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简化.ppt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技术PPT课件

农业生态技术PPT课件
第16页/共93页
人工输入的能量
第17页/共93页
5.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类别
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构成 生物
环境组分 自然环境
系统稳定性 高
开放性
封闭
净生产力 低
服从规律 自然规律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物、人类 人工调控 低 开放 高 自然和经济规律
第18页/共93页
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生物群落 ( biotic community )
第23页/共93页

第24页/共93页
二、经度地带性 (主要受水分梯度的影响)如:我国从 东到西因距海远近造成水分的差异。相应分布着 湿润 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 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第25页/共93页
三、垂直地带性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地形地势、热量和水 分等环境因子条 件会发生变化,相应物种的分布也会受到 影响。以台湾玉山西北坡为例: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群落依次 是:热带雨林 山地雨林 樟栎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 叶林 暖温带针叶林 亚高 山针叶林 山顶矮林 杜鹃灌丛。
第21页/共93页
群落的分布往往受环境梯度的制约,表现出明显 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在温度 和水分 的共同 走用下 的世界 植被分 布情况
第22页/共93页
一、纬度地带性 (主要受温度梯度的影响)北半球欧亚 大陆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热量减少,形成了以热 量为主的环境地带性分布,从南到北植被类型依次是:热 带雨林 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 林 草原 荒漠。
第14页/共93页
第15页/共93页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能量流 (energy flow) :农业生态系统除输入太阳能 外, 还输入人工辅助能。(见图) 物质流 (matter flow) :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被 生物吸收并传递,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 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连续的物质流。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信源 的信息产生,信道的信息传输和信宿的信息接受形成 信 息流。 价值流 (catipal flow) :价值可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被 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可以在不同组分间转移。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PPT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PPT
南方种植:水稻、甘蔗等。 果树南方与北方: 动物如骆驼、牦牛等。
二、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密度 城乡经济梯度
§6-3 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立体结构):
指农业生物之间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配置组合。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立体结构类型 二、基塘生态系统 三、胶茶间作
四、立体农业高效的生态学基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种间互补
营养结构 :是系统中生物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方式。 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
关系联结起来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它是系统的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人类可通过调控和管理农业 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利用生物种间关系及资源环境条件, 以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一、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在原有食物链中通过加入新的链环,延长或完善食物链 组合,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很好的效益。其作用 表现在: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提高 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6-4-1 食物链结构类型
二、食物链加环的类型
生产环
在食物链中加入能够把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们直接利用的 经济产品的环节,称为生产环。
组分结构 :即农业生物的种类和量比关系,也包括环 境组分。
用农业生产的术语来说:组分结构就是农、林、牧、 副、渔各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和 量比关系。 时空结构: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时间上的
分布,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6-1-1 概 念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积占耕地面积的 32% ,目前稍有减少,且传统的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利润不高,已由利润工、收入 大的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代替。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35页PPT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35页PPT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来自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山东 157.2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133.6 108.2 136.5 102.9 93
新疆 95.5
干旱界限
2、地貌类型差异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南方的低湖平原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滩
涂湿地,可充分利用其自然特点合理进行湖泊和 湿地的开发利用。
例如,湖北省洪湖市针对江湖的自然特点,制
定了全市以江湖为中心的同心圆式的8个带(层次) 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2、种植业与林业相结的组分结构
如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一般林木包括泡 桐、枣树、杨树、果树等,农作物包括小麦、 水稻、玉米、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等。 农林间作在我国有许多成功模式,如河北的 枣农间作,热带地区的胶茶间作。
4、养殖业与渔业相结合的组分结构
在养殖
业与渔业 相结合方 面,如鱼 塘养鸭技 术,塘边 养猪技术 等。
(2)、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地带,由于生态环境的 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 繁,生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增加,生产力较 高,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边缘地带,可使其维持
高生产状态,促进经济发展。
利用边缘效应,可充分开发利用边缘地带:
城郊农业 基塘系统和滩涂养殖
从物种的形成特征、生育 2、农业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的设计原则 物种选择除考虑生长 期、营养及代谢产物等各 绿色植物是农业生态系
(4)注意社会经济因素
二、农林牧副渔各业相结合的组分结构
1、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组分结构
如饲料作物(玉米、大豆、苜蓿、黑麦草、 三叶草等)种植与养牛、养猪、养鸡的相结 合,作物秸秆饲喂动物,动物粪便肥田。再 如,在同一土地单元里的种植与养殖的结合 中:农田农作物种植与食用菌培养。

【农学课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学课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6-4-2 食物链的解列食物链的解列:食物链的解列:实质就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处理。

实质就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处理。

使现代工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到一定程度时与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链中断联系。

处理污染土壤可种植非食用的木材、麻类、花卉等使污染物离开食物链。

可种植非食用的木材、麻类、花卉等使污染物离开食物链。

污水处理水生植物凤眼莲(又名水葫芦)、)、浮萍等对各种污染物以及如:水生植物凤眼莲(又名水葫芦)、浮萍等对各种污染物以及水体富养化的N、等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能力等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能力。

水体富养化的、P等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能力。

返回主目录主菜单退出§6-4-3 食物链结构举例作物秸杆的处理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焚烧,这部分养分流出农业生态系统,一种是直接焚烧,这部分养分流出农业生态系统,不仅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的不断的下降,而不仅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的不断的下降,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另一种是用于饲养牲畜,粪肥还田,另一种是用于饲养牲畜,粪肥还田,相比这种途径就会合理的多,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利用的也比较广泛。

就会合理的多,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利用的也比较广泛。

秸杆多级利用技术结构如图结构如图返回主目录主菜单退出•返回返回返回主目录主菜单退出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指在生态系统内合理安排各种生物种群,指在生态系统内合理安排各种生物种群,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变化∮生物的发育规律生物的发育规律返回主目录主菜单退出。

《农业生态系统模型》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模型》课件

智能化趋势
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农 业生态系统模型正逐步实现智能化。通过智能化 管理,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生态系统模型正逐步打 破地域限制,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农 业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进 步。
生态平衡原理要求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包括生物种群数量、资源利用和分配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同时,农业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如土壤、水、气候等条件,以确 保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物质循环原理
总结词
物质循环原理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的重要基础,它描述了系统中物质如何循环利用的过程。
模型验证与修正
模型验证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模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修正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
04
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应 用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监测
利用农业生态系统模型对 土壤、水、气候等农业资 源进行实时监测,为资源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物质循环原理强调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土壤养分、水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这些 物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促进 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能流分析原理
总结词
能流分析原理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型中用 于描述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案例二: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研究
总结词
深入探讨了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的机制和过程,包括信息传递的途径、方式 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ppt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ppt课件
4、对环境的净化作物
农田土壤微生物净化能力强,目前对农田环境的主要污染是城镇污水和农药化肥。 1hm2干燥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净化能力,相当于1个400m3的活性炭净化站曝 气池的处理水平。
PPT课件
23
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自学)
一、种群结构 1、种群的大小和密度;2、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 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二、种群的动态 1、生命表和生命曲线;2、种群的增长型 三、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1、负竞争关系;2、正相互作用 3、次生代谢产物在种间关系中的作用(化感作用等)
不稳定状态许多因子的量和作用激烈的变动很难确定哪个是限制因子
2、需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光照不强时CO2浓度提高可以补充光合作用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
PPT课件
1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最小因子定律: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谢尓福德) 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 都会成为限制因子。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 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 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 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
T课件
6
最佳系统结构特征
• 系统中生物群体与环境资源组合之间相互适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环境 资源的能力和较高的系统生产力。
• 系统中多种生物群体之间科学衔接,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 构,使能量和物质在转化循环中得到层层利用,即每种生物的废弃物 都由其它种生物来利用,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无废弃物的系统。
生物生态型:在生物因子作用下形成是生态型
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三 系统结构

农业生态学三 系统结构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第一节概述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结构(组分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1.生物适应环境2.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3.各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4.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1.景观多样性2.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1)城郊农业(2)基塘系统与滩涂养殖(3)农户庭院经济二、自然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1.种植业与温度的关系。

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

2.耕地复种指数与温湿度的关系。

如从东到西的变化。

动物种类与气候的关系。

干旱、寒冷(骆驼、牦牛、藏绵羊、黄牛)与湿润地区(水牛、大象等)的动物种类不同。

三、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1.不同区位对水平结构的影响(1)自然区位:自然条件差异为农作物与牲畜结构安排的重要因素。

如荔枝、龙眼、香蕉、柑橘等的分布有其特定地区;又如骆驼、牦牛的分布等。

(2)杜能农业区位(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农产品只有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而运输成为制约条件。

这样在自然区位的基础上增加了受运输制约的农业专业生产区域。

即杜能农业区位。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于1926年提出经典的农业区位理论,阐述了产品流通对商品性农业的生产集约度和产品结构的影响。

在假设前提下(自然条件一致;商品生产等),并提出了杜能圈。

自由农作圈:集约程度很高,以蔬菜、牛奶、鲜花等不耐贮存的产品。

林业圈:薪柴、建筑、家具等利用。

轮作农业圈:不易腐烂变质的作物。

采用6年轮作制。

谷物农作圈:谷物和畜产品。

经营比较粗放,轮作中增加牧草的比重。

三圃式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畜牧圈:放牧或种植牧草自然区域:森林、灌木等杜能圈理论说明了农业布局不但取决于自然条件,而且取决于离城市的距离。

两个结论:1)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度越高。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汇总讲解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汇总讲解

§3.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物种结构(组分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或模式 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物种可以是植物,如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它们 均属于初级生产者;也可以是动物,如畜、禽、鱼、虫 等,它们都为次级生产者;还可以是微生物,如真菌、 细菌、放线菌等,它们是物质的转化和分解者。选择合 适的物种组合,协调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物种结构 的基础。
景观多样性的作用
只有多样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 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物质的 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 产力达到最高水平;
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障景 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 达到一定水平。
2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
指在景观中不同斑块连接之处的交错区域。 类型:城乡交错带、干湿交错带、农牧交错带、水陆 交错带、群落交错带。
我国的种植业与环境的温度的关系密切,从北到南,不 同气候类型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存在较大的 差异。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也与不同地区环境的温度、湿度有明显的 关系,从东到西,降雨逐渐减少,使得复种指数也呈下降趋势。
表3-2 1989年中国部分省(自治区)的复种指数
在非洲游牧和半游牧系统,主要动物种类与环境降雨量 关系十分密切。
从小规模的农林结合的土地利用,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区域 性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多 级生产、稳定高效的复合循环生态体系。
农林间作模式,如沿海农田防护林,河南、安徽的桐农 间作,河北的枣农间作,江苏的稻麦与池杉间作,热带地区 的胶茶间作、桉树与菠萝间作等。
3.种植业与渔业相结合的组分结构
(二)地貌类型差异形成的水平结构

高中生物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6-1 概述 §6-2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6-3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6-4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6-1 概 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标志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6-1 概 述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分在空间、 时间上的配置以及各组分间的能物流顺序关 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只有合理的 结构才能产生高效的功能。
一、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 群所占的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就大农业而言: 就种植业而言:就是通常所说的作物布局。 二、农业生态景观 农业生态景观:是由多种类型的在景观上有差异的农业生态系 统的集合所组成的区域。
二、农业生态景观
四、影响农业生态系 统水平结构的因素
农 业 生 产构
(1)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 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2)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 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4.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6-1-1 概 念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及组分间能流、物流 顺序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即: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1.组分结构 :即农业生物的种类和量比关系,也包括环境组分。 用农业生产的术语来说:组分结构就是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和量比关系。 2.时空结构: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时间上的分布,包括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3.营养结构 :是系统中生物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方式。即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它是系统 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简化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简化

胶茶群落与单胶林胶乳产量的比较 单位:公斤/公顷
胶茶群落
单胶林
胶茶群落占单胶林 胶乳产量的百分比
%
第一割年
846.0
943.5
89.7
第二割年
895.5
826.5
108.3
第三割年
925.5
855.0
108.2
第四割年
1036.5
729.0
142.2
第五割年
1510.5
1165.5
129.6
第六割年 合计 平均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类型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4、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概念
物种结构(组分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不同生物
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空间结构: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
农业生态系统的立体结构大体有农田立体模式、水 体立体模式、坡地立体模式、养殖业立体 模式等。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优化的人工生物群落,形成
中国独具特色的立体农业模式。
a、农田立体模式

Ⅰ-1型:即单一作物群体,其地上部分与地
下部分在同一层次内。其前期资源利用不充分,中
后期争光、热、水、气、养分严重,从生态学的观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
5
6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亚区级的农业生态系统:
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在区划全国一级农业区的基础上, 又区划二级区,这一级农业生态系统应研究本区的自然资源 特点和农、林、牧、渔、副各业应有的结构和布局,从而更 好地调整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化。 如黄淮海农业区又可划分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平原农业区、冀 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黄淮平原农业区、山东丘陵农林区、 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表3-4 湖北省洪湖市低湖区水土资源的带状分布和农业生产的水平结构
三、农业区位引起的农业生态系统 水平结构
(一)自然区位 畜自 结然 构条 安件 排差 的异 重为 要农 因作 素物 。与 牲
南方的荔枝分布在北纬18°-30°。
(二)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
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产的产 品必须能够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然而 不够发达的运输、加工、贮藏、保鲜成为 商品生产的制约条件。这样在原有的自然 区位上,增加了一个以杜能农业经济区位 理论为代表的,受城乡运输制约形成的农 业专业生产区域。(杜能农业圈)
2 农林业模式举例
桐粮间作 枣粮间作 林胶茶复合经营 林药间作

立体种植
林 花 间 作 林 药 间 作
林 农 间 作
林 草 间 作
桑 草 兔 模 式
§3.5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与营养节 食物链的类型 食物网 食物链结构类型

一、食物链与营养级


食物链 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 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营养级 指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食 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就称为一个营养级。 (十分之一法则)
假设: (1)在农业自然条件 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 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 场是中心城市。 (2)农产品农产品的 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 (3)农产品的运费与 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 (4)农作物的经营以 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杜能农业圈
杜能的结论


生产集约理论 赿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 度赿高。(图) 生产结构理论 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的单位 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 区域生产,反之亦然。(图)
在杜能平原上运输距离与各项收支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杜能圈层 (1)鲜活农作圈:紧靠城市,生产蔬菜、牛奶、鲜花等 (2)林业圈:生产林木,用于薪柴、建筑、家具,用量大 (3)轮作农作圈: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蓿-豌豆 (4)谷物农作圈:谷物、畜产品,经营比较粗放 (5)三圃式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出现休闲地) (6)畜牧圈:以牲畜及乳制品供应市场(牧草比重加重) (7)自然区域: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16
3、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
• 垂直结构又称立体结构,是指农业生物之间 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配置组合
• 即在一定单位面积土地(或水域、区域)上, 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农业生物的特征、 特性,在垂直方向上建立由多物种共存、多 层次配置、多级量能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 养殖等的生态系统,
8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单位的农业生态系统: 指县乡、农场一级的农业生态 系统。这一级农业生态系统应根据亚区的安排,布 局农业生产结构,包括主业及兼业及其相互关系。
农田生态系统:是在单位内研究有代表性的农田生态 特点,产量构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合理调节 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以获得最高的农田系统生产力。
根据国家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按各地的社会资源特点, 把一个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发展区。 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根据四条基本原则下,把全国划分一级农 业区: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除了受到自然环 境条件的影响之外,不同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 条件也有重要影响。如该地区的人口、交通、 生产技术、资金、信息等都强烈地影响。
13
杜能的农业经济区委理论
背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能够到达市场才 能获取效益,然而不够发达的运输、加工、储藏、保鲜等成为商品 制约条件 杜能的独立国假设 (1)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 市场是中心城市 (2)农产品的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 (3)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 (4)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4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国家级的农业生态系统:
这一级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是根据人口与土 地的比例,工农业比例来决定国家经营农业的基本 方针和经营原则。比如说根据国家的工农业比例来 确定一个国家是以发展农业为主还是以发展工业为 主。是以一个国家行政区范围为对象的农业生态系 统。
5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地区级的农业生态系统:
中亚热带 241-285 5300-6500 双季稻、甘蔗、茶叶、柑橘等 一年二熟或 三熟
南亚热带 286-365 6500-8200 水稻、甘薯、玉米可冬种、 一年三熟
热带 365 8200-9200 宜橡胶、咖啡、椰子等热带作物 一年三熟或四熟
11
12
b、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
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空间结构: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
局。
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 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垂直结构(立体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 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高一级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次一级的农业生态系 统的大局,次一级农业生态系统是高一级农业生态 系统的局部。局部性措施应服从全局性部署,方能 协调、平衡整个农业生态系统。
9
2、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a、由气候因素、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影 响
我国的种植业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密切,从北到南,不同气候类型条 件下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类型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林牧副渔关系
1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类型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4、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
概念
物种结构(组分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不同生物
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单位是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和环境,它们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联系 起来,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层状结构,分为五级。 国家级的农业生态系统: 地区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亚区级农业生态系统 单位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6
7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亚区级的农业生态系统:
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在区划全国一级农业区的基础上, 又区划二级区,这一级农业生态系统应研究本区的自然资源 特点和农、林、牧、渔、副各业应有的结构和布局,从而更 好地调整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化。 如黄淮海农业区又可划分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平原农业区、冀 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黄淮平原农业区、山东丘陵农林区、 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
不同气候带种植制度变化
10
气候类型 ≥10℃天数 ≥10℃积温 可种植主要作物 (d) (℃)
熟制
寒温带 < 105 < 1700
早熟春小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中温带 106-180 1700-3500 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等 一年一熟
暖温带 181-225 3500-4500 冬小麦、棉花、玉米、水稻、 二年三熟或 北亚热带 226-240 4500-5300 水稻、小麦、甘薯、玉米等 一年二熟
15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度越 高。如果用单位土地的劳动力来衡量生产的集约程度, 越靠近中心城镇,单位土地投入劳动力越多。
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储藏和单位重量价 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然。
生态经济区位理论——在经济高度发达阶段,交通、运 输、保鲜、存储、加工能力加强,销售网络健全,商 品信息流通,相对自然环境引起的产量差异来说,运 费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这样,逐渐在最有利的自然条 件下,按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