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验证走向实证—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新视角与案例分析

从验证走向实证—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新视角与案例分析
从验证走向实证—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新视角与案例分析

从验证走向实证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新视角及案例分析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大力倡导科学探究的今天,高中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尴尬,落实“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笔者提出了以科学过程性技能的培养为主

导的教学视角,从验证走向实证,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苏

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版,P 39)验证性实

验——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验证性实验过程与方法科学过程技能科学素养

1.问题的提出——课程目标的创新与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尴尬

新一轮课程改革努力凸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要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与完整的人格。为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下面简称“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述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大家普遍认为“三维”目标的提出是个亮点,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谓是亮点中的“亮点”,又是亮点中的“难点”。化学学科如何阐释本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根据对《标准》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过程”指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主要是指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方法),还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则更多的承载着落实“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重任。所以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看实验多,做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少的状况,充分发挥实验作用,把大量的实验分散在教材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栏目之中;同时新课程还淡化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把大量的演示或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为学生亲手做实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缺少探究性”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验证性实验价值的怀疑,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误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验证性实验”不具有“科学探究”的功能,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显著标志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今天,验证性实验似乎已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其实,验证性实验不应受到责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验证性实验无论是在化学研究中还是在化学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也是任何其他类型实验所无法替代的。现实中人们对验证性实验的认识所暴露出的一些误区,是与传统的对验证性实验的价值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对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安排不当有关,这同时

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改进验证性实验教学使其发挥科学探究功能的问题。

2.理论的思考——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科学素养

2.1什么是科学素养

什么是科学素养,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国际上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建议的内容获得概略的认识。国际上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解。根据科学素养的内涵,在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键举措就是让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这里所谓“做”不是盲目的做,或者仅仅表现为外显动作的“做”;还必须“动脑”的理性体验——在做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从而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做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本质。

2.2从验证走向实证

人类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进行的科学实验通常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利用各种实验装置,在人为干预或控制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观察迄今未知或未加解释的新事实;其二是利用各种实验装置,创造特定的观察条件,以便判断或验证科学假说或理论。由此也就衍生出探究性试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基本实验类型。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探究性试验与验证性实验分别与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相对应。归纳是从有限的个别事例中推断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归纳推断的基础是假设将来事实与现有事实具有相似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由归纳得出的规律原则上是可错的,它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实证的假说。演绎是从一般推出个别的过程,这首先要求作为推理前提的“一般”应当为真的,但问题是我们常常无法确定其前提是否为“真”,而且即使前提为真并在推理正确的情况下,也并不意味着从一般性出发就一定能揭示出个别事物的特征。因而,无论是由归纳得来的结论还是由演绎得来的结论,都是可错的,都需要经过实验验证才能得到确认。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的本质就是通过观察验证”。因而,验证性实验在科学发现以及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验证性实验来验证假说或检验理论,这是培养学生实证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验证性与探究性本来就是密切联系的,探究的过程离不开验证,验证的过程同样也可以充满探究。其实,实验过程是否具有探究性,这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实验类型,现实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缺少探究性或“伪探究”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所以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应是“如何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问题,而应是“怎样使验证性实验更多的蕴含

探究性”的问题。笔者认为,欲使教学过程蕴含探究性,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绝非靠简单的模仿一些“探究教学模式”所能凑效的,而是要仔细分析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抓住各个“环节”中所蕴含的基本技能方能见成效。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技能究竟是什么?它就是科学过程技能。

2.3科学过程技能

根据科学家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过程的特点,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将其定义为一组具有广泛迁移力的适合多种学科和科学家的工作性质所需要的能力。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科学——过程与方法》将科学过程技能概括为6种基础性科学过程技能和6种综合性科学过程技能(如下表)。

科学过程技能是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它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有机融合,而且以智力技能为核心。儿童对外界世界的兴趣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但他们对于如何正确的探究却缺乏经验。这方面的技能是靠后天培养的。科学过程技能发展受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解决的途径——落实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验证性实验教学

教学中的经验规律的来源一般有两条途径:其一是根据学生在生活经历或探究性实验中所获取得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得出;其二是利用已知的科学经验规律进行理论演绎得出。无论从何途径得出的经验规律在未经证实之前,都只能将其看作为尚待进一步验证的科学假说对待。所以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突破传统的将所有验证性实验都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结论之后,并且客观上已把这些结论作为“正确结论”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弊端,结合教学进度考虑适当增加实验的提前量,让学生能在未做实验之前将经验规律明确作为假说对待,渗透假设性。同时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还要努力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科学预测。当然,教学过程中的预测是相对于学生的未知而言的,凡是学生依据所研究的经验规律通过演绎推理而作出的关于某种未知自然现象的预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科学预测,而检验这种预测的实验便是教学意义上的预测性验证性实验。如此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也应当将实验设计融入到验证性实验的步骤中。而且从操作层面考虑,验证性实验的设计与探究性实验设计比,则更为容易、可行,对于学生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4.实践的案例——氢氧燃料电池演示仪的开发与制作

燃料电池(尤其是氢氧燃料电池)以其能量转换效

率高、污染小、高度可靠性,必将成为未来电池的主

角。由于燃料电池在电极制作和燃料的储存、携带方面

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尚未得到普及。中学化学教科书的

大部分版本中关于燃料电池的介绍仅限于文字和示意

图,这使得学生对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原理缺乏感性认

识,从而产生一种神秘感。通过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认

识和理解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原理(如右图1),这是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版,P 39)的一大特色与创新。我们在上相关内容之前安排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初衷是让学生理解和利用原电池原理动手制作简易电池,并体验高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但在实验过程中,不少小组做不出现象,而且有学生提出该装置先充电,后放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讲能叫作燃料电池吗?为此,我们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的进行了学生科学过程技能培养的实践。

4.1文献检索——解释资料

我们知道典型氢—氧燃料电池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燃料电极(负极)、电解质溶液、空气/氧气电极(正极)。其工作原理是:负极处的氢气被“抽取”电子,这些电子

通过导线流入正极。在正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获得电子。由于燃料电池不会燃烧发出火焰,也没有旋转的发电机,所以燃料的化学能大部分直接转化为电能。工业上,人们用Pt 作催化剂和吸附剂,只要不断的加入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就可以持续供电了。而上述装置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实质上是一个蓄电池(电能→化学能→电能),似不能完全反映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2实验探究——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1]我们重复了上述实验:用多孔碳棒做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半分钟),使水发生电解,产生的部分氧气和氢气被碳棒吸附。然后停止电解,将电极接电压表和电流

表。(如右图)。我们观

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发

生偏转,但此时电压和电

流都很小,且不稳定,衰

减得很快。

在中性电解质溶液中,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2H2 → 4H+ + 4e-;(+)O2 + 2H2O + 4e-→4OH-。根据上述电极反应式,我们发现电流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氢气的量有关。由于多孔碳电极虽能吸附一部分氢气,但量有限,在发生放电反应时,产生的电流太小。这也就是不少同学做不出实验现象的原因。于是我们首先对电极进行了改造:用实验室里的破试管截成60—70 mm的玻璃管,配好单孔塞;将多孔碳电极塞入单孔塞,使电极置于玻璃管内。这样就可以利用玻璃管贮存气体,而提高电极周围氢气和氧气的浓度。当用新电极重做上述实验时,我们欣喜的发现电池的电压和电流明显增强,不仅仅可以使起辉电压为 1.7 V,电流为0.6 mA发光二极管发光,而且还可以使音乐贺卡上的扬声器发出美妙的音乐。

但是多孔碳电极不能像Pt电极那样主动的吸附和催化

氢气和氧气,我们仍无法从原理的角度来改进上述实验装

置,研究曾一度陷入僵局。

4.3第二次文献检索——解释资料、形成假说

在前一次文献检索时,老师和同学们主要依赖于互联

网,多数关于燃料电池的介绍都停留在科普水平,对于如

何从原理上克服上述装置的缺陷贡献不大。于是我们又进

行了第二次文献检索,充分利用学区内有大学的便利走进

了大学图书馆。一本由P.W.阿特金斯、M.J.克吕斯顿著庄宏鑫、王和春译的《物理化学原

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中的一幅插图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如右图)在这个燃料电池装置图中只有通入氢气的那个电极是碳极+铂催化剂,而通入氧气的那个电极却没有催化剂。书中还配了一段文字“实际上,燃料电池的操作就像一个电化学电池,在一个电极上放出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另一电极,引起另一电极的还原作用。唯一不同的是反

应的燃料由外部储存的气体供给。工业上,人们用Pt作催化剂和吸附剂(如图)。氢气被

...

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离解为氢原子,氢原子放出电子,通过外电路,引起氧气的还原反.......................................

应,构成燃料电池。整个操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发氢气在电极上放出电子................................。”在中学化学

试验室里,我们虽然无法实现工业上的操作,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电解水时阴极发生2H+ + 2e-→H2 的反应,使多孔碳电极吸附大量还原性强,易失去电子的活性氢而得到活化的氢电极.。氧气能不能由外界直接通入呢?

4.4再次实验探究——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2]于是我们对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右

图):将两只改造后的电极的玻璃管中注满溶液,并插

入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中。在一只电极的玻璃管内用

排液法收集一定量的氧气。然后另一只电极作为阴极接

氢—氧燃料电池模拟装置1 上电源(8—12伏)电解(约2分钟),收集产生的氢

气。多孔碳电极吸附活性氢,同时在玻璃管内收集一定量的氢气,提高电极周围氢气浓度。在停止电解后,我们将经电解活化的氢气电极和收集有氧气的电极接上电压表,测得路端电压为 1.4V;接上扬声器(我们用的是音乐贺卡上的扬声器),可使扬声器发出美妙的音乐。

经过改造后,该装置由于采用了外界通入的氧气,其得电子能力不如刚刚电解产生氧气来得强,所以电池的路端电压只有1.4V,不足以使起辉电压为1.7 V,电流为0.6 mA发光二极管发光,但可以使音乐贺卡上的扬声器发出美妙的音乐。关键是如此改造后的装置就从原理上突破了原装置的缺陷,是一个模拟氢—氧燃料电池。而且该实验装置的制作简便易行,装置稳定性好,成功率100%,可重复率100%;并且该实验药品消耗少,对环境无污染,取材方便,无论城镇或农村中学都可以演示该实验,还可作为学生分组实验,便于推广。

4.5第三次实验探究——推论、解释资料、形成假说、进行实验

研究性学习小组内此时又有了不同的声音:“氢氧燃

料电池在工作时应该可以看到气体的消耗,而上述的改进

虽说从原理上突破了教材实验装置的缺陷,却不能直观的

看到气体的消耗!”。经过前面的研究,大家积累了比较丰

富经验,我们很快从物理上的连通器和毛细现象受到启发

尝试着制作了一个仪器(如右图)。

[探究实验3]通过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在U型管中形成气室,并将排开的液体送入球泡,进而进入带刻度的毛细管。停止电解,将电极接上音乐贺卡,我们欣喜的发现,贺卡上的扬声器发出美妙的音乐,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同时毛细管中的液面在缓慢的下降,说明两个电极上的氢气和氧气在缓慢的消耗,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6第四次实验探究——识别和控制变量、解释资料、进行实验

既然在前面的文献检索中发现氢氧燃料电池“整个操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发氢气在电

.................

极上放出电子

......”即形成活性氢电极,那么能不能在一个装置中体现这一点呢?于是我们又一起设计了第三个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

[探究实验4]在氢氧燃料演示仪3(如上图)中注满硫酸钠稀溶液,将制作好的电极插入(要注意装置的气密性,涂抹凡士林可以解决)。将电极1、2接在直流电源上,在电压8-12V下电解,收集一定量的氧气和氢气后,停止电解。同时在电极3、4处导入收集好的氧气和氢气,直至双球泡中的液体进入毛细管一段高度。将电极1、2,电极2、3接上音乐贺卡,将电极3、4接上灵敏电流计,电极4、1接上灵敏电流计,我们可以看到:

同时我们还能看见毛细管中的液面缓缓下降。说明了整个氢氧燃料电池的关键是电极2—活性氢电极的形成。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构建了“三维”课程目标;科学素养培养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尤其体现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而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的核心是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系统培养科学过程技能,更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上只是笔者初步思考与尝试,以期抛砖引玉,请专家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J].《化学教学》,2004,4,1~4.

[2]郑长龙.关于科学探究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J].《化学教育》,2006,8,6~12. [3]郑青岳.验证性实验不具有探究性吗?. [J].《物理教师》,2007,28(3),38~39. [4]王磊等著.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2~144.

[5]化学教学编辑部.化学活动课及微型实验设计与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6]P.W.阿特金斯、M.J.克吕斯顿著.庄宏鑫、王和春译.物理化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7]张巨青主编.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方法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浅谈

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浅谈 摘要在高中化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赢得了化学教学的胜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改高中化学老师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高中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做好实验内容的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 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高中化学教材也在编排中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同时化学知识也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有阐述:“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这一论点说明了化学的实验是论证科学观点的途径和佐证。在高中化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赢得了化学教学的胜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改高中化学老师多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纵观我国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将要采取什么措施,是笔者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做好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验证前人的科学观点,通过实

验的开展,进一步或者是再现科学家的科学论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观察和亲自操作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对科学观点的直观认识,亲历知识建构的全部过程,增强感性认识的,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研究的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上好实验演示课,让学生在直观、真是的环境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探析 高中学生的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未来的高考。学生十几年的学习要在在这个时期经受一次重要的检验,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正是这样明确的目的性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广泛地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一是不能完全体现实验的探究性,实验变成了一种教学形式,没有实践的过程。比如有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内容,考纲里有的实验要求必做实验,而这样的实验也仅限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式,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入手,一步一步地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一切都是图解,没有器材的使用。学生只是一个听众,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听实验、背实验、记实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部分老师没有从意识深处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案例研究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案例研究 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合理的利用实验教学案例还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并且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趣味化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教学辅助功效。透过很多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这也会很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让大家对于实验后的原理展开积极的探索,并且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趣味实验作为课堂导入 趣味实验可以为课堂教学发挥很多辅助功效。首先,教师可以以趣味化的实验作为教学导入,这种方法往往能够非常好的提升知识教学的效果。以实验为教学导入首先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会非常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尤其是当看到的实验非常有意思,展开的一些实验现象让自己很惊讶时,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会进一步被激发。大家都会非常迫切的想知识实验后的原理,想明白会造成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这就非常好的为知识教学打下了铺垫,能够让学生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展开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因此,教师可以灵活的应用趣味化实验作为知识教学的导入,这种方法通常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们展开了如下实验教学导入。我选取的时常见的一个蓝瓶子实验:在一个圆底烧瓶中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于水中,加入数滴0.1%的亚甲基蓝(不能多,否则变色较慢),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同样不能过多,否则可能会使溶液变成黄色,就不能成功地观察到蓝色和无色之间的转化),当振荡圆底烧瓶时,溶液会变成蓝色,而放置2分钟左右会变成无色,再振荡又会变成蓝色,这样的循环无数次(一般可以持续1~2天)。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观察实验现象,当看到瓶子内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时大家的学习欲望也极大的被激发。学生们都很想知识其后的实验原理,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就这样,借助这个有意思的小实验不仅很好的为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得到了激发。 二、趣味化的课外实验活动 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趣味化的课外实验活动来为课堂上的知识教学做出有效延伸,这同样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拓宽。化学课堂上学到的不少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们展开一些有意思的课外实验活动。这不仅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也会给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对于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摘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化学课程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 师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课程的有趣性。想要使学生 在课堂中可以认识到更多化学知识,拓展学习的视野,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化 学教学中。本文将深度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3-0049-01 1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1.1 与传统实验教学对比的优势 1.1.1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做实验为主,考虑到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 危险性,会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清楚的 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对化学实验的结果产生更多的疑问,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使学生对化学教学产生抵触的情绪。如果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传达的方式,全面将实验的过程、结果清晰的呈现给学生,延长 学生的观察时间,使学生可以更加细致的进行观察。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授课,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点充分进行针对性讲解,减少了化学用品的浪费,将课堂效率提升,使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及结果有更好 的了解。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但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1.2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将那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舍去,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通过其独特的功能突显出来。如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等,通过 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 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这样,也能更有效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师生互动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1.1.3 调控实验过程,突破实验难点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又是一个双向反馈的传输过程。在现代信 息技术没出现之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们在台下观察, 即使是有些实验要与学生们互动,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药品有限,老师的 演示也只是一次完成,学生往往观察不到实验的全部进程。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运 用多媒体,就可以根据教学及学生的需要,在遇到复杂操作,学生没看懂的内容 上重复播放,而对于太简单的知识就可以跳过,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掌握实 验知识。有些化学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模拟演示,则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 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从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很多学校由于实验器材有限,学生无法一一动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制取二氧化碳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检查气密性,动手制取二氧化碳 3、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教学用具: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止水夹,集气瓶,毛玻片,火柴,酒精灯 新课 板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一演示实验 (1)在锥形瓶中加入几块石灰石,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2)再打开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板书: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二氧化碳

提出实验室还有其他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二,提问:制取氧气的装置怎样来设计? 两种发生装置和三种收集装置的选取非常重要。(小黑板展示) 请同学们自己来选择并说明理由 演示制取氧气,同时附上步骤 板书:步骤 1 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 固定装置 4 加热 5收集 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 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 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少许的原因?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实验的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制取气体,对学生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很重要。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并能按规定操作制取氧气。结合氧气的性质对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分析关键词:实验教学,评价,初中化学,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分析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首先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意义,然后从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化学教师实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法;教学评价初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实验教学是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分析内容: 摘要: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首先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意义,然后从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化学教师实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法;教学评价 初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受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缺失,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一方面,开展实验教学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注重化学理论知识讲解,而纯理论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

要合理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明确化学实验流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掌握化学知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化学学习难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规律等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要注重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在观察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发挥其学**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破化学教学重难点,降低化学学习难度[1]。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思考、发现、总结的过程。化学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而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方式,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各化学实验过程,提前准备实验用具,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按同组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组6人左右,再选出小组长。然后,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各小组按照具体情况分配任务。在开始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报告实验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应简要评价、总结。随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要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最后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通过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及化学知识点[2]。例如,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明白酸性溶液能够将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溶液,应首先做好实验准备,让各小组学生选择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工具,如牛奶、鸡蛋清等,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这些物品的颜色变化、形态反映,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逐步检查上述物品的酸碱范围,进而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教师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掌握化学知识。(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机制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1.开启化学之门----多彩的化学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 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科学素养目标〕 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灭的,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型〕实验探究、总结、应用课 〔教学用时〕1课时 〔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等;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表演魔术,引入新课:(魔术操作)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2.“魔棒点灯”;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许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00034 【文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克服传统化学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是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改变现行实验教学中“只看不做”的问题,开展实验是最有效的手段。而中学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时培养学生创造力作用的发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大对实验课程的投入与关注。 1中学化学实验现状 中学化学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是: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员的配备与培训应满足具有的条件:条件好的学校,仪器配备应做到人手一套,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仍有很多教师把实验单纯地当做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一种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将其置于从属的位置;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丧失。而黑板实验,讲实验等还相当普遍,有一些学校即使开设实验课,也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再加上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缺乏,致使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实际不容乐观。 2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2.1演示实验的给出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由于现行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演示实验后面都附有实验现象,这样倒是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但有利就有弊,教师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在认真思考,而更像是在看热闹,有的甚至不看实验。理由就是书本上都写着呢!这样不仅养不成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由于学生对感性问题认识不充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2.2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同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总是放在演示实验之后,对于一些有关基本操作的实验,学生往往掌握的不好。因为学生每接触一种新仪器,总是先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讲解如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 以实验为基础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其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化学实验来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用途,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开展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本文结合高中化学实验的现状,对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帮助同学们理解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良好途径,在新一轮的化学实验改革当中,实验必然是最为关键的所在。本文的主题是以实验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实际试验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其形式进行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在下文中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现状,并据此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化学实验的认识程度不够。 现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不够深刻、理解不够到位,很多教师认为化学实验知识化学教学的附加,只需要简单地完成课程标准交给的任务即可,而学生自然而然得也对实验不够重视,认为实验课就是玩,在试验课过程中,有的同学们只是一味得观看别人操作,根本就没有亲自动手去做。这样的后果导致了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只是走了个形式,很多教师都是在试验课上,先交给学生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最后写一个试验报告了事。这样的现象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 2.化学实验设备不足。 由于受到学校经济条件的影响,现阶段很多高中都没有完整的化学实验室,实验设备也不足,加之化学实验不同意其它实验,它需要很多实验设备不断的重复使用,一些化学药品的使用也有局限性,还有的因为学生操作不当导致的器材损坏和浪费等现象,都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很多形式不能顺利的展开。 3.实验教学经验不足。 化学实验有其特殊性,在实验中不仅比较复杂,还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而在实际的化學实验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很容易导致形式教学或者是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不下去的现象。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面对众多的复杂的化学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学习效果自然也差,这样在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力差,很多不良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当今,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 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 一致的。化学实验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化学实验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 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验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充分赋予学生动脑、动手的权利。同时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但不是 唯一功能,所以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 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实验技能, 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 二、教学方法上,从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教师还应在实验教学模式上作更多多探索。实验的形式要逐步从以演示实验转变为以学 生实验为主,以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多手段多管齐下,尊重学生主体,实施新课 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形式,给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通过学 生活动,动中学,学中动,讨论交流、质疑反思,得出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 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中学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 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 是一致的。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作为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充 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有探究的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轻易包办;能 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还可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准备,包括自拟实验步骤弄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 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脑: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此激活他们的 思维,使他们所有潜能和创造性都充分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有质 的飞跃。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先后顺序。教材的教学顺序一般是先讲授后做化学实验,为了提 高教学效果,可以将某些教材的顺序作些调整,即学生先做实验后讲授。例如,在学习常见 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先组织学生分别做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 归纳小结。这样做由于学生事先对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没有印象,只能通过自己所得到的结 论进行讨论分析,推理得出,所以学生操作认真,观察细致,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培养能力 的效果。二是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局部的变动,有时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改变以学科为中心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探究模式,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化学的实验功能 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 独特的形式,即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对发展学生多种能 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合教材特点,有序组织实验教学,不断加强实验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1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 [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实验一下,看看你们的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生]学生实验,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是集气瓶体积的1/10。 [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占空气体积的1/10,为什么? [生4]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少。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高中]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009年秋我省开始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等;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式学习的比重,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课程的主旋律,实验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环保,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重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实验教学,更好地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实验教学模式。 一、教师演示实验模式 教师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在安全、环保等方面提供指导。 教师演示实验模式如下:课前将需要演示的实验以实验报告单的形式发给学生,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结论。上课时实验目的、原理项由学生口述,实验装置由学生组装,教师借助于实物投影仪放大实验现象,学生描述,教师评价后由学生填在报告单上。 这种模式曾用于化学1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备氯气、浓硫酸的性质,化学2中电解氯化铜溶液、乙醇和乙酸反应等。通过这种模式,降低了一些具有污染或危险性的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符合新课程理念。 二、实验室学生实验模式 高中学生要进行化学学科的实验考查,教师应尽可能的把考查实验设计成实验室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熟悉常见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室学生实验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内容:教师选取实验,通知实验室准备药品和器材;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写清步骤;教师批阅实验报告;师生进入实验室;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结束,整理(清洗)仪器,完善实验报告;教师总结、点评。 这种模式可用于化学1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的量浓度配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等。这样安排符合高一学生的发展特点,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经验等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 三、教室学生分组实验模式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策略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策略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内容逐步增多,学习的知识逐步抽象,逻辑性增强,单是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就有七章二十三节,设有实验42个,其中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20个,这就意味着高中化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实验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努力,最后学生的化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有的觉得学习化学太难,逐步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出造成化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有: 1.许多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实验时照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没有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把实验放在嘴上,靠一支粉笔就把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然后靠一张嘴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实验和背实验,压根儿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验教学当做重点学习的对象,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 3.有的教师对实验要求过于放松,没有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思维。教师通常对实验试剂的用量、滴加顺序、反应温度等条件过于放松,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的健康。 4.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失败率高。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只需在课堂上按照书上的步骤做一遍就行,没有在备课时多做几次实验,到课堂上做时失败率往往很高,教师情急之下一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就随便找借口解释,敷衍学生。 5.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化学操作实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它代替实验教学,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影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上的图画学习实验,这导致实验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6.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时,没有相应的指导、评价和总结,注重过程忽略方法,让实验变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在小组内缺乏指导,过于随意,实验得不到好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生无疑是繁忙与艰辛的,枯燥无聊的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张丽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六章课题一“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 案例描述: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所需要的药品。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碳酸钙和稀硫酸也是反应速率适中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硫酸的浓度的用量再稀一些;使用的大理石块再大一些或者在小一些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

出了最终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操作,我接着安排了实验,“要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李碧玉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王凯然同学说:“不行药品的状态不同,反应的条件也不一样的”两位同学的意见说出来之后全班同学都不出声音了,当时很是尴尬,我想可能是因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已经学过很久了,大家的印象不是很清楚了,我不应该直接把问题抛给他们,后来在我及时的引导下,学生一点一点的清楚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确认。 讨论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一些小小的意外,不过都及时解决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大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又的得到了提高,在小结是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谈论了自己的收获。 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