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豆腐脑、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浆、豆腐脑、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浆、豆腐脑、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浆、豆腐脑、豆腐、豆干制作工艺流程

1、精选黄豆:选择饱满黄豆,除去杂质,不良豆。

2、浸泡:将黄豆洗净浸泡数小时后(夏天10小时;冬天20

小时)。浸泡发胀至2倍大小。

3、研磨:加入凉水磨成稀糊(黄豆和水比例5:1;反复3次直至豆渣不腻手)。

4、过滤去渣:用白布袋或细罗筛滤成豆浆。

5、煮浆:煮至起泡,除去浮沫,即为豆浆。[豆浆]

6、煮浆和点浆(添加凝固剂):撇掉豆浆表面的浮沫,上锅熬开,与此同时加入熟石膏水(碳酸钙)(石膏粉加少许水溶化),一点一点添加混入;一边搅拌均匀(添加比例0.2-0.3%;每公斤20-30克)。倒入提前备好的保温桶内,将熟豆浆一次性倒入保温桶内,使豆浆与石膏粉融合在一起,凝固成一体,表面盖上干布,静置5分钟,撇净浮沫和水分,其余即为豆腐脑。[豆腐脑]

南方豆腐(较白软)凝固剂:熟石膏(碳酸钙)

北方豆腐(较黑硬)凝固剂:盐卤(氯化镁)

7、成型:待豆浆凝固至筷子可以直立其中(约15分钟)。倒入备好的框,框内铺上干净的纱布,包好挤压,固定好以后用石块压好,压制时间10-20分钟。[水豆腐]

8、五香豆干制作:10斤黄豆=25斤豆干。

将豆腐脑放入模具内进行过滤压闸,经逐步过滤压闸3-5

小时后即为白坯豆腐干;将成型的豆腐干放入内含有适量的八角、丁香、桂皮、盐、糖、味素的汤中进行卤制,温度为60-80℃、时间为5-8小时;将卤制好的豆腐干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后进行高温或紫外线灭菌后即为成品。

把豆腐坯子置案上,将盐、香料等均匀地撒在豆腐上,再将豆腐切成5厘米见方的小块(厚度1公分),按每10个重叠堆放2小时左右,让其入味。

2.将入味的豆腐辅到有孔格的篾竹编里,放在灶膛上,点燃锯木面徐徐熏炕,直到水分收干呈金黄色即成。

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人如不小心误服,会感觉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烧灼感,腹胀、腹泻,

头晕,头痛,出皮疹等,严重者呼吸停止,出现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介绍 一、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压榨成品 二、以上工序管制点具体如下: 1、原料:(杂质、颗粒、储存条件); 1.1杂质:符合管制要求 1.2颗粒:颗粒饱满,无霉变,病斑 1.3储存条件:通风、避光、低温、防潮 2、清洗:(时间、用水量、清洗状态); 2.1时间:10分钟 2.2用水量:800斤/桶 2.3清洗状态: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 3、浸泡:(时间、水温、PH值); 3.1时间:5小时30分 3.2水温:10-25度 3.3Ph值:6.5-7 4、磨浆:(浆液浓度、浆液细度、磨浆时间); 4.1浆液浓度:375kg浆液/50kg豆子 4.2浆液细度(目数)120目 4.3磨浆时间:25分钟/桶 5、煮浆:(煮浆时间、煮浆温度、消泡剂添加量、浆液量); 5.1煮浆时间:40分钟 5.2煮浆温度:90-95度 5.3消泡剂添加量:120g/锅 5.4浆液量:375 kg /锅 6、过滤:(筛网目数、筛网状态);

6.1筛网目数:100目 6.2筛网状态:筛网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 次 7、点浆(浆液温度、浆液PH值、添加剂添加量、静置时间); 7.1浆液温度:70-75度 7.2浆液PH值:6.5-7 7.3添加剂添加量: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卤水 0.55kg/桶; 7.4静置时间:35分钟 8、蹲脑:(蹲脑时间); 8.1蹲脑时间:35分钟 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摊布状态); 9.1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 9.2摊布状态: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 10、浇制:(浇制量、浇制状态); 10.1浇制量:各框均匀、一致 10.2浇制状态:质地均匀 11、整理:(整理状态); 11.1整理状态:表面平整,包扎良好 12、压榨:(压榨时间、压榨状态); 12.1压榨时间:30分钟 12.2压榨状态: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 13、成品:(感官状态) 13.1感官状态: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 红、不酸;形态完好 三、石膏水配制要求:(石膏粉:水=1:4.5,水 采用35-40度之温水) 四、锅炉房蒸汽压力:0.5-0.7kg,水压0.1kg

腐乳的加工工艺

腐乳的加工工艺 摘要:豆腐乳又称腐乳,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发酵食品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产品,是一种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品,主要以大豆为愿料,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精制而成。 关键字:发酵腐乳大豆 一、腐乳的特点 腐乳,又称豆腐乳、霉豆腐等,它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豆制品。腐乳的质地细腻,醇香可口、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佐餐佳品。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 二、腐乳酿制工艺 豆腐坯制作→前期发酵→后期发酵→装坛(或装瓶)→成品 豆腐坯的制作 制好豆腐坯是提高腐乳质量的基础,豆腐坯制作与普通作豆腐相同,只是点卤要稍老一些,压榨的时间长一些,豆腐坯含水量低一些。 豆腐坯的制作分为:浸豆、磨浆、滤渣、点浆、蹲脑、压榨成形、切块等工序。 (一)大豆的浸泡:泡豆水温、时间、水质三者都会影响泡豆质量。泡豆水温要在25℃以下,温度过高,使泡豆水容易变酸,对提取大豆蛋白不利,夏季气温高,要多次换水,降低温度。 (二)压榨和切块:蹲脑以后豆腐花下沉,黄浆水澄清。压榨到豆腐坯含水量在65—70%为宜,厚薄均匀,压榨成型后切成(4×4×1.6㎝)的小块。 前期发酵 前期发酵是发霉过程,即豆腐坯培养毛霉或根霉的过程,发酵的结果是使豆腐坯长满菌丝,形成柔软、细密而坚韧的皮膜并积累了大量的蛋白酶,以便在后期发酵中将蛋白质慢慢水解,除了选用优良菌种外,还要掌握毛霉的生长规律,控制好培养温度、湿度及时间等条件。(一)接种:将已划块的豆腐坯放入蒸笼格或木框竹底盘,豆腐坯需侧面放置,行间留空间(约1㎝左右),以便通气散热,调节好温度,有利于毛霉菌生长。每个三角瓶种加入冷开水400ml,用竹棒将菌丝打碎,充分摇匀,用纱布过滤,滤渣再加400ml冷开水洗涤一次,过滤,两次滤液混合,制成孢子悬液。可采用喷雾接种,也可将豆腐坯浸沾菌液,浸后立即取出,防止水分浸入坯内,增大含水量影响毛霉生长。一般100㎏大豆的豆腐坯接种两个三角瓶的种子液,高温季节,可在菌液中加入少许食醋,使菌液变酸(PH4)抑制杂菌生长。或将生长好麸曲接种,低温干燥磨细成菌粉,用细筛将干菌粉筛于豆腐坯上,要求均匀,每面都有菌粉,接种量为大豆重量的1%。(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也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毛霉菌和根霉菌进行自然接种,但要求要有一间干净的、温度比较垣定和好控制的自然培养室)(二)培养:将培养盘堆高叠放,上面盖一空盘,四周以湿布保湿,春秋季一般在20℃左右,培养48小时,冬季保持室温16℃,培养72小时,夏季气温高,室温30℃,培养30小时。(如采用自然接种,要求的时间长一些,冬季约为10—15天)发酵终止要视毛霉菌老熟程度而定,一般生产青方时发霉稍嫩些,当菌丝长成白色棉絮状即可,此时,毛霉蛋白酶活性尚未达到高峰,蛋白质分解作用不致太旺盛,否则会导致豆腐破碎(因臭豆腐后期发酵较强烈)。红腐乳前期发酵要稍老些,呈淡黄色。前期发酵毛霉生长发育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孢子发芽阶段、菌丝生长阶段、孢子形成阶段。(注意事项:当豆腐坯表面开始长有菌丝后,即长有毛绒状的菌丝后,要进行翻笼,一般三次左右) (三)腌坯:当菌丝开始变成淡黄色,并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时,这是即可散笼,开窗通风,降温凉花,停止发霉,促进毛霉产生蛋白酶,8—10小时后结束前期发酵,立即搓毛腌

豆腐的加工工艺与豆腐机操作流程

豆腐的制作工艺和豆腐机的操作流程 一、豆浆豆腐介绍 豆浆是将大豆用水泡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豆浆是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时至今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周边各国及各国人们的喜爱。发展至今,已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具有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豆腐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 二、联浩牌豆腐机制作豆浆豆腐的工艺。 (一)磨豆浆 1.打开豆腐机控制面板上的手动进水阀,开启自来水阀门,在自来水加入到水箱的过程中,请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玻璃管观看水位,水位达到最高水位标示时请关闭控制面板的手动进水阀门。 2.先开启磨浆开关1-2分钟,然后打开水龙头开关,一边调节水量,一边将黄豆倒入漏斗中,水量大小以出渣口排出的豆渣松散,不含浆为宜,磨浆完成即关闭水龙头,然后让磨浆机空磨3-5分钟方可关闭,保证磨浆机的使用寿命。 (二)蒸煮、出豆浆 1.先将豆浆桶盖盖好 2.接通电源和气源,按动加热开关,将温控调到110摄氏度加热指示灯亮,此时机器开始加热。 3.在加热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玻璃管观看水位是否正常(水位必须达到水位标示的最高水位),如果水位低于水位标示时必须将自来水补充至高于最底水位标示。 4.豆浆煮好后按比例将白糖(必要时加入其它配料)放入储浆桶,在出奶口下面放好容器,缓慢开启奶阀出浆。 (三)清洗、关机 (四)压榨豆腐 1.将刚做好的热豆腐花用勺子捣碎后均匀的铺在豆腐格内,然后完整的盖好双层纱布,压上盖板并将个边外漏纱布折叠好,旋转手柄,上盖好板均匀地进行挤压(约10分钟左右)等排出一定水量后,旋转手柄,揭去盖板、纱布等,用快刀划分成所需尺寸。至此,洁白、鲜嫩、营养丰富的豆腐就制好了。 2.为了节约能源及加热时间,在制作豆腐花及豆腐时,其豆奶温度升高至约100摄氏度即可。用联浩全自动豆腐机每公斤黄豆最低可生产 3.5公斤豆腐或者8公斤豆浆,产量比传统方法提高30%左右。 三、联浩全自动豆腐机器的安装与调试 (一)安装 1.将联浩全自动豆腐机安置于干净卫生且离墙壁有一定的距离,便于连接自来水及便于排水的地方,按照机器上面的标记,将自来水管接入机器的进水管,将排水管的出口接入排水沟或者下水道,应保证从机器到排水沟的连接管是由高至低,防止因管中积水而影响机器正常排放。

豆浆、豆腐脑、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浆、豆腐脑、豆腐、豆干制作工艺流程 1、精选黄豆:选择饱满黄豆,除去杂质,不良豆。 2、浸泡:将黄豆洗净浸泡数小时后(夏天10小时;冬天20 小时)。浸泡发胀至2倍大小。 3、研磨:加入凉水磨成稀糊(黄豆和水比例5:1;反复3次直至豆渣不腻手)。 4、过滤去渣:用白布袋或细罗筛滤成豆浆。 5、煮浆:煮至起泡,除去浮沫,即为豆浆。[豆浆] 6、煮浆和点浆(添加凝固剂):撇掉豆浆表面的浮沫,上锅熬开,与此同时加入熟石膏水(碳酸钙)(石膏粉加少许水溶化),一点一点添加混入;一边搅拌均匀(添加比例0.2-0.3%;每公斤20-30克)。倒入提前备好的保温桶内,将熟豆浆一次性倒入保温桶内,使豆浆与石膏粉融合在一起,凝固成一体,表面盖上干布,静置5分钟,撇净浮沫和水分,其余即为豆腐脑。[豆腐脑] 南方豆腐(较白软)凝固剂:熟石膏(碳酸钙) 北方豆腐(较黑硬)凝固剂:盐卤(氯化镁) 7、成型:待豆浆凝固至筷子可以直立其中(约15分钟)。倒入备好的框,框内铺上干净的纱布,包好挤压,固定好以后用石块压好,压制时间10-20分钟。[水豆腐] 8、五香豆干制作:10斤黄豆=25斤豆干。 将豆腐脑放入模具内进行过滤压闸,经逐步过滤压闸3-5

小时后即为白坯豆腐干;将成型的豆腐干放入内含有适量的八角、丁香、桂皮、盐、糖、味素的汤中进行卤制,温度为60-80℃、时间为5-8小时;将卤制好的豆腐干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后进行高温或紫外线灭菌后即为成品。 把豆腐坯子置案上,将盐、香料等均匀地撒在豆腐上,再将豆腐切成5厘米见方的小块(厚度1公分),按每10个重叠堆放2小时左右,让其入味。 2.将入味的豆腐辅到有孔格的篾竹编里,放在灶膛上,点燃锯木面徐徐熏炕,直到水分收干呈金黄色即成。 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人如不小心误服,会感觉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烧灼感,腹胀、腹泻,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卤水是天然的东西,就是海水晒盐时,除去食盐结晶剩下的东西,主要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绿化钾和其他一些无机盐的晶体,通常包含结晶水.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潮,所以看起来是湿渌渌的.至于用量,卤水下锅引起蛋白质变性,迅速变为半固体,可以看出来的. 干豆腐/豆腐皮是后期加压,使水分脱失作成的. 点豆腐买葡萄糖内脂 具体方法是: 1 把煮好的豆浆冷却至35℃以下时点脂(方法如2) 2 将β-葡萄糖酸内脂用少量冷开水溶解。做老豆腐1公斤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1公斤浆加24~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冷却的豆浆中缓慢拌匀 3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以80~85℃保温20分钟,静置冷却即为成豆腐包括硬豆腐、软豆腐、细嫩豆腐和充填豆腐几大类。其制法因种类不同存在若干差异。但是豆乳加工工序与使用凝固剂 (通常使用硫酸钙)进行凝固工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豆腐加工的一般工艺如下: 大豆→水浸泡→磨碎→豆糊→加热→分离豆腐渣→豆乳→豆腐

使用的凝固剂通常为硫酸钙。可是以硫酸钙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在风味、表面光泽、质地细腻与保水性方面比不上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但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豆腐也存在一定缺点。当豆乳浓度、温度、含水量及其他条件处理不当时,加工出来的豆腐容易变硬,制品的品质不均匀。特别是氯化镁的溶解速度快,在水或豆乳中会马上溶解,迅速发生凝固反应,凝固速度快。因此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练的使用技术,否则很难得到品质均匀的制品,制品的商品价值会降低。另外,盐卤的使用方法对豆腐的细腻度、硬度及弹性有着微妙的影响。总之,以盐卤为凝固剂制作豆腐,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比较简单的盐卤豆腐的制作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制法。 首先,在天然盐卤(氯化镁)中添加少量的水、食用油脂与乳化剂以及60℃以上的热水,搅拌均质,形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使用的食用油脂为大豆油等植物油及动物油脂;使用的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和甘油酯等。添加60℃的热水,目的是使食用油脂保持60℃左右的温度,促进大豆磷脂等乳化剂在油脂中溶解,同时能够生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将盐卤分散液与豆乳混合,倒入型箱,制成豆腐。 在豆乳中添加盐卤分散液,可排除豆乳中的脂肪,同时能促进盐卤与大豆蛋白溶为一体,简化盐卤豆腐的制作。在盐卤中添加油脂类,可增加豆腐的风味,增强豆腐表面的光泽,而且能延缓盐卤的凝固反应。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1. 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xx(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xx)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 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xx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 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 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xx,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 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xx,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 即成水豆腐。 5. 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 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 内脂豆腐以B —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 1. 泡豆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oC—20oC时,浸泡12 小时一18小时;夏季水温30oC左右;浸泡6小时一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oC,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 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 2倍。泡好的豆要 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 .磨浆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

卤汁豆腐干的制作流程

卤汁豆腐干的制作流程详解 卤汁豆腐干原名蜜汁豆腐干,始创于40年代中期,系苏州著名特产之一。这种豆制品咸甜适口,细嚼而无粗感,色泽黝黑光亮,营养丰厚,风味共同,食用便当,而且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磷、铁、碘等。工艺流程原料→清算(包括除砂石和磁性金属)→浸泡→研磨→过滤→加热→点浆→成型→压榨→切片→油炸→烧煮加调味品→冷却→废品包装制造办法 1、原料选择:选择大豆时以粒形划一、丰满、色泽呈青色或黄色,无皱纹,无虫蚀,无发霉蜕变,容重在700克/升以上为佳。 2、清算:大豆在浸泡前,务必将大豆中的杂质清算进来。 3、浸泡:干豆中蛋白质呈凝胶状态,用清水浸泡后,使大豆充沛吸水,组织细胞收缩。浸泡用水量普通为大豆量2.2~2.5倍。习气上将水高出豆面17厘米左右即可。在浸泡过程中,发现有白沫应立刻换水,以免酸败。浸泡时间一定要依据大豆种类、本地域气温、车间温度、湿度以及水温等要素科学地制定浸泡时间。以苏州地域来讲,春秋时节天气暖和,水温在10~20℃,浸泡14~10小时(水温一直坚持不变可浸泡10~7小时);寒冬时节水温在5℃,大豆浸泡时间至少需求20小时;夏季水温在30℃浸泡时间为6小时。判别大豆浸泡能否适宜,习气上用手指挤捏大豆,豆皮疾速零落;搓开豆粒,内侧呈平面尚留一线低凹;切开大豆横截面无硬心,大豆就算浸泡好。另外,不能直接用井水浸泡,如用井水需经过水处置。如在水中放些Na2CO3,使水溶液pH值控制在9~10之间。采用这种碱性水来浸泡大豆,可使大豆中非溶性蛋白质溶解,从而可进步出率。 4、研磨:浸泡后的大豆需用清水洗洁净,方能研磨。研磨能使大豆粉碎,使大豆中蛋白质随水溶解出来。在研磨时可边加水边研磨,加水量少,蛋白质萃取量低。加水的数量普通要控制在干豆重量的10~12倍。供研磨用的水,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不得超越0.9毫克当量/升。pH值以在6.8~7之间为好,但不得低于pH值6。 5、过滤:过滤的目的是取其浆而弃其渣,使豆浆与豆渣别离。大豆研细后要经过屡次过滤。过滤时可采用8XX锦轮筛绢。8XX锦纶筛绢即CB36,每厘米筛孔为36目,变有用白纱布替代,但易磨损。在滤浆时要滤细、滤净,才干获得较高的出率。滤浆可采用滤浆机过滤(又名离心甩浆机)。运用滤浆机过滤不只能大大减轻繁重的膂力劳动,而且效率高,质量好。亦可将十字架悬空,取绵伦筛绢或白纱布的四角捆绑在十字架的顶端,然后将其中两个顶端与偏心轴上的连轩(长约20厘米左右)相连,偏心轴在低转速运动时,便可使豆浆冉冉滤出,获得的豆浆浓度为波美氏6度左右。 6、加热:又名煮浆。煮浆能使蛋白质受热为性。蛋白质受热变性能使豆浆凝固。豆浆温度必需加热到真正煮沸(100℃),蛋白质变性才符合请求,凝固才干完整,豆浆热分离力强,

古代豆腐加工流程

古代豆腐加工流程 中国人吃豆腐的历史,可谓久远。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著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传说刘安为求长生不老,重金招纳方术之士,炼仙丹求寿。他们取山中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没想到丹没炼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就这样发明了豆腐。 但这只是一个传说,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是否发明了豆腐,汉代文献并未记载,连豆腐名字都未出现过。不过汉代确实有豆腐,据考古报道1960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曾发掘出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大量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有制豆腐图,由此可见,中国制豆腐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 豆腐:古称黎齐,亦叫菽乳。到五代时才有豆腐之名。 制作过程 目前关于豆腐的传统制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云:“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原料是选用“生大豆”,“硙”,即磨,此处作动词,即磨碎,但怎么磨却没有提到,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提。元代.郑允端“豆腐”诗中有“磨砻流玉乳”句,“玉乳”二字,形象地说明磨中流出来的是豆浆,这表明用来做豆腐的大豆要浸泡后就磨,磨时还要加水。这两例只讲到豆腐制作的前几道工序,比较完整又简洁明了记载传统豆腐生产过程的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卷25"豆腐”云:“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水浸,硙碎。滤去渣,煎成。以卤汁或山礬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 其生产过程是:选豆一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这也就是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过程,分述如下:选豆:大豆是做豆腐的理想原料。春秋战国时,大豆曾被作为主食利用,后因大豆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人食用后容易产生腹胀、消化不良,因而限制了大豆作为主食的发展,而转入蔬饵膏馔。不过,大豆生产还是比较普遍,因而豆腐原料十分丰富。李时珍说“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但他首选的还是“黑豆、黄豆”,其实“白豆与泥豆”也是大豆,不同品种而已,蛋白质含量较之前者要低。至于“豌豆、绿豆之类”虽皆可为之,但其蛋白质含量只有20%~24%,约等于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一半,做豆腐未免得不偿失。做豆腐的大豆,以色泽光亮、子粒饱满的新大豆为好。虽然新豆、陈豆均可,但新豆做豆腐产量比陈豆要高。 浸豆:大豆的浸泡是豆腐加工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大豆浸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豆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豆腐的品质。大豆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充分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一般浸泡的用水量为大豆的2.0—2.3倍,最好不要一次加足。浸泡的时间为5~7小时(水温15℃约泡7小时,25℃时只需泡5小时),水中不可混入油、盐、酸、碱,泡至豆辦内部凹沟鼓平就可磨浆。不同的浸泡条件会引起大豆内部物质及加工特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文中止“水浸”二字,反映出当时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可能还很有限。 磨豆:大豆经过浸泡后,蛋白质体变得松脆,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粉碎。古代都是用石磨来进行的,即“硙碎”。若单从蛋白质溶出角度来看,大豆破碎越彻底,蛋白质就越容易溶出,这就需要造磨的石材比较好,有足够硬度,一般是用花岗岩石磨,也有用其他石材的,如明代有一种更高级的“紫石棱磨”,磨出来的豆浆“绝腻无滓”。可以用来磨豆浆的圆形花岗岩石磨在西汉时已使用,畜力也用于拉磨。据研究,圆形磨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将粮食加工成面粉,更有可能是为了将农作物加工成流质的浆类,而大豆十分有利于这种加工。磨豆时,必须随料定量加水,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减轻摩擦阻力;2、石磨在运转中易发热,加水可以起冷却作用,防止大豆蛋白质的受热变性;3、可使被磨碎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溶离出来,形成良好的胶体。磨豆时的加水量,以泡好豆重量的2-5倍为宜。元.郑允端“豆腐”诗中所称“磨砻流玉乳”,正是磨豆加水的真实写照。 滤浆:滤浆的目的是除去豆渣,制得以蛋白质为主要分散质的溶胶体豆浆,即“滤去渣”。传统滤豆浆用的材料大都是土布,也有用绵绸的。如前打虎亭豆腐制作图3所示,一人正用布袋从缸中捞取豆渣,另一人似在配合。缸中漂着一只瓢,表明缸中装满了豆浆。左边还有一人,似乎正在指点操作。缸边一灯,灯火熊熊,说明是在晚上。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过滤工艺尚差,但此法操作比较简便,只要豆糊磨得适当,多滤几遍,效果也不会太差。 煮浆:过滤后的豆浆要煮沸,所以是“煎成”,大约煮的时间要稍长。这样,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就可以被破坏。通过加热,豆浆中蛋白质发生热变性,为点浆做准备。打虎亭豆腐图中并无煮浆这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6分)。关键步骤:①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1分)。②磨浆是使蛋白质充分从大豆组织中溶出,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200目。注意磨浆时要边加水边加大豆(1分)。③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形的过程。为后续点浆创造必要的条件,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 5 产品的保鲜期(1分)。④凝固成型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弹性、韧性的豆制品。 2 试述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①原料选择与处理(原料选择、清杂、浸泡)(2分)②胚芽的分离(与洗涤)(两次粗碎、 两道分离)(2分)③纤维分离(与洗涤)(细磨、过筛)(2分)④蛋白质的分离(离心分离)(2分)⑤淀粉的洗涤与干燥(2分) 或: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部分: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 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6分)关键步骤是玉米的湿磨分离:①浸泡 是湿磨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及完成浸泡操作。经浸泡、软化的玉米进行破碎,将其中的胚芽分离出来(1分)②破碎和分离胚芽后,破碎浆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分,其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因此要经过精细磨碎,使淀粉最大限度地与蛋白质和纤维素分散(1分)③经过纤维分离、麸质分离,排除可溶性物质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淀粉(2分)。 5 简述糖在面制品中的工艺性能(1)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型(2分)(2)作 为酵母的营养物质(1分)(3)作为面团的改良剂(1分)(4)延长产品的货架期(1分) 3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 全部配料↓部分配料(1分)→第一次搅拌(1分)→第一次发酵(1分)→第二次搅拌↓刷蛋→饰面←成型←醒发←搓团←切块←第二次发酵(1分)↓继续醒发→烘烤→冷却→成品(1分)。 4 简述面团的形成过程 4 面团加水和成面团时(1分),在搅拌机或手工搓揉后, 麦谷蛋白首先吸水润涨,在逐渐膨胀过程中吸收同时水化的麦醇溶蛋白、麦清蛋白、麦球蛋白(1分)。充分水化润涨的蛋白质分子在搅拌机的作用下相互接触时,不同蛋白分子的巯基之间会相互交联,麦谷蛋白的分子内二硫键转变成分子间二硫键,形成巨大的立体网状结构(1分),这种网状结构构成面团的骨架,其他成分,如淀粉、脂肪、低分子糖、无机盐和水充填在面筋网络结构中(1分),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和延伸性的面团

豆腐制作工艺集锦

豆腐制作工艺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 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绿色豆腐制作 一、工艺流程 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混合→蹲脑→压榨成型 ↑ 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剂 二、操作要点 1.菜汁添加量以豆腐的色泽及生产成本为指标,确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颜色随添加蔬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红、黄、绿等:各种颜色。本文以青菜为例,其成品:豆腐为绿色。每500毫升豆浆加入70毫升—80毫升菜汁,制成的绿色豆腐色彩柔和。以500毫升豆腐添加70或75毫升菜汁为宜。成品豆腐经过蒸煮1小时仍不褪色(50克大豆可得 500毫升豆浆)。 2.凝固剂用量菜汁可直接作为凝固剂使用,也需添加少量石膏凝固剂。配制1%石膏悬浮液待用,按大豆:水:菜汁:1:9.5:1.5比例,磨浆、煮浆、棍合,依次加入石膏悬浮液,制成豆腐后称重,测水分,换算成同一水分含量下的豆腐重。 石膏悬浮液使用量60毫升时,豆腐出品率最高,豆腐品质好。最佳配比为大豆:水:菜汁:石膏悬浮液;1:9.5:1.5:1.2。 3.浸泡与磨制大豆的浸泡对豆腐出品率影响较。大,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变化,宜为10-18小时,以大豆表面无皱皮,豆皮不易脱落,浸泡水面无白沫,搓开豆粒见豆瓣表面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断面已浸透无硬心为适度。豆腐出品率随磨制细度增加而上升。 4.混合煮浆后,迅速与菜汁混合搅拌,否则豆腐颜色不均匀,有粗糙感。若莱汁经灭菌处理后使用,可延长产品保存期。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全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大豆挑选与浸泡:制作豆腐首先要挑选品质较好的黄豆,因为黄豆的好坏直接影响豆腐的产量和品质,挑选黄豆时应用科粒饱满的黄豆这样可以提高出浆率,同时挑出霉烂变质的黄豆以免影响豆腐的品质,同时去除杂物后方可加水浸泡。浸泡时间要注意掌握好水温和浸泡时间,并要注意所用水质和水量,浸泡时间长短因气温和水温不同而异,一般在冬季需浸泡时间较长,浸泡10-12小时,春秋季8-10小时,夏季4-6小时,但不论浸泡时间长短,浸泡后的大豆需要达到如下要求:大豆要增重1倍,夏季可浸泡至九成,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芯,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浸泡至十成,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浸泡用水量一般为豆重的2倍,但浸泡豆面必须全部淹没在水中,并要求水面高出豆面6-10厘米以上。同是还要注意浸泡水的水质,此外,在夏季浸泡时还需换水,以防因微生物繁殖影响浸泡效果,而影响豆腐的质量。 第二步:加水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经水洗净、沥干后,即可加入磨浆机料斗,磨浆要求一边投料,一边加水,且投料加水要均匀,不可中途断水或断料,以确保所磨豆浆顺利进行。磨浆加水量一般掌握在已泡制完毕大豆重量的2倍为宜,每斤干豆一般出5斤生豆浆。 (1)

第一次磨浆:将磨浆机的上下磨片调节到有少许磨擦的位置后,在磨浆机的料斗内加入已泡好洗净的黄豆,拧开磨浆机料斗上的蝶阀放水,打开磨浆开关,进行磨浆,注意观察出浆的浓度,适当的浓度为8-10℃be`(1斤干豆出5斤左右的豆浆)以便及时调节加水量,如果是做豆浆可以适当降低豆浆的浓度(1斤干豆出15斤左右豆浆)。一般豆子要经过二次磨浆,第一次磨浆出浆率较高(一斤干豆在泡制好的情况下,可出6-7斤的豆浆即可点制嫩豆腐-内脂豆腐)注意:在磨浆前应调节磨片间隙在转动时听到有轻微的磨擦声既可,如调得过细则容易阻塞滤网,出现渣中带浆,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如间隙过大出渣率太高同样造成物料的浪费,如遇到沙石等硬物应立即停机及时清除;磨浆结束时要先关电源后关水。 第二次磨浆:将豆渣加水搅匀,使渣槽中渣水混合物成为稀稠状,不宜太稀不宜太稠,太稀时无论做豆腐还是成品豆浆都太大消耗了原料和能源,太稠造成料斗中渣水混合物不易下料磨浆。渣水调配合适,则可进行第二次磨浆,磨将时不需加水,直接将渣水混合料加入料斗,打开电源开关进行磨浆,这时可将砂轮磨片在第一次磨浆的基础上再次向调细的方向调紧少许,出渣口的豆渣呈碎沫状不易粘手,则不需再次磨浆;若渣呈团状说明豆浆还未全部榨出,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磨浆。磨浆完毕关闭磨浆开关,开启吸浆开关,将生豆浆吸入煮浆桶内等待煮浆。 (2)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 内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 1.泡豆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oC—20oC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oC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oC,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磨浆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尽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于不再像用卤水、石膏作凝固剂生产豆腐那样还需压榨成型,所以磨浆过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决定了成品内脂豆腐的老嫩。一般做老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6—10:1。第一次粗磨时加水量为总加水量的30%,第二次调节磨浆机螺旋进行细磨,加水量为30%,第三次的加水量为40%,尽可能地把豆渣里面的浆冲洗出来。磨好的渣应手感细腻无颗粒。

豆腐的制作工艺和豆腐机的操作流程

豆腐的制作工艺和豆腐机的操作流程 豆浆豆腐介绍 豆浆是将将大豆用水泡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豆浆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时至今日,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周边各国、及世界人民的喜爱。发展至今,已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具有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豆腐高蛋白,低脂肪,具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 二、穗华豆腐机制作豆浆豆腐的工艺 (一)磨豆浆 1、打开豆腐机控制面板上的手动进水阀,开启自来水阀门,在自来水加入到水箱的过程中,请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玻璃管观看水位,水位达到最高水位标示时请关闭控制面板的手动进水阀门。 2、先开启磨浆开关1-2分钟,然后打开高身水龙头开关,一边调节水量,一边将黄豆倒入漏斗中,水量大小以出渣口排出的豆渣松散,不含浆为宜,磨浆完成即关闭高身水龙头,然后让磨浆机空磨3-5分钟后方可关闭,保证磨浆机的使用寿命。 (二)蒸煮、出豆浆: 1、先将豆浆桶盖盖好, 2、接通电源和气源,按动加热开关,将温控调到110℃加热指示灯亮,此时机器开始加热 3、在加热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玻璃管观看水位是否正常(水位必须达到水位标示的最高水位),如果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标示时必须先将自来水补充至高于最底水位标示。 4、豆浆煮好后按比例将白糖(必要时加入其它配料)放入储浆桶,在出奶口下面放好容器,缓慢开启出奶阀出浆。 (三)清洗、关机: 机内豆浆放完后,按下列要求清洗: 1、电磨:(每次或当天不再连续磨时清洗。)打开磨盖,将残渣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将滤网拆下来彻底清洗,洗干净后将电磨、料斗还原,按动电机开关空磨1-2分钟后停止。 煮浆桶及桶内蒸气出来管(每三次或每次不连续或当天不再做时清洗)。将蒸气出来管拆下,放水清洗干净煮浆桶,疏通管上的上小孔,洗干净擦干后装好。 关机:以上工作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关闭出奶阀,高身水龙头、进水阀、 打开排水阀,将蒸气包的水排放出来。 (四)压榨豆腐: 1、将刚做好的热豆腐花用勺子捣碎后均匀的铺在豆腐格内,然后平整地盖好双层纱布,压上盖板并将各边外露纱布折叠好,旋转手柄,上盖好板均匀地进行挤压(约10分钟左右)等排出一定水量后,旋松手柄,揭去盖板、纱布等,用快刀划分成所需尺寸。至此,洁白、鲜嫩、营养丰富的豆腐就制好了。 2、为了节约能源及加热时间,在制作豆腐花及豆腐时,其豆奶温度升高至约100℃即可。用穗华豆腐机每公斤黄豆最低可生产3.5公斤豆腐或8公斤豆浆,产量比传统方法提高30%左右。

豆腐的制作过程

豆腐的制作过程 豆腐制作过程为选豆、浸泡、磨碎、加水、过滤、加热煮沸等步骤。具体制作过程是:待豆浆温度下降到7℃~8℃时,再加入适量的盐卤或石膏,使大豆蛋白凝结沉下,排去水分即成。成品洁白细嫩,清香宜人。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止咳消痰的功效。 粽子的制作过程 1.选择优质糯米,把竹叶放水里浸泡,用清水洗净。 2.选择两张粽叶,将粽叶反面相叠,窝成一个漏斗形。 3.依次在棕叶里填入糯米,将粽叶翻转封住馅心,然后用粽绳捆紧。 4.取大锅一只,将水烧沸后,把裹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熟。 5.煮粽子时,要等水开了再把粽子放下去煮。同时,锅内的水要浸没粽子,不要让粽子露出,防止煮出夹生粽子。 花卷的制作过程 1.将面粉、泡打粉、糖粉放入面包机内,在将酵母用温水调开后倒入面包机内; 2.将面包机调到甜面包程序,完成整个揉面和发酵的过程; 3.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用擀面丈排出空气后稍微揉一下,擀开成约0.2—0.3厘米厚的薄片,在上面抹上一层油然后均匀的撒上葱花、花椒、适量的盐; 4.将面胚卷起来卷成长条然后等份切开; 5.将两个并在一起在用一根筷子从中间压一下然后冷水上屉进行二次发酵大约10分钟,然后蒸20分钟左右即可; 面包制作过程 1.搅拌面团,面团搅拌就是揉面。在整个面包制作过程中,面团的搅拌是最基本的步骤,也是决定面包制作成败的第二大重点。 2.基础发酵,面团在基础醒发的过程中,面筋得到充分的氧化,使面团的延伸性更好。基础发酵对口感、柔软度已经形状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面团的排气、分割和滚圆。发酵的好的面团,如果有很多大的气泡,需要轻轻的用手将这些气泡压出称为排气。分割是根据配方需要将大面团分割成小分量的面团,分割后的面团不能立即成型,必须要滚圆。 4.中间松弛,这个时间很短,大约十分钟。这个过程并不是要等面团发酵,而是让分割滚圆后的面团恢复柔软和弹性,便于接下来的整形,所以称为松弛更贴切。 5.整形,整形也叫成型,就是把经过中间松弛的面团做成需要的形状。 6.发酵,把整型好的面团排入烤盘,发酵至原体积的1.5-1.8倍。最后发酵的理想温度为35度左右,湿度为75%。时间大约是30-45分钟。 7.烘烤,一般面包的烘烤温度是18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偏上层烤10-15分钟。

豆腐制作工艺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 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绿色豆腐制作 一、工艺流程 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混合→蹲脑→压榨成型 ↑ 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剂 二、操作要点 1.菜汁添加量以豆腐的色泽及生产成本为指标,确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颜色随添加蔬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红、黄、绿等:各种颜色。本

豆腐乳制作工艺流程论文

豆腐乳的制作工艺 概论: 豆腐乳又称腐乳,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发酵食品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产品,是一种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品,主要以大豆为愿料,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精制而成。 一、腐乳的发酵类型 根据生产工艺不同,豆腐乳发酵类型可分为四种:①腌制腐乳②毛霉腐乳③根霉腐乳④细菌腐乳。 1、腌制腐乳:豆腐坯加水煮沸后,加盐腌制,装坛加入辅料,发酵成腐乳。这种加工法的特点:豆腐坯不经发酵(无前期发酵)直接装坛,进行后发酵,依靠辅料中带入的微生物而成熟。其缺点是蛋白酶不足,后期发酵时间长,氨基酸含量低,色香味欠佳,如四唐场腐乳,湖南兹利无霉腐乳。 2、毛霉腐乳:以豆腐坯培养毛霉,称前期发酵,使白色菌丝长满豆腐坯表面,形成坚韧皮膜,积累蛋白酶,为腌制装坛后期发酵创造条件。毛霉生长要求温度较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6℃左右,一般只能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毛霉腐乳。传统工艺利用空气中的毛霉菌,自然接种,需培养10—15天左右(适合家庭作坊式生产)。也可培养纯种毛霉菌,人工接种,15—20℃下培养2—3天即可。 3、根霉型腐乳:采用耐高温的根霉菌,经纯菌培养,人工接种,在夏季高温季节也能生产腐乳,但根霉菌丝稀蔬,浅灰色,蛋白酶和肽酶活性低,生产的腐乳,其形状、色泽、风味及理化质量都不如毛霉腐乳。结合以上各种优缺点,经过实验,采用混合菌种酿制豆腐乳,不但可以增加其风味。还可以减少辅料中的白酒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毛霉和华根霉的比例为7:3最好。 二、菌种培养方法 1、试管斜面接种培养基:饴糖15g蛋白胨1.5g琼脂2g水100mlPH6 也可以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将马铃薯洗耳恭听净、去皮、称取20g切成小薄片,加水煮沸15—20分钟,纱布过滤,去渣取滤汁,加水补充至100ml,加入琼脂2g,煮溶后加入葡萄糖2g拌匀,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的1/5)塞上棉塞,包扎后灭菌,摆成斜面,接种毛霉(或根霉)15—20℃(根霉28—30℃)培养3天左右,即为试管菌种。 2、三角瓶菌种培养基:麸皮100g蛋白胨1g水100ml,将蛋白胨溶于水中,然后与麸皮拌匀,装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装50g培养料,塞上棉塞,灭菌后趁热摇散,冷却后接入试管菌种一小块,25—28℃培养,2—3天后长满菌丝有大量孢子备用。【用到的设备:高压灭菌锅垣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灭菌条件:采用高压灭菌锅,0.1Mpa灭菌45-60分钟】 三、腐乳酿制工艺 豆腐坯制作→前期发酵→后期发酵→装坛(或装瓶)→成品 豆腐坯的制作 制好豆腐坯是提高腐乳质量的基础,豆腐坯制作与普通作豆腐相同,只是点卤要稍老一些,压榨的时间长一些,豆腐坯含水量低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