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食品与营养健康》

《海洋食品与营养健康》
《海洋食品与营养健康》

《海洋食品与营养健康》课程纲要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中学

二零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价值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课程总目标 (5)

二、课程具体目标 (5)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7)

第一章海洋食品概述 (7)

第二章海洋食品的营养 (7)

第三章海洋食品的健康隐患 (7)

第四章海洋食品开发 (8)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9)

一、课时分配建议 (9)

二、教学建议 (9)

三、评价建议 (10)

第一部分前言

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较好地推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加强了学校的课程意识,催生了一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老师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给自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大大提升。在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教材和编写时我们充分考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背景下拉开了帷幕。

浙江地处沿海,素称“鱼米之乡”,物产丰足。浙江的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而我们的台州是中国重要渔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域面积和水产产量居浙江省首位,盛产大黄鱼、带鱼、鲳鱼等数十种经济鱼类,以及对虾、梭子蟹和大量的贝壳类海产品。台州全市有近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其中浅海宜养面积29.8万亩,潮间带滩涂宜养面积42万亩,养殖海带、缢蛏、青蟹等十多种海、淡水产品。

一、课程性质

《海洋食品的营养与健康》是一门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联系生产生活、亲近生产生活、感受生产生活的一门兴趣特长类选修课。

本课程以学生的乡土知识为载体,了解生产生活实际的东西,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贴近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我们浙江的海洋文化知识,对家乡的海洋食品、海洋食品的营养、海洋食品食用的健康隐患以及海洋食品的开发等方面有个全面和全新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以便学生更好的投身以学习和家乡的资源开发和保护行动中去。

二、课程价值

本课程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海洋食品的营养、引发的疾病、食用禁忌、注意事项、开发等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海洋食品在生活中的地位,形成对海洋资源充满神奇探究的欲望,形成珍惜生活,关注健康,爱护自己,关切海洋资源的思想。本课程主要从营养与健康两个角度入手,“营养”就是“谋求养生”。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术语,即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营养”可以说: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而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两个主题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熟悉海洋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海洋食品的独特营养价值所在,改变一些学生不吃鱼类的偏食毛病,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切实的感受生活的真谛。

本课程通过以信息链、课外阅读、衔接资料等呈现,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关注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本书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社会走访、动手操作等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扭转当代学生脱离生活生产实际的现象,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既突出核心内容,又适当的联系社会关注的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知道常见海洋食品的营养价值与食用不当引发的常见疾病以及当前的开发方向,运用探讨、调查、走访、询问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获得生物学以内和以外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给予学生有益的启发,拓展学生的眼界,认清海洋食品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了解生命的本质。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海洋食品的独特之处、认识海洋食品种类、描述常见海洋食品的营养价值,探讨海洋食品食用不当引发的健康话题,以及海洋食品的开发前景的呈现。

2、掌握海洋食品的选购方法,学会能辨别海洋食品的新鲜度。

3、认同海洋食品的污染现象,寻找和搜集海洋食品污染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的对策。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探讨、社会询问、走访、调查,并掌握阅读、分析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与海洋食品的营养、健康有关的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教材信息运用于平常的学科学习过程。

2、探讨常见生活现象的机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3、在收集与本课程教材有关的信息时学会比较、分析,发现相关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并提出解决对策。

4、反思自己的课程学习及探究体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表达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通过对海洋食品高营养价值、独特营养价值的介绍,促使有些学生不吃海洋食品而偏好烧烤、油炸、冷饮等重口味的不良偏食习惯。但在选购海洋食品时和海洋食品吃法不当又会引发中毒、通风等一些疾病,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兴趣。

2、关注生活、生产、社会、科学与网络信息的关系。课程教材中介绍了我们身边常见海洋食品的营养,关注海洋食品的常见做法,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动手制作中的体会感。课程教材中呈现了很多的相关信息、生产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指导等,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海洋食品的大发展前景,认同当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课程教材中提到“深海鱼油具很高的保健功效“深海鱼油的是非”需要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辨别,有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从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科学的本质。

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渔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利用鲨鱼加工唇骨和鱼翅等高档海洋食品,导致鲨鱼被偷捕偷宰而引起鲨鱼资源危机,引导学生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活动中,增强责任感。

5、建立生物学和生态学观点。课程教材中涉及“渤海湾事件”和“福岛核泄漏事故”都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导到“海洋食品污染”上面,一度时期人们对海洋食品食用有点担忧。另外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和海洋养殖业的抗生素之殇这些话题都需要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建立生物学和生态学观点。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海洋食品概述

1、知道什么是海洋食品,初步了解海洋食品的功效,例举生活中的海洋食品种类;

2、描述海洋食品的分类方法,初步具备辨别深海鱼与浅海鱼的能力;

3、描述鱼虾蟹贝的常用选购方法,举例选购时的三要素,了解其他海洋食品的选购方法。

二、海洋食品的营养

1、例举鱼的营养价值,了解常见鱼的具体价值,简述鱼的保健功能;

2、简述虾的营养价值,例举皮皮虾的功效,分析虾米的营养价值与尝试虾米制作的动手能力;

3、例举海蟹的营养价值,分析梭子蟹的营养价值,具备辨别海蟹公母、新鲜度的能力;

4、简述贝壳类的营养价值,分析扇贝、鲍鱼、牡蛎、花蛤的营养价值,形成正确食用贝壳类的意识,远离贝壳类中毒;

5、简述海藻的营养价值,举例说出海带的营养价值,分析紫菜的营养价值,初步具备鉴别有无染色海带的能力;

6、简述海干货的营养价值,关注海干货的保存方法,了解常见海干货的食前处理方法,调查当地水产品干货加工厂(建议1课时)。

三、海洋食品的健康隐患

1、关注痛风病与海洋食品食用的关系,分析海洋食物食用不当引发的中毒,描述海鲜过敏的症状与措施;

2、关注食用海洋食品的禁忌,简述海洋食品的不当吃法及烹饪前的处理;

3、关注海洋食品食用的不宜人群,了解海洋食品食用的注意事项;

4、描述海洋污染及类型,从“渤海湾事件”启发的意义,认同海洋毒素食物链的累积效应,探讨海洋养殖业抗生素之殇的祸害。

四、海洋食品开发

1、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海洋休闲类食品,了解海洋休闲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分析多宝鱼的滋补价值,知道鲨鱼唇骨,鱼翅的制作来源和滋补功效,分析海刺参的滋补功效,形成强烈的资源保护意识;

3、搜集海洋食品开发的药物种类,关注海洋食品药物的开发;

4、列举海洋食品研制成的保健品,简述深海鱼油的功效及前景,简述海水螺旋藻的功效及前景。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海洋食品与营养健康》课时分配建议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开展本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充分研究教材,更要认真学习课程目标和内容,在领会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校及周边市场、超市等的实际,还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为此向老师们建议如下:

1、充分了解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已有知识领域中尤其是生物学课程的情况,判断他们已有的学科素养,掌握他们所学的学科内容和水平,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基于这些内容,教师才可更好的控制教学难度、教学要求,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活动。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既突出核心内容,又适当的联系社会关注的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观察、探究、社会调查等活动

在介绍海洋食品的污染时,让学生分析污染可能给海洋食品带来的影响,说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通过学生评价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不断扩宽思路,调整观点,形成主动探究学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合作兴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海藻面膜、海干货、休闲类食品的实物展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新闻、影视、资料、录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4、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地情况,鼓励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大胆设计探究方案。并重视活动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5、“科学、技术、生活和社会”融合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地区、社区与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相关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采取行动。

三、评价建议

1、评价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发现学生的学习

需求,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尤其是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增长点,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2、评价内容

教师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评价学生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评价学生本课程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学科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学科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对课程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海洋食品的营养价值领会、疾病的预防、开发前景探索等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究活动的质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发展。

3、评价形式

采用多维评价,包括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对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国际国内海洋食品的营养价值观、健康、开发方面的关注程度、资料搜集的参与度、小组合作的团结和谐度、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记录学生对海洋食品的认识、营养价值探讨时的表述状况,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感知学生是否了解探究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能否处理资料信息。观察学生是否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否形成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的责任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