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第四节“数字视频信息采集与加工”部分。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数字视频的格式及播放环境,第二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第三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本案例为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视频编辑、合成。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照相关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和相应的调整。

三、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

(2)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的编辑、合成技术以及发布的方法。

(3)通过学案中的导学材料,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熟悉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

2.教学环境设计:

硬件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机房;

软件资源: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adobe premiere pro、会声会影、超级解霸等视频编辑软件;

多媒体素材包,包括本课用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素材;

课堂导学材料;

3.关于教与学设计思路:

美丽的情景,(看一看)激发兴趣。---→实用的学案,(学一学)明确过程。---→给定的任务,(议一议)如何去完成。---→好用的软件,(听一听)体验功能。---→现成的素材,迫切的心情,(用一用)过足导演瘾。---→恰当的点评,(评一评)巧妙收尾。---→适当的拓展,(引一引)将兴趣延伸。

六、教学过程

1.美丽的视频情景引入,置疑激趣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个完整的专题片——生命的奇迹。

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片子是用几个视频片段合成的。通过广播软件让大家看合成前的视频音频素材。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生活中是不是也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或者用手机拍下来过很多视频呢,那能不能将这些视频片断进行编辑,制作成反映一定主题的专题片呢?(学生兴趣高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跃跃欲试,为本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简单的演示,再现视频加工软件的神奇

(1)前言引入

师:当然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往往要借助于不同的应用软件,进行视频加工要用的软件叫视频编辑器,视频编辑器有很多种,如adobe premiere pro、会声会影、Ulead Media Studio Pro等。

教师打开各种的软件界面让大家看看。

师:我们今天以adobe premiere pro为例来给大家介绍这些软件在视频加工方面的使用技巧。

学生带着兴趣专注地听讲。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展示流程

师:通常情况下,无论你使用哪种视频编辑器,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大体相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展示流程图:总体设计─新建节目─导入待加工的素材─使用监视器窗口和时间线──组织和编辑素材──使用过渡效果和动态滤镜──使用运动效果和制作字幕──加入并编辑音效──保存和退出。

师:当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下面给大家发一个学案文件:视频加工流程.doc。大家仔细看一下各个流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流程分组讨论,把刚才给的几个分离的视频片段合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自学导学材料,分组讨论(上课之前事先分好)。

师:分组讨论后,请每个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并提出既然已经知道了需要做的工作,那么就找个软件来完成这些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有个清晰的流程。

演示过程

师:下面老师结合实际制作来给大家演示过程。

教师利用事先从网上下载的视频素材(萌芽.mpg、生长.mpg、开花.mpg、绽放.mpg)合成一个主题为“生命的奇迹”的视频:

第一步:导入用到的素材。

第二步:加入片头、片尾。进行适当的剪辑。

第三步:添加转场特效、视频滤镜。

第四步:添加背景音乐,简单处理音频效果。

第五步:添加字幕以及动画。

第六步:导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对视频信息的加工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视频加工过程。

3.实战练习,我来做导演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冀州为九州之首,历史悠久、风光优美,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介绍家乡的多媒体素材,请同学们以“美丽的冀州我的家”为主题,创作一个视频作品,本次视频作品作为视频加工专题学习的最终作品,要求时间为1到2分钟,包含片头、片尾、要由多段视频合成、设计好转场效果、应用恰当的标题文字,尝试添加连贯适当的背景音乐,并作简单的音频效果处理(如淡入淡出),设置合理的回放速度、视频滤镜等。制作完成后保存为mpeg1格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提交到ftp://192.168.4.254。注意每位同学必须在下课前10分钟上交作业,老师将对每位同学的作品评分,并挑选几个制作得比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4.评价结课,来个最佳导演奖

展示几个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评出最佳导演奖,并再次强调视频加工的流程以及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评价其一为了总结,其二为了展示学习成果,其三给个荣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拓展延伸,课后信息素养巧提升,由一种软件的介绍到一类软件的活学活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掌握了使用adobe premiere pro进行视频加工的技巧,实际上还有很多比较好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功能相似,用法上也有很多雷同之处,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的数字化视频加工工具,制作出更加精彩的视频作品。

教师将相关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提供几款软件,几个学习的网址,几本电子书),这样一来,让学生既可以通过学习材料完成课后实践内容,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源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围绕让学生的软件学习转化为

技术素养这一出发点,将该部分知识放在课后探究任务中,通过该环节拓展了同学们对视频相关加工工具的认识,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向课外延伸。

七、课后反思

个性化教学方面,其一受机房硬件软件条件限制,其二考虑如果提供的素材过多,过于花哨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只选取几个简短的视频素材作加工,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很好地为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者课堂组织上,因为内容较多,时间显的较为紧张,最后的评价过程略显仓促,如果有时间,加上学生的互评,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2020-2021年高二地理 5 产业转移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 52 产业转移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87页,说出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阅读课本87-90页,结合图5.8,总结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通过阅读课本90页,结合东亚案例,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主学习】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原因。 预习检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①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②______产业转移和③______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④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a.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⑤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b.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⑥____,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⑦__________,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c.市场:国内市场趋于⑧________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为了避开多种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⑨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⑩__________,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读图探究】 一、产业转移 读图思考: 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产业转移教案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产业转移》导学案 时间:2013.10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重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让学生敢思考,敢探究,进而 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学案导 学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达标】 读“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图,思考: (1)从主导区位因素看,“苹果”转移的是哪种类型工业?(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加州 深圳郑州

(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 (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导入新课】 “苹果”广为人知,“苹果”是中国的产业,但不是中国的产品,“苹果”是美国人设计的产品,由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中国组装,今天我们就通过“苹果”代工富士康的大迁徙共同探究产业转移。 【课堂探究】 (产业转移一般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如何应对呢?——筑巢引凤,借力腾飞) 【合作探究】阶段一:筑巢引凤借力腾飞 材料一:深圳人力成本高于内地,并且富士康自“十二跳”事件以来,员工涨薪幅度达66%。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最低工资仅为深圳富士康最低工资的1/5。河南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 材料二:2010年6月,河南省政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并在职业介绍、培训等各环节对相关机构给予政府补贴。 材料三:富士康工业园所在位置,郑州正在向中央申报综合保税区。获批之后这里就可以享受免税政策。 材料四:在和深圳富士康公司对接之后,河南省采用一站式服务。全部手续办理只花了5个工作日。而平日里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 据材料分析,深圳富士康内迁郑州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而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事实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孔翔 使用日期:2012年12月 9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3. 学生分组器材: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手摸放大镜感知(或观察)回答:凸透镜 观察感知像:放大 观察感知像:正立

【指导制作模型照相机】 1.每小组提供的器材: 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

3. 把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 学生操作现象预设: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感悟: 小组内交流总结: 3.凸透镜靠近蜡烛,同时薄膜远离凸透镜。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 箭头的投影片(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 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学生体验观察: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缩小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特点。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缩小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板书课题 5.2生活中的透镜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94页至96页。 2.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照相机、投影仪和缩小镜 活动一: 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__景物倒立的像__。 【反思小结】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透镜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的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像,像距比物距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案 【课题】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知道产业转移的概念,区分产业转移的类型,简述产业转移的规律,了解产业转移的目的;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以东亚产业转移为例,说明产业在国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 【自主学习】 读教材87-90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这一部分,思考并回答: 1.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目的、方式: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是如何影响产业转移的?

读教材91-92页“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部分,思考并回答: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合作探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巩固练习】 1.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企业的兴建主要是什 么因素的影响() A.劳动力因素B.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C.市场因素D.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18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达2000万辆,2021年达到2500万辆,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30%。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2010年4月23日至5月2日,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10北京车展(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展览会),已成为“全球第一车展”。其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②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④展览会组委会的服务周到、热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不少汽车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迁往中国,最主要是为了()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文昌中学地理组邢增明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 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旧课】 (提问) 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土地、水源、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政策、动力、交通、市场等)

◆分析工业区位选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工业区位选择为了达到经济目的,企业会寻求最优发展区位。区位选择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得以迅速提高有哪些特定的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内容:工业结构看↗↘,工业内部↘↗) 【引入新课】 (展图)有关产业转移图片: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外资品牌汽车、海尔美国园、我省企业投资海外实例等 (探究)以上这些国外品牌的企业“走进来”或我国企业“走出去”,这都是产业转移现象的体现。那么什么是产业转移?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产业转移? (导入)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师述)近半个世纪来,东亚是世界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节以东亚为例,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示课标)课标要求、课标分解、重难点 (师生互动)1、让学生参照课本完成学案(一、二)部分,练习题。 2、教师巡查学生填写情况。 3、教师个别抽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讲授新课】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展示材料)据沿海省市最新报道,全球500强企业近来纷纷将一些生产基地迁往我国,来华投资办厂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席卷中国。 (提问)什么是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 (展图)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首钢集团将搬迁至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教 案 设 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南岳初中程伙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程伙(男中二本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 性认识。 〒教学难点〓 弄清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大致构造及成像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

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适当点拨提醒,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模型的制作,不仅巩固了其原理,还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生活中透镜 (播放幻灯片1 生活中透镜) 『导入新课』 现在的人们每逢过时过节、外出游玩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总喜欢留影作纪念。用照相机拍出喜庆的场面、美丽的风光或特别的时刻,再通过照片来回味。对照相机大家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会用照相机或使用过照相机的,请举手告诉我?(学生举手回答)好!我们同学个个动手能力强,了不起!那么照相机为什么可以拍摄出风景、人物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52生活中的透镜

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章文波复备人:章文波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通过探究得到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当用凸透镜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时,看到的是指纹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当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看到的是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 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A.鱼的放大的虚像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D.实际的鱼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发展能力 6、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提升素养★★★ 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9、有5种光学元件: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________ 探照灯:______ 幻灯机:_______ 太阳灶:_______ 放大镜:________ 照相机:______ 近视镜:______ 汽车后视镜:牙医内窥镜:_______ 耳科医生戴的额镜:______ 请小组长统计本组成员达标情况,等级评定

最新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最新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 奥迪、 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 [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都建在,到来干嘛? 2、微笑的背后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

集团 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的,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的一条著名定律。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类似于微笑嘴型。在这条曲线上,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在“微笑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专利,另一端是品牌、销售、服务,中间是组装、加工、生产。处在两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利润率较高,一般在20%至25%之间;处在中间的生产环节利润率较低,一般只有5%左右,甚至更少,而且生产环节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所取代。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加持续的盈利能力就必须摆脱仅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生存状态,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师边介绍边板画图) (从学生了解实际事物出发,激发探究,生 成知识。) [板书] 5.2 产业转移 [板书]一、 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问题探究] 重新展示汽车标志图,分析他们所属产业转移类型。[国际产业转移(跨 国)] [板书]2、产业转移分类 ⑴、区域产业转移(国内) ⑵、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师: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是东亚,本节以东亚 为 例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影响。 [板书]二、产业转移的背景: [板书]1、为什么会有产业转移? 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选择 制糖工业─── 原料 食品工业───市场 纺织工业───劳动力 电子装配工业───劳动力 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当主导要素的变化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或扩大销售市场受阻,就会导致企业向区位更优处转移,追求更高的利润。 [板书]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什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多利润。] [板书]3、背景 ①、国内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②、国际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 整过程中,它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读图分析] 读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的变化图” 研发 设计生产 包装 销售

【八年级】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八年级 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中的应用。 3、知道实像和虚像。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94—9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照相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早期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投影仪也是利用___________来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 3、生活中常见的缩小镜也是一个__________,通过缩小镜我们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 4、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成像时,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成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底片比实际物体要小,所以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是________的,从P94图5.2—1可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投影仪 1、投影仪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通过投影仪成像还可以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相比,有什么变化? 三、缩小镜 1、缩小镜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利用缩小镜看近处的物体还可以知道,缩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与投影仪成像有什么区别? 2、仔细观察并比较:缩小镜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投影仪相比,有什么变化? 3、小组活动:怎样才能使缩小镜的缩小效果更好? 四、实像和虚像 讨论并总结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方法: 1、根据是否有实际光线会聚:有实际光线会聚为_______,没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是反向相交则为________。 2、根据能否在光屏上承接到像或能否使胶片感光:能承接或能感光为_________,反之为_________。 3、根据物体、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关系: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为________,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为________。 4、根据成像特点:倒立的是_________,正立的是_________。 5、举出成实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成虚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案

产业转移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设计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可以说,它的发展阶段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三是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能够灵活辨证的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产业转移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6.3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课题:6-3 生活中的透镜 主备课人:尚林之使用人:使用时间:2014 【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P11照相机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什么透镜? 2.图6-16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 3.照相机的底片上成什么样的像? 4.若使像大一些应怎样调节? 自学指导三: 认真阅读P11—P1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3分钟 1.了解一些望远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 【检测交流】 见课堂十分钟 【小结及作业】 课后习题第1、2、3、4题 附:【板书设计】

§6-3 生活中的透镜 一、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 根据F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过程 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 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 态度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 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教学难 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解决办 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 教) 一、复习导入 (5分) 1.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复习旧知识,为

二、研读目标(2分) 三、自主学习(10分) 四、合作探究(15分) 五、当堂检测(5分) 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 件是什么? 2.要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变大 些,凸透镜前的物体的位置该怎样 调整?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 条件是什么? 4.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1、学生阅读阅读课本,了解熟悉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 点。 2、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放大镜的 成像特点。 3.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 把模型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 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间的 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 晰倒立的像。 教师演示投影仪的使用: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 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在天花 本节课的教授 打下良好的基 础。 月的课本后学 生对本节知识 有了部分理解, 然后通过自己 动手实验来验 证,对知识的理 解会更透彻。 学生通过制作 照相机模型,对 照相机知识理 解会深刻。 教师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合作 探究,仪器来研 究凸透镜教具 的测量,,让学 生在自己动手

产业转移(教案)

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 主干考点 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 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2019年海南卷第6-7题;201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19II卷3-5.; 2019江苏卷27 分析预测 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 结产业转移的规律。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 一、产业转移 1.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追求更高利润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 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一、知识讲解

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 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例题1】 【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 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9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图12 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技术 B. 资金 C. 地形 D. 气候 【答案】1.AC 2.C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蔗糖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发展需要以甘蔗种植为依托,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不适宜蔗糖产业的布局,广西低价,劳动力成本均较低,所以选择AC 2.广西与东部地区比较,资金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排除AB,选CD 【例题2】 【题干】(2019年海南卷第6-7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 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19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 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3~4题。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八年级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一、以照相、看电影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过程; 二、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自制模拟相机、水滴放大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选用安培事迹的投影片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略科学家刻苦钻研的忘我精神; 五、课堂小节先让学生归纳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实践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 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 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三中的最后一节,作为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产业转移在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各国各地区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实现全球战略目标。二战以来,全球发生了好几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每次产业转移都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节以东亚为例,分析什么是产业转移,剖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产业转移的具体实例,说明产业范围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就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产生的影响配置了众多有梯度的思考题,同时注重强化在分析过程中探究原因,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这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分类 2、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景观图片、表格、文字等资源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 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探究式学习法,多渠道、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产业转移对城市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切实的例子,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产业转移的相关内容。在本书第四章还有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这一节内容以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为核心,分析了珠三角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为产业转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能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对家乡产业转移的分析,得出相应的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想 (1)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地关注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提高小组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动性、有效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突出一个"动"。 (2)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设计,引入乡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