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课内文言文复习--襄阳七中孟楚川分析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文言文梳理(三)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文言文梳理(三)二八、岳飞(毕沅)(一)文学常识1.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
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
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
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2.岳飞岳飞(1103~1142),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另三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七下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襄阳七中 孟楚川

荀慧生代表剧目:荀派剧目丰富,传统戏有《金玉奴 》、《花田错》、《英杰烈》、《游龙戏凤》、《儿 女英雄传》等。其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 首,有《钗头凤》、《荆钗记》、《柳如是》、《美 人一丈青》、《绣襦记》、《霍小玉》、《香罗带》 、《还珠吟》、《杜十娘》、《红娘》等。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中国戏曲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 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 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 术形态。
我国戏曲讲究 “唱念做打”四种艺 术手段和“手眼身法 步”五种技术方法来 表现人物。
戏剧表现于生活的基本 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 表演。
戏曲四大行当的名称是 生、旦、净、丑。
3、脸谱是京剧的一种表演手段,脸谱历史很 悠久。请说出红色所代表的意义 5分
代表忠勇。脸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上常
常形容人的脸色的变化,比如说:吓得煞白, 臊得通红,晒得漆黑,生病的人形容脸色蜡黄 等等。脸谱就是把这种夸张的说法,再用夸张 的手法画在脸上。各种人物的脸谱有一定的规 矩,用来描写人物的正直、刚烈。常常画红脸。 奸险狡诈之人常画白脸,而铁面无私的包公形 象则用黑脸来代表等等。
白蛇传
红楼梦
闹天宫
十五贯
琵琶记
穆桂英挂帅
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2、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天仙配》黄梅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3.谁说女子不如男 (《花木兰》 豫剧)
湖北襄阳历届中考试题基础复习--襄阳七中 孟楚川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7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8
【2013· 湖北襄阳】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 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 、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 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 ,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015·11·1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1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
【2010· 湖北襄樊】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 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保护生态资原,共创温欣家园。
1.“原”改为“源”;
“欣”改为“馨”。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3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9
【2014· 湖北襄阳】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 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 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 B. 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②④① D.④⑤①②③
2017中考复习之襄阳好风日知识点(全集打印稿)-襄阳七中孟楚川整理、校对、排版

2017中考复习之襄阳好风日知识点(全集打印稿)-襄阳七中孟楚川整理、校对、排版2017中考复习之襄阳好风日知识点(全集)一、《襄阳好风日》重点成语、解释及注音闻名遐迩(xiáěr):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出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地。
彪炳千秋(biāo bǐng):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叱咤风云(chìzhà):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威力极大。
杀身成仁:为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
形容着力描写。
举足轻重:所处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
赏罚严明:奖赏有功的人,惩罚有过的人,严格而明确。
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
雄才大略:非常突出的才智和谋略。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群雄逐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令人神往:让人非常向往。
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盛行不衰:指某事物长期兴旺强盛,比喻有极强的生命力。
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魅力无穷:很有魅力。
聚气藏风:若要安家布宅,要选在周围有山环抱的地方,其实指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灿若珠玑: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庄重肃穆:庄重严肃而恭敬。
气势恢弘:气势很大,多用于具体的静态的物体,如建筑物。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驰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很远。
二、对联、对偶句:1、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3、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4、历史故事传颂千古,诗词楹联绚丽多彩。
5、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
6、文化底蕴丰厚,杰出人物辈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20200710140059)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孙权劝学》复习清单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三、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五柳先生传》复习课件--襄阳七中 孟楚川

安贫 乐道 不慕 荣利 洁身 自好
五 柳 先 生 传
赞语
制作:湖北襄阳七中 孟楚川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制作:湖北襄阳七中 孟楚川
6
会意:领会书中的意思 辄:就,于是 萧然:空荡,空寂 晏如:高兴的样子
Next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样子(汲:取水于井)
俦:同类;辈
制作:湖北襄阳七中 孟楚川
觞:酒杯
7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许
杂然相许(赞同)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制作:湖北襄阳七中 孟楚川
• 省略句:闲静少言
10
1.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 志趣
• 隐者风范(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书中求乐(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 率真放达(志趣):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 安贫乐道(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志趣):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明确: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 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 ,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 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 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制作:湖北襄阳七中 孟楚川
15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明确: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 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 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 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 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 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 万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字词解释1. 当涂:当道,当权。
2. 辞:推托。
3.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 涉猎:粗略地阅读。
6.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7. 及:到,等到。
8. 过:经过。
9. 才略:才干和谋略。
10. 非复:不再是。
11. 更:重新。
12.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内容解析1.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同时也强调了学习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2. 人物形象-孙权:作为君主,他具有善劝的特点。
他对吕蒙的劝学言辞恳切,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以自身为例,让吕蒙无法推辞,展现出他对部下的关心和善于引导。
-吕蒙:知错能改,勤奋好学。
中考复习之 材料探究--襄阳七中 孟楚川

有效训练
• 1.[2012· 重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 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 学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 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 (1)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 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 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 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概括凝练。
[答案] 示例一:在面对危难、选择担当的那一瞬,她便绽
放成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示例二:作为一名球场老将,如此怯
懦,不敢担当,是失职,也是对拜仁的亵渎。
(3)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 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
开头,请你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在形式是“三字经”的前提下,考虑 内容和表达。 • [答案] 示例:抚孤弱 是良知 报家国 分 内事
2.语文综合性学习。 今年,宿迁市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工作。某校九年级(1)班“自由呼吸”科普兴趣 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 “PM2.5科普宣传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 请阅读其中两则,完成下面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指导,祝大家在期末考试
中材料探究不失分!
概括凝练。
[答案] 示例一:在面对危难、选择担当的那一瞬,她便绽
放成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示例二:作为一名球场老将,如此怯
懦,不敢担当,是失职,也是对拜仁的亵渎。
[解析] 评价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要在整体把 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从性格、 精神实质方面扣住“责任”,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语言要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比较阅读集锦-襄阳七中 孟楚川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 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 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 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 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 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 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 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 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 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 能够这样,喝粥 就行了,不必做饭了!"
【甲】子路受教
【乙】孙权劝学
子路 [1] 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 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 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 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 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七下文言文比 较阅读集锦
欧阳修苦读
1.原文再现
欧阳公2四岁而孤3,家贫无资。太夫人以4荻(dí ) 5画地,教以书字。多诵6古人篇章。及7其稍8长, 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9士人10家借而读之, 或11因12而抄录13。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 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 笔已如成人。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 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 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 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 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 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 “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 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 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 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 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当时吕蒙 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 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 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 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 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数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 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文言文梳理(四)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文言文梳理(四)二九、古文二则(一)郢人庄子与惠子常常在讨论问题时互相抬杠。
但在情谊上,庄子一直将惠子当作是生平唯一的挚友(知音)㈢寓意,启示比喻知音难遇之感,“知音”往往终生不遇,因而“运斤成风”成了千年流传的成语。
㈣出自本文的成语: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横刃的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一般作定语。
近义词:运用自如、游刃有余㈤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顾(回头看)从者(随从人员)谓……曰(对……说)垩(白色的土)慢(通‚墁‛,涂抹)若(好像)蝇翼(苍蝇的翅膀)使(让)匠石(名叫石的匠人)斫(砍,削)运(挥动)斤(锛子)风(名当状,像风一样)听(听信,听任)失容(改变神色)尝试(试验)为(介词,替,给)寡人(君主的自称)为(动词,做)尝(曾经)虽然(即便如此)质(对象,指搭档)自(自从)夫子(先生)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什么人可以用来做搭档了!我无法与人论辩了!)㈥重要文言现象归纳1.通假字: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漫通‚墁‛,涂抹。
)2.一词多义①为:尝试为寡人为之(第一个‚为‛,读wèi,介词,替,给;第二个‚为‛读wéi,动词,做,表演)吾无以为质矣(为:读wéi,动词,当作)②之:过惠子之墓(结构助词,的)听而斫之(代词,指白色的土)3.古今异义:①匠石运斤成风(斤:古义,斧子一类的工具;今义,度量衡单位)②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虽然:古义,虽然如此,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半句,下半句常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一)常见文言文考点: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考点四翻译、理解文言句子考点五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考点七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八对比分析,拓展迁移(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
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①语境推断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
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句子的排序》--襄阳七中 孟楚川

C
通读一遍后不难发现该语段是对想象力的介绍,③总领 该语段,①是对语段的总结 ,另外三个句子按⑤②④ 的顺序读来很连贯,感觉很流畅。
精讲点拨
句子排序主要根据语句间的逻 辑联系和前后照应方面判断。
1、上下文的句式要相互对应; 2、总起与分承的照应; 3、句子结构的照应; 4、词语的照应。
首先,要确定首句或尾句,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以从局部 入手,再向整体扩展。
B
9、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 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 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 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 要感谢生命。 A.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B
连续并列的几个短语,进行分类,要与上 下文对应
选出上下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 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 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 当 、 、 、 的时候, 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 等吗? ①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②耕作的动 物在田间劳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 演 ④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其次,要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 若是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便是时间顺序。若是 有明显的表示空间方位或处所的词语,便是以空间顺序为 主(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如 果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便可判断可能是逻辑 顺序(总分、因果、主次、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 一般到特殊等)。
分析
该语段阐明人类并未真正在保护动物。 横线左边的句子有两个关键词语“玩弄 于掌”、“主宰命运”,其中“玩弄” 明显带贬义,程度重,“主宰”显中性, 程度轻。再看提供的四个短语可压缩为 ①兔子小鸡成玩物 ②动物劳作③老虎表 演④动物献身,明显可分为两类:①③ 与②④。据“玩弄”与“主宰”的先后 顺序,四个选项中处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春天气, , ; , 水天一色, ,卧龙一般, , 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①湖水苍茫 ②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 突然出现一座长桥 ③它有生命 ④那纤细 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⑤江南乡间石桥 头细柳飘丝 A.⑤①④②③ B.⑤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①④⑤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相关答题方法以及语文术语—襄阳七中 孟楚川

中考现代文阅读相关答题方法以及语文术语——襄阳七中孟楚川整理记叙文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人教版七下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襄阳七中 孟楚川

——马的世界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 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布封)
马的风姿
马的风姿
教学目标
一、汉语汉字中的马 二、艺术作品中的马 三、历史传说中的马 四、文学作品中的马
马的风姿
汉语汉字中的马
(图1)甲骨文的写法,横过来看像一匹马。(图2)为春 秋战国时金文的写法。秦始皇制定规范字——秦篆马字 (图3)隶字。(图4)把鬣毛变为三横,四足简化为四点。 (图5)楷体继承隶字结构。如今的简化字“马”。(图 6) 王羲之《澄清堂帖》中草书“马”。(图7)楷化而来。
(3)马儿伸腿--(4)马散笼头---
抢答题:(一题5分)
1、古代驾二马为( 骈 ), 驾三马为( 骖 ), 驾四马为( 驷 )。
(答对1题加5分,答错不扣分。)
抢答题:
2、我国古代的一车四马为( 一乘 )。 (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艺 术 作 品 中 的 马
照 夜 白 图 ( 韩 幹 )
牧 马 图(韩幹gà n)
双 骑 图(韦 偃)
唐太宗昭陵的"昭陵六骏"浮雕, 是李世民建立唐王朝屡立奇功的六匹骏 马;拳马、飒露紫、什发赤、青骓、持 勒骠和白蹄乌。唐王李世民念念不忘它 们,于公元636年把它们雕刻在石上, 六匹马姿势各异,雄劲有力。美国侵略 者垂涎"昭陵六骏",不惜将它们打成碎 块,企图盗回美国,激起当地农民强烈 反抗,他们仅揄偷掠去了两座,至今, 这两座中国国宝还陈列在美国博物馆。
招兵买马 单枪匹马 骑马找马 驷马难追 金戈铁马 天马行空 万马齐喑 五马分尸 信马由缰 心猿意马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兵荒马乱 驴唇马嘴 牛高马大 犬马之劳 斗鸡走马 害群之马 横戈跃马 临崖勒马 千军万马 溜须拍马 青梅竹马 塞翁失马 指鹿为马 牛头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 马上得天下
中考复习之病句修改2--襄阳七中 孟楚川

4、表达前后不一致
具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
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答案:删掉“能否”) 他对我的批评,基本上是完全正 确的,我一定虚心接受。 (答案:删去“基本上”或“完 全”)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15
复句常见的语病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16
4.下列句子没有语 病的一句是( C )
5 .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 确的一项( A )
A.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群体生活 的昆虫。 B.小李到现在还没有到,大家断定她大 概是生病了。 C.墙壁粉刷得非常清洁。 D.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3
6 .下面一段话有三处错误, 请加以修改。
——2015· 10· 31新课件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1
由于基本理论知识我们在 课件1里已经学习到了,所 以,课件2我们直接根据理 论来对应句子。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2
单句常见的语病:
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2. 句子的搭配不妥当 3. 语序不合理 4. 表达前后不一致
1.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3
教 师 节那天 ,我市举 办了一次大型的 “烛光颂”演讲会。全市各中学都派代表参 加,①市长也荣幸地参加了。会上,同学们 ②一拥而上地上台演讲,演讲会取得了巨大 成功。特别是市长最后的即兴演讲,博得了 全场③一片哗然,把演讲会推向了高潮。 ①处改为: 高兴 ②处改为: 争先恐后 ③处改为:的掌声
襄阳市第七中学 孟楚川 10
句子的搭配不妥当
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
无产阶级的导师都有非
常渊博的知识和经验。 (渊博不可以修饰经验, 应当改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⒋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 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 上了。
⒌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 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 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 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⒈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 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⒉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⒊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 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译文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 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 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 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 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 的人,不让(他)学习。
对已去世的人的
按注释学解习释加加下红划敬在色线称这父。的的里”“词词指。先“语语人先”
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年阶段详写。 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 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 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 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 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 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 育的重要性。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 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 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 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 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 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相称
完全。指原先的特点 完全消失了
译文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 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 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 (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 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 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
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
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
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补充课文注释
父异焉 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 书:动词,写。 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 利: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利。然:这样。
2015年6月 七下课内文言文复习
读准字音 理解句式 启 示 作者简介 结构层次 名言警句 翻译课文 内容理解 参考译文 特殊用法 小 结 课文朗读
练习1 练习2 退 出
韩愈 苏洵 苏辙 曾巩
柳宗元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读准字音
仲 zhòng 啼 tí
隶 lì 焉 yān
扳 pān 谒 yè
泯 mǐn 矣 yǐ
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家。
贤于材人远矣 于:比…… 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且为众人 且:况且。 固众人 固:本来。 得为众人而已耶?
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理解下列句式 ⒈“不使省学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
(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省天略也句”,省略了介词,即“受 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 天赋予的。
归纳文章的段意 第一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
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 终于成为普通人。
第三段: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 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
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有 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天 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 的原因。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终于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达到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Βιβλιοθήκη 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
尚且
那
能
止
本来
译文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 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 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 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 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 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 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 不能够吧?
㈡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A.忽啼求之( 书具 ) B.借旁近与之( 方仲永 ) C.邑人奇之( 这件事 ) D.或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写的诗 )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 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 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 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 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 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 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尝 cháng 邑 yì 称 chèn 耶 yé
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属于 ) B.未尝识书具( 曾经 ) C.即书诗四句( 写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 ( 团结 )( 内容 )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