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全国2016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案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涂错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A)0-43

A文化传统 B宗教传统 C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

本题容易吧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相混淆,文化传统是各种传统中的文化性质的东西,在各种传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2. 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A )1-47

A地理环境 B气候环境 C社会环境 D区域环境

越是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的生存越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地理环境是否优越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够存在,以及能否创造出先进的文化。

3.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 )2-62

A先秦文化 B两汉文化 C进位文化 D隋唐文化

先秦文化指的是秦朝以前的文化,包括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段时间垫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4.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B )4-149

A商代 B周代 C汉代 D汉代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周王自称天子,周朝王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商代“父子相承”、“兄弟相及”的王位传递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别,传嫡不传贤的方式,遏阻了一般王室成员对王位的觊觎。

5.中国商业都市崛起于(C )3-119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战国时代商业都市崛起,秦汉以后,在长安、洛阳、临淄、邯郸、成都等地已形成商业网点,到了唐代,还出现了专卖店。宋元以后,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至明代中叶,我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注意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孔子伦理思想“三基德”的是(D )5-200

A人 B义 C礼 D智

孔子伦理思想的“三基德”或“三母德”指的是仁义礼。

7.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B )6-233

A帮助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 B坚持语文平等

C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D注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

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但是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之上的特权,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8.历史上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开端于(B)7-261

A.15世纪末

B.16世纪末

C.17世纪末

D.18世纪末

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外文化的第一次交汇,从两汉之际开始。第二次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

9.我们对文化传统应秉持的正确态度是( C )0-43

A.全部继承,消化吸收

B.全盘否定,批判反抗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文化传统有好有坏,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0.先秦诸子中,提出不违天时观念的是( B )1-57

A.孔子

B.孟子 C 墨子 D庄子

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孟子?梁惠王》在谈到如何实施王道政治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11.中国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始于( A )2-67

A西周 B东周 C春秋 D.战国

西周实行分封制,把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都分封到各地,为统一文化做出铺垫。

12.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其中最高的一等是(D )3-123

A.缌麻

B.大功

C.齐缞

D.斩缞

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为“五服”,等级由高到低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斩衰,因不许缝边的粗麻布丧服而得名,由儿子为父母服孝,妻子为丈夫服孝,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服丧时穿戴,服期三年。

13.中国北方历史上把约定俗成日期的贸易场所称为(C )3-119

A市 B墟 C集 D会

本题的关键词在于“北方”,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日期。南方的定期贸易场所叫墟。

14.由楚辞演化而来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是( A )5-213

A.汉赋 B汉乐府 C骈文 D散曲

汉赋是由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汉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

15.在语言和客观实际的关系中,传统语言观特别重视语言的( B )6-240

A.文化功用价值

B.社会功用价值

C.政治伦理价值

D.人文伦理价值

在语言和客观实际的关系中,传统语言观特别重视语言的社会功用价值,即语言的伦理教化作用和语言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作用。

16.保证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与执行任务的可操作性的制度是( C )7-266

A科举制度 B.世袭制度

C.文官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文官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与执行政务的可操作性。文官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区别,且都效忠于古代君王,可用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上层统治者的命令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

17.传统戏曲、民间工艺等表现形式属于( D )0-44

A.文化思潮

B.文化观念

C.物质文化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题可使用排除法,我国文化思潮有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

代的考据学,A选项排除。文化观念是一种观念、看法,戏曲和工艺不是观念,B选项排除。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实物,所以C选项排除。传统戏曲(昆曲、藏戏等)、民间工艺(泥塑、面雕等)、民族特技(口技、传统杂技、中国功夫等)它们都有物质表现形式,但是,它们核心的内涵是艺术家在表演和制作过程中含有的特殊内蕴和技艺,所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18.中国地势特征是( A )1-48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南高北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9.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D)1-69

A礼 B孝 C义 D.仁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20.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是(A )3-134

A.家庭

B.部落

C.家族

D.合作社

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注意区分。

21.宋代绘画领域兴起的院体画风的风格是( A )5-218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在当时兴起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院体画风。典型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文字改革三大任务的是(B)6-244

A.简化汉字

B.推广世界语

C.推行普适话

D.制定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23.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D )1-51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繁荣与衰败D.分裂与统一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

24.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天可汗”的是( B )2-91

A.汉朝皇帝

B.唐朝皇帝

C.元朝皇帝

D.明朝皇帝

唐王朝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唐朝皇帝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天可汗”,各部落长可以在本族群区域内称汗称王,并得到唐朝的册封。

25.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的是(D )3-135

A.家法

B.家教

C.家谱

D.家风

家风是一种习惯法,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

26.《三字经》的作者是(A )6-248

A.王应麟

B.许慎

C.周兴嗣

D.王羲之

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文》,自隋唐至明清,皆被采作儿童教材。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百家姓》,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了《三字经》。三本书音节整齐、押韵,也不太艰涩,便于学童记诵,因此三本书出现后都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可分割的识字教材“三、百、千”。

2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D )4-156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在立国之初下诏,“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是( A )5-224

A.化繁为简

B.中和之类

C.尚意追求

D.尊崇自然

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有中和之类、尚意追求、尊崇自然。

29.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格是( C )6-249

A排比 B.对比

C.对偶

D.双关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30.基于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英文的“Culture”一词对译为( A )0-38

A.文化

B.文学

C.修养

D.教养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英文翻译——cultur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政策的是( ABE )0-40

A.民族政策

B.宗教政策

C.产业政策

D.妇女政策

E.文艺政策

当今社会,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文化政策。

32.起源于东北地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民族有(ABCD )1-48

A.鲜卑

B.契丹

C.金人

D.满族

E.汉人

在东北平原上生活过的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33.地神祭祀包括(ACD )4-170

A.大地祭祀

B.日月星辰祭把

C.山川祭祀

D.社稷祭祀

E.气象神祭祀

地神在国家典礼中占有重要位置,地神古称地祇。地神祭祀主要包括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等。B和E选项属于天神祭祀。

34.下列选项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有(ACDE )3-114

A.雨水

B.雨露

C.寒露

D.谷雨

E.白露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5.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的语系有(ABCDE )6-232

A.汉藏语系

B.阿尔秦语系

C.南亚语系

D.南岛语系

E.印欧语系

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多种,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它们归属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中国传统文化0-42 1604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37.重农主义2-77 1604

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法家。

38.九品中正制4-157 1604

曹魏时建立的比察举制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共重庆市委主管,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

39.历法3-138 1604

根据太阳、月亮的运行变化制定的计时方式的方法。

40.河图洛书说6-243 1604

“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0-42 1604

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1分)

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1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1分)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2分)

42.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1-49 1604

(1)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

(2)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接在一起。

(3)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43.简述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2-107 1604

(1)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2)王夫之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有《船山遗书》。顾炎武治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文献考据,著有《日知录》。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

44.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3-125 1604

(1)民本思想。饮食,是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是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

(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节约的重要内容是节粮。(3)人格教育。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4)食疗观。强调在进食和人体之间,保持平衡;在生理和文化之间,寻求平衡。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这种思想,实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写照。

45.简述古代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5-209 1604

(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46.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7-270 1604

就其思想的典型性、影响的中大和深远而言,首先是“中体西用论”,以后则是“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三大文化思潮的互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0-41 1604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2)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这种国别文化之所以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48.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5-205 1604

(1)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①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

②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由于圣王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儒家的理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民众的贤人。(3)贤人在儒家经典中通常是用“君子”一词来表示的。君子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个人素养,这首先表现为君子对仁义发自内心的向往。君子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子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团结他人而不结党营私;君子不怕穷困,及时身处逆境也能鼓手节操,为了保全自己的完美人格,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 ) A.《说苑·指武》 B.《礼记·中庸》 C.《荀子·不苟》 D.《易·系辞》 2.下列各项不属于 ...国别文化的是( ) A.中华文化 B.华夏文化 C.炎黄文化 D.东方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自隋唐至北宋初期,便进入了(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 A.明朝末期 B.清代初期 C.清朝中期 D.清代后期 5.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 A.不违天时观念 B.不违地利观念 C.不违人和观念 D.不违天地观念 6.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 ) A.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磨制石器时代 D.骨器时代 7.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 A.半坡文化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赤山文化遗址 D.二里头文化遗址 8.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 A.邹衍 B.公孙龙 C.惠施 D.公孙衍 9.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 1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宣帝 D.汉景帝 10.在神话传说中,创制鱼网的神祇是( ) A.黄帝 B.后稷 C.神农 D.伏羲 11.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12.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 A.赵公明 B.黄道婆 C.太上老君 D.鲁班 13.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两汉 D.南北朝 14.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 A.父子相承 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 D.嫡长子继承制 15.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 ) A.什伍里甲制度 B.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C.宗法制度 D.察举制度 16.《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17.提出“天人交胜”观点的人是( ) A.战国荀子 B.唐代刘禹锡 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张载 18.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 A.张道陵 B.张鲁 C.寇谦之 D.丘处机 1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出自( ) A.《周礼》 B.《仪礼》 C.《论语》 D.《老子》 2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2002-10 A. 《论语》 B. 《易》 C. 《荀子》 D. 《礼记》 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 民族文化 D. 国别文化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 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 A .生产工具 B .生活器具 C .运输工具 D .典籍 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 A. 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 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稳定性 D.等级性 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 A .文学 B .文章 C .文化 D .精神文明 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 A .化学 B .文学 C .化解 D .改易 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 A .文学 B .错画 C .文章 D .图画 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 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 隋唐两宋 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 A.大西洋 B. 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 自然环境 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 资源 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2016年10月份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主张“道法自然”的古代先贤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的朝代是 A.西周B.东周C.东汉D.东晋 3.宋仁宗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蔡伦B.鲁班C.李耳D.毕昇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王叔和B.陶弘景C.李时珍D.孙思邈 5.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6.宗法制度下,周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村落D.合作组

7.不属于古代婚制“周公六礼”的是 A.纳采B.问名C.加冠D.亲迎 8.“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就商贸方式而言,钱庄、银号属于 A.行商经营B.坐商经营C.农商兼营D.工商兼营10.在中国,“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A. 五德B.五伦C.五常D.五礼 11.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A.《论语》B.《中庸》C.《大学》D.《易经》12.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九歌》B.《天问》C.《离骚》D.《阳春》13.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以石结构为主B.以砖结构为主 C.以木结构为主D.以土结构为主 14.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A. 诗情画意B.诗言志C.乐以教化D.文以载道15.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蔡伦B.毕昇C.张衡D.仓颉16.对联的演变来源于 A.古代的诗歌B.古代的“桃符”C.古代的巫术D.古代的赋17.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18.在汉代,大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2014年4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塞处广种 A.杨树B.柳树 C.榆树D.松树 2.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 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 3.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A.八王之乱B.董卓之乱 C.永嘉之乱D.安史之乱 4.《神灭论》的作者是 A.萧子显B.陶弘景 C.慧琳D.范缜 5.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名为 A.利玛窦B.鄂多立克 C.马可波罗D.孟德高维诺 6.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

A.书生B.学士 C.儒士D.儒生 7.徐光启的名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授时通考》 8.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B.初税亩 C.租庸调法D.摊丁人亩 9.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雎景臣 lO.不属于 ...行旅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是 A.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B.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 C.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D.迁徙定居的习俗传承 11.不属于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 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 C.民主自治D.进香朝拜 l2.“闰月”的概念源自 A.回历B.泰历 C.藏历D.阴阳合历 13.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 A.东南亚国家B.中东阿拉伯国家 C.欧洲D.美洲 14.不属于 ...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 A.礼从宜,使从俗B.因俗制礼 C.齐之以礼D.化民成俗 15.不属于 ...《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是 A.天神祭祀B.皇族祭祀 C.地祗祭祀D.人鬼祭祀 1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 A.16岁B.17岁 C.18岁D.19岁 1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 A.事象B.事类 C.产物D.载体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_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 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 A.秦末 B.两汉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 B.牧业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A.夏代 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 A.黄帝 B.伏羲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 A.伦理政治 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A.前期的禅让制 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A.口试 B.策问C.笔试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2010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试卷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广济河 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 B.祖丁时期 C.武乙时期 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 B.头像 C.灯具 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 B.回文 C.顶真 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 B.“名字相应” C.“名因姓取” 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 B.六种 C.七种 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 B.汉代 C.春秋时代 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 B.彝文 C.蒙古文 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 B.60余种 C.70余种 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 B.吴敬梓 C.孔尚任 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 B.周文王时期 C.汉文帝时期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 A.文学B.错画 C.文章D.图画 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A.文化思潮B.文化产品 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 3.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A.寒冷期B.干旱期 C.温暖期D.寒暖交错期 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 A.方国首领B.部落族长 C.村落首领D.封国首领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A.北移B.东移 C.南移D.西移 6.《五帝本纪》载于() A.《史记》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 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A.“义”B.“礼” C.“仁”D.“信” 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 A.子产B.邓析 C.公孙龙D.惠施 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A.《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D.《开元占经》 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 A.神农B.嫘祖 第 1 页

C.伏羲D.后稷 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B.王叔和 C.孙思邈D.李时珍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正确说法是()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不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 D.它是保障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传统力量 14.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A.西周B.东周 C.秦朝D.汉朝 15.“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A.行政权B.财经权 C.司法权D.军事权 16.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A.齐衰B.缌麻 C.大功D.斩衰 17.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等属于()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 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上下与天地同流。” D.“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19.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 2 页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文化属于(D) 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D) A.望 B.闻 C.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B) 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B)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 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满族文化 B. 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D)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D)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A) 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D) 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B) A.五服 B. 九族 C.三代 D.六亲 Ll. 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C) A.职业标志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A) 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D)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B) 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絮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C) A.文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B) A.诸子文学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 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50小题、150个填空、共15分) 1、我国古史传说的三大氏族部落首领是黄帝、和。中华民族是由古代的族 演变而来的。 2、“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包 括,狭义文化是指。 3、“天人感应”理论的建立者是,而最先提出“天人合一”这一成语的则是北宋学 者。 4、中国古代哲学在两汉和隋唐的表现形态分别是和。 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包括、和。 6、痛斥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理杀人”的清代学者是。 7、《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班固《汉书》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 8、唐以来的学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9、唐代杜佑编著的开创了我国体史书的先河。 10、我国典志体史书名著“三通”包括、、。 11、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家“三长”是、、。 1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通史,清代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名著是。 13、“二十四史”是清代时期颁布的官方史。 14、我国阴历中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的方法是,一般为19年闰。 15、我国古代的记时器有和,一昼夜分为时辰,其中“子时”相当于 现代时间的点钟。 16、我国古代最早的政区是,宋代的二级政区有、和,明代全国划分 为两京省,清初安徽与江苏同为省,苏皖分省是六年。 17、我国最早的文字文,是刻在上的。我国文字以为标志, 划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大阶段。 1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宋徽宗所创立的书体是。 19、秦汉时期图书的制作材料是,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为式。明代编辑的大 型类书是。 20、宋代最流行的图书装帧形式为装,明代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是。 21、《四库全书》共七部,其中“内廷四阁”是、、、。 “江南三阁”是、、。

2017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A.府 B.路 C.县 D.道 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太行山 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A.郑国的礼乐文明 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 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 A.明代初期 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 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A.“中国几何原理” 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 A.诞生礼 B.成年礼 C.婚礼 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 A.鸟占 B.竹卜 C.星占 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 A.载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2.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双重失调,对于两个朝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 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始 于。 4.汉代的“五经”是指、、、、。 5.中国音乐的五音阶体系是指、、、、。 6.中国古代佛教,除了汉传佛教以外,还有流传于我国蒙藏等地的 和流传于西南地区的南传小乘佛教。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6.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汉唐时代。() 7.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8.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9.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 10.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A搜神记 B山海经 C世说新语 D东游记 2.在隶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朝代是() A 秦 B汉 C唐 D宋 3.宋代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文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黄庭坚 4.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 B论理 C抒情 D说明 5.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是() A焦点透视 B散点透视 C以大观小 D遗貌取神 6.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7.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8.在中国古代科学各门学科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