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住,通“驻”,驻扎)

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

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

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

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

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

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

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

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

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

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

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

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

到事业中)

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三、一词多义

当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

当横行天下(动词,应该)

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

将命猛将统兵数万(名词,将领)

求救于孙将军(名词,高级军官)

彼所将中国人(动词,率领)

将顺江东下(副词,将要)

治共治曹操(动词,对付)

刘表治水军(动词,管理)

卒疲病之卒(名词,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

五万兵难卒合(形容词,同“猝”,匆猝)

方助画方略(名词,次序)

地方千里(名词,方圆)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

方连船舰(副词,正,或并)

乃此乃天也(判断动词,是)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竟,居然)

乃罢会(副词,于是,就)

骑乃得过(副词,才)

为为孙权长史(wéi 动词,是)

为操后患(wéi 动词,成为)

动以朝廷为辞(wéi 动词,做)

保为将军破之(wèi 介词,替)

安能复为之下乎(wéi 介词,在)

恐为操所先(wéi 介词,与“所”连用,表被动)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wèi 动词,通“谓”)

于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

见权于柴桑(介词,在)

肃追于宇下(介词,到)

受制于人(表被动,被)

资:多载资粮(物资)

此帝王之资也(凭借,资本)

能:表恶其能(才能)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能够)

盖:英才盖世(超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

抚:权抚其背曰(抚摸,轻拍)

上下齐同,则以抚安(安抚)

难:五万兵难卒合(不易)

安能抗此难乎(灾难)

次:引次江北(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并:行将为人所并(吞并)

将兵与备并立逆操(合)

事: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北面而事之(侍奉)

事急矣(事情)

足:不足与图大事(值得)

精兵足用(充足)

走:预备走舸(轻快的)

备南走,肃径迎之(逃跑)

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乃罢会(于是就)

骑乃得过(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

四、词类活用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

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

3、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作状语,从水路,从陆路)

4、敬贤礼士(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

5、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6、为汉家除残去秽(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坏人)

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8、敬贤礼士(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9、兵粮精多,足以立事(使动用法,使??建立)

10、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用法,使??逃跑)

11、必蹶上将军(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2、操悉浮以沿江(使动用法,使??漂浮)

五、特殊句式

1、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

2、曹公,豺虎也(判断句)

3、且此帝王之资也(判断句)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句)

5、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句)

6、我,子瑜友也(判断句)

7、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8、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1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11、嬴兵为人马所践踏(被动句)

12、逼兵事耳(被动句)

13、卿欲何言(宾语前置句)

14、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

15、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句)

16、今战士所还者(定语后置句)

1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句)

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句)

1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定语后置句)

2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句)

21、裹以帷幕(状语后置句)

22、败于长坂(状语后置句)

23、亮见孙权于柴桑(状语后置句)

《赤壁》知识点整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全文翻译】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考试范围】 1、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 4、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最后后两句诗的妙处?) 答:A、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 B、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6、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四大名著知识点总结

四大名著知识点总结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

(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西游记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赤壁之战知识点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住,通“驻”,驻扎) 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 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 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 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 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 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 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 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 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 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 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 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

到事业中) 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三、一词多义 当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 当横行天下(动词,应该) 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 将命猛将统兵数万(名词,将领) 求救于孙将军(名词,高级军官) 彼所将中国人(动词,率领) 将顺江东下(副词,将要) 治共治曹操(动词,对付) 刘表治水军(动词,管理) 卒疲病之卒(名词,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 五万兵难卒合(形容词,同“猝”,匆猝) 方助画方略(名词,次序) 地方千里(名词,方圆)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 方连船舰(副词,正,或并) 乃此乃天也(判断动词,是)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竟,居然) 乃罢会(副词,于是,就) 骑乃得过(副词,才)

《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禽——擒) 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 3.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张,同涨,布满) 4.雷鼓大震(雷——擂) 5.进住夏口(住——驻) 6.卿能办之者诚绝(诚——请) 二.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孙权所统治的地区) 2.备南走(逃跑) 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 6.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 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 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9.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 10.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 11.邂逅不如意(一旦) 12.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 13.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 14.北军大坏(溃败)15.莫不响震失色(改变面色) 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 1.名——动:a.敬贤礼士(以礼相待,礼遇) b.犹且守义不辱(被动,受侮辱) c.水路具下(向下,来) 2.使动: 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b.乘犊车,从吏卒(使……跟从) c.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 d.可烧而走也(使……走) e.必蹶上将军(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作动词,使……受挫) f.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连词,而) 3.形——名:a.瑜等率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b.敬贤礼士(贤德的人) 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 d.除残去秽(残暴、丑恶的坏人,互文) 4.名——状:a.备[南]走 b.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c.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

三国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 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进行评价。 褒:雄才大略的曹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在三国的政治天宇中。 贬:曹操为人奸诈如狐,打着天子的旗号,干着算计诸侯的勾当。13、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前后出师表、忠辅刘禅。 14、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1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16、《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 17、“义释严颜”的人物是(张飞)“智取瓦口隘”的人物是(张飞)“拔箭啖睛”的人物是(夏侯惇)“火烧连营七百里”的人物是(陆逊) 18、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住,通“驻” ,驻扎) 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 ,捉拿)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 ,仓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 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 ,火焰) 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 ,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 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 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 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 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 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 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 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 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 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三、一词多义 当:①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②当横行天下(动词,应该)③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 将:①命猛将统兵数万(名词,将领)②求救于孙将军(名词,高级军官)③彼所将中国人(动词,率领) ④将顺江东下(副词,将要) 治:①共治曹操(动词,对付)②刘表治水军(动词,管理) 卒:①疲病之卒(名词,士兵)②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③五万兵难卒合(形容词,同“猝” ,匆猝)方:①助画方略(名词,办法)②地方千里(名词,方圆)③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 ④方连船舰(副词,正,或并) 乃:①此乃天也(判断动词,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竟,居然)③乃罢会(副词,于是,就) ④骑乃得过(副词,才) 为:①为孙权长史(wéi 动词,是)②为操后患(wéi 动词,成为)③动以朝廷为辞(wéi 动词,做) ④保为将军破之(wèi 介词,替)④安能复为之下乎(wéi 介词,在)⑤恐为操所先(wéi 介词,与“所” 连用,表被动)⑥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wèi 动词,通“谓” ) 于:①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②见权于柴桑(介词,在)③肃追于宇下(介词,到) ④受制于人(表被动,被) 资:①多载资粮(物资)②此帝王之资也(凭借,资本) 能:①表恶其能(才能)②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能够)

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五篇

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五篇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并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下面是带来的五篇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1 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冲刺系列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实词(解释加点画线词语的意思) 1) 此帝王之资.也( ) 2) 二子不协.( ) 3) 与操有隙.( ) 4) 寄寓.. 于表( ) 5)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 6) 以济.大事( ) 7)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8)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 9) 晨夜兼道..( ) 10) 比.至南郡( ) 11) 致.殷勤之意( ) 12)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3)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 14)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15) 今操芟夷.. 大难( ) 1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17)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18)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 19) 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 20)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 21)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2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23)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 24) 曰‘必蹶.上将军’( ) 25) 与豫州协规..同力( ) 26) 成败之机. ,在于今日( ) 27) 奄.有其地( ) 28)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 29) 权起更衣..( ) 30) 向.察众人之议( ) 31)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32) 品.其名位( ) 33)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34) 今卿廓开..大计( ) 35) 兼仗父兄之烈.( ) 36) 兵精足用.( ) 37) 英雄乐业.( ) 38) 不复料.其虚实( ) 39) 今以实校. 之( ) 40)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 41) 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 42)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 43)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 44) 助画. 方略( ) 45) 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 46) 盖以十舰最著.前( ) 47) 延.及岸上营落( ) 48) 顷之,烟炎张.天( ) 49)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50)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 51)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52)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 ) 二、通假字(圈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 将军禽操( ) 2) 五万兵难卒合( ) 3) 顷之,烟炎张天( ) 4)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三、词类活用(圈出活用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

赤壁之战_知识点全面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禽——擒) 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 3.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张,同涨,布满) 4.雷鼓大震(雷——擂) 5.进住夏口(住——驻) 6.卿能办之者诚绝(诚——请) 二.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孙权所统治的地区) 2.备南走(逃跑) 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 6.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 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 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9.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 10.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 11.邂逅不如意(一旦) 12.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 13.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 14.北军大坏(溃败) 15.莫不响震失色(改变面色) 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 1.名——动: a.敬贤礼士(以礼相待,礼遇) b.犹且守义不辱(被动,受侮辱) c.水路具下(向下,来) 2.使动: 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b.乘犊车,从吏卒(使……跟从) c.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 d.可烧而走也(使……走) e.必蹶上将军(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作动词,使……受挫) f.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连词,而) 3.形——名: a.瑜等率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b.敬贤礼士(贤德的人) 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 d.除残去秽(残暴、丑恶的坏人,互文) 4.名——状: a.备[南]走

b.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c.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 d..[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内心实际上) 5.意动: a.英雄乐业(以……为乐) 6.形容—动: a.恐为操所先 (抢先)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2.二子不协(和睦) 3.与操有隙(嫌怨)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 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 8 肃宣权旨(传达) 9.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0.权以示群下(给……看) 11.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12.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13.今以实校之(核对) 1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 15.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16.上建旌旗(插) 17.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率领) 18.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19.卿能办之者诚绝(处置)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对抗) 21.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二))多义实词 1、卒: a.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 b.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名词) c.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副词) 2、士: a.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读书人)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士兵) 3、将: a.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打算,v.) b.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 c.行将为人所并(将要) 4、抚: a.及说备使抚表众。(抚慰、安抚)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标准答案版)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七月既望: ...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3)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茫然,辽阔的样子 (5)击空明 ..兮溯.流水:空明,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江水。溯,逆流而上 (6)渺渺 ..兮予怀:悠远 (7)倚.歌而和.之:依,按。唱和 (8)不绝如缕: ..细丝 (9)苏子愀然: ...忧郁的样子(10)正襟危.坐:端正 (11)方.其破荆州:当 (12)横槊赋 ..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14)寄蜉蝣 ..于天地:喻人生短暂 (15)逝者如斯: ..此,指水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消减和增长 (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还、简直 (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共享 二、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 ..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 ..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美貌的女子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2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3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4歌窈窕之章(名作动,吟咏) 二、名词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三、名词作状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3桂棹兮兰桨(名词作状语,用桂树,用木兰) 四、动词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五、形容词作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2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 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节拍)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 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 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从时代看: 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王逸《楚辞注》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刘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张守节《史记正义》 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 诗经:毛诗郑笺孔疏诗集传(今)程俊英《诗经注析》 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 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 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汉书:颜师古注 李白:王琦注 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1 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 2 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 3 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 4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 5 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6 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7 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8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9 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注 10 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孝经尔雅 11 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12 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13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歧注,宋?孙奭疏 二、古注的类型 诂、训:解释字词。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传述的意思。秦汉之际,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传。例如毛传;孔传。“春秋三传”与一般的注释有所不同。 笺:意为“笺识”,补充、订正。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和补充。后来所谓“笺注”“笺证”只是注解的意思。 注: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不称“传”而称注。还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就包括毛传、郑笺。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也解释古书的注。如《诗经》郑玄注,孔颖达疏;《庄子》郭象注,成玄英疏。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疏”也可称正义,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但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如张守节《史记正义》就是注而不是疏。 章句:“离章辨句”的省称,除解释字词外,还分析古书章节句读,串讲文章大意。比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集解:集解是汇集各家的注解,有时也参以己意,如何晏《论语集解》。 音义: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也称音训、音诂、音注等,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曰、为、谓之:一般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被释词放在解释性的话的后面 谓:主要用在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的情况下 犹:往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或者是以今语释古语,以常用词释非常用词,而含义并不完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赤壁之战的相关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赤...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赤壁之战的相关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赤壁之战要点整理 一、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住,通"驻",驻扎) 2、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 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 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 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

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 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 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 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 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 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 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 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 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三、一词多义 当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 当横行天下 (动词,应该) 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 将命猛将统兵数万 (名词,将领) 求救于孙 (名词,高级军官) 彼所将中国人 (动词,率领) 将顺江东下 (副词,将要)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答案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2.致殷勤... 之意( ) 3.当横行..天下( ) 4.方与将军会猎.. 于吴( ) 5.邂逅..不如意( ) 6.地方.. 数千里( ) 7.北面..而事之( ) 8.初一.. 交战( ) 9.鼎足之形成..矣( ) 10.刘琮束手.. ( ) 11. 宜别.图之( ) 12.此帝王之资. 也( ) 13. 与曹有隙.( ) 14.江表英豪咸. 归附之 ( ) 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 16.必蹶. 上将军。( ) 17.近者奉辞伐..罪( ) 18.动以朝廷为辞. ( ) 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 20.将兵与备并力逆. 曹( ) 二、一词多义: 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 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 4.鼎足之形成矣。( )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 事1.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 )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3.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 ) 4.北面而事之( ) 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 2.操军方连船舰( ) 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5.挟天子以征四方( )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卒1.鲁肃闻刘表卒( ) 2.五万兵难卒合( ) 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 2.余船以次俱进( ) 3.次第岂无风雨?( )

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2.乃罢会。( )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09天津)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安徽) 三、特殊句式 1、定语从句(慧眼识别下列定语从句的特点并翻译)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2、被动句(归纳概括被动句的类型)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逼兵势耳 恐为操所先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行将为人所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冲刺系列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实词(解释加点画线词语的意思) 1) 此帝王之资.也( ) 2) 二子不协.( ) 3) 与操有隙.( ) 4) 寄寓.. 于表( ) 5)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 6) 以济.大事( ) 7)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8)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 9) 晨夜兼道..( ) 10) 比.至南郡( ) 11) 致.殷勤之意( ) 12)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3)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 14)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15) 今操芟夷.. 大难( ) 1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17)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18)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 19) 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 20)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 21)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2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23)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 24) 曰‘必蹶.上将军’( ) 25) 与豫州协规..同力( ) 26) 成败之机. ,在于今日( ) 27) 奄.有其地( ) 28)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 29) 权起更衣..( ) 30) 向.察众人之议( ) 31)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32) 品.其名位( ) 33)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34) 今卿廓开..大计( ) 35) 兼仗父兄之烈.( ) 36) 兵精足用.( ) 37) 英雄乐业.( ) 38) 不复料.其虚实( ) 39) 今以实校. 之( ) 40)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 41) 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 42)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 43)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 44) 助画. 方略( ) 45) 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 46) 盖以十舰最著.前( ) 47) 延.及岸上营落( ) 48) 顷之,烟炎张.天( ) 49)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50)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 51)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52)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 ) 二、通假字(圈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 将军禽操( ) 2) 五万兵难卒合( ) 3) 顷之,烟炎张天( ) 4)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三、词类活用(圈出活用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装…………………订…………………线……………………内……………………不…………………准…………………答…………………… 题………………………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

国演义复习知识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 罗贯中,明朝小说家,生于元末明初(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二、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实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主要人物及性格 1、诸葛亮: 性格: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他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情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赤壁大战三气周瑜夺取益州八阵图困陆逊 七擒孟获七擒七纵六出祁智取三郡骂死王朗雪夜破羌兵 空城计奇袭陈仓火烧上方谷 2、刘备: 性格:一是亲贤爱士,善待人才;二是生性善良,受民如子;三是待人宽厚,不求全责备。 情节:讨伐黄巾,救董卓被辱,官封平原县;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得诸葛;讨伐黄巾;联马腾等密议除操,事败前,借兵讨贼,得豫州,由称刘豫州;觐见汉帝;得皇叔之名,于是有曹操煮酒论英雄;汉灭曹兴,刘备称帝;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身死白帝城 3、关羽: 性格:义薄云天、武功盖世、蔑视权贵,目中无人、又是不忍欺凌弱小的真英雄。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 情节: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 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败走麦城温酒斩华雄 4、曹操: 性格: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就是历史演义小说得开山之作,也就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得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得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得群雄割据混战与汉、魏、吴三国之间得政治与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得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得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得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得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得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得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 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得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得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艺术成就 1、描写战争 第一点就是战争得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就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得,就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就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得汉室基业。

《赤壁》知识点梳理

《赤壁》知识点梳理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重点词语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三、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作用?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大意: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将要重写。 ②赏析巧妙之处: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四、试题链接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