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

第一类:关于生命世界

一、植物

1、植物的分类:①根据植物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②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③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④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即用根、茎、叶来繁殖)和种子繁殖(即用种子来繁殖)。

二、动物

1、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三、人体及健康

1、人的身体外形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四、生物及其环境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五、人类与环境

1、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回收利用。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

2、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有:

①用纸袋和布袋;

②提菜篮子上菜市场;

③减少塑料包装;

④用可降解塑料袋。

3、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资源,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5、大多数污水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6、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臭阳层臭氧减少、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缺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

第二类:物质世界之物质变化

//

1.物质的材料与结构

?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合成纤维适合当雨伞的材料。

2.水及其变化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水降到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

?固态的冰升到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3.物质的溶解

?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

?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和是否搅拌三个因素的影响。

4.物体的运动和力

?弹力: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被拉长或绞紧时会产生的力。

?反冲力: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如:火箭升空、喷气式飞机、燃放鞭炮等。

?重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大小用“牛顿”表示,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一定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5.物体的沉浮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本身的体积大小(排开的水量)来实现。?船是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制作的。材质轻、排水量大的船,载重量就大。?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量、所浸液体有关。

?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时,会下沉,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时,会上浮。6.工具和机械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杠杆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7.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第三类:物质世界之能量表现形式

1.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钟340米。

2.光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热和保温等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简易的显微镜是由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3.电

?自然界有两种电,即正电(用“+“表示)和负电(用“—”表示)。

?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绝缘体。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电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4.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为37℃、水结冰的温度为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热传递。

?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5.磁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多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能量转化

?通电后的导线会产生磁力,能使指南针的磁针产生偏转。这个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有关。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动。?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

?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贮存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第四类:地球与宇宙世界

1.大气及其变化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是会流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风。

?空气会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也可以用风速等级来表示。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来测量。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岩石和矿物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

?石灰岩是一种灰白色、粒细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划,遇盐酸冒泡的岩石。

?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都是常见的地形。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由于雨水的冲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质随着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蚀。?风化、侵蚀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

4.时间的测量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最早的以太阳来计时的工具是“日晷”。?水钟根据计时方法不同,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

?“水钟”的滴水速度与滴水孔的大小、出水容器的水位高低等有关。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而与摆重、摆福无关,因为摆长一定的摆,它摆动的速度是不变,因此可以用来计时。在调整摆钟时,快了,应该延长摆长;慢了,应该缩短摆长。?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2个小时。

?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人们旅行和计时,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整个世界分为24个时区,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东8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区,称为北京时间。

5.地球运动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①昼夜交替;②太阳的东升西落;③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造成世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刻不一样。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

转造成的现象:①四季交替;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造成的。6.探索宇宙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的转动,称为月球的公转。月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月,方向是自西向东。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形成与月球的公转有关。?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山。

?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将星空划分成不同区域,称为“星座”。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姓名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6、播种方法:1.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把种子放入透明玻璃杯并紧贴杯壁,是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长根情况。 8、不同方向放置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相同。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经常观察和记录。 10、凤仙花是草本植物,播种时间最适宜为每年的4月,花期3个多月,每颗果实数量一般20粒左右。 1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较快。 1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以防止水的蒸发。 16、凤仙花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1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18、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 21、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 氧气+养料。 22、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三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 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 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1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1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实验结束时要用灯帽盖灭点燃的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13.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要等它们降温之后再收拾和整理。 14.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很高,不能把手放在上面,容易把手烫伤。 15.让水沸腾后,人们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给自来水杀菌消毒、泡茶、泡方便面等、获取更多水蒸气。 三、水结冰了 1.常温下的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下降,当降低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要占据更大的空间。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结冰前液面高度和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我们需要做好标记。 4.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 5.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6.冰的温度低,如果长时间一直接触皮肤,容易被冻伤。 7.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盛满碎冰并加入食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8.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 9.让水结冰,我们可以制造冰冻食品,如:冰淇淋、冰沙、冰棍。 10.水结成冰之后,我们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雕和其他艺术品。

最全面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070612(精华版)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 三年级:上册 1、植物的页由叶片、叶柄构成。 2、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蜗牛具有头、嘴、眼睛、触角、腹、尾。 3、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上肢、下肢)。 4、青少年怎样保证正常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吃好早餐,注 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5、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6、液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米饭中甜的部分是淀粉分解而成的。 7、糙米比精米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维生素)。 下册: 植物种子中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就是胚芽。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物质的混合。混合后各种物质都保持它们的特性,并且 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合后生成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 2、石头、水、空气的比较:石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的形状会随着装它的容器形 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水的体积不会变化。空气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它会自动充满任何容器。 和气体。 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 3、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流动慢成微风,流动快就会刮大风。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 是氧气(21%),4/5 是氮气(78%),还有1%左右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洁净 的空气是无色味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约1000 千米左右。 4、凤仙花的身体有六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一年生植物。 5、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除了桑叶可养蚕,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只不过茧较薄,产卵少。 6、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跟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而跟物体的比重(密度)与形状 有关,比重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下沉;比重小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上浮;比重接近水的 物体容易出现悬浮水中的现象。比重大于水的物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 使物体上浮。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借助其它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7、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盐水中会上浮。盐水的浮力比清水大些。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人的正常体温37 度,酒精沸腾78 度,水结冰0 度。 四年级上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动植物。 2、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磨碎(研磨)。 3、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4、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5、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 用N表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 要求:熟读,熟记,能回答出括号中的内容。 1.大树的整体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拓印树皮图案的步骤是: (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2)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3)(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用(简图、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 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手)等,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活动。 4.观察物体的方法有: 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 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 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程度)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5.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 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 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 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

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 (向日葵)等; 我知道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茭白)等。 7.按茎的不同, (坚硬粗壮)的叫(木质)茎; (细小柔软)的叫(草质)茎。 长有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如(松树)(柏树)(樟树)等; 长草质茎的叫(草本植物),如(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蒲公英)。 此处举例可以随意,正确说出3种就行。 8.了解: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 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9.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 气),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主要不同点: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软硬)。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部位膨大的(气囊)充满(空气)。注意“囊”字书写。 1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2.我们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光滑 程度)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13.可用(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用观测的数据 (记录)植物的变化。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 一、描述物体的位置 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 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 北 ) (东北) (东) (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doc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 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 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 一 ) 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 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 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 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 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 激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已 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 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 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 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 ( 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 ) ,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最全面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3)(精华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即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 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 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 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 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5 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 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 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 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 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 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 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 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 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 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 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 13、花各部分的作用:a) 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 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 花 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 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 胚珠:发育成种子g) 子 房:发育成果实。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迷信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过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配合进修)、(相易)、(表达)、(讨论)、(记录)等进修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花木知识。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斥(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通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种植。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作古),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丈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你看花木知识。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必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必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知识。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景观),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当心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渗透)、(繁殖)等。 3、蜗牛运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匍匐。 4、蜗牛能对外界的安慰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暗淡)、(湿润)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通点是:都适应(湿润)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匍匐),会吃(食物),会(渗透),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质: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匍匐),(群

小学科学材料的分类 (1)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学课件优秀

科学材料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2、通过设计房屋的活动进行大胆想象;意识到使用材料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对人类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能设计实验,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材料?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材料,在生活中你能给材料分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观察下列物品: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这些物品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材料是否能回收,将材料分为不可回收的材料和可回收的材料。……2、你知道这些材料从哪里来的?(直接在自然界中找到或人类自己造出来) 3、教师小结:像树木、羊毛这样天然生成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毛衣、纸这样人工制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可给学生看看有关图片或课件演示人造材料的制作过程。 4、找找生活中的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并分析、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及所用的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5、理解人造材料的优越性。 (二)探究布料的历程。 1、从远古时期到现代,人们在穿着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和有关资料,研究下列问题: 原始人用什么材料做衣服?分析这种选择的原因。 古代人用什么做衣服?与原始人相比有什么进步?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现代人们做衣服的材料有哪些?这种衣服在功能上有什么优势。 人们对布料的展望。 3、报告小组研究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清晰地感受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人教版_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8、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 11、比较水葫芦与狗尾草(也就是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相同与不同。 12、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1314、叶是(有生命的)。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19、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20、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属于草本植物。 21、植物的一生经历:种子——生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22、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 大树 植株高达,茎粗、 很硬,多年生寿命长, 是木本植物。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小草 植株矮小,茎细、较 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 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 。 相同点: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有根、茎、叶,都会 繁殖后代,寿命都短, 都是草本植物。 狗尾草 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茎细,较软,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