的限制, 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脚踏实地、认真勤奋的学习态
不可能将大量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另一方 度,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表达水平,只有
通过课外实践,才能真正得到检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 参考文献:
面”化的信息误导。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破坏极 等各方面的影响不同,学生经历实践活动,其表达能力能
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如适合青少年 取得实质性提高。
阅读的名著,简单易懂的古文、诗词等等。此外,要重视
五、结语
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以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广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大

弘扬民族文化 教好古典诗词
◎吕灵梅
中国古代诗歌从时代上说,初有《诗经》《楚辞》, 盛有唐诗宋词,后有元曲清诗;从风格上说,唐诗有咏物 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等,宋词 则有豪放婉约等流派;从形式上看,唐诗有律诗绝句,元 曲又有小令套数等。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选编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且对学生 做了全文背诵的要求。高考诗歌鉴赏,也由原来的8分提至 现在的11分。让学生读懂诗歌,会做题,是我们高考的需 要,也是读诗的第一层次,第一境界;提升品位、陶冶情 操、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是读诗的第二层次,也是第二重

手法或主旨。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这一做法,在极大提高学生读诗、背诗兴趣的同时,

吟咏经典诗词 传承中华文化

吟咏经典诗词    传承中华文化

吟诵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精妙绝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中华诗词之路悠久而绵长,传承中华文化任重道远。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从先秦“关关雏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到晋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从盛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到宋朝“谁怕,一裘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再到现代“雄关温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信,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华诗词精妙绝伦,诗有轨坤,怡心调神,吟之诵之,嗟之叹之,情之所至,手之舞之,诗卷在手,轻吟慢诵,珠玉声吐,风云景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能感受到那波光粼粼的豪迈,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能感受到那一叶扁舟的潇洒。

中华诗词意义非凡,诗词是中国人特有的表达体系,能够给我们的生活中增添诗意和情调要知全民重温那曲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与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录,增添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

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整合,这些
1 / 2
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活起来,传下去!
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让古代的精神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满怀自信地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诵读经典诗文发扬民族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发扬民族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发扬民族文化诵读经典诗文是人们发扬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经典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内涵。

诵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情感修养,还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诵读经典诗文发扬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诵读经典诗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方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中诸多经典诗文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著作,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代表。

通过诵读这些经典诗文,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诵读经典诗文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经典诗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影响,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有效地弘扬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培养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和情感境界。

在诵读过程中,人们可以体味到其中的诗情画意,领略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使自己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诵读经典诗文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优秀品格和行为规范。

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优秀品格。

诵读经典诗文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情感沟通,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诵读经典诗文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古诗词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古诗词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古诗词
昔日风华绽放花,犹如朝霞照大地。

流传千年的古文化,寄托着民族的骄傲。

古人笔下留芳草,品读其中智慧到。

仰望历史的长河,古代文化流淌进心田。

山水画中寻诗意,青山绿水悦人心。

心领风韵宛如云,古韵叠起意犹存。

文人墨客泼墨痕,凝香如梦传华年。

红楼梦里折扇舞,唐诗宋词回音连。

丹青妙手挥毫端,乐章流淌唤醒心。

秋风诗词咏时光,春雨故事积情怜。

四大名著传家宝,书香永存传中华。

古诗词悠远思维间,繁花似锦绽辞章。

闻香识女儿红,弘扬中华化为风。

每逢佳节倍思亲,诗词之路觅知音。

爱国情怀抒胸臆,古韵悠悠宛如云。

手握痕迹述传统,字字句句气吞山。

中华美文耀古今,笔墨犹在传承中。

典籍之海浩如烟,千古流传不可磨。

丝路往事绕心头,文化交融自古有。

借景抒怀笔锋动,唱响千秋传古韵。

注:以上诗词是通过生成模型生成的,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准确和不连贯。

精选5篇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精选5篇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精选5篇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精选5篇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导语:一个国家的建设不能单靠个人,而需要全国人民携手共创,正如那句谚语所说“团结就是力量”。

因此,我们更应该弘扬民族精神,让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诗歌念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让人记住,那么何不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诗歌当中呢!
一、《阙题》
黄河源溯浙江潮,
卫我中华汉族豪。

莫使满胡留片甲,
轩辕神胄是天骄!
二、《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四、《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甲辰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
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
怒涛岂必属鸱夷。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
唐诗《春晓》
穆夫晨曦照大地,四时春光迎明媚;
横斜使人斗鸟乐,牧童歌唱惹驰名。

一切放眼一笑看,金陵绿野的姿容;
心中豪情当挥洒,大自然的宁静已成。

唐诗《蜀道难》
披荆斩棘宿黄花,蝴蝶飞翔觅芳芬;
缆索隆隆翻维岭,猛马嘶吼追青云。

夜阑山峰密寂寞,瑞气盈棹隐轩门;
羁旅此去大难险,明朝归来谁作魂!
唐诗《登鹳雀楼》
闲看鹳雀海上飞,风生水花映日灿;
轻舟带月靠两岸,夜来鼓声隔青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怅望楚天长叹息,恰似神仙孤鸿驭。

以上三首唐诗曲调婉转,给人以诗意的洗礼与空灵的感触。

其中《春晓》表达了春色撩人的唤醒之情、绿野欣欣者舍的春意和大自然的恬淡之美,自然美景衬托人间繁华;《蜀道难》中让人感受到敬畏自然的艰难,同时空旷山岭的奇秀也给人以惊异;而《登鹳雀楼》让我们在楚天之美之中释怀放眼,更感受到乘舟欣赏秀丽景致之时,予人以文人意境中心,释然到来。

透过唐诗中婉转的境界,静下心志,去体味一下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去舒展一下放飞自我的空灵之情,天地之间,一切如此安谧和美丽。

把一切美好,淡抹在心里,慢慢体会人间真谛,去沉浸于历史与文化中,去感受这唐诗的美妙与神韵,去寻找一丝丝的异彩。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全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有很多:1、唐朝·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唐朝·白居易《青石》: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响古典诗词弘扬民族文化
——海曙区图书馆中华古诗词吟唱大赛[实施背景]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江泽民总书记就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丽至宝”。

挖掘古老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吟唱是前人的一种唱读方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这门艺术来自民间,与方言及民间音乐密切结合。

但随着普通话朗读与朗诵的倡导和推广,吟唱之道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不被人广泛关注。

然而,五千年文化文明古国,渊博精深的古诗词,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断发展的艺术奇葩,吟唱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让他们在深厚的文化、优美的字里行间资源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寻根固本。

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中国有着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君子务实、重德好仁等美德。

吟古论今,既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因此,我馆联合学校、社区举办系列活动,利用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索实践,让未成年人吟唱一些古诗词名篇,从而进入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之中,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养成、一生的发展大有好处。

[基本做法]
在未成年人读书节期间,我馆通过在辖区的学校、社区进行宣传活动,联合爱菊艺校联合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华古诗词吟唱大赛等形式进行推广和深入。

未成年人以年龄段、班为单位进行诵读经典吟唱古诗词活动,每个班级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古诗各不相同,表演得让人耳目一新。

在舞台上,他们用不同的风格和多种形式来演绎古诗词的风采。

蓓蕾班的小朋友们虽然年龄小,但不管是朗诵、吟唱,还是舞蹈,每个人都非常投入,让人赞不绝口。

有的在吟唱中,还穿插使用了英文和越剧的形式来表现古诗词。

有的运用武术表演更让人啧啧称赞。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从学生的吟唱和创造中充分体现渗透力所在,通过听、唱、试、画、创等音乐手段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更深地认识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精髓,了解古代诗人的爱国之情、生命价值取向。

[成效评价]
活动在邵逸夫大剧院举办,主要内容以适合未成年人吟唱的古典诗词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社区效益和广泛的好评。

通过吟唱表演,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诵技巧,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更能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古诗词的典雅蕴藉。

广大未成年人在经典诗文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美德,提高了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创新亮点]
以“吟唱诗词”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既可以提升音乐听赏和歌唱学习的文化内涵,又可以深化、美化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学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让孩子不被流行牵着鼻子走。

现在的孩子已经被流行音乐挤占了大量的大脑空间。

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并不能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自觉辨别,古诗词的吟唱,能让未成年人多学习有文化底蕴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书香校园的打造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更是充实学生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的绝佳途径。

“走进经典,品味读书之乐”诸如此类读书活动的开展,也是我馆提升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社区、配合学校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