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配习题配答案

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配习题配答案
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配习题配答案

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配

习题配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朝时的民歌。

(2)穹庐是指____。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的修辞方法。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

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

(2)“解”的意思是___。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

过江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丝绦___。

(2)本诗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没有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尤其是前四句,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2、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3、相关考题

(1)“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和()。

(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和,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3)诗中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又叫《悯农》,作者唐代诗人李绅。《悯农》共两首,这是其一。诗的重点是写农民的辛苦,并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2、相关考题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告诫人们要()。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的辛苦,提醒人们(),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着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

2、相关考题。

(1)这是一首()诗,是()送别()。

(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译文:春天中下一粒种子,秋季能收万颗粮食,全国都没有闲置的土地,但仍然有农民饿死。很多学生,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但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为什么还会有农民饿死呢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悲剧。

2、相关考题

(1)《悯农》二比《悯农》一更加深刻,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2)诗中第()句写春种,第()句写秋收。春华秋实概括了()生产粮食的()。“一粒粟” 和“万颗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农民劳动()。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作者:王之涣字季凌。是盛唐时期着名的诗人。

2、重点词语解释:

(1)鹳雀楼: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傍着尽:消失穷:达到极点更:再。

3、相关考题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______,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2)()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作者:唐寅,字伯虎。是明朝很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2、直译: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3、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碧绿的柳树上,黄莺在歌唱,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行白鹭在飞翔。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这首诗由近及远,描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

3、相关考题

(1)大李杜指的是()和(),小李杜指的是()和()。

(2)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历尽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

2、相关考题

(1)读音。好()雨,潜()入夜,花重()锦官城

(2)这首诗是描写春夜()的,诗人按照()雨,()雨,()雨的思路,赞美了()的及时。

(3)"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直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3、相关考题

(1)辨音:黄河远上白云间()京口瓜洲一水间()

(2)判断对错: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七米或八米为一仞。()

诗中杨柳指的是《折杨柳》这首曲子。()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与当时另外一位着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以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分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三四句写深秋美景。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

3、相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大李杜指___,王孟指___,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___。

(2)仿照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着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危楼,这里指高楼。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

4、直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5、相关考题。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危楼___ 百尺___

(2)本诗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日照香炉生紫烟。

1、直译: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色。前两句写香炉峰和瀑布。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化静为动。

3、相关考题。

(1)组词:炉()庐()遥()瑶()

(2)判断对错(都是正确的)

1)诗人采用夸张的方法,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前两句把动态瀑布写静了。()

3)"疑"与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意思相同()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2、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3、相关考题

(1)白居易是一个()诗人

(2)蓝在句中的意思是()

(3)诗中的对仗句是()

(4)"谙"的意思是____。

"红胜火"意思是_____。

"绿如蓝"意思是_____。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现在浙江杭州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着名的田园诗人。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前两句写牧童骑牛边走边唱,后两句,歌声嘎然而止,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蝉。

3、相关考题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林樾:___ 意欲:___

(2)填空。

1)袁枚字(),号(),是()代诗人。

2)本诗中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

《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直译: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2、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着名政治家、诗人寇准。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客人命题为《咏华山》。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3、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相关习题

(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

(2)本诗通过对于()衬托出了华山的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早晨辞别了耸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去。两岸的猿猴的叫声一直在山谷回响,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山。

2、相关考题

(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在()时从()出发。(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2、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3、相关考题

(1)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

(2)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

(3)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4)这首诗同《赠汪伦》一样是一首(送别)诗,本诗借景抒情,而后者以()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作者:字廷秀,号诚斋。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

2、直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虽然他们找不到蝴蝶,但是他们依然很高兴、快乐。

3、相关考题

(1)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晚春农村景色的诗,请找出能够体现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动词()、()

(3)本诗作者是(),是()朝的杰出诗人。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直译: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小学阶段所说的《塞下曲》指得是这首。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

3、相关考题

(1)辨音。本诗最后一局中“没”应读(),棱读()

(2)这首诗中的那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直译:泉眼无声的,好像很珍惜似的细细流着泉水,树荫映照着池水,仿佛也无限喜爱这柔和明丽的水面。小小的嫩荷刚刚露出一个紧裹着的尖角,就已经被戏水的蜻蜓发现,立在上面歇息了。

2、这首诗写得就好像一幅花鸟鱼虫的画一样,画面中,池,流,荷,蜻蜓层次丰富,生机盎然。

3、相关考题:

(1)组词:惜()昔()池()驰()

(2)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惜”的意思是()

(3)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晴”的意思是()

(4)杨万里是()代诗人,字(),号(),是一个多产诗人。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直译: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在春游中很容易认识了东风的面容,因为春天总是百花吐艳,万紫千红的。

2、作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在一个晴朗日子里,诗人在泗水河寻春的情景。后两句写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处处一片春的气息。

4、相关考题。

(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

(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

(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直译:西塞山下,白鹭掠过,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更是肥美。戴着青竹笠,披着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

2、作者: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渔歌子》共五首,流传最广。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向往自由生活,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

3、相关考题

(1)张志和是()代着名诗人,自号()。

(2)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第二句,表现了西塞山前的(),第三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直译: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格外碧绿,映照着阳光的荷花,也异常红艳。

2、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是夏天,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发出由衷的赞叹,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

3、相关考题

(1)“晓出”的“晓”指的是()。

(2)“别样”的意思是()。

(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送朋友()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地点()。

(4)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直译: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里才有,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

2、《赠花卿》意思就是(以此诗)赠送给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指天宫,实指皇宫。

3、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是唐代着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准确描述。

2、重点字词:

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3、直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4、相关考题

王维是唐代着名的()诗人,李白被人称为诗仙,王维被后人称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直译: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身上都佩戴着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

2、重点字词:

(1)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团聚登高的习俗。

(2)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3)茱萸:一种植物,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

3、这首诗是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写的,通过写自己思念家乡进而想到家里的兄弟思念自己。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了千古名句。

4、相关考题

(1)九月九日是()节,解放以后九月九日又被定为()。

(2)判断对错:诗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3)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表达了()之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直译:原本我就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无踪迹,伤心的只是看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待到军队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时候,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一个多产诗人。

3、这首诗是陆游写给自己儿子的遗言,也是绝笔。表达了作者一心希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和对南宋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

4、相关考题

(1)陆游,字(),号(),是我国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

(2)《示儿》是陆游的()制作。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即便是他死了,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定”指的是()。

(4)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直译:群山上看不到一只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也没有行人的脚印。在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

3、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见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渔翁在江面上垂钓。诗人是借渔翁的形象比喻自己,超凡脱俗。

4、相关考题

(1)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与宋朝的()()()()()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的精神写照。

(3)这是一首五言(),这首诗仿佛一幅画,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呢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直译:洞庭湖水与秋月交相辉映,湖面上风平浪静,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2、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后人称为“诗豪”

3、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洞庭湖与秋月,后两句写山水全景。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

4、相关考题

(1)这首诗中有两个比喻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写出本体和喻体。

(2)判断对错。两相和的意思是指水域月光融为一体。(对)白银盘是指用白银做成的盘子。()

(3)刘禹锡被称为(),王维为(),李贺为(),白居易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

1、作者:孟浩然。唐代着名山水田园派诗人。擅长五言绝句。

2、直译: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清晨起来听到处处都有鸟在叫。回想深夜一阵风声和雨声,不知道多少献花被吹落了。

3、相关考题

(1)辨音。不觉()晓睡觉()处处()处()理

(2)诗中描写了()季的美好景象。诗人不是从所见去抒发情感,而是从所()去联想,让人好像()鸟叫,好像()花落。

(3)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咏柳》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作者:王翰,字子羽。主要写边塞诗,以这首最为着名。

2、直译: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将士们正在准备举杯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打仗有几个人可以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啊!

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表达了饿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4、相关考题

(1)“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夜光杯”是指()。

(2)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2)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3)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作者:王昌龄字少伯。擅长写边塞诗。

2、直译: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3、《出塞》为旧乐府题。内容大都市写战争的。王昌龄这首诗有感于边防战火不断,守边战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与人团聚,因而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杀敌,使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4、相关考题

(1)辨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龙城飞将指的是(),他是()代名将,被世人成为()。

(3)“阴山”指今天的()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4)这首诗中的()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直译: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夜里,远迎好友来到吴地,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连那楚山也显得冷清孤独。你回到洛阳后,若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说我心里依然坦荡高洁,好像一片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

2、相关考题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七绝圣手”(),盛唐时期着名的()诗人。(2)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写出三首(诗的题目即可)(3)王昌龄送的人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全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50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50题+答案 五十题古诗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_____”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_____。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_____。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_____。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_____。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_____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是王昌龄的诗句。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_____。 A 、因为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_____。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_____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_____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_____。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_____。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_____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_____。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 、《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_____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_____。

小学语文1-6古诗情景练习题资料

1-5年级小学语文古诗情景练习题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也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2、秋日,繁华凋谢,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15)我们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古诗词配画比赛

红寺堡中心小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学生经典古诗词书写配画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历代许多著名的优秀诗人,非常成功地运用诗词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时代的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现决定在全校举办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及古诗词书写竞赛活动。为更好地组织此次活动,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大赛宗旨 以“华夏情,中国梦”为主题,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通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建设,用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滋润少年儿童的心田,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明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挑战。 二、赛事组织 组长:张玉英 副组长:纪玉虎、张艳、李秀琴、李海源、赵金萍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参赛对象、内容及参加决赛名额分配 (一)参加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参赛形式 1、本次的参赛选手按年级分为六个组别。 2、书写竞赛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一二年级给定古

诗抄写,三到六年级给定题目默写。再给古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 (三)参加决赛名额分配:一至六年级学生中每班挑选5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四、活动时间及步骤安排 2019年5月17日 五、评奖办法 具体奖项设置为:分年级活动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要充分认识发到开展此活动是通过广泛诵读诗词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各班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阶段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背诵及组织好初赛、挑选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等相关活动。各班要认真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各班要在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好本班的初赛工作,参加决赛的优秀选手应该在初赛的基础上产生。 (4)各班按要求切实组织好学生参加古诗文背诵及古诗文书写

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汇总

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汇总: 第一册 6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二册 4 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3 古诗两首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册 4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牡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5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四册 2 古诗两首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莺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五册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含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 (含参考答案)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 2、“”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2)秋“叶”“ ” (3)秋“月”“ ” (4)秋“露”“ ” 5、“”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昌龄发出了“”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7、“”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 “” “” “” “”“” ;“”;“”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泊船瓜州》中的“;

古诗词情境题

古诗词情境题

————————————————————————————————作者:————————————————————————————————日期:

8、在怨恨离别中,表达对远离故土戌边的士兵你的同情,我们回想起这样的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描写边防将士生活的名篇。文中()表现了战士们征战的悲壮心情和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侵犯内地,战事频繁,将士们长期远离家乡,十分艰苦。不由得升起一种愿望,就像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 )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边塞总是烽火弥漫,征战生活更是艰险。可战士们却有着不打败敌人誓不回还的英雄气概。正如《从军行》中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2、孟浩然的诗句:能使孤单的旅客感到几丝安慰,几缕温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给老朋友送行,心中总牵挂远行人今后会孤独寂寞,《送元二使安西》中( )表达了这一依依惜别的真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正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朋友大学毕业去外地工作,因怕无法适应新环境心里很不安。临别时我为他送行。并以高适《别董大》中的诗句鼓励他。()劝慰友人相信自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6、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诗人不由得涌起思乡之情(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小学要毕业了,相处了6年的同学即将要各奔东西,你会在毕业留言中写下,以示彼此有着汪伦与李白的深厚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 1.《一去二三里》邵雍(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王维(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画鸡》唐寅(明)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小池》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赠刘景文》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赠汪伦》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草》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B、李白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汗青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B、边关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B、梨花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B、辛弃疾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B、天下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 A 、李延年 B 、李龟年C、李贺 22、“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情境填空和答案

古诗情境填空和答案 姓名: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我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腔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5.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_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盛开的荷花却是(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7. 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10.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 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三)【唐】李绅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1.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

“古诗文配画”活动方案

“古诗文配画”活动 ------学校古诗文配画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近日,准备在我校开展古诗配画活动。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 “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古诗文配画活动。 学生用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四、活动要求 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配画。以各年级诵读的诗文为依据,综合体现学生诗文背诵、诗意理解、等方面知识。 2、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画中要有诗文书写,字体应有书法色彩,体现书画相辅相成特点。 4、纸张:统一在8开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素描、色彩、电脑设计等。 5. 每班学生自备彩笔,学校统一纸张,书写工整,整洁。画面清晰,色彩搭配合理。 本次活动分小学组和中学组,每组设中高段、低段两个组别,每个组分别评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六、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自由选择好适合配画的古诗内容。 2、活动开始阶段:2017年10月25日前各班级布置,上交10份初选作品。 3、评选阶段:学校组评委进行评选。 4、展示阶段:学校选出优秀作品在美术教室张贴展览,颁发奖励证书。

小学语文古诗大全

小学语文古诗大全 第一册 画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静夜思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 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坐在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第二册 春晓孟浩然(唐)(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啊,不知把花儿吹落了多少? 村居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所见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 人,随园老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 出的诗人。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中兴四大家”。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新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 2、“”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等到“”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2)秋“叶”“” (3)秋“月”“” (4)秋“露”“”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昌龄发出了“ ”的满脸豪情。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7、“”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9、春天,太阳正从江边升起,真是“,”。我漫步在田野里,看到四周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 “。”江水里,几只鸭子在嬉戏着,真是“”啊!柳树在迎风飘动,我仿佛看到了“”的美丽情景。乡村四月里那一派“”的农忙景象深深地感动了我。一阵《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远远传来,多美妙的音乐 啊! ,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时,我来到一座花园旁,那伸出墙头的花枝,使我不禁想起宋代叶绍翁的名句 “。”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喝杯酒,可那个侧坐在草丛里钓鱼的小孩却“”摇手不答。正好有个牧童过来了,我亲切地问小朋友“?”他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动作:“。”我快步向前走去。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的名句。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

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题

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一组题 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自己身处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善于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存在的诗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赤壁赋》中,表达苏轼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万物和我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的诗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关雎》中“悠哉游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关雎》中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总结:注意审清题干 第二组题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2、古典诗词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刻画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困危之状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用夸张 ,枯松倒挂倚绝壁”。 6、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远古蜀王开国艰难的句子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又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8、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总结:注意从不同方面深入理解文本 第三组题 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别时茫茫江浸月__”,李白闻朋友王昌龄被贬,他吟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和思念,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__,别时茫茫江浸月”,曹操《短歌行》“__对酒当歌___,人生几何”,范仲淹《渔家傲》“_浊酒一杯家万里__,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词汇编大全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词汇 编大全 一年级上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荟萃-古诗专项训练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荟萃 古诗专项训练 一、填空1、写诗题(1)李白的诗有: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作者及诗题 (1)送别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春: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 秋:_________ ________ 冬:_________ ________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后不见来者。 2()悠然见南山。 3、(),燕山月似钩。 4、(),只是近黄昏。 5、(),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 7、随风潜入夜,()。 8、生当作人杰,()。 9、海内存知己,()。 10、少壮不努力,()。 11、本是同根生,()。 12、谁知盘中餐,()。 13、野火烧不尽,()。 14、谁言寸草心,()。 15、青山遮不住,()。 16、欲穷千里目,()。 17、但愿人长久,()。 18、十指不沾泥,()。

高考“古诗文情境默写”专项训练180题(附答案)

高考“古诗文情境默写”专项训练180题 (附答案) 1.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句,形象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2.在《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3.庄子《逍遥游》中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人才能邀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两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主旨句,突出作者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爱莲说》中写莲的高洁、质朴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清高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清高。 10.《记承天寺夜游》中生动形象、贴切新颖的比喻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的语句(中心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4.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杜甫《春望》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了诗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16.杜甫《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7.《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表达了思念家人、感时伤怀的复杂情怀。 18.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却取早春咏叹,其中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的一句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3.《赤壁》诗中表达作者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花草描写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物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7.《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8.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大全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