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提纲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1.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5.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母系

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

⑴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⑵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

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⑶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⑷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9.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课本11页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表)

10. 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11.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

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万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 法兰克的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⑴时间:8世纪前期;⑵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⑶历史意义: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2. 日本大化改新:⑴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经

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⑵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

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⑶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⑴时间:10世纪;⑵特点: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⑶影响: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古代世界的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课本36页)

2. 阿拉伯数字由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对其加以改造,并将其传到了欧洲。

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来到中国。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杰出的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和灌溉。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4.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查理一世,法国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路易十六;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9.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罪恶的奴隶“三角贸易”(课本94页“三角贸易”示意图)

⑴三角贸易路线:①出程: 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②中程: 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③归程: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⑵三角贸易的经营者: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

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⑶三角贸易的影响:①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

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

②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得的血腥钱

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⑴战场: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⑵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⑶历史影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⑷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5、630年,麦加贵族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当时西欧社会等级森严。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4、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由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 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四川教育出版社)

世界古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 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 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一、神奇的金字塔: 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 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由汉谟拉比制定) 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 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c)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 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 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一、大化改新 时间:646年。(中大兄皇子、高向玄理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后,日本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 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 二、阿拉伯的兴起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630年,打回麦加,把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第三主题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的繁荣 1、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和复习提纲(精编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知识框架】 古代埃及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文明古国 古埃及 文明成就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重点梳理】 2.金字塔 名字由来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3.法老的统治 国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王权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知识延伸】 尼罗河与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有什么关系?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曾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发源地 两河流域 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王国 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第3课古代印度 【知识框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端。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16——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完善、走向成熟,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巩固和扩大,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级,近代社会终结,向现代社会迈进☆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力:大机器生产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局限性:贫富不均☆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自由主义思想19世纪略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社会主义思想19世纪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复兴运动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防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背景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很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含义:14——17世纪,很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表现人类持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影响范围:几乎西欧所有国家影响: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推动作用,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国籍称谓作品意义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家(戏剧家)“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使英语文学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以和悦的眼神、发自内心的微笑表现人性的光辉,达?芬奇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赋予笔下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与典雅,鼓励人们去大胆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实行反封建、反教会、反神学斗争,为资产阶级服务☆16——18世纪的四次巨变: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背景自然科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封建君主制依然存有,人们群众的利益仍然持续遭到侵犯和剥夺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不满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斗争,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含义:17——18世纪,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 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提纲.doc

二、主要资木主义国家走上资木主义道路方式 因各国实际情况不同,各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 笫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笫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I口制度而走上资木主义的道路。例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口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后)的重要文献

五、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根木原因:都是资木主义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3)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领导。 (4)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 (5)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6)影响: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同点: (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法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美国革命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冇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主(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联邦制,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屮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4)性质:除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述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专题复习(9)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 一、戊戌变法(见专题8)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人改革 1、H本的明治维新:(具体内容见专题八) 2、俄国1861年改革:(具体内容见专题八) 3、苏俄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 (2)、开始时间:1921年 ⑶、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埃及 1.概况: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 2.《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性质),也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地位)。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概况:古印度指整个南亚次大陆。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城邦。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四大文明古国 ①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②古代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③古巴比伦——两河流域;④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课程标准: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一、爱琴文明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兴起)历时约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⒈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⒉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⒊改革措施:①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②公民大会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③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工资或补贴,以便贫苦公民广泛参政。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⒈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 ⒉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的扩张与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发生冲突,两国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的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埃 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 ★⑵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 ⑶领导人:列宁⑷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⑸主要参加者:工人阶级 ⑹最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彼得格勒)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⑺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 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⑻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⑤1918-1920年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③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改良主义的方法) 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⑵领导人:列宁。⑶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⑷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⑸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苏联成立:(1922-1991) ⑴时间:1922年底;⑵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巧记:俄外乌白) ★四、(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⑵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 ★五、斯大林模式: ⑴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⑶“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和约》: ⑴时间:1919年6月巴黎和会;⑵签约双方:协约国和德国; ★⑶基本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包括: 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 德国不得设防; 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3)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世界近代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 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 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 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自由主义思想19世纪略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 社会主义思想19世纪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复兴运动 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背景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 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 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完整word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級下冊 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結果:①推翻了沙皇の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②二月革命後の兩個政權並存の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二.俄國十月革命 1.時間:1917年11月(列寧到彼得格勒の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の苦難。②臨時政府繼續實行反人民の對外政策,(繼續進行世界大戰)並力圖撲滅國內の革命火焰。 3.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建立了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 寧當選為主席。 4.蘇維埃政府采取の措施:①建立新型の無產階級政權,②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③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の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④同德國和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5.1918年3月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6.1920年粉碎了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の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の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為了戰勝敵人蘇維埃政權采取:①加強紅軍の建設,②實行了經濟上高度集中の“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7.十月革命の曆史意義: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の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②十月革命の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の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の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の解放鬥爭。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の探索 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の首要任務是:恢複被戰爭嚴重破壞了の經濟。一.列寧の探索 1.在列寧の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の恢複和發展。(1924年列寧逝世) 2.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後來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二.斯大林の探索 1.措施: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②蘇聯加快了實農為化の步伐。 2.作用:蘇聯由全傳統の農業國變成強盛の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3.蘇聯在1936年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の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の經濟政治體制の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特點:政治上——高度集權,忽視民主;經濟上——計劃經濟,排斥市場) 4.斯大林模式の影響:在一定曆史階段裏發揮過積極の作用,但後來它嚴重阻礙了蘇聯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