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第一部分“个人主义”的语义

第一章法国

作者认为,个人主义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individualisime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谓的根源——启蒙运动——的普遍反应。法国大革命证明了这样一种思想,高扬个人有害于国家的稳定,会把国家瓦解成“一片混乱的、反社会的、不文明的、互不相干的基本要素”拉梅内认为个人主义做摧毁的恰恰是服从和责任的观念从而也毁灭了权力和法律;剩下的不就之于利益、激情和歧见的可怕的混乱了吗?

首先系统地使用个人主义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20年代中期圣西门的追随者。圣西门主义同样抱有反对革命的思想,对启蒙运动虚夸地赞美个人持批判态度,害怕社会的原子化和无政府状态,期望一种有机的等级森严的组织起来的和谐的社会秩序。个人主义这个术语在十九世纪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在法国通常带有一种贬义,甚至至今能然如此,意味着强调个人就会有害社会的更高利益。

路易布兰克认为权威、个人主义和博爱三大原则造成了世界和;历史的分裂。——个人主义的原则把个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使他成为周围事物和他自己的唯一评判者,赋予他不断膨胀的权力,而没有像他指出他的责任,使他沉湎与自己的力量,对整个国家宣布自由放任。由路德所开创的个人主义,从宗教的基因中游离出来以不可遏制的力量发展起来。。。。。。它支配着当代世界,成了一切事物的神圣原则。在现实巨大的进步过程中,个人主义是举足轻重的。它为遭到长期压迫的人类思想提供了呼吸的空间和活动的范围,使人类思想恢复了自豪和胆略,使每个人都能对全部的传统时代、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的信念进行批判;有时把人置于充满焦虑、危险的孤独境地,但有时又使他满怀尊严,而且还使他在无穷尽的斗争中,在普遍争论的骚动中,能够亲自解决自己的幸福和命运问题。。。。。

个人主义——由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新词。是只顾自己而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疏远了他的同胞大众,疏远了他的家庭朋友,把大社会弃之不顾。最初,它仅仅有损公共的生活的德行;但久而久之,它会侵害和毁灭所以的一切,最终陷入纯粹的自我主义。

托克维尔断言;民主不仅使每个人忘记了祖先,而且使他不顾后代,并与同代人疏远;它使每个人只想它自己,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个人主义是因为没有能为个人提供一种框架的中介团体和缺乏对国家的防备而产生的。(就美国而言,他们因为有着自由的组织和制度以及积极的公民职责和权力,所以他们完全避免了个人主义的破坏性后果:他们用自由政府了个人主义。)

第二章德国

齐美尔说:新个人主义可以叫做质量个人主义,与18世纪数量个人主义相对照。或者可以成为独特性的个人主义,它反对单一性的个人主义。总而言之,浪漫主义也许是一条最宽广的渠道,由此个人主义达到19世纪的自觉。歌德创造了个人主义的艺术,施莱尔马赫则奠定了它的形而上学基础:浪漫主义为个人主义提供了情感上的经验依据。

德国的个性概念有一段值得注意的历史。起初是作为一种对个人天才和创造力,尤其是对艺术家的崇拜,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主观、独处和内省的无上价值,它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一方面,它导致狂放不羁地追求特立独行,导致最纯粹的自我主义和社会虚无主义。

在施蒂纳看来;我,利己主义者,心中并没有“人类社会”的福利。我不想为它牺牲任何东西。我只是利用它,,但是为了能完全利用它,我必须把它变成我的财富和我的创造,就是说,我必须消灭它,在它的废墟之上建立自我主义者的联盟。

厄恩斯特.特勒尔奇:那些信封永恒的和神授的自然法,信封人的平等,信奉普及人类

的统一的意识的人,那些在这些事物中寻求人性本质的人,难免把德国的学说看作是既神秘又野蛮的怪物。持相反看法的人则在历史中看到一股奔腾不息的潮流,认为历史的运动会产生出非凡的个性,而且根据一种常新的法则不断地形成个人结构。这种人必然会把西欧的观念世界看作冷酷的理性主义和平等化的原子化主义世界,一个浅薄和伪善的世界。

弗里德里希梅内克认为:由于特立独行的个人主义不断深入人心,此后的德国到处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涌现一种新兴的、更为生动的国家形象,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世界景象。如今似乎整个世界都充满着个性,每一种个性,不管是个人或是超个人的,都由它自己独特的生命原则所支配。不论自然还是历史,都构成了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所说的“个性的深渊”。。。。。个性无处不在,心灵和自然的统一性无处不在,通过这种同一性形成了一条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强有力的纽带,把个体现象在其他方面的无限多样性和丰富性统一了起来——这就是现在以如此多样的方式在德国突然出现的强有力的新概念。

托马斯曼认为:德国的个人主义就在于“包括了个人的自由”。“对吹鼓个人主义的启蒙运动加以否定,并不等于必须使个人淹没在社会和国家之中”。德国的有机共同体理论维护自由,而源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却导致雅各宾主义、国家专制主义和暴政。“有机体”是一个“说明了生活之本相”的术语,因为“一个有机体并非仅仅是其部分的总和,而是那种超出其部分之外的东西就是其精神,就是它的生命”

第三章雅各布布克哈特

布克哈特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看作是“从这个民族的半觉醒的生活中冒出来、并且自己已具备有个性”的人。在他看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由于道德自主、隐私权的发展以及独特的个性而成为“近代欧洲儿子中的长子”——个人首先从内心里摆脱了一个国家的权威,这种权威事实上是专制的和非法的,而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今天都被称为叛逆罪。看到别人自我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受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在一切客观的事实、法律和无论哪一类约束面前,他保留着由他自己做主的感情,而在每一个个别的事件上,则要看荣誉或利益、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自己的心里占上风而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

第四章美国

在美国,“个人主义”最初是唱着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的颂歌而出现的。它成了一种具有巨大意识形态意义的象征性口号,表达了包含在天赋权利学说、自由企业的信念和美国之梦中的不同时代的所有理想。它确实表达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在美国广泛流行和有着深刻影响的社会理想(实际上,它至今仍在美国意识形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所提倡的一套普遍性的主张,被认为与旧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格格不入。它并不涉及社会分裂的根源,或者向未来和谐社会秩序的痛苦过渡,也不涉及培育人们的特立独行精神或有机的共同体,而只想实实在在地火尽快地实现人类进步的最后阶段,那是一种具有自发内聚力的社会,那里有着平等的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自由放任、自然正义和公正机会以及个人自由、道德发展和尊严。

有人认为个人主义表达了“对自我的强烈的自信,或者对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的信赖”,表达了“全体公民为追求他们自己的财富与个性而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对仰人鼻息的蔑视”。

内战结束时,“个人主义”已经在美国意识形态的语言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学家约翰德雷珀为庆祝北方社会制度的建立写道:北方人民处于不间断的活跃状态,身心都在劳作不息。。。宏伟的城市在四面八方崛起;整个国家运河、铁路纵横交织。。。金融业、制造业、商业公司聚集这亿万资本。各种团体一应俱全。。。教堂、学习、医院星罗棋布。外贸能与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匹敌。这种惊人的社会发展奇观,真是个人主义的结果,就像上演了一场无拘无束的活动剧。每个人都试图做他能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詹姆斯布莱斯认为:个人主义,对事业的热爱,对个人自由的自豪,不仅已被美国人视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也是他们的祈求;他们已经接受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这一美德。

第五章英国这个术语在英国扮演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是宗教中的新教徒、纯正的自力更生的英国人、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的英国人的浑称,还用来指英国自由主义不同流派的共同特征。

第六章

第二部分个人主义的基本观念

第七章人的尊严首先,存在着一项根本的伦理原则:单个的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或尊严。这一观念被林赛看作是《新约全书》和全部基督教义对“对个人主义的最大贡献”。

在个人主义的基督教形式中,一切都以上帝为中心,同时也暗示了上帝赋予的灵魂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巴枯宁:一个人只有尊重、热爱所有人的人性和自由是,同时也只有当他自己的自由与人性收到所以人同样的尊重、热爱、支持时,他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

康德——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作为目的的本身而存在,他完全不是作为手段而任由这样或那样的意志随意使用。他的一切行为,不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其他理性的存在,都必须把他同时当做目的。他指出,理性的存在叫做人,因为他们的本性表明他们就是目的本身——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从而限制了对他们的一切的专横待遇(并且是一个受尊重的对象)。所以,他们不仅仅是主观目的,不仅仅是作为我们有价值的行为的结果而存在:他们是客观目的,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是任何其他目的都不可代替的目的,一切其他的目的都只能作为手段为他服务;除此之外,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找到有绝对的东西了。康德认为这是客观原则,于是得出了如下时间命令:你要始终以这样的行为方式对待人性:把你身边的人性和其他人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的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手段。

第八章自主根据这个观念,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属于自己,并不受制于他所不能控制的力量或原因。特别是,如果一个人对于他所承受的压力和规范能够进行自觉的批判性评价,能通过独立的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目标并作出实际的决定,那么一个人就是自主的。

在《关于认定尊严的演说》德拉米兰多拉借上帝之口:上帝终于决定,凡是可以给予一无所有之人的,凡是属于每个人的一切,都应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他对亚当这样说:亚当啊,我不给你固定的地位、固有的面貌和任何一种特殊的才能,以便你可以取得和占有完全处于你自愿的那种地位、那种面貌和那些才能。。。。我给了你自由,你不受任何限制,你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天性。。。我既不把你造成天上的东西,也不把你造成地上的东西,既不把你造成死的,也不把你造成不死的,你是你自身的雕塑者和创造者;你可以堕落成为野兽,也可以再生如神明。

斯宾诺莎的基本思想是将自由和奴役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一个自由的人,就是一个积极的、自决的、思维着的人,自由的范式就是由内在决定的理性导出不言而喻的真理。自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主,自由就在于“将(一个人的)所以欲望和反感整合成为一种协调的行为方式,一种发展他自身的理解力,一种发挥他的能动力量的行为方式”

第九章隐私如穆勒所表述,个人不受或不应受到别人干涉,能够做和想他所中意的任何事情——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他自己的利益。

第十章汉娜阿伦特认为:隐私这个词本身就已表明,它的剥夺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字面上看,隐私指的是被剥夺了某种东西,甚至是被剥夺了最高尚的和人人皆有的能力的那种状态。因此那种只过着私人生活的人,就如同奴隶一样,是不允许进入公共领域的,或者,就像野蛮人一样,还没有建立起这个领域,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然而,当我们今天使用“隐私”一词时,我们不再会想到原初的那种被剥夺的状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经过近代的个人主义,私人领域已经极为丰富的缘故。在她看来,对于古人来说,隐私是一个必然同自由的领域,即政治或公共的领域相对立的领域。因此,“家庭的私人领域就是照料和保证了生活必需品、个人生存及人种繁衍的地方”。她认为这种隐私观念与现代观点有着霄壤之别:我们既不统一希腊人的观点,认为在公共生活领域之外的“某人自己的隐居处打发一生是“愚蠢的”,也不同意罗马人的观点,认为私生活仅仅是国家事务之外一个暂时的避难所。今天,我们把私生活看作一个隐秘的领域,这种观念的产生,虽然不能追溯到古代希腊的任何时期,缺可以追溯到罗马晚期,然而,它那特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现代以前的任何时期都是不为人所知的。”

然而,隐私在它现代意义上。即一个不应受“公众”干涉的思想和行为领域,的确构成了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在伯林看来这就是自由,就如从伊拉斯谟时代到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要求公民自由和个人权利,反对剥削、屈辱、滥用公共权力、大规模扼杀惯例或进行有组织的宣传,都是源于这种个人主义的、颇有争议的人的观念。对于穆勒来说,任何人的行为,只有在涉及他人的时候才必须对社会负责;如果仅仅涉及到本人,那么他的独立性就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对自己、对自己的身心来说,个人是最高的主权者。存在着这样一种行为范畴,在那里,与个人不同,社会和它只有(假如还有的话)间接的利害关系。这个范畴包括一个人的生活与行为中仅仅和他本人有关的全部内容,或者假如也和他人有关,也只是出于他人的自由或自愿,出于非经蒙骗的同意和参与。这是“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它首先包括最广义的良心自由;思想与感情自由;评价所有实践、思维、科学、道德或神学问题的绝对自由以及发表和公布看法的自由…其次,爱好与追求的自由;订定合乎自身性格的生活计划的自由;按照自己喜欢的去做并合乎以下推论的自由:只要无害与我们的同胞,就不应遭到他们的妨碍,即是他们认为我们的行为愚蠢、荒谬或错误;以及第三,“在同样的范围之内,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总而言之,落幕了认为,惟一名副其实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的方式追求我们自身福祉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样自由的努力。贡斯当认为,凡事只要不打乱秩序;凡事仅属于个人的内心,如意见;凡事只要在陈述意见时不伤害别人……就工业而言,凡事只要允

许企业进行自由竞争——这都属于个人的事情,不能被合法地从属于社会权力。

第十一章自我发展——典型地源于浪漫主义。这一概念以及自我修养的现象,或许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

施莱尔和马赫描述到:我如何逐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以他自己的不同方式,通过他自己人性中的各种因素的特殊组合,在他自身中表现和展示人性。因为人性应该以各种特殊的方式,在整个时空中展示自身。人性所孕育的一切,都应该是从人性自身的深处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东西。

洪堡认为:理性不能向人祈求任何其他的条件,而只能希冀这样一种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不仅每个人都享有通过自己的能力以他完善的个性发展自我的绝对自由,而且,外在的自然界能然未被他人力所雕琢,而只是接受了每个人呢根据他自己的自由意志、他的需要和天性所赋予的特征,而这种天赋仅仅受制于他的能力和权力的限度。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一教案

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一. 设计依据: (一)说理透辟,语言概括、精确,是本文的两大特色。说不出充足的理由和不善于使用简练、准确的论述语言,恰恰又是当前中学生议h论文.写作中普遍暴露出的弱点。应该扬课文之长补学生表达能力之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长于说理和精于用语的特点。 (二)本文结构并不复杂,条理十分明晰,高二年级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是能够理清其层次,掌 握其大致结构的。教学中要巧作点拨,引导学生在通读 的基础上自己划分归纳,不必过细的剖析。 (三)高二学生处于毕业阶段,应该在新课的讲授中结合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教学要点: 概括、准确的语言。议h论文中语言准确性与鲜明、 生动性的结合。 正确、透辟的说理。以充足理由证明自己正确观点和 批判错误观念的论证方法。 引号、分号用法的复习和训练。 第一课时

重点 分段;第一部分语言分析。 进程 (一)带领学生逐节朗读,逐节划出或归纳出自然段的要点。 (二)全文可分几部分? 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7节)列举个人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其思想实质,并对个人 英雄主义深入加以批判。 第二部分(8—10节)正面阐明个人和集体的正确关系,教育党员要有共产主义的前进心,要为革命事业做好自 己应做的一部分工作。 (三)从整篇结构看,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先从反面指出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对集体的危害,批判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者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 体关系的错误,再从正面阐述了共产主义事业需要领袖 和英雄,教育党员和干部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为共产 主义事业作出贡献,鲜明地表现出了先破后立的论证特点。 (四)议h论文主要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真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它先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 鲜明、生动中,准确性是议h论文的第一要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指数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一个政治名词,任何一个人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加上“主义”就成为一个人的倾向,个人主义是一个人的主动倾向,而集体主义是一个人被动倾向,一个人越强大越倾向于个人主义,越弱小越倾向于集体主义,老虎强大,其工作方式是个人主义的,蚂蚁弱小,其工作方式是集体主义的,当一个人强大到无所不能的时候,他一定是很个人的,这很可怕,当一个人弱小到没有缚鸡之力,他是最需要集体的,这更加可怕,因为这种威吓是隐性的。 如果社会逻辑从集体主义开始,那么人只能是幼稚的、愚味的,人的发展至多是受控制牵引的,因为集体需要这种状态。如果社会逻辑从个人主义始,那么人就是主动的、自然的、人本的,这也是马克思所说“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以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的概括。作为个体的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整体,而集体只不过是人为的、虚拟的整体,一个实在整体各方面的发展一定是自然联结的,互相润泽的,实现各尽所需;一个虚拟整体中每一个方面往往都有相同的目标,在一起为目标努力的时候,也反过来被目标所累。 人是一个自然“集体”,在于它各部分功能不同,五官各做着自己的事,享受着各自的利益;集体当中肯定有功能相同的部分,就是因为有相同,“同性排斥”,也就很难成为“集体”。 每一个人的发展是集体发展的条件,集体发展是个人发展的保证。后半记是可疑的,虽然小河有水是大河有水的条件,但反过来说,大河有水是小河有水的保证,就荒唐可笑了,到了大河要反哺小河的时候,也就说明小河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发展自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任何人的发展都要靠自己,发展一定是个人主义的,只有个人主义才是发展的温床。 人的发展是冲破一重重禁锢而成的,从只能喝奶到可以吃饭,从只能受家人的庇护到可以独立行动,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一个工作变换为另一种工作,是对局限自己的“集体”不断反叛才成就自己。否则,谈何有发展。 辩证关系 没有个人主义也就无所谓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互相印证,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多数个个人主义的集中统一就为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中含有个人主义,某个个人主义也能代表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占优时,个人主义往往被抹杀,个人主义占优时,集体主义无法形成;在实践中,集体主义的正确性大都多于个人主义,在特殊情况下或偶然情况下,个人主义也可能正确。两者是对立辩证的统一。 灌输 在中国特色教育体制下,我们从小被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糟粕。使我们变得愚昧,变成顺民,变成侵犯他正当人利益的帮凶,后而感到光荣和大义凛然。

当代中国的个人主义现状反思

摘要: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本文通过对个人主义的源起探析,深入分析个人主义基本内涵的规定,立足于中国实际现状,反思个人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认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更需要具有宽容精神的个人主义。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发展哲学 梁漱溟老先生曾说:“在今天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亦还把个人主义当作自私自利之代名词,而不知其理。”时至今日,中国还是在很大的范围内,反对和批判个人主义,把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完全对立起来。本文即对个人主义作简要的梳理,阐述个人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状反思。 一西方个人主义的源起 罗素认为个人主义源于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希腊被罗马征服后,希腊人被迫退出公共生活,进入个人生活的小天地。他们开始研究在一个异己的社会中“独善其身”的可能性。后来,斯多葛派发展了他们的哲学,并创立了自然权利、自然法和自然平等的学说。伊壁鸠鲁派也可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关于自由意志的学说旨在把人从命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个人主义的直接来源当然还是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权向神权的挑战是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的焦点。文艺复兴的人是一个从黑暗时代强加于他的一切镣铐下刚获解放的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就是这样诞生的。文艺复兴使社会世俗化了,教会的作用随之下降,普通人才有可能突出自己的个性。 宗教改革对个人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肯定了个人的良心和判断。它为个人从罗马教会下解放出来奠定了神学和组织上的基础,为确认个人进一步扫清了道路。马丁·路德的革命使得教会的绝对正确被否定了,路德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光明而不是整个宗教机构,这是个人对现存秩序的一次大无畏的反叛,个人良心和个人判断的权利就这样开始了。随着教会的权力衰退,对个人起作用的外部权威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将上帝的力量置于个人心中,作为他内在的权威。个人和上帝通过《圣经》建立的直接联系给予个人关于自己权利和责任的强烈意识,由此演变为灵魂的自决权和个人的神圣性。 “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革命中,它是由圣西门派发明出来“表达19 世纪社会中人的处境特点他们的失落无根,他们的缺乏理想和共同信仰,他们的社会断裂,以及他们无情的竞争和剥削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合法的无政府状态”。 通过对西方个人主义源起的简单梳理,不难发现个人主义是对集团生活的一种反抗,是对封建等级制社会及其要求的不平等的群体主义的一种解放。 二个人主义基本内涵的规定 个人主义在各国甚至其各不相同的时期都具有不尽相同的意义。 在爱默生看来个人主义主要是个人的主观精神,它将个人从经验的层次上升到超验的层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价值现这一核心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日常交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体现。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跨文化交际;价值观;日常交际;美国文化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它们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语言的使用脱离不了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要素反映不同的文化属性,不了解语言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也就无法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的差异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精髓所在,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交际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 一、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美国文化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美国社会遵循个体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英语中有不少谚语很好地阐释了这种重视自我、依赖自我和强调个体独立的价值观。“Every man is nearest himself”(每个人都最亲近自己)。“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

计师),“God helps them that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由此可见。作为美国文化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深深植根于美国的民族语言中,且在日常交际、词汇、谚语、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体现。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日常交际中的体现 1.称呼语 在英语所有的人称代词中,“you”(你,你们),“she”(她),“he”(他),“we”(我们),“they”(他们),“it”(它),只有当它们位于句首时,才大写第一个字母。而“I”(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律要大写。大写的“我”。强调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汉语中,我们中国人往往会在姓氏前加上“老”或“小”来称呼他人。姓氏前加上“老”字表示对听话者的尊重。加上“小”字表示对听话者的爱护和关心。这样称呼可以缩短对话双方的心理距离。便于双方进一步交流,而英语中则没有类似的用法。这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主义,不希望自己因为年龄而受到他人更多照顾.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而且在英语文化中,“老”字意味着衰老残年,不中用,来日无多等。因此西方人十分忌讳“老”字.如果称某外国朋友为“old Mr.John”(老约翰先生)。肯定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不快。由于美国人强调平等,珍视平等的权利,他们的社会等级观念相对而言比较淡薄。因此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没有各种各样的繁多礼节。上级与下级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见面时只需笑一笑。说声“嗨”(Hi)

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

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 说中国的人 摘要: 以前我不知自我主义与自利主义的区别,每天只是做着自己该做和不该做的事!现在,我知道了他们的区别,倒使我陷入了困境!我以前做的事到底算是应该有的自我,还是不该有的自利呢?或者说,我做了应该做的事,中国的社会对我说,你做错了!所以,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达成目的而让自己的思想流落到了真实的自利!其实,我想,在中国,悲哀的人不止我一个的,应该说,现实的中国人因为某种似乎是道德的东西束缚住,不敢以正当的理由争取自我利益的实现,从而选择了自利的方法,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的:“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 关键词: 自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古代中国关于实现自我利益的思想现代中国人的弊病思想观念 名词解释: 一、自我主义: 自我主义(egoism):the fact of thinking that you are better or more important than anyone else.对事物的感受主观占的多一些,以自己的想法感受为主。自我中心主义第一次被让·皮亚杰提出,不过当时的自我主义是在认知发展理论上提出,认为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和观点上,以后又逐渐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立足点演化出不同的学说,比如有:哲学基础上的主观自我主义和客观自我主义、文化自我主义、儿童的自我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在此我们不一一阐述。 1.在一方面来说,自我主义即是利己主义,他的一切出发点都在于“己”这一个本身,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体现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地体现 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地核心.本文从个人主义地概念、个人主义地本质、个人主义地产生和发展、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地体现、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地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地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美国文化,提高我们地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文化;本质;体现;影响 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已形成地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地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美国文化中地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我们学习英语地同时也在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地文化.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地灵魂所在.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地正确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 一、个人主义地涵义 英语中地个人主义与汉语中地个人主义不同.从汉语地角度来看,个人主义带有浓厚地贬义色彩,即一切从个人地利益出发,是赤裸裸地个人物质利益与个人权利地追求.然而英语中个人主义地内涵却是积极地,肯定地,即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任何干涉和阻挠个人发展地外在因素.同时,个人主义又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甚至成了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地一种态度和倾向. 二、个人主义地本质 美国文化中地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它源自清教主义地理性原则,源自清教主义对个人自主地追求,是一种典型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 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地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其“没有政治者地政府才是牢不可破地政府” []地观点,早已渗透到美国民众地思想意识之中.如今,美国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地典型代表,这种植根于早期殖民时期及在开拓边疆时期得到发扬光大地自立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美国精神地重要组成部分.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地三大支柱.但代表美国文化模式基本特征地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个人主义成了美国人地最高理想及社会理想和世界观.对美国人来说,个人主义等于其生命攸关地身份认同.在美国文化地发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地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地精髓. 三、个人主义地产生和发展 美国地个人主义是伴随着美利坚合众国地诞生而产生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它地历史上曾经有多次移民地大潮,但给现代美国带来影响最大地主要是被“五月花”号载到北美大陆地英国人,这批移民主要是在英国大陆受到宗教迫害地清教徒?清教徒主张自己拯救自己,而传统地天主教认为个人只能通过教会?教皇或其他教主才能拯救自己,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他们地利益?因此,早期清教徒受到了圣公会地迫害,被逼来到了美国?早期清教徒地主张实际上也就是美国民族精神地核心——个人主义地根源?可是当早期清教徒来到北美以后,却发现

美国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对比 (自动保存的)

摘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过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开始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国家间的发展与进步。 跨文化的交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中西方在文化维度上存 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文化认为人们应该关心他们自己和独立,自我意识很重要,个人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他们崇尚自由和权利。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集体主义重视和谐而避免直接的冲突,他们强调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Abstract Since human beings entered 21th century,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s more and more closely. Different cultures begin to communicate so that it can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of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has been a common phenomenon.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has a great different. Americans have faith with individualism, Chinese have faith with collectivism.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of America believes that people are suppose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nd remain emotional independence of groups, organizations or other collectives. Self-emphasis is important. Individuals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 and their freedom and rights are of necessary values. However, collectivist culture of China emphasizes the in group. Collectivists value harmony and avoid direct confrontation. They emphasize building friendly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he key words: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编辑本段]个人主义的定义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名称】个人主义, 【拼音】gè rén zhǔ yì 【解释】有双层含义,一是个体主义,指的是从个人追求利益、自由、权利等方面正当要求。二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英文】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

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雷峰同志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句话直刺个人主义者的灵魂。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波普尔认为,个人主义同唯我主义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为既可以是个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做出的。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对立的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哈耶克指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1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 2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这种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的最典型的阐释者是霍布斯,人们常用机械主义来概括这种个人主义的立场。简要地说,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除了个人的目的,社会或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边沁曾说,所谓“共同体”完全是虚构的概念,“共同体的利益”只是该共同体的成员的利益之总和。与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其核心是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许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证就是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密尔曾经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论证言论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在个人主义中至关重要的还有伦理个人主义,它的核心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个人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善和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与恶的共同准则,善和恶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一个行为若只关乎个人,那么,个人就是该行为道德与否的评判者,他无须诉诸于任何高尚的伦理原则,只要判定该行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乐,就可评价该行为的道德性。宗教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宗教命运负责,个人有权以他个人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而无需要通过任何中介机构。伦理个人主义实际上使个人的意旨有了神圣性。正是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才有了可能。政治个人主义的原则包括:( 1 )个人权利的至高无上性;( 2 )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3 )政治个人主义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则。经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强调个人通过竞争和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强调政府较少干预经济。至于方法论个人主义,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完整的个人主义包含方法论个人主义,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诸项基本规范则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作者:F.A.哈耶克 个人主义 1 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国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融合

中国当下社会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倾向 11级金融(一)班林坤峰11121143 我们从小就在集体主义的教育下长大,原则上我们认为集体的利益至高无上。然而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受到不同文化的洗礼,渐渐地个人主义也开始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就中国复杂的环境以及众多的人口来看来判断中国现在到底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还是难有断论。 个人感觉中国人一直是偏重集体主义的民族,中国人习惯依靠亲缘、宗族的纽带来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尤其在封建社会,个人与宗族荣辱与共,个人追求要无条件服从宗族的利益,而皇权说白了就是一个管理天下的宗族。所以说中国的历史是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远多过个人的历史。 这种思维和认知深入骨髓,以后能否改变尚未可知。但就目前来说,中国人依然是集体意识强,只不过这个集体不仅仅指国家、社会这种大集体,中国人的实用主义使我们更多地关注与我们自身休戚相关的宗族和家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现在有些人很自私,素质很差,其实那不是真正的自私,他对自己的至亲往往显得更好,我就遇到过很多这种人。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是血缘维系的宗族家长制,这种乡村共同体是中国社会的细胞。这样一个共同体承担的不仅仅有传统意义上家族血统的存续、文化的继承,更承担了现代意义上了地方自治、税收治安,乃至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这种以集体形式的社会单元,不仅体现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景上,更体现在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吃饭一大家子,过节要团圆,连“国”和“家”两个字到了近代都成了“国家”一个词。如果说集权专制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那么宗族家长制就是维系民族延续的重要保障。 所以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如此重视伦理秩序、乡村治理的社会结构形态,为什么没有培育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公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唐古风,为什么没有延续至今,培养出具有高度自律崇尚礼仪文明的人?为什么地方性的自治没有成为民主的发端,进而孕育出自由开放的中华民族,开启国家乃至文明的新时代。 但是从社会道德上讲,可能偏集体主义。这意味着出现伤害集体利益的事情,仍然会被抨击。甚至是宣扬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优先地位的言论,也会受到广泛批评,比如范跑跑事件。其实范美忠跑掉了,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范美忠公开说无论谁在后面他都不会管、都会自己先跑,这就被抨击了。 说说中国,我们的集体主义,更多的来自宣传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从小就教育要“舍小家为大家”,要“一切听指挥”。不要做“坏孩子”等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的人却微乎其微,这也给了我们心里暗示,并不一定相信自己被教导的东西,我们的集体性,更多是说出来讲出来但是实际不做出来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 集体主义的关键是大家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的利益和权利,让渡给集体的管理者,管理者再用集体的力量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让集体里的每个人都受益、都有安全感。 但是在中国,集体主义只是让你放弃权益的幌子,等你放弃了,事后会发现只有管理者中饱私囊从中获益,而集体更多成员所期待的的集体利益和安全感,极少被管理者兑现。 中国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主义的社会。

英美文化概况论文l论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individualism Abstract:Individualism as a typical Western capitalist political and social philosophy,that the supremacy of personal values.The United States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values of individualism,individual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merican spirit.American individualism, rational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the Christian spirit and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autonomy.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ulture,it beca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American Thought and destination,constitute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Key words:the essence of the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Individualism"in Western culture,especially in American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dividualism,"the earliest use of the term is French form of"individualism",from the Europeans and so-called root cause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Enlightenment thinking-common reactions.But first systematic use of"individualism"is the term the mid-1820s,Saint-Simon's followers.Perhaps because of the pervasive influence of Saint-Simon doctrine,"individualism" in the19th century the term has been very widely used,developed into a personal ideology and theory,that is a political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social.Its main contents are:emphasizing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I believe that everyone has value,a high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self-control,self-control,self-development.Individualism is based on individual-based philosophy of life. However,the true meaning of individualism varies.In France,it usually carries a negative connotation,even it remains so,means that the emphasis on individual will be more harmful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For some people,individualism is a dangerous idea;in others it seems,individualism is a social or economic anarchy,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systems and standards;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it is the universal personal selfish attitude.Socialists are simply"individualism"is equivalent to a"socialist"and"communism"of the opposite.French liberals talk about individualism,but regarded it as a minimum of state intervention and political freedom in order of greatest threat to a pluralistic society.And in France,in sharp contrast,the" individualism"is the term romanticism in Germany,but the label affixed.German for" individualism"is a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self-completion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There are profound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most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 to"individualism"as with"collectivism"contrary to the values-oriented.That"individualism"is"all personal interes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nking......the performance of selfish,mercenary,intrigues,etc.";"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interpretation of"individualism"is"everything from the individual starting their personal interests to put collective interests,their own interests,regardless of other people's wrong thinking."In short,Chinese culture,individualism is synonymous with self-interest,is a derogatory term. In Western culture,emphasizing the individual-oriented values dominate,but only in the American culture,individualism is only part of the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to the point of culmination,and was as a fundamental value to be highly respected.However,in the United States,"individualism"was originally sang of capitalism and liberal democracy,the emergence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 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 1.宗教根源 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 ———教会和教皇。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 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美国学者卡尔· 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2.思想根源 美国人相信自我拯救、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并非只是一种盲目的宗教信仰, 而是有其理性的思想基础的。在美国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其中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代表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每个人,每个社会团体,每个社会阶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价值观通常指人们对于一些重要事物,一些基本行为准则的主观判断的基础,并以此来获取知识,掌握技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等。简而言之,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形态范畴,它涉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取舍态度和标准。比如说,在中国社会,人们提倡和推崇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观念,而在美国,这一价值取向却几乎没有市场,美国人信奉的“先为自我,我再帮人”;在中国人心目中,国家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集体的利益,最后才会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可是在美国人看来,占第一位的是民主、自由和国家的利益,占第二位的是对物质财富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第三位才是热情好客以及对他人的帮助。价值观念既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就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美两国由于在政治、历史、地理风貌和经济形态等众多领域的差别,在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各自文化渊源的差别。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关于文化差异中国学习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集体主义观念和个人主义观念的冲突。本文将从这两种文化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语言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进行剖析。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及其语言文化反映 所谓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要珍视友谊和家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与此相反,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所以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个人主义也认为人离不开社会,它也看重人际关系,但是它强调的是一种松散的社会人际关系及结构。我们不能笼统地把集体主义看成是忽略个人作用的混合体,也不能偏执地认定西方人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就是“自私自利”。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中美文化交际中有关的一些事例。著名美国社会研究专家邓炎昌教授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曾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几个中国人到一位比较富裕的美国人家里去做客,主人引他们参观自己的住所,中国客人说:“你们的房子多好啊,非常漂亮。”主妇听了十分高兴,按美国习惯笑着回答说:“谢谢”。有些中国客人对她的回答感到意外,后来,在餐桌上谈话时,主人对大学毕业不久的中国女翻译说:“你的英语很好,很流利。”女翻译谦虚地说:“不! 不! 我的英语说得很不好。”主人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1 ] 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迥异,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常会产生误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问候语上,中国人如果外出路上碰到朋友,会关切地问道:“上哪儿去啊!”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 ? 或者Where have you been ? 大部分美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心里可能在说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你管得着吗?) [ 1 ] 通常,美国人的问候语很简单,如果是碰到第一次见面的人,用How do you do ? 如果是熟人,会说How are you ? 或者干脆是Good morning/ af ternoon/ evening。宴客会谈习俗中,如果是两个中国人,谈话很可能是从这样的问题开始的“, 你们家的汽车真漂亮啊,在哪儿买的? 花了多少钱呢?”如果在客人家里碰到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所以,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看出, 在美国“我”比“我们”、“你们”、“他们”等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重要。 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深信: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总统就得仰视你,并不会因为你是富豪就得巴结你。父母的大名帮不了什么忙,没有人会来买账,总统的孩子一样可以去加油站擦汽车,去餐馆端盘子。 对美国人来讲,个人奋斗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渊源,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重要内容。

浅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浅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念的核心,它的产生有其思想和现实来源,其渗透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个人主义的推崇和奉行,对美国社会有利有弊。 关键词:美国个人主义独立 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但代表美国文化模式基本特征的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在美国的文化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美国历史的发展道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了解。 一个人主义的内涵 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特别是在美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尊重个人空间,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奋斗,尊重人权。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个人进步,全在于自己的艰辛努力和不息奋斗;个人进步,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反对权威,反对任何形式“不合法的”对个人的强制,尤其反对国家对个人不必要的控制。 二个人主义产生的原因: (1)历史渊源。 在美国,“个人主义”最早从法国启蒙运动得到启发,最初是唱着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的颂歌而出现的。它成了一种具有巨大意义形态的象征性口号。最早的一批移民包括了来自欧洲的清教徒,他们认为上帝判断其选民的标准时个人在世俗世界中取得的成就,不希望遭到上帝的遗弃就应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随后,伴随着西进运动和二战,个人主义实用性的优越性不断被证实,这一传统也被新一代和新移民不断得继承了下来。 (2)长久以来的独立意识传统。 首先,这源于东西方家庭观念的不同。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受伦理思想和传统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代系之间教育和赡养义务往往持续终生。而西方人则视此为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仅以法律规定的上限为终点。孩子成年以后,在经济和心理上都要与父母相分离。连至亲的不想过分依赖的美国人,唯有靠双手为想要的生活奋斗不止。其次,美国人非常重视隐私。所以他们严格区分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内,他们热情洋溢,和家人朋友亲密无间;而这些人一旦侵入他们的私有空间,这种私有性便会被打破,隐私权被侵犯。所以,美国人认为,社会是一个个独立的,各不相同,互不侵犯的个人组成。社交就是独立个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共同创造。 (3)移民国家的自我安全感的创造。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美国建国以来以来,大量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的人民怀揣着“美国梦”离开本土。他们不安于现状,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希望在这片新大陆上大展宏图。随之而来的艰难困苦使他们内心的漂泊感油然而生。奋斗初期孤立无援的困境和由此形成的独立人格使得他们认为,归宿感和安全感的获得,只有通过谋求一片立足之地,让自己成为这个这崭新世界的一员,而方法只能是自强不息,自我打拼。他们坚信,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虚无缥缈的外力并不能为自己的成功带来帮助。移民一代的这种传统思想意味着人格的独立性和选择的自主性,与美国主流价值观相得益彰。 三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的表现 美国人对个人主义的推崇渗透生活的方方面。在服饰、饮食、政治领域、文学创作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