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两大渠道。国家教育部2000 年11 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 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农村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

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1

兴趣,一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师资配备不均衡。农村老教师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有的设备闲置,有的学校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更谈不上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实施到学校教育当中去,2003 年,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并组织起草编写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列入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开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陆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教育部师范司制定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重点是要提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期望通过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辽宁省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展开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对于在职教师已进行了信息技术一、二级培训、同时还开设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各市进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农远工程教师的培训等,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不同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农远工程的实施,把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方式,从城市传输到农村、从发达地区传输到落后的地区,能够解除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的新课程教育资源匮乏的燃眉之急,以资源共享促教育均衡发展。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得教育信息化设备第一次真正的走进了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走近了我们每一位教师。这就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在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也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而取得了较大进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不断出现新突破。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农村虽然教育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人们也已然认识到影响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息素养问题,特别是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更是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因为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力量,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2

养,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差距。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重视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了解、分析城市、农村地区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特点,探究其深层次影响因素,结合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体现。(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全面的理解以及分析来讨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时代特征。同时通过对辽宁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的调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了解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寻找和了解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深层次影响因素。2.探讨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施策略,为更好地培养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一定的依据。3.如何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4.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研究,提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的标准和实施建议。5.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研究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与教学效果和在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影响。6.通过研究探索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改善策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进而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缩小贫困地区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差距并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发展做出一点有益的探索。(二)课题研究内容1.信息素养的基本问题研究

3

(1)信息素养的概念国外的有关界定、我国的界定、信息素养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分(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等。)(2)信息素养的流派(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信息与微电子教育、多媒体文化、超媒体文化与网络文化、信息素养等)(3)信息素养的特点(信息素养的普遍性、信息素养的操作性、信息素养的发展性)2.目前我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关问题研究(1)中小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2)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3)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机房设备、网络建设等),软件环境建设(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等)。(4)领导重视程度,具体措施研究。3.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1)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内容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的数据统计、调查的结果及分析、中小学教师对于信息素养的认识程度、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中小学教师对于培养信息素养的看法、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不足之处。(3)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及途径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应具备标准;加强中小学教师在职期间培训,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创造条件。

4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关问题研究(1)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3)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研究。(4)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评价研究5.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研究。(2)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研究。(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所起的作用研究。6.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与培养策略研究(1)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2)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从调查实际分析出发,并与教育理论密切结合,提出关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量化评价方法。本课题通过对我省城市、农村中小学生在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剖析,探索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培养策略,提出关于城市、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量化评价方法,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依据。

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实验课题必须符合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精神,遵循课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目标,推动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2.科学性原则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以教育信息化的思想、

5

方法来加强对实验课题的管理。首先,各实验点校在实验课题的立项上,要从本单位的信息技术教育实际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学科为主,进行科学论证,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其次,实验课题的组织管理、实施要科学化,要加强过程监控、实验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管理。3.组织性原则课题要统一组织,加强管理。各实验学校要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课题组的所有成员要有全局观念,认清所从事的实验工作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所处的位置,顾全大局,圆满、顺利地完成实验研究。(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把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名课题负责人,组织安排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进程,制定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同时要注重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实验研究的各子课题间相对是独立的,相互又是融合的,统一在总课题下。所以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统帅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我省的基础教育为基地,在已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再与不同地区进行交流对比,确定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切入点,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专题的研究。在研究的开始和进程中,各市子课题组可以建立广泛的联系,相互沟通,探讨研究,争取做到成果互补,资源共享。在研究手段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511320765.html,)开辟一个本课题的专题栏目,与各地研究人员进行讨论,交流;还要建立QQ 群(QQ 号:223680083) 加强联系。1.根据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和问题的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个别访谈和课堂教学观察等研究中获取的信息来了解全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2.通过对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理性的分析,能够从繁复的现象中寻找和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分析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深层次影响因素、形成改善策略提供思路。3.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有其自身特点,信息素养之不足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改善,关键在于寻找更有效的措施。4.评价作为一种行为导向,其科学性、有效性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有重要影响。通

6

过对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探索更有效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方法。5.通过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另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研究法、调查法(测试、问卷、访问、座谈)、文献法,实验法、比较法等,其中以实验、调查、应用研究为重点。

四、实验的组织和实施管理

(一)实验的组织总课题组是由有关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和信息技术教研员等组成;实验点校的课题组应由学校领导、信息技术教育负责人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组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二)实验的实施管理本课题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信息技术教育研训部承担组织实施管理。1.各实验点校均可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工作,实验点校间可互相参加会议和活动,也可参加全国同类的会议和活动。2.各实验点校要在课题组的指导和协调下,互相学习,协作攻关,成果共享。3.各实验点校要更换课题负责人,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向总课题组提出书面申请。4.总课题组要对实验点校课题进行检查指导,建立管理档案、加强资料管理,组织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评选优秀成果。5.各实验点校课题主持要按阶段写阶段实验报告报送总课题组,连续两次不报者,视为放弃实验处理。6.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各实验点校课题的研究成果,发表时除注明总课题组成员外,同时应标注有关的各实验点校成员。各实验点校研究成果出版时,要征求总课题组意见,并

7

统一标注总课题组名称和课题组成员。

五、实验的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较大范围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研究方法,力求详尽了解辽宁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基本状况。通过对全省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水平等方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细致的访谈工作,获取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阶段:以市为单位统计分析各地区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分析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深层次因素;对省内不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对影响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各外部因子和内部因子做相关分析;同时根据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第三阶段: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做归因分析并尝试建构有较强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地区中小学生特点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分析应用策略并尝试在实践中检验其实际效果,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具体时间安排:1.2012 年3 月下旬召开课题开题会,总课题组安排实验工作及研究任务,并布置签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议书。2.2012 年4 月,实验点校根据总课题组的课题实验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建课题组,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明确研究任务,填写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议书,上报总课题组。3.2012 年4 月—2013 年3 月进行第一阶段实验。在此阶段,总课题组要调研、了解情况,进行指导。2013 年4 月份,各实验点校上报第一阶段实验总结报告,总课题组组织召开阶段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评选阶段优秀成果,推广典型,准备和布置下一阶段实验任务。4.2013 年4 月—2014 年3 月,在总结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实验。各实验点校分别对承担的子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2014 年3 月各实验点校上报第二阶段实验总结报告,课题组组织评选阶段优秀成

8

果。5.2014 年4 月—2014 年6 月,各实验点校提交最终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实验成果。课题组组织专家评价、验收;同时撰写最终课题研究报告,编辑出版论文集;向规划办上报实验成果,申请验收、鉴定。

农村初中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进步,引起教育的重大变化,教育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式教育模式转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向新时代的师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关键词:信息素养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策略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尤显重要。下面我对农村初中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发表一下看法。师生信息素养的涵义:就是教师或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以及具备的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遵守网络道德。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信息素养的提高,实质上就是丰富和完善人的综合素质。一、农村初中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一)、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1、教师的信息意识大大提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意识是先

导,有了意识才能化作行动。对此,市教育领导部门及学校领导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实践展示等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使教师有了观念上的转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将影响未来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不懂信息技术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2、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运用,教师们参差不齐,有的差距还很大在教师当中,老年教师很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他们总是抱着一种思想,新的教学技术确实好,可是我们年龄都大了,手眼都不好使了,是去了学习的信心和意志。在中青年教师当中也有一部分人,网络知识缺乏,不能把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融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有熟练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能,由于懒惰,怕麻烦,不能经常的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只是在公开课或者有教学活动时才使用。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新的教学手段也不能经常被使用。在农村中学,一班全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里面只有一两台电脑,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要。3、教师能够正确地把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有效地向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使本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例如:我校数学教师赵晶在讲“用尺规作三角”一节时,制作了教学课件,课件很是精美实用,把信息技术与抽象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非常的直观、

形象、生动,再配上教师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学的津津有味,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二)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1、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差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们把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中去的意识很差,总是摆脱不了传统的“依赖教师”这个观念。当然,有的学校和家庭不具备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条件,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导致学生信息意识差。2、学生缺乏一定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信息知识掌握的不够丰富,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用,这需要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指导,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的知识,帮助学生充实信息知识。通过了解,在很多农村中学中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应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3006008 刘慧 摘要:信息社会每分每秒都有数以千计的信息进入人们的生活,信息素养也随之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避免遭受负面信息的“吞噬”。 信息的传播的形式由声音文字到图形图像再到视频动画,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得益于“物联网”“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的广度也是突飞猛进。每秒钟就会有无数消息散播开来,那么如何能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消息避开无用消息,避免没必要的浪费时间和精力,是当代人应该掌握的一个课题。 说起“素养”大家并不陌生,大致是素质和修养,对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也很重要,碎片信息大量袭击的时代信息素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良好品质。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 一. 信息意识。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

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二. 信息能力。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三. 信息道德。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

(完整word版)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最早是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柯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其后, 随着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人,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 年给出的定义, 即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能力。[1]其中,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能力。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信息素养构成要素 在已有的对信息素养构成的研究中有多种说法。从理性上说, 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有人曾提出过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 俗称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 包任务、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合成展示和鉴赏评价。[2]笔者认为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应该涉及信息知识、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几个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表现为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追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1.信息知识 知识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和信息知识。信息素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指学习者平日所积累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知识,基础知识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信息素养所涉及到的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的了解,包括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问题。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个人平时具备的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 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 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 有寻求信息的兴趣, 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并具有一定创新的意识。意念决定行动,信息意识的提高是塑造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 第一,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具备这方面素质的人会有意识地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各方面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视野 和头脑。 第二, 有意识地运用身边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信息的不完全性决定了我们对信息的认识只能是从某个侧面或多个侧面去认识, 要想对信息了解更加全

big6-信息素养模式

信息素养培养模式——Big6 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素养概念由国外引入,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内学者结合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但大多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具体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没有深入探究。国外对信息素养的实验研究,最有影响、最著名的当数“Big6技能”。全球数以千计的教师正在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Big6方案,国内对于Big6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笔者对两个Big6方案《阿拉斯加研究计划》与《“投资沈阳”报道》以Big6的6个步骤进行对比评述。《阿拉斯加研究计划》是由Big6的创始人迈克·艾森堡(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erkowitz)于1990年设计的,是一个完整实施且较为成功的课例。《“投资沈阳”报道》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类Big6方案,受到了国内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较优秀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案。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来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下,两课例有异曲同工之处,各有千秋。 #1任务定义 任务定义是完成作业的关键环节,但常常被忽略。教师不会故意给一些模糊的表述,但学生经常存在着理解作业意图的困难。 国外课例任务的给定比较简略含糊,学生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只是谈论阿拉斯加的人、动物和植物、工业、游览区。在后面的信息整合过程中,对作业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很典型的美国式教育方式,在大而宽泛的主题之下任由学生探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笔者认为,强调研究性学习,主题要明确,范围大小要适中,符合教学目标,在国内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建议开展这种“太自由”的探究。 国内课例任务定义以活动要求的形式出现,详细明了,学生知道要干什么,能做到心中有数。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有些繁琐,不易接受,建议任务给定要更简洁些,2~4的活动要求可贯穿在后续的环节中。 两课例在引入任务时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值得提倡,国内课例更为清晰。(注:国外课例原无情境导入环节,由译者添加)。 #2确定信息搜索策略 搜寻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由于资源的多样性,筛选及对资源排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学生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国内课例几乎很少涉及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策略,大部分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这一工作,直接给定资源范围,如书目、网址和参考文献等等。 Big6模式在这一阶段很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搜索策略,国外课例要求通过讨论和学生调查确定需要的信息种类和与之相配合的适当资源。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这一环节国外倡导利用头脑风暴(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2511320765.html,/webquest/brainstorming01.htm)来确定信息搜索策略。信息搜索策略因人、因实际问题而异,形成有个性的搜索策略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测试一下你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素养 科学素养的英文名字叫做Scientific Literacy。对科学素养涵义的理解和表述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所以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广泛认可的表述。针对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以下为国际上几个有代表性的表述。 z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做出 决定的能力; z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PISA)中提出,科学素养的测试应该有三个方面组成:科学基本观念、学实践过程、科学场景,在测试范围上由科学知识、科学研究 的过程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组成; z美国学者米勒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报刊上各种不同科学观 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关于科学技术 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能力; z欧盟国家科学素质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 这些表述虽然很专业很到位,但对大部分读者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让我们换一个轻松一点的话题: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怎么称呼孙悟空的? 猴哥!估计很多人会给出这样的回答。这是影视剧中最常用的称呼,很贴切、很直观,可翻遍《西游记》也找不到这个深入人心的称呼。猪八戒可以称孙悟空“哥”、“哥哥”,不高兴的时候称“猴子”,生气的时候还可以称“弼马温”,就是不能称“猴哥”。估计如果称“猴哥”,不仅猴子会生气,连唐僧都不答应。理由很简单,生活中可以“王哥”、“李哥”地称呼,但那是对朋友的称呼。王大妈可以容忍别家的孩子称她们家老大为“王哥”,但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家老二称老大为“王哥”。 我不是研究文学的,因此也没有攻击影视剧导演的动机。为什么会读出这样一个怪异的问题?是习惯,一种在阅读科技文献过程中自然养成的阅读习惯。科技文献中,名词定义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阅读这些科技文献,对一些专用词汇的使用方式会变得更敏感,在阅读其他文字时,自然就会有挑剔的眼光。所以我个人对科学素养的理解是这样的:对于一种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是否能够有足够专业的挑剔眼光,应该可以作为评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

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编辑本段信息素养培养的五个方面 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过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编辑本段信息素养的八个主要表现能力

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1、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答:信息素养既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它因该包括四个方面:: 1、具有较好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 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在信息社会尤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具体体现在: (1)爱护公共设备,不随意偷换鼠标和键盘。 (2)负责任地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甚至给计算机加设密码等;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等;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 (3)不非法复制软件和购买盗版软件。 (4)不制造和传播病毒。 (5)自觉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做黑客等。 (6)合作学习时注重集体、敬业精神。 (7)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 (8)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做到网上文明聊天等。 2、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 学生即使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不想用或缺乏使用的意识都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具体体现在: (1)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意识,能快速判断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2)使用信息技术的渴望。例如,遇到问题想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如果知道做某一件事情必须要利用信息技术,那么自己一定会积极参加;一有空就使用信息技术等。 (3)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通过信息技术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等。 (4)使用信息技术能获得美好的享受。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能做更有趣更富想象力的事情;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具创造力地完成任务;使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感到很舒适等。 (5)能克服使用信息技术的恐惧症或消极影响。例如,由于害怕出错,使用信息技术时常犹豫不决;使用信息技术觉得枯燥和心烦,精神高度紧张;使用信息技术剥夺了与别人交流的时间;使用信息技术感到很困难;学习信息技术是浪费时间等。 3、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基础。各个国家对信息技术知识都作了很好的规定,我国在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生信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从使用的角度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

第一节 认识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 国家精品 周建芳、沙玉萍、王一 评价课 第一节 课后测试 返回 课程名校学校云2020考研名师专栏 新 客户端 搜索感兴趣的课程 1 单选(6分)课程中曾经提到“万不得已,不用百度”,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得分/总分 A.百度中广告太多 B.在搜索信息的时候,尽量使用专业的资源系统或垂直搜索引擎,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综 合类搜索引擎 6.00/6.00 C.我们应该使用搜狗搜索引擎 D.百度搜索质量太差,不如其他的搜索引擎 2 单选(6分)下列不属于信息伦理范畴的是( )得分/总分 A.在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时候要尊重知识产权 B.不使用信息暴力 C.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6.00/6.00 D.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护别人的隐私信息 3 单选(6分)斜杠青年指的是( )得分/总分 A.走路姿势不端正的人 B.标新立异的人 C.沉迷网络和游戏的人 D.具有多重身份的人 6.00/6.00 4 单选(6分)关于信息素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信息素养属于信息检索的重要能力之一。 6.00/6.00 B.信息知识、信息伦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 C.在信息素养的定义中,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D.信息素养是一种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5 单选(6分)关于终身学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终身学习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B.基于信息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亦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C.终身学习是个体使用社会发展的需要。 D.终身学习仅仅指毕业之后的学习。 6.00/6.00 6 多选(10分)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其中包括( )得分/总分 A.别人写好的校验身份证号码的Excel 公式 2.50/10.00 B.一个在线识别手写符号的网站 2.50/10.00 C.学英语的攻略 2.50/10.00D.身份证最后一位(第18位,校验码)的校验规则,也就是通过前17位数字计算第18 位数字的具体公式 2.50/10.00

小学科学素养题库2.doc

小学科学素养题库 2 实验题: 过滤实验的操作。 实验要点:四靠四低于 连续测量并融化成水的问题,并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制成折线 统计图,并分析。 实验要点: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制图的基本要求 分析要体现数字模型解释物理模型。 客观试题: 判断题。 华氏温度是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 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度。() 解析:正确答案为“错”。华氏温度是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 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 度,把水银温度计从 0 度到 l00 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 份,每一份为 1 华氏度,记作“1℉ ”。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 ℉,沸点为 212 ℉ 。 简述题。 (1)溶化、融化、熔化三个概念中任选两个概念进行辨 析?解析:能答出两个概念的定义即可得分。 “融化”与“熔化”是一回事,都是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对 常温下是液态的用“融化”,常温下是固态的用“熔化”。“溶化”则是另外的意思,是物质在溶剂里溶解。 (2 )凝结、凝华、升华三个概念任选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并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解析: 凝结: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现象: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冬天的最里出来的哈气等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 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 化。升华的现象:冬天晾衣服,没有风风,低温状态下,衣服上的冰 升华,衣服被晾干了。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 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 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 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连线题。 浮力伽利略 摆哥白尼 日心说托勒密 地心说阿基米德 解析:浮力——阿基米德;摆——伽利略;日心说——哥白尼; 地心说——托勒密;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尔 选择题。 牛顿是几世纪哪国的伟大的科学家()。任选两个方面并 说一说,他在数学、天文、物理力学、光学成就和贡献 A 、十六世纪英国人 B 、十六世纪波兰人 C 、十七世纪英国人 D 、十七世纪波兰人 解析:本题应选 C。 数学方面:发明了微积分。 天文方面: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力学:牛顿三大定律。 物理光学:发现太阳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简答: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他是几世纪哪国的伟大的科 学家?请说出伽利略在摆的研究方面的贡献?并说出摆的摆动周期 公式。 解析: 16 —— 17 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摆的快慢在一定的摆角 下,只与摆长有关。 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L/g) ,只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 度有关 ,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 比. 主观题: 简答题。 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解析: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 的主要方式。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 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 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涉及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掌握书本知 识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书本知识在知识论里面属于陈述性知识, 或称为编码知识。这类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属于间接经验,是可 以通过接受、理解、巩固、应用学到的。围绕着学生的上述学习过 程,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好教学活动。通过以适当的方式展示新知 识、讲解、提问、练习、组织学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接受、理 解、学会与掌握这些知识。这是现行大多数教师所认识与具有的教 学观。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 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 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 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这是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 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 或默会知识。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 学会,而是必须习得的。这里的习得是指学生需要通过亲历某些 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 果。这是直接经验习得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 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 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 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 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这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 习最大的不同。 简述题。 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关于溶解的概念的建立时,有一个把面粉放

让科学素养在思维碰撞中发展

让科学素养在思维碰撞中发展 左所小学余会仙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的创造性劳动,让学生既学得开心,又能满载而归。教师就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呵护其好奇心,鼓励善问,让学生的思维在质疑中不断发生碰撞,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素养 我们知道,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展示自我魅力的舞台,而是师生在自然状态下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在不断碰撞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中不断发生碰撞,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较强,对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这一点对我们科学教师来说是“福音”,是优势。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如何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并最终引导孩子形成科学志趣。例如,我在上《太阳和影子》一课时,发现很多孩子都知道磁铁能够吸铁,因为他们都有玩磁铁(吸铁石)的经历,所以根据经验知道磁能够吸铁。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就问学生“磁铁能吸引铁,那么铁能否吸引磁铁呢?”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学习效果出奇的好。 二、呵护学生好奇心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路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一)积极思考。我们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得出在实验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几点,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加发挥。 (二)学会“解难”。在教学中,当学生“解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刘倩倩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摘要] 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层次出发,尝试提出了家庭、社会、个人信息素养培养的一般要求。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 ”一词早在1974年就已被提出, 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指出: “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 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 在其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了定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国内的学者们, 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剖析, 具有代表性的是张艺兵、李艺的信息素养新界说对信息素养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从技术学视野看, 将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对信息素养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会带上人与时空交汇的烙印, 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它实际上是一个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时代的要求而动态发展变化的多元化、有层次的综合性概念。 二、信息素养的层次 一般可以将信息素养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几方面, 是涵盖面较广, 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 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 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这就是信息意识.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 解读信息的能力很强,能从众多信息源中敏锐捕捉、选择、利用有效的、利于达到信息活动目的的、有价值的信息, 善于从旁人看来司空见惯、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面对纷乱无序的信息能够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进行识别和选择, 从而较快地做出相应反应.能够自觉地学习、掌握各种现代信息工具, 并将其熟练地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如经常阅读电子出版物、在互联网上或利用图书馆查找学习资料等.对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一般来说, 信息知识方面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信息基本理论的科学理解. 如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运动的规律, 信息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原则, 信息化、信息化社会, 信息检索、信息方法等.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是网络知识;三是多媒体知识;信息伦理知识. 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法、民法等有关软件和网络法律保护条款, 使信息用户在使用网络时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 不输入有害信息和病毒, 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为具

浅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 学号:111424104 姓名:陈梦思班级:1117241 在当今信息量剧增的世界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和利用信息。同时,随着信息的多媒体化,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数量的爆炸增长使我们要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它是网络时代素质教育的有机内容。 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养培养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走进网络这一更为浩瀚的知识海洋,培养同学们主动、积极地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以便能更好的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现代高等院校同学信息意识还比较单薄,同学们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对于信息、知识的获取如果要和信息技术沾点边的话也多局限在老师的课件和多媒体演示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都不高,若要问他们上网络的目的,回答最多的是聊天、游戏、影音,平时很少有同学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答或课题的研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遇到问题最先

想到的还是“问老师”。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不只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如何应用所学的方法技巧去获取、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最后是要加强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诸如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网络陷阱、网络游戏等负面的因素也正同时威胁着我们。目前,整个社会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尚待完善,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我们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培养为核心,在信息素养培养教学中加强人文、道德和法治教育,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素养是促进他们自身综合能力同社会的要求结合一起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入手,培养知识创新的本领,从而实现信息向知识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能力向技术转化的飞跃。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课程论文评阅表 学号14060127 班级信管1班姓名杨婧雯论文题目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方法 评分依据评分标准得分 论点正确、有新意、有创见正确、有一定新意 基本正确 错误较明显 完全错误 论据充分、资料翔实、真实可靠较充分翔实 一般 较少 空乏无力 论证论证严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较强说服力,引文准确论证较严谨、思路较清晰、符合逻辑、有一定说服力,引文准确 思路较清晰、引文较恰当 有一定的说服力 紊乱、自相矛盾、大段抄袭他人文章 结构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层次分明 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有不合理部分,逻辑性不强 结构混乱、文不对题、或有抄袭现象 深度和广 度见解独特,对问题分析透彻,且非常全面有自主的见解,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入全面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的深度、广度一般分析比较深入全面 对问题的分析既无深度,又无广度 规范化格式完全符合规范,字数在3500以上 格式比较规范,字数在3000以上 格式基本符合规范,但有个别地方不合规,字数在2500以上格式规范性尚可,但不足之处较多,字数在2000以上 格式不规范或字数严重不足

总分 :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方法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论文摘要】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向上的态势。信息素质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深度和综合程度。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处于转型期间,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真分析大学生信息素

科学素养论文.docx

读《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有感 读了《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肩负着更多使命的,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养,比如心理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的,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我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课时,我们普遍要接触到信息化的辅助工具,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导学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不懂的事物,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教学生活,学校经常安排我们参加外出听课,培训活动,这些都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好处,能很好的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当然,我觉得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继续教育形式的终身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内的继续教育就是针对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学习。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等。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和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自主地选择教育、参与教育,主动地成为教育对象,在继续教育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职业素养教育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职业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

一、引言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国民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当前学术界从信息素养定义、特征,到信息素养理论与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结合,再到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都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总的说来,对信息素养自身理论研究关注得较多,而对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等研究较少,而且理论研究成果尚待澄清。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深入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974)最先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Kalthau(1987)认为,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Doyle(1992)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并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3]。Bruce(1994)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4]。余玲(2004)则把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文化,更多地强调文化的理念[5]。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从知识的角度看,大学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要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具有前沿性的知识。大学教育传授的内容很多是属于未定论的前沿性的知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授课老师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老师不可能像高中或初中的教师

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资料 单迎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literacy”的英文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个提法是与传统的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相联系的。而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信息社会,出现了多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literacy”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由于人们目前对信息素养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所以不少学者十分重视对信息素养人的特征的描述,为我们理解信息素养的性质及其构成提供了广阔视角。 Culture:社会群体的氛围与环境。 Literacy:个人的修养与所受到的教育,是一种素养。 一、国外定义 “信息素养”定义的是不断发展着的。 信息素养是基于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具有整体性;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具有发展性;信息素养表现在人的不同方面,具有层次性。对信息素养的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会带上人与时空交汇的烙印,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974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最早是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3霍顿(HORTON)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 BREIVIK) 1987年,信息学专家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89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 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也是经常为人引用、较为经典的定义。 1990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 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2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 1992年,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10种能力: (1)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