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变化对声速之影响

温度变化对声速之影响
温度变化对声速之影响

溫度變化對聲速之影響

作者:馬瑞鴻

摘要

利用聲波在空氣柱內形成駐波,量取發生共鳴時之位置,進而求出波長,由υ=λ.f可求出聲音之速度。然後,再將共鳴管周圍之空氣均勻加熱,使其溫度提高為大約70℃左右,結果發現溫度提高時,聲速的確增大,符合預期。並且,不同溫度與聲速間之關係大致與υt=331.45+0.6t吻合。

壹.研究動機

在高中物理課本有提到利用共鳴管求聲音的速度,但卻沒有溫度變化對聲速影響的實驗。於是,我們想做個這方面的實驗來討論溫度變化對聲速的影響。

貳.研究目的

聲速如何測量?溫度是否影響聲速?此次實驗我們想知道:

一.如何用共鳴管測量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

二.溫度愈高,聲速是否愈大?

三.是否如課本所言,聲速υt=331.45+0.6t(t代表溫度)?

參.研究設備及器材

共鳴管儀(底座及支柱及夾、共鳴管、貯水槽、橡皮管、米尺),標準音叉(頻率512Hz),擊錘,溫度計,熱暖爐數個,熱水(約70℃)。

肆.研究原理

聲波為一縱波,在沿共鳴管內進行時會在管的末端反射,入射波與反射波干涉的結果,可產生疏密的駐波。簡單的共鳴管有一開口端一閉口端,聲源置於開口端。假如管的長度適當就會產生駐波,在封閉端反射波與入射波相位差180°,所以封閉端為波節。在開口端處空氣的粒子十分自由,通常此處為波腹,因此對頻率為f(波長已知為λ)的聲源產生共鳴的管子,最短長度為λ/4,如圖所示,只要管長為λ/4的奇數倍都可以和聲源產生共鳴。

設共鳴時

管為,λ為波長,n 為共振位置,則

l l n=(2n-1)

4

λ

即l 1=4

λ

,l 2=λ4

3,l 3=4

真正的反節點(波腹)常位於開口的附近,為離開管口的0.6倍管口徑處。設此距離為d ,則

l 1=

4

λ

– d ,l 2=λ43

– d ,l 3=4

5λ– d

所以 l 2–l 1= l 3–l 2=2

λ

,l 3–l 1=λ

聲音在空氣中(或任何氣體)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即

υ=

ρ

r

P

式中P 為壓力,ρ為密度,r 為定壓比熱與定容比熱之比(空氣之r=1.403)。由於溫度增加會使空氣密度減小,所以聲速與溫度有關。 υt =υ0(1+αt)1/2?υ0(1+αt/2)

式中υt 為t ℃時之聲速υ0為0℃時之聲速(空氣之υ0=331.45 m/s ),α為氣體的膨脹係數(空氣之α=0.3665 x 10-2)所以上式變成 υt=331.45 + 0.6t

伍.研究過程

(一)空氣中的聲速

1.置貯水槽於高處,並將共鳴管注滿水。

2.將溫度計繫於共鳴管口附近,測量室溫並記錄之。

3.以擊錘輕敲音叉,垂直置於管口上方距管口約為0.6倍管口徑半徑

處。

4.徐徐降低貯水槽,使水面下降而增加氣柱的長度,至其與音叉共

鳴最強時記錄其長度L ,是為第一共振位置。

5.此時再稍微提高貯水槽,重覆測得第一共振位置共三次。

6.繼續降低貯水槽以測得第二次共振位置,如管過長則測得第三共

振位置。

7.然後再由下往上,重覆上述步驟。 8.代入υ=λ.f 即可求出聲波之速度。 (二)溫度變化對波速之影響

1.將數個熱暖爐置於離共鳴管適當距離處,並加熱周圍之空氣。

2.為避免管內空氣溫度降低過快,故以約70℃之熱水加入貯水槽。

3.測量共鳴管口附近之溫度。

4.溫度不再變化時(約70℃左右)重覆(一)之步驟測量並記錄之。

5.求出聲速與(一)室溫時(21℃)比較之。

※ 注意事項:

(1).敲擊音叉時,須稍離管口,以免敲到共鳴管。

(2).熱暖爐不能與溫度計太過於靠近,以避免溫度超過100℃。

陸.實驗結果與數據

(一) 溫度21℃時之聲速 標準音叉頻率512Hz 氣柱增長時

氣柱減少時

波長 聲速共振 位置

1 2 3 1 2 3

氣柱平均

值 λ

υ 1 15.5 15.6 15.6 15.4 15.5 15.4 l 1=15.50 2(l 2-l 1)=66.96342.832 49.0 49.0 48.9 49.0 49.1 48.9 l 2=48.98

※ 討論:

(1)21℃時聲速之理論值υ=344.05m/s (2)本次實驗值υ1=342.83m/s

(3)相對誤差百分率δ=(υ1-υ)/υ×100%=-0.35%

(二) 溫度52℃時之聲速 標準音叉頻率512Hz 氣柱增長時

氣柱減少時

波長 聲速共振 位置

1 2 3 1 2 3

氣柱平均

值 λ

υ 1 16.1 15.9 15.9 16.0 16.0 15.9 l 1=15.97 2(l 2-l 1)=70.42360.552 51.2 51.1 51.2 51.2 51.2 51.1 l 2=51.18

※ 討論:

(1)52℃時聲速之理論值υ=362.65m/s (2)本次實驗值υ1=360.55m/s

(3)相對誤差百分率δ=(υ1-υ)/υ×100%=-0.58%

(三) 溫度76℃時之聲速 標準音叉頻率512Hz 氣柱增長時

氣柱減少時

波長 聲速共振 位置

1 2 3 1 2 3

氣柱平均

值 λ

υ 1 16.4 16.4 16.5 16.3 16.4 16.3 l 1=16.38 2(l 2-l 1)=72.30370.172 52.5 52.6 52.6 52.6 52.5 52.4 l 2=52.53

※ 討論:

(1)76℃時聲速之理論值υ=377.05m/s (2)本次實驗值υ1=370.17m/s

(3)相對誤差百分率δ=(υ1-υ)/υ×100%=-0.18%

柒.結論與討論

1.本實驗為減少誤差,在找出共鳴之大概位置後,需用手按住橡皮管,使

水位緩慢升降、重複多次,方能減少誤差。

2.最初在做此實驗時因誤差較大,於是換到密閉小空間做實驗,終於得到

較令人滿意的結果。

3.為了讓共鳴管周圍空氣分子均勻加熱,因此要等溫度不再變化後一段時

間再做實驗會較準確。

4.此次實驗我們得到溫度愈高時則聲速愈大。

5.此次實驗的數據顯示溫度與聲速的關係,大致與υt=331.45+0.6t吻合,但

是在溫度高時有較大的誤差。

6.在網路上見到有人採用液面固定法,固定共鳴管液面(即空氣柱長不

變),逐步改變頻率直到共鳴產生而求出聲速,此法缺點為頻率不易微

調,但若果真能減少誤差,則不失為一好方法。

捌.參考資料

1.物理實驗(下)林樹枝編著

2.高中物理實驗第三冊

3.大學物理 Halliday Resnick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