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考项目管理(本科段)《系统工程笔记(03095)》

(完整版)自考项目管理(本科段)《系统工程笔记(03095)》
(完整版)自考项目管理(本科段)《系统工程笔记(03095)》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 朴素的系统思想及其初步实践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提出“宇宙大系统”的概念,并最早使用“系统”一词;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郝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后人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归结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

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阐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西周时代,出现了构成世界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东汉时期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秦汉之际成书的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内经》包含了丰富的系统思想。被称为朴素系统思想的结晶。

2. 科学系统思想的形成

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用自发的系统概念考察自然现象,其理论是想象的,有时是凭灵感产生出来的。早期的系统思想具有“只见深林”和比较抽象的特点。

15世纪下半叶以后,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相继从哲学的统一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自然科学。从此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就逐步让位于形而上学的思想。这时的系统思想具有“只见树木”和具体化的特点。

19世纪自然科学在能量转化、细胞学说、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使人类对自然过程相互联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系统观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个阶段系统思想具有“先见深林,后见树木”的特点。

二、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识记)

系统论或狭义的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理论,“信息”与“控制”等是其核心概念。它是由数学家维纳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提取、变换、存储与流通等特点和规律的理论。

20世纪下半叶,系统理论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系统工程学的创立,则是发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他为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三、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四、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为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应用上的尝试和技术方法的准备。主要标志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

中国大规模研究与应用系统工程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王涛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文章。

20世纪90年代,系统工程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①研究与应用的范围或对象系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并将继续朝着“巨系统”发展;②各类专门系统工程日益形成自己的特点;③系统工程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初步得到了有效应用;④系统工程与计算机系统的紧密结合将变得异常紧密;⑤系统工程方法论有新的发展;⑥关注并着力于系统工程工作成果的真正和有效实施。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1. 系统的定义(识记):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该定义有四个要点:①系统及其要素。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②系统和环境。系统连同其环境超系统一起组成系统总体;③系统的结构。机构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④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实现受到其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2. 系统的一般属性(理解):①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最集中的体现;②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且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③环境适应性。

3.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①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②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构成;③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④由要素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机构日益复杂和动态化。

二、系统的类型(识记)

1.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主要是指由自然物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矿藏系统等;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建立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2. 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实体系统是指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物为基本要素组的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构成的系统成为概念系统。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物质基础,而概念系统往往是物质系统的中枢神经,指导实体系统运行或为之服务。系统工程通常研究的是这两类系统的复合系统。

3. 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随时间而变化;静态系统是表征系统运行规律的模型中不含有时间因素,即模型中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工程研究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程度稳定性的动态系统。

4.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是该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呈一种封闭状态的系统;开放系统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的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有特定输入、输出的相对孤立系统。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识记)

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地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钱学森指出“系统工程时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

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三、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识记)

系统工程既具有广泛而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又具有很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复杂系统问题时,需要确立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总体最优及平衡协调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目的)、综合运用方法与技术的观点(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系统工程有效保障)。

系统工程的特征有:①系统工程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

②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功能,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③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

第四节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1)社会系统工程。研究整个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区域、多阶段的特点。

(2)经济系统工程。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3)区域规划系统工程。

(4)环境生态系统工程。

(5)能源系统工程。

(6)水利资源系统工程。

(7)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8)农业系统工程。

(9)企业系统工程

(10)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

(11)科技管理系统工程。

(12)教育系统工程

(13)人口系统工程

(14)军事系统工程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

一、霍尔三维结构(理解)

霍尔三维结构式由美国霍尔等人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于1969年提出的。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

1. 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或进程。系统工程从规划到更新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可分为七个阶段。

(1)规划阶段。根据总体方针和发展战略制定规划。

(2)设计阶段。根据规划提出具体计划方案。

(3)分析或研制阶段。实现系统的研制方案,分析、制定出较为详细而具体的生产计划。

(4)运筹或生产阶段。运筹各类资源及生产系统所需要的全部“零部件”,并提出详细而具体的实施和“安装”计划。

(5)系统实施或“安装阶段”。把系统安装好,制定出具体的运行计划。

(6)运行阶段。系统投入运行,为预期用途服务。

(7)更新阶段。改进或取消旧系统,建立新系统。

2. 逻辑维,是指系统工程每阶段工作所遵从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一般分为七个步骤:

(1)摆明问题。同提出问题的单位对话,明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确切要求,全面收集和了解有关问题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资料。

(2)系统设计。即确定目标并据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各目标分量,拟定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评价等方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算法。

(3)系统综合。设计能完成预定任务的系统结构,拟定政策、活动、控制方案和整个系统的可行方案。

(4)模型化。针对系统的具体结构和方案类型建立分析模型,并初步分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特点、对预定任务能实现的程度以及在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下的优劣次序。

(5)最优化。在评价目标体系的基础上生成并选择各项政策、活动、控制方案和整个系统方案,尽可能达到最优、次优或合理,至少能令人满意。

(6)决策。在分析、优化和评价的基础上由决策者做出决策,选定行动方案。

(7)实施计划。不断地修改、完善以上六个步骤,制定出具体的执行计划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

3. 知识维或专业维:该维的内容表征从事系统工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如运筹学、控制论、管理科学等),也可以反映该系统工程的专门应用领域(如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工程系统工程等)。

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实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工程系统为,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得最优解答。该方法具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

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等特点。

二、切克兰德方法论(理解)

p.切克兰德认为,完全按照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或软科学问题,会碰到很多问题。他提出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是:

1. 认识问题

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表达问题现状,寻找构成因素及其关系,以便明确系统问题的结构、现存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不适应之处,确定有关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

2. 根底定义

其目的是弄清系统问题的关键要素,为系统的发展及其研究确立各种基本的看法,并尽可能选择出合适的基本观点。

3. 建立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来自根底定义、通过

系统化语言对问题抽象描述的结果,

其结构及要素必须符合根底定义的思

想,并能实现其要求。

4. 比较及探寻

将第一步所明确的现实问题(主

要是归纳的结果)和第三步建立的概

念模型(主要是演绎的结果)进行对

比。

5. 选择

针对对比结果,考虑有关人员的

态度及其社会、行为等因素,选择现

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6. 设计与实施

通过详尽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形

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并使得有关人员乐于接受和原意为方案的实现竭尽全力。

7. 评估与反馈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与“探寻”,他强调从“理想”模式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使决策者满意。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①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②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③前者更多地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系统分析原理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及其要素

1. 系统分析的定义及内容(识记)

系统分析是运用建模和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满意或最优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系统分析人员对问题有关的要素进行探索和展开,对系统的目的与功能、环境、费用与效果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据此对若干备选的系统方案建立必要的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或仿真实验,把计算、分析、实验的结

果同预定的任务或目标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把少数较好的可行方案整理完整的综合资料,作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的主要依据。

2. 系统分析的要素(识记)

系统分析有六大要素:

①问题,需要系统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共同探讨与问题有关的要素及其关联状况,恰当地定义问题。问题也表示现实状况(现实系统)与希望状况(目标系统)的偏差,这为系统改进方案的探索提供了线索;

②目的及目标,目的是对系统的总要求,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目的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目标具有从属性和多样性;

③方案,即达到目的及目标的途径;

④模型,是由说明系统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模型是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可以起到帮助认识系统、模拟系统和优化与改造系统的作用,是对实际系统问题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在系统分析中通常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或仿真模型等来规范分析各种备选方案;

⑤评价,即评定不同方案对系统目的的达到程度。它是在考虑现实方案的综合投入和方案实现后的综合产出后,按照一定评价标准,确定各种待选方案优先排序的过程;

⑥决策者,决策者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有机配合是保证系统分析工作成功的关键。

二、系统分析的程序

三、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

①坚持问题导向;②以整体为目标;③多方案模型分析和优选。尽可能求得量化的分析结果,这是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④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⑤多次反复进行。

第三节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一、创新方案的价值

二、创新方案的产生技术

1. 提问法(理解)

提问法是针对需要研究的对象,列出有关的问题,形成检核表,然后一个个来核对讨论,从而发掘出解决问题的大量设想的创造性技术。提问法按照检核表内容的抽象程度和适用范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各种场合及各种对象普遍适用的提问法,主要是5W1H法;另一类是

针对某种特定要求制定的检核表法,如新产品设计用检核表法、降低成本用检核表法等。

(1)5W1H法。是对某件事物从目的、对象、事件、场所、人员、手段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看其是否合理,并找出改进之处的方法。

(2)产品设计用检核表法。用于新产品设计的检核表法有很多,如最著名的奥斯本提出的检核表法。

2. 头脑风暴法(理解)

是针对一定问题,召集有关人员参加的小型会议,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与会者敞开思想,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从而获得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会者要遵循以下规则:①讨论的问题不易太小,不得附加各种约束条件;②强调新奇设想;③提出的设想越多越好;④鼓励结合他人的设想;⑤不准许私下交谈;⑥与会者部分职务高低,一律平等;⑦不准许做出判断性结论;⑧不允许批评他人的设想;⑨提出的设想部分好坏,一律记录下来。

头脑风暴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推迟判断;二是数量越多越好。

3. 德尔菲法(理解)

德尔菲法运用匿名的方式反复多次征询专家的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一个能比较反应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

4.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理解)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能让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决策者在同一时间通过远程电视会议系统,面对面地一起讨论某些重大决策。其主要技术有:会议技术、电子布告栏BBS技术、存储与转发技术。

5. 情景分析法(理解)

一般是在专家集体推测的基础上,对可能大的未来情景的描述。

情景分析的步骤:①建立信息库。在充分调查、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内容充实的信息库是有效地进行情景分析的基本前提;②确定主题目标;③分析并构造影响区域;④确定描述影响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⑤探寻各种可能的发展趋势;⑥选择并解释环境情景;⑦引入突发事件,检查其对未来的影响;⑧详细缠绵主题情景。

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重点)

第一节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

一、模型及模型化的定义(识记)

模型是现实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地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

模型有三个特点:①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②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造的;③它表明了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

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形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二、模型化的本质、作用及地位(识记)

(1)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有关原型的一些信息。

(2)作用。①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②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③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实验。

(3)地位。模型不能代替对客体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客体系统内容研究相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模型是对客体的抽象,由它得到的结果必须再拿到现实中区检验。

三、模型的分类(识记)

概念模型是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

的。它们在形式上可以是思维的、子句的或描述

的。思维模型通常不好定义,不容易交流。子句

模型在结构上比前者好一些。描述性模型表示

了高度的概念化,并可以传送。模型的作用与地位

符号模型用符号代表系统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型是抽象模型。通常采用图示或数学形式,优点是比较直观、便捷。

类比模型和实际系统的作用相同。这种模型利用一组参数表示实际系统的另一组参数。

仿真模型是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仿真时使用的模型。

形象模型是把现实的东西的尺寸进行改变后的表示。

四、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

1. 建立方框图。建立方框图的目的是简化对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说明。用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子系统。

2. 考虑信息相关性。模型中只应该包括系统中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那些信息。

3. 考虑准确性。

4. 考虑结集性。建模时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因素是把个别的实体组成更大的实体的程度。

五、建模的基本步骤(理解)

(1) 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使模型满足实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的偏差。

(2) 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因为系统的语言描述是进一步确定模型结构的基础。

(3) 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地表示现实系统。

(4) 确定模型的结构。这一步决定模型定量方面的内容。

(5) 估计模型的参数。用数量表示系统中的因果关系。

(6)实验研究。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进行真实性检验,以检验模型与实际系统的符合性。

(7)必要修改。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作必要的修改。

六、模型化的基本方法(理解)

1. 分析法

分析解刨问题,深入研究客体系统内部细节(如结构形式、函数关系等)。

利用逻辑演绎方法,从公理、定律导出系统模型。

2. 实验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利用逻辑归纳法导出系统模型。数理模型方法是典型代表。

试验方法基本包括三类:①模拟法;②统计数据分析;③实验分析。

3. 综合法

即重视实验数据又承认理论价值,将实验数据与理论推导统一于建模中。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利用演绎方法从已知定理中导出模型,对于某些不详之处,则用试验方法来补充,再利用归纳法从实验数据中搞清关系,建立模型。

4. 老手法

老手法主要有delphi法。即通过专家们之间启发式的讨论,逐步完善对系统的认识,构造出模型来。

5. 辩证法

基本观点是: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是由矛盾的两方面构成的。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与统一是真实情景。

七、模型的简化

(1)减少变量,减去次要变量。

(2)改变变量性质。

(3)合并变量。

(4)改变函数关系。

(5)改变约束条件。

第二节系统机构模型化技术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一)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结构即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对系统目的—功能的认识;系统构成要素的选取;对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层次关系的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解释。系统结构模型化是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机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理解)

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形成系统的特定结构。可以采用集合、有向图和矩阵等三种相互对应的方式来表达系统的某种结构。

1. 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 ,S2, … Sn)组成。其集合为S,则有

S = { S1 ,S2, … Sn }

系统的诸多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一般都是两个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基础。所谓二元关系,就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多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 i, S j)之间恶关系R ij(简记为R)。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如大小、轻重、优劣等)。二元关系是结构分析中所要讨论的系统构成要素间的基本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况:①S i与S j间有某种二元关系R,及S i RS j;

②S i与S j间无某种二元关系R,即S i R?S j;③S i与S j间某种二元关系R不明,即S i R?S j。

通常情况下,二元关系具有传递性,即若S i RS j、S j RS k,则有S i RS k(S i、S j、S k为系统的任意构成要素)。传递性二元关系反映两个要素的间接联系,可以记作R t(t为传递次数),如将S i RS k记作S i R2S k。

有时,对系统的任意构成要素Si和Sj来说,既有S i RS j,又有S j RS i,这种相互关联的二元关系叫强连接关系。具有强连接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存在替换性。

以系统要素集合S及二元关系的概念为基础,为便于表达所有要素间的关联方式,我们把系统构造成要素中满足某种关系R的要素S i、S j的要素对(S i,S j)的集合,称为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记作Rb,既有

Rb = {(S i,S j)| S i、S j∈S,S i RS j,i、j=1、2、…、n}

且在一般情况下{S i,S j}和{S j,S i}表示不同的要素对。

这样“要素S i和S j之间是否具有某种二元关系R”,也就等价于“要素对(S i,S j)是否属于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R b”。

2.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表达

有向图(D)是由节点和连接各节点的有向弧(箭线)组成的,可用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具体方法是:用节点表示系统构成要素,用有向弧表示要素间的二元关系。从节点i(S i)到j(S j)的最小的有向弧称为D中节点间的通路长度(路长),也也即要素S i与S j间二元关系的传递次数。在有向图中,从某节点出发,沿着有向弧通过其他某节点各一次可回到该节点时,形成回路。呈强连接关系的要素节点间具有双向回路。

3.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式

(1)邻接矩阵。邻接矩阵(A)是表示系统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或直接联系情况的方阵。若A = (a ij)

n×n

,则其定义式为:

a ij={1,S i RS j或(S i,S j)∈R b(S i对S j有某种二元关系) 0,S i R?S j或(S i,S j)?R b(S i对S j没有某种二元关系)

有了表达系统结构的集合(S,R b)或有向图(D),就可以很容易地将A写出,反之亦然。

例:其中上S3到S5、S3到S6和S7到S1的路长均为2.另外S4和S6具有强连接关系,可以相互到达,形成双向回路。则下方是有向图和根据有向图对应的邻接矩阵图。

在邻接矩阵中,若有一列(如第j列)元素全为0,则S j是系统的输入要素,如上图的s3和s7;若有一行(如第i行)元素全为0,则s i是系统的输出要素,如上图的s1和s5。

(2)可达矩阵。若在S i和S j存在着某种传递性二元关系,或在有向图上存在着由节点i 至j的有向通路时,则称S i是可以到达S j的,或者说S j是S i可以到达的。所谓可达矩阵(M),就是表示系统要素之间任意传递性二元关系或有向图上两个节点之间通过任意长的路径可以到达情况方阵。若M = (m ij)n×n,且在无回路条件下的最大路长或传递次数为r,即有0≤t≤r,则可达矩阵的定义是为:

m ij={1,S i R t S j (存在着i至j的路长最大为r的通路) 0,S i R t?S j(不存在i至j的通路)

当t=1时,表示基本的二元关系,M即为A;当t=0时,表示s i自身到达,或S i RS i,也称反射性二元关系;当t≥2时,表示传递性二元关系。

矩阵A和M的元素均为“1”或“0”,是n×n阶0—1矩阵,且符合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律,即0+0=0,0+1=1,1+0=1,1+1=1,0×0=0,0×1=0,1×0=0,1×1=1。通过对邻接矩阵A的运算,可求出要素的可达矩阵M。其计算公式为:M=(A+I)r

其中,I为与A同阶次的单位矩阵(即其主对角线元素全为“1”,其余元素全为“0”),反映要素自身到达;最大传递次数(路长)r根据下式确定:

(A+I)≠(A+I)2≠(A+I)3≠?≠(A+I)r?1≠(A+I)r=(A+I)r+1=?=(A+I)n 以上例中对应的邻接矩阵为例有:

其中,主角线上的“1”表示诸要素通过零步

(自身)到达的情况(单位矩阵I),其余的“1”

表示要素间通过一步(直接)到达的情况(邻接矩

阵A)。

其中带圆圈的“1”表示要素间通

过两步(间接)到达的情况(矩阵A2)。

按照前述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在原式

(A+I)2的展开中利用了A+A=A的关系。

进一步计算发现(A+I)2=(A+I)3。

由r的确定式计算有r=2。

这样,根据上例,对应的可达矩阵为:

(3)其他矩阵。在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的基础上,还有其他表达系统结构并有助

于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的矩阵形式,如缩

减矩阵、骨架矩阵等。

1)缩减矩阵。根据强连接要素的可替

换性,在已有的可达矩阵M中,将具有强

连接关系的一组要素看做一个要素,保留

其中的某个代表要素,删除掉其余要素及其在M中的行和列,即可得到可达矩阵M的缩减矩阵M’。

2)骨架矩阵。对于给定系统,A的可

达矩阵M是唯一的,但实现某一可达矩阵

M的邻接矩阵A可以具有多个。我们把实

现某一可达矩阵M、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

数(“1”元素最少)的邻接矩阵叫做M的

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或称之称为骨架

矩阵,记作A’。

(三) 常用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常用的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有:关联树法、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化技术等,其中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技术是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系统机构模型化技术。

ISM技术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

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实施ISM技术,首先是提出

问题,组建ISM实施小组。接着

采用集体创造性技术,搜集和初

步整理问题的构成要素,并设定

某种必须考虑的二元关系(如因

果关系),经小组成员及与其他有

关人员的讨论,形成对问题初步

的意思(构思)模型。在此基础

上,实现意识模型的具体化、规

范化和结构模型化,即进一步明

确定义各要素,通过人—机对话,

判断各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即S i RS j?),形成某种形式的“信息库”。根据要素间关系的传递性,通过对邻接矩阵的计算或逻辑推断,得到可达矩阵。将可达矩阵进行分解、缩约和简化处理,得到反映系统递阶结构的骨架矩阵,据此绘制要素间的多级递阶有向图,形成递阶结构模型。通过对要素的解释说明,建立起反映系统问题某种二元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最后,将解释结构模型与人们已有的意思模型进行比较,如果不相符,一方面可对有关要素及其二元关系和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进行修正;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对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和学习,可对原有的意识模型有所启发并进行修正。

二、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

建立反映系统问题要素间层次关系的递阶结构模型,可在可达矩阵M的基础上进行,且一般要经过区域划分、级位划分、骨架矩阵提取和多级递阶有向图绘制四个阶段。这是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基本方法。以下面的可达矩阵为例:

1. 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是将系统的构成要

素集合S分割成关于给定二元关系

R的相互独立的区域的过程。

为此,首先需要以可达矩阵M

为基础,划分与要素S i(i=1,2,…,n)

相关的系统要素的类型,并找出在

整个系统(所有要素集合S)中有明

显特征的要素。有关要素集合的定

义如下:

(1)可达集R(S i)。系统要素S i的可达集是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由S i可达到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即为R(S i)。其定义式为:

R(S i)={S j|S j∈S,m ij=1,j=1,2,…,n} i=1,2,…,n

如给出的可达矩阵中有:R(S1)={S1}; R(S2)={S1,S2}; R(S3)={S3,S4,S5,S6};R(S5)={S5};R(S4)= R(S6)={S4,S5,S6}; R(S7)={S1, S2, S7}。

(2)先行集A(S i)。系统要素Si的先行集是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可达到Si的诸系统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A(Si)。定义式为:

A(S i)={S j|S j∈S,m ji=1,j=1,2,…,n} i=1,2,…,n

如在给出的可达矩阵中有:A(S1)={S1,S2,S7,}; A(S2)={S2,S1}; A(S3)={S3}; A(S4)= A(S6)={S3,S4,S6}; A(S7)={ S7}

(3)共同集C(S i)。系统要素S i的共同集是S i在可达集和先行集的共同部分,即交集,记为C(S i)。其定义式为:

C(S i)={S j|S j∈S,m ij=1,m ji=1,j=1,2,…,n} i=1,2,…,n 如:C(S1)={S1 }; C(S2)={S2 }; C(S3)={S3}; C(S4)= C(S6)={S4,S6}; C(S5)={ S5}; C(S7)={ S7}

系统要素S i的可达集R(S i)、先行集A(S i)和共同集C(S i)之间的关系见右图:

(4)起始集B(S)和终止集E(S)。系统要素集合S的起始集是

在S中只影响(到达)其他要素而不受其他要素影响(不被其

他要素达到)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B(S)。B(S)中的要素

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出,而无箭线流入,是系统的输入要素。

其定义式为:

B(S)={S i|S i∈S,C(S i)=A(S i),i=1,2,…,n}

E(S)={S i|S i∈S,C(S i)=R(S i),i=1,2,…,n}

如对应的可达矩阵中,B(S)={S3,S7}。

当S i为S的起始集(终止集)要素时,相当于右图中的阴

影部分C(S i)覆盖到了A(S i)(R(S i))区域。

这样,要区分系统要素集合S是否可分割,只要研究系统起始集B(S)中的要素及其可达集要素(或系统终止集E(S)中的要素及其先行集要素)能够分割(是否相对独立)就行了。利用起始集B(S)判断区域能否划分的规则如下:

在B(S)中任取两个要素,b u和b v:

1)如果R(b u)∩R(b v)≠?(?为空集),则b u、b v及R(b u)、R(b v)中的要素同属于一区域。若对所有u和v均有此结果(均不为空集),则区域不可分。

2) 如果R(b u)∩R(b v)=?(?为空集),则b u、b v及R(b u)、R(b v)中的要素不同属于一区域,系统要素集合S至少可以被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利用终止集E(S)来判断能够划分,只要判定”A(e u)∩A(e v)”( e u、e v为E(S)中的任意两个要素)是否为空集即可。

区域划分的结果可记为∏S=P1,P2,…P k,…,P m(其中P k为第k个相对独立区域的要素集合)。经过区域划分后的可达矩阵为块对角矩阵(记作M(P))。依据上例:

因为B(S)={S3,S7},且有R(S3)∩R(S7)={S3,S4,S5,S6}∩{S1,S2,S7}=?,所以S3及S4,S5,S6,S7与S7与S1,S2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区

域,既有:∏S=P1,P2={S3,S4,S5,S6},{S1,S2,S7}。

这时的可达矩阵M变为如下块对角矩阵:

2. 级位划分

区域内的级位划分,即确定某些区域各要素

所处层次地位的过程。这时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

型的关键工作。

设P是由区域划分得到的某区域要素集合,若用L1,L2,…,L l表示从高到低的各级要素集合(其中l为最大级位数),则级位划分的结果可以写成:∏(P)=L1,L2,…,L l。

某系统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即该系统的终止集要素。级位划分的基本做法是:找出整个系统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终止集要素)后,可将它们去掉,再求出剩余要素集合(形成部分图)的最高级要素。以此类推,指导确定出最低一级要素集合(即L l)。

为此,令L0=?(最高级要素集合为L1,没有零级要素),则有:

L1={S i|S i∈P?L0,C0(S i)=R0(S i),i=1,2,…,n}

L2={S i|S i∈P?L0?L1,C1(S i)=R1(S i),i

L k={S i|S i∈P?L0?L1???L k?1,C k?1(S i)=R k?1(S i),i

经过级位划分后的可达矩阵变为区域块三角矩阵,记为M(L)。

上例中的P1={S3,S4,S5,S6}进行级位划分的过程表示与右表中:

对该区域进行级位划分的结果为:∏(P1)=L1,L2,L3={S5},{S4,S6},{S3}

同理可得对P2={S1,S2,S7}进行级位划分的结果为:∏(P2)=L1,L2,L3={S1},{S2},{S7}这时的可达矩阵为:

3. 提取骨架矩阵

提取过骨架矩阵,是通过对可达矩

阵M(L)的缩约和检出,建立起M(L)的最

小实现矩阵,即骨架矩阵A’。这里的骨

架矩阵,也即为M 的最小实现多级递阶

结构矩阵。对经过区域和级位划分的可

达矩阵M(L)的缩捡共分为三步:

第一步,检查各层次中的强连接要

素,建立可达矩阵M(L)的缩减矩阵M’(L)。

如对原例M(L)中的强连接要素集合

{S4,S6}作缩减处理(把s4作为代表要素,

去掉s6)后的新矩阵为:

第二步,去掉M’(L)中已具有邻接二

元关系的要素间的越级二元关系,得到

进一步简化后的新矩阵M’’(L)。

如在原例中的M’(L)中,已有第二级

要素(s4,s2)到第一级要素(S5,S1)和第三集要素(S3,S7)到第二级要素的邻接二元关系,即S4RS5,S2RS1,S3RS4,S7RS2,顾可去掉第三级要素到第一集要素的越级二元关系“S3R2S5”和“S7R2S1”,即将M’(L)中的3→5和7→1的“1”改为“0”,得:

第三步,进一步去掉M’’(L)中自身到达的二

元关系,即减去单位矩阵,将M’’(L)主对角线上

的“1”全部改变为“0”,得到经简化后具有最

少二元关系个数的骨架矩阵A’。有:

4. 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D(A’)

根据骨架矩阵A’,绘制出多级递阶有

向图D(A’),即建立系统要素的递阶结构模

型。绘图一般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区域从上到下逐级排列系

统构成要素。

第二步,同级加入被删除掉的与某元

素(如原例中的s4)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

(如s6),及表征它们相互关系的有向弧。

第三步,按A’所示的邻接二元关系,

用级间有向弧连接成有向图D(A’)。如右图:

三、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实用方法

在系统结构并不复杂的情况下,建模工作可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来完成。其主要过程如下:

1. 判定二元关系,建立可达矩阵及其缩减矩阵

在问题设定后,首先由分析小组寻找问题有关的要素,

经过集中后,根据要素个数绘制方格图,并在每行右端依

次注上各要素的名称。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直观

地确认各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并在两要素交汇处的方格

内用符号V、A和X加以标识。其中V表示方格中的行(或

上位)要素直接影响到列(或下位)要素,A表示列要素

对行要素有直接影响,X表示行列两要素相互影响(称之

为强连接关系)。进而根据要素间二元关系的传递性,逻

辑推断出要素间各次递推的二元关系,并用加括号的标示

符表示。最后,再加入反映自身到达关系的单位矩阵,建

立起系统要素的可达矩阵。右图是根据原例绘制的方格图:

根据上面的方格图,并加入单位矩阵,可写出如下可达矩阵(其中将S i简记为i):

2. 对柯达矩阵的缩减矩

阵进行层次化处理

根据要素级位划分,在具

有强连接搞关系的要素(S4与

S6)中去除掉S6,可得到缩减

矩阵M’。在M’中按每行“1”

的元素的多少,由少到多顺次

排列,调整M’的行和列,得到

M’(L)。最后M’(L)中,从左上角

到右下角,依次分解出最大阶

数的单位矩阵,并加注方框。

每个方框表示一个层次。

对原例可达矩阵的缩减矩阵进行处理的结果为:

可见,该原例中的要素分为

S1和S5属第一层次,S2、S4及

S6属于第二层次,S7和S3属于

第三层次。

3. 根据M’(L)绘制多级递

阶有向图

首先把所有要素按已有层

次排列,然后按照M’(L)的两方

框(单位矩阵)交汇处的“1”

元素,画出表征不同层次要素间

直接联系的有向弧,形成多级递阶有向图。

对原例中第二层到第一层的S2RS1、S4RS5和第三层到第二层的S7RS2、S3RS4,并补充被缩约的S6,即可绘制出多级递阶有向图。

最后,可根据各要素的实际意义,将多级递阶有向图直接转化为解释结构模型。

第三节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也称主分量分析或矩阵数据分析。它通过变量变换的方法把相关的变量变为若干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变量。

(一) 主成分的概念、性质及其计算

1. 主成分的定义

如果将描述系统的n个指标看作是n维空间的n个随机变量(由于运行情况不断变化,故其取值是随机的),则有如下主成分定义:

设a=(a1,a2,…,a n)为n维空间Rn的单位向量,并记所有单位向量集合为:

R0={a| aa T=1}

即n个线性相关的随机变量为:

X=(X1,X2,…X n)T

记D(X i)为X i的方差,Z i=a i X, a i∈R0,则有如下定义:

{a i X},称Z1为X的第一主成分,记为:Z1=β1X,β1∈R0。

若D(Z1)=max

a1∈R0

一切形如Z=aX中,且与Z1不相关,使方差达到极大值者,称为X的第二主成分,记为:

Z 2=β2X,β2∈R 0。

类似地,假设前K-1个主成分已知,一切形如Z=aX 中,且Z 1,Z 2,...,Z K-1不相关,使方差达到最大值者称为X 的第k 个主成分,记为:Z K =βk X,βk ∈R 0(k=1,2,…,n)。

2. 主成分的计算

设X 为n 维空间的随机变量,且E(X)=0,σ=E(XX T ),则

σ=E (XX T )=E (X )E (X T )+cov (XX T )=cov (XX T )

3. 样本的主成分的计算

(二)样本主成分选择及原指标对主成分回归(理解) 1. 主成分选择

为了合理地选择少数几个主成分来有效地描述原来n 个指标所构成的一组样本,要引入主成分贡献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若λi 以协方差矩阵σ的第i 个热整根,则λk /∑λi n i=1为第k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λi r i=1/∑λi n

i=1为第r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

样本前r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表面了前r 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元样本信息量的程度。当期到达一定水平时,说明采用前r 个主成分描述原样本包含的信息量已经可以达到要求。

2. 原指标对主成分的回归

设X 原指标列向量,Z 为主成分列向量,则原指标对主成分的回归问题即为在X=BZ 中如何确定回归系数矩阵B 的问题。

由Z=aX 可得a T Z=a T aX ,因a 为正交矩阵,故a T =a -1,所以上式变为X=a T Z,即回归系数矩阵B=a T ,于是可以根据主成分求原指标。

当取其前r 个主要成分时,上式为: 二、聚类分析

按照事物属性的内在联系规律和一定的要求,对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叫做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可将样本或变量按照亲疏程度进行分类。描述亲疏程度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样本或变量看成p 维空间的一个点,定义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另一种是用样本间的相似系数来描述其亲疏程度。有了距离和相似系数就可以定量地对样本分组,根据分类函数将差异最小的两类归成一组,组合组之间再按分类函数进一步归类,指导所有样本归成一类。

在聚类分析中,首先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样本的不同指标一般有不同量纲和数量级,因此在比较时先要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

设样本数为n ,变量数为m ,则原始观测数据x ij 表示第i 个样本的第j 个指标变量,用矩阵x 表示样本矩阵,则有: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化,即取

x ′ij =

x ij ?x ?j S j

(i=1,2,…,n ;j=1,1,…,m)

其中:x ?j =1

n ∑x ij n i=1 ,S j =√

1n?1∑(x ij ?x

?j )2

n i=1(j =1,2,…,m) 如果用d ij 表示第i 个样本和第j 个样本间的距离,则d ij 有多种表示方式,常用的有明科夫斯基距离:

i ij (q )=√∑(x ik ?x jk )q m

k=1

q

当q=2时,得欧氏距离:i ij (2)=√∑(x ik ?x jk )2m k=12

(i,j=1,2,…,n )

用相关相似系数进行聚类的步骤如下:

(1) 找出相关相似系数矩阵中非对角线上的最大元素R pq ,即

P pq =max x i ∈G

p

x j ∈G q

r ij 式中,G p ,G q —样本中选出两个最相似类。 (2)G p ,G q 归为一类,记为G r

G r ={G p ,G q }

(3)计算新类G r 与其他类的相似相关系数,求新的聚类。新的聚类系数可用下式求取

R rk =max x r ∈G

r

x j ∈G k

r ij =max {R pk ,R qk } 式中 G k —尚未聚类的样本

(4)对R1在进行上述步骤得到R2,继续进行聚类,直到所有样本归为一类为止。

第四节 状态空间模型

一,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量(识记) (1)状态,是指为完全描述t ≥t 0时系统行为所需变量的最小集合,该集合构成状态空间。完全描述的条件包括:①已知系统t ≥t 0时的输入;②已知t 0时刻集合中所有变量的值(初始条件)。

(2)状态变量,是指上述最小变量集合中的每个状态变量。 第五节 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

软计算不是一个单独的方法论,而是一个方法的集合。这个集合中,主要包括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近似推理以及一些具有全局优化性能且通用性强的算法,如遗传算法GA 、模拟退火算法SA ,禁忌搜索算法TS ,蚁路算法AS 等。

模糊逻辑推广了经典的二值逻辑,可以具有无穷多个中间状态,是处理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有效工具。主要利用专家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来定义相应模糊集的隶属函数。隶属函数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的确定主要靠专家的知识和实际经验。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人脑生理特征的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它模拟生物神经元为基础,使得系统具有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容错性等。神经网络是进行曲线拟合、近似实现各种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

禁忌搜索算法。是模拟智能过程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全局逐步优化算法。ts 的核心在于对搜索过程使用短期记忆和中长期记忆,以令搜索具有广泛性和集中性。

模拟退火法。是基于蒙特卡洛迭代求解的一种全局性概率型搜索算法。

第四章 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一节 系统仿真概述

一、系统仿真的概念、实质及作用 1. 基本概念(识记)

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机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实验或定量分析,已获得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2. 系统仿真的实质(识记)

(1)它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尤其当系统无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仿真技术却能够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

(2)仿真是一种人为的实验手段,进行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那样的实验。它和现实系统的差别在于,仿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映像的系统模型及相应的“人造”环境下进行的。这是仿真的主要功能。

(3)在系统仿真时,尽管要研究的是某种特定时刻的系统状态或行为,但仿真过程也恰恰是对系统状态或行为在时间序列内全过程的描述。换句话说,仿真可以比较真实地描述系统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

3,仿真的过程:①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由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应用仿真技术是提供所需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②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③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降解成若干子系统,便于分析;④通过系统仿真,不仅能启发新的思想或产生新的策略,还能曝露出原系统中隐藏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二,系统仿真的方法

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和量化分析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合适在计算机上变成的仿真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由于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很大差别,所以系统仿真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两类,即连续系统仿真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方法。

连续系统是指系统中的状态变量随时间连续地变化的系统。连续系统数学模型主要描述每一实体的变化速率,故数学模型通常是由微分方程组成的。

离散系统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简称,是指系统状态变化量只是在一些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系统。这些离散的时间点称为特定时刻,在这些特定时刻由于有事件发生所以才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而其他时刻系统状态保持不变。离散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随机性。

三、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及特点

系统动力学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综合控制论、信息论和决策论的成果,以计算机工具,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2. 研究对象

SD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系统。该类系统的突出特点是:

①社会系统中存在着决策环节;②社会系统具有自律性;③社会系统的非线性。高度非线性是社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社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在时间、空间上的滞后,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具有多重反馈结构。

3. 模型特点

(1)多变量。这主要是由SD对象系统的动态性特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SD模块由结构模型(流图)和数学模型(DYNAMO方差)所组成。

(3)以仿真实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

(4)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4. 工作程序(理解)

(完整版)工程项目管理成虎考试重点

工程项目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篇工程项目系统 第一章工程项目和项目管理 1、工程项目: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以投资一定的资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过决策与实施等程序从而 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事业。 2、工程项目的特点: (1)、具有特定的对象,即目标明确,为具有一定功能要求的技术系统。 (2)、具有时间限制,工程项目的持续时间是一定的,项目的实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3)、具有资金限制和经济型要求。 (4)、任何工程项目作为总体来说是一次性,不可重复,不可逆的。 (5)、在特殊的组织和法律条件下运作。 (6)、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于复杂性和系统性。 3、工程项目管理:项目主体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实现其目的,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项目 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的过程。 4、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具体)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 可能低的费用圆满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目标(功能、质量、生产能力等)、工期目标和费用目标(成本、投资)。三个目标通常由项目任务书、技术设计和计划文件、合同文件来定义。 5、现代项目管理的特点: (1)、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化; (2)、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3)、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项目管理的国际化。 6、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1)、按照系统工程方法可以分为: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跟踪检查等工作; (2)、按照项目实施工程可分为: A、工程项目目标设计,项目定义及可行性研究; B、工程项目系统分析,包括项目外部系统分析和内部系统分析; C、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包括项目的实施方案、总体计划、工期计划、成本计划、资源计划及 其优化; D、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组成、更方面工作于职责的分配,项目 管理规章的制定; E、工程项目的实施控制,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变更管理等; F、工程项目后工作,项目验收、移交、运行准备、项目后评估、项目总结等。 (3)、按照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可分为:成本管理、工期管理、工程管理、组织和信息管理、合同管理。 第二章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 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内容(过程、主要工作): (1)、工程项目构思的产生和选择; (2)、工程项目目标设计和项目定义,主要通过进一步研究上层系统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的目标因素,进而构成项目目标系统,通过对目标的书面说明形成项目定义,具体工作包括:情况分析和问题的研究、项目的目标分析、项目定义、项目的审查; (3)、可行性研究,即提出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看能否实现目标。 2、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作用:

2018年10月自考《工程项目管理》考试真题整理(全套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工程项目管理》考试真题整理(全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 A.目标规划 B.目标比选 C.目标论证 D.目标控制 2.建设工程保修期内,由于设计原因造成屋面漏水,负责维修的是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业主 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 A.企业人事经理 B.项目经理

C.监理工程师 D.施工队长 4.在满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工程项目质量总目标的提出者是 A.施工单位 B.业主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5.隐蔽工程隐蔽前,应通知前来验收的对象是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建设单位 D.政府主管部 6.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是 A.AIA B.IsOC C.DIA

D.ASI 7.投资决策后,投资控制的关键应放在 A.设计阶段 B.招投标阶段 C.施工阶段 D.竣工验收影 8.单代号网络图中, A.一项工作民 B.工作开始或结束时间 C.工作逻辑关系 D.工作线路 9.关于双代号网络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点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B.节点表示工作时间,箭线表示工作进行的方向 C.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或结束,箭线表示工作进行的方向 D.节点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箭线表示工作及其进行的方向

10.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是 A.项目经理 B.总监理工程师 C.业主 D.总监代表 11.某项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该事故可判定为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12.PDCA循环中的PDCA分别指 A.计划、检查、实施、处置 B.计划、处置、检查、实施 C.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D.检查、计划、实施、处置 13.虚工作的特点是

工程项目管理卷自考复习题(有答案)

《工程项目管理》自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在全世界越来越明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通常不包括(D) A.推行工程可行性研究B.推行工程招标投标 C.推行FIDIC合同条件D.推行代建制模式 2.PMBOK的概念是由哪个组织提出?(A) A.美国项目管理协会B.中国项目管理协会 C.国际项目管理协会D.国际工程师联合会 3.以下不是工程项目组织特征的是(B)D A.临时性B.柔性 C.弹性D.稳定性 4.2001年我国颁布了哪项国家标准,对促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具有重大作用?(D)C A.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B.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C.项目管理实施细则D.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5.从项目的生命周期看,项目的前期费用投入情况和对工程寿命期的影响情况分别是哪项?(B) A.小,小B.小,大 C.大,小D.大,大 6.不属于工程项目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是哪一项?(D) A.责权利平衡B.适用性和灵活性原则 C.减少管理层次,组织扁平化D.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边界模糊化 7.2004年已经建成某40万吨的加工厂,实际投资额为4000万元,2010年拟建100万吨产能的类似加工厂,根据生产能力估算法,估算投资额最接近哪一项?(年综合价格调整系数为1.05,生产能力指数0.8(B) A.10000万元B.11157万元C.8741万元D.13400万元 8.对项目控制点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B)C A.为了便于有效地控制和检查,对各种控制对象都要设置一个控制点。 B.控制点必须设置在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上 C.控制点要求最能反映项目的目标 D.控制点可以同时控制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 9.下面可以用来赶工的措施,那一项会加剧资源供应?(A) A.增加资源投入B.重新分配资源 C.修整资源分配图D.减少必要的环节 10.哪一项是招标方和投标人的第一次互相选择。(A) A.招标公告B.现场踏勘 C.资格预审D.出售标书 11.在实际工程中,实际合同价款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承包商所报的单价计算,这种的合同类型是属于(A)A.单价合同B.总价合同 C.成本加酬金合同D.目标合同 12.对WB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C A.项目的范围可以通过WBS进行项目结构分解 B.WBS中包含了工作的编码、名称、范围定义等内容 C.工程系统自身的结构全部用WBS表示 D.WBS中每个项目单元以唯一的不重复的数字或字母标识,使它们互相区别 13.决定工程项目组织的主要因素是哪一项?(A) A.项目的资本结构、承发包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 B.项目的决策方式、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分配 C.项目的实施流程和管理权限 D.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项目的专业化水平 14.对于项目组织和项目管理组织的比较,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从目标看,前者是项目的总目标,后者是项目的管理目标 B.从组织实施方式看,前者是专业型,后者是职能型 C.从任务分配方法看,前者是合同、任务书,后者是责任矩阵、管理规程 D.从组织流程看,前者是计划流程、合同流程等,后者是网络计划 15.我国常用的工程网络计划中,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称为哪一项?(A) A.双代号网络图 B. 单代号网络图 C.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D. 单代号搭接网络图 16.挣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是哪一项?(D) A.BCWS,ACWP,BCWA B.ACWA,ACWP,BCWP C.ACWP,ACWS,BCWS D.ACWP,BCWP,BCWS 17.工程项目控制的特征是哪一项?(B)D A.柔性控制和长远控制B.现场控制和动态控制

自考工程项目管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工程项目管理:是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章工程项目管理基础 项目:在特定的组织机构内、在限定的资源条件、期限内完成的、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一次性的专门任务。 项目的特征:1)相对性 2)临时性 3)一次性 4)目标性 5)寿命周期性 6)约束性 7)系统性和整体性 建设工程项目: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各类工程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考核评价等,称建设工程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的特征:1)投资大 2)周期长 3)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 4)项目参与人员多 5)工程项目的管理及其重要 建设工程项目分类: 1.按建设性质分类(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中基本建设包括新建项目、扩建项目、迁建项目和恢复项目;更新改造工程包 括挖潜工程、节能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 2.按投资作用分类(生产性建设工程、非生产性建设工程) 3.按专业分类(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线路管道安装工程、装修工程)建筑工程产出物为房屋工程;土木工程产出物为公路、 铁路、桥梁、隧道、水坝、电站等;线路管道安装工程产出物为安装完成的送变电、通信等线路,给排水,化工等管道,燃气及石油管道,机械、点起、交通等设备;装修工程项目指构成装修产品的抹灰、油漆等 4.按项目规模分类(大型、中型、小型)按投资限额划分的基本建设项目:属于工业性项目中的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门的 工程项目,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项目,其他部门和非工业建设项目,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项目; 更新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划分的建设项目: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 的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及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其他项目为限额以上项目;其他为限额以下项目 5.按项目的效益和市场需求分类(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 项目管理: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通过管理者的努力,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及其资源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总结评价,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建设工程管理的职能:1)决策职能 2)计划职能 3)组织职能 4)控制职能 5)协调职能 工程项目寿命周期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阶段 申请施工许可证条件:(1)已经办理该建设工程用地的批准手续 (2)在城市规划区的建设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4)已经确定施工单位(5)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7)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平行承发包模式:业主将整个工程项目按子项工程或专业工程分期分批,以公开或邀请的招标的方式,分别直接发给承包商,每一子项工程或专业工程均有发包合同 承发包模式特点:(1)施工合同多,业主协调管理工作量大(2)利用竞争机制降低合同价(3)可以缩短建设周期(4)设计变更多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总包是一种国际上最早出现,也是最广泛的工程项目承包方式。它是由业主、监理、总承包商三个经济上独立的单位共同来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 施工总承包模式特点:(1)施工合同单一 (2)建设周期长 (3)设计与施工脱节,设计变更多 (4)对设计深度要求较高 项目总承包模式:(1)减少业主面对的承包商数量 (2)降低管理费用,信息沟通更快捷、不失真,有利于现场管理,缩短工期(3)项目的责任体系是完备的 (4)业主必须加强对承包商的宏观控制,选择资信好、实力强、适应全方位工作的承包商 联营体:为一项工程而结合的伙伴型组织,联营体随着项目的招投标开始而组件,随项目竞争中标、承包实施、交工验收、工程决算的完成而结束 联营体承包模式:由一个国籍或不同国籍的两家或两家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承包商以协议方式组成联营体,以联营体名义,

工程项目管理卷自考复习题.doc

《工程项目管理》自考复习题 第一部分:自学辅导材料(内部使用)思考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第2、8、11、12、13、19、20、30、38 题; 二、填空题:第2、5、10、11、13、15、18、20、23、24、28、34、41、43、44、45、47 题; 三、单选题:第2、3、4、6、7、10、13、14、30 题; 四、简答题:第I、7、15、16、19、22、23、25、39、49、50、52、53、70、72、78 题; 五、论述题:第8、12、15、16、17、21、22、27、28、32、35 题。 第二部分:教材复习思考题重点 (指定教材:成虎著,《工程项目管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P58:第2题(同第二版P41第2题) P101:第4题(见第二版P79第6题); Pill:第4题(见第二版P92第4题); P126:第5题(见第二版P106第3题); P166:第10、13题(见第二版P146第11、16题);P208:第10题(见第二版P182第10题)[参见P150 例题(同第二版P128例题);该3题单代号、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及其时间参数计算。] P234:第3题(见第二版P203第2、3题); P252:第2、3、4题(见第二版P218第2、3、5题)[参见P243例题(同第二版P211例题)]; P307:第5题(见第二版P250第5题); P326:第1、4题(见第二版P266第1、4题); P349:第6题(见第二版P283第3题); 第三部分补充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在全世界越来越明显,丁?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通常不包括 A.推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B.推行工程招标投标 C.推行FIDIC合同条件 D.推行代建制模式 2.PMBOK的概念是由哪个组织提出? A.美国项日管理协会 B.中国项日管理协会 C.国际项H管理协会 D.国际T程师联合会 3.以下不是工稈项目组织特征的是 A.临时性 B.柔性 C.弹性 D.稳定性 4.2001年我国颁布了哪项国家标准,对促进我国建设T程项H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具有重大作 用? A.T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B.工稈网络计划技术规稈

工程项目管理复习题自考

工程项目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项目建成后,负责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的单位是 A.项目法人B.设计单位 C.监理公司D.造价咨询机构 2.承包人向工程师递交索赔意向通知,是在索赔事件发生后 A.7天内B.14天内 C.28天内D.35天内 3.建设工程的价值主要形成的时间阶段是 A.决策B.可行性研究 C.设计D.施工 4.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后, A.组成项目法人筹备组B.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C.正式设立项目法人D.成立项目法人过渡机构5.在评标工作中,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应为 A.5人以上的单数B.5人以上的双数 C.7人以上的单数D.7人以上的双数 6.风险事件级别评定的影响因素是 A.风险发生的概率B.风险损失量 C.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量D.风险评估的方法 7.关于投标有效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旦确定,不可延长B.在招标文件中规定 C.起算时间为提交投标文件的时间D.由招标和投标单位共同确定8.按实施过程对项目结构进行分解时,对分解结果有影响的是项目的A.生产体系B.生产功能 C.专业要素D.任务范围 9.在建设工程合同中,解决合同争议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是 A.诉讼B.争端裁决委员会 C.协商D.政府出面协调 10.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殊场所进行的检查属于 A.全面检查B.局部检查 C.专业性检查D.不定期检查 11.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

A.招标人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B.招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C.中标人提供履约担保D.招标人提供支付担保 12.需要编制建设项目总概算的设计阶段是指 A.方案设计B.初步设计 C.技术设计D.施工图设计 13.轮班制生产方式的工作分类方法是按 A.临时性工作归类B.简单数量进行归类 C.职能进行归类D.时间进行归类 14.承包商不承担任何价格变化或工程量变化的风险,这种合同方式是A.可调价总价合同B.固定价总价合同 C.可调价单价合同D.成本加酬金合同 15.对于风险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险是可以消除的B.事件是风险的要素之一 C.风险越大,损失越多D.风险对不同主体的影响是相同的16.整个策划活动解决问题、取得效果的必要前提是准确地设定项目的A.效益B.范围 C.目标D.系统构成 17.建设单位组织开工的时间为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 A.七天内B.三十天内 C.一个月内D.三个月内 18.施工方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是 A.施工任务委托合同B.监理规划 C.施工任务单D.业主的进度计划 19.安全生产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是 A.安全生产检查制度B.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C.安全生产责任制D.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20.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工程实体B.工程设计 C.服务能力D.工程规划 21.负责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的是 A.总工程师B.项目经理 C.技术负责人D.质量负责人 22.风险识别和管理之间的纽带是 A.风险分析和评价B.风险控制 C.风险分类D.风险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自考复习资料

工程项目管理 第一章 项目的定义:具有独特的过程,有开始和结束日期,有一系列相互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过程的实施是为了达到规定的目标,包括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 项目的特性:1、一次性(单件性);2、目标性;3、约束性;4、寿命周期性;5、多活动性。 项目的特点:1、目的性;2、寿命周期性;3、依赖性;4、独特性;5、冲突性。 工程项目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投资,经过策划、设计和施工等一系列活动,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确定目标的一次性活动。 工程项目的基本特征:1、工程项目的一次性;2、工程项目的目标性;3、工程项目的约束性;4、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性;5、工程项目由活动构成。 工程项目的其他特征:1、投资大;2、建设周期长;3、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4、参与人员多。 工程项目的类型:1、根据不同功能划分:1)住宅建筑;2)公共性建筑;3)工业建筑;4)基础设施。2、根据任务不同划分:1)工程项目(包括使用至报废);2)工程承包项目;3)工程勘察设计项目;4)工程监理项目。 工程项目的组成:1、单项工程;2、单位工程;3、分部工程;4、分项工程。 项目管理的概念: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在既定的约定条件下,为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目标、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对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该工程项目在允许的费用和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期完成。 目标体系: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费用目标。关系: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系统。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施工和动用前准备---竣工验收阶段 业主方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业主方负责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直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五个职能:1、决策职能;2、计划职能;3、组织职能;4、协调职能;5、控制职能。 政府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政府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的监督和管理,以相关的法律为依据,由有关的政府机构来执行强制性监督与管理。九个方面:1、建设用地管理;2、建设规划管理;3、环境保护管理;4、建筑防火管理;5、建筑防灾管理;6、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执行情况的审核;7、建设程序管理;8、施工中的安全、卫生管理;9、建成后的使用许可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施工单位通过工程施工投标取得工程施工任务,以施工合同为依据,组织项目管理,成为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的特征:1、施工项目是主要的管理对象;2、施工阶段管理的内容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施工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施工现场的管理。 工程建设监理: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业主委托和授权社会化、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所进行的旨在实现投资目的的围观监督管理活动。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1、服务型;2、独立性;3、公正性;4、科学性。 工程建设监理的范围: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2、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5、国家规定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 监理单位与业主、承包商的关系:业主与监理单位经平等协商签订了监理合同,就确定了连着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监理合同对监理人员的数量、素质、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和服务费用等作出详细规定,同时也明确了业主授予监理工程师的权力。

《工程项目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项目的定义。*** 项目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的事业或任务。 2.工程项目的特点。*** 1. 工程项目具有特定的对象 2. 有时间限制 3. 有资金限制和经济性要求 4. 一次性 5. 特殊的组织和法律条件 6. 复杂性和系统性 3.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①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确立阶段②项目的设计与计划阶段③项目的实施阶段④项目的使用(运行)阶段 4.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及其之间的关系。*** 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质量目标(生产能力,功能,技术标准等),工期目标,费用目标(成本,投资)。 三大目标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 5.什么是项目的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为系统和行为主体系统,其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答:课本P25 的图1-4。 对象系统:项目工程的目标最终是通过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实现的。这个工程系统是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项目的对象。他通常表现为实体系统形式,有一定的功能、规模和质量要求,有自身的系统 结构形式-------工程分解结构(EBS)。 目标系统:是工程项目所要达到的最终状态描述系统。 行为系统:是实现项目目标、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所有必需的工程活动构成的,包括各种设计、施工、供应和管理等工作。

项目组织是由项目的行为主体构成的系统。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一个项目的参加单位可能有几个、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常见的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商、供应商等。 他们之间通过行政的或者合同的关系连接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为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承担者各自的任务。 第二章 1、项目前期策划过程是怎样的? 解答: 1、工程项目构思的产生和选择 2、项目的目标设计和项目定义 3、可行性研究 4、评价和决策 2、项目前期策划的工作的重要作用。 解答:(1)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是确立项目方向的问题。 (2)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影响全局。 3、项目目标系统的作用。* 解答:项目目标作为可行性研究的尺度,经过论证和批准后作为项目技术设计和计划,实施控制的依据,最后又作为项目后评价的标准,使计划和控制工作十分有效。 4、目标因素之间争执有哪些情况,如何解决? 解答:A、强制性目标和期望目标发上争执,必须首先满足强制性目标的要求 B、强制性目标因素之间存在争执,说明项目本身存在矛盾性,可能有两种处理方法:

浙江1月自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265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三控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施工项目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工作队式、部门控制式、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单位工程的施工程序应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_______________”,“先结 构、后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要求。 4.安全生产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A.目标控制 B.投资控制 C.最优控制 D.项目利润 2.项目组织类型中,()适用于大型项目、工期要求紧迫的项目。 A.工作队式 B.矩阵式 C.部门控制式 D.事业部式 3.知甲、乙两施工过程,施工段数为4,甲的流水节拍分别为2天、4天、3天、2天;乙的 流水节拍为3天、3天、2天、2天,组织分别流水施工,甲、乙两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为()。 A.2天 B.1天 C.4天 D.3天 4.()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是事前控制的环节之一。 A.成本决策 B.成本预测 C.成本核算 D.成本分析 5.如图工作时间与费用的关系 类型为()。 A.离散型 B.折线型 C.突变型 D.断裂型 1

自考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复习重点

工程项目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1、项目特性:a.特定性(单件性或一次性)是项目最主要的特征.b具有明确目标和约束条件.c.具有特定生命周期. d管理对象的整体性.e.项目的不可逆性.(单选) 2、只有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才称得上施工项目。由于分部分项工程的结果不是施工企业的最终产品,故不能称作施工项目。分部分项工程不是施工企业的最终产品不能成为工程施工项目,只是一部分.(单选) 3、建设项目管理:是站在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的立场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管理的工作.(填空) 4、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体:工程施工企业 ,管理对象:工程施工项目(单选) 5、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的不同:包括管理主体,管理任务,管理内容,管理范围. a.建设项目管理主体是建设单位或受其委托的管理企业;工程管理主体是施工企业 b.建设项目管理的结果是取得符合要求的能发挥效益的固定资产,工程施工管理是把项目搞 好取得利润. c.建设项目管理内容涉及:投资周转和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工程施工管理涉及从投标开始到 回访保修为止的全部生产组织过程. d.建设项目管理范围:一个建设项目,是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所有工程;工程施工项目管 理:是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承包范围,是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 6、工程监理企业是由监理企业管理的项目服务性,科学性,公正性. (填空) 7、工程项目范围管理的范围包括:(简答) ①启动一个新的项目,或启动项目的一个新阶段。 ②编制范围计划(或规划),即启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方案、各种项目合同、设计、各种任务书、有关范围说明书等。 ③界定项目范围,即工程项目范围定义。该过程把范围计划中确定的可交付成果分解成便于管理的组成单元。 ④由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等客户或利益相关的者确定工程范围,也称为范围核实,即对工程项目范围给予正式认可或同意。 ⑤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即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工程变更,包括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设计变更和计划变更等。 8、工程项目范围管理:从项目建议书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全过程 . 9、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即是对合同目标的贯彻。(单选) 10、目标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11、管理控制目标包括: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环境目标. 12、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功能,投资,质量,进度目标. 13、 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单选)字母的的含义以及P10图1-1 14、控制模式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15、组织协调为目标控制服务.协调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配合管理,供求关系和约束关系. 16、内部关系: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制度的,信息的,组织的,法律的等多种方式进行协调. 近外层关系:施工项目部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关系 远外层关系:施工项目部与政府部门,现场环境相关单位的关系. 17、工程项目资源是工程项目得以实现的保证,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 即5M。(填空)

2021年工程项目管理自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①出卷时,试卷之间应留答题空格,且笔迹工整。 ②考试时,请勿将试卷摊开。 一、单项选取题(共20题,每题1.5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任何状况下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都是有限,这是工程项目()特性A.唯一性B.一次性C.整体性D.不可逆转性 2、项目所有者涉及两个层次() A.市政和业主B.公司和业主C.市政府和公司D.投资者和业主 3、弱矩陈式、强矩阵式和平衡矩阵式三种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重要区别在于() A.参加项目团队B.项目管理人员水平高低C.项目规模大小D.项目经理权限大小 4、可以描述为业主—项目管理公司—承包商组织关系项目组织形式是()A.直线型B.矩阵型C.寄生式D.独立式 5、在项目实行阶段,应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关于文物保护工作,并承担相应费用是() A.承包人B.业主C.征询工程师D.政府职能部门 6、同一条工程项目信息,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这属于沟通中() A.认知障碍B.情感障碍C.偏见障碍D.个性障碍 7、工期压缩普通不在()状况下发生 A.有时间限制B.实际中存在工期迟延C.规定提前竣工D.农忙工人回家 8、恰当项目范畴()是成功实行工程项目核心 A.定义B.变更C.控制D.确认 专业班级 准考证号 封 学号 姓名 线 第1页,共6页

第2 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在项目组织基本形式中业主是战略管理层,则设计单位是层。 6、项目经理普通需要掌握知识重要涉及项目所在领域有关专业知识、普通管 理知识和。 7、双代号网络图中箭线表达工程活动,箭线上表达工作名称,箭线下表 达。 8、在工期筹划中,由构成线路叫做核心线路。 9、某墙面分项工程中,人工费为5万元,材料耗费了8万元,此外运用有关 机构设备耗费了2万元,则该分项工程直接工程费为。 10、项目中沟通方式按照组织层次可觉得垂直沟通、横向沟通和。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1分) 1、WBS 2、BROT 3、 EPC 4、BCWS 5、CV 密 封 线 第4页,共6页 4、试分析也许导致成本超支因素 5、简述普通面对工程风险方略 密 专业班级 准考证号 封 学号 姓名 线 第5页,共6页

工程项目管理自学大纲与试题库

函授课程《工程项目管理》自学内容安排 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该课程是面向成教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教学学时为32学时,学分为1.5分。课程教学立足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框架之下,讲授基本的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及管理工具,使课程适合于成教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使学生具有项目管理的最基本素质。项目管理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以科学的方法最高效的完成规定的任务,它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它所涉及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管理人员的运作效率,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性。 第一章基础知识 1、知识点 1.1现代施工企业:包括现代施工企业的制度,制度形式,产权组织及管理制度 1.2施工企业的目标及动力,施工企业的素质及职能 1.3施工企业的筹资及决策:资金成本,资金的筹措渠道及方式 1.4经济要素及其计算:投资的构成及其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构成,投资估算,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固定资产及折旧 1.5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资金流量图和资金等值计算 2、重难点 (1),施工企业的筹资资金成本 (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构成 (3),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 (4),资金流量图和资金等值计算 3、自学方法 1,掌握基本施工企业的概念 2,多看例题学会核算估算,成本、收入、利润等的计算。 4、作业题 例【1.11】

第二章建筑管理中的经济分析及计算 1、知识点 1.1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和经济效果的评价原理:经济分析原则,评价原理,评价准则,施工领域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经济分析的价值标量法:现值指标,年值指标 1.3收益及费用的比较法:收益率分析法,收益费用比B/C分析法,投资回收期分析法 1.4不确定性分析:量本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 1.5施工企业财务评价:静态评价指标计算分析,动态评价指标计算分析,财务评价所需要的财务报表 1.6投资项目方案的国民经济评价:评价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参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准则 1.7考虑物价变化时的经济分析:物价变动时的时间换算,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方案比较 2、重难点 1,经济分析的现值指标 2,收益率分析法 3,量本利分析法 4,动态评价指标计算分析 3、自学方法 1,查阅建筑房管案例方面的资料 2,观察物价变化,掌握估算经济利润 4、作业题 (1)例【2.17】 (2)工程案例分析题 (3)例【2.8】 第三章工程造价及其确定 1、知识点 1.1工程造价概论:工程造价含义,构成 1.2工程造价的依据:(一)定额:定额的概念及分类,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材料消耗定额的确定方法,定额的应用技巧及方法 (二)基础单价:人工预算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施工用电风水单价,砂石料单价及其计算方法

2019年4月自考《工程项目管理》真题完整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工程项目管理》真题完整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决定建设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是 A.项目建议书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投入使用 2.关于工程变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施工次序变更等 B.工程变更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之一 C.工程变更不一定对已确定的费用和进度产生影响 D.变更做出的时间对变更的影响程度不同 3.得到资源需要量,列出资源计划矩阵后再编制资源需求计划,编制时要结合 A.进度计划 B.质量计划 C.组织机构 D.合同价款 4.在挣值法评价曲线图中,已完工作实际费用曲线与已完工作预算费用曲线之间的竖向距离表示 A.进度偏差 B.标准偏差 C.平均偏差 D.费用偏差

5.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措施中,属于事前控制的是 A.审查承包商及分包商的技术资质 B.督促承包商完善工序控制 C.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现场会议 D.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要做试验或技术复核 6.项目进度控制的第一控制要素是 A.项目进度计划 B.项目进度实施 C.项目进度监测 D.项目进度调整 7.所有新员工必须进行二级安全教育,即进厂、进车间和 A.进项目的安全教育 B.上岗安全教育 C.进班组的安全教育 D.调换岗位安全教育 8.安全检查的重点是 A.事故隐患 B.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C.事故整改情况 D.安全生产管理是否有效 9.在合同实施前对承包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的人员是 A.发包人 B.监理人 C.承包人项目经理 D.承包人合同管理人员 10.工期较长、通货膨胀率难以预测,但现场条件较为简单的工程项目适应于 A.固定价总价合同 B.可调价总价合同 C.成本加酬金合同 D.固定价单价合同 11. FIDIC合同条件中争端裁决委员会的简称是

2019年10月自考《工程项目管理》单选题及答案 (80道)

2019年10月自考《工程项目管理》单选题及答案 (80道) 1、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 B )。 A、合同管理 B、目标管理 C、质量管理 D、费用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的纽带是( A )。 A、合同管理 B、目标管理 C、质量管理 D、费用管理 3、下列项目管理类型中,属于项目管理核心的是( A )。 A、业主方的项目管理 B、设计方的项目管理 C、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D、供货方的项目管理 4、监理单位和项目法人之间是( B )的合同关系 A、监理与被监理 B、委托与被委托 C、商业合作伙伴 D、管理与被管理 5、在常用的组织结构模式中,每个部门只有一个指令源的是( B )。 A、职能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结构 C、矩阵组织结构 D、流程控制结构 6、在( C )组织结构中,每一个工作部门可能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 A. 项目 B. 职能 C. 矩阵 D. 事业部 7、项目经理的素质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核心素质是( B )。

A思想素质 B、能力素质 C、业务素质 D、知识素质 8、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的主要意义在于( D )。 A、“交钥匙” B、固定总价包干 C、变动总价总干 D、促进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 9、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是一个由粗到细的分析研究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形成项目建议书的是( B )阶段。 A、详细可行性研究 B、机会研究 C、初步可行性研究 D、项目评估 10、某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了只有获得过本省工程质量奖项的潜在投标人才有资格参加该项目的投标。依据《招标投标法》,这个规定违反了( B )原则。 A、公开 B、公平 C、公正 D、老实信用 11、《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这里的“成本”指的是(D)。 A、依据估算指标算出的成本 B、依据概算定额算出的成本 C、依据预算定额算出的成 D、依据投标人各自的企业内部定额算出的成本 12、下列选项中关于开标的说法准确的是(A)。 A、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B、开标地点由招标人在开标前通知 C、开标地点应当依据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确定 D、开标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工程项目管理复习重点

1.设计阶段总体上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2.建设单位质量控制的范畴:1) 确定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设计、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等方面);2) 编制或组织编制设计竞赛文件,确定有关设计质量方面的评选原则;3) 审核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图纸与说明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4) 确定或审核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的质量条款;5) 审核或检测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质量;6) 检查施工质量,组织或参与分部、分项工程和各隐蔽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7) 审查或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措施;8) 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有关事宜;9) 确认施工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并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3.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的形式包括:1) 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检查2) 定期安全检查3) 专业性安全检查4) 经常性安全检查5)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4.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工作流程图 5.影响建设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包括:1)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2)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3)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 7.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质量控制:1)图纸学习与会审;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3)组织技术交底;4)控制物资采购;5)严格选择分包单位 8.对一个项目的结构逐层分解以反映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是项目结构图 9.设计进度计划主要是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的出图计划,它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业主方控制设计进度的依据。 11.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 12.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的六种主要类别?①高处坠落②物体打击③触电事故④机械伤害⑤坍塌事故⑥火灾爆炸 13.项目实施组织策划主要内容包括?1).组织结构策划、2)任务分工策 3.)管理职能分工策划、4)工作流程策划 14.在项目实施工程中,设计方应注意设计工作的进度与施工招标、物资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进度之间的的的相互关系和协调。 15.项目管理基本的组织工具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合同结构图。 16.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是?工作流程图 17.国际上,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综合承包被称为?EPC总承包 18.在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 19.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为工程建设增值?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为工程建设增值;为工程使用(运行)增值? 20.业主方项目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是其组织结构,最重要的任务是安全管理? 21工程管理内涵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哪三个阶段的管理: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使用(运营)阶段。 22.投资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特别是哪两阶段: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 23.项目管理方在设计阶段项目管理的核心是项目投资控制。 24.属于设计阶段设计协调会议包括: (1).设计方与业主方设计协调会议 (2).设计方的现场协调会议 (3).设计方与材料设备供应方设计协调会议 25作为设计的基本依据包括:1城市规划2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业主的功能需求4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26.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范畴是建设项目的哪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

自考-工程项目管理-总复习资料答案

工程项目管理-总复习资料答案 一、单选题 1.项目是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 时间 )、(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项目最主要的特征是单件性或一次性。P4 2.以下不属于项目具有的特征是()记住:单件性、一次性和不可逆性是项目的特性P4 3.项目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项目有(不可逆性)。P4 4.建设项目的定义是:需要一定量的投资,按照一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应符合质量要求,以形成(固定资产)为明确目标的特定性任务。P5 5.工程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自(施工承包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的全过程中完成的项目。P5 6.施工项目是建设项目或其中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P5 7.由于(分部分项工程)的结果不是施工企业的最终产品,故不称作施工项目,而是施工项目的组成部分。P5 8.下列施工任务不能称之为施工项目的是(分部分项)。 P5 9.工程项目是项目管理的一大类,其管理对象是有关种类的(工程项目)。P6 10.施工项目的主体是(工程施工企业)。P6 11.工程项目的范围既包括其产品的范围,又包括(项目工作范围)。P7 12.工程项目范围管理就是对从(项目建议书)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活动范围进行界定和管理的过程。P8 13.(目标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P9 14.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是(排除干扰)、(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P9 15.工程项目控制实施过程称之为PDCA循环,其中D是(执行)。四个字母的含义:。P 计划 C检查 A处理P9 16.施工项目经理部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等单位的关系是(近外层关系)P11 17.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在应用时应贯彻四项原则,涉及创新的原则是(开拓性原则)。P14 18.我国的建设程序分为六大阶段,即(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称为(前期工作阶段)或(决策阶段),其他阶段合称为(实施阶段)。P15 19.(项目建议书)是项目法人向国家提出要求建设某一建设项目的建议文件。P15 20.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意见,推荐最佳方案)P15 21.(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项目才算正式(立项)。P16 22.一般项目进行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上比较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后加技术设计。P16 23.不需要开槽的,正式开始(打桩日期)就是开工日期。P17 24.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两类。P19 25.总投资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水资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拟建项目的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预备费用和工程其他费用。P20 26.政府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它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P21 27.(代建制)是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的制度。P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