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数据分析
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课题学习》教案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20.3数据分析-----课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生: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
])()()[(1222212x x x x x x nx n -++-+-=师:以上各种数据的代表与方差各能反应一组数据怎样的特征?它们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生:……活动二:联系实际,主动探索(15分钟) 提出问题:问题1、下图是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平均数是 .2.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 ,中位数是b ,众数是c ,则数据a 、b 、c 的方差是 .问题2、已知;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的一个样本如下(单位:cm )158 162 146 151 153 168 159 154 167 159167 166 159 154 160 162 164 160 157 149 (1)试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颁布直方图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146 ~ 149 150 ~ 152 153 ~ 155 156 ~ 158 159 ~ 161 162 ~ 164 165 ~ 167【教师行为】1、通过问题的呈现,让学生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2、引导各位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结果。
【教师评价】1、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在自己独立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再与同伴进行交流。
2、思考问题时要冷静,准确。
交流时扣关键,突难点。
【学生行为】1、独立分析思考完成各道小题。
2、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纠正误区。
【小结】统计调查中,收集整理数据是基础,描述分析数据是关键,得出结论是目【设计意图】 (1)让学生把刚刚复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2)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身边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3)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交流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初二数学八年级下 数据分析PPT课件

用量 2千克
24192823.7(元/千克 3
乙
19元/千克 6千克 2 421 962 822.1 8(元 /千克
262
丙
28元/千克
2千克
请分别说出下面问题中的权和加权平均数:
种类
进价
用量
甲 24元/千克 6千克
乙 19元/千克 2千克
丙 28元/千克 2千克
种类
进价
用量
甲 24元/千克 2千克
数据分析的意义
365万
3.7亿 注册会员 365万 卖家数量 60080亿万 固定访客
8 亿 在线商品 19.5亿 日交易额峰值 80% 网购市场占比
数据分析的意义
数据分析的意义
怎样做数据分析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问卷调查,各大咨询公司 检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数据分类 表格、图形 揭示数据背后的秘密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83
78
75
乙
73
808582(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 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 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录取谁?
思考:招聘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时,公司侧重于哪几个方面的 成绩? 听、说、读、写四种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
解:
甲的成绩为:
8 2 5 % 0 8 2 3 % 0 7 3 8 % 0 7 3 5 % 0 7 .5 9 2 % 0 2 % 0 3 % 0 3 % 0
乙的成绩为:
7 2 3 % 0 8 2 0 % 0 8 3 5 % 0 8 3 2 % 0 8 .7 0 2 % 0 2 % 0 3 % 0 3 % 0
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

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一、背景介绍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旨在对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参考。
二、数据收集1. 收集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数据,包括每位学生的成绩和相关信息。
2.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排除异常情况和错误数据。
三、数据分析1. 统计整体成绩情况,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以了解整体水平。
2. 分析成绩分布情况,绘制成绩分布图,以了解各分数段学生的人数占比。
3. 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的表现情况,找出薄弱环节。
4. 比较不同性别学生的成绩差异,了解性别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 比较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差异,了解班级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6. 分析学习态度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了解学习态度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四、问题发现与解决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较大困难。
2. 针对存在困难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针对不同性别和班级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五、评估和改进1. 对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 每学期进行一次成绩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六、结论通过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和辅导。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数据分析初步》教案、教学设计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3.撰写一篇关于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数据分布、概率等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5.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设计意图: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各位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希望家长能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据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看待数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2.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制作相应的图表。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布置练习题,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方面。
4.具体内容包括:
初二数学教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初二数学教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前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分析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能。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初二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 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数据的概念和采集【第一课时】1. 引入:教师给出几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们班级的男生和女生数量是多少?”或者“你们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让学生思考数据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数据表示的方式,如文字、图片、图表等。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比如体重、家庭收入等),设计一个问卷调查的问题,并收集数据。
4. 数据整理: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并使用表格或图表展示。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关于数据的概念和分类。
2. 列表、频数和频率:教师讲解数据的表示方式,如列表、频数和频率,以及计算频率的方法。
3. 实际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来解决,如“班级同学参加各类社团的人数分布情况”等。
4. 小组活动:学生继续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自己所选的话题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并计算频率。
第二部分数据的分析和解读【第三课时】1. 数据分析方法:教师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2. 实际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来解决,如“某地区人均收入的分布情况”等。
3. 讨论和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第四课时】1. 数据的表达:教师讲解数据的表达方式,如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等,以及图表的制作方法。
初二数学 数据的分析试题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试题1.(2013衡阳)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以班为单位参赛,评委组的各位评委给九(三)班的演唱打分情况为:89,92,92,95,95,96,97.从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的分数的平均数是最后得分,则该班的得分为________分.【答案】94【解析】由题意知,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97,89,则余下的分数的平均数为(92×2+95×2+96)÷5=94.故答案为94.2.如图所示是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31 46.5【解析】极差是59-28=31,平均数是.3.(2013内江)一组数据3,4,6,8,x的中位数是x,且x是满足不等式组的整数,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5∵x是整数,∴x=3或4.当x=3时,3,4,6,8,x的中位数是4(不合题意,舍去),当x=4时,3,4,6,8,x的中位数是4,符合题意,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4+6+8+4)÷5=5.【解析】解不等式组得3≤x<5.4.(2013嘉兴)为了了解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校团委随机调查了本校部分学生每人一周的零花钱数额,并绘制了如图(1)、(2)所示的两个统计图(部分未完成).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校团委随机调查了多少学生?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2)表示“50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被调查的学生每人一周零花钱数额的中位数是多少元?(3)四川雅安地震后,全校1000名学生每人自发地捐出一周零花钱的一半,以支援灾区建设.请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随机调查的学生数是10÷25%=40(人),零花钱是20元的人数是40×20%=8(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2)“50元”所占的比例是,则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36°.被调查的学生每人一周零花钱数额的中位数是30元.(3)学生一周的平均零用钱是(元),则估计全校学生共捐款(元).5.李大伯有一片果林,共80棵果树,某日,李大伯开始采摘今年第一批成熟的果子,他随机选取2棵果树共摘得10个果子,质量分别为(单位:kg):0.28,0.26,0.24,0.23,0.25,0.24,0.26,0.26,0.25,0.23,以此计算,李大伯收获的这批果子的单个质量和总质量分别约为() A.0.25kg,200kgB.2.5kg,100kgC.0.25kg,100kgD.2.5kg,200kg【答案】C【解析】这10个果子的平均质量为(0.28+0.26+0.24+0.23+0.25+0.24+0.26+0.26+0.25+0.23)=0.25(kg),则80棵果树摘得的果子的总质量约为(kg),故选C.6.(2013广东茂名)商店某天销售了13双运动鞋,其尺码统计如下表:尺码(单位:码)3839404142()A.39码、39码B.39码、40码C.40码、39码D.40码、40码【答案】A【解析】这13双运动鞋尺码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9,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是第7个数39,所以这13双运动鞋尺码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39码、39码.7.(2014吉林)某校举办“成语听写大赛”,15名学生进入决赛,他们所得分数互不相同,比赛共设8个获奖名额,某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他应该关注的统计量是________(填“平均数”或“中位数”).【答案】中位数【解析】15名学生所得分数互不相同,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分数,知道第8名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就可以判断自己能否获奖.8.某居民小区为了了解本小区100户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查了10户居民,结果如下(单位:只):65708574867874928294根据统计情况,估计该小区这100户家庭平均每户月使用塑料袋________只.【答案】8000【解析】(65+70+85+74+86+78+74+92+82+94)=80(只).估计该小区这100户家庭平均每户月使用塑料袋为80×100=8000(只).9.(2014四川南充)为积极响应南充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号召,某校1500名学生参加了卫生知识竞赛,成绩记为A、B、C、D四等.从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进行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样本容量是200B.D等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15°C.样本中C等所占百分比是10%D.估计全校学生成绩为A等的大约有900人【答案】B【解析】抽取的样本容量为50÷25%=200.所以C等所占的百分比是20÷200×100%=10%.D等所占的百分比是1-60%-25%-10%=5%.因此D等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5%=18°.全校学生成绩为A等的大约有1500×60%=900(人).故选B.10.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人员把本公司即将推出的一种新点心免费送给36人品尝,以调查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调查结果如下:C C C B AD B C C D C CA B D C E C E C C A B EC B C C B C C C B CD CA.太甜B.稍甜C.适中D.稍淡 E.太淡请用表格整理上面的数据,并推断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答案】整理调查结果如下表:正正正正52.8%,说明该点心的甜度适中.【解析】建立表格,进行划记和计数即可发现这一问题的正确结论.。
初二数学试卷分析与反思

初二数学试卷分析与反思初二数学试卷分析与反思1(一)成绩数据分析本次参加数学考试的总人数33人,实际参考33人,及格率为100%,其中60分以上33人,成绩理想。
(二)试卷分析(1)本次试卷满分120分,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部分。
本试卷最大特点阅读量大,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2)选择题部分是以期中考试之后的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和基础知识的考察。
(3)填空题注重概念和能力的考察其中,14,15难度较大(4解答题围绕基础知识展开的能力考查题,这部分题阅读量大,例如:20,21,23,24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比较多。
(三)投射出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1)投射出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数学失去了信心。
2平时对阅读量题目练习少,学生对信息量大的题目不知如何下手。
3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很多,而且有一些内容是学生不是很理解就如一次函数,期末复习的时间很少,这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2)措施: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接受学生在前进中的错误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2、加强“双基”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几何推导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所学知识3、加强变式教学,纠正死啃书本的个别现象,从教师环节上强调砧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不拘一格地完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四)对本次试题的评价和建议评价:本次的试题投射出来以后命题方向加大对学生读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对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建议:本次的数学试卷总的来说是一份不错的试卷,很有指导性。
其中填空题15题3平行于同一直线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命题,应该放到同一平面内,这个命题才正确。
初二数学数据分析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组数据表示的平均数最大?A. 2, 3, 4, 5B. 1, 2, 3, 4C. 0, 1, 2, 3D. 3, 4, 5, 62.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下列哪组数据可能符合条件?A. 1, 2, 3, 4B. 1, 2, 3, 5C. 2, 3, 4, 5D. 3, 4, 5, 63. 下列哪个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波动大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4. 下列哪个数据集的方差最大?A. 2, 4, 6, 8B. 1, 3, 5, 7C. 0, 2, 4, 6D. 3, 5, 7, 95. 下列哪个数据集的众数是3?A. 1, 2, 3, 3B. 2, 3, 4, 5C. 3, 4, 5, 6D. 4, 5, 6, 76. 下列哪个数据集的标准差最小?A. 2, 4, 6, 8B. 1, 3, 5, 7C. 0, 2, 4, 6D. 3, 5, 7, 97. 下列哪个数据集的极差最大?A. 2, 4, 6, 8B. 1, 3, 5, 7C. 0, 2, 4, 6D. 3, 5, 7, 98. 一组数据为2, 4, 6, 8,下列哪个说法正确?A. 中位数是3B. 众数是4C. 平均数是5D. 极差是19. 下列哪个数据集的方差是0?A. 1, 1, 1, 1B. 2, 2, 2, 2C. 3, 3, 3, 3D. 4, 4, 4, 410. 下列哪个数据集的标准差是0?A. 1, 1, 1, 1B. 2, 2, 2, 2C. 3, 3, 3, 3D. 4, 4, 4, 4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1. 一组数据为5, 7, 9,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
12.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则这组数据中至少有一个数是______。
13.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10,则这组数据中至少有______个数是10。
14. 一组数据的极差是12,则这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信你的选择 1、 若数据
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 )
A 、3和2
B 、2和3
C 、2和2
D 、2和4
2、数学老师对小明在参加高考前5次数学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需要知道小明这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或中位数 B 、方差或频率 C 、频数或众数 D 、方差或极差
3、已知一组数据5,15,75,4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组数据的( ) A 、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 B 、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 、众数 D 、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4、小亮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响应“为国争光,为奥运添彩”的号召,主动到附近的7个社区帮助爷爷奶奶们学习英语日常用语,他们记录的各社区参加其中一次活动的人数如下:,
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
B 、
C 、
D 、
5、若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的平
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 , B 、, C 、
, D 、,
6、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
A 、2
B 、
C 、
D 、
7、一组数据的极差是8,另一组数据
的极差
是( )
A 、8
B 、9
C 、16
D 、17
8、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
,那么成绩比较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 二、试试你的身手
1、根据天气预报可知,我国某城市一年中的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是,那么这个城市一
年中温度的极差为
2、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了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是 分.
3、数据9,10,8,10,9,10,7,9的方差是________,标准差是_____.
4、甲、乙两种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得知乙产品比甲产品的性能更稳定,如果甲、乙两种产品的方差分别是
8,4,,2x 32,26,28,31,32,32,3331,3232,3231,332,354321,,,,x x x x x -
x 2s 3,3,3,3,354321+++++x x x x x 2+-
x 32
+s 3+-
x 2s -
x 32
+s -
x 2s 1,2,,0,1--x 242-n x x x x ,,,,321Λ12,,12,12,12321++++n x x x x Λ245
2=甲s 1902=乙s C ︒37C ︒-8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这组数据中,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6、甲、乙两人比赛飞镖,两人所得环数甲的方差是15,乙所得环数如下:0,1,5,9,10,那么,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7
(单位:分)
从成绩的波动情况来看, 班学生的成绩波动较大8、若一个样本是
,它们的平均数是的
,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三、挑战你的技能
1、甲、乙两台编织机同时编织一种毛衣,在5天中,两台编织机每天出的合格品数量如下(单位:件): 甲:10 , 8 , 7 , 7 ,8; 乙:9 , 8 , 7 , 7, 9.
在这5天中,哪台编织机出合格品的波动较小?
2
(1(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利用上面提供的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
3.
现已算得乙组所测得数据的平均数为,
,方差.
(1)求甲组所测得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 (2)问哪一组学生所测得的旗杆高度比较一致. 四、拓广探究
1、某电信局对计算机拨号上网用户提供三种付费方式供用户选择(每个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付费方式):甲种方式是按实际用时付费,每小时付信息费4元,另加付电话费,每小时1.2元;乙种方式是包月制,每月付信息费100元,同时加付电话费每小时1.2元;丙种方式也是包月制,每月付信息费150元,但不必再付电话费.:
参考答案:
甲2s 乙2s 3,3,1,,1,3--a -
x a 3
1
00.12=-
乙x 002.02=乙s
一、
1、A
2、A
3、B
4、B
5、B
6、B
7、D
8、D 二、
1、45℃
2、71
3、1,1
4、
5、16,16
6、甲
7、甲
8、5.33 三、
1、解:这
20
名学生成绩的众数是
80分,中位数是
70
分,平均数是
. 2、解:该用户一个月上网总时间约为:。
甲种付费方式每月应付; 乙种付费方式每月应付;
丙种付费方式每月应付。
因为,所以该用户选择乙种付费方式比较合适. 3、解:, 。
,。
因为
且,所以乙纺织机出合格品的波动较小。
4、解:(1)甲组所测得数据的中位数是12.00m ;平均数是(m ); (2),因为且,所以乙组学生所测得的旗杆高度比较一致.
四、
1、解:(1)平均数是7,众数是7,方差是1.2;
(2)根据甲、乙两人的射击环数、平均数、众数、方差,用一种数据或多种数据进行合理评价. 2、解:(1)平均数为8,方差为;
(2)图略;
(3)答案不惟一,如:①由于平均数相同,,所以大枣的销售情况相对比较稳定;②从图上乙甲
22s s 〉()()分7229078067036025020
1
=⨯+⨯+⨯+⨯+⨯()h t 2760307
80
602774354062=÷⨯++++++=
()()元4.140272.141=⨯+=W ()元4.132272.11002=⨯+=W ()元1503
=W 312W W W 〈〈()1
10877885
x -
=
++++=甲
()1
9877985x -
=
++++=乙2
2221[(108)(88)(88)] 1.25s =-+-++-=甲 (2)
2221[(98)(88)(98)]0.85
s =-+-++-=乙…x x --
=甲乙22s s >乙甲()1
11.90212.00212.0512.005
+⨯+⨯=003.02
=甲
s x x --
=甲乙乙甲22s s 〉4
3
2
2
s s <大枣
葡萄
看,葡萄的月销售量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