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空中接口

GSM空中接口
GSM空中接口

GSM空中接口

摘要:GSM——泛欧数字蜂窝通信系统,是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用户使用最多的系统。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有多个接口,其中无线接口Um,即空中接口,是系统最重要的接口。

关键词:GSM Um-空中接口系统信道时隙

1 GSM系统的无线传输特征

GSM系统的空中接口可以分为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两种,其中逻辑信道是指物理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内容。物理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媒介。GSM系统是既有TDMA又有FDMA,在GSM系统中,一般有3个,4个或者7个小区构成一个区群,在区群内使用不同的频道,同频道保持相等距离,这样就实现了FDMA。每个小区中含有多个载频,而每个载频上又分成8个时隙,每个时隙就是一个物理信道,这样单个GSM 载频就可以同时支持8个移动用户通话,每个信道占用载频的八分之一时间,每次通话都会占据一个时隙直到通话结束或者发生切换,这样又实现了TDMA。GSM900系统的工作频段是分上行和下行的,其中上行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收的频段是:890MHz~915MHz,而下行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收的频段是:935MHz~960MHz;收、发频段的间隔是45MHz,其中移动台的发射频段比基站的低,这是因为移动台采用较低频段发射,传输的损耗就比较小,有利于补偿上行和下行的功率不平衡。在同一个区群内载频间隔是0.2MHz,整个工作频段被分为124对

【信令系统基础】GSM系统A接口

https://www.360docs.net/doc/2518251081.html,/blog/static/80973220101125525131 59/?latestBlog 【信令系统基础】GSM系统A接口 GSM网络 2010-12-25 17:29:32 阅读4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 概述 A接口是BSC与MSC之间的接口,由于该接口可能涉及到多个厂家的产品的互联,所以它是GSM规范中一个标准的接口。GSM系统在A接口采用七号信令系统。 A接口从物理上而言是BSC与MSC之间的中继电路与中继接口,A接口信令协议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1 A接口信令协议参考模型图 2 A接口各层简介 2.1. 物理层 A接口的物理层为75Ω(同轴电缆)或者120Ω(双绞线)的电缆,速率为2Mbit/s。其特征包括:A)2Mbit/s的传输速率符合G. 703; B)帧结构、同步和定时符合G. 705; C)故障管理符合G. 732; D)CRC4 校验符合G. 704。 2.2. 消息传递部分(MTP) MTP的主要功能是在信令网中提供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并在系统和信令网故障情况下,为保证可靠的信息传递而作出响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消息丢失、重复及失序。 MTP需要遵循ITU-T建议Q.701~710的标准。 MTP由信令数据链路功能、信令链路功能和信令网功能三个功能级组成。 (1) 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第一级)定义了信令数据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性,并规定与数据链路连接的方法。信令数据链路是用于传递信令的双向传输通路,由同一数据速率在相反方向工作的两个数据通路组成,其速率为64kbit/s,一般占用一条中继的16号时隙,具体时隙由BSC与MSC双方协商而定。该时隙可通过数据配置建立一条半永久连接通路。 信令数据链路是七号信令的信息载体,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信令链路应是透明的,即在它上面传送的数据不能有任何的改变,因此,信令链路中不能接入回声消除器、数字衰减器、A/u率变换器等设备。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

无线RTU各接口定义及技术参数

CM550-5XX 无线RTU技术参数 产品简介 CM550系列智能无线远程测控终端(以 下简称无线RTU)是厦门CaiMore通经过多 年的实践及工程应用,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自 主研发的集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无线通讯 功能为一体的无线终端控制产品。该系列产 品集成了模拟信号采集,开关量输入,开关 量输出,脉冲计数,支持以太网通信,串口 通信,RS485通信和4G/3G/2G无线数据通 信于一体的高性能测控装置,可以直接接入 各种传感器、标准变送器信号、仪表等输出的模拟信号、电平信号、干触点、脉冲信号等,是实施无线测控的最佳选择。 CM550系列采用高性能的工业级32 位通信处理器和工业级无线模块,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支撑平台设备提供在线维持技术,保持数据终端永久在线,保存数据链路任何时候畅通,实现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 该产品拥有工业级处理器和智能三级保护,它不但通过电力3000V电击测试,还拥有专利技术,产品性能稳定可靠。 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集中抄表、水表集中抄表、热网监控、燃气监控、水利监控、环保检测、气象检测、地震监测、交通控制等等行业。

1 . CM550-5XX 带以太网口接口图 正面图 背面图

正面接口 背面接口 2.外设接口信号定义说明: 接口编号功能分类接口名称默认功能扩展功能 1 电源PWM 电源输入正极无 2 GND 电源输入负极无 3 使能脚EN 低或者悬空开机 3.3V就关机无 4 RS232 D/RX RS232数据接收无 5 D/TX RS232数据发送无 6 GND RS232地无 7 RS485 A RS485通讯接口正极无 8 B RS485通讯接口负极无 9 RS232 U/RX RS232数据接收无 10 U/TX RS232数据发送无 11 GND RS232地无 12 开 关 量 输 入DIG 开关量输入地计数器输入地 13 DI1 开关量输入1 无 14 DI2 开关量输入2 无 15 DI3/C 开关量输入3 计数通道1 16 DI4/C 开关量输入4 计数通道2 17 DI5/C 开关量输入5 计数通道3 18 DI6/C 开关量输入6 计数通道4 19 DI7/C 开关量输入7 计数通道5 20 DI8/C 开关量输入8 计数通道6

(常见GSM无线参数的设置)

华为GSM系统无线参数优化参考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中与无线设备和接口有关的参数对网络的服务性能的影响最为敏感。GSM网络中的无线参数是指与无线设备和无线资源有关的参数。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信令流量的分布、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GSM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无线参数调整需解决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了解决静态问题。即通过实测网络各个地区的平均话务量和信令流量,对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话务模型进行修正,解决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营运者仅需定期地对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全局或局部的参数和配置进行适当调整。另一类调整用于解决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或随机事件造成在某个时间段中,网络操作员根据测量人员即时得到的数据,实时地调整部分无线参数,改善网络性能,或局部地区发生的话务量过载、信道拥塞的现象。 网络优化中的无线参数的调整可归纳为第二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参数根据实际的情况应有不同,以达到最优效果。一般来说,无线参数的调整依赖于实际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实测数据,另一方面,根据在多次优化项目中积累一定的经验试探性的调整。以下将对在GSM网络系统中需要根据实际运行环境调整调整的无线参数从其意义、调整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给予一定的解释。 1、网络色码和基站色码 内容:网络色码即NCC,用于区分不同地区的网络,编号全国统一;基站色码即BCC用于区分周围具有同样BCCH频点的小区;跳频小区中, 跳频数据表中的训练序列号TSC一定要配置成与本小区的BCC一 致。NCC与BCC组成BSIC。NCC与BCC组成BSIC。 取值范围:NCC 0~7 BCC 0~7 经验值:根据实际规划设计调整,避免同频同BSIC小区。 2、功率等级: 内容:“0”的功率等级表示功率最大,每级以2dB递减。 取值范围:华为BTS的功率等级: BTS3X基站支持0~10级的静态功率等级设置;

WIFI模块常用的通信接口知识普及

WIFI模块常用的通信接口知识普及经常会碰到一些关于wifi模块的咨询,很多刚接触wifi模块的设计人员或者用户,只知道提wifi模块,很难提具体的模块要求!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会做到有的放矢!咨询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希望使用什么主芯片、要什么接口、采用多少伏供电、需要大概的模块尺寸、天线的处理方式等问题。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兴起和发展,目前wifi模块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但是毕竟wifi模块毕竟是一高频性质的产品,它不象普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设 计的时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让一些没有高频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费劲心思,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也是需要借助昂贵的设备来协助分析! 对于wifi部分的处理,有直接把wifi部分layout到PCB主板上去的设计,这种设计,需要勇气和技术,因为本身模块的价格不高,主板对应的产品价格不菲,当有wifi部分产生的问题,调试更换比较麻烦,直接报废可惜;所以很多设计都愿意采用模块化的wifi部分,这样可以直接让wifi部分模块化,处理起来方便,而且模块可以直接拆卸,对于产品的设计风险和具体的耗损也有很大帮助。 具体的硬件设计应该和相关wifi模块咨询时,要考虑清楚以下方面: 通信接口方面:目前基本是采用USB接口形式,PCIE和SDIO的也有少部分,PCIE 的市场份额应该不大,多合一的价格昂贵,而且实用性不强,集成的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其实也是一种浪费。 供电方面:多数是用5V直接供电,有的也会利用主板设计中的电源共享,直接采用3.3V供电。 天线的处理形式:可以有内置的PCB板载天线或者陶瓷天线;也可以通过I-PEX接头,连接天线延长线,然后让天线外置。

空中接口技术

WCDMA的空中接口技术浅析 瞿水华 摘要:随着3G网络的走近,广大网络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与2G不同,3G 无线接入网采用CDMA技术,对大家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本文中,作者 根据自己对WCDMA无线接口关键技术的理解,,对扩频和加扰技术、上 下行链路、功率控制和RAKE接收等内容,向各位网络优化的同仁做简 要的介绍,抛砖引玉,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对WCDMA无线接口技术的理解,未雨绸缪,为3G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WCDMA 扩频加扰传输信道物理信道比特符号功率控制 RAKE 接收 1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图1 UTRAN OSI MODEL 图1是WCDMA无线接入网(RAN)Un接口的协议结构图。无线接入网分成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用户平面负责数据的传送而控制平面负责信令接续。

Un接口分成三个协议层:L1、L2和L3,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其中L2又被分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L3的最底层是无线资源控制(RRC),负责处理UE和RNC 之间的信令管理,并直接负责物理层的呼叫建立和释放等事务,它只存在控制平面。 无线接入承载(RAB)是在UE和核心网之间为UMTS提供支持QoS承载业务的连接分段,类似于GSM里根据话音或数据业务建立的手机到核心网的电路连接。每个RAB映射到一个或几个RB(Radio Bearer),而每个RB映射到不同的RLC。在UE和RNC之间,通过一个或几个逻辑信道在RLC对等实体之间通信。 关于Un口的信道分类将在第二节里细述。 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1 引入传输信道的意义 在WCDMA里,传输信道是按照数据在空中接口上传输的方式和特点来定义的,而逻辑信道是按照传输信息内容的类型来定义的,包含了用户数据和L3控制信令,将在后面介绍下行DPCCH和DPDCH的复用时会提到它的具体应用。 GSM系统将信道简单地分为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这里多出了一个传输信道的概念。逻辑信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于在高层协议中,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是分别由不同的实体处理的,而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在进行业务通信的同时,必然传送着相关控制信息,就涉及到要将业务信息和控制信息通过

GSM无线参数说明

GSM网络无线参数的调整 一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无线参数的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控制管理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网络号码、地址、识别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小区控制通道描述(control channel description)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等待指示(Wait Indication)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小区通道描述(Cell Channel Description)错误!未定义 书签。 1.5 小区描述 (Cell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邻小区描述(Neighbour Cell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 书签。 1.7 随机接入通道控制参数(RACH control channel)错误! 未定义书签。 1.8 通道描述参数( Channel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小区选项信息单元(Cell O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小区选择参数单元(Cell Selection Parameters)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3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小区重选偏置(CELL_RESELECT_OFFSET)错误!未定义书 签。 2.5 临时偏置(TEMPORARY_OFFSET)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惩罚时间(PENALTY_TIME)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小区禁止限制(Cell Bar Qualify,CBQ)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允许的网络色码(NCC permitted)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鉴权与加密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加密模式设置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小区切换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测量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切换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Hreqave和Hreqt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双频无线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小区选择和重选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小区切换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BSS培训教材初稿GSM无线接口理论

BSS培训教材初稿 GSM无线接口理论 第一节工作频段的分配 一、我国GSM网络的工作频段 我国陆地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与1800MHz 频段: GSM900MHz频段为: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 DCS1800MHz频段为: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 二、频道间隔 相邻两频点间隔为为200kHz,每个频点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既8个信道(全速率),如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点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可使系统容量扩大一倍,但其代价必然是导致语音质量的降低。 三、频道配置 绝对频点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GSM900MHz频段为: fl(n)=890.2MHz+(n-1)×0.2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fh(n)=fl(n)+45MHz(基站发,移动台收);n∈[1,124]

GSM1800MHz频段为: fl(n)=1710.2MHz +(n-512)×0.2MHz (移动台发, 基站收); fh(n)=fl(n)+95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n∈[512,885] 其中:fl(n)为上行信道频率、fh(n)为下行信道频率,n为绝对频点号(A RFCN)。 注: 1、在我国GSM900使用的频段为: 905~915MHz上行频率 950~960MHz 下行频率 频道号为76~124, 共10M带宽。 中国移动公司:905~909MH(上行),950~954MHz(下行),共4M带宽,20 个频道,频道号为76~95。(目前通过中国移动TACS网的压频,为GSM 网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因而GSM实际可用频点号要远大于该范围) 中国联通公司:909~915MH(上行),954~960MHz(下行),共6M带宽,29 个频道,频道号为96~124。 2、目前只有中国移动公司拥有GSM1800网络,拥有1800网络的移动分公司 大多申请10M的带宽,频道号为512~562。 四、干扰保护比 载波干扰比(C/I)是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 此比值与MS的瞬时位置有关。这是由于地形不规则性基本地散射体的形状、 类型及数量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天线的类型、方向性及高度,站址的标 高及位置,当地的干扰源数目等造成的。 1、同频干扰保护比:C/I≥9dB。所谓C/I,是指当不同小区使用相同频率 时,另一小区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它们的比值即C/I,GSM规范 中一般要求C/I>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I>12dB 2、邻频干扰保护比:C/I≥-9dB。C/A是指在频率复用模式下,邻近频道 会对服务小区使用的频道进行干扰,这两个信号间的比值即C/A。GSM 规范中一般要求C/A>-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A>- 6dB 3、载波偏离400kHz的干扰保护比:C/I≥-41dB 第二节时分多址技术(TDMA) 多址技术就是要使众多的客户公用公共信道所采用的一种技术,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我国模拟移动通信网TACS就是采取的FDMA技术。CDMA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实现通信的,它可重复使用所有小区的频谱,它是目前是最有效的频率复用技术。GSM的多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相结合并采用跳频的方式,载波间隔为200K,每个载波有8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可以由T DMA的帧号、时隙号和跳频序列号来定义。它的一个时隙的长度为0.577ms,每个时隙的间隔

无线天线接口类型

这里指的无线AP、路由、网卡都是指的802.11B和802.11g的设备既2.4G无线局域网所用的设备,简称无线设备,不包括GPRS、CDMA等上网设备。 无线设备本身的天线都有一定距离的限制,当超出这个限制的距离,就要通过这些外接天线来增强无线信号,达到延伸传输距离的目的。这里面要涉及到三个概念: 1.频率范围它是指天线工作的频段。这个参数决定了它适用于哪个无线标准的无线设备。比如80 2.11 a标准的无线设备就需要频率范围在5GHz的天线来匹配,所以在购买天线时一定要认准这个参数对应相应的产品。 2.增益值此参数表示天线功率放大倍数,数值越大表示信号的放大倍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当增益数值越大,信号越强,传输质量就越好。 3.天线接口主要是针对可以拆装及外接天线的无线设备,针对不同的接口正确匹配相应的天线,达到增大信号及延伸距离的功能。 一、SMA接口的天线。 图1、2 为SMA的天线端和设备端的实拍图,图3、4 为几种SMA接口的常见天线 SMA的天线接口全称应为SMA反级性公头(至于为什么这么叫我也不知道反正天线厂家的订单上是这么写的,E文是SMA RP M)就是天线接头是内部有螺纹的,里面触点是针(无线设备一端是外部有螺纹里面触点是管)这种接口的无线设备是最最普及的,70%以上的AP、无线路由和90%以上的PCI 接口的无线网卡都是采用这个接口,这个接口大小适中,手持对讲机等设备也有不少是这个类型,但里面的针和管却与无线设备相反的。 采用这个接口的无线AP和无线路由包括了大部分的民用设备。TP-LINK、DLINK、西门子、美国网件、COREGA、鹰泰、贝尔金等等品牌只要是天线可拆卸的基本上都用的这个接口。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篇一:成都阳城大厦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波迅WBS无线网络 Wi-Fi通信系统 成都阳城大厦 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 - 2 - 商务中心无线网络 ................................................ ................................................... ................. - 2 - 厂商介绍 ................................................ ................................................... ................................. - 2 - 项目概况 ................................................ ...................................................

................................. - 3 - 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方案设计 ................................................ ................................................... ................................... - 5 - 第三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 - 10 - 设备安装方式 ................................................ ................................................... ....................... - 10 - 接

无线及核心网理论试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0.25分,共10分) 1、LTE标准定义了FDD和TDD种双工方式,和LTE FDD方式相比,LTE TDD双工方式有( BCD )缺点。 A.TDD系统不易使用零散频段 B.上下行需要转换时间,增加了时间上的开销,降低频谱效率 C.如果TDD上下行时隙对称分配,TDD需要在频域上占用更多的带宽 D.在快速变化的信道中,由于上下行子帧间隔,利用互易性的信道测量 可能会失效 2、PCI的配置原则正确的是( ABCD ) A、避免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 B、避免模3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PSS序列相同 C、避免模6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RS信号的频域位置相同 D、避免模30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PCFICH频域位置相同 3、S1-U接口的传输网络层协议包括( ACD ) A、GTP-U B、SCTP C、UDP D 、IP 4、EPS附着请求次数对应于attach request消息,此消息在( A )中携带。 A、Initial UE Message B、Uplink NAS Transport Message C、UE Capability Enquiry D、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5、RBG为业务信道资源分配的资源单位,系统带宽为15RB时,RBG Size为( B ) A、 1 B、2 C、3 D、4(系统带宽为20RB时) 6、MIB包含的信息有( ABC ) A、系统帧号 B、DL系统带宽 C、eNodeB上发射天线数 D、接入信息 7、无线侧小区内UE的标识类型有( ad ) A、RA-RNTI B、GUTI C、IMEI(用户) D、T- CRNTI 8、关于SCH与BCH的频域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无论系统带宽多大,SCH总是占用系统带宽中央的72个子载波。 B、BCH总是在小区带宽的中心位置发送,占用系统带宽中央的72个子载波。 C、BCH总是在小区带宽的两端位置发送,占用系统带宽中央的72个子

12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全介绍

12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全介绍 无线发展,离不开无线技术的进步。那么我们现在的无线接入技术都有哪些呢?有些技术我们还在使用,有些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下这些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吧。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的GSM不同的是,CDMA并不给每一个通话者分配一个确定的频率,而是让每一个频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因此,CDMA数字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简化的网络规划?通话质量高?保密性及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等?另外,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部手机的编码还随时变化,这使得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3.GPRS接入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34096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0 【实验学时】4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专业 【教学目的】 通过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软硬件组成,能够给出一个简单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对多种技术方案进行选择,分析并解决在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续3G网络的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基本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特点和分类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基本技术 [重点难点] 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基本技术 [讲授学时] 4 第一节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了解移动通信出现的原因 2.与有线通信的对比 3.目前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系统 1.了解移动通信的特点 2.掌握移动通信的有哪些实际应用 第三节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和基本技术

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第二章模拟移动通信的调制和调解[基本要求] 1.了解模拟移动通信基本概念和过程 2.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3.掌握高斯最小移频键控、QPSK调制、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重点难点] 1.移动通信的调制和解调方法 [讲授学时] 6 第一节最小移频键控 1.相位连续的2FSK 2.MSK信号的相位路径、频率及功率谱 第二节高斯最小移频键控 1.高斯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2.GMSK信号的波形和相位路径 3.GM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GMSK功率谱 第三节QPSK调制 1.二相调制 2.四相调制 3.偏移QPSK——OQPSK 4./4-QPSK 第四节正交频分复用 1.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 2.正交频分复用的DFT实现 3.OFDM的应用 第五节高阶调制 1.数字调制的信号空间原理 2.M进制数字调制及高阶调制

基于GSM无线通信单片机接口的实现【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 基于GSM无线通信单片机接口的实现 一、前言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系统是目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体制中,应用最广泛的,且比较成熟完善的一种系统。基于GSM 的短信息服务,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是一种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目前已建成的覆盖全国的GSM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网的主要方式。因为公众GSM 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漫游和联网,建立上述系统不用再组建专用通信网络,所以具有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的短信应将得到迅速普及。本设计开发的基于GSM无线通信单片机接口设计系统正是借助该网络平台,利用短信息业务实现数据的自动双向传递[1]。 目前中国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1800及GSM900,因为采用了不同的频率,所以适用的手机也不太相同。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是双频手机,可以自由在这两个频率段间切换。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除GSM900和GSM1800另外加入了GSM1900,手机为三频手机。在我国随着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现也已出现了三频手机,即可在GSM900、GSM1800、GSM1900三种频段内自由切换的手机,真正做到了一部手机可以畅游全世界[1]。 早期看来,GSM1800发展的时间较晚,使用的较少,反之GSM900发展的时间较早。物理特性方面,后者频谱较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差,但传送的距离较远,而手机发射功率较强,耗电量较大,因此待机时间较短;而前者的频谱较高,波长较短,穿透力佳,但传送的距离短,其手机的发射功率较小,待机时间则相应地较长[1]。 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虽然GPRS是

《无线接口协议》word版

第7章无线接口协议 Jukka Vialén 7.1 概述 无线接口协议的作用是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无线承载业务(其中包括UTRA FDD或者TDD业务),关于无线承载业务我们已经在第2章进行了讨论。 位于物理层上面的协议层称为数据链路层(第2层)和网络层(第3层)。在UTRA FDD 无线接口中,第2层又分为几个子层。从控制平面看,UTRA FDD第2层包含2个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层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层;从用户平面看,除了MAC层和RLC 层外,还有两个依赖于业务的协议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和广播/组播控制协议层(BMC)。第3层包含的协议层即无线资源控制层(RRC)属于控制平面。其他网络层协议,例如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和短消息业务等等,因为对UTRAN是透明的,本书不作介绍。 本章首先介绍无线接口协议的整体结构,然后详细描述每个协议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功能。对任何一个协议,都要描述它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功能。在MAC层部分,对逻辑信道(MAC 层提供的业务)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都做了详细解释。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MAC 层和RLC层,我们定义了一个协议层模型来举例说明数据分组通过这些协议时的变化。在RRC 层部分,介绍了RRC层的业务状态、主要功能和信令过程。在Release 4 和Release 5版本中没有对第2层和第3层协议的原理进行较大的改动,如第11章所述,在Release 5 版本中将HSDPA功能增加到Node B中新的MAC实体中。 7.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无线接口的整体协议结构[1]如图7-1所示。该图只包含了在UTRAN中可见的协议。 物理层通过传输信道向MAC层提供服务,传输数据的类型及特征决定传输信道的特征[2](传输信道的介绍参见第6章)。然后,MAC层通过逻辑信道给RLC层提供服务,逻辑信道的特征是由发送的数据类型决定的,这部分我们将在7.3节进行详细的介绍。 RLC层通过业务接入点(SAP)向高层提供服务;业务接入点用来描述RLC层处理数据分组的方式,例如在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功能的情况下,RLC如何处理数据分组。在控制平面上,RRC层使用RLC层的业务来传输信令。在用户平面上,无论是特定业务专用协议层PDCP或者BMC,还是其他高层U平面功能(例如,声码器)都使用RLC层的业务。RLC业务在控制平面里称作信令无线承载;而在用户平面业务没有使用PDCP层和BMC层协议的情况下称为无线承载。RLC层协议以三种模式进行操作——透明模式、非确认模式和确认模式。这些将在

GSM无线直放站使用说明书

GSM无线直放站使用说明书 福州三元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2.硬件构成 3.技术指标 4.监控系统1 1 4 5 5.设备安装7.注意事项7 8 6.设备调测 11

1.概述 由于手机在郊外树林、山背、隧道、高大建筑物的信号阴影内等会出现接通率低、漫游不畅、掉话甚至根本接受不到信号等的现象,给GSM移动电话用户带来不便。 GSM无线传输直放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它适用市内、城郊、山脚等较大范围的覆盖。无线传输直放站采取双工方式,将基站和用户手机之间的上、下行信号进行双向放大,从而有效扩大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消除信号盲区。根据所用滤波器带宽的不同可将直放站分为宽带放大型和选频放大型; 2硬件构成

GSM 无线直放站内部硬件原理图 从施主天线输入端输入的935-960MHz 的下行弱信号经双工器TX 端输出,再经下行前级放大,频段选择器等,选出有用频段,最后经功放将信号放大并从双工器输出到天馈线. 从上行输入端输入的890-915MHz 的上行弱信号经双工器输出,再经低噪放放大,通过末级功放及双工器输出. 该设备符合国家无委和信产部各项相关标准, 具有智能ALC 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接口 监控板 下行功放 上行低噪放 双工器 上行功放 下行频段选择器 下行低噪放 双工器 上行输出耦合口 downlink

统一,降低了直放站升级和维护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预留有RECOS远程监控系统扩展接口,只要在监控中心安装监控软件并对直放站进行适当的硬件扩展即可实现直放站的远程监控,并可实现集中监控管理。操作维护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界面友好,简单易学且操作简单。 3.技术指标 GSM无线直放站 ZLG-900-R 工作频率(MHz)上行:890~915 下行:935~960 (射频工作带宽可选)载波数2~6(部分选带型) 增益(dB) 60~100 增益可调范围(dB)60 输出功率(dBm)下行43 上行37 三阶互调(dBm)≤-36 杂散发射(dBm) 806MHz~821MHz ≤-67 881MHz~885MHz ≤-36 885MHz~915MHz ≤-67 930MHz~960MHz ≤-47 9KHz~150KHz ≤-36 150KHz~30KHz ≤-36 30MHz~1GHz ≤-36 1GHz~12.75GHz ≤-36 1.8GHz~1.92GHz ≤-47 3.4GHz~3.53GHz ≤-47 滤波器带宽 (MHz) 6 – 19 (射频) 噪声系数 (dB) <5 带内波动 (dB) <±1.0 驻波比 <1.5 延迟时间 (μS) <5 最大群时延 (n S) ±300 (±100kHz) 射频接头 N-K 射频接头阻抗 (Ω) 50 工作电源 (V) AC220±25% 电源功耗 (W) < 200 环境温度 (℃) -40~+55 湿度 (℅) 5 – 95(无凝结) 结构尺寸 (mm) 400×500×230 重量 (Kg) 27 远程监控报警 RS-232 本地或远程监控

GSM无线通信原理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网络由终端、无线接入设备和核心网络等几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交换网络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部分。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其中BSS部分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和码型转换单元(TC);NSS 部分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OSS部分包括有操作与维护中心-无线部分(OMC-R)、操作与维护中心-移动部分(OMC-M)和操作与维护中心-交换部分(OMC-S);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T)和客户识别卡(SIM)。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它给MS和NSS之间提供了传输通道并管理这个通道。BSS功能实体可分为BTS、BSC和TC。 BTS:BTS包括收发信机和天线,以及与无线接口有关的信号处理电路等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BSC: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主要由BTS控制部分、交换部分和公共处理器部分等组成。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功能,它主要是进行无线信道的分配,释放以及越区信道切换的管理等,起中BSS系统中交换设备的作用。 TC:具有码型转换,速率适配的功能。 交换网络子系统: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包括实现GSM的主要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以及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的所需的数据库。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间以及NSS与BSS之间通过符合CCITT信令系统No.7协议规范的7号信令网络互相通信。它的主要作用是管理GSM 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 MSC:是GSM系统的核心,它完成最基本的交换功能,即实现移动用户与其它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提供面向系统其他功能实体的接口、到其他网络的接口以及与其他MSC互连的接口。 MSC为用户提供承载业务、基本业务与补充业务等一系列服务,还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和自动漫游等功能。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相关的MSC还应能完成关口MSC (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无线通讯API接口说明

int ReaderInit(const char *ComPort,const char *Para) 功能:初始化设备 参数:ComPort 在PDA上,该参数指定串口号,如:COM1: 在PC上,该参数用于指定打开的是识读器还是无线通讯模块。 如果给参数1,表示打开识读器,参数2表示打开无线通讯模块。 Para 串口参数,目前固定为“115200,N,8,1” 返回:设备的句柄 void ReaderFree(int handle) 功能:关闭与读头的通讯串口 参数:handle设备的句柄 返回:无 WORD ReadIntID(int handle); 功能:读入读头的ID 参数:handle 设备的句柄 返回:读头ID WORD WriteIntID(int handle,WORD IntID) 功能:写读头的ID 参数:handle 设备的句柄 IntID 读头ID 返回:读头ID BOOL StartRDData(int handle) 功能:切换到无线通讯模式 参数:handle 设备的句柄 返回:TRUE 成功 FALSE 失败 BOOL StopRDData(int handle) 功能:停止无线通讯模式,进入到读标签模式 参数:handle 设备的句柄 返回:TRUE 成功 FALSE 失败 WORD SendRDData(int handle,WORD DestID,WORD DataLen,unsigned char *data) 功能:发送数据到指定的模块 参数:DestID 目标读头的ID DataLen 数据长度 data 数据

返回:发送成功的字节数 WORD RecvRDData(int handle,WORD &SourceID,WORD maxLen,unsigned char *data) 功能:接收其他读头发送的数据 参数:SourceID 指定接收哪个读头的数据,0表示可以接收所有的读头数据,如果指定0,接收后,该参数的数据被修改成这包数据是发自哪个读头的。 maxLen 最大接收长度 data 数据缓冲区,由调用者分配空间,长度要大于maxLen 返回:实际接收到的数据。 说明:该函数最多只等待200ms,超时后不管收到的数据是否够maxLen,都返回。因此收到的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需要由应用层自己定义数据包格式。 例如,一个PDA使用SendRDData发送了1K的数据,在接收端,一次调用RecvRDData 可能只能收到几十个或几百个字节,需要通过多次调用,将完整的数据收全,因此需要应用层定义数据传输的格式。 void GetErrorMsg(char *Msg) 功能:读出错误信息 参数:错误信息 返回:无

LTE无线接口体系

第15章L TE无线接口体系 与WCDMA/HSPA以及大多数其他现代通信系统类似,LTE的体系也是划分为不同的协议层来处理的。尽管LTE的分层结构有一部分与WCDMA/HSPA相同,但是由于LTE和WCDMA/HSPA的体系架构上的不同等原因,两者的分层还是有许多区别的。这一章涵盖了对LTE物理层的上层的描述,这些上层之间的交互,以及与物理层的接口等。对LTE体系更详细的介绍是在第18章,在18章中还将会讲述不同网络节点中的不同协议实体的位置。在本章中,我们只需了解LTE无线接入体系中只有一种节点,即eNodeB即可。 图15.1从整体框架上描述了LTE协议体系中的下行部分。不过在后续的讨论中,我们将知道这个框图的某些实体也有一些场合中不能应用。比如,在广播系统信息的时候,框图中的MAC调度和软结合的混合ARQ都没有使用。LTE体系中的上行部分,与图15.1的下行框图相类似,只是传输格式选择和多天线传输方面有所不同,后面将会讲到。 下行传输的数据先封装成一个SAE承载上的IP包形式。数据是通过无线接口传输的在这之前,往下传输的IP包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实体来处理,这里做了一个概述,后面将详细展开: 分组数据融合层(PDCP)是对IP数据包的头部进行压缩,以使得节省必要的比特更易

于通过无线接口的传输。头部压缩的机制基于ROHC,一种使用在WCDMA和其他一些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标准化的头部压缩算法。PDCP还可以用来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和集成保护。在接收端,PDCP协议做相反的处理,即解密和解压缩操作。对于一个移动终端的配置,每一个无线承载对应一个PDCP实体。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负责分割/串接,重传处理,以及按顺序传送到上层协议。与WCDMA不同,RLC协议位于eNodeB,这主要是由于在LTE的无线链路网络体系中只有这一种类型的节点。RLC以无线承载的形式为PDCP提供服务。一个终端的每一个无线载体只有一个RLC实体。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完成混合ARQ的重传以及上行和下行传输的调度。调度的作用是体现在eNodeB中的,它对每一个上行和下行传输的小区有一个MAC实体。混合ARQ协议处在MAC协议的发送端和接收端。MAC在逻辑链路层为RLC提供服务。 物理层(PHY)完成编码和解码,调制和解调,多天线映射,以及其他类型的物理层作用,物理层以传输信道的形式为MAC层提供服务。 下面的部分更加详细的介绍LTE的RLC和MAC协议。也给出了从MAC层看物理层的框图,关于物理层更加详细的介绍在第16章,其他的细节可以在LTE规范[110]和参考引文中查找到。 15.1 RLC:无线链路控制 LTE RLC和WCDMA/HSPA类似,主要完成从PDCP来的头压缩后的IP包(RLC SDUs)的分割,分成更小的单元RLC PDUs。它也同时负责被错误接收的PDUs的重发和接收到的PDUs的串接以及重复码的删除。最后RLC保证按序排好的RLC SDUs传送到上层。 RLC的重发机制是为上层提供无错误传送的数据,为了实现这一机制,重发协议作用在RLC的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检测到达数据的序号,接收端的RLC能确认丢失的PDUs。状态报告被反馈到传送端的RLC,请求重传丢失的PDUs。关于何时去反馈状态报告是可以配置的,但是一个报告可以包括多个PDUs的信息并且相对不频繁地传送。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报告,发送端的RLC实体能够采取适当的操作并且根据请求信息来重传丢失的PDUs。 当RLC被配置为请求重发丢失的PDUs,指的是RLC操作在确认模式(AM),这与WCDMA/HSPA中的相应机制类似,AM主要用在基于TCP的服务,例如当误码率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时的文件传输。 同WCDMA/HSPA类似,RLC也可以被配置为无响应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在UM中,提供了顺序传送信息到高层的服务,但是不能有重传丢失的PDUs的请求。UM典型的用在像VoIP这种相对于时间要求来说,错误传输率要求不高的服务上。TM 主要用在一些特殊的方面如随机接入。 尽管RLC有能力处理因为噪声与不可预测的信道变化等造成的传输错误,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错误是被MAC层的混合ARQ协议处理的。这样,RLC中的重传机制,起初看起来似乎有点多余,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RLC和基于MAC的重传机制事实上是由不同的反馈信号所引起的,这些将在第15.2.4节中加以讨论。 除了重传机制和顺序传输,RLC还负责像图15.2中所描述的分割和串接。根据时序的安排,一些数据会被选择从RLC SDU缓冲区中传输,同时那些SDUs会被分割或者串接以制造RLC PDU。因此,LTE中的RLC PDU的大小是动态变化的,反而版本7之前的WCDMA/HSPA用的是一个半固定的大小。在高数据率下,一个大的PDU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