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设计与欣赏课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与欣赏课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与欣赏课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与欣赏》

课程论文

我与汽车造型

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地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地车身形状.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地总和.它不是对汽车地简单装饰, 而是运用艺术地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地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本学期我选修汽车造型设计与欣赏这门课程,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汽车地了解十分稀少并且知识分散,虽然已经学会如何驾驶汽车并考取了驾驶执照,但是仍然缺乏关于汽车地整体系统地知识了解,通过20余课时地学习,我对汽车地相关知识地掌握又加深了一层.

如何设计一款车型?在没有学习知识之前,我只知道这需要设计师通过生活中观察一些元素,了解市场需求后通过图纸设计就可以投入生产了,然而这只是设计汽车地最初步骤,想要设计一款成功地车型,首先需要收集信息形成最基本地设计概念,接着进行效果图构造,设计师对新车形状地构思反映在图画上,这里面地内容有整车地形状,色彩,材料质感及反光效果等,作为开发人员表述造型地构思和初步选型地参考,就像搞房屋装修,装修公司也会出一份效果图给客户评审?随后便是从纸上谈兵过渡到试卷设计了,就是将设计构思实物化,将纸面地东西用形体表现出来,让设计人员进行更细致和具体地探讨.小比例车模地形状确定后,就将模型地轮廓曲线放大至1:1,用胶带图地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人员根据胶带图进行修改和调整后,轿车地轮廓曲线已经基本确立?随后进行全尺寸油泥模型设计,对细节进行调整后,投入样车生产?只有经过多次地反复修改,一辆经得起实际考验地造型方案才能实现,并作为今后生产地依据.不难看出,汽车造型设计地过程是一个不断探讨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地过程?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地就是它地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制造商地命运.汽车外形要美观,时尚,大气才能打动消费者,取得好地销量.颜色是一辆汽车给人地第一个感官刺激,就像穿衣服一样,汽车地颜色也反映了车主地品位与个性.红色能激发欢乐情绪;黄色显示活力与生机;蓝色显示豪华气派;白色给人以清新感觉;黑色表现得稳重;绿色带来和谐气氛.另外,汽车外形设计还需要考虑一下元素:比例与尺度,即体现造型各部分地大小、长短、高低与整体比例关系,黄金比例0.618在汽车设计中应用广泛,符合视觉特征,如现代轿车正面宽高比为0.618大客车高长比为1:3等等.对称均衡,即左右对称,均衡其实是另一种对称,它不是通过简单图案地量化对称实现平衡,而是通过画面不同地疏密留白等达到意象地和谐与平稳.稳定轻巧,中心较低,投影面积较小地汽车可以给人以稳定地感觉.统一性,汽车形体,萧条,色彩内饰统一一考虑.调和过渡,汽车过渡区域地连接处理展现了汽车最细节地部分,正确处理可以使汽车美观加倍.比拟联想,这一特征表现了事物之间地折射与模仿,如甲壳虫汽车,外观可爱,线条流畅,造型独特.这也是我在课程学习中最喜欢地车型之一.

空气阻力.众所周知,车速越快阻力越大,空气阻力占汽车行驶阻力地比率很大,增加汽车燃油消耗量或严重影响汽车地动力性能.据测试,一辆以每小时100 公里速度行驶地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地百分之八十将被用来克服空气阻力,减少空气阻力就能有效地改善汽车地行驶经济性,因此汽车设计师非常重视空气动力学.是衡量现代轿车性能地参数之一.

那么,如何减少空气阻力就成为汽车造型设计地重要考虑因素,也是一款汽车能否取得良好市场地关键.降低空气阻力地方法有很多,如减小迎风面积,降低车身高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迎风面积,例如"船型"车,分有发动机舱、乘员舱和行李舱,像驾驶舱建在甲板上地船,增加长度,降低高度,有效减少迎风面积.再如楔型

车, 其在减少迎风面积方面可谓是登峰造极, 但是楔形地运载空间很小, 多作为赛车.流线型造型则可以减少空气流经车身时产生地涡流,从而减少阻力.如德国大众汽车厂生产地甲壳虫汽车,就具有比较明显地流线形状. 人们常用地还有流线型地各种变形,如鱼形、滴水形…或者是它们地某种组合.导流板与扰流板,现代汽车车速较早期汽车有了很大提高, 当轿车时速达到一定地数值时, 升力就会克服车重而将车子向上托起, 减少了车轮与地面地附着力, 造成行驶稳定性变差. 因此要采取措施, 在车身地前后端安装导流板和扰流板, 以保证轿车地行驶安全. 设计师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而在前轮上产生向下地压力, 将车尾改为短平, 减少从车顶向后部作用地负气压而防止后轮飘浮, 还在轿车前端地保险杠下方装上向下倾斜地连接板. 连接板与车身前裙板联成一体, 中间开有合适地进风口加大气流度, 减低车底气压, 这种连接板称为导流板. 在轿车行李箱盖上后端做成类似鸭尾地突出物, 将从车顶冲下来地气流阻滞一下形成向下地作用力, 这种突出物称为扰流板. 不少轿车都装有导流板和扰流板, 藉以提高轿车地性能.

基于现代汽车设计地现状, 今后汽车造型发展会更倾向于以下几方面:一、降低油耗, 节能环保;二、改进空气动力性, 提高驾驶性能;三、提高空间利用率;四, 利用新材料, 新工艺, 设计新造型;五、功能性结构地改变导致造型改变…总之,汽车造型地发展随着汽车技术地发展而日新月异?未来地车型将是多

种形式地, 将会更加美观实用. 未来汽车造型发展需要经过大量地探索和修整, 才可以实现汽车造型地不断飞跃, 促进汽车产业地不断发展

关于汽车造型设计的英文文献

Developing a vehicle is an arduous process of design and evaluation, trial and error - constant improvement and adaptation. Initial design concepts go through a range of stages to bring them closer to realisation and modelling is key to evaluating a design at each stage. Modelling can take several forms. Traditionally, clay models have been used at various scales to help understand and resolve the form and proportions of a vehicle. To varying degrees, this has been supplemented, sometimes even replaced, by CAD modelling. Whilst clay is still a medium used to evaluate predominantly visual characteristics, CAD systems can additionally help evaluate other factors such as aerodynamics, impact scenarios and other physical considerations Clay Modelling Clay modelling is one of the most established 3D visualis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Clay modell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a nd most traditional methods used in car design. Studios are divided in their preferences relating to CAD or clay but many believe that it remain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visualise developing designs in three-dimensions GM modellers use renderings, sketches and tape drawings as reference to create a 1/4 scale half model. Using a mirror in this way enables modellers to produce results more quickly. With full proportioned models, substantial time is spent balancing one side with the other. In this view it is possible to see the rig beneath the clay. In the rear wheel arch the base can be seen along with the core of light blue modelling foam. Clay has been used since the earliest stages of car design and emphasises the strong links between three-dimensional automotive styling and sculpture. Working on the form of a vehicle in clay is a very tight form of sculpture, reliant upon a expert eye and an advanced perception of form and proportion. Clay modellers work on the Holden FJ many decades ago. This practice is still common today. The modellers shown here are using, amongst other things, gauges to measure height and depth (to balance both sides) and profile guides to ensure the model corresponds to the design. Manual Method With the rig configured, clay is applied. Using a system of '10-lines', reference points are transferred from the drawings to the model. Clay is built up to match the profile from the drawings and is then added to fill out all the proportions.From here, designers can either rigidly follow their drawings, creating guides and templates to help develop the model from the package drawing, or they can begin to experiment and develop the form freely. The beauty of automotive styling clay is its ability to be reworked and continually adjusted. This freedom of form development is rarely matched by computer.Chevrolet designers work on a full scale Corvette model. Dynoc has been applied to give the impression of real glass and upper body paintwork. Real wheels add to the effect whilst designers make final adjustments to the surfaces Automated Method Instead of designers and modeler labouring over a clay for weeks, many car firms are now in the habit of sending a CAD model directly to a specialist milling machine. The machine can precisely mill out the form and proportions of the 3D computer design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lthough humans may still be called in to finish the surfaces or make slight adjustments. Although most aspects of a design can be resolved on computer, especially with the aid of virtual reality evaluation, almost all companies will still produce a full size clay towards the end of the process. The cold light of day can produce suprie that manufacturers want to be aware of before

汽车造型设计复习资料

1.个性鲜明的汽车造型是汽车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汽车的灵魂. 2.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和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汽车造型由最初的箱 型向多种多样的流线型演变. 3.流线型汽车中最具代表性、产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是1937年德国大众公司生产的甲壳 虫。流线型甲壳虫与箱型车相比,乘员活动空间明显变得狭小,特别是后排乘员,头顶上几乎没有空间,有一种压迫感。另外,甲壳虫遇到横向风具有不稳定性,受横向风作用后,车身前部易随风偏离原来的行驶路线。 4.将整个车室置于前后两轮之间的设计方法,前方为发动机,后部为行李舱,这样非常接 近于船的造型,称为船型汽车。便于操纵,乘坐舒适,风压中心大体上与汽车重心一致。 解决了甲壳虫车遇横风不稳定的问题。 5.设计师们把车后窗一直倾斜到车尾部,苗条的斜背式鱼型车出现。斜背式的倾斜比较平 缓,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比较平顺,不产生涡流。鱼型车身比甲壳虫型汽车低、长、美观,具有鲤鱼的造型,横截面积小,迎面阻力小。鱼型车缺点是对横风具有不稳定性。 6.汽车消费品市场的特点:车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汽车消费需求的发展性;汽车消费需求 的层次性;汽车消费需求的时代性;汽车消费需求的联系性和替代性。 7.如何成为一名造型设计师?熟能生巧,积累灵感,关注时尚,通晓历史,经常充电,侧 重功能,毛遂自荐,设计构思。 8.机种: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是往复活塞式汽油机和柴油机。柴油机的有效热效率比汽油机 高10%左右。 9.冲程数:当前绝大多数汽车发动机是四冲程。冲程发动机的改良主要进展有,采用缸内 直接喷射供油方式和专用压气机强制扫气取代曲轴箱扫气,将混合器扫气变为空气扫气。 10.冷却方式:当前大多数发动机是水冷式发动机。风冷式发动机的唯一优点是不用水,适 用于沙漠,缺水地区及某种军事用途。其冷却效果不如水冷式发动机,零件热负荷大,强化程度较小,噪声较高。 11.区域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用于汽车的前风窗玻璃,是将一般玻璃经特殊热处理后形 成的。在汽车行驶中发生故障时,使碎片的一部分成为较大的块,在玻璃破坏的瞬间仍有视野,以便使驾驶员处理紧急情况,避免发生事故。 12.电热玻璃:电热玻璃一般用于汽车前风窗及后风窗上。在夹层玻璃中间或钢化玻璃表面, 装上很细的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加热玻璃,以防止结霜,保持玻璃的透明度,使其有较好的视野。 13.热反射与吸热钢化玻璃:热反射玻璃在其表面制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使其具有一 定热反射能力。吸热钢化玻璃本身含有着色氧化物,因而具有吸热效果。 14.汽车造型设计的组成要素:功能基础;物质技术基础和美学基础。功能体现产品的实用 性,物质技术条件反映产品的科学性,形象的塑造显示产品的艺术性。功能基础,功能就是产品的用途与性能,既是产品的设计目的又是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功能对产品的结构和造型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物质技术基础,是体现产品功能的保证,其中包括结构、材料、工艺、配件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采用合理的经济性条件。 美学基础,汽车的审美功能要求产品的形象有优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15.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汽车的造型设计师为人类的使用而进行的设计,最基本的就 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有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 功能性要求;审美性要求;经济性要求;创造性要求;适应性要求。 16.需求分析法:需求分析法是指在汽车造型设计过程中对社会或个人存在的种种需求进行 分析,从中寻找满足某种需求的功能部件,作为造型设计的一项基本内容。

汽车造型课程设计

汽车造型课程设计 指导书 交通运输教研室编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2007.8

现代汽车造型技术是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汽车产品竞争能力的最有力手段之一。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手工油泥模型造型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现代造型设计的主要途径。 汽车造型课程设计是汽车造型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造型设计的任务和原则,色彩学等基本理论,造型设计程序和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对汽车造型的作用,从而,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技术与艺术、设计与审美的相互关系,汽车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设计步骤的技能,养成独立操作和分析能力。

1目的与要求 (4) 2设计步骤 (6) 3编制课程说明 (10) 4时间地点 (11) 5.设计评分要求 (11)

1目的与要求 汽车造型设计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段综合构思。汽车造型设计是依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的表现汽车的性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其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汽车造型最终通过车身结构设计而体现为产品,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产物。 汽车造型设计是现代化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体现工业设计工作的特色。汽车造型要能表现出汽车的特征,使人们对这种交通工具的性能、材料等内容产生美感。例如,汽车外形的高速感和稳定感,内饰造型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等。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使使用者由审美、鉴赏上升为对产品内容更为深刻的理解,并由此产生去使用和占有这种产品的欲望。如果造型的结果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则绝非是成功的造型。现代汽车造型是从产品形式上考虑如何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对于汽车工业,造型是产品方案选择的决策性步骤,由此其设计才被工业界认为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术,它涉及很多门类的科学领域,如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各种材料的工艺学、汽车机构布置、经济成本、商业心理学等等。另外,汽车造型中美的概念和时代感不是抽象的或固定的,它随着科学物质条件、时间、人的审美格调和经济水平而不断的演变。至于民族风格问题也是一样,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审美格调,做生产的汽车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美国车给人的感觉是豪放、狂野,注重车厢宽敞、豪华、外观大方,有派头。日本车小巧玲珑,轻便省油,重经济性甚于安全性。德国车沉静、深藏不露,很少以外观哗众取宠。而意大利车则外形超前,马力强劲、追求速度,艺术色彩很浓。 不可否认,汽车造型工作中视觉美的规律和汽车结构形式之间存在矛盾,因为汽车整车及各部结构本身只是对功能的保证,材料只是组成特定结构的需要,而造型设计的任务是利用其已有的条件,从视觉规律上予以发挥、协调,在这些矛盾中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结构功能需要又可在视觉上体现这种结构或材料质地

汽车的造型设计基础

汽车造型设计基础—空气动力学 姓名:赵逸昕

班级:T1113-10 学号:20110131007 指导老师:刘敏 目录 1. 空气动力学的概述 2.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3.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4. 空气动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 5.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措施 6. 总结 7. 参考文献

摘要: 汽车空气动力学主要是应用流体力学的知识,研究汽车行驶时,即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时,汽车周围的空气流动情况和空气对汽车的作用力(称为空气动力),以及汽车的各种外部形状对空气流动和空气动力的影响。所以,深入了解空气动力学对汽车造型设计汽车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造型设计。

1. 空气动力学的概述 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它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学科。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等。为改进汽车性能,汽车工业界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汽车内外的空气流动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风洞试验是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传统而又有效的方法,但风洞建设投资大,试验周期长。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的数值仿真方法为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汽车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发展迅速,数值仿真在汽车流场研究中的重要

性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下面从不同方面阐述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情况。 2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国外的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可以追朔到本世纪的20-30年代,但直到7O年代以觑,还没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此学科在近3O年中得到了较大发展。7O年代以来,国外陆续发表了汽车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专著,研究手段普遍采用航空试验用的风洞对汽车空气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空气动力的特性以及它们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工业设计课程设计

《产品设计初步》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以自然为本的的***造型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目录 1、国内外研究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的现状和发展 2、研究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研究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目标 4、国内外同类台灯在形态、结构、色彩、材质、装饰、原理等的研究 5、通过资料分析,提出所设计产品的设计定位与创新点 6、最终方案的效果图 7、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推广与应用前景 8、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对中国的设计所起到的作用 9、自己对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的心得体会

国内外研究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在逻辑体系上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设计必须充分适应人的生物学特征即人类的自然属性。以前,很多产品都是抽象几何形态,但是,如将自然生命形态融入产品造型设计之中,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产品被赋予了“动”的神态,使“动”魅力在产品装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而且,生态设计有利于突出产品的个性,“个性化”讲求的就是别出心裁。为了追求特殊性,人们纷纷追求不一样的产品。人们希望产品传递的不是冰冷的理性之美,而是热烈温情的感性之美。所以,设计师在产品造型上更多地运用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手法,赋予产品以生命的张力。大量充满理想色彩和实验个性的自然形态使产品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的美,令人无法抗拒。而且,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为维护自身、抵抗变异形成了力量的扩张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力,唤起我们珍爱生活的潜在意识,在这种美好和谐的氛围下,人与自然融合、亲近,能够消除对立的心理不安,能够使人感到幸福与满足。所以,从动态、个性、互动等方面,以自然为本的产品造型设计都能够提升产品设计的魅力。 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形态等因素形成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以自然为本的造型设计是以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反映在设计中的。如中国瓷器名窑——汝窑珍品,莲花式温碗,就是以莲花为题材,造型为十瓣莲花形,像一朵未盛开的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堪称完美之作。分析很多现代很多成功地产品形态,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汽车车身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汽车车身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造型是工业设计永恒的主题。汽车作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极大的所谓"第一商品", 其造型也必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各个层面,汽车设计也呈现出多种概念型设计发展趋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突飞猛进为工业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字】汽车造型设计内部设计概念设计 1.车身外部造型设计 1.1 中国汽车造型设计与民族风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1 第1阶段是将有中国特色的具像元素或图腾直接应用到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设计上。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扬名国际。这种将中国特色元素作为设计元素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设计素养,才能驾驭这些强烈的元素而不至于“流俗”。这一阶段的设计也是风格外国人最容易识别和认知“中国”设计的方式。 1.1.2 第2阶段是研究及理解中国人的特殊人文风俗习惯及地域环境造成的特殊性。针对这些中国人的特殊性而设计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器物。例如神龙富康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推出了一款无后尾的车型,刚一上市即被打入“冷宫”。究其原因,是因为违背了中国的传 统观念“无后为大”。 1.1.3 第3阶段是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将中国文化的精髓透过合理的设计表现出兼具中国特色又能被世界认同的设计。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设计还很少。北京申奥的LOGO 是个比较好的代表。它将中国打太极拳的动感和奥运的五环标志完美地结合,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观。这是将中国固有的世界大同观和奥运精神结合的一种极致表现。

1.2 今天的车身外部造型设计, 在国外专业人员中被称作“流线形设计”。按照造型师们的新理念,。汽车外形的连续完整性不应再依靠挺拔的棱角去表现, 而是要由各种曲面光滑的连接以及微妙的光学效果与视觉效果显示出来。 2.车身内部设计从“舒适”到“愉快” 力求精致、考究、装备齐全、内饰设计从强调舒适到重视驾乘的“愉快”、“享受”是近年来车身内部设计的特点。大量采用柔性的内饰设计。内饰装备和覆盖物的造型都比较圆滑恰好与外形发展的趋势相呼应。面料和座椅软垫一体化成型的座椅整体模塑成型的仪表板和复合材料饰板给人以精致、明快的感觉而内饰面料触感柔软则给人以和谐舒坦的视觉效果。总之软化的内饰不仅是舒适的需要而且也是安全的需要。 3.良好的安全性 车身碰撞安全性显得愈来愈重要。这是因为, 目前世界上每年不少人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丧生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因此无论是设计师或是消费者都把安全性作为衡量汽车优劣的重要依据。 主要防护原则是周边柔软而客舱刚硬, 即白车身的刚性由周边至乘员舱逐渐增大。这样在车碰撞时车身的周边产生一定的损坏和变形以便吸收碰撞能量, 但尽量使乘员舱不变形和完好无损。依据这个刚度分配原则近年来国外厂商对白车身的结构进行了大力研发。例如日本的日产和丰田公司采用了局部加强的方法对前风窗支柱侧围上边梁、后门后支柱等拐角部位均增添了加强板以确保在车身轻量化的前提下使白车身刚度分配更趋合理。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在各种轿车的转向盘中都装备了发全气囊在前后排各个座椅上都配备了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均由同一套电子装置控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充气,安全带自动张紧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为了使乘客在座椅各种不同的调节位置都能正确地佩带安全带该公司把安全带插扣设计在座椅上。此外依据车身内部安全防护原则在车

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1)

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 一、外形尺寸参数 汽车设计中由设计师去弥定的外形尺寸包括:长、宽、高、轴距、轮距、前后悬长和离地距等。各参数的含义见下图: 二、各级汽车的尺寸标准 弥定汽车尺寸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机械布局和使用要求,其中机械布局视乎厂家各自的设计方案有所差异;使用要求则主要由汽车所针对的目标市场级别而定。下表为我根据经验总结的各主要级别(主要乘用车)的常见尺寸范围: 其中我们看到美国车的尺寸比欧、日的标准大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地大车少,油价低廉,对于汽车空间的要求远大于对省油性能的要求。日本则正好相反,为了改善道路拥挤

情况,日本政府对汽车的税收等级是以外形尺寸(主要是占地面积长*宽)来划分的,车身越大使用费用越高。因此日本汽车造型设计所追求的是“空间利用率”,即在有限的车身尺寸下争取最大的内厢空间。 可以说日本车造得紧凑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法规;欧洲人也热衷于小型车,但他们造小车的主要目的是省油和使用方便;而美国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用不着把汽车造得太紧凑。 三、如何弥定具体尺寸 确定汽车尺寸首先要服从机械布局,然后要满足各项应有的功能,如必须具备载客、载货的空间等。下面详谈各尺寸的具体确定方法: 1.长度 长度是对汽车的用途、功能、使用方便性等影响最大的参数。因此一般以长度来划分车身等级。车身长意味着纵向可利用空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太长的车身会给调头、停车造成不便。4米长与5米长的汽车在驾驶感觉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中小型乘用车长4米左右,接近5米长的可算作大型车了。 2.宽度 宽度主要影响乘坐空间和灵活性。对于乘用轿车,如果要求横向布置的三个坐位都有宽阔的乘坐感(主要是足够的肩宽),那么车宽一般都要达到1.8M。近年由于对安全性的要求,车门壁的厚度有所增加,因此车宽也普遍增加。 日本车对宽度的限制比较严,大部分在1.8M以下,欧洲车则倾向增大车宽。但是车身太宽会降低在市区行走、停泊的方便性,因此对于轿车来说车宽2M是一个公认的上限。接近2米或超过2米的车都会很难驾驶。道路用车(大货车、大客车)的车宽一般也不能超过2.5米。 对于车外倒后镜不能折叠的车辆,规格表上的宽度一般把外伸倒后镜也包括在内,因而有些欧洲轿车规格表上的宽度接近甚至超过2米(例如FIAT MULTIPLA宽度为2010mm),各位明察即可。 3.高度 车身高度直接影响重心(操控性)和空间。大部分轿车高度在1.5米以下,与人体的自然坐姿高度相比低很多,主要是出于降低全车重心的考虑,以确保高速拐弯时不会翻车。MPV、面包车等为了营造宽阔的乘坐(头部空间)和载货空间,车身一般比较高(1.6米以上),但随之使整车重心升高,过弯时车身侧倾角度大;这是高车身车种的一个重大特性缺陷。此外在日本,香港等一些地区,大部分的室内停车场都有高度限制,一般为1.6米,这也是确定车高的重要考虑因素。

产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大纲(完稿)

《产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产品系统设计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修读方式:必修 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时:2周 学分:1 先修或同修课程: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图形创意、人机工程学、透视学等 后续课程:产品概念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等 执笔人:郭淑颖 一、制定课程设计大纲的依据 根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产品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课程设计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本实践环节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新产品的系统化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中的基本理论以及专业课知识,实践一个产品从市场调研、确定设计方案到设计展开的设计过程,能够对产品的各大设计要素进行展开设计。。 2. 能根据被表达的产品的形态、功能、结构等要求,运用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完成设计,完成产品系统设计。 3. 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资料、教程、网络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挖掘市场需求,确定设计方向和概念,并独立成该概念的系统设计。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的选题

选择难度一般的设计题目,建议给定5个或者以上设计题目,学生自选并组成设计小组,一个小组一起完成市场调研及分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设计概念进行设计展开。 2. 指导教师 由担任本课程的教师(中级职称以上)担任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一个班。指导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指导及成绩评定等工作。 3. 学生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掌握设计进度。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四、课程设计内容、设计工作量及相关要求 1. 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题目参考:家具设计、家电设计、玩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办公用品设计等。具体设计内容包括: 1) 市场调研及调研分析,确定设计方向; 2) 方案设计,设计草图; 3) 设计展开,按设计要素进行展开设计; 4) 设计展示-草图、三视图、效果图; 5) 编写设计制作说明报告并进行设计答辩。 2. 课程设计的工作量 1) 最终设计效果图3张(A3图幅,产品效果图、产品场景图、展示效果图) 2) 设计报告说明书1份 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市场调研及分析;方案设计;设计展开;设计展示;整理造型表现完成的说明报告书。 3.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学生证明自己设计正确合理并供有关人员参考的文件,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说明书也是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课程设计结束时,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汽车造型技术与方法 2.3.1 汽车造型必需遵循的法则 (1) 汽车用户需求 用户就是上帝一直是各行各业服务的宗旨。同时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比较保守、怀旧,法国人浪漫、幽雅,德国人稳重、敬业,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中国人喜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因此不同国家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汽车车身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这就说明汽车造型和汽车设计必需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民族文化。 (2) 法规需求 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形式和实用,各国汽车组织和政府颁布相关法规规定汽车的设计强制性标准、实用功能,确保汽车能满足各种形势下的需要。通常相关法规有汽车安全法规、汽车排放、汽车报废、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检验法规等。与造型有关的是视野,前后保险杠,灯具,牌照尺寸和碰撞安全性等 (3) 技术进步 过去(1990年前),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四至五年,1995年后,尤其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二年或更少的时间。这就说明了现代新技术的进步是汽车设计的有力支持和强劲的手段。CAD/CAE/CAM/PDM 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使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设计手段不仅更加快捷和方便,也使原来不可能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的设计技术模拟汽车的视觉效果以及汽车的操纵环境,大大降低了汽车设计过程中试制的费用,同时提高了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水平。CAD曲面光顺软件使汽车曲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达到了A级曲面水平. 由于技术进步,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数字化曲面构造,然后数控加工模型,在数控模型上少量修改便定型是未来汽车开发的主要形式,因为可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质量. 2.3.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1) 造型设计内容与流程 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表2.3.1所示

汽车造型设计说明书

汽车造型设计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___年 _月

绪论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到和那多门类的科学领域,如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制造工艺学、经济学、商业心理学、环境学等。另外,造型中美的概念和时代感不是抽象的或固定的。它随着科学发展水平、物质条件、时间、人的审美调和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的演变。至于名族风格问题也是一样,它决不是一种固定形式所能表达的。 迈入2009回顾一百多年来汽车外观造型的变化才发觉汽车已经变了那么多。人们的用车习惯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以国内目前还不算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例,从刚开始的崇尚实用为主,到如今的崇尚舒适;从完全摒弃两厢车到两厢车大行其道,汽车造型的发展也同时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实际要求。如今再来细细品味汽车造型走过的路程,也别有一番滋味。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双重性,首先它是功能产品,具有满足行走和运载的使用价值,同时它具有艺术产品,有美的品质,在于其内外的形态给人们视觉和触觉上带来大的享受。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

汽车造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目的 (2) 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2) 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4) 空气动力学 (7) 人机工程学 (9) 汽车造型与色彩 (12)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色彩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车身造型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具个性化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 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 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 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

产品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产品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产品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课程设计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从而具备一定的产品结构设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对产品设计的综合认识。 二、设计具体实施过程及要求 1、明确设计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对于设计要完成的内容及上交作业清晰明了。对洗衣机这类产品的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具体内容包括:洗衣机的分类、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洗衣机的使用过程,洗衣机的使用环境等。 2、拆分洗衣机的各个零部件,并记录好数据,绘制结构设计说明图。 首先拆分外壳,注意其连接方式及定位方式。依据产品各个部分的功能划分其动力部件、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工作部件、面板部件等,逐步拆分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对拆分的每个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从其功能与结构的联系上来考虑其结构的必要性。 3、产品三维建模 首先建立产品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依据具体的尺寸,利用pro/E软件进行建模。产品的主要结构要清晰,对于个别的细节结构在建模时可以忽略。 4、产品的装配 对产品各个零件可以先组成部件,再组成整体产品,最后进行爆炸图的制作。 5、产品的外观再设计 在明确对产品的整体结构及各个零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内部结构与外观造型之间的关联。对于产品不太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并赋予产品新的外观造型。

三、作业及要求: 1、设计报告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A3) 报告内容: 封面及目录; 计划时间进度表; 产品功能及使用的总结及分析; 产品外观造型及内部结构的总结及分析; 产品各零件的三维造型及结构分析; 产品爆炸图; 改进产品外观造型展示; 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说明。 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对产品认识的完整度(15分) 2、产品零件结构绘制与建模的正确性(50分) 3、各产品零件装配的合理性(10分) 4、产品外观设计的美观性(15分) 5、报告书书写的规范性(1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产品结构设计》,刘宝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2、《面相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钟元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 3、《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张修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4

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造型设计基础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学习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任 务与原则,将产品形态设计、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业产品 造型设计有关的人机工程学知识、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和主要程序等知识融会贯通,掌 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探求人——机——环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思想,学会 一般工业产品造型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任务。培养学生 使用不同创意与表现方法完成造型设计的能力,通过具体制作实施完成造型设计的制作。激 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产品 造型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造型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理解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 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 力,使学生具备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础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发展历史、任务和原则。 2、明确工业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4、明确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和程序。 5、掌握正确的设计审美,善于观察,掌握一定的造型设计能力。 (二)能力目标 学生全面了解技术与艺术、设计与审美文化的相互关系,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 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概述 2课时 教学要求:

概念重卡造型设计趋势分析

概念重卡造型设计趋势分析 欧阳予婧 摘要:本文从整车容积、比例分割、设计手法、型面处理、细节设计、内饰设计等几大方面对全球主要重卡厂商近20年推出的概念卡车进行造型设计趋势分析。 全球范围内比较大的卡车生产商,如沃尔沃、奔驰、斯堪尼亚、雷诺等,都会发布一些概念卡车设计。 在概念卡车的类型选择上,由于欧美等国推出的轻卡概念车大多属于中短头的VAN式轻卡,并且其造型设计与乘用车较为接近,与国内常见的平头轻卡形式上不同,因此这里主要指的是重卡。同时由于卡车改型换代速度比较慢,常常很多年都沿用一个已有的造型,因此概念设计的推出数量和频率都比较低。本文主要是将主流厂商2010年前后的概念车与之前的概念车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造型方面的设计趋势分析。 首先,从驾驶室的体量和容积上来看,有长头驾驶室变短、平头驾驶室增长的趋势。柴电混合、天然气、太阳能、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等新能源利用方式和发动机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原来对发动机巨大马力的追求渐渐退出研究前沿。动力系统的小型化、分散化成为可能,从而带来长头卡车发动机区域缩小的变化。而安全性要求又使得平头卡车有变为短头的需求。总的来说,可以认为两种类型的卡车有逐渐融合的趋势。 图1 整体容积变化示意图 其次,从整个驾驶室的比例分割来看,过去的概念卡车虽然在形式上各有创新,但是前风窗的视觉独立设计基本都是相同的。而最近发布的概念卡车中,将前风窗向各个方向延伸的设计成为主流。比如依维柯的GLIDER概念车,将前风窗向上延伸与太阳能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大背头”的感觉;五十铃的T-NEXT

概念车,则将前风窗与侧窗连为一体,加强整车流畅的感觉;三菱公司推出的第一代FUSO CANTER概念车,将前风窗、侧窗、车顶全都连接在一起,使得整车其他部分与这一黑化部分形成强烈的图底关系;在第二代的ECO-D概念车中则更为变本加厉,除了前风窗、侧窗和车顶外,前风窗下部也进行了黑化,前风窗向上、向左右、向下四个方向在视觉上连为一个整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来科幻电影道具般的未来感。 图2 IVECO GLIDER 图3 ISUZU T-NEXT 图4 FUSO CANTER概念车图5 第二代FUSO CANTER概念车 第三,从设计师的设计手法来看,为了与量产车的方盒子感觉进行区分,之前的概念卡车大多打破长方体的驾驶室设计,转而采用锥台、多面体、弧面体等变化较为丰富的体块。但这些体块之间一般都没有空间上的联系,多为简单的叠加、倚靠,而近年的概念车则放弃过于夸张和怪异的体块设计,转而采用将简洁的块面进行穿插、卡嵌、承托等较为深入的设计手法。这样的变化增强了车的层次,塑造出更为真实的立体效果。 图6 1992年奔驰EXT-92概念车图7 2002年ISUZU FL-4

汽车设计史

从汽车造型变化看时代发展 今天的汽车设计以功能化为优先 造型设计决定一款车的命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 汽车造型设计不简单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汽车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

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汽车造型发展史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从最早的马车型到箱型、从甲壳虫(参数配置图库)型发展到流线型,从船型、锲型到现在最常见的复合型。在探讨汽车造型时,不能单纯的从外形讨论外形,应该把眼界放到整个汽车设计系统中, 在这个系统不仅有车、有人、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就是社会文化,即我们在讨论汽车造型时不应忘记他的人文因素。手工艺时期1886~1915大工业时代的前奏·精英文化的表现受19世纪末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法国新艺术运动波及整个欧洲。当时的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外形上仅仅是马车的延续,敞篷或活动布篷,大而窄的硬式车轮,只不过是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