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党课讲稿

反对四风做四有教师

——在历史故事中学习党中央精神在座的各位,有我的师长,有我的前辈,有我的同龄,有我的同窗。今天,我们都有一个亲切而崇高的称呼——同志,很高兴有机会与同志们一起学习党中央的精神,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我想,我的故事,比手机和微信里的好看多了。

公元1449年,明朝,这一年8月13日,北京地区突然伤亡了近20万人。

这样的惨剧是怎样发生的?

一、我们来纵观历史。

明朝时,北京是边疆,城外就是蒙古族的领土。蒙古人每年向明朝供应大量马匹,明朝支付马钱。就是买马了。

明朝主管付钱的人是王振,他与蒙古人勾结,经常虚报账目,吃回扣,变相的贪污。

1449年初,买马的时候,王振私自克扣了蒙古人一大笔钱据为己有,激怒了蒙古人。

(点课件,出示图片1)

同年7月,蒙古大军南下,几路人马分别攻打辽东、甘肃、大同。大同很快沦陷。

7月16日,王振煽动皇帝朱祁镇带领20万明军,要御驾亲征。军队由王振指挥。

(点课件,出示图片2)

8月13日,明军开拔,仓促出征。军队在王振的指挥下不敢迎敌,反而先撤退,从大同一路退到土木堡——就是现在的河北怀来。由于行军口渴,明军在河边喝水的时候,中了蒙古人的埋伏,明军全军覆没。

(点课件,出示图片3)

皇帝朱祁镇瘫坐在地上被蒙古人俘虏。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尚书全部遇难。

几天之后,蒙古人又挟持皇帝朱祁镇大破北京城,烧杀抢掠。明朝差一点就亡国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会有两个疑点:1、王振是谁?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操纵政治、经济和军事?2、皇帝为何没有决策?为何信任王振?

二、我们来解析问题。

王振,早年读书,屡试不第,成年后,自阉入宫做太监,为人圆滑势利。不久,任年幼皇的帝朱祁镇的教学工作,他不教正道,专营私利,导致皇帝基本没有主见,只对王振言听计从,形同傀儡。而王振逐渐成为皇帝的心腹,除掉政敌,独揽大权,干预朝政。

皇帝朱祁镇,幼年丧父,九岁登基,长于深宫,年少无知,缺乏教导,没有历练,宠信太监。

真相大白了!

王振身为教师,心怀鬼胎,教出昏庸无能又妄自尊大的皇帝,皇帝宠信太监王振,给予大权,谁知王振办事不力、不负责又利欲熏心,

引来大祸,为了掩饰过失,王振又利用皇帝皇帝好大喜功,图虚名,务虚功的性格,煽动皇帝领军出征一举歼灭蒙古,征途中王振又专横跋扈,大权独揽,干预军事,最后导致国破家亡。

王振的行为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他作为皇帝的教师,不教授正道,反而唯利是图,蝇营狗苟,这是典型的无信念、无道德情操、无仁爱之心。

而皇帝朱祁镇,不学无术,好大喜功,追求形式,不重实效,缺乏忧患意识,,轻信小人,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马上联想到了什么?我们联想到了习总书记谈到的“反对四风”和“教师四有”。

我们一对比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对四风”和“教师四有”,就发现,这段历史惨剧就是因为官员有“四风问题”,教师毫无“四有”,才会国破家亡的,不是吗?

三、我们来借鉴历史,敲响警钟。

我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把历史经验总结归纳,萃取精炼,提升为高度概括的、有价值的思想,作为当今的教训,以儆效尤,警示当今。

习近平总书记的提出的“反对四风问题”,教师“四有要求”,就是总结了大量前人的经验教训,把经验教训和崇高的信仰、当代政治结合起来,形成“一面镜子”,做参照,正衣冠。来指导我们当今的政治、军事、文化、生活。是具有极高现实意义的。

假如我们不重视、不学习、不理解这些,就容易亡党亡国。前苏

共解散,前苏联解体不是前车之鉴吗?同志们,警钟长鸣啊!

作为普通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要认为“四风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四有要求”不重要。

我们教师做到“四有”,能杜绝“四风”,不仅有益当下,我们还要把这样的好思想传给学生,传给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让中国稳定而蓬勃的发展,那不是功在千秋吗?

所以,在开明政治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强调习总书记的精神。我们还要落实下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优良作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更要把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习总书记的精神传给下一代,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在思想上武装自己,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