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抄表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智能抄表技术概述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费查询支出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供电单位对于电能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的获取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等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提出了三级管理手段,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准确和及时地回传到数据中心,便于电力企业计量、统计和收费等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层次和自动化水平。

智能抄表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通过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公司同电力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可靠互动。能够实现对主站层、接入层、上行通信层以及终端层的有效协调与控制。主站层主要是用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上行通信层则主要是用来负责实现各个站点的相互有效的链接的。智能抄表系统的构建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在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注重用户端,主要针对用户的具体用电要求及变化来实施智能化管理,其实现方式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化抄表与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划用电管理,主要建设了基于无线方式的智能抄表及通讯网络。ADI公司直接参与部分州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表及无线网络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能抄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集中器、采集器和通信系统。

1)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SG186”一体化平台提供数据的汇总、存储、共享和分析利用。

按照访问者受信度、数据频度、数据交换量的不同,对外提供统一的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服务接口,为其它系统放有权限的数据共享服务。数据管理功能提供系统级和应用级完备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3)控制功能

用屯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终端设置负荷定值、电量定值、电费定值以及控制相关参数的配置和下达控制命令,实现系统功率定值控制、电量定值控制和电费定值控制功能,系统亦可直接向终端下达远程直接开关控制命令,实现遥控功能。

系统具有点对点控制和点对面控制两种基本方式。

2智能抄表集中器硬件设计方案

集中器在整个远程无线抄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桥梁。决定着系统的整体性能。集中器以单片机MCU控制单元为核心。主要由电源供给电路、蓝牙通信电路、有线或无线通信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RS232计算机接口电路和能源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图如图2-1所示:

图2-1集中器系统结构图

单片机采用ATMEL公司的ATmega162,它有16K FLASH,1K RAM,35个I/O 口,2个UART,1个SPI和3个外部中断源,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要求。

1)蓝牙通信电路设计

这里采用nRF903芯片,该芯片提供了由9个I/O组成的接口与微控制器连接,分别负责对nRF903进行配置。

工作模式的选择。管脚TXEN、STBY和PWR_DWN分别负责nRF903接收模式、

发射模式、掉电模式、和标准模式的切换。管脚CS、CFG_CLK和CFG_DATA组成的串行接口实现对频率、通道、输出功率和输出时钟频率的配置,它们均SPI 接口。故可以与ATmega162的SPI口直接连接。nRF903的发射和接口共用一个管脚,不能同时发射和接收数据,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故需加一个10K的电阻实现阻抗匹配和隔离。在通信时,当C_SENSE输出电压为“0”时,说明通信对方没有发送数据;当C_SENSE为“1”时,说明通信对方可能发送数据,单片机需要进行处理。单片机可以从CLK_OUT知道nRF903是否工作正常。

2)RS232接口电路

由于抄表工作人员会随时到现场进行对集中器的数据读取和参数设置,而手持终端设备一般是PC机,故在集中器设计RS232接口电路是必要的。本系统中采用MAX3111E串行异步收发器来实现。其接口电路如下图2-2所示:

图2-2 接口电路图

ATmega162的MOSI与DIN连接作用发送数据线,MOSI与DOUT连接作为收数据线。MAX3111E的TX与T1IN连接,RX与R1OUT连接,从而利用其片内转换器实现UART到RS232电平的转换。MAX311E的中断信号(IRQ)与ATmega162的外部中断IN1相连,以便当PC机有数据向系统传输时,直接给MCU一个中断信号并执行相应的程序。

3)Modem/NMC35i接口电路

在与上位机进行呼叫连接和数据交换时,首选的方式是PSIN电话网,其次是GSM/GPRS无线通信网。一般嵌入式工业Modem采用串行RS-232接口与MCU 连接,内含2路接受、4路发送而MC35i也是通过RS-232接口与自已得无线应用系统相连,内含3路接收、5路发送。故可以选用一个接口电路实现单片机与它们连接的问题,这里选用MAX3238可以实现此功能。电路如下图2-3所示:

图2-3Modem/NMC35i 接口电路

电路中RXD 、TXD 直接连ATmega162的RXD0\TXD0,可以独立进行串行通信而与其他通信链路互不干扰。RING 连ATmega162的外部中断INT0,当通信模块有振铃信号时通知MCU 执行相应的中断程序。

3采集器硬件方案设计

1)电压通道采集电路

位于电源板上的交釆模块分主要分为三部分:电压釆集电路、电流釆集电路和电能量釆集电路。

三项多功能电能计量芯片ADE7758的电压通道输入釆用单端电压输入,标准运行时最大信号电为土0.5V(相对于VN 端),这里我们采用5个200K 电阻与1个1K 电阻串联分压的形式进行釆样[27],在输入额定电压为220V 的情况下,经分压采样获得的采样电压约为-220mV~220mV ,电压通道模拟量采集电路。 Z Z Z Z Z

Z 200K 200K 200K 200K 200K 1K UA

5.6nF

Z Z Z Z Z

Z 200K 200K 200K 200K 200K 1K 0.1uF UB

5.6nF

Z Z Z Z Z

Z 200K 200K 200K 200K 200K 1K 0.1uF UC

5.6nF

图3-1电压通道采集电路

2)电流通道采集电路

ADE7758的电流通道采用全差分电压输入,最大的差分输入信号为±0.5V 。

在设计电流通道模拟量采集电路时,采用变频比为300:1的电流互感器以及两个阻值为7.5Ω的采样电阻,在输入最大电流为300mA 的情况下,采样电压约为300mV ,电流通道模拟量采集电路。

Z Z Z Z IA1IAP 7.510nF

10nF 1K

7.5LA2LAN Z Z Z Z IB1IBP

7.510nF

10nF

1K 7.5LB2LBN Z Z

Z Z IC1ICP

7.510nF

10nF

1K

7.5LC2LCN 图3-2电流通道采集电路 3)电能量采集量

为了设计方便,这里我们采用三项多功能电能计量芯片ADE7758作为电能量

的计量芯片。ADE7758是一款高准确度的三相电能计量芯片,带有两路脉冲输出功能和一个串行接口。ADE7758集成了二阶∑—D 模数转换器,数字积分器,基准电路,温度传感器,以及所有进行有功,无功和视在电能计量以及有效值计量所需的信号处理元件。ADE7758适用于计量各种三相配置条件下的有功,无功和视在电能,如WYE 和DELTA 系统,包括三线和四线制。

4 通信系统方案设计方案一

远程智能抄表系统的通信系统方案包括集中器与采集器的底层通信方案和管理中心与集中器的上层通信方案。

底层数据采集一般采用总线型通信方式的方案。这种方式以一条串行总线连接各分散的采集器,实现各节点的互连。在这种方式下,信道上节点较多,传输速率不是很高,传输距离短。常用的模式有红外线通信、RS-485总线、仪表总线和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等。

上层通信系统是以安装在管理中心的系统工作站为中心点,以发散的形式分别通过通信信道与分散于各区域的集中器连接,形成1对N的连接形式。在这种方式下,信道的通信数据量大,要求有一定的传输速率和带宽。根据信道介质不同可分为电话线、光纤、无线和城域网等多种模式。

本设计的通信系统框图如下所示,在集中器和管理中心之间的通信上采用了蜂窝移动无线网(GSM/GPRS),在集中器与采集器之间的通信上采用了低压电力载波通信。

图4-1 通信系统框图

管理中心与集中器之间是通过GSM/GPRS网络进行的,需要在数据采集模块和管理中心中加装GSM模块。由于这种模块(其实是无键盘、无显示屏的手机)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所以利用它的RS-232标准的接口很容易和单片机连接在一起,构造出AT贺氏指令,来驱动数据采集模块。在通信形式上是主从方式,每次通信都由管理中心发起,集中器在接到通信命令后,进行相应的应答处理。

集中器与采集器之间是利用低压电力线进行通信。由于电力网络相当于一个共享媒体,因此一个集中器和它所负责的所有采集器组成了一个相当于以太网形式的网络。集中器和所有的采集器相当于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网络地址。每个节点只对目的地址和本节点地址相同的数据进行响应。在通信形式上也是主从方式,每次通信都由集中器发起,采集器在接到通信命令后,进行相应的应答处理。

4.1 电力载波模块设计

电力载波模块基于SSC P300进行设计。Intellon公司的SSC P300符合EIA-600 CEBus通信协议,其扩频信号覆盖了从100KHz~400KHz所有带宽,若某些频率的信号因受到干扰而无法到达接收机,剩下部分的信号仍能成功到达,采取适当的纠错编码可恢复正确的数据。设计总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4-2 电力载波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由单片机 AT89c51 单元 MCU 和芯片Intellon P300组成一个网络接口控制中心,负责处理来自经过输入滤波电路处理的电力载波信号,通过输出电路向电力线发送载波数据。并控制命令线 CON 和串行通信线 TXD、RXD 与上级应用单元进行通信。

MCU 作为控制核心,完成分组的发送和接收、发送字节到符号的转换、接收符号到字节的转换以及循环校验码的产生和校验等。即将要发送的数据先由MCU 转换成符合EIA-600CEBus的符号,组成分组传送到P300,由其进一步处理后发送出去。而由P300处理后得到的分组传送到MCU,由其转换成原始数据,并判别是何指令,从而指示用户用表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接通、断开等。

P300 与主处理器的接口是通过一个5线的串行外围接口(SPI)及复位信号RST 来完成的,SPI的数据输入(SDI)和数据输出(SDO)线允许数据由P300传出或传至P300时对其进行计时。P300还提供了SPI数据时钟(SCLK)来对数据传输提供时序信号。而P300的服务请求是由低电平有效的中断信号(INT)来完成的。P300低电平有效的片选信号(CS)可将SPI 接口置为有效或是无效。

要发送的分组首先传到P300的数据链路层(DLL)的微处理器,它再将之传送给其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使用一个300点的片内ROM查询表来产生扩频载波(SSC)的高层状态和低层状态,此表可驱动片内8位DAC产生线性

扫频的模拟波形。当三态信号TS被置高时,此波形经缓冲后从SO管脚输出。以上即为调制过程,解调过程是相反的过程,模拟通信信号首先从其SI管脚进入P300,然后由缓冲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一个一位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对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DSP),对输入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使用一个匹配相关滤波器以检测扩频载波波形。然后载波监测信息和媒介状态信息从DSP部分传输到DLL的微处理器,以便于将分组解码,协议功能和最终的分组传输到主处理器。

P300与电力线的接口由输出滤波、放大电路和输入滤波、放大电路及电力线耦合电路构成。模拟信号是通过信号入(SI)和信号出(SO)管脚在P300与交流电力线之间进行传输的。

在发送模式下,扩频载波“chirps”从P300的SO管脚传输到输出滤波器,然后输入到输出放大器,此放大器由P300的三态信号(TS)来决定其是否工作。一旦信号被放大,则输出信号通过媒介耦合电路传输到媒介中去。在接收模式下,模拟通讯信号通过外部媒介耦合电路传输到输入滤波器,此带通滤波器可通过频率为100KHz到400KHz的信号,经放大后传输到P300的SI管脚。

4.1.1电力线耦合电路

此电路主要是将信号由电力线接进来。由于电力输送工作在50Hz,相对于载波频率来说是低频率,故先将在信号进来之前进行高通滤波处理,然后通过12:12的线圈将信号耦合进来。为防止瞬间过载对设备造成损害,在线圈的电力线一侧增加防高压元件,而在设备一侧增加稳压电路。

图4-3电力线耦合电路

变压器T1为100KHz~400KHz的扩频载波信号提供了一个线性的传输功能;电容C1限制了变压器电流以免变压器铁心的饱和;电阻R1在设备与电力线断接

以后可对C1进行放电,因而减轻了C1中存储的高压而带来的对设备的损坏和破坏;稳压二级管W1和W2可用来钳制加在SSC P300模拟支持电路上的电压;而金属氧化压敏电阻M1则可以在电力线瞬间高压下提供保护。

4.1.2输入滤波电路

输入滤波电路是一前置带通滤波器,主要是把载波信号从耦合电路进来的较宽的信号中,按特定的带宽范围提取出来,送往后级电路处理。

图4-4输入滤波电路

4.1.3输入缓存和瞬间高压保护电路

经过滤波后的输入信号要经由下图中Q1、R4~R7组成的晶体管放大器进行缓存。此放大器的信号增益为20dB,之所以定位这个值是因为它可以提供峰—峰值为1mV的灵敏电压。而其它的增益值尽管可以提高接收的灵敏度,但同时降低了抗噪声干扰的能力。图中R3,R4两个电阻为放大器设置了直流工作点,将SSC P300的SI管脚输入的直流电压设置为电源电压的一半。二极管D3用来做温度补偿以稳定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而二极管D1、D2将加在SSC P300 SI管脚的信号钳制在电源提供的电压范围内,这也为SSC P300提供了额外的瞬间高压保护。

图4-5输入缓存和瞬间高压保护电路

4.1.4 输出电路

这部分电路主要是把要发送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在三态开关打开期间,通过高压耦合电路耦合到电力线上。在发送模式下,P300 内部产生的“chirps”波形的信号输出到 SO 管脚,在进行功率放大之前先对信号进行预滤波。

图4-6输出电路

4.1.5 SSC P111 功率放大电路

成功发送的距离取决于功率放大器的驱动能力、电力线特性和接收机的灵敏度。由于电力线特性无法控制,而要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代价又很高,因此通常都是靠提高发送功率来完成的。故我们采用了Intellon公司的P111专用芯片把要发送到电力线上的SSC信号进行放大。P111电力线媒介接口芯片为电力线的收发器提供了输出功率放大器和输出三态开关的功能。其中,输出功率放大器满足EIA-600 CEBus标准中关于输出到普通阻抗和低阻抗电力线时所指定的电压值,而且它还提供了过温保护装置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图 4-7 SSC P111 功率放大电路

4.1.6 SSC P300 其它接口电路

(1)时钟接口

SSC P300 的晶振输出管脚(XOUT)和晶振输入管脚(XIN)将片上振荡器与外部 12MHz 的晶振相连。另外,还需要一个1M欧姆的电阻(R17)与晶振并联,以及晶振两端与地之间各一个30pF的电容。

图4-8时钟接口电路

(2)电源

整个电路需要两个外部电源。一个+5V直流电源,其标准电流为30mA,用于SSC P300;另外一个+10V直流电源VAA,其标准电流为250mA,用于外部放大器。虽然外部放大器的电压需要直流11V,但是一般使用9V或10V直流电源。SSC P300的数字(VDDD)和(VDDA)电源必须进行隔离,使得信号从芯片的数字部分传输到模拟部分时,将噪声的漏值降到最小。上图中由R19、C19组成的滤波器可将SSC P300的模拟电源(+5VA)隔离,由 R18、C17组成的滤波器可将SSC P300的数字电源(+5VD)隔离。而晶体管缓存电路Q1为了使SSC P300信号输入脚的噪声耦合降到最小,也由+5V提供电源。

4.2 GSM模块

GSM无线调制解调模块是传统调制解调器与GS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的一种终端设备。GSM模块提供的命令接口符合GSM07.05和GSM07.07规范。GSM07.07中定义的AT Command接口提供了一种移动台(MS)与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的通用接口。GSM07.05对短消息作了详细的规定。在模块接收到网络发来的短消息时,能够通过串口发送指示信息,同时数据终端设备也可以向模块发送

各种命令。在这里选用西门子的TC35无线调制解调模块,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4-9 TC35模块功能结构框图

从功能上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GSM基带处理器、GSM射频部分、电源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和Flash ROM。GSM基带处理器是整个模块的核心,它由一个C166CPU和一个DSP处理器内核组成,控制着模块内各种信号的传输、转换、放大等处理过程。GSM射频部分是个单片收发器,它由一个外差式接收器、一个上变频调制环路发送器、一个射频锁相环路和一个全集成中频合成器这四个功能块组成,共同完成对射频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等处理。GSM模块电流变化非常大,空闲时电流小于3mA,而在通话期间电流最大可达2A,这就对供电电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块电源ASIC部分使用线性电压调节器把外部输入的电源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后供GSM基带处理器和GSM射频部分使用,此外它还输出一个2.9V/70mA的电源供模块外的其他电路使用。GSM射频部分的功率放大器对电源要求不高,所以可直接使用外部的输入电压。Flash ROM 用来存储一些用户配置信息、电话本和其他信息。

TC35接口电路如下图所示,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应用电路。只需利用数据接口的TXD和RXD管脚对TC35进行控制,就可完成短消息方式的数据传输。

图4-10 TC35接口电路

由于TC35模块输入输出信号的TTL正逻辑电平最高是+2.9V,而不是+5V,这与MCU的CMOS标准电平不兼容,必须进行电平转换。转换电路如下图所示,采用7417集电极开路缓冲器,结合上拉电阻实现电平转换。

图4-11 TC35 数据输出电平转换电路 TC35 数据输入电平转换电路TC35默认的串行通信方式是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波特率在1.2kbit/s到115kbit/s之间自动可调。值得注意的是TXD和RXD信号与单片机的连接为:TXD—TXD、RXD—RXD,因为TC35管脚定义是针对外部连线,对于TC35来说TXD是信号输入脚,RXD是信号输出脚。

5通信系统设计方案二

5.3.1 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 ZigBee2007 的协议栈,ZigBee 支持 5 级的深度,也就是 6 个层级,协调器为第一级,下一级可以是路由器或者终端,再下一级也可以是路由器或者终端,但是只有协调器或者路由器可以有子节点,终端没有子节点,路由器还有父节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位机负责数据的处理,通过 COM 口和通信模

块进行通信,通信模块位于 ZigBee的网络中,是 ZigBee 的协调器,控制着网络中的重要数据,包括密钥等等,它负责启动和组建网络。通信模块下面可以有6 个具有路由功能的 ZigBee 设备子设备,或者说是 20 个 ZigBee 设备(包括14 个终端设备和 6 个路由设备)。在第二层级的每个路由模块(测量节点)下面也可以连接 6 个路由设备(测量节点)或者 14个终端设备(测量节点)。后面的第三层级、第四层级、第五层级、第六层级的设备都可以是路由模块或者终端设备。这些设备是否具有测量功率的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装。这些设备如果用于测量用户的用电数据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中继功能的,我们需要在此用户的家中安装具有路由功能的测量节点,如果安装在用户家中单纯用于测量用电数据的,那么我们只需要安装一个终端测量节点。由于 ZigBee 工作在 2.4GHz 的频段,波长比较短,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某些节点距离比较远的时候需要加入一些只有路由功能的 ZigBee 模块。整个网络开始运行后是一个树行结构。ZigBee 网络中的每个设备会在运行后根据网络的运行情况,一定的路由算法,在将用电数据传输回通信模块的时候会自动选择最佳的路径。也就是在某一时刻 A 设备将用户的用电数据传回通信模块,需要经过具有路由功能的 B、C、D 才传回通信模块,但是假如网络中有些数据发生了改变,A 设备的数据传回通信模块可能只经过了 B、C、F。ZigBee 数据交换的时候通过 ZigBee 信道双向传输。测量节点就是由 ZigBee 芯片 CC2530 和 STPM01 功率测量模块组成。通信模块和只具有路由模块的 ZigBee 设备主要是 CC2530 芯片。而我们只需要在应用端口的设定时,对相应的端口赋予不同的定义,则可以实现通信功能和路由功能的变换。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第二组 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5) 1.1发电厂技术参数 (5) 1.2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 (5) 1.3 负荷合理性校验 (5) 第二章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7) 2.1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7) 2.2 电网接线方式的初步比较 (9) 2.2.1电网接线方式 (9) 2.2.2 方案初步比较的指标 (11) 第三章方案的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12) 3.1导线截面参考数据 (12) 3.2方案(B)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12) 3.2.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13) 3.2.2导线截面面积的选择 (13) 3.2.3根据查阅的导线截面面积,计算线路的阻抗 (15) 3.2.4计算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15) 3.2.5投资费用(K) (15) 3.3方案(C)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17) 3.3.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17) 3.3.2 导线截面的选择 (19) 3.3.3、线路阻抗计算 (20) 3.3.4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20) 3.3.5投资(K) (21) 3.3.6、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21) 第四章最终方案的选定 (23)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25) 参考资料 (26)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及成绩评定 (27)

摘要 该课程设计是进行地方电网规划设计。规划设计一个容量为5×25MW+1×50MW的发电厂和4个变电站的地方电力网。 本设计根据地方电力网规划的要求,在对原始资料系统负荷、电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并结合优化规划的思想,从拟定的五种可行方案中,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选择出两个较优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先对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然后根据潮流计算结果,从最大电压损耗、网络电能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一次投资及电力网的年运行费用等角度,详细的分析两个较优方案,以此确定最优规划设计。 【关键词】方案拟定潮流计算导线截面选择投资年运行费用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机与拖动》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2-4 姓名:高明 学号:1205040404 指导教师:刘春喜荣德生王继强李国华日期:2014-6-26

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

摘要 直流电动机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和应用的一种电机,是生产和使用直流电能的机电能量转换机械,直流电动机具有调速性能好、启动和制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启动和调速要求的机械上。直流发电机可以作为各种直流电源。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可控硅整流电源在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有取代直流发电机的趋势。反过来,由于利用了可控硅整流电源,使直流电源机的应用增加了一个有利因素,而配合直流电动机组成的调速系统也正在迅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的有关方法及其参数设计。 关键字:直流电机调速串电阻参数设计

目录 1 引言 (1) 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2.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2) 2.1.1 定子(磁极) (2) 2.1.2 转子(电枢) (2) 2.2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2) 2.3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 3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 3.1 固有机械特性 (3) 3.2 人为机械特性 (4) 4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4) 4.1 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调速 (4) 4.2 他励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5) 4.3 他励直流电动机改变励磁电流调速 (6) 5 直流电动机调速设计内容 (7) 6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xxx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内容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原理 (3) 5.硬件电路图 (3) 6.程序代码 (5) 7.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19) 8.设计总结与体会 (19)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报警形式自行设计,

XX某电力公司智能抄表项目解决方案

某电力公司智能抄表项目 解决方案

目录 一、业务现状介绍 (3) 二、业务功能要求 (3) 1、数据采集功能 (3) 2、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 (3) 3、终端管理功能 (4) 三、需求分析 (4) 3.1、电、水、燃气公司需求 (4) 3.2、家庭用户需求 (4) 3.3、工商业用户需求 (5) 四、解决方案 (5) 4.1、总体方案 (5) 4.2、区域化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解决方案 (8) 五、平台硬件设备 (36) 1.1. 组网方案 (38) 六、商业模式 (39) 6.1、商业模式一:ICT+通信服务模式 (39) 6.2、以租代建运营模式 (40) 6.3、资费建议 (41) 七、实施保障、能力及计划 (41) 7.1、工程实施概述 (41) 7.2、工程实施流程 (42) 7.3、技术服务 (46) 7.4、培训 (48)

一、业务现状介绍 某电力公司有2600多万电表用户,目前均采用人工抄表,抄表业务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抄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抄、估抄、漏抄、人情抄等情况;(2)电、水、燃气公司需提高抄表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3)因无法实时掌握每个用户,每个单元、每栋楼、每个小区,每条管线按小时、天、周、月、季度、年或任意周期的电、水、燃气用量数据,电、水、燃气公司的网络规划及决策缺乏精确依据;(4)无法获取线损以及流量数据变化的实时分析数据,从而不能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和安全隐患,以及跑、冐、滴、漏等异常现象;(5)无法将水、电、气费率调整及时反映到客户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欠费现象严重,电、水、燃气公司希望通过远程实施断、送控制,解决收费难问题。 二、业务功能要求 针对该电力公司面临的抄表问题,采用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制定中国联通智能抄表业务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居民和企业专变电表终端电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上传、统计功能。所设计方案要求给出具体组网方案,业务功能包括且不限于如下内容: 1、数据采集功能 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 能够对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并可根据设定的规则对数据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设计 (一) 目的要求: 通过设计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电力网、发电厂和变电站方面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电网特性的了解,进而了解有关技术政策、经济指标、设计规程和规定,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优化的观点,培养从技术、经济诸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 本规划设计包括有一个电厂,四个变电站的地方电网。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下图: 发电厂G 装机(MV ): 4?12MV 85.0cos =φ 10.5KV 电网负荷(MV A ) 最大负荷 最小负荷 Tmax 调压要求 低压侧电压 变电所1 7+j6 6+j4 4000 顺调压 10KV 变电所2 7+j4.5 6.5+j4 3000 顺调压 10KV 变电所3 7.5+j4 5+j3 3500 逆调压 10KV 变电所4 8.5+j5 7+j4 4800 顺调压 10KV 机端负荷 5+j3 4+j2 3800 逆调压 10KV 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距离关系: Km S G 162=- Km S G 203=- Km S G 6.334=-Km S G 4.381=-Km S 4.2221=- Km S 1232=- Km S 1643=- Km S 3241=- Km S 2.2731=- Km S 2.2742=-

第一节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拟订及初步比较 1、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由于电网电压的高低与电网接线的合理与否有着相互的影响,因此,在这里设计的时候是将两者的选择同时予以考虑。 1.1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电网电压等级符合国家标准电压等级,根据网内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小和输电距离,在此确定电网的电压等级为110KV 1.2 电网接线方式 这里所拟订的电网接线方式为全为有备用接线方式,这是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与安全性来考虑的。当网络内任何一段线路因发生故障或检修而断开时,不会对用户中断供电。这里结合所选的电网电压等级,初步拟订了五种电网接线方式,方案(1)、方案(2)为双回线路,方案(3)为环网,方案(4),方案(5)中既有环网又有双回线路。它们均满足负荷的供电的可靠性。五种方案的电网接线方式如图1-1所示: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报告 为适应时代对宽口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配合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我们在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一直在寻求创新,以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在课程的讲解上做到“授之以渔”,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报告,欢迎来参考! 电力拖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由于新知识的不断积累增加、课时的相对减少,以前的教学方法不太适用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有:第一理论学习内容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很难达到活学活用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学生做理论习题不能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的目的。学生做作业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实际感受,很难提高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第三,实习教学落伍,使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要独立自主进行,学生理论学习不全面,到实习时不能很好利用理论知识,也就不可能用理论来辅助实习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实施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确立上课要点。上课时,教师将所授课教学要点,采取适当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听课;第二,引导学生达标。这是教学目标实施的关键。首先要能完整地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情境化。然后对教学重点知识点,教师精讲,安排学生多练,并引导学生质疑,增强反馈信息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中的做也要适当利用讨论、练习等方法。只是要把这些方法结合到实践上来,要求教和学要与实践相辅相成,要与实际生活有联系。在具体措施上,我们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张学生多提问题,注重教学中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学习,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一般具有猎奇心理,奇特的东西、生活中常出现的自己又不能理解的问题,经过老师适当引导后,往往会引发其强烈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寻找相关课题的例题,使之有新鲜感。 首先为学生做好心理调节,重视教学的生动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以及考试影响非常大,故需老师极其重视学生的心理调节。不同时期,学生所蕴含的心情是不相同的:复习伊始,学生满怀热情,自信满满,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向自己提出了较苛刻目标。维持学生的学

微机课设实验报告

微机课程设计 数字温度计实验报告

一、题目: 上位机:完成界面设计与通讯程序 1、能够显示两个温度值,温度精度0.5度,当超出报警温度阈值时,温度 值后又提示字幕。 2、能够设定报警温度阈值 3、每隔一秒将温度值保存至文件存档。当超出报警温度阈值时,温度值后 面有提示。 4、可以对串口进行设置。 下位机:完成电路设计与控制程序 1、用两个DS18B20测温。 2、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并传输温度值,接受阈值设置。 3、当超出报警温度阈值时,有相应指示灯提示。 4、将当前温度显示LCD1602液晶屏上,当超出报警温度阈值时,温度值后 有提示。 二、原理 DS18B20是DALLS公司推出的“1—wire”接口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将温度转换为9~12串行信号供单片机处理。由于这种传感器只有一个IO口,是单总线串行接口,单片机可以利用串行通信将数据读出并按照LCD 的协议显示在1602液晶屏上。同时,通过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可以用PC机控制温度的警戒值以及记录不同时间测量的温度。 三、原理图 图3.1 LCD、18B20以及串口与单片机最小系统连接图

图3.2电源模块 四、流程图 1、上位机流程图 图4.1.1发送数据流程图图4.1.2 接受数据流程图

2、下位机流程图 图4.2.2读出温度子程序流程图 图4.2.1总流程图 图4.2.4计算温度子程序流程图

图4.2.3 温度转换流程图 图4.2.6温度值显示在LCD1602上 图4.2.5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 五、源程序 1、上位机程序:见附录1; 2、下位机程序:见附录2; 3、实验结果显示(上位机):见附录3。

智能抄表设计方案

第一章直读式抄表系统介绍 一、概述 型智能抄表网络系统是总线制智能抄表系统产品,它由表单元、链路单元、装载有智能抄表系统管理软件的主控机三部分组成。其中表单元包括RS485总线电表,直读水表,直读气表等。该系统可在最大程度上简化用户的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足不出户、智能抄表。 二、系统构成 2.1、系统架构 直读式集中抄表管理系统由四级网络组成,从下至上分别是读数转换层(表单元)、采集/中继层、数据集中层和管理层(主控机)。 读数转换层 读数转换层的作用是把各种计量表上计数器的显示值转换成与其对应的读数,并传送给上层设备(采集器)。该层的主要设备是各种光电直读式远传计量表。 采集/中继层 采集/中继层层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向下属的直读式表计提供可控的工作电源;二是对通信线路上的信息进行中继。该层的主要设备是采集/中继。 数据集中层 数据集中层的作用是定时读取和储存下属各表计的数据及传递实时操作命令。该层的主要设备是集中器。 管理层 管理层的作用是对整个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提供查询、打印等功能。该层的主要设备是电脑、打印机等。 智能抄表网络系统的通讯链路基于RS485总线架构,由主干、中继、扩展三级网络构成,系统组网图如下所示。

主控机:在主控机上安装JRH型智能抄表系统管理软件,由该系统软件发出抄表指令,区域集中器做出相应的响应,完成抄表任务。该系统因采用不同型号的区域集中器,而要求主控机的硬件配置亦不同,以下列出主控机的基本配置。 2.2、通信方式 直读式集抄系统在组成结构上类似于集散式控制系统,其数据通信由上中下三个层次组成(见图2)。上层通信是指集中器与主站电脑之间的通信,中层通信是指集中器与其下属采集/中继器之间的通信,下层通信是采集器/中继器与其下属直读表之间的通信。这三层通信在物理结构上相互独立,对通信方式、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的要求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2.2.1 上层通信 如前所述,上层通信是指集中器与主站电脑之间的通信。该层通信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较大,传输距离可能很远。如图3所示,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上层通信经常采用的方式 有RS232、电话网、GPRS、RS485、局域网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职称: 副教授 指导教师:李翠萍职称: 副教授 2014年 01月10日

1 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 潮流计算的目的: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意义: (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2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1.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变压器忽略对地支路等值电路:

2.输电线的数学模型: π型等值电路: 3 数值方法与计算流程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 软件编程,可以求解系统潮流分 布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对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变压器变比和发电厂的电压,求解出合理的潮流分布,最后用matpower 进行潮流分析,将两者进行比较。 牛顿—拉夫逊法 1、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首先对一般的牛顿—拉夫逊法作一简单的说明。已知一个变量X 函数为: 0)(=X f 到此方程时,由适当的近似值) 0(X 出发,根据: ,......)2,1() ()() ()() () 1(='-=+n X f X f X X n n n n 反复进行计算,当) (n X 满足适当的收敛条件就是上面方程的根。这样的方 法就是所谓的牛顿—拉夫逊法。 这一方法还可以做下面的解释,设第n 次迭代得到的解语真值之差,即) (n X 的误差为ε时,则: 0)()(=+εn X f 把)() (ε+n X f 在) (n X 附近对ε用泰勒级数展开 0......)(! 2)()()()(2 )() () (=+''+ '+=+n n n n X f X f X f X f εεε 上式省略去2ε以后部分 0)()()()(≈'+n n X f X f ε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汇本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海椿学号:0905054236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 ——转速特性 指导教师:王建萍职称: 工程师

2011 年12 月31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海椿学号:0905054236 课程设计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转速特性 起迄日期:12 月31日~01月06日 课程设计地点:校

指导教师:王建萍 系主任:王忠庆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12月3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理阐述 感应电动机是一类重要的交流电机。它在正常电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定子对转子之间的电磁感应,使转子获得进行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流和转矩。众所周知,交流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来讲,感应电动机的转速与供给它进行工作的交流电的频率不保持同步的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感应

电动机又常常被称作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机是重要的异步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转子的转速接近于电机同步转速n 1。随着 负载的增大,必须输出较大的转矩以维持电机的稳定运行,这样,就会使转子转速度略有降低。经试验测试和分析后,可以得出输出功率2P 的增大与转子的转速n 的降低近似为线性关系)(2f n P =。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又称同步转速) n 1为: p f 60n 1=r/min f —三相交流电的频率; P —三相电动机的定子极对数。 磁场转速n 1和转子速度n 之差与n 1的比值称为转差率S : %100n n -n s 00?= 异步电动机启动时n=0,s=1;n=n 0时,s=0; 额定工况下一般s=1.5~6% 转子角速度?为: s /rad 60n 2π=Ω 电动机转矩T 为: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智能抄表系统方案

电表水表远程抄控方案 一、前言 现代水电计量及收费的方法日新月异,传统的计量仪表及人工上门抄表收费的方法正逐步被淘汰。随着“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工程的实施,计算机联网集中抄收,集中控制,集中收费的管理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随着供电供水自动化以及城乡电网、水管网改造的不断深入,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水电管理和抄表计费已成为电力和物业部门关心 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已有通过485网线,电力载波,红外,无线等通讯方式,对水电进行管理和各种表计数据进行抄录,但在具体应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遇到数据抄录不稳定、数据实时性差、系统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奇星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基于CAN总线的抄控系统,采用符合国家645标准的电表和直读水表,可实现水电表抄收、预付费后付费可选、远程通断电表控制、电表状态远程监控、远程购水购电。数据安全可靠,传输准确。使您足不出户就能高效完成各项用水用电管理工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二、系统综述 (一)、系统比较:

1. IC卡系统 主要优点:不用布线 主要缺点: 1.技术含量不高,容易被解密、破坏和造假,会给物业部门和国 家带来巨大损失。 2.难以主动适应电价变动。 3.国家电力总公司明文规定一户一表工程不准使用IC卡表,属淘汰产品 2、电力载波系统 主要优点:不用布线,安装方便 主要缺点:电力线上的电磁干扰和负载变化产生的干扰是电力载波抄表的难题,通过电力载波方式传输数据,不能随时抄收数据和控制电表,也就是说不能实现预付费功能。 3、485总线方式 主要优点: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电表控制,优于以上其他方案主要缺点: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准确性不高,传输的距离有限,要布网线。 5、can总线方式 主要优点: CAN总线是新开发的新一代局域网通讯协议,具有易使用、极高可靠性、无误码的特点,是传统的RS-485总线方式无法比拟的,可实现电表实时抄收、预付费后付费可选、远程通断控制、电表状态远程监控。

基于PSASP的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基于PSASP的电网规划课程设计1 设计任务 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1.1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 1.2 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1.3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6 调压计算。 2 原始资料 2.1 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 2.2 发电厂技术参数

2.3 负荷数据及有关要求 3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及注意事项 3.1 确定电网供电电压等级 应考虑变电所负荷大小、变电所与发电厂的距离。 3.2 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需考虑发电厂、变电所的相对地理位置、距离,变电所负荷的大小、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3 选择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电气主接线形式 应注意: (1)发电厂主变压器至少两台,变电所主变压器一般按两台考虑。 (2)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可采用有母线接线、单元接线或扩大单元接线;变电所电气主接线一般采用有母线接线或桥形接线。 (3)选择发电厂主变压器容量时,应注意:发电厂低压母线负荷直接从发电机出口供电(没有经过主变压器),具体按如下方式考虑: ①若采用单元接线、且没有发电机电压负荷,主变压器容量只需与发电机容量配套;

② 若采用单元接线、但有发电机电压负荷,主变压器容量应满足:扣除机端最小负荷、厂用电后,保证将全部剩余功率送入系统; ③ 若采用有母线接线,当机端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故障或检修时,主变压器应能从系统倒送功率保证机端负荷的需要; ④ 若发电机端母线上接有多台主变压器,当其中容量最大一台主变压器因故退出运行时,其它主变压器应在允许的过负荷范围内保证输送全部剩余功率的70%以上。 (4)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按容载比等于1.6考虑,即: 6.1== max P S K 3.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性比较 内容包括: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运行灵活性、电网将来发展的适应性等,此次课程设计只要求作定性分析。电力网接线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内容包括:投资、运行维护费、电能损失费。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从各待选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在进行电力网接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时,需要进行初步潮流计算。由于此时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尚未确定,因此,可首先按某一种导线截面计算线路电阻、电抗等参数,然后进行初步潮流计算。 3.5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 根据初步潮流计算结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按技术条件(如电晕、机械强度、发热条件等)进行校验。 3.6 调压计算 对于经过技术、经济性比较后得到的推荐方案,根据调压要求进行调压计算。调压计算方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主变压器分接头,满足10KV 调压要求。 若通过选择主变压器分接头不能满足调压要求,则应考虑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或采用并联无功补偿装置调压(计算所需要的并联无功补偿容量)。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解决方案080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 解决方案 西安沃泰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1.概述........................................................ 1.1.项目背景............................................... 1.2.设计依据............................................... 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 1.3.建设内容............................................... 1.4.需求分析............................................... 数据采集需求...................................... 数据远传需求...................................... 数据的存储分析需求................................ 1.5.效果评价............................................... 2.方案设计.................................................... 2.1.系统结构...............................................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谢海椿学号: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 ——转速特性 指导教师:王建萍职称: 工程师 2011 年 12 月 31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谢海椿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转速特性 起迄日期: 12 月31日~ 01月 06日 课程设计地点:校内 指导教师:王建萍 系主任:王忠庆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12月3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理阐述 感应电动机是一类重要的交流电机。它在正常电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定子对转子之间的电磁感应,使转子获得进行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流和转矩。众所周知,交流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来讲,感应电动机的转速与供给它进行工作的交流电的频率不保持同步的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感应电动机又常常被称作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机是重要的异步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转子的转速接近于电机同步转速n 1。随着负载的增大,

必须输出较大的转矩以维持电机的稳定运行,这样,就会使转子转速度略有降低。经试验测试和分析后,可以得出输出功率2P 的增大与转子的转速n 的降低近似为线性关系 ) (2f n P =。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又称同步转速) n 1为: p f 60n 1= r/min f —三相交流电的频率; P —三相电动机的定子极对数。 磁场转速n 1和转子速度n 之差与n 1的比值称为转差率S : 异步电动机启动时n=0,s=1;n=n 0时,s=0; 额定工况下一般s=1.5~6% 转子角速度?为: 电动机转矩T 为: 转子端电磁功率m P 为: 转子端电磁功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为: 所以输出功率2P 为: 由以上式子可以得输出功率2P 与转速n 的关系)(2f n P =。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指导教师: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班级起止时间2011.12.24—2012.11.28 设计题目字符串动画显示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题目 (1) 三、设计内容要求 (2) 四、设计成员及分工 (2)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2) 六、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3) 七、实现方法 (3) 八、实施结果 (8) 九、总结 (8) 十、体会感受 (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题目

基于STM32的无线抄表方案

基于STM32的无线抄表方案 先说说频道的划分问题总频带:470MHz~509MHz 调制方式:划分为6个频段,一个公共频段,调频幅度500KHz 公共频段: 470MHz~472.5MHz 1号频段:473MHz~478.5MHz 2号频段: 479MHz~484.5MHz 3号频段:485MHz~490.5MHz 4号频段: 491MHz~496.5MHz 5号频段:497MHz~502.5MHz 6号频段: 503MHz~508.5MHz 自动集抄系统通常由集中器、采集终端、主站数据库以及通信信道装置组成。对通信信道而言,又分为上行信道(主站和集中器之间)和下行信道(集中器和采集终端或电子电表之间)。由于现场环境复杂,通信媒介质量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直至不久以前,下行信道尚无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可获取的方案包括:有线RS485或MBUS、电力线载波(PLC)、无线点对点(手持无线PDA或无线抄表车)和ZigBee等。有线RS485或MBUS作为一种专用有线通信信道,其通信可靠。但要作为一种通用方案,类似新建一个有线网,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来看,存在许多困难。无线手持PDA走抄和无线抄表车,因为没有根本解决实时和效率的问题,也很难成为主要的解决方案。低压电力载波通讯(PLC)利用现有的低压供电网,无需铺设新线,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抄表技术,正在全国各地大量试运行。然而由于PLC在低压电网上存在高衰减(有高达130db的记录)、低阻抗、谐波干扰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不可预见和控制的低压电网拓扑结构,

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通讯的可靠性和抄收成功率,因此,低压电力载波通讯能基本满足抄表的需要,但需要实现现场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远程预付费等功能实在勉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面向低成本设备无线联网要求的技术,它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远程控制领域及家用设备联网,采用该技术和GPRS/CDMA技术结合,可以为电表的无线抄表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规定470-510MHz可作为民用无线电计量仪表使用频段。从法律上保证了无线自动抄表的频率资源,使得所有符合此标准的无线自动抄表产品在具备自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安全工作于指定的无线频段。 无线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在技术上为低成本、高集成度无线使用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条件。短距无线自组织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改变了无线抄表仅限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局限,使得网络化、智能化、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实时性强的集中抄表成为现实。 短距无线自组网技术是在研究了世界范围众多前沿无线Ad-Hoc 组网理论和系统,包括Zigbee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网络化集中抄表复杂的使用环境,使用国家无委会为自动抄表开放的470~510MHz 专用频段,创造性地发展出来的最新中短距离通讯技术。它具有技术起

长沙理工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 -1 -1原始资料................... -1 - 2设计任务.................... -2 - 3设计要求.................... -2 - 4主要参考文献................... -2 - 5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 -3 -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内容................... -4 - 第一章检测系统的功率平衡................ -4 - 1.1有功功率平衡 .................. -4 - 1.2无功功率平衡 .................. -4 - 第二章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论证及经济性比较.?…-5 - 2.1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初步选择 ........... -5 - 2.2初选合理方案的初步设计 ............ -10 - 2.3方案的比较和筛选 ................ -17 - 第三章变压器的选择和计算............... -18 - 3.1变压器的额定容量选择 .............. -18 - 3.2变压器的型号选择 ............... -19 - 第四章网络潮流计算................. -20 - 4.1计算元件参数 .................. -20 - 4.2潮流计算 .................... -21 - 第五章电压调整.................... -25 - 第六章设计总结与体会................. -27 - 第三部分附录................... -29 - 附录一:《电网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附录二:电力系统接线图-29- 附录三:最大最小负荷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图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 脉宽调制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 =48V,Ia=3.7A,Nn=2000r/min,电枢电阻Ra=6.5Ω,电枢回路总电阻 u N R=8Ω,电磁时间常数T =5ms,电源电压为60V。稳态无静差。 L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系统原理图设计; 2.调速系统电路设计; 3.过程分析,参数设计计算与校验; 4.根据开通时间和开关频率计算调速范围。 5.按规范格式撰写设计报告(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打印 时间安排:(10天) 6月2日-6月3日查阅资料 6月4日-6月7日方案设计 6月8日-6月10日馔写程设计报告 6月11日提交报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 6月1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变压调速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调速方法,系统的硬件结构至少包含了两个部分:能够调节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直流电源盒产生被调转速的直流电动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可控直流电源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相控整流,它把交流电源直接转换成可控的直流电源;第二类是直流脉宽变换器,它先用不可控整流把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然后用PWM脉宽调制方式输出的直流电压。当用可控直流电源盒直流电动机组成一个直流调速系统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指标和人们的期望值总是存在差距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设计具有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由于只带有转速反馈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转速,没有控制电流,该系统需要实施限流保护。此外增加电流反馈能提高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关键字:变压调速转速反馈电流反馈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抄表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智能抄表技术概述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费查询支出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供电单位对于电能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的获取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等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提出了三级管理手段,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准确和及时地回传到数据中心,便于电力企业计量、统计和收费等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层次和自动化水平。 智能抄表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通过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公司同电力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可靠互动。能够实现对主站层、接入层、上行通信层以及终端层的有效协调与控制。主站层主要是用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上行通信层则主要是用来负责实现各个站点的相互有效的链接的。智能抄表系统的构建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在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注重用户端,主要针对用户的具体用电要求及变化来实施智能化管理,其实现方式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化抄表与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划用电管理,主要建设了基于无线方式的智能抄表及通讯网络。ADI公司直接参与部分州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表及无线网络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能抄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集中器、采集器和通信系统。 1)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SG186”一体化平台提供数据的汇总、存储、共享和分析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