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各章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

财务会计各章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
财务会计各章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

2016年上学期《财务会计》各章节重难点

知识归纳复习

第一章认识财务会计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

特点:

1.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

2. 财务会计侧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会计信息

3. 财务会计的主体是整个企业

4. 财务会计工作有比较固定的程序

5. 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法规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会计的根本目标——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财务会计的作用

1. 有利于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2. 有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3. 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财务会计基础

(一)责权发生制(认事不认钱)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或费用等会计要素。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要求为: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费用配比:

●一是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按发生的因果关系配比。

既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二是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按发生的时间关系配比。

既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二)收付实现制(认钱不认事)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

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为:只要是本期已经收到的款项或支付的费用,不管是否归属于本期,都要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只要本期没有收到或未支付款项,即使应该归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也不确认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因此,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

(三)两者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使当期收益增加时确认收入,

使当期收益减少时确认费用。

收付实现制:当期收到现金时确认收入,

当期支付现金时确认费用。

选择题: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业务中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是()

A 支付下半年的报纸杂志

B 预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C 预付下季度房租

D 支付上月电费

五、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会计主体其主要作用是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区别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可以是人民币或外币,但编制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

如果是一个中国公司在美国有经营业务的分公司,在国内编制报表反映业务时,应选择哪个币种呢?六、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不多不少)、及时性。

七、会计要素的确认

八、会计要素的计量

历史成本:一般购置资产均适用本计量方式。“原来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重置成本:一般适用于盘盈资产的价值确定。“现在再买一个需要多少钱”

可变现净值:通常用于衡量存货是否发生跌价,用于存货减值的认定。“现在把它卖了,扣除费用和交的税,剩多少钱。”

现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分期付款(一般大于3年)购买资产价值、分期收款(一般大于3年)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等。“将它投入生产,增加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折现后的价值。”

公允价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者投入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等。“熟悉交易信息的双方或多方自愿接受的价格”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货币资金的内容及特点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状态的那部分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的货币资金根据存放地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和其他货币资金。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1、定额备用金核算

(1)拨付备用金时:

借:备用金----××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报销补足备用金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现金

2、非定额备用金核算

(1)拨付备用金时:

借:备用金----××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报销(多退少补,一次结清):

借:管理费用

库存现金(多了退回)

贷:库存现金(少了补足)

备用金----××

3、库存现金清查的核算

(1)短款(盘亏)

审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审批后:

借:其他应收款(属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款的)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的)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长款(盘盈)

审批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审批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属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1、结算方式

●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汇兑、

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卡、信用证等

●不同转账结算方式的核算账户:

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外埠存款、信用卡

存款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

商业汇票结算“应付票据”或“应收票据”账户

支票、汇兑“银行存款”账户

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在托收和委托环节“应收账款”账户,收妥账款后再由应收账款转入“银行存

款”账户

2、银行存款清查的核算

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核对账目法。银行存款的核对是指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记录及余额与开户银行的对账单的记录及余额定期进行核对。企业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以检查银行存款的收支及结存情况。企业进行账单核对时,往往会出现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同日余额不相符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记账错误,二是未达账项。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原因:

(1)计算错误

(2)记账错漏

(3)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四种情况:

(1)企业已经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2)企业已经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3)银行已经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4)银行已经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三、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会计分录的基本模式:

①取得其他货币资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XXX

贷:银行存款

②使用其他货币资金(采购或者支付相关费用)

借:在途物资(或有关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其他货币资金——XXX

③退回其他货币资金(全额退回或余款退回)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XXX

注意:如果是销售产品等过程中收到上述货币资金时,可直接借记“银行存款”,不需要记入“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票据

1、应收票据的期限

●应收票据期限是指票据的签发日至到期日或

期末的时间间隔,有按月表示或按日表示两种,每

月定为30天,每年定为360天。

●票据期限按月表示的,以票据到期月份中与

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

月利率=年利率÷12。

●票据期限按日表示的,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

经历天数计算。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

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

日利率=年利率÷360。

例:(1)3月2日签发承兑的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其到期日是?

到期日:9月2日

(2)3月2日签发承兑的期限为180天的商业汇票,其到期日是?

到期日:8月29日,即180-(31-2)-30-31-30-31=29

2、应收票据的核算

(1)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1)、销售商品时按收到商业汇票票面金额,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商业汇票到期,按实收金额,按票面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3)、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未付票款通知

书等,按票面金额(商业承兑汇票)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2)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

其中:应收票据利息

=票据面值×利率×期限

●票据利息的计算,通常在票据持有期间

的中期(季度、半年、年度)期末进行。

●按规定计算的票据利息,增加应收票据

的票面价值,同时冲减财务费用。

借:应收票据

贷:财务费用

1)取得时:(和不带息应收票据核算相同)

借:应收票据(面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期末计提票据利息时:

借:应收票据

贷:财务费用

3)到期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4)应收票据到期收到票款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贷:应收票据(账面金额)

财务费用(未计提利息部分)

5)票据到期无法收回货款的核算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账面余额)

注:依据谨慎性原则,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中包含利息在备查薄中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财务

费用”。

3、应收票据贴现

(1)票据的到期价值

1)带息应收票据

票据到期价值

=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月数÷12)

2)不带息应收票据

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就是票据面值

(2)票据贴现天数

票据贴现天数=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3)票据贴现利息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价值×年贴现率

×票据贴现天数÷360

(4)票据贴现净额

票据贴现净额=票据到期价值-票据贴现利息

【例】2014年5月2日,企业持所收取的出票日期为3月23日、期限为6个月、面值为110 000元的不带息银行承兑汇票一张到银行贴现,银行年贴现率为12%。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其贴现天数144天(30+30+31+31+23-1)

贴现息=110 000×12%×144÷360=5 280(元)

贴现净额=110 000-5 280=104 720(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04 720

财务费用 5 280

贷:应收票据110 000

4、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初始计算

1)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企业为鼓励购货方多购买商品而在价格上给予的优惠。商业折扣的目的是通过价格优惠促进商品销售。企业销售商品发生商业折扣时,应当直接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应收账款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销货方为了鼓励购货方尽早付清货款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现金折扣的目的是早日回笼资金。现金折扣的表示方式为:2/10,1/20,n/30。

(1)总价法。(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入账)

(2)净价法。

5、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第四章存货

一、存货的分类及范围

(一)存货的特点:

(1)持有目的是正常经营耗用和出售(最终目的)

(2)存货属有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

(3)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4)存货具有实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几种特殊情形:

代销商品、在途存货、购货协定

(二)存货的分类

1.按存货的经济内容分类

2.按存货的经济用途分类:

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储存以备出售的存货

为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的存货

在生产过程中储存以备耗用的存货

3.按存货的存放地点分类

(1)库存存货(2)在途存货

(3)加工中的存货(4)委托代销存货

(5)寄存的存货

4. 按存货的来源渠道分类

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等。另外,企业还可能有接受投资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和盘盈的存货等。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考虑仓储费用、借款费用)

(二)发出存货的计量

1、个别计价法:指以每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发出各该批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每批存货发出的成本=该批存货发出的数量×该批存货购入的实际单位成本

特点:能准确计算发出和结存存货成本,但工作繁重,困难大,容易出现企业随意调整当期利润现象。

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与实际发货不符)

特点:不能随意调整当期利润。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存货的数量作为权数,用本月收入存货成本加上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之和除以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加上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月末结存成本的方法。

(1)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2)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3)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次进货入库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加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除以本次入货前结存存货数量加本次收入存货数量,据以计算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对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例4-3]]甲公司2011年3月份A商品有关收、发、存情况如下:

(1)3月1日结存3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

(2)3月8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2万元。

(3)3月10日发出400件。

(4)3月20日购入300件单位成本为2.3万元。

(5)3月28日发出200件。

(6)3月31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5万元。

要求: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2011年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答案】

3月8日购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2+200×2.2)÷(300+200)=2.08(万元)

3月1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400×2.08=832(万元)

3月20日购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2.08+300×2.3)÷(100+300)=2.245(万元)

3月28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245=449(万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832+449=1 281(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 230-1 281=949(万元)。

5.毛利率法: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

(1)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2)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3)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4)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5)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本月销售存货的成本

6、零售价法:存货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同时按成本和零售价记录,本期销售只按售价记录,通过计算存货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即成本率,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

(1)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总额+本期购货售价总额)×100%

(2)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期初存货售价总额+本期购货售价总额-本期销售总额

(3)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4)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三、期末存货的价值计量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含义

◆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

当成本<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

当可变现净值<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此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

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应考虑的主要因素(P75)--两个

(2)估计售价的确定(P75)---实际为两种情况:有、无合同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P75)--两种

(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方法

(1)单项比较法---会计准则规定

(2)分类比较法

(3)总额比较法

(四)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

1、直接转销法

◆即将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损失直接列入当期损益,并转销存货账户,使存货成本调整为可变现净值。

◆账务处理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

2、备抵法

◆对于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损失不直接冲减存货账户,另设“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核算。

◆会计期末,比较期末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数额,与“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比较。

若应计提数大于“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应予补提;

若应计提数小于“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应冲销多计提部分(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

若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全部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冲至零为限。

◆某期应补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

(注:正数为补提数,负数为冲销数)

五、材料按实际成本的核算(原材料、在途物资)

(一)外购材料的核算

注意:短缺损坏

未查明原因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短缺数)

原材料(实际数)

贷:在途物资

查明原因后:

借: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除自然灾害以外

外购原材料发生溢余,没查明原因不做账务处理。

(二)自制原材料的核算

(三)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的核算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股本)

借或者贷:资本公积(差额)

(四)接受捐赠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

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

(五)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

◆实际成本:加工过程中耗用材料实际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往返运杂费及应负担的相关税金等。

◆设置“委托加工物资”账户核算。

◆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区别两种情况核算:

①收回直接用于销售的,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②收回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六、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确定的计划成本计价。

◆材料收发凭证及账簿记录均按计划成本登记。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仓库:收入、发出栏只记数量不记金额,结存栏记数量金额

财务:按仓库和材料类别只登记金额

◆材料的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则: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

七、商品存货的核算方法

(一)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指按商品品名、规格同时以数量和进价金额反映商品收、发、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

财会部门设置“库存商品”总账、类目账和明细分类账。其中总账与类目账均按商品的进价金额记账;明细账用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记帐。

业务部门和仓库保管部门应按每一商品的品名、规格等设置实物保管账。

1、商品购进的核算

◆采购商品支付货款或开出商业汇票时,根据发票等有关凭证,按照进价: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销售费用(数额较小)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帐户

商品验收入库时,按照进价: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2、商品销售的核算

◆按确认为本期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在计算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可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

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毛利率法等: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指同时以数量和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

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相比,有两点不同:

●“库存商品”总账、二级账及明细账中记录的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金额均以售价反映,总账和二级账只记售价金额,不记数量。明细账既记数量又记售价金额。

●为了将商品的售价调整为商品的进价,并反映商品的进销差价,需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按商品类别设置明细帐进行分类反映。

(三)售价金额核算法(重点掌握)

◆指在建立实物负责制的基础上,以售价为计量单位,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基本内容:

建立实物负责制——按大类和地点

售价记账,金额控制

设置“商品进销差价”

健全商品实地盘存制度——每月月末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1、商品购进的核算

◆支付货款的账务处理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相同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在途物资(进价)

借或贷:商品进销差价(差额)

◆业务核算举例(P96) [例4-28]

2、商品销售的核算

◆平时销售业务时,按含税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时,按含税售价结转销售成本;月末再将含税收入调整为不含税收入,计算出增值税销项税额, 实现价税分离。

3、月末计算并结转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为正确反映库存商品实际占用资金和已销商品实现的销售毛利,月末应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把按售价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进价成本。其计算公式1如下:

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进销差价率= ────────────────────────-------×100%

月末库存商本月主营业务收入月末受托代月末发出商

品账户余额+账户贷方发生额+销账户余额+品账户余额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进销差价率

(四)进价金额核算法

◆指用进价金额反映购进商品总额,期末按实际

盘存商品的进价金额作为结存数,倒挤已销商品进价

成本的方法。

◆进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内容:

①“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设置,其总账与明细账按进价记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

②平时销售商品时,不注销库存商品账户。

③月末盘点商品,按本月最后进货的商品单价,

计算月末结存商品进价金额,倒挤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并进行结转,计算公式为:本月已销商月初结存商品本月购进商品月末结存商品

品进价成本= 的进价成本+的进价成本-的进价成本

八、低值易耗品的范围及核算方法: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

九、包装物的范围及核算方法(注意包装物押金)

十、存货的清查方法以及盘盈盘亏的核算

第五章金融资产

一、了解金融资产的内容、分类及确认;

二、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

(一)入账时间

●企业购买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以支付完款项并办理完产权过户手续日作为入账时间。

(二)计价

●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持有期间取得利息或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处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①作为本期投资收益核算(现规定使用方法)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资产负债表日按债

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取得时包含在购买价款中的已宣告发放尚未领取的股利或尚未支付的债券利息,实际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按其差额)

同时,按其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账户。

三、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1.持有至到期的取得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息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

4.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重分类

四、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价

●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的,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取得价款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利息除外,账面余额)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账户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借或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如取得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按其面值)。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息

●可供出售债券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借或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其中: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发生的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债券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借或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其中: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计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发生的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按应享有的份额: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收取利息或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该其公允价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

●按实际收到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累计变动额)

借或贷:投资收益(差额)

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其中: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

20×9年5月20日,甲公司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支付价款合计508万元,其中,证券交易税等交易费用8000元,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72000元。甲公司没有在乙公司董事会中派出代表,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9年6月2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8年现金股利72000元。

20×9年6月30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5.20元。

2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4.90元。

2×10年4月2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9年现金股利200万元。

2×10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9年现金股利。

2×15年1月10日,甲公司以每股4.50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同时支付证券交易税等交易费用72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同时为方便计算,假定乙公司股票自2×10年1月1日至2×14年12月31日止价格未发生变化,一直保持为4.90元/股。

【解析】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9年5月20日,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 008 000

应收股利72 000

贷:银行存款 5 080 000

(2)20×9年6月20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8年现金股利72 000元。

借:银行存款 72 000

贷:应收股利72 000

(3)20×9年6月30日,确认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192 000元(5.2×1 000 000-5 008 0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92 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192 000

(4)20×9年12月31日,确认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300 000元(4.90×1 000 000-5 200 000)借:其他综合收益3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 000

(5)2×10年4月20日,确认乙公司发放的

20×9年现金股利中应享有的份额100 000元(2 000 000×5%)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100 000

贷:投资收益——乙公司股票100 000

(6)2×10年5月10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9年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100 000

贷:应收股利——乙公司100 000

(7)2×10年1月1日至2×14年12月31日止,每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为0,

无分录可作。

(8)2×15年1月10日,出售乙公司股票1 000 000股。

借:银行存款 4 492 800(4.5×1 000 000-7 200)

投资收益407 2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8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 008 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 108 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108 000

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

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界定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

始投资成本不能用公允价值计量。

①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贷:负债(承担债务账面价值)

资产(投出资产账面价值)

借或贷:资本公积(差额)

借:管理费用(发行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费用)

贷:银行存款

②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贷:股本

借或货:资本公积(差额)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发行费用)

贷:银行存款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合并通常以市价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价。

◆购买方在购买日按照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合并成本主要是指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与其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

(三)成本法的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予变更,只有在追加或收回投资时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三)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①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②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权益法的核算:

◆账户设置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

◆企业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确认的初始投

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与其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一致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成本),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第七章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核算

(一)外购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装卸费等)不需要安装

在建工程(需要安装)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通过“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账户进行核算。

购入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

工程物资

应付职工薪酬等

★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

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价款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双方协议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享有份额)

资本公积(超过份额的部分)

注:如果接受入股实物资产,同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考虑进项税额

4、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确定的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补记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结转为留存收益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3)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当月增加下月提、当月减少当月提、

超龄使用不再提、提前报废不补提”

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第1种方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原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第2种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3)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1)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6、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熟练掌握书上例题。

7、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等。处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将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提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原值)

(2)核算发生的清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核算出售收入和残料变价收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出售设备还要考虑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项)

(4)计算应收取的保险赔偿,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结转清理净损益,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1)结转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2)结转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例】某企业出售闲置的设备,账面原价21 000元,已使用两年,已提折旧2 100元,出售时发生清理费用400元,出售价格18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企业出售设备发生的净损失为()元。

A、500

B、1300

C、900

D、-500

【参考答案】B

【例】某企业报废管理用设备一台,原价400万元,已折旧389万元,残料估价10万元(已入库),另支付清理费用3万元,则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万元。

A、13

B、4

C、9

D、3

【参考答案】B

高考化学必备—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备——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 n H 2n —6(n ≥6)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子和6个H 原子共平面。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 催化剂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1 课程性质及适用专业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限选课。 1.2 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2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会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实验(实验课单独开设)和课程设计,学习和掌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技能。教学中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动手能力培养。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系统掌握《会计学》等课程的知识。 4 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一、财务报告目标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五、会计计量 六、财务报告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熟悉财务报告目标;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教学重点:财务会计的概念和内容;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现金 二、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四、外币交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与范畴;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掌握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结算程序;掌握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及两种业务观。 教学重点;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第三章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二、金融资产的计量 三、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四、贷款和应收账款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及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了解贷款及应收款项核算的内容,掌握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利息、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的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第四章存货 一、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掌握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成的存货的核算;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教学重点;存货的概念及分类;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存货入账价值的构;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成的存货的核算;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有机化学之官能团性质总结

有机物的鉴别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1.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 试剂名称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溴水银氨 溶液 新制 Cu(OH)2 FeCl3 溶液 碘水 酸碱 指示剂Na NaOH Na2CO3 NaHCO3 被鉴别物质种类含碳碳双 键、三键的 物质、烷基 苯。但醇、 醛有干扰。 含碳碳双 键、三键 的物质。 但醛有干 扰。 苯酚 溶液 含醛基 化合物 及葡萄 糖、果 糖、麦芽 糖 含醛基化 合物及葡 萄糖、果 糖、麦芽 糖 苯酚 溶液 淀粉 羧酸 (酚不能 使酸碱指 示剂变色) 羧酸 现象酸性高锰 酸钾紫红 色褪色 溴水褪色 且分层 出现白 色沉淀 出现银 镜 出现红 色沉淀 呈现 紫色 呈现 蓝色 使石蕊或 甲基橙变 红 放出无色 无味气体 溴苯、氯苯归为卤代烃,不过水解是酚,不是醇啊。硝基能被还原为氨基(铁粉还原) 类型概念举例(化学方程式) 反应 物类 属 取代反应分子里 某些原 子或原 子团被 其它原 子或原 子团所 代替 卤代反应 CH 4 + Cl 2 CH 3 Cl + HCl 烷烃、 环烃、 芳烃 硝化反应 芳烃、 苯酚 磺化反应 芳烃 酯化反应 酸、醇 分子间脱水 2C 2 H 5 OH C 2 H 5 OC 2 H 5 + H 2 O 醇 水解反应 CH 3 CH 2 X + H 2 O CH 3 CH 2 OH + HX 卤代 烃、酯 加成反有机物 分子中 的双键加氢气 芳烃、 烯烃、 炔烃

应(或三 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加卤素 烯烃、 炔烃 加水 CH 2 =CH 2 + H 2 O CH 3 -CH 2 OH(工业制醇) CH 2 ≡CH 2 + H 2 O CH 3 -CHO(工业制醛) 烯烃、 炔烃 加卤代烃 CH≡CH + HCl CH 2 =CHCl 烯烃、 炔烃 加氢气 CH 3 CHO + H 2 CH 3 CH 2 OH 醛 聚合反应由相对 分子质 量小的 化合物 互相结 合成相 对分子 质量大 的高分 子化合 物 加聚反应 烯烃、 炔烃、 醛、酚 等 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 有小分子 消去反应有机化 合物在 一定的 条件 下,从 一个分 子中脱 去一个 小分子 而生成 不饱和 (含双 键或三 键)的 化合物 分之内脱水 CH 3 CH 2 OH CH 2 =CH 2 ↑+ H 2 O 醇、 烃、卤 代烃 等 卤代烃脱卤化氢 CH 3 CH 2 CH 2 Br + NaOH CH 3 CH=CH 2 + NaBr + H 2 O 裂化(深度裂化也叫裂解) C 4 H 10 CH 4 + C 3 H 6 C 16 H 34 C 6 H 18 + C 8 H 16 氧化反应分子中 加氧或 去氢以 及跟强 燃烧(得氧) CH 4 + 2O 2 CO 2 + 2H 2 O 有机 物的 燃烧、 烯、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机化合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或(Br 2/CCl 4)褪色的物质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 4/H +)褪色的物质 含有、—C≡C—、—CHO 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OH --- 1/2H 2 —COOH----1/2H 2)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酯反应(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有醇存在时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 3; 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2)定量关系:—CHO ~2Ag(NH)2OH ~2 Ag HCHO ~4Ag(NH)2OH ~4 Ag 5.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 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 糖)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 别 烷 烃 烯 烃 炔 烃 苯及同系物 通 式 C n H 2n+2(n ≥1) C n H 2n (n ≥2) C n H 2n-2(n ≥2) C n H 2n-6(n ≥6) 代表物结构 式 H —C≡C—H 相对分子质量Mr 16 28 26 78 分子形状 正四面体 6个原子 共平面型 4个原子 同一直线型 12个原子共平面(正六边形) 主要化学性 质 光照下的卤代;裂化;不使酸性 跟X 2、H 2、HX 、H 2O 、HCN 加成,易被氧化(使酸 跟X 2、H 2、HX 、HCN 加成;易被氧跟H 2加成;FeX 3催化下卤代;硝化。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⒉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如: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 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⒊根、基:①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O42-,NH+4,Cl-。 ②基: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如氨基—NH2、硝基—NO2、羟基—OH。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⒌乙烯分子为 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⒍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⒎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 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Ⅰ.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CH2Br Ⅱ.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I.燃烧 II.使KmnO4/H+褪色 Ⅲ.催化氧化:2CH2=CH2+O2 2CH3CHO 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以上可简称为“加氧去氢为氧化;加氢去氧为还原”。 ②聚合:小分子的烯烃或烯烃的取代衍生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反应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⒏乙炔:HC≡CH ,键角为180°,规律:叁键周围的4个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⒐乙炔的化学性质: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实训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i nan cial Accou nting I 课程号:制定单位:会计学院制定人或执笔人:审核 人: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适用层次:本科总学时(学分):72学时 (4 学分)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本课程将财务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中级财务会计(上)》介绍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本原则等;主要介绍资产这一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引起这些要素变动的基本经济业务

的账务处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全面掌握企业“资产”这一要素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期末减值等核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1 章财务会计总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会计的目标。 2.理解会计的基本假设。 3.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 2.难点:会计的基本假设。 (三)理论教学内容 § 1.1 财务会计概述 1.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2.财务会计的特征 § 1.2 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 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客观性原则 2. 相关性原则 3. 明晰性原则 4. 可比性原则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6. 重要性原则 7. 谨慎性原 8. 及时性原则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 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o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 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 4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 4(H +)等反应。 ②可燃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 4 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 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 4+Cl 2??→光 CH 3Cl+HCl(CH 3Cl 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 3Cl+Cl 2??→光 CH 2Cl 2+HCl(CH 2Cl 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CH 2Cl 2+Cl 2??→光 CHCl 3+HCl(CHCl 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 3+Cl 2?? →光 CCl 4+HCl(CCl 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④高温分解:CH 4?? ?→高温 C+2H 2(制炭墨)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 n H 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 1-C 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 5-C 11液态,C 数>11为固态 ②熔沸点:C 原子数越多, 熔沸点越高。 C 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 熔沸点越低。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 原则: ①找主链——C 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 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 4) ①稳定性 ②燃烧:22222n 1()(1)2 n n C H n O nCO n H O ++++???→++点燃 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 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 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 结合的烃叫环烷烃。 (9)环烷烃通式C n H 2n (n≥3) (10)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第三节乙烯 烯烃 一、不饱和烃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CH 2 乙烯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通常) 溶解性 溶沸点 密度 无色 稍有气味 液体 难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CH 2=CH 2+3O 2?? ?→点燃 2CO 2+2H 2O 纯净的C 2H 4能够在空气中(或O 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 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 2=CH 2+Br 2 → CH 2Br —CH 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 2=CH 2+H —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3CH 2OH ③乙烯与H 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CH 2=CH 2+HBr ??? →催化剂 CH 3—CH 2Br 3、乙烯的聚合反应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n 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资料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CH ..3.Cl..,.沸点为 .....).甲醛(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数n≤4(特例:),一般:n≤16为液态,n>16为固态。 ②烃的衍生物:甲醛、一氯甲烷。 2、烃的同系物中,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_ _____,密度增大。同分异构 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 3、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乙醇、低级酯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苦杏仁味—硝基苯 4、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5、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6、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低级醇、醛、酮、羧酸等 7、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能制备炸药;乙二醇可用作防冻液;甲醛的水溶 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8、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醇、酚、羧酸、葡萄糖、氨基酸、苯磺酸等含羟基的 化合物。 9、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1、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NaOH水溶液:水解;NaOH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2、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或与Na2C03、NaHC0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类。 13、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14、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羧酸酸性强弱: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凡含醛基的物质。 18、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难点解析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难点解析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与特征 一般来讲,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但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如对有限责任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履行结果的信息;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一个集团,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内部职工。 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为直接的服务对象;二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三是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分为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个部分。这里应掌握各部分包括的具体会计原则的内容。 二、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 活跃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 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的管理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现金管理的五项措施: (1)规定现金使用范围; (2)制定库存现金限额与送存银行期限; (3)不准坐支现金; (4)不准携带现金到外地采购; (5)其他规定,如实行“钱账分管”、不准“白条顶库”等。 微观上,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 现金的会计核算有两个重点:一是备用金的核算,二是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核销,具体按定额管理、一次报销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应掌握清查时间、

有机化学总结全部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要点精讲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②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 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 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 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总结(重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方程式总结 一、脂肪烃: 1.烷烃【C n H2n+2(n≥1)】化学性质: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取代反应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光照条件)(2)氧化反应—可燃性C n H2n+2 + (3n+1)/2O2→ nCO2 + (n+1)H2O (点燃) (3)分解反应: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或加催化剂可发生裂化或裂解。C8H18→ C4H10 + C4H8 , C4H10→ CH4 + C3H6 2.烯烃(CH2=CH2)【C n H2n (n≥2),二烯烃C n H2n-2(n≥4)】(1)烯烃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使溶液褪色 (2)催化氧化2CH2=CH2 + O2→ 2CH3CHO (催化剂,加热) (3)可燃性烯烃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C n H2n + 3n/2O2→ nCO2 + nH2O (点燃) (4)烯烃与H2,X2,HX,H2O发生加成反应①氢气(H2) CH2==CH2 + H2→ CH3—CH3 (催化剂,加热) ②溴水,卤素单质(X2) CH2==CH2 + Br2→ CH2Br—CH2Br 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③水CH2==CH2 + H—OH → CH2(OH)—CH3或CH3—CH2OH (催化剂,加热,加压) ④氯化氢CH2==CH2+ HCl → CH2Cl—CH3或CH3—CH2Cl (催化剂,加热) 3.炔烃(HC≡CH)【C n H2n-2(n≥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特殊难闻臭味. 化学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但比烯烃困难。 (1)乙炔的制取CaC2 (俗名电石)+ 2H2O → Ca(OH)2 + C2H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可燃性2C2H2 + 5O2→ 4CO2 + 2H2O (点燃)火焰明亮,伴有浓烈黑烟(4)加成反应氢气:HC≡CH + 2H2→ CH3CH3 (催化剂,加热) 水:HC≡CH + H2O → CH3CHO (催化剂,加热) 卤素:HC≡CH + 2Br2→ CHBr2—CHBr2 (1,1,2,2 –四溴乙烷)(5)加聚反应n HC≡CH → [CH==CH]n 二、卤代烃【R—Br】 1.物理性质(1)气味:具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且蒸汽有毒。 (2)沸点①卤原子种类及个数相同时,卤代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②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③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3)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卤代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 2.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H3CH2Br +NaOH → CH3CH2OH + NaBr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2)消去反应(邻碳有氢)CH3—CH2Br + NaOH → CH2==CH2↑ + NaBr + H2O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补充: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①C原子数目≥2②与—X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上有H原子③与苯环上的H不能消去三、醇【R—OH】 1.醇的物理性质低级饱和一元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往往有特殊气味,能与水混溶。十二个碳原子以上的高级醇为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2.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燃烧C2H6O +3O2→ 2CO2 + 3H2O 乙醇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1)消去反应CH3—CH2OH → CH2=CH2↑ + H2O(浓硫酸.170℃,乙醇:浓硫酸=1:3)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2)脱水反应C2H5—OH + HO—C2H5→ C2H5—O—C2H5 + H2O (浓硫酸,140℃) (3)取代反应←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逆反应)C2H5—OH + H—Br → C2H5—Br + H2O (加热) (4)氧化反应乙醇使酸性KMnO4,K2Cr2O7溶液褪色 CH3CH2OH →(氧化)CH3CHO(乙醛)→(氧化)CH3COOH(乙酸) 在Cu作催化剂时醇被氧化为醛或酮现象方程:CuO + 2CH3CH2O H → 2Cu + 2CH2CHO + 2H2O 总反应式:2CH3CH2OH + O2→ 2CH2CHO + 2H2O (条件:Cu,加热) 必须有—CH2OH才能被氧化,若没有则只能生成羰基。 四、醛【R—CHO】【还原反应:加氢去氧;氧化反应:加氧去氢】 1.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注意:a.试管必须洁净 b.水浴加热,使其受热均匀 c.实验完毕后,用稀HNO3清洗试管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 (加热,用于检验醛基) (2)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用于检验醛基) CH3CHO + 2Cu(OH)2+ NaOH → CH2COONa + Cu2O↓(砖红色沉淀) + 3H2O (加热) (3)与空气氧化2CH3CHO + O2→ 2CH3COOH (催化剂,加热) 2.加成反应CH3CHO + H2→ CH3CH2OH (催化剂,加热)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讲明 1.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和材会电算化专业所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同时适用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专业专科。 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省开放教育财会电算化专业和金融专业(财务方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差不多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操

作能力。 3.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其后续课程依次为成本会计、治理会计、审计学原理和财务治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按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以解决。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治理课程中讲授。有关破产清算、合并报表等内容列入高级财务会计中讲授。 4.课程的教学差不多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差不多理论,运用财务会计的差不多方法处理一般财务会计问题。 5.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

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纳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明白、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讲明。各市级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不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点还能够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6.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依照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差不多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课内学时108,6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纳专题讲授形式,依照专题可编制3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和模拟实验应许多于36学时。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 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 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 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

高二化学有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有机化学在化学考试中是占很多的分数,如果没有掌握好有机物知识点化学就危险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