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石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石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要点提示:

强势分析:生产持续增长,主要石化产品的价格较2003年同期有较明显的增长,产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石油开采企业因国际原油持续高价,收益稳定上升。

弱势分析:石油进口继续增加,我国石油价格机制受到国际油价上涨严重挑战;国内成品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下游化工企业,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压力加大,企业炼化一体化业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会分析:进入原油供应短缺时期,石化市场将经历重大调整,石化行业的战略重组以及石化业进入周期性上升将创造新的行业投资机会;石油战略发展给业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带来较大投资空间;燃料油期货推出将为相关企业创造期货投资条件。

风险分析:国际油市动荡影响国内即将全面开放的成品油市场,影响下游相关行业企业成本和内需增长,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增长。中国石化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产品的供不应求,部分石化产品自给率相对较低,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

热点提示:石油价格问题;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问题;贸易逆差严重;石油战略转型;润滑油终端市场整合。

正文目录

石化行业基础数据平台 (33)

一、工业产值 (33)

二、产品产量 (44)

三、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66)

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88)

一、生产继续增长,石油和化工行业产销平稳 (88)

(一)石油生产增速放缓,需求大幅增长,价格创历史新高 (88)

(二)石化产品需求旺盛,产量增幅回落,价格增势放缓 (1515)

二、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稳速增加 (2020)

(一)产值快速增长 (2020)

(二)销售产值平稳增加 (2020)

(三)经济效益增速加快 (2121)

(四)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产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2121)

石化行业主要经济问题概述 (2323)

一、石化扩能走向规模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 (2323)

二、中国与国外石化业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525)

三、第二阶段排放标准挑战我国炼油工业 (2727)

四、国产润滑油不断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竞争急需规范 (2828)

石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030)

一、需求将继续增加,全球石油化工业走势将更为强劲 (3030)

(一)下半年原油价格将依然持续坚挺 (3030)

(二)全球炼厂高负荷运转国际炼油毛利保持较高水平 (3333)

(三)下半年全球化工业走势将更为强劲 (3434)

二、下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3535)

(一)石油市场增速回落,进出口贸易仍呈显著逆差 (3535)

(二)需求增长强劲,石化业供不应求,总体价格水平向好. 3838

石化行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 (4343)

一、仍处景气周期,2004年石化行业投资价值提升 (4343)

二、成品油经营将迎来转势之年 (4444)

三、成本控制释放化工投资价值 (4545)

四、中石化整合产业链提升企业投资价值 (4646)

石化行业基础数据平台

一、工业产值

表1-1 2004年1-6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表

二、产品产量

表1-2 2004年4-6月全国石油和化学产品产量表

能源及其加工产品

天然原油(万吨)1,411.8 1,473.7 1,440.9 8,571.3 2.4 1.9 天然气(亿立方米)31.2 32.5 30.9 194.9 16.3 15.9 原油加工量(万吨)2,207.0 2,309.3 2,250.5 13,390.4 20.1 17.9 汽油(万吨)427.2 429.6 423.0 2,574.7 13.7 13.2 煤油(万吨)68.9 77.0 82.5 465.2 74.7 16.4 柴油(万吨)819.4 853.5 857.3 4,930.1 25.0 22.1 润滑油(万吨)44.9 38.4 45.9 237.6 29.5 29.0 燃料油(万吨)163.4 173.1 168.1 1,032.2 21.0 16.7 石油沥青(万吨)76.0 88.8 83.8 457.8 7.7 32.3 液化石油气(万吨)119.3 126.1 120.0 730.9 13.8 8.6 焦炭(万吨)1,371.7 1,434.0 1,440.3 8,211.6 18.9 24.0 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1,159.4 1,216.9 1,241.7 7,042.7 22.0 24.5 原煤(万吨)13,129.3 12,872.3 13,540.9 74,308.9 12.3 14.9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678.9 1,692.9 1,748.1 9,908.5 14.3 15.8 火电1,409.0 1,372.4 1,383.2 8,360.8 13.3 15.8 水电225.1 277.8 318.9 1,279.3 19.6 13.4 核电37.0 36.8 40.4 226.3 8.5 21.1 有机化学产品

乙烯(万吨)53.7 56.4 49.9 317.8 7.5 7.8 纯苯(万吨)21.2 22.4 20.8 129.5 11.9 6.6 精甲醇(万吨)36.3 37.5 35.9 213.2 18.7 37.0 冰醋酸(万吨)8.7 9.2 8.1 51.6 -7.6 3.8 油漆(万吨)15.7 15.3 16.0 83.7 10.6 15.3 建筑涂料(万吨)9.9 11.1 10.8 52.6 25.3 32.0 油墨(万吨) 1.8 1.7 2.0 11.4 12.2 6.3 颜料(万吨)10.8 10.8 11.0 60.9 4.0 8.5 染料(万吨)8.0 7.6 8.4 41.6 6.8 13.2 轮胎、胶鞋及胶卷

轮胎外胎(万条)2,364.1 2,210.4 2,228.3 12,711.7 13.3 17.7 子午线轮胎外胎965.8 837.4 889.9 4,858.2 38.2 36.8 胶鞋(万双)8,906.4 10,935.9 10,795.9 51,874.3 16.9 9.0 照像胶卷(万平方米)206.8 202.6 188.9 1,338.8 167.8 101.7 合成材料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万吨)148.2 152.6 146.5 891.2 14.7 14.2 聚氯乙烯树脂39.8 41.9 41.1 243.2 21.0 20.4 聚乙烯树脂35.7 39.7 34.8 224.2 5.7 11.4 聚丙烯树脂39.1 40.0 39.9 237.5 16.5 10.6 合成橡胶(万吨)11.5 12.1 13.6 74.3 26.3 22.0 顺丁橡胶 3.3 3.5 2.7 19.5 -14.1 6.8 合成纤维单体(万吨)48.8 55.1 53.8 319.2 17.4 21.4

己内酰胺 2.0 1.9 1.9 11.2 27.9 13.9 合成纤维聚合物(万吨)65.4 65.2 68.5 398.5 29.2 19.3 聚酯58.7 58.6 62.0 361.1 30.9 19.9 化学纤维(万吨)118.6 113.2 120.4 687.3 23.4 29.8 粘胶纤维8.2 7.7 7.4 46.4 15.5 18.2 合成纤维109.3 104.5 111.8 634.3 24.2 31.1 锦纶纤维 5.8 5.7 6.0 32.7 17.1 19.6 涤纶纤维94.3 89.8 96.6 546.7 27.5 34.2 腈纶纤维 5.4 5.2 5.3 33.0 -3.6 10.7 维纶纤维0.4 0.3 0.2 1.9 -54.2 -14.2 丙纶纤维 2.6 2.5 2.7 14.6 10.4 12.5 基本化学原料(无机化工原料)

硫酸(折100%)(万吨)304.1 308.0 317.0 1,787.7 18.7 18.2 浓硝酸(折100%)(万吨)10.0 9.5 9.4 59.4 -7.2 3.3 盐酸(含HCl31%以上) (万吨)50.1 50.7 49.6 291.2 5.0 9.6 氢氧化钠(烧碱) (折100%)(万吨)86.0 88.7 88.5 517.0 13.9 14.2 离子膜法烧碱(万吨)20.0 20.7 20.7 121.0 11.9 8.3 碳酸钠(纯碱) (万吨)109.4 107.1 104.5 615.4 20.0 14.7 氧化铝(万吨)57.6 60.3 57.0 341.8 16.2 16.9 碳化钙(电石) (折300升/千克) (万吨)45.6 48.4 57.8 293.8 28.7 19.1 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

硫铁矿(折含S 35%)(万吨)95.3 101.3 92.7 519.2 12.7 30.3 磷矿石(折含P2O530%)(万吨)247.8 220.3 248.8 1,279.9 4.1 6.6 合成氨(万吨)350.3 349.1 349.5 2,030.7 7.4 8.3 化肥总计(折纯) (万吨)394.2 393.2 405.2 2,216.7 12.1 12.7 氮肥(折含N100%)277.8 299.7 308.4 1,662.2 11.5 10.5 尿素氮肥(折含N100%)155.3 173.7 174.7 955.4 8.7 9.0 磷肥(折含P2O5100%)88.9 81.3 80.4 485.5 11.1 17.5 钾肥(折含K2O100%)27.6 11.0 16.2 67.2 31.2 41.6 磷酸铵肥(万吨)47.5 51.1 48.1 279.4 28.8 36.5 化学农药(折100%)(万吨)8.5 9.4 8.5 46.9 4.8 9.6 杀虫剂(折100%) 4.1 4.5 4.2 22.3 -5.6 2.4 杀菌剂(折100%)0.8 1.1 1.0 4.8 40.2 21.2 除草剂(折100%) 2.5 2.6 1.7 13.3 9.5 12.6 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

三、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表1-3 2004年1-6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亿元,%

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04年二季度的石化行业的运行发展印证了我们上个季度对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将攀升的预测,我们观察到此次石化行业周期出现在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大幅上升的宏观背景下,形成了所谓“高油价,高产品价差”的理想景气特性。原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是促使信贷紧缩、利率上调等宏观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因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景气时间并提高了其强度。但在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下,二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出趋缓的势头。

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主要特点是:生产和需求稳定增长,产品价格整体上扬,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经济效益也随之大幅提高。行业经济运行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良好趋势,运行质量继续提高,获利能力也持续增强。

一、生产继续增长,石油和化工行业产销平稳

(一)石油生产增速放缓,需求大幅增长,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市场产生了许多新的记录:单月原油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单月原油加工量超过2300万吨,原油基准价跃升至2513元/吨。诸多的“突破”,使得中国的石油市场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1.原油产量增长放慢

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国内原油生产增长缓慢。1-6月原油产量8571万吨,同比增长1.9%,增速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陆上东部大油田产量下降或增速缓慢。1-6月,大庆和辽河油田原油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5%和2.5%;胜利油田产量也只增长0.2%;部分海上油田,如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等所属油田,以及部分西部油田(如吐哈油田)产量下降;另外部分海上油田和西部油田(如塔里木油田)产量增长速度放慢。

2. 炼厂高负荷运转,成品油产量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有的。1-6月的原油加工量为13390.4万吨,同比增长17.9%,单月产量都稳定在2250万吨左右,大部分油品产量同比增长率在10%以上(见表2-1)。其中,石油沥青、润滑油、柴油以及燃料油等油品产量同比增长率排位居前。由于道路建设、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近来我国石油沥青、润滑油等油品产量快速增长。1-6月,石油沥青产量同比增长32.3%,润滑油产量增长29%,汽油产量同比增长13.2%。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电力供应仍较紧张以及燃油发电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柴油和燃料油产量增幅也较大。1-6月,柴油产量同比增长22.1%,增长速度超过汽油增长;燃料油产量同比增长16.7%。同时,LPG产量同比增长了8.6%,煤油产量同比增长了16.4%。

表2-1 2004年1-6月我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

*总计原油加工量包括全部其它炼油产品。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柴油产量增长速度超过汽油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国内石油供求矛盾突出。为努力增加供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要企业坚持高负荷运转。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原油加工负荷都在95%以上,在成品油消费增长25%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市场供应的脱销断档。

3.柴油收率明显提高而汽油收率稳中略降,柴汽生产比逐月提高

上半年,国内炼厂根据国内成品油供需状况和盈利情况调整各油品收率。因柴油需求旺盛、供应紧张而汽油供应相对过剩,上半年柴油收率明显提高而汽油收率稳中略降,其中,4月份柴油收率达37.13%

尽管燃料油需求旺盛而且国内供应缺口较大,但由于汽油、柴油特别是柴油需求旺盛、市场行情较好,炼厂生产柴油等高附加值油品的积极性较高,从而使燃料油生产受到影响,二季度燃料油收率再次下降到8%以下。因进口增加和原油加工量大,煤油收率相对稳定。近来LPG是收率最为稳定的油品,上半年LPG收率相对仍较稳定(见表2-2)。

表2-2 2004年1-6月我国油品收率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于我国柴油供应紧张而汽油供应过剩,因此,如何提高炼厂柴汽生产比一直是国家和有关单位努力的方向。2004年,炼厂柴汽生产比逐月提高。到6月份,炼厂的柴汽生产比达2.03(见表2-3)。

表2-3 2004年1-6月我国炼厂柴汽生产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 石油需求强劲,增幅历史少有

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和重化工业化阶段。随着消费升级,特别是汽车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对石油需求大幅增长。在2003年石油需求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的增幅继续扩大。1-5月,总的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石油沥青、LPG、石油焦和非液体石蜡等全部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达13333.6万吨,同比增长21.74%,增幅之大为历史少有(见表2-4)。原油、大部分油品表观消费量增幅在15%以上;其中燃料油表观消费量在2003年大幅增长25.12%的基础上,今年1-5月份再次大幅增长36.48%;润滑油、石油沥青的表观消费量增幅高达30%以上;柴油的表观消费量达25.14%。在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水平并不高,表明我国石油需求强劲。

表2-4 2004年1-5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 石油进口和净进口大幅增长,出口大幅下降

在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而原油生产增幅不大,以及国内主要炼厂原油库存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下,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634万吨,同比增长40.3%。1-5月,共进口原油4976万吨,同比增长37.6%;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和4月份相比下滑了3.8%,显示原油进口商减少在现货市场购买原油的数量。1-5月,原油出口量只有255.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31.9%;净进口原油472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5.69%。上半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增长46.1%。

图2-3 近年来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二季度的进口量创季度进口量的最高水平,达到3089万吨,同比增长43.1%。因为出口量下降,二季度也成为原油净进口量最高的月份,达到2948万吨。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43%提高到44%。

表2-5 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主要油品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油品项目2004年二季度2004年上半年2003年上半年增减

原油进口量3,088.576,102.554,380.8440.39%出口量140.62307.16414.44-25.9%

成品油进口量1,157.521,988.941,268.1956.8% 出口量277.08510.49701.21-27.2%

车用汽油进口量0.000.00 0.00-98.9% 出口量151.72254.14390.31-34.9%

石脑油进口量 2.60 5.08 14.79 -65.6% 出口量13.8238.00 56.40 -32.6%

航空煤油进口量74.84137.2879.9971.6% 出口量57.6095.7685.1012.5%

灯用煤油进口量-- 1.05- 出口量-- 3.80-

轻柴油进口量 3.98113.8141.75172.6% 出口量12.5425.87 117.96 -78.1%

燃料油进口量959.52 1,640.401,066.3453.8% 出口量38.5188.01 34.49155.2%

5-7号燃料油进口量898.161,532.58993.9354.2% 出口量22.5844.8023.9087.5%

其它燃料油进口量61.35107.8272.4048.9%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2004年7月。

在国内石油需求强劲、国家取消部分油品的出口退税、降低部分油品出口退税税率以及取消国营成品油进口配额等因素影响下,上半年成品油净进口量增长1.6倍,从567万吨上升到1478万吨。大部分油品进口量增长较快,出口量增幅下降,许多油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5月,我国共进口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石脑油、润滑油、液体石腊)1606.8万吨,同比增长59.2%;出口成品油417.8万吨,同比下降25.1%;净进口成品油118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63.4%。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油品的进口量增幅均在50%以上, 汽油和柴油的出口量均下降30%以上。上半年,燃料油进口量同比猛增53.8%,达到1640万吨。助长对进口燃料油需求迅速上升的因素包括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煤炭短缺造成的燃油发电供不应求,一些地方小炼油厂和重油加工装置购买进口燃料油用于加工市场紧缺的柴油等中间馏分油和轻质油品等。与此同时,柴油进口量增长173%,升至114万吨。柴油出口量下降78%,从118万吨降到26万吨。发电和运输燃料需求导致中国从柴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今年1-5月,石油进口总量达6987.3万吨,同比增长40.4%;出口总量为801.5万吨,同比下降23.3%;石油净进口总量达6185.8万吨,同比增长57.36%。上半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增幅进一步上升到55.8%,净进口量由上年同期的4928万吨猛增到7677万吨。今年前5个月,仅原油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就达115.4亿美元,占石化行业贸易逆差的39.2%,是石化行业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主要油品进出口情况见表2-5。

6. 上半年国际油价涨到历史高点

图2-4 国际市场主要原油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上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供给紧张状况。由于世界经济普遍向好,本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创下自1980年以来最快增幅,需求增长超过预期。今年前两个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分别为8197万桶/天和8006万桶/天,同比增长191万桶/天和314万桶/天,需求增量远超过事先预计。从供给来看,全球原油供给量前两个季度分别为8234万桶/天和8151万桶/天,同比增长362万桶/天和319万桶/天。总体来看,原油市场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况。但是,由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石油库存处于历史较低位;年初欧佩克由于担心油价下跌而限产100万桶/天,使得本来紧张的市场雪上加霜;中东等地的产油国政局动荡不定,接连不断的恐怖袭击导致人们对石油供给可能中断存在担忧;个别投机商利用供求状况的变化和恐怖袭击等外部因素炒作,进一步加剧油价的上升和供给的紧张。国际市场油价在低库存、需求增长加快和供应问题的支撑下振荡上扬,1-6月份国际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普氏现货)为33.4美元/桶,同比上涨15.6%,在5月底6月初涨到20年来高点42.33美元后因欧佩克增产而下跌。二季度WTI平均价格仍上涨到38.28美元/桶。1-6月份,WTI油每桶平均价格分别高达36.72美元。

国际成品油价格也随着原油价格的高企而持续上涨,上半年95#无铅汽油平均价格(普氏现货,下同)为44.9美元/桶,同比上涨35.6%;柴油平均价格为41.4美元/桶,同比上涨25.5%;航空煤油平均价格为40.6美元/桶,同比上涨26.5%;石脑油平均价格为37.3美元/桶,同比上涨17.7%。

7. 国内石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受国际油价走势的影响,2004年上半年国内四种原油基准价波动向上。4月份,轻质油基准价达2317元/吨,为我国历史上原油的最高价格;5月份国内原油基准价有所下跌;6月份再次上升,其中轻质油基准价达2513元/吨,再次突破4月份2317元/吨的历史最高原油价格,其他三种原油基准价也分别达到各自的历史最高点。二季度轻质油、中质油I、中质油II和重质油四种原油的季度平均基准价除重质油为历史次高点外,其他三种原油基准价均为各自历史的最高水平。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轻质油、中质油I、中质油II和重质油同比分别增长14.21%、5.93%、3.71%和0.97%(见图2-5)。

图2-5 2002-2004年6月中国原油基准价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国家价格政策和国内成品油供需状况等因素有关。虽然上半年国际成品油价格涨幅较大,但国家并没有同步调整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对各油品价格只进行了一次调整(3月31日调整了汽油和煤油等油品价格,5月18日调整了柴油等油品价格)。调整后的汽油零售中准价为国内历史上汽油零售中准价的次高点,柴油零售中准价为国内历史上柴油零售中准价的第三高点。2004年上半年汽油平均零售中准价比上年同期增长7.66%(见图2-6),柴油平均零售中准价比上年同期增长3.9%(见图2-7)。

图2-6 2002-2004年我国汽油平均零售中准价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图2-7 2002-2004年我国柴油零售中准价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情较好,基本呈牛市特征。4月份,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表现为需求继续上升,汽油自上季末价格上调后,供求大体平衡,价格运行基本平稳,部分地区价格走势略有波动;柴油资源供给增加有限,供应略显紧张,市场购销两旺,价格持续坚挺。5月份,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表现为需求强劲、购销两旺、价格坚挺。5月18日,柴油零售中准价上调280元/吨,并未对市场需求产生明显影响,柴油价格基本保持高位坚挺。6月份,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上延续了上月的运行态势。随着资源供应的逐步增加,油价高位企稳,各地柴油受调价因素影响,价格基本稳定在到位价水平;汽油价格在不同地区走势有所差异。6月下旬以后,成品油市场需求不旺、销售疲软。主要原因是地域和气候原因导致柴油需求不旺以及6月20日以后全国范围的“查超”行动给市场带来流通成本压力,加之政府冷却过热投资的政策对柴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7月份两大集团已对成品油产量作了适当调减,并适当减少了柴油进口和汽油出口量,相信该举措将积极改善市场的供需状况。

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相比,由于国家的调控作用,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相对国际市场要小,上涨时间也相对较短。近期东部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拉闸限电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工业用电无法保证,因此电力用油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由于旅游旺季来临以及夏季空调用油上升等因素,后期汽油需求亦将有一定增长潜力。在当前全国汽柴油库存总体不高的形势下,后期汽柴油需求应当有较大的上升潜力,价格会小幅回调。

虽然2004年上半年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不是历史最高点,但由于成品油市场处于牛市,使部分地区的成品油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国家最高限价,因此,这些地区的成品油市场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国内汽柴油价格保持当前高位平稳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二)石化产品需求旺盛,产量增幅回落,价格增势放缓

1.石化产品产量增幅回落

化肥、农药和合成橡胶,二季度产量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9.4、14.7和45.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主要石化产品产量见表2-6。

表2-6 今年上半年石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状况

单位:万吨、亿立方米、万双、万条、%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化肥市场形势严峻。自去年四季度开始的煤、电价格持续上涨给化肥行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二季度以来,煤、电供应紧张,运输不畅困扰化肥行业正常运行。一方面使得企业正常生产难以维持,生产负荷大幅度降低,如湖南部分氮肥企业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生产负荷只能维持50%— 60%;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另外,运输困难使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也难以运出去销售,运输不畅导致部分化肥企业销售压力增大,产品流通受到影响,加剧了区域市场的供需矛盾,一些产品地区价差拉大;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部分化肥企业因出口受到影响,库存增加挤占企业资金,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生产难以为继。

化学农药产品结构优化,杀菌剂和除草剂产量增速快于杀虫剂。今年上半年,化学农药产量为46.9万吨,同比增长9.6%,其中杀虫剂22.3万吨,同比增长2.4%,占农药产量的47.6%,比去年同期下降7.3个百分点;杀菌剂产量为4.8万吨,同比增长21.2%,占农药产量的10.3%,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除草剂产量为13.3万吨,同比增长12.6%,占农药产量的28.3%,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杀菌剂和除草剂产量增幅比分别快于杀虫剂18.8和10.2个百分点。

轮胎产量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增幅达26.9%,拉动了轮胎产量尤其是子午线轮胎的快速增长。1-6月累计生产轮胎12711.7万条,同比增长17.7%。其中子午线轮胎4858.2万条,同比增长36.8%,单月产量在4月份突破900万条,达到965.8万条,单月增速除1月份较慢为28.2%之外,其他5个月增速均在35%以上。但是,近年来轮胎行业的过热投资效应在本季逐渐显现,今年以来全国子午线轮胎的库存增长了1倍以上,虽然绝对数量仍不大,但已经看出子午胎的消费并不像此前人们预期的火爆增长。前几年子午胎投资热潮的过热效应未来将愈加明显。

胶鞋产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今年以来,胶鞋产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且速度逐渐加快,胶鞋产量由最低4733.9万双(1月份产量)增加到最高10935.9万双(5月份产量),产量翻了一倍还多,其增速在二季度体现尤为明显,4、5和6月份增幅分别为11%、21.6%和16.9%。天然橡胶价格仍然在高位,但胶鞋生产却呈上升势头,可见胶鞋需求旺盛。

2.进出口贸易活跃

今年上半年,化学工业进出口贸易活跃,上半年出口交货值达643.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橡胶及制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4.9亿元,同比增长30.6%,肥料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增速最快,出口交货值为22亿元,增幅为61%。

表2-7 2004年1-6月全国化工产品进出口汇总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上半年尿素出口依然强劲,但单月出口量增速减缓。今年前5个月,尿素出口量为117.4万吨,同比增长180.2%,预计上半年出口量可达140万吨,同比增长189.3%。但自3月16日开始国家实施取消尿素出口退税的调控措施以后,4、5月份尿素出口增长的势头逐步减缓。5月份尿素出口19.8万吨,同比增长29.7%,比4月份下降10.5个百分点。

轮胎出口量值增幅加大。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轮胎出口2875.6万条,出口交货值为8.55亿美元。本季度轮胎出口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出口量增幅大。二是子午胎尤其是全钢胎出口增幅大,出口产品结构有了较大改变。三是出口交货值增幅明显,大大高于出口交货量,说明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另外,天然胶进口量下降直接影响到国内轮胎生产成本,2004年轮胎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增幅可能缩小。

表2-8 近两年轮胎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条,%,万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我国鞋类出口市场呈现出良好态势,1-5月份我国鞋类出口量累计达到24.4亿双,同比增长20%,出口创汇54.8亿元,同比增长15.4%。合成橡胶出口商品交货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29.8%。

塑料制品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5个月出口总值达到了2076亿美元,国内廉价的塑料制品继续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塑料制品出口达284.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8.4%。

无机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

(万吨)

橡胶及制品化肥农药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合成树脂进口继续保持增长。今年前5个月国内五大合成树脂进口量达到了558.0万吨,同比增加了10.0%,其中聚乙烯进口198.3万吨,同比增加6.3%;聚丙烯进口123.3万吨,同比增加25.2%。

今年1-5月,合纤和合纤原料进口量分别为73.7万吨和402.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及37%,合纤原料进口增幅仍明显高于合纤。合纤原料中,PTA进口量为235万吨,同比增长34%,乙二醇进口量为133万吨,同比增长55%。己内酰胺进口了9.4万吨,增长16%,但丙烯腈因产量增加较多,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4%。由于中国大量进口合纤原料,成为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合纤原料价格的关键市场。

橡胶及制品中,天然橡胶进口量下降而合成橡胶进口量增长加快。去年我国天然胶进口量以25.9%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天然橡胶价格一直较高,天然胶进口量呈下降趋势,前5个月进口量为51万吨,同比降低3.9%(去年同期同比增长63%),单月进口量除2月份(同比增长18.5%)增长之外,其他4个月均为下降,至5月份进口量只有7.5万吨,同比降低7.5%,是今年以来最低。合成橡胶需求快速增长,在我国橡胶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国内产不足需,进口量增速加快,1-5月份,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46万吨,同比增长12.6%。

轮胎由于2004年国家取消了对进口轮胎的配额限制,进口数量迅速增加。同时,随着进口轮胎关税的不断下降,进口轮胎的价格也相应降低,因此,进口轮胎对国内轮胎市场的冲击会越来越大。

3.价格增势有所放缓

本季度,政府上半年采取多种措施甚至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重点控制投资过热的原材料行业。上游原材料增速放缓,对下游石化产品的需求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前期涨幅较大的石化产品价格出现上下波动。今年上半年,重点跟踪的153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价格上升的有121种,占79.1%,价格下降的有32种,占20.1%,无机、有机产品价格增势有所放缓。合成纤维及合纤原料价格稳定在较高水平。

受惠于农业政策,农用化工产品价格稳定。5、6月份尿素价格明显下降(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1500元/吨和1510元/吨), 6月份,磷酸一铵市场平均价格略有下降,为1400元/吨,同比降低2.3%,磷酸二铵小幅上涨,市场平均价格为1850元/吨,同比上涨1.8%,三元复合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市场平均价格为1500元/吨,同比上涨24.7%。农药产品中除杀虫单剂价格增幅较大(43.8%)外,其他农药产品价格保持平稳。继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之后,今年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努力降低农资零售价格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降低农资零售价格。本季度,化肥企业生产所用无烟块煤、烟煤供应都比较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到行业的生产和效益。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化肥价格由于国家支农政策的限制,难以随之提升。

但就尿素市场来说,多种因素推动化肥价格再度上涨,从5月下旬开始,尿素市场展开了一波强劲

图2-9 2002-2004年6月尿素市场平均价格月度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据分析,第一,成本推动是价格上升的首要因素。成本压力来自三方面:首先,从煤头尿素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来看,从去年第三季末开始就出现较大的上升,累计涨幅已达到50%,而且至目前还维持在高位;其次,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交通道路法,对汽车超载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限载后汽车运费大幅度上涨,运力不足也影响到开工率而推高尿素化肥的单位成本;另外,电力供应也曾使部分企业开工率下降,直接推高化肥的单位成本。第二,农产品价格上升使化肥需求有较明显增长继而推动尿素价格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全国的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比去年增长1%;同时,近两年粮价的明显上升,使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化肥的使用量也有所增加。第三,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上升,对国内尿素价格形成支撑。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明显上升,最近进口尿素的到岸价已上升至每吨15美元。第四,对价格调节政策持续效应的估计失误。今年上半年,国家对尿素价格的干预力度前所未有,1至4月间接连出台了五条措施,对尿素价格进行干预,致使市场普遍预计价格将出现下跌,不少经销商推迟进货,市场资源不足而无法对价格上升产生抑制。

纯碱市场运销平稳。今年上半年我国纯碱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同时,下游造纸、洗涤剂以及玻璃等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纯碱市场打破去年低迷,坚冰开始回暖,价格逐月小幅上升,到6月份轻质纯碱市场平均价格为125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当。由于原材料涨价以及限载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预计纯碱市场平均价格将会继续小幅上涨。

图2-10 2002-2004年6月纯碱市场平均价格月度走势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烧碱市场紧俏,液氯需求萎缩。烧碱下游行业造纸、纺织、化工原料的发展迅速,烧碱需求旺盛,出口量也有增无减,更加使得烧碱紧俏,部分地区甚至供应略有偏紧,今年上半年固碱市场平均价格都在1850元/吨以上,5月份曾达到过1900元/吨。电价上涨、运力不足等因素会促使烧碱市场平均价格的继续上涨;由于交通运输方面整顿超载等法规的实施,加上国家严查危险品运输,以及一些安全不达

标的化工企业停业整改,使得液氯销售受阻,需求萎缩,4、5、6月份液氯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6月份市场平均价格为1800元/吨,同比降低23.4%。另有新建项目不断上马,预计液氯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上涨可能性不大。

橡胶及制品价格仍呈增长势头。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呈走强之势,国内天然橡胶的价格也在3月份达到最高,如天然橡胶(1号)市场平均价格为14950元/吨,随着5月份割胶期的到来,新胶上市的数量加大,天然橡胶(1号)价格开始逐渐回落,但仍呈增长势头。6月份市场平均价格为14500元/吨,同比上涨17%。6月份,丁苯胶市场平均价格为12250元/吨,同比上涨18.9%,丁基橡胶为34325元/吨,同比上涨45.8%。

二、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稳速增加

二季度,在国内经济走势持续平稳向好,国内政策保持稳定的宏观环境中,石油和化学工业与国内经济同步发展,石化业投资增长趋于稳定,生产稳步增长,消费增长稳中略升,经济效益稳速增加。

(一)产值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产值(现价,下同)为11199.7亿元,同比增长27.4%,对其增长贡献较大的是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产值分别为3404.7亿元和594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0.1%。化学工业中,比重较大的是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详情见图2-10),产值分别为1289.5亿元和1191.2亿元,增幅分别为30.3%和35%。

图2-11 化学工业产值构成

数据来源:《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二)销售产值平稳增加

1-6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销平稳,销售产值(现价,下同)为10979.4亿元,同比增长27.5%,产销率为9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销售产值为1846.7亿元,同比增长27.5%,产销率为100%;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销售产值为3353.6亿元,同比增长27.4%,产销率为98.5%;化学工业销售产值为5779.2亿元,同比增长30.7%,产销率为97.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中合成材料制造业产销形势最好,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37.7%),产销率提高较多(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上海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上海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发 展规划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海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是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精神内核,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上海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积淀,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企业文化的初创时期;90年代中、后期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设计、推行时期;进入新世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时期。2000年11月,上海石化第一次党代会通过了《关于加强上海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论框架初步确立。六年来,公司按照《若干意见》所确立的发展目标,组织开展了理论探索、知识普及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正在步入快速发展和规范运作的轨道。 面向未来,上海石化正进入改革、调整、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石化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支撑企业改革、调整、发展的文化,支撑全体员工事业信念的文化,支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文化。为加快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促进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1、发展目标 适应企业经济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建设具有激励、约束、凝聚、导向、辐射等功能,以人为本,特色鲜明,被广大员工所普遍认知、认同,对内有较高向心力,对外有较大影响力,趋向成熟稳定的优秀企业文化。 2、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坚持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企业热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良好氛围。致力于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兼容并蓄、注重特色。导入中国石化核心价值观,借鉴、引用兄弟单位成功经验,汲取上海城市精神和海派文化精华。注重挖掘、整理、提炼具有企业特质的文化内涵,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走具有上海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讲求实效、循序渐进。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克服形式主义,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既要做到高起点,追求精品工程,又要做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促进企业文化的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大要素协调发展。 ——整体规划、系统运作。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和阶段性实施方案,有目标、有步骤的推进各项实践活动。系统运作,分层落实,同心协力,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要做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和推动者,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全体员工要做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把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 ——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根植历史积累,继承优秀传统,传承企业文脉。坚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持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和时代发展方向的优秀企业文化。 3、主要任务 ——进一步丰富企业理念。以树立和落实低成本战略的理念为重点,梳理、整合、宣传上海石化现有的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挖掘、整理、归纳提炼各专业条线的管理理念,开展群众性企业文化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公司理念系统。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以完善“三基”工作、内控制度、HSE体系为重点,推动理念与制度的融合,发挥理念对制度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使制度切实体现理念的精神实质,并通过制度的执行使理念落到实处。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储能首次被明确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相应政策的出台有望成为储能爆发起点。 ●全球储能项目在电力系统的装机总量已经从2008年的不足100MW发展到2014年的845M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2.72%。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持续大规模应用,以及2015年电动车市场的整体爆发,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中主要的配套设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力输配和分布式微网等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占比最大,约45%。 ●传统铅酸和钠硫电池储能发展平稳,锂电储能有望在政策扶持下实现较大的突破。当前,钠硫电池的装机比重最大,2014年的装机规模为338MW,占总装机比重的40%,目前钠硫电池的发展较为稳定。锂电池和铅电池的装机量位居二、三位,2014年占比分别为33%与11%。在所有储能技术中,锂电池在新增储能项目中增长最为迅速,2014年,储能新增装机中,锂离子电池的占比最大,为71%。 【储能行业介绍】 储能可以对电力进行存储,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能够有效解决电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储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这里讲的储能主要是指化学储能。 储能在电网中的作用如下图: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经贸112班 刘强、邵安琪、尹晓晗 手机,移动电话,较广范围内可以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中国的手机行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外资品牌占主导,民族品牌略微弱势”的特点。 一、我国手机行业发展概况 1983年,10月13日,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在美国诞生。1987年,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1999年,第一台全中文手机诞生。 手机最早来自美国的IT老大-摩托罗拉 1.1市场定义 手机是普遍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现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第二代手机,数字制式的。 在现在市场中,多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 1.2市场概述 近二十年来,手机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市场急剧扩张。随着手机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全球手机行业年出货量也是递增的,并且这种快速增长趋势有望保持到2012年。

由图得,09-11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呈增长趋势,增长率较高,预测,12-14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出货量仍然很庞大,仍然呈现增长趋势。 1.3我国手机行业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增长乏力。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 1.4我国手机行业销售状况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七月二日星期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

2020年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2020年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一、储能:能源革命刚需,多元化需求孕育储能多样性 储能是电能存储的媒介。传统化石能源具有实物形态,其贮藏直接使用物理容器。而电能无实物形态,即发即用。当发电端和用电端出现不一致,则电能需要得到及时的储存,储能需求孕育而生。目前主流的储电形式包括:电池储能、电容器储能、熔融盐储热、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充放电过程迅速、可控,是理想的储电及发电材料。狭义上来看,电力+储能是传统储能的主要形势;广义上来看,终端应用的多元化带来的各类高耗电技术也孕育出储能需求。

锂电的技术进步带动成本大幅下降,电化学储能产业趋势逐步确认。锂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关键,随着这几年技术进步,锂电成本大幅下降带动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行。根据彭博新能源统计,2019 年储能系统成本(20MW/80MWh 项目)在 331 美元/kwh。随着后续技术进步、规模优势等方式,彭博新能源预计到 2030 年储能系统成本(20MW/80MWh 项目)有望下降到 165 美元/kwh,相比 2019 年下降 50%

左右。得益于锂电储能的成本持续下行和高效可控的优势,锂电储能成为除抽水蓄能之外,最为重要的储能形式。根据彭博新能源数据,2018 年全球已投运的储能中(除抽水蓄能),锂电储能占比达到 85%。

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国内需求方兴未艾。

海外储能近年来受益于电价定价体系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性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鼓励储能的各项积极政策一直在呵护着行业前行的每一步: ?奥地利:2020 年启动了一项 3600 万欧元的退税计划,用于小型光伏+储能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宣布为 25 个州的 55 个先进制造业的研发项目提供约 1.87 亿美元的资助,其中约 6687 万美元用于 11 个电池储能创新制造工艺项目开发; ?意大利:公布了新生态奖励政策,用于户用光伏+储能的发展; ?日本:得益于户用光伏和储能的发展,2019 年储能依旧维持高速增长,新投运规模同比增长 89.5%; 国内储能稳步发展,2018 年国内电网端加大储能项目投资,电网侧储能迎来爆发,根据中关村储能联盟(CNESA),2018 年中国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达到1.02GW/2.91GWh,是 2017 年的 2.6 倍,2019 年国内储能稳步发展,累计电化学装机达到 1.71GW。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国内锂电产能的释放,国内储能方兴未艾。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整 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原油加工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2003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亿吨/ 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万吨/年,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树脂 生产能力1720万吨/年,居世界第五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万吨/年,居世界第四位。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技 术改造的力度,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我国石油化工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3 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年的2座增加到7座,乙烯装置在普遍完成第 一轮改造的基础上,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生产能力均达70万吨/年以上,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天津、中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装_______ 置生产能力均达到 20万吨/年以上。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重点扩建了石油化工产品需求旺 盛地区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2003年长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占全国炼油能 力的比例比1998年上升2个百分点,乙烯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上升了4个百分点,缓解“北 油南调、西油东运”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国已建成镇海、大连、金陵、高桥、 抚顺等一批大型炼油基地,以及燕山、上海、扬子、齐鲁、大庆、茂名、吉林、兰州、辽阳、仪征等一批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二、装置结构 通过不断调整装置结构,已基本趋向合理,已基本适应了资源和市场的需要。技术改造,提高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适应进口原油加工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油加工能力已达到4300万吨。还增加了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能力集团公司加氢裂化占原油一次加 工能力比例继续保持 比例已从1998年的质 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三、产品质量国执行了国家新的汽、 量从5000ppm降到 Z000ppm,从今年起北 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炼油产业通 过,2003年高硫原 1998年时的5%,加氢精制能力所占12%上升到24%,催化重整比例从1998 年的6%上升到7%,满足油品 与前几年相比,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已显著提高。2003年全柴油标准,汽油硫含量从原来的1SOOPPm降到SOOPPm,柴油硫含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市场管理部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 目录 一、储能产业发展状况 (3) (一)国外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3) (二)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5) 二、储能市场分析 (8) (一)全球市场 (8) (二)国内市场 (9) 三、政策支持 (10) (一)国内现有政策分析 (10) (二)国外政策经验借鉴 (12)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3) (一)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13) (二)自主技术有待工程应用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14) (三)产品成本过高,推广力度不足 (14) (四)商业模式模糊 (15) 五、国内主要储能变流器生产企业分析 (15)

(一)北京能高 (15) (二)四方继保 (16) (三)索英电气 (17) (四)中船鹏力 (18)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者设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把能量存储起来,根据应用的需求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的过程,通常说的储能是指针对电能的储能。储能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动力汽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储能技术尤其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能技术已成为该类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储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储能领域正处于由技术积累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煤炭的大量消耗的结果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普及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会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大规模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幅调频、平滑输出、跟踪计划发电,从而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特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重大国策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 前景分析报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链接】 报告摘要及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11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 11 一、行业定义 11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 (一)成本低 11 (二)效率高 12 (三)覆盖广 12 (四)发展快 12 (五)管理弱 12 (六)风险大 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 13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3 一、第三方支付 13

石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要点提示: 强势分析:生产持续增长,主要石化产品的价格较2003年同期有较明显的增长,产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石油开采企业因国际原油持续高价,收益稳定上升。 弱势分析:石油进口继续增加,我国石油价格机制受到国际油价上涨严重挑战;国内成品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下游化工企业,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压力加大,企业炼化一体化业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会分析:进入原油供应短缺时期,石化市场将经历重大调整,石化行业的战略重组以及石化业进入周期性上升将创造新的行业投资机会;石油战略发展给业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带来较大投资空间;燃料油期货推出将为相关企业创造期货投资条件。 风险分析:国际油市动荡影响国内即将全面开放的成品油市场,影响下游相关行业企业成本和内需增长,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增长。中国石化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产品的供不应求,部分石化产品自给率相对较低,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 热点提示:石油价格问题;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问题;贸易逆差严重;石油战略转型;润滑油终端市场整合。

正文目录 石化行业基础数据平台 (33) 一、工业产值 (33) 二、产品产量 (44) 三、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66) 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88) 一、生产继续增长,石油和化工行业产销平稳 (88) (一)石油生产增速放缓,需求大幅增长,价格创历史新高 (88) (二)石化产品需求旺盛,产量增幅回落,价格增势放缓 (1515) 二、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稳速增加 (2020) (一)产值快速增长 (2020) (二)销售产值平稳增加 (2020) (三)经济效益增速加快 (2121) (四)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产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2121) 石化行业主要经济问题概述 (2323) 一、石化扩能走向规模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 (2323) 二、中国与国外石化业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525) 三、第二阶段排放标准挑战我国炼油工业 (2727) 四、国产润滑油不断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竞争急需规范 (2828) 石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030) 一、需求将继续增加,全球石油化工业走势将更为强劲 (3030) (一)下半年原油价格将依然持续坚挺 (3030) (二)全球炼厂高负荷运转国际炼油毛利保持较高水平 (3333) (三)下半年全球化工业走势将更为强劲 (3434) 二、下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3535) (一)石油市场增速回落,进出口贸易仍呈显著逆差 (3535) (二)需求增长强劲,石化业供不应求,总体价格水平向好. 3838 石化行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 (4343) 一、仍处景气周期,2004年石化行业投资价值提升 (4343) 二、成品油经营将迎来转势之年 (4444) 三、成本控制释放化工投资价值 (4545) 四、中石化整合产业链提升企业投资价值 (4646)

2020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

目录 1.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5) 1.1储能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5) 1.2市场前景广阔 (5) 1.3储能技术的革新势在必行 (6) 1.4市场机制加快推进 (6) 1.5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加剧 (6) 1.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7) 1.7延伸产业链 (7) 1.8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 1.9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7) 1.10呈现集群化分布 (8) 1.11储能材料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9) 1.12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0) 2.储能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储能材料行业定义及产业链 (11) 2.2部分储能试点模式不能盈利 (12) 2.3储能材料行业发展路径分析 (12) 2.4储能材料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3) 2.5储能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16) 2.6储能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不健全 (16) 2.7行业服务无序化 (17)

2.8供应链整合度低 (17) 2.9基础工作薄弱 (17) 2.10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 2.11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8) 3.储能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3.1储能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3.2储能材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3.3储能材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4.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21) 4.1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21) 4.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4.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4.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4.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4.2中国储能材料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4.3中国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5.储能材料产业投资分析 (24) 5.1中国储能材料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5.2中国储能材料行业投资风险 (25) 5.3中国储能材料行业投资收益 (25)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修改)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 (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 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20 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见下表2: 表2 石油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表 (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亿t,同比增长6.2%;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 165.6 万t,同比增长10.1%;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1.4%,烧碱增长13.4%,纯碱增长8.9%,甲醇增长35.9%,合成树脂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分析 1、行业概况 石油及石油石化产品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石油石化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石油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 世纪,中国石油工业经历了50 年代恢复和探索、60~70 年代高速发展和80 年代以后稳定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1978 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 亿吨大关,进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原油消费量持续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年原油产量达到2.08 亿吨,同比增加1.65%。原油进口量约为2.82 亿吨,同比增长4.1%。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7 亿吨,同比增长2.8%。由于国内原油产能增长缓慢,中国原油供应对外依存度持续处于高水平。2013 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8.1%,与上年基本持平。 2、竞争格局 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三大板块。 石油属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中国政府对于石油产品的开采及经营资格进行了行政约束。经过1998 年的战略性重组,在原油经营领域,目前国土资源部仅允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从事原油的勘探和开采业务;中国联合石油公司(中石油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中石化集团

广东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广东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在国内,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为储能产业大发展蓄势,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根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数据,1997~2017年,全世界储能系统装机增长了70%,到170吉瓦左右(见图2)。如今储能市场在各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最近几年间新建储能项目及其装机总规模有望增加数倍。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754.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278.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44%;流动资金3476.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56%。 达产年营业收入29947.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595.87万元,税金及附加294.27万元,利润总额7351.13万元,利税总额8659.35万元,税后净利润5513.3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146.0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82%,投资利税率58.69%,投资回报率37.37%,全部投资回收期4.18年,提供就业职位525个。 近年来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技术已进入商业示范阶段,并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经济性。以锂电、铅酸、液流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以飞轮、压缩空气为代表的机械储能技术也攻克了材料等方面的难关,产业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以锂硫、锂空气、全固态电池、钠离子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看,机械储能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全球PE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全球PE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239291054.html, 1

目录 全球PE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 第一节全球PET行业发展概况 (4) 一、全球PET产业发展历程 (4) 二、全球PET产业转移路径 (4) 第二节全球PET行业供给分析 (5) 一、全球PET产能增长情况 (5) 二、全球PET产量增长情况 (5) 三、全球PET开工率变化 (6) 第三节全球PET行业市场需求 (7) 一、全球PET需求增长情况 (7) 二、全球PET市场需求结构 (7) 第四节全球PET市场竞争分析 (8) 一、全球PET产能区域分布 (8) 二、全球PET产能国家分布 (8) 第五节全球PET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9) 一、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9) (一)企业发展概况 (9)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9)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 (四)企业在华布局分析 (10) (五)企业PET生产情况 (11) 二、美国杜邦公司 (11) (一)企业发展概况 (11)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1) 2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2) (四)企业在华布局分析 (12) (五)企业在华业绩分析 (13) 三、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14) (一)企业发展概况 (14)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5) (三)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6) (四)企业投资布局分析 (16) (五)企业PET生产情况 (17) 第六节全球PET行业发展预测 (17) 一、全球PET市场供给预测 (17) 二、全球PET产能投产计划 (18) 三、全球PET市场需求预测 (19) 四、全球PET产业结构预测 (19) 3

2017年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1、行业整体景气回升,收入利润齐增长 (5) 2、百花齐放,各自精彩 (7) 2.1、油气开采:油价同比好转,行业有所复苏 (7) 2.2、勘探及油气服务:严冬已过,乍暖还寒 (9) 2.3、油气仓储与销售:成品油需求稳定增长 (11) 2.4、炼化一体化:景气依旧 (13) 2.5、石油化工下游深加工:高景气,高业绩 (17) 2.6、石油化工与煤化工关联:迎需求大量释放期 (20) 3、投资建议:油价大概率中位震荡,利好炼化一体化行业 (23) 4、附:石化行业板块分类及标的情况 (25)

图 1:上半年原油价格同比提升 (5) 图 2:上半年各行业收入全面增长 (6) 图 3:上半年各行业业绩全面提升 (7) 图 4:上半年油气开采行业收入利润双升 (7) 图 5:上半年油气开采行业毛利率同比继续下滑 (8) 图 6: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保持增长 (9) 图 7:上半年全球原油钻机数持续增加 (9) 图 8:上半年油服行业收入和业绩同比上涨明显 (10) 图 9:上半年油服行业毛利率由负转正 (10) 图 10:OPEC 产量下降不显著,美页岩油持续增产 (11) 图 11:OECD 商业原油库存仍远高于 5 年均线 (11) 图 12: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止跌回升 (12) 图 13:上半年成品油价格同比有所提升 (12) 图 14:国内成品油市场供给过剩 (13) 图 15:2017 年上半年炼油毛利率有所下降 (14) 图 16:聚烯烃产品表观消费量总体保持增长 (14) 图 17:聚乙烯-石脑油价差维持较高水平 (15) 图 18:2017H1 聚丙烯-石脑油价差高于去年同期 (15) 图 19:PTA 产能过剩 (16) 图 20:2017 上半年 PTA 价格、价差依旧处于低位 (16) 图 21:2017 上半年聚酯价差有所扩大 (17)

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迟洪泉 齐鲁石化公司规划院 二○○七年八月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摘要:从世界石油储量,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世界石油供需趋势3个方面介绍了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原油生产、加工、消费结构,进出口情况,并对我国石油供需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原油市场供需预测

目录 第一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4) 第一节世界石油储量现状 (4)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 (5) 一、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处于平衡,但区域性供需失衡 (5) 二、世界石油产量稳定增长,但呈劣质化趋势 (5) 三、世界石油消费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8) 第三节、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9) 一石油储量预测 (9) 二石油供需预测 (10) 第二章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概况 (13) 第一节原油生产、加工、消费概况 (13) 一、国内原油生产、加工现状 (13) 二原油需求消费状况 (17) 第二节我国石油供需预测 (18) 一国内原油生产增速继续受限,成品油生产增速有所提高18 二石油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 (18) 三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4.07 和5.63亿吨 (19) 第三节我国原油进出口分析 (19)

第一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世界石油储量现状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据2007年BP能源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12082亿桶,同比下降0.1%,可供开采41年。其中,中东地区探明储量7427亿桶,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5%,储采比79.5;欧洲和欧亚大陆(主要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地区探明储量1444亿桶,占世界的12%,储采比22.5;非洲探明储量1172亿桶,占世界总量的9.7%,储采比32.1;中南美地区探明储量103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8.6%,储采比41.2;北美地区探明储量599亿桶,占世界总量的5.0%,储采比12.0;亚太地区探明储量40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3.4%,储采比14.0。 2006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比2005年下降了13亿桶,下降幅度为0.1%。从地区分布来看,除中南美石油探明储量上升外,其他地区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表1)。

2017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八纵八横”新时代:中国铁路维持高景气 (5) 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3.0 到来,上调力度或超预期 (5) 二、继续推荐铁路基建/设备板块 (7) 第二节回顾中国高铁十年,世界领先 (8) 一、高铁规模世界第一 (8) 二、高铁经济和社会效应显著 (10) 三、打造“走出去”标杆产业 (12) 第三节展望未来:中国高铁还有多大空间? (15) 一、中国铁路网建设还有空间吗? (15) 二、高铁迈入“八纵八横”新时代,剑指2030 年7 万公里 (20) 第四节资金哪里来?投融资改革值得期待 (24) 一、投资来源多元化 (24) 二、铁总收入端的改善 (26) 第五节龙头铁路施工企业和设备制造商 (27)

图表目录 图表1:“八纵八横”与“四纵四横”里程目标对比 (6) 图表2:中国铁路网在未来十五年仍将保持快速扩张 (6) 图表3:中国铁路投资额及预测 (6) 图表4:《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完成情况 (7) 图表5:《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与2004 年版本目标对比 (7) 图表6:中国高铁产业链梳理 (7) 图表7: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远超其他国家 (8) 图表8: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占世界的51.1% (9) 图表9:高速铁路成为中国新建铁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9) 图表10:中国是世界上第11 个开通高速铁路的国家 (10) 图表11:高铁显著缩短500 公里之内的城市间交通时间 (11) 图表12:京沪高铁沿线工业园建设 (11) 图表13:合福客运专线沿线城市旅游产业保持高增长 (12) 图表14:中国高铁技术已经全球领先 (13) 图表15:中国高铁技术是一个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14) 图表16:中国高铁执行能力强、施工周期短 (14) 图表17:从建筑成本上比较,中国高铁建筑成本相对较低 (14) 图表18:中国当前铁路网密度较低,即使总里程达到20 万公里,密度仍低于可比发达经济体 (15) 图表19:西南、西北地区高速铁路网覆盖仍不完善 (16) 图表20:城市群间约30%不能满足2 小时交通圈的要求 (17) 图表21:城市群间约30%不能满足2 小时交通圈的要求(续) (18) 图表22:城市群间约30%不能满足2 小时交通圈的要求(续) (19) 图表23:中国铁路网在未来十五年仍将保持快速扩张 (21) 图表24:中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情况 (21) 图表25:中国铁路投资额及预测 (21) 图表26:“八纵八横”与“四纵四横”里程目标对比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