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1505

姓名及学号:任杰311508070822

日期:2018.6.3

实验一、单容水箱特性测试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容水箱阶跃响应测试方法,并记录相应液位的响应曲线。

2. 根据实验得到的液位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确定被测对象的特征参数T 和传递函数。

二、 实验设备

1. THJ-FCS 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 万用电表一只。

三、 实验原理

图1 单容水箱特性测试结构图

由图 2-1 可知,对象的被控制量为水箱的液位 h ,控制量(输入量)是流入水箱中的流量 Q 1,手动阀 V 1 和 V 2 的开度都为定值,Q 2 为水箱中流出的流量。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在平衡状态时02010=-Q Q (式2-1),动态时,则有dt dV Q Q =

-21,(式2-2)式中 V 为水箱的贮水容积,dt

dV 为水贮存量的变化率,它与 h 的关

系为Adh dV =,即dt

dh A dt dV =(式2-3),A 为水箱的底面积。把式(2-3)代入式(2-2)得dt dh A

Q Q =-21(式2-4)基于S R h Q =2,S R 为阀2V 的液阻,(式2-4)可改写为dt dh A R h Q S =-1,1KQ h dt

dh AR S =+或()()1s 1+=Ts K s Q H (式2-5)式中s AR T =它与水箱的底面积A 和2V 的S R 有关,(式2-5)为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若令()S R S Q 01=,常数=0R ,则式2-5可表示为()T S KR S R K S R T S T K S H 11/000+-=?+=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T t e KR t h /01--=(式2-6),当∞→t 时()0KR h =∞,因而有()0/R h K ∞==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当T t =时,()()

()∞==-=-h KR e KR T h 632.0632.01010,式2-6表示一阶惯性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下图2-2所示

当由实验求得图 2-2 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

63%所对应的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 T 。该时间常数 T 也可以通过

坐标原点对响应曲线作切线,切线与稳态值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就是

时间常数 T ,由响应曲线求得 K 和 T 后,就能求得单容水箱的传递函

数如式(2-5)所示。

如果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为图 2-3,则在此曲线的拐点 D 处作一切线,它与时间轴交于 B 点,与响应稳态值的渐近线交于 A 点。图中OB 即为对象的滞后时间

τ,BC 为对象的时间常数T,所得的传递函数为

()

()1

s

1

+

=

-

Ts

Ke

s

Q

H s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选择上水箱作为被测对象(也可选择中水箱或下水箱)。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6 全开,将上水出水阀门F1-9 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1、接通控制柜和控制台的相关电源,并启动磁力驱动泵,接通空压机电源。控制柜无需接线。

2、打开作上位控制的PC 机,点击“开始”菜单,选择弹出菜单中的“SIMATIC”选项,再点击弹出菜单中的“WINCC”,再选择弹出菜单中的“WINCC CONTROL CENTER 5.0”,进入WINCC 资源管理器,打开组态好的上位监控程序,点击管理器工具栏上的“激活(运行)”按钮,进入实验主界面。

3、鼠标左键点击实验项目“一阶单容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系统进入正常的测试状态。

4.在上位机实验界面窗口给定阀门开度值(既可拉动输出值旁边的滚动条,也可直接在输出值显示框中输入阀门开度值),使水箱的液位处于某一平衡位置。5.在上位机实验界面窗口改变给定的阀门开度值,使其输出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此增量不宜过大,以免水箱中水溢出),使水箱液位上升或下降,经过一定时间的调节后,水箱的液位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6.观察上位机监控界面上水箱液位的历史曲线和阶跃响应曲线。

在上位机实验界面改变阀门开度值,使其输出有一正(或负)阶

跃增量的变化,使水箱液位上升或下降,经过一定时间的调节后,水箱

的液位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曲线图如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单容水箱特性测试结构框图

2. 分析计算单容水箱液位对象时的参数和传递函数 由实验原理及结构框图可知,单容水箱液位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s 1+=Ts K s Q H 其参数确定过程如下:

根据图2-4所示

由机理建模的方法可以列写其微分方程式 为 dt dH A

Q Q =?-?10 设阀门液阻为R

有20R H Q = 化简后得()()2

211s AsR R s Q H +=,所以2R K =,2AR T =。 3. 实验心得体会

在此实验过程中,主要学习到的知识是单容过程的工作原理和在给扰动后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前期指导老师已经将实验所用系统调至一个稳态,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给一个扰动通过手动调节阀门开度使系统稳定在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总体感觉实验比较简单,但是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却不少。在实验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也意识到了在专业课学习中不仅要认真学会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验,认真把握好每次做实验的机会,认真实验,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五、 思考题

1.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为什么不能任意改变出水口阀开度的大小?

答 因为在实验过程中, 任意改变出水口阀开度会影响出水流量的大小。在入水量不变的情况下, 这样会使实验记录的数据和图形与实际相差较远。

2. 用响应曲线法确定对象的数学模型时,其精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单容水箱特性测试结构框图

图2-4

答因为系统用到了仪表, 因此与仪表的精度有关, 同时与出水阀开度的大小有关。并和放大系数 K、时间常数 T 以及纯滞后时间有关。另外,也会受实验室电压的波动与测试软件的影响。

3、如果采用中水箱做实验,其响应曲线与上水箱的曲线有什么异同?并分析差异原因。

答:若采用中水箱做实验,它的响应曲线要比上水箱变化的慢。原因: 因为中水箱的回路比上水箱的回路要长, 上升相同的液位高度中水箱要更长的时间。

实验二、上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 和PID 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在FCS 控制系统中现场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控制信号的网络传输路径。

二、实验设备

1. THJ-FCS 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 万用电表一只。

三、实验原理

图1 上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a)结构图 (b)方框图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6 所示。被控量为上水箱(也可采用中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它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1 检测到的上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气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 或PID 控制。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6全开,将上水箱出水阀门F1-9 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1、接通控制柜和控制台电源电源,并启动磁力驱动泵和空压机。

2、打开作上位控制的PC 机,,进入的实验主界面。

3、鼠标左键点击实验项目“上水箱液位PID 整定实验”,系统进入正常的测试状态。

4、在上位机监控界面中点击“手动”,并将设定值和输出值设置为一个合适的值,此操作可通过设定值或输出值旁边相应的滚动条或输出输入框来实现。

5、启动磁力驱动泵,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适当增加/减少输出量,使上水箱的液位平衡于设定值。

6、按本章第一节中的经验法或动态特性参数法整定PI 调节器的参数,并按整定后的PI 参数进行调节器参数设置。

7、待液位稳定于给定值后,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控制状态,待液位平衡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干扰:(1) 突增(或突减)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此法推荐,后面两种仅供参考)(2) 将气动调节阀的旁路阀F1-3 或F1-4(同电磁阀)开至适当开度;(3) 将下水箱进水阀F1-8 开至适当开度;(改变负载)

以上几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

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加入干扰后,水箱的液位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水箱液位稳定至新的设定值(采用后面两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观察计算机记录此时的设定值、输出值和参数。

8、分别适量改变调节器的P 及I 参数,重复步骤7,通过实验界面下边的按钮切换观察计算机记录不同控制规律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9、分别用P 、PD 、PID 三种控制规律重复步骤4~8,通过实验界面下边的按钮切换观察计算机记录不同控制规律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的结构框图

2. 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整定过程如下

通过经验法来确定PID 参数,现设置比例系数K ,通过观察响应曲线的变化,来确定是否需要添加积分环节I ;如果误差超过要求范围,则需要添加积分环节I 来消除余差;继续观察响应曲线若其动态性能不能达到要求则添加微分环节D ,用以满足系统动静态参数要求。

3.实验曲线图及相关分析

在系统稳定之后给以阶跃扰动,由于PID控制器的调节作用,系统趋于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该系统能够仍存在误差,但是误差在可允许的范围内,所以实验曲线图还是可以作为研究PID控制器作用的分析图。

4.不同PID参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P:增大比例系数K,会使系统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差,但可以减小系统的稳定误差,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PI:加入积分环节的作用是消除余差,但积分环节会引起相角滞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恶化,随着积分作用的增强,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PID:加入微分环节作用是补偿对象滞后,使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提高了响应速度,兼顾了动静态的控制要求。

5.分析P、PI、PD、PID,四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对系统的影响

P:增大比例系数K,会使系统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差,但可以减小系统的稳定误差,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PI:加入积分环节的作用是消除余差,但积分环节会引起相角滞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恶化,随着积分作用的增强,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PD:微分作用通过提供超前作用使得被控过程趋于稳定,同时也减小了过渡过程的时间,改善了被控量动态响应的品质。

PID:加入微分环节作用是补偿对象滞后,使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提高了响应速度,兼顾了动静态的控制要求。

六、思考题

1、如果采用下水箱做实验,其响应曲线与中水箱的曲线有什么异同?并分析差

异原因。

答采用下水箱实验,其滞后时间会变短。

因为水的回路会变得更短,所以曲线会上升的更快。

2、改变比例度δ和积分时间T I 对系统的性能产生什么影响?

答(1)改变比力度使得调节器的参数改变,这可能让系统的稳定性受影响。增大比例度会使其超调量增大,使系统变得不稳定。

(2)会改变积分时间,使系统精确度提高。但可能造成积分饱和。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编WORD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8年5月16日 参加人员:袁志伟朱兴旺周瑞锦刘小旭 一、实验名称:VLAN划分与配置 了解vlan的作用,掌握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方法和跨交换机的VLan的配置方法,掌握Trunk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三层交换的原理,熟悉Vlan接口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首先,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然后,在交换机上配置Trunk端口,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最后,利用交换机的三层功能,实现Vlan间的路由,再次用ping命令测试其连通性。 三、实验步骤 实验组网架构

图二 Trunk 端口的配置组网图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S1 S2 Vlan2 Vlan2 Vlan3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注:vlan2包括端口e0/1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0/11 E0/1 E0/2 E0/10 E0/11 Vlan2 Vlan3 S1 PA PB

图三 VLan 间通信的配置组网图 实施步骤 1.Vlan 的基本配置 步骤1 按照组网图一连接好设备,为交换机划分Vlan 。参考配置命令如下: system [Quidway]VLan 2 [Quidway-vlan2]port e 0/1 e 0/2 e 0/3 e 0/4 e 0/5 [Quidway-vlan2]quit [Quidway]VLan 3 [Quidway-vlan3]port e 0/7 to e 0/11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PCA PCB PCC PCD 网关: 网关: S1 Vlan2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S2 网关: 网关: VLAN2: VLAN3:

交通规划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

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1)能够在指导下安装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和主要功能。 2)能够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规划设计,包括导入规划区域背景图、建立路网图、建立交通区图等,能够输出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 1.2实验要求任务: 1. 线层路网文件 2. 面层交通区文件 3. 交通分布的两个OD 矩阵文件 4. 交通分配结果 5. 分析及总结报告(简单的工作过程、交通分布结果、交通分配结果、分析讨论、疑问、心得体会等)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2.1基本数据: 1. 路网和交通区的背景图 2. 各交通区的发生、吸引量:需根据学号修正,修正量=基础量×(1+学号末两位/100) 3. 交通区间阻抗矩阵 4. 路段通行能力统一为单向1900pcu/h 5.路段假设为同一等级,平均设计车速为40km/h,长度需进行换算1mile=1.609km 2.2软件操作过程 1、导入背景图片 Open:*.tif 坐标系统:Aisa,China HongKong1980 Grid 单位:kilometers

2、新建路网层(线层) 1.New-Geographic File 2.选择Line Geographic File,层名:道路网,端点层名:道路网端点层 3.域字段要求:capacity, time,speed 4.画路网:Tools-Map Editing-Toolbox 5.画完后检查路网的连通性:Tools-Map Editing-check line layer connectivity 3、新建交通区层(面层) 1.New-Geographic File,选择Area Geographic File,options选择第一项,输入层名:交通区 2..添加域字段,要求:交通区编码Code,发生量P,吸引量A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1.跨交换机实现V ALN 1.1 实验环境 (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https://www.360docs.net/doc/2610408022.html,NP.v6.0.Final.Beta (3).NET Framework 2.0 (4)Adobe Acrobat Reader 1.2 实验目的 理解VLAN如何跨交换机实现。 1.3 背景描述 假设宽带小区城域网中有两台楼道交换机,住户PC1、PC2、PC3、PC4分别接在交换机一的0/1、0/2端口和交换机二的0/1、0/2端口。PC1和PC3是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PC2和PC4是另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现要求同一个单位的住户能够互联互通,不同单位的住户不能互通。 1.4 实现功能 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 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1.5实验设备 Switch2950 2台 Pc 4台 1.6 实验步骤 (1).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 完成实验拓补图并连接好

(2).在模拟器重配置交换机和pc 。 先打开‘Boson NetSim’软件,再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中点击Load…进行加载,进入Boson模拟器的环境,一边进行相关配置。 1)交换机S1进行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tp domain xyz Switch(vlan)#vtp server Switch(vlan)#vlan 2 name jsjx Switch(vlan)#exit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 班级:软件工程14班 指导教师: 成绩:

1.消除类游戏 【问题描述】 消除类游戏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一种游戏,游戏在一个包含有n行m列的游戏棋盘上进行,棋盘的每一行每一列的方格上放着一个有颜色的棋子,当一行或一列上有连续三个或更多的相同颜色的棋子时,这些棋子都被消除。当有多处可以被消除时,这些地方的棋子将同时被消除。 【基本要求】 现在给你一个n行m列的棋盘(1≤n,m≤30),棋盘中的每一个方格上有一个棋子,请给出经过一次消除后的棋盘。 请注意:一个棋子可能在某一行和某一列同时被消除。 输入数据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n,m,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棋盘的行数和列数。接下来n行,每行m 个整数,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每一个方格中的棋子的颜色。颜色使用1至9编号。 输出数据格式: 输出n行,每行m个整数,相邻的整数之间使用一个空格分隔,表示经过一次消除后的棋盘。如果一个方格中的棋子被消除,则对应的方格输出0,否则输出棋子的颜色编号。 【测试数据】 为方便调试程序,可将输入数据先写入一个文本文件,然后从文件读取数据处理,这样可避免每次运行程序时都要从键盘输入数据。 测试数据一 输出说明: 棋盘中第4列的1和第4行的2可以被消除,其他的方格中的棋子均保留。 测试数据二 输出说明: 棋盘中所有的1以及最后一行的3可以被同时消除,其他的方格中的棋子均保留。 【功能实现】 #include #include<> usingnamespacestd;

{ intm,n,i,j; inttemp; cin>>n>>m; temp=m; m=n; n=temp; int*map=newint[m*n]; int*mark=newint[m*n]; int*tmap=map; int*tmark=mark; intdif=0; ount=0; } p rintf("请输入要输入数的个数\n"); s canf("%d",&n);/*输入要输入数的个数*/ f or(i=0;idata1[j+1].number)

IP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IP网络技术 实验名称常用网络命令及使用 专业信息工程 学生班级22 学生学号B16012219 学生姓名江浩 指导教师叶玲

实验一 TCP/IP协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TCP/IP协议的认识,特别是其封装格式。 2.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ICMP协议的认识。 4.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TCP协议的认识。 5.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UDP协议的认识。 6.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应用层协议Http、Ftp、Telnet等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 1.在windows环境下即可完成本实验,无需使用VMware。 2.软件:WinPcap,Ethereal 三、实验原理: 通过抓包软件ethereal获得一些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包的格式来认识TCP/IP协议。本实验抓取的数据包包括对应于Http、Telnet、Ftp、TCP、UDP、IP、ARP协议的数据包以及MAC包。 四、实验步骤: 1、软件安装 1.1 安装WinPcap软件。 1.2 安装Ethereal软件。 1.3 在随书光盘系统构建的服务器上打开Http、Telnet、Ftp等服务,安装并使用QQ。 2、实验环节 2.1 抓IP包 2.1.1 填写过滤器IP;开始抓包。 2.1.2 运行ping 目的IP命令,完成后点STOP停止抓包。 命令:ping 10.108.111.240 ,显示能够ping通。

2.2 抓ICMP包 2.2.1 填写过滤器ICMP and ((dst 本机IP and src 目的IP) or (src 本机IP and dst 目的IP)),开始抓包。 2.2.2 运行tracert目的IP2 命令,完成后停止抓包。 运行命令截取如下: 所抓数据包截取如下: 2.3 抓TCP包 2.3.1 填写过滤器tcp and ((dst 本机IP and src 目的IP) or (src 本机IP and dst 目的IP)),开始抓包。 2.3.2 运行telnet 目的IP命令,登陆telnet后退出,完成后点STOP停止抓包。 2.4 抓UDP包 2.4.1 填写过滤器udp and (dst or src 目的IP),开始抓包。 2.4.2 启动QQ,并发送消息,完成后停止抓包。 2.5 抓Http包 2.5.1 填写过滤器tcp and ((dst 本机IP and src 目的IP) or (src 本机IP and dst 目的IP)),开始抓包。

TRANSCAD实验报告

实验2:TransCAD基本操作实验 (数据操作/矩阵操作/网络操作)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时间:2011-5-5 实验成绩: 一、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能操作下列内容:改变Dataview的显示方式(修改数据库的标题、字体、字号、黑体/斜体、是否需要网格、是否高亮显示选择集)、列加宽、列减宽、列设置(如修改列标题等)、列的锁定、列的隐藏、列排序(升序或降序)、增加记录或删除记录、数据库的结构修改、数据库与地理属性的联合;矩阵的生成、矩阵的组合、矩阵排序、矩阵的填充运算、矩阵的求和、更改矩阵的索引号;生成网络、配置网络、禁止使用网络中的某些路段、使用单行道、设定交叉口转弯处罚和交通方式转换处罚。 二、实验实施步骤 1.数据操作: ○1.显示数据 ? 选择File-Open,然后打开Tutorial文件夹中的地图文件NYCITY.MAP ? 工具条上显示5-Digit ZIP层是工作层。单击工具条上的来打开这层的dataview ? 选择File-New,从new file选项中选择Dataview,并单击OK来显示New Dataview对话框 ? 选择Streets层并单击OK来为Streets层打开第二个dataview ? 选择File-Open,然后打开Tutorial文件夹中的dBASE文件KIDSTORE. DBF ? 选择Window-Tile来查看所有的四个窗口 ○2.排列Dataview中的行 ? 选择File-Open,然后打开Tutorial文件夹中的dataview文件NESOUTHV.DVW ? 单击Population字段名并单击来按人口升序排列各县 ? 单击State字段名并按住Shift键单击[HHMedian Income]字段名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山东交通学院 目录 1.系统分析 (2) 1.1系统需求分析 (2) 1.2项目规划 (2) 1.3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3) 1.4设计目的分析 (3) 2.数据库系统设计 (4) 2.1数据表概要设计 (4) 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 3.应用程序设计 (5) 3.1界面设置 (5) 3.2关键技术 (15) 4.系统安装 (20) 建立数据源 (20) 5.设计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通信桥梁连接着全球的计算机,而网站作为网络信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承载者,在网络上表现出其及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并被人们重视和关注。互联网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及其个人、单位、工厂、企事业等等在网上构筑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保护自己的网络资源并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以及构造自己的数字化世界和加强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交流等等活动也就显的日益重要。于是各种各样的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因此,个人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对日常的使用也会提供很大的方便。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集;数据库;Visual C++6.0。 1.系统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在做本系统前,我对系统的需求做了如下分析: 1)登录权限:在登录权限的分析上我们规定必须凭借用户名和密码才可登陆,进行管理。 2)使用者功能:首先说明一下,我们的系统用户对象是个人。关于其本系统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日记管理,通讯录管理,备忘录管理,以及个人财务管理;日记管理,其中包括用户对日记编号,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查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2610408022.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2610408022.html,work.Icmp;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TRANScad软件实验报告

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学号 :10030501-21 姓名: XX 实验日期: 2013.12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学位课,实践环节是该课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本次实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旨在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 对交通规划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公共和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际交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者进一步 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用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 进行长沙市政府周边区域的OD 反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能够在指导下安装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和主要功能。 2)能够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规划设计,包括导入规划区域背景图、建立路网图、建立交通区图等,能够输出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 1.2实验要求任务: 1. 线层路网文件 2. 面层交通区文件 3. 交通分布的两个OD 矩阵文件

4. 交通分配结果 5. 分析及总结报告(简单的工作过程、交通分布结果、交通分配结果、分析讨论、疑问、心得体会等)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2.1 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 的操作方法 1、了解交通规划软件的作用;了解TransCAD 的软件结果与主要功能;熟悉TransCAD 的工作模式。 2、学习使用TransCAD 进行交通网络编辑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结点、路段和小区的处理方法、属性 数据的描述等。 3、掌握使用TransCAD 进行OD 反推,以及数据保存与转换方法。 4、掌握使用TransCAD 进行交通分配。 2.2 构建城市中心区道路网络 利用CAD软件处理给定的道路,并以文件类型选择“AutoCAD R1 2/LT2 DXF (*.dxf) 格式保存,命名为1234655,并将其导入trans CAD软件。并将其分为:路网层、小区层。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1405024119 李子鹏学号:1405024125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1405024119 李子鹏学号:1405024125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1405024119 李子鹏学号:1405024125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1秒信号电路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4校时电路 (9)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目录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2) 1.2编制的依据 (2) 1.3规划指导思想 (2) 1.4规划原则 (2) 1.5规划年限 (3) 1.6规划目标 (3) 2.五尧乡基本状况 (4) 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 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 3.城镇规划 (4) 4.生态环境规划 (5) 4.1生态资源状况 (5) 4.2环境质量现状 (6) 4.3生态环境问题 (6) 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5.效益分析 (9) 5.1生态效益 (9) 5.2经济效益 (9) 5.3社会效益 (9) 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 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 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 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 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 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 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这5个阶段的规划的依据个不一样。当然首先都是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⑸《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⑹《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⑺《保定市志》 ⑻《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⑼《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⑽《五尧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城建资料》 ⑾《五尧乡各类专业部门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为理念,坚持突出五尧乡特色的原则,城乡经济和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土地使用集约化原则,规划弹性灵活的原则和建设精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4规划原则 ⑴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五尧乡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五尧乡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保定市新一轮发展之中,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肖婷婷 学号:1230060197

实验1 计算机局域网的硬件连接 本组成员姓名以及学号:日期: 肖婷婷1230060197 蔡凯旋1230060175 估计时间:135分钟 1—1实验目的 1、学习双绞线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以集线器为中心设备组件小型局域网的硬件连接方法 3、掌握配置局域网中IP地址的方法 1—2实验设备 1、非屏蔽5类双绞线、水晶头若干、专用压线钳 2、集线器(HUB)1台。 3、测线器 4、微机:3台,能运行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 1--3实验内容 1、了解实验室工作台的布局 2、利用双绞线以及水晶头,按照双绞线的排列顺序做直通线和交叉线 3、掌握测量直通线和交叉线的方法 4、利用作好的双绞线以及集线器通过硬件在本工作台组建局域网 1—4实验原理 1、局域网组件过程中的硬件安装以及连接是相对简单但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涉及到网卡的安装,网线的制作、网络的连接、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站点属性的配置等工作。我们主要对双绞线制作及连接进行操作。 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比较短,一般为100米。由于我们实验中采用集线器作为互连设备来组件小型的局域网,即同一工作台上的3台计算机互连,因此选择选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5 类线由4对双绞线组成,分别标识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每种颜色的花色线和纯色线为一对。根据数字信号的编码和导线衰减特性的不同,双绞线的传输速率有所变化,最高可达1000Mbit/s。

2、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双绞线分为直通线和交叉线。如下图所示。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如用户计算机的网卡和集线器之间)使用直通双绞线;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或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如集线器的级联,或两台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需要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 1—5实验步骤 1、按照EIA/TIA-568标准排列双绞线电缆线对,每组做3条直通双绞线,3条交叉双绞线。 注意事项:使用压线钳时,要用力,使得水晶头中的金属针能与双绞线电缆中的导线完全接触。 2、使用测线器测量所做电缆是否连通,以及使用测线器区分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 直通双绞线测量时的现象: 对应的线亮(11 22 33 44 55 66 77 88 ) 交叉双绞线的测量现象: 对应的线亮(13 26 31 45 54 62 77 88 ) 3、 (1)利用交叉双绞线连接相同两台计算机的网卡,使两台计算机互通信息; (2)利用集线器将3台计算机互连,构成以太网,用直通双绞线,一端连接网卡,一段连接集线器。

交通仿真transcad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实验名称:熟悉Transcad 地理文件编辑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2、 3、 4、 5、 6、 7、 导入背景图片 新建线类型地理文件(线层与点层) 编辑线类型地理文件 为路段图层输入属性数据 新建与编辑面类型地理文件 矩阵文件建立与数据导入 创建相应得专题地图

实验总结: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掌握了面类型与线类型地理文件 得创建与编辑方法。理解地图与图层得概念,学会用样式、标注、图例等修饰地图。掌握数据表文件得创建与编辑方法。 理解表格、字段、记录得含义与关系,掌握将数据表连接到地图得方法。掌握矩阵文件得创建与编辑方法。学会如何导入、导出矩阵数据。掌握专题地图得制作方法,包括色彩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以及期望线图等。 实验二 实验名称:用回归模型进行出行生成预测实验内容: 1、基础数据准备及录入 2、回归模型矣数估计 3、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4、平衡产生量与吸引量 5、出行生成结果预测分析 实验结果:

结M 成a : 回归预测模型得标定,检验其可靠性。 jicwjTp 1*1 - iSS 立 丽時 UM iPtiH Starting Rroccdurc Linear *odci Sdtitrotion with Re 缈88ion Vodcl on April 0& 2015 (08:39 PR) ~ * J 八 1 Records) Held Nane Icon Std Dev People 1083.35 S86? 868 GOP 52 5C00 21-6217 2343,83 113?. 4^ fiel4 id AJ^e Source df SS Hug SS P Ratio 恥4cl Z 5.58341WQ05 Z 694210006 1.48056 Error 3 1? 0a)48r?0Q6 360181. Total 5 & 4688904006 0.7216 R Squired = 0.8330 A4j R Squared = Held Nan? Bstinate Sid. Error 1 6tat awswm 826.664 Peapie -2- 91702 4? 20259 -0.69讹 1 GOP 98. TlOO 7 良19 L 31272 Execution Tine ess 00:G0:00.OOO Slft.ai 列 出行产生吸引预测值: ID| Ate^i Z(mclD| PcopkI 6DP| P B?e| A Bave| Peiipli *u ?i fiDP F?| P 』id A Fi?| 1 03A 1 500 20 1649 1758 550 30 2085 TIM 5 0.50 4 GOO 35 1948 1835 350 48 3012 3085 4 0.72 5 1100 55 2475 2364 1200 70 418? 4236 6 0.38 6 1300 60 2583 2645 1350 70 3813 3798 3 0.ZI 3 12U0 Gb 3888 3/93 I28U 80 4918 4990 2 0.91 2 1GU0 90 4753 4638 IrtJU 匸 lUUf 5732 5J39 进行产生吸引平衡之后得预测值: ID1 BALANCE2.P Fur BALANCE2.A Fui 1 2085031 2157.73 5 3012.14 3048.72 4 4186.81 4185.74 6 3813.00 3753.38 3 4917.86 4330,55 2 5732.01 5670.73 Q CO Field Nan? Pwopl? GDP P_pa£^ lean L083. 33 52. SCOO 2849.8$ 氏 field is P_B^c Source 廿 SS Iteai SS lo4tl 2 5.75345^4005 2? 876730006 Frror 3 1. 033l2rlC0G 34^040Total 5 & 7M57C400& D 8 2 ? ,? £vs *2 瞒 hw s P RalLO & 31328 0.7452 BstinaWe €$4.441 Held Nan? CONSTANT People -2-49212 COP 93.041$ EjfCwHon Tine gs 00:00:00. OGO Sid. Srror 4.11958 7S.?0W 1 stat Recress ion Model of for nJZone (All R Squared = 0.2<171 Adj R Square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