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学科综合课(博) 课程总结

航空宇航学科综合课(博) 课程总结
航空宇航学科综合课(博) 课程总结

宇航学院

讲座总结

航空宇航学科综合课(博)(2017 年1月2日)

一、气动弹性技术发展方向

杨超教授2016.9.23第一次的航空宇航综合课是由我们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超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关于气动弹性方面的讲座,虽然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也听说过一些气动弹性的理论,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一次的讲座加深了我们对于气动弹性这门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气动弹性是研究弹性物体在气流中的力学行为的学科,其任务是研究气动力与弹性体的相互影响。气动弹性问题是所有飞行器都存在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主要矛盾不同。

气动弹性问题普遍的存在于古往今来所有飞行器当中。1903年12月,莱特兄弟试飞前9天,兰利的“空中旅行者”号有动力试飞失败,就是因机翼扭转变形发散造成的;一战中发生过多起颤振和发散的事故,而二战过后,随着飞行速度的不断增加,颤振问题渐渐显现,成为许多飞行事故的元凶;而离我们比较近的一次是1998年F-117颤振事故。因此我们必须对气动弹性问题加以重视,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对气动弹性技术、喷气发动机和后掠翼技术的突破,人类飞行突破“音障”已成为可能。

目前气动弹性问题的研究热点是复合材料气动弹性剪裁优化和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ctive Aeroelastic Wing)。众所周知,复合材料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例如质量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疲劳和抗振性能好、结构可设计性好等,特别是它所具有的显著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而气动弹性剪裁是指通过复合材料的刚度方向性及其变形耦合来控制翼面结构的静力和动力气动弹性变形,从而提高飞机性能的一种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该气动弹性优化算法适用于飞行器设计的初始阶段。主动气动弹性机翼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全权限、快速响应的数字式主动控制系统来主动且有效地利用机翼的柔性。美国从1985年开始,就逐步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已经进入了飞行测试阶段。

随着导弹、高性能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无人机的发展,要求质量轻、速度高,气动弹性问题更加突出,气动弹性的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航空器适航设计技术

曹义华教授2016.9.30 适航性(Air Worthiness)是指航空器在预期的运行环境中在经审明并被核准的使用限制下运行时,应具备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品质。这种品质使航空器始终处于符合其型号设计及安全运行的状态。适航性标准是为了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目前的航空器适航标准主要包括: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联邦航空条例》(FAR)、英国民用航空管理局CAA的《英国民用适航性要求》(BCAR)、西欧国家的《联合适航性要求》(JAR)、俄罗斯的《民用航空条例》以及中国民用航空局的CCAR。

另外,还存在适航审定标准。70部联邦航空条例中的大多数是属于管理性质的,但其中有八部则是从最低安全要求出发,对航空器、发动机或螺旋桨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FAA将其进一步定名为“标准”,其中包括7部适航标准和一部噪声标准。

航空器飞行的空间称空域。空域的概念包括三种属性,分别为法律属性、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法律属性的意义在于空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各国对于空域管理都有自己相应的严密机构,并有法律条款对各项活动进行约束。自然属性容易理解,空域有下确界即地表、海面等,也受天气情况的影响。技术属性是指空域也与许多科学技术有关,如需要在空域建立用于通信的通信场,实现导航的导航场,实现监视功能的监视场等。

空域管理是为了适应航空事业的发展而提出的。航空事业的发展是伴随着飞行器的发展而发展的。1783年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航空器热气球诞生,在之后的100多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对于航空器研究的不断深入,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飞机的首飞,1943年直升机的发明让世界航空事业不断完善与发展,到如今,各式各样的飞行器翱翔天穹。近十几年来,航空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要保证飞行器飞行的安全和有序,就要加强管理。空域管理是这种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效的提高了空域利用率,增加了空域的容量和整体流量。空域管理凸显了其重要性。

三、复杂产品集成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

徐元铭教授2016.10.14 这是本学期的第三次课,本次讲座是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徐元铭教授为我们介绍的复杂产品集成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在当前学术界领域,多学科优化研究应该说是我们作为博士研究生必须要了解甚至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的一门学科。多学科优化设计是目前十分热门的新生学科,国内有很多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国外这项技术已经有很多工程应用。

多学科优化设计(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解决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其主要设计思想为:在复杂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来集成各学科的知识,按照面向设计的思想来集成各个学科的模型和分析工具,通过有效的设计和优化策略组织和管理设计过程,充分利用各学科相互作用产生的协调效应来获得系统整体最优解,缩短设计周期,节约成本。

复杂工程系统(航空航天系统)的设计往往涉及多门学科,如气动、结构、控制、发动机等很多学科,传统的串行设计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它人为的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利用各学科之间相互影响产生的协同效应。这种设计方法只能获得局部的最优解,很有可能失去全局最优解,而且设计周期长,成本高。这些特点显然不能适应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苛刻的设计要求的发展趋势。多学科优化设计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的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外飞行器总体设计的研究领域是多学科优化设计(MDO),即全局考虑飞行器设计中多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系统优化,以实现飞行器的全寿命周期设计。

MDO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设计进程和降低复杂系统的设计制造费用,同时使产品效率、重量、寿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以提高。随着今年来大量应用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MDO将对未来科技和工程领域产生巨大作用。MDO 在总体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方案论证阶段具有实用价值。其中,MDO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可以根据用户选定的优化目标自动进行参数的合理选择。

四、无人机系统概述

向锦武教授2016.10.21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 V)通常是指由机载动力驱动,无线电遥控或自主程序控制飞行,可执行多种任务并能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机与飞机不同,驾驶员不在飞机上,飞行器设计不受人的生理控制,便于执行高风险任务。他又与导弹不同,主要表现在:发射/回收、动力装置,任务载荷,地面控制等方面。

最小的无人机系统至少应该包括: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任务载荷和发射/回收系统。无人机系统的特点为:安全性好,可执行危险任务,如纵深目标侦查、放射性取样、灾害搜救、反恐监视等;隐蔽性强,灵活、反应快;可长时间续航,续航时间可在数十小时以上;成本低。无人机的使命有:信息战和无人化非接触远程作战的平台;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平台;航空技术基础研究的平台等。

自1913年世界上出现第一个自动驾驶仪以来,无人机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发展迅猛。目前从事研究和生产无人机的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法国、英国和南非等近30个国家,无人机基本型数量已增加到300多种。鉴于其独有的低成本、低损耗、零伤亡、可重复使用和高机动等诸多优势,其使用范围已拓宽到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三大领域。在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通信中继、电子对抗、火力制导、战果评估、骚扰、诱惑、对地(海)攻击、目标模拟和早期预警等;在民用上,可用于大地测量、气象观测、城市环境检测、地球资源勘探和森林防火等;在科学研究上,可用于大气研究,对核生化污染区的取样与监控、新技术新设备与新飞行器的试验验证等。

无人机的发展,很多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气动技术、推进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发射与回收技术。

美国的无人机如“捕食者”、全球鹰等已经能很好的应用,无人作战飞机X-45A、X-45B以及舰载无人战斗机X-47A也在研制过程中。我国的无人机发展与美国、以色列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技术难题还有待解决,主要是标准的统一和信息融合处理。但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一定会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五、武器装备隐身技术

黄俊教授2016.10.28 本节课是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黄俊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武器装备隐身技术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于隐身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隐身技术是控制和减小作战平台及武器系统等目标被敌方探测、跟踪、识别和攻击的各类特征信号,降低被发现和被攻击的概率,从而提高其作战能力和生存力的综合性技术。隐身技术主要包括雷达、红外、声、光、射频、磁、电、尾迹等领域,跨越材料、电磁、声、热、光等学科,覆盖海、陆、空、天等威慑和主战装备。

隐身技术对于提高装备生存能力,降低地方探测系统效能,增加战争的突然性等有着重要影响;隐身技术缩短了探测系统的探测距离,对现代预警防御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隐身技术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袭击兵器传统的突防方式,使战略、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增大。特别是隐身飞机的使用,其高的突防能力可使敌方的预警探测系统因只能得到非常短的探测时间或距离而很难发现或采取对抗措施,因而地方难以避免遭到闪电般的突袭。生存能力极强的隐身飞机如果再辅以各种高性能的精确制导武器,将极大地提高空战的效能。

飞机隐身技术带动了其他武器装备隐身技术的发展。例如,美国的

AGM-129A/B空射巡航导弹、“联合防区外攻击导弹”(JASSM)和“战斧”巡航导弹,RCS为0.01-0.2平方米。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武器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具有隐身技术的武器装备不断显现,隐身飞机、隐身核潜艇、隐身作战舰艇、隐身坦克战车、隐身导弹以及隐身直升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战争武器装备。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隐身技术分为以下几类: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声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以及其他一些隐身技术。

我国的隐身技术目前岁迅猛发展但是距离大规模列装和实战应用都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我国航空工作者近一段时间来需要努力赶超的。

六、创新研究的科学方法

王立新教授2016.11.4 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新,科学研究是探索存在于自然界固有的客观规律,而非做汉化或拷贝的劳动。科学研究的创新有一个常用名词——原始创新,所指为前所未有,即在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的新创造,包括新发现、新观点、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

王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科学的创新研究方法:1)极端注重创新性的独立研究。目前很多人的思想都被书本、文献左右,不能独立的思考分析,当然向书本他人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的听信书本的讲授,要能独立的分析。2)足够地重视对飞行器本体的认识。一切的数学知识、计算算法、控制理论都是使用的工具,真正的研究对象是飞行器本身,要想有所突破创新一定要对飞行器本身的特性有深刻的了解。3)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预测,再用数理方法证明或别人的研究成果佐证自己的预测。4)破除书本和文献的神圣性,敢于怀疑一切。一切有人参与的工作均是会出现错误的,不要只相信那些白纸黑字,也要有自己的判断。5)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提供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从中找出最合适的。6)对科学问题要有足够的灵敏性。平时应多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灵活的进行研究。

一种理论在出现以后,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王老师举了很多例子,例如人们目前熟知的几个俗语,其实就是人们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偏差。“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传播成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人们还是乐于接受,这反映了大多数人的一些惰性思维模式。虽然自己会有一些疑问,但是又觉得这是大众普遍认可的结论,默默认为这是“真理”,使自己失去了推翻谬论的机会。

此外,王教授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生活中处处存在创新研究点,鼓励作为博士的我们要善于创新,积极创新。听完王教授的讲解,使我们意识到在创先探索的道路上更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为日后我们博士论文的开题创新点提供了研究思路。

七、人机系统研究进展

屈香菊教授2016.11.11 人机系统技术是一门包含了很多综合学科在一起的技术,其中典型的包括飞行力学、数学、心理学、控制理论和仿真实验等等。而人机系统研究领域包括飞行试验技术、驾驶员行为模式识别技术、仿真器软件和数据处理、专用设备、驾驶员行为模型数据库、人机系统品质评价方法。人-机系统应用面向提出飞行平品质准则、飞机飞行品质评估以及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飞机发明以后,人和飞机关系对飞机性能的发挥有这越来越大的影响。最开始时可能座舱环境、操纵杆的响应力大小对飞行员的影响较大。自动驾驶仪应该是人机系统发展最初阶段的产物。但自动驾驶仪的作用更多的是配平、水平飞行以及按设定航线巡航。这种自动驾驶仪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驾驶员,实现了部分的自动操作。

在人机系统中,人作为特殊的控制器,人的行为受飞机特征的影响,也受到任务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自适应性。反过来,飞机的特征也受人的影响,驾驶员和飞机相互作用,也称为人机耦合。

人机耦合即包括良性的耦合也包括不良的耦合,对于不良耦合常见的就是驾驶员诱发震荡,其有线性的、准线性的、非线性的三部分。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驾驶员的现行仿真试验方法、基于人机耦合关系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基于飞行训练规则的经验方法。由于驾驶员动作的复杂性、模型评价的标准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该课题的研究有很多困难之处,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

但就近些年来讲,无人飞机即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从无人侦察飞机到无人攻击机,以至于无人轰炸机和无人战斗机也进入了设计阶段。但完全无人的飞机不会有发展前途,除非人工智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可以达到人的智商,我想到这时就不只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是社会伦理的问题了。因为将武力交到一个高智商却有自主意识的机器手里,人类不会放心的。另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全无人操作,人机系统如何定义呢?

八、弹载/炮射微小飞行器

王华教授2016.11.18 弹载微小型飞行器是指:以子弹药形式由各类子母式弹药或无人机携带,抛撒后由“弹”型变成“机”型,续航巡飞,完成对目标的侦察、干扰、封锁和攻击等任务的无人飞行器。弹载微小型飞行器的技术包括各子系统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在未来军事斗争中,弹载微小型飞行器在军事方面具要很大的需求。

一、弹载微小型飞行器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相应的研究内容:

(1)弹载飞行器系统总体技术:它包括总体结构布局、弹-机总体技术、空地通讯技术。

(2)环境适应性技术:它包括相关武器发射、抛撒环境分析,过载仿真技术。(3)弹-机转换控制技术:它包括弹-机转换、最有弹道设计技术、远程控制设计技术、抗旋消旋技术。

(4)动力系统技术:即为微小型飞行器的紧凑性。

(5)飞行控制技术。

(6)群协同组网技术。

(7)综合试验测试技术。

二、弹载微小型飞行器能够解决以下的难题:

(1)对敌空军机场洞库内的飞机等目标实施有效的封锁与打击;

(2)对敌航母舰队实施突防攻击;

(3)对台湾东海岸山体背后目标进行侦察;

(4)引导海军火力支援舰队对目标实施火力压制;

(5)提供城区作战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局部战场的实施信息。

三、弹载微小型飞行器的发展趋势分析:

(1)与各军兵种已列装的主要武器平台相兼容;

(2)提高惯性器件的抗高过载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发射、抛撒环境;

(3)可执行精确打击、侦察、毁伤效果评估、以及干扰等多种作战任务;(4)展开式机翼和动力系统技术提高以及飞行器的滞空时间的提高;

(5)采用先进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从攻击静止目标发展到攻击运动目标;

(6)采用多模战斗不等新的高效毁伤手段;

(7)多枚飞行器组网提高协同作战效能。

目前多国已有相关武器已进行装备。美国的“Quiklook”炮射飞行器的主要任务是侦察,长0.99m,重36-41kg,发射过载2000g,采用充气式结构。

“洛卡斯”(LOCAAS)是由美国洛马公司导弹与火控分公司研制的攻击型炮射巡飞器,长787.4毫米,重38.6公斤,铸铝机体,是一种由火箭弹/导弹/布撒器等平台投放的微小型自主宽域巡飞子弹药。可进行广域搜索、识别和摧毁多种地面机动目标,有效对付时间敏感目标。可在战场上空巡逻30分钟,利用激光雷达导引头搜索预定任务区内的目标,搜索高度可达228米,搜索面积为74平方千米,它可摧毁地面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

美国大面积侦察弹“WASP”,是1997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Charles Stark Draper实验室联合发起的一个合作项目,主要用于侦察。WASP是一种低成本折叠式无人飞行器,可以配置在陆军标准155mm榴弹炮M-483A或海军5inch舰炮中向目标区域发射;出炮口后尾部六个尾翼片展开,解旋并以提供稳定弹道飞行;当飞到弹道顶点时,尾部的伞盖抛掉,装在尾部的降落伞展开将飞行器从弹丸壳体中抽出;下降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和速度后,WASP机翼尾翼展开,发动机开始工作,丢弃降落伞,飞行器进入有控飞行,执行任务。

前沿区域支援弹药“FASM”是ALOR国防技术计划下研制的一种炮射微小型飞行器,由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资助,目的是支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行动,除具有侦察、目标定位及战场毁伤评估外,还可以进行通信中继、投放武器打击目标。

九、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与振动控制

黄海教授2016.11.25 本节课是由我们宇航学院的黄海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关于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以及振动控制方面的讲座。讲座主要有一下三方面内容组成:结构优化的概念、结构优化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北航在结构优化领域的代表性工作。

航天器结构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维持卫星外形构形;提供其他系统的安装空间;满足各种设备的安装方位、精度等要求;支承和保护设备,确保在各种受载条件下的设备的安全;满足自身的刚度、强度和热防护等要求,确保卫星完整性;提供其他的特定功能,如伸展部件的解锁、展开和锁定等。

传统的结构优化设计,实际上指的是结构分析,其过程大致是初始设计-->结构分析-->设计调整-->再分析-->再调整-->……-->直到满意。结构优化设计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将非线性数学规划理论与结构力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受各种条件限制的承载结构设计。

结构优化的从1960年代被提出开始至今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60年代,Schmit提出结构优化的概念;1960-1970年代中,提出了准则法;1976年一种近似的概念被提出,并引入数学规划算法;1980年代提出了对偶法;1980-1990年代提出了自适应算法。

在歼-8机翼结构优化案例中,设计变量共有1332个,最后综合考虑两种工况要求,优化后,结构质量下降了35.9kg,占优化部分结构总质量的14.6%。只考虑收拢单结构工况优化时结构质量下降43.2kg,在考虑展开单结构工况优化时结构质量下降37.4kg。

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充分看出结构优化在飞行器设计过程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高超飞行器平稳滑翔弹道特性与导引方法

陈万春教授2016.12.2 本次课是由我们宇航学院陈万春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关于高超飞行器平稳花香弹道特性与导引方法方面的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平稳滑翔概念的提出、平稳滑翔弹道解析求解、平稳滑翔弹道动态特性、平稳滑翔弹道阻尼控制方法、平稳滑翔空间弹道解析解、平稳滑翔解析再入导引方法、线性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制导等。

首先给出平稳滑翔的定义,并给出飞行动力学方程,根据对平稳滑翔弹道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初始条件对于滑翔弹道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利用数值求解的时候,通过对比不同的目标函数所得到的弹道特性发现,将加加速度作为数值求解的目标函数可以得到较好较平稳的弹道特性曲线。

在求解平稳滑翔弹道解析解的时候,对高度的二阶导函数进行简化,、高度的解析解。利用正则摄动法,可得到高度的一阶项,同理还可得到二阶解。通过对比结果显示,解析结果精度很高,相对误差小于2%。引入弹道阻尼,飞行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对初值进行优化,寻找最优的弹道。

如果在讨论平稳滑翔弹道特性的过程中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解析过程会较为复杂,可以在射面上建立坐标系进行简化,进而得到了解耦的方程,也就得到了解析解,而且解析解的精度很高。相对于国外知名科学家的方法,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精确性相对较高,并在实际型号中得到了验证。

传统跟踪方法目的是消除当前时刻与标准弹道的误差,而线性高斯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制导目的是消除终端误差,只存在当前的积分弹道;线性高斯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制导对传统的跟踪方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依赖于离线生成的标准弹道。

十一、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

徐世杰教授2016.12.9 本次课是由我们宇航学院的徐世杰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方面的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飞天—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和现状;揽月—中国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航天梦—中国未来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计划;任重道远—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世界地位。

载人航天作为人类科技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载人航天对于材料制造、空间制药、空间育种、空间科学研究、太空旅游、政治、军事、物种备份等诸多方面至关重要。

1985年秦皇岛会议上,航天界达成了研制宇宙飞船-空间站系统的共识;1992年9月21日“921”工程正式启动;从1999年开始的神舟号系列飞船便正式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序幕,经过四代飞船的研制与努力,终于在2003年,搭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中国人的飞天梦。921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建立天地往返系统,包括不载人实验和载人实验;第二步是建设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设长期有人驻留的永久性空间站。

2001年国防科工委总体论证中国月球探测,而后2004年确定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并随着2007年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枚探月航天器嫦娥一号的发射,中国的探月之旅正式开启。截止目前,嫦娥1-2号实现了绕,嫦娥3号实现了落;而接下来2017年发射嫦娥5号,2018年发射嫦娥4号,实现背面落。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将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的航天三步走战略已经要达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展对于火星的探测。中国航天事业的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将会举世瞩目,这也是彰显我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虽然我国在载人航天事业上起步较晚,我们的水平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我们的起点高,可靠性好的特性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正处于领先的水平。然而,我们后面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中华民族航天事业究竟能走到什么高度完全依靠我们每一个航天人的共同努力。

十二、无人机总体综合设计技术

马东立教授2016.12.16 无人机(UA V)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简称。无人作战飞机(UCA V)是无人战斗机、无人攻击机和无人轰炸机的总称。长航时类型无人机集中了侦察和监视飞机的长期的技术进步,其代表就是美国的著名无人机——“全球鹰”。

马东立教授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总体综合设计,包括:气动布局(有正常式、鸭式、飞翼、连翼等布局)、翼型选择与优化设计(无人机常用翼型:层流翼型、超临界翼型)、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气动-隐身-结构一体化以及飞机、发动机相互匹配。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经过历次局部战争的实战应用,无人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武器。美国更加认真地考虑使用无人侦察机的问题。研究表明,单靠天基和载人机载侦察平台无法满足作战所希望的连续不断的随时根据需求提供的台式和信息。因此,除战术无人机外,美国在无人机计划中又增加了一个独特领域——长航时无人机系列。

马东立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系列长航时无人机类型以及其各自的演变过程,以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时间在24小时以上,飞行高度大于18000米。“全球鹰”系列无人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从RQ-4A再到加大型RQ-4B,机翼面积增大10%,发动机更是得到更新,点输出功率增大150%,载荷提高了51%。

飞机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定设计要求;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方案设计和打样设计,在此阶段要进行下列工作:气动分析和风洞试验、结构打样设计、系统打样设计、全机部置协调、样机审查;详细设计;原型机试制;试飞;成批生产。

随着无人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无人机代替有人机执行更多的任务已经成为可能,从“捕食者”的武装改型可以发现,让无人机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是作战实际的需求,可实现对目标的“发现即攻击”的能力。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航发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科目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航发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科目考研参考书考 研真题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世界上公认的核心技术门槛最高、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业和国防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清华大学多措并举促进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学校已依托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等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平台,此外,清华大学还承担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相关项目研究100余项。 揭牌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清华大学具有开展航空发动机研究的良好基础,同时积聚了相关的人才和学科支持。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将立足国家发展前景,聚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加强与航空产业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新发展。 据介绍,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具有工科基础齐全雄厚、国际交流便利及军民融合深入三大优势。研究院计划在2020年完成科研机构设置和100人左右的队伍建设,并利用2025年到2029年五年时间对标国际化的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在部分核心技术上具备比较优势。2030年到2039年能够形成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创新理论和关键技术,成果产出和转化显著,为“高、远、快、智”飞行器动力提供支撑。 一、招生目录 盛世清北老师解析: 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为清华大学2018年12月18日新成立的学院,将通过人才培养、学科支持等途径,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设计专业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其专业研究方向为行家哦那个宇航科学与技术,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③301 数学一④960 理论力学,复试内容:材料力学。 盛世清北,专注专注清北考研-保研-考博10年品牌,只为报考清华北大硕博考生及清华北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史 1、航天飞机是属于航空器还是航天器? 2、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用中国人名命名的月环山叫_________。 3、中国古代的孔明灯是________航空器的鼻祖。 4、第一个坐气球离开地面升入空中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5、巨型飞艇一次灾难性事故,它名叫_______。 6、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升空,得益于蒸汽机的出现。对吗? 7、第一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是________。 8、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人叫_______。 9、二战后期,螺旋桨飞机最快速度达到了_______千米/小时。 10、涡轮喷气发动机是那个国家的工程师发明的? 11、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是______。 12、第一次突破音障的人名叫________,他驾驶的飞机叫_______. 13、遇到“热障”的飞机叫________ 14、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 15、隐形飞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 16、第四代战斗机的“4S”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柏林大空运的有名的运输机是_______。 18、驼峰航线要翻越的山脉是________。 19、第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客机是________。 20、“协和号”客机能够以几倍音速飞行? 2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是_______。 22、“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又名________。 23、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在哪个城市? 24、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______。 25、洪都生产的“强五”飞机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 26、我国最强悍的武装直升机是______, 在哪个城市生产的? 27、历史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德国的______。 28、第一个宇航员是____年升空的,名叫_______。 29、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年份是_____。宇航员是_______。 3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_年升空的。 31、中国的“嫦娥之父”探月首席科学家是________。 32、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_______。 33、中的月球车叫______。 34、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35、第一架升空的航天飞机的名叫_______。 第二章飞行原理 36、在对流层层里,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度。 37、平流层也称为同温层,平均温度恒定在零下______度。 38、海平面的音速是_______米/秒。

兵器科学与技术类院校

兵器科学与技术类院校,核心专业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破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水声工程等。 教育部排名(2012年教育部评估,2013年1月29日公布): 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中北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解放军防化学院、解放军装备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的兵器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评估排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院校排名 分享到: 2013-06-04 14:08 作者:来源:互联网字号:T|T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院校,核心专业是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等。 教育部排名(2012年教育部评估,2013年1月29日公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宇航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评估排名:交通运输类排名前20名院校 交通运输类院校,核心专业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2012年教育部评估,2013年1月29日公布): 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二本)、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二本)、河海大学。 其中,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的交通运输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这类院校包括了铁道、公路、航空航天、航海运输。 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和二本的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以铁道运输为主; 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二本的山东交通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等以公路运输为主; 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因为历史和合并的原因,铁路公路兼而有之; 大连海事大学以海洋运输为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当然以航空航天运输为主。 教育部评估排名: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前20名院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院校,材料科学涉及范围很广,几乎大自然中一切物质都是其研究的对象,因此不同院校的材料类专业的研究对象也不同。核心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2012年教育部评估,2013年1月29日公布): 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82、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国家精品课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贾玉红 一、课程的历史沿革和特色 《航空航天概论》是我校针对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工程概论性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全校的重要特色基础课一直都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自1952年建校以来,《航空航天概论》(以下简称《航概》)就被列为全校的选修课。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该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使本课程成为全校重点建设的基础课程。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1997年学校又把本课作为全校所有理工类、文史类和法律类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使之成为一门具有浓郁航空航天特色的重要课程。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尖端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因此,《航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航空、航天科技和世界先进技术的第一窗口,是培养学生爱航空、学航空、投身于航空事业的重要入门课程,也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航空航天工程意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航概》课不仅对航空类专业的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非航空类专业和其它各类高校的学生来讲,也是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专业面,开拓视野,扩大知识口径,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先进的航空航天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达到融会贯

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种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各系资源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二、课程教材建设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自52年建校以来,教材内容几经改革,由最初的讲义,到史超礼编的《航空概论》和过崇伟等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都凝聚了很多教师的心血,课程内容浓缩了航空航天技术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996年学校组织了一批以何庆芝教授为组长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编写了《航空航天概论》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材发行量在20000册以上,已成为航空院校和相关院校的首选教材。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特点,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从2002年起,课程组又组织新版教材的编写。新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谢础主编)即将出版,并作为国防“十五”重点教材向全国推行。新编教材在吸收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突出了航空航天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 《航概》的特点是图片多,信息量大,涉及内容广,如果采用传统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拟录取硕士研究 生名单公示 296102876210200391刘禹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81.00273.5083.68 297102876210200424徐文浩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409.00256.5083.65 298102876210203589章宇轩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69.00262.5080.65 299102876210200348陈匡世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61.00264.5080.18 300102876210200387刘大川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68.00260.0080.13 301102876210200362韩栋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67.00260.5080.12 302102876210203586王礼旭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401.00239.5080.02 303102876210200447赵硕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413.00231.5079.88 304102876210200398梅满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405.00234.0079.50 305102876210200397马松林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46.00260.5078.02 306102876210203895张寒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82.00232.5076.95 307102876210200349陈强龙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79.00234.0076.90 308102876210200421谢琦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55.00248.0076.80 309102876210200433张冬阁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60.00244.5076.75 310102876210200383林灵矫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57.00245.1076.55 311102876210200390刘亚洲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75.00233.5076.42 312102876210200407苏一峰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76.00232.5076.35 313102876210203585吕金华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57.00240.8075.83 314102876210203465马涛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72.00230.5075.62 315102876210203298齐鸣瑞全国统考能源与动力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64.00231.5074.98

2015北航工程力学考博(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考博(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 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一、学院介绍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空学院)是北航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学院之一,主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临近空间飞行器、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气动、结构、强度、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人机环境控制、动力学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性以及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航空学院前身是清华大学航空系,是1952年北航成立时最早的两个系之一,当时称飞机系(设飞机设计和飞机工艺专业),1958年更名为航空工程力学系,1970年更名为五大队,1972年更名为五系,1989年定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2003年成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早期的航空学院荟萃了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航空领域的专家,如屠守锷、王德荣、陆士嘉、沈元、王俊奎、吴礼义、张桂联、徐鑫福、徐华舫、何庆芝、伍荣林、史超礼、叶逢培等教授,屠守锷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是首任系主任,他们为本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北航发展史上,航空学院不断输出专业和人才,先后参与组建七系、三系、十四系、宇航学院、飞行学院、无人机所、土木工程系、交通学院等院系。 自建校以来60多年,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万余人,硕士毕业生两千余人,博士毕业生近千人。毕业生中涌现出王永志、戚发韧、崔尔杰、乐嘉陵、王德臣、张福泽、王浚、钟群鹏、陶宝祺、郭孔辉、赵煦、唐西生、郭孔辉、唐长红等14位两院院士,改革开放后毕业生中也涌现出了“航空报国英模”/原沈飞董事长罗阳、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原“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歼15等飞机型号总师孙聪、C919大型客机总师吴光辉以及李玉海、耿汝光、姜志刚、屠恒章、孙聪、方玉峰、王永庆、孙兵、曲景文、李东、余后满、傅惠民、秦福光、陈元先、宋水云、吴宗琼、陈敏、高云峰等一批航空航天院所的年轻总师、总指挥、省市及部门负责人、民营企业家,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事业及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学院作为主力曾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国内第一架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靶机、蜜蜂系列轻型飞机和第一架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等,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学院参与了所有国家重点航空型号以及大部分导弹型号的攻关工作。60多年来,学院取得了上百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奖20多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北航乃至全国同类及相近学院中名列前茅。学院有教授5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1名),副教授50名,青年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7%。拥有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教授、李天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椿萱教授、王浚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惠民、孙茂、杨嘉陵、高以天、武哲、王晋军、向锦武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及“万人计划”王琪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跨/新世纪优秀人才的获得者10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名;有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F050110 课程中文名称:航空航天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开课学期:秋/春季 学分/学时:2.0/24+10° 先修课程: 建议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全校1年级本科生 团队负责人:杨超贾玉红责任教授:执笔人:贾玉红核准院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航空航天概论》是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本课以飞行器(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分别介绍了飞行原理、动力系统、机载设备、构造以及地面设备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原理和技术,并尽量反映上述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爱航空航天、学航空航天、投身于航空航天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航空航天工程意识,提升国际视野,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1.1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2飞行器设计的基本能力 1.3熟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1.4熟悉航空航天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创新意识 1.5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6学时)

1.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掌握) 2. 飞行器的分类、组成与功用(掌握) 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 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掌握) 5. 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3,1.4,1.5 第二章飞行环境和飞行原理(8学时) 1. 飞行环境(了解) 2.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掌握) 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掌握) 4. 高速飞行的特点(掌握) 5. 飞机的飞行性能,操纵性和稳定性(掌握) 6.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掌握) 7. 航天器的飞行原理(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三章飞行器动力系统(3学时) 1.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了解) 2.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掌握) 3. 空气喷气发动机(掌握) 4. 火箭发动机(掌握) 5. 组合发动机(了解) 6. 非常规推进系统(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3学时) 1. 传感器、飞行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掌握) 2. 飞行器导航系统(掌握) 3.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掌握) 4. 其他机载设备(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五章飞行器的构造(4学时) 1. 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和常用的结构材料(了解) 2. 航空器的构造(掌握) 3. 航天器的构造(掌握) 4. 火箭和导弹的构造(了解) 5.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0)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强调培养理论与工程并重的高层次研究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先进设计思想与概念、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与优化、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飞行轨迹与弹道优化设计、飞行器组网协同、系统建模与仿真、飞行力学与气动辨识、惯性/卫星导航、气动弹性结构一体化设计、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计算与实验方法、飞行器结构非线性分析等。 2.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控制与制导系统总体技术、执行元件及检测技术、动力学控制与仿真、弹载计算机和导航设备、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复合制导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目标信息探测与识别技术、控制与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 3.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主要针对未来空间探测过程中航天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自主运行以及科学数据获取和处理,研究航天器系统设计技术、自主导航技术、自主任务规划技术、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着陆与返回技术和数据自主获取与处理技术、航天器系统仿真技术。 4.宇航推进技术: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理论与测试技术、推进系统理论设计与实验技术、火箭发动机稳态燃烧与不稳定燃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发动机羽流信号特征研究、固体装药结构完整性

航天航空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卷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2014/2015(一)学期 《航天航空概论》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阅卷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飞行器按大类可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_______年美国的_________制成世界第一架成功飞行的有动力可操纵的飞机。我国自行 研制并成功试飞的首款航母战斗机型号为________。 3、1957年_________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_________成功发射。2007年我国__________探测器成功实现探月飞行。 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于_______年发射成功,宇航员为___________。2012年6 月18日,我国载人飞船________号与________首次成功实现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5、我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天发射基地 6、航空器的操作系统分为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系统。 7、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几大部分构成。 8、航空器的状态参数主要包括________参数、________参数、_______参数和其他参数。 二、选择题(每格1.5分,共15分): 参照下图,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方框中: (1)雷达 (2) 机身 (3) 水平安定面 (4) 机翼 (5)起落架 (6) 驾驶舱 (7) 副翼 (8) 发动机尾喷管 (9) 方向舵 (10) 襟翼 (11) 升降舵 (12) 垂直安定面 (13) 空速管 (14) 进气道 (15) 操纵杆 (16) 天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各3分,共15分): 1、航空器和航天器: 2、马赫数: 3、无线电导航技术: 4、火箭推力和比推力: 5.“黑匣子”: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复试通知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复试通知 一、复试分数线: 工学(照顾专业):政治、外国语:45;业务课一、业务课二:68;总分305 工程硕士:政治、外国语:45;业务课一、业务课二:68;总分305 实际计划录取人数=计划招生人数-推免生人数 二、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外语听力10分、口语10分、专业知识笔试20分、综合面试60分。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 复试权重及成绩计算: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0%+(复试成绩×5)×50% 三、资格审核时间: 3月21日上午8:30~11:30;地点:3#教学楼146(宇航学院一层会议室)。每位考生收取100元复试费。未进行资格审核和未缴纳复试费的考生不能参加复试。 资格审查时须携带: 1.统考考生: ①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情况登记表(自行从网上下载) ②准考证。 ③身份证(出示原件,提交复印件) ④学历证书(出示原件,提交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

⑤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须加盖教务或人事部门公章)。 2.同等学历考生: 除1中材料外还需提交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原件(出示原件,提交复印件);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必须为2年或以上)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3.单独考试和强军计划考生:除1中材料外,本科毕业生还需提交 ①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提交复印件) ②两封专家推荐信 ③满足本科毕业4年或4年以上; 硕士或博士毕业需: ①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原件(提交复印件); ②两封专家推荐信(需收取存档); ③满足研究生毕业2年或2年以上。 强军计划考生还需要35岁以下(录取当年的9月1日前)。 4.申请保留硕士研究入学资格的考生:除1中材料外,还需《北京理工大学保留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申请表》(由考生自行从网上下载)。 5.国防生:2014年所有国防生的保留资格年限一律为2年。除1中材料外,还须填写 ①《国防生报考研究生审批表》并经军队主管部门同意; ②〈北京理工大学保留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申请表〉(由考生自行从网上下载)。 四、复试内容及安排:

航空概论作业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航 空 概 论 作 业 班级:1104073 学号:6 姓名:黄纪伟 日期:5月10号学习《航空概论》这门课程的收获感受及对本课程的意见及建议 轻轻的我们已经走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伴随着各种感受学习了《航空概论》这门课程,这无疑让我们增添了很多很多关于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也让人感受颇多。 我们知道航空航天是人类拓展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产物。经过百年的发展,航空航天已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领域,且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

高度发展,也标征着一个国家科学领域的先进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航空工业这个新兴的综合性工业。航空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水平、科研水平、制造水平,他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代表。集动力学、热力学、材料学等基础技术于一身,展现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喷气技术、制造工艺技术的重大作用,同时医学、真空技术、低温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其发展。上述技术在航空和航天的应用中相互交叉和渗透,产生了新的学科,使航空航天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航空和航天也是不同的。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它必须具备空气介质和克服航空器自身重力的升力,大部分航空器还要有产生相对于空气运动所需的推力。而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它的实现必须使航天器克服或摆脱地球的引力。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飞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航空,航天和航宇。目前人类发展到第二阶段。飞行器是可以分为三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是航空器,在大气层外飞行的是航天器,火箭和导弹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而升空的一种飞行器。在航空器分类中其分为轻于空气和重于空气两类,其中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又分为气球和汽艇,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则分为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扑翼机和倾翼机。为便于区别我们又把固定翼航空器分为飞机和滑翔机,把旋翼航空器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这里着重对飞机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我们分为民用和军用。其中军用飞机是指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按用途主要分为:战斗机(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军用运输机、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机、教练机、无人机等;民用飞机分类较少。航天器亦有军用和民用之分。用于军事目的的航天器可以分为三类:军用卫星系统,反卫星系统和军事载人航天系统;航天民用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空间天文探测、卫星气象探测、卫星海洋探测、卫星广播通讯、卫星导航、遥感考古等。 此外,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还认识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舰载机等飞机的图片和类型。知道了我国战机类型的发展从歼五到歼二十,强五,枭龙等。我国的战机也越来越先进了,尽管很大一部分是改进苏联的战机,但是也彰显了我国实力的不断增长。 学习《航概》之后的感受和启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日新月异,尤其以航空航天发展为迅速,一跃成为世界领军国家,作为这样一个领军国家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一些前沿技术,以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当然,作为以航空命名的大学里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关于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明白了各类知识对一个现代化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也明白了要想自己的大学生涯变得有意义,变得精彩纷呈,我们就必须以学习各种知识为己任。我们不仅要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学好其它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涉猎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身体,身体是革命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学习,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进取,拥护国家和人民, 我们是一个现代化大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人生经历,在课堂上要努力、要认真、要进取。在课下也要认真努力丰富自己那贫乏的大脑,多参加一些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对《航概》课堂的建议 一学期来通过对《航概》学习,老师让我们学到了较多关于航空航天知识,老师的PPT 让我们眼花缭乱,溢彩纷呈,老师的投入讲解让我们惊讶。但是,我感觉我们的课堂缺乏互

最新航空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航空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空活动。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飞行器分为航空器、航天器及火箭和导弹三类。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可将航空器分为两类,即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轻于同体积空气航空器,又称浮空器),以及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气球和飞艇。 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与旋翼机。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

航天器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5、熟悉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1910.10.31 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1911.02.08 世界第一次运载航空邮件。法制“索默”双翼飞机携带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达五英里外的奈尼。1915.05.31 德国的齐伯林“LZ-38号”飞艇首次夜袭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袭。1919.08.25 第一条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DH-16双翼机可载四名旅客。1923.06.26 美国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驾驶一架DH-4B双翼机,用输油胶管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1929.08.08-08.29 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环球飞行成功,航程31400公里,历时

航空概论大作业

航空概论大作业

班级:113072 学号:111307219 姓名:王志敏 2012年11月15日 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对未来发展的设想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与其他国家文明一起,共同孕育了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中,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开始快速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基本建成了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体系。航空航天工业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飞豹”战斗轰炸机和“神舟”号系列载人试验飞船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航空工业真正起步于清政府(即1910年)。从1910年到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动乱和战争时期,这时期所有的原材料,机载成品和设备几乎全部依赖外国进口,更没有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师,维修人员也很缺乏。根本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更谈不上航空科研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到1951年中国只有少量设备相当简陋的航空工厂,修理、装配和制造过少量飞机。1951年国家将航空工业体系建立纳入国家议程,中央军委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对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任务方针、组织领导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经过50余年的建设,我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配套齐全的航空科研设计,制造和试验的工业体系。

5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设备,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我国航空工业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试车台,飞行试验实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设备。 由于航空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我国在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等各种类型的机种都迅猛向世界各类先进机种靠近。 军用机从最初的仿制苏联的雅克-18飞机生产初级教练机,到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它的研制成功对培养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人员积累自行研制飞机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诞生,这是一种高亚声速歼灭机,使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军进入喷气时代。歼6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7和歼8等在其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和提高。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轰5、轰6、水轰5、飞豹等轰炸机,枭龙FC-1型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使我国飞机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种类上也不断增多,这也说明我国航空工业不但在技术上不段更新和创新,在研制飞机种类上也不放松,两者齐头并进 民用飞机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之后“北京”一号、运7、运8等不断更新。直升机如直5、直8、直9、直11、“延安”2号、“701”型等种类多样。可以看出我国航空工业生产的飞机不仅能够保家卫国,固守我国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可以进入民用,为人民服务。在运输,邮递,救护,搜索,抗震救灾,护林播种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用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我国航空工业从最开始的标志性研制和研发,到现在在经济上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潜力。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航空人才培养诞生。我国在先进战斗机发展方面,也可以与美国,俄国,欧洲等国家相互竞争。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先进,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越来越紧密,航空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实际就是科技的发展。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推进技术的创新,材料和结构的研制,航空电子与控制等的发展与进步是航空工业进步的基础。 展望未来,如何提高未来飞机的性能,空气动力学一直是航空器设计的考虑的关键。计算流体力学(CFD)仍是研究重点,欧拉和N-S方程的数值求解与网络生成技术备受关注,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仿生空气动力学等流动现象的研究将仍是未来的前沿课题。 推进技术方面,提高热机和推进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推力级,降低噪声,增加可靠性,减少排放。今后一段时间仍是发展的目标。组合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或非常规发动机的原理研究也是这一领域的重点。 材料和结构方面,金属材料仍然是今后飞机机体的主要用材,因而在不降低现有材料寿命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比刚度,韧性和抗腐蚀能力,同时也要开展比强度更高的新材料研制与开发。研究和发展实用的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分析,制造,检验和修理方法;研究和发展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机理和实用的无侦探伤技术;研究和开发耐高温树脂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材料等。 航空电子与控制方面,利用各种来源的导航信息,实施航迹的跟踪与管理。为实现全天候起降,要建立可靠的防撞系统。研制新的风切变探测装置及其回避系统。在座舱显示系统方面要增加显示信息和数据,增加实景画面,利用语音控制来提高飞行员的操作正确性。 我国未来的航空工业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进行创新和革新,在高端新科技上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在经济上能作出巨大贡献,生产更多民用飞机走进千家万户。 同时在中国面临的严峻的战略形势下,航空工业的发展显得与为重要。 航空器与航天器的分类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0825)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0825)考试科目、招生人 数、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招生人数:10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 二、研究方向 05(全日制)航空宇航制造技术 06(全日制)人机与环境工程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8理论力学或843控制工程基础 2、复试考试科目: 笔试科目:方向05:电工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方向06:机械、电工和工程力学基础。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并复述内容,能根据内容回答问题,综合面试 四、参考书目 848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水小平、白若阳、刘海燕,2013年 9月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白若阳、水小平、刘海燕,2014年3月843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董景新主编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2018考研专业:082502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2018考研专业:082502航空宇航推进理 论与工程 考研专业选择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未来的人生职业方向,因此建议大家在考研专业选择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学科通过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在复杂产品大系统集成建模、基于虚拟样机的建模理论与相关算法、异地跨平台产品数据管理、快速反应制造系统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从而推动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虚拟化、敏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本学科扎实理论基础,系统掌握航空发动机专业知识和航空维修理论,能运用现代航空可靠性理论和故障诊断技术,独立解决民用航空器及动力装置使用、监控和维修中遇到的工程问题;熟悉民航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必要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3、专业方向 01 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与数值仿真 02 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气动声学 03 发动机燃烧与传热 04 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 05 发动机控制、测试、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41流体工热综合或942机械设计综合(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二、就业方向和前景 1、就业方向: 主要为高校、航空公司、机场集团、飞行器研究设计单位等。 2、就业前景: 目前,中国民航业已进入需求的高速增长期。伴随着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也开始同步扩大。初步测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万人。中国被认为是民航业中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据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将需要2400架新飞机,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而且,中国目前正处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航空公司运量的增长、机场吞吐量的扩容、民营航空公司的进入,这些都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民航人才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造成现有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民航专业学校的就业率也大幅上涨,民航专业的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同时,薪酬待遇也着实不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