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预测成果是各种交通方式的OD表。如:小汽车OD表、公交车OD表、轨道交通OD表等。

交通分配的任务是是将预测得出的OD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划符合实际地分配到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所产生的OD费用矩阵,并所此对交通网络的使用状况做出分析和评价。预测成果是各路段的交通流量。

第五章交通的发生和吸引

1、什么是生成交通量?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

答:生成交通量(Trip Production)是对象区域交通的总量。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是针对各个交通小区而言的。一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Trip Generation)是从该交通小区出发的交通量。一个交通小区的吸引交通量(Trip Attraction)是到达该交通小区的交通量。

2、影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答:影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土地利用、车辆拥有率、家庭规模和结构、年龄和性别、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和性质、家庭收入等。

3、生成交通量预测有哪几种方法?

答: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以及个人分类方法等。

4、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有哪几种方法?

答: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函数法等。

5、何谓原单位法?在出行生成预测中应如何确定未来的原单位?

答:原单位也叫出行率,是指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人口、单个家庭、单位经济指标等)在单位时间内的交通生成量(发生量、吸引量)。原单位法又叫生成率模型,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现状的交通调查资料,求出现状的原单位,然后预测规划年的原单位,然后用原单位乘以规划年的相应指标值(用地面积、人口数量、家庭数量、经济指标),即可得到规划年的交通生成量(发生量、吸引量)确定未来原单位的方法有三种:(了解)

等于现状原单位;(掌握)

增长率法:现状原单位×增长率

函数法

6、聚类分析法的分类依据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所有出行中,绝大多数是由家出行,所以在预测出行产生量,研究影响出行产生量因素时,应该以研究住户特性为重点。居民住户特性有:人口特性、住户收入、车辆拥有量等。其中人口特性不一定只是指人口数目,根据情况可以包括:人口数目、就业人数、上学人数等。类型分析法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

的,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的家庭划分成若干类型。类型分析方法认为:在同一类型的家庭中,由于主要出行因素相同,各家庭的出行次数基本相等,将各类家庭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出行次数称作“出行率”。并且假定各类家庭的出行率一直到规划年都是不变的。于是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各类家庭的出行率和预测未来规划年每个分区中各类家庭的数目。

国外,经分析发现,一个家庭有三大特性对其出行产生量起主要决定作用:人口(指6岁以上者)、收入、车辆拥有量。显然,人口越多,出行次数越大;收入越多,越爱购物和消费,因此出行次数也越多;车辆拥有量越大,出行越方便,出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类型分析法是根据家庭的这三大特性对家庭进行分类。

当然,具体到我国,由于我国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很低,而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的拥有量很高,估计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保持这种状况。所以应该将“汽车拥有量”改为“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汽车拥有量”,或干脆改做“车辆拥有量”。其它特性的类型划分也可以根据对象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在进行实际的交通规划项目时,也可根据项目的经费来定,因为分得越细,类型数越多,需要的样本就越多,从而调查和统计的工作量也就越大。

说明

(1)运用类型分析模型的关键前提是:假定未来规划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a s 与现在的出行率相比基本不变。因为模型中的a s 其实是用现实的调查数据求得的,是现年的出行率。

(2)为保证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在计算各类家庭的平均出行率时应该抽取足够多的家庭样本。

(3)现在在国外的交通规划理论中,对于城市交通,有人提出一种更为细致的分类分析模型——分出行目的的类型分析模型。事实上, 除了家庭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出行目的”,因为在城市中有些目的的出行每个单位时间都是固定次数的(如:上班、上学),这与收入和车辆拥有量关系不大,故称之为“固定出行”;而购物、娱乐及其它目的的出行则受收入等条件的影响较大,称它们为“可选择出行”。前两种目的的出行叫。分出行目的类型分析模型是:

∑∑=m s

si m s i N a P )( (4-4a )

或: ??

???==∑∑m m i

i s si

m s m i P P N a P )()()( (4-4b ) 其中:P i ——分区i 出行产生量;

)(m i P ——分区i 目的为m 出行产生量;

)(m s a ——第s 类家庭目的为m 的出行率;

N si ——规划年该分区中的s 类家庭数目的预测值。

7、约束关系

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之和与吸引交通量之和相等,并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各均等于生成交通量。若不满足该约束关系时,需要进行调整,调整方法主要有总量控制法和调整系数法。

交通的分布

1、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

2、OD表应满足的约束条件

3、增长系数法的基本原理(思路)以及现有的几种增长系数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重力模型法的基本形式及其分类

5、重力模型的标定方法

交通方式选择

1、交通方式选择的任务

2、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交通方式选择的模型(了解)

4、Logit模型及其特性

5、Probit模型

交通流分配

1、什么是交通流分配?

2、交通流分配理论的发展历史

3、交通阻抗

4、Wardrop第一原理、第二原理及其简单计算

5、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交通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交通规划》教学大纲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课程名称:城市交通规划英文名称: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课程代码:1110051 开课学期:4 总学时/学分:34学时(讲课34学时)/ 2学分 先修课程:对先修课程无特殊要求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组别:专业方向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门培养学生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它以交通为基础,结合我国城市用地布局、交通运输的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着重阐述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相互关系、理论基础,对自行车交通、“静态交通”和道路线型设计有所加强。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横纵断面、平面交叉和城市道路排水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道路总宽度、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管理和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布置的原则。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1.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1) 概述:城市交通系统基本构成;城市交通规划的分类与范围;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程序。2)交通调查与分析: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交通信息数据库处理软件;交通调查资料分析。3)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与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及步骤;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4)交通分配理论与方法:最短路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径分配法;容量限制一多路径分配法;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法;混合平衡交通分配法;组合模型。5)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系统规划原则;道路网络系统规划内容;道路网络容量与交通负荷分析;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总体评价。6)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常规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公共交通车辆发展规划;公共交通优先系统规划;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体评价。7)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场站规划;轨道交通实施规划。8)静态交通规划:停车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步骤:停车需求预测;停车场规模及选址规划;加油(气)站规划。9)

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出行出行产生出行吸引出行发生 出行分布小区内出行区间出行交通小区 交通小区形心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调查核查线 OD矩阵PA矩阵居民出行OD调查机动车OD调查抽样调查交通流分配交通网络阻抗路网结构 交通方式结构最短径路动态交通分配交通分配 平衡分配非平衡分配方式划分战略规划 时间价值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广义费用 规划对象区域规划的基年和规划年期望线BPR函数 全有全无分配 二、判断题 (1)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又称为随机-最短路分配模型,因为若各出行路线路权相同,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则成为随机分配模型;若某一路线的路权远远小于其它各路线,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则成为最短路分配模型。 (2)如果交通网络中每条边都是单向的,那么它所对应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 (3)采用邻接目录法输入,调用及搜索网络结构邻接关系,能减少计算机输入与计算工作量,减少交通规划中各软件所需的内存单元,提高计算速度。 (4)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5)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其中后两种模型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之中。 (6)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有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三种。 (7)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可从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质量两方面进行。 (8)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及交通源之间的流,所以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该划分的越小越好。 (9)划分交通区的区域除包括规划区域外,还应包括与规划区域有较大交通联系的其它区域,以及有较大过境交通经过规划区域的其它区域。 (10)所谓交通区重心就是指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11)OD 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12)交通规划一般包括组织、调查、网络规划、评价和选择、进一步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 一、交通调查 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 (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因素。 6. SP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其目的是通过掌握人们思维意识行动的变化,分析对非现存服务系统的需求。 优点:(1)虚拟更加广泛的选择方案供被调查者选择,弥补RP方法的不足。(2)根据未来的状况,任意设定选择条件,对分析对象区域内建设过去没有的选择方案十分有利。(3)不同被调查者对相同条件的反应不同,可以研究因个人属性的不同而产生选择结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P51-52 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 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 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 (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 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类:理论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车流速度:一般指车辆的空间平均行驶速度Vs,达到自由状态时的速度称为自由车速Vf。 车流量:指道路上的服务流量Q(或称交通量),其最大值为道路容量C。 车流密度: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量数,D=Q/Vs 6、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P69 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态的调查。P69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讲义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一.铁路 1、城市交通的含义:是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2、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形式: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3、城市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1)交通发展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2)交通发展要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 3)交通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 4)交通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4、铁路的分类:一般可分为干线、支线、专用线 干线---组成全国铁路网的线路,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如京广、陇海等。 支线---一般是地方性的,如胶济铁路上的张博线。 专用线---通向工矿企业、仓库、码头、机场等专用的铁路线。 5、铁路线路的等级:铁路线路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分为三级: 一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者 二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者,或在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者 三级铁路:是为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者 6、铁路线路的一般技术要求: 1)轨距: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标准规矩为1435mm。误差+6—2。窄轨铁路轨距有1067、1000、762、600mm几种。宽轨轨距为1524mm。 2)路基:是支承铁路线路上部建筑(钢轨、轨枕与道床)的基础。一般单线铁路(黏土性土质)路基面宽度在6—7m 左右,如系双线,则需再加4m。 3)限界:为了行车列车的安全,规定了机动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以保证邻近线路的设备或建筑与机车、车辆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7.5m—8m。 4)线间距:指两条铁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5)最大限制坡度在我国铁路网中,大致可分为4‰、6‰、9‰、12‰四个系统,其中6‰、12‰占大部分。 6)我国铁路平曲线半径有:10000、8000、6000、4000、3000、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700、600、550、500、450、400和350m等尺寸。从有利于行车速度和平稳度来讲,平曲线半径越大越好,一般应按有大到小的原则,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 7)当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I 、II级铁路)或4‰(III级铁路)时,应以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一般用10000m(I 、II级铁路)或5000m(III级铁路)。 7、铁路车站的类型:因其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货运站、编组站等。 8、各车站的功能: 1)中间站: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和沿零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办理客、或运作业,在某些中间站还要办理机车加水及部分检修作业。 2)区段站:办理中间站的作业;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检查和车辆的修理。 3)客运站主要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的收发和邮件的装卸。 4)货运站是专门办理接发货物列车、装卸货物以及编组选配货物列车等作业。 5)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并设有完善的专门调车设备的车站。 9、车站布置的基本形式: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 10、站场的用地规模:(详见表1-2-1、1-2-2) 11、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距市中心在2-3km以内是比较方便的。 12、大中城市客运站多为多客站模式。 13、货运站的位置应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4、铁路枢纽的布置形式:一站枢纽、三角形、十字形枢纽、顺列式枢纽、枢纽的环线布置、跨越江河城市的铁路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 城市综合交通图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 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概念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一个战略,两个网 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两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系统图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P44-49,论述 城市道路的分类 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路 4.支路 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 2.生活性道路 按交通目的的分类:1.疏通性道路 2.服务性道路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 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 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 速度V、流量Q、密度D 三者关系:D=Q/V 动力净空长度: 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 t+l r+l0 l—车长l0—安全距离l t—反应距离l r—制动距离 道路容量C: 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服务流量Q: 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容: 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 容: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以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以及设施状况的调查 OD调查的目的与容: 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知识讲解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06116303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D)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D)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C)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A)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时间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就业数和 住户人数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20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交通规划原理A卷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A卷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7:DDBDAC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答案1.实际行驶时间(耗时),自由行驶(畅行)时间 2. 就业数,住户人数 3. 20 4. 道路网的连接度 5. 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 6. 独立 7. 发生,吸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2.期望线: 3.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4.交通方式划分: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发生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四.简答(每题5分,公30分) 1.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 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 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Wardrop第一原理;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 最短路径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 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道路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 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也叫做系统最有原理。3.Dial算法进行多径路交通分配的过程: 步骤一:初始化。确定有效路段和有效径路 “计算从起点r到所有节点的最小阻抗,记为r(i). “计算从所有节点到终点s的最小阻抗,记为s(i) 步骤二;从起点r开始按照ri)上升的顺序,向前计算路段权重。 步骤三;从终点s开始按照sj)上升的顺序,向后计算路段交通量。 4.介入机会模型的优缺点;优点是与重力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加现实的表现了出行者的交通行为。缺点;(1)理论基础难(2)按距离排序工作量大(3)a 全区取定值,过于笼统(4)只满足出行发生约束不满足吸引约束(5)缺少 必要软件支持 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2011年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上) 道路具有————————和——的功能。 道路是——和——的工程设施。 城市道路是——————的基础。 城市道路路网是——的骨架。 P4 我国将道路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及——等。 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和——。 干线公路: 支线公路: 干线公路可分为————————。 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公路分级(等级、设计年限、设计速度、AADT、出入口控制) AADT: P5 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等五部分。 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道路设计的原则: P6 、P7 行人步行速度与——————有关,而且受——的影响。 行驶在道路上的交通工具按牵引方式分为:——和——。 机动车设计车辆分为:——————三类。 P9 汽车的最小弯半径Rmin: 车辆的停发方式——————三种。 车辆的停放方式——————三种。 P13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和——两大类。 P14 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 机动车净高 机动车的停放面积 城市规划的停车用地,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 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20%——10% 地面停车场的用地面积,每个车位——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车位——

最新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3.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4.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5.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6.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7.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8.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9. 交通:通常被广义的的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0.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11. 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12.干道网间距:两条感到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决定作用 13.路网结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合理性 14.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5.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16.道路网可达性: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二.填空 1.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2.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3.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4.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5.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