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

1、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手握勺子顶端;(2)、放外焰加热;(3)、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4)、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5)、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6)、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7)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不是,白糖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蜡烛燃烧了,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氧

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实验过程

(1).试验过程:把米饭或者淀粉用镊子放在洗净的玻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碘酒滴于米饭或者淀粉上.

(2)试验观察:有什么发现吗?变蓝色.(3)试验结论:米饭+碘酒——>蓝色

4、铁生绣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

研究的问题:铁的生锈与水、空气有关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空气有关

实验的材料:试管、铁钉、油等

实验的方法

将铁钉放入三个试管中,一个里面是干燥的空气(封口)一个试管里装半试管的水,但要使铁钉有一部分留在空气中,第三个试管里装水且淹没铁钉,上面再用一层油密封,过几天后会发现只有第二个试管里的铁钉生锈了,这个实验证明铁生锈必须满足同时有空气和水,也就是说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最易生锈

注:空气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红褐色)

铁生锈是个复杂的化学反应,且反应放热是一种缓慢氧化现象

5、一个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实验

铁置换出了硫酸铜中的铜,铜变为单质铜,附着在铁钉上.

而铁变为铁,溶在溶液中.这个过程中,铁钉变为红色如果硫酸铜溶液是少量的话,颜色蓝色变为浅绿色,如果硫酸铜溶液很多,颜色几乎不变.(看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覆盖,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6、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3)制作月相规律图

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说明;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7、实验名称:填埋场模拟实验

设计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材料: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

过程和方法:

(1)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

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注意事项:浸墨水时注意不要溅到衣服和桌上

特别说明:加入清水代表雨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垃圾,瓶中下面的清水代表地下水.

8、食和月食实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

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9、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实验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实验过程:

(一)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1)、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字;用镊子撕取“#”中间的表皮待用;

(2)、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片中间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二)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10、我们来造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设计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材料: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过程和方法: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注意事项:使用重球时注意安全,避免砸伤.

11、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实验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片、杯子、蜡烛、火柴、白纸.

实验过程: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把一部分小苏打倒到纸上,观察特点,(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把一部分白醋倒入玻璃杯中,观察特点,(有点淡淡的黄色).把观察过的小苏打和白醋放在桌子中间,在后面的比较中要用到.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指导学生用燃烧的细木条伸入杯中,观察火焰的变化.(火焰熄灭)提问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产生的气体可以灭火)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气体是二氧化碳)(3)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蜡烛火焰熄灭)根据这种现象,你们又能获得了什么证据?(产生的气体可以灭火)能做出怎样的推断?(气体是二氧化碳)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气体是二氧化碳)为什么?(能够灭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说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