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一)

文字部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

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19

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

21.隶书一般分为和。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

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

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

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图画文字

2.籀文

3.甲骨卜辞

4.钟鼎文

5.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10.姜氏何厭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那种情况的分化字?

1.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烝民》)

《汉语专题(2)》作业(二)

词汇部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题2分)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是《礼记·曲礼上》:“奋衣,由右(车的右边)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位,为什么?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20分,每题10分)

(1)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2)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源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国语·周语上》)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5分,每题1分)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殚传》)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其遣归。”(《孔雀东南飞》)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5)“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晋书·王献之传》)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5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义愤填膺

断发文身

防患未然

一语破的

一鼓作气

久假不归

家给人足

度长絜大

放荡不羁

日薄西山

皓首穷经

安之若素

五、分析下面成语的结构:(10分,每题1分)

掉以轻心

飞沙走石

富国强兵

空空如也

鼎足而立

一以贯之

付之东流

瓦釜雷鸣

破镜重圆

为所欲为

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说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10分,每题1分)

七、下列每一组中的两个字是不是异体字,为什么?(20分,每题2分)

并/並

布/佈

吃/喫

仇/讎

門/鬬

豆/荳

八、说明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10分,每题2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经·系辞下》)

(4)两岸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秋水》)

(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史记·淮阴侯列传》)

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后来在字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每题2分)

(1)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

(2)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上)

(5)秦国辟远。(《史记·范雎列传》)

十、下面几句话中的“鄙”是什么意思?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10分)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2)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胠箧》)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

《汉语专题(2)》作业(三)

语法部分

一、填空:(20分,错一处扣一分,不倒扣)

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二是。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的区别。

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

7.介词多是由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二是,三是。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

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

1.意动动词

2.无定代词

3.表敬副词

4.转指

5.等立复句

三、问答题:(30分,每题5分)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

2.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3.举例说明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4.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5.举例说明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的类型。

四、分析题:(40分,每题10分)

1.指出下文中于、以、其、所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指出下文中“之”、“者”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指出下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

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了支,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用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

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4.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和功能。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汉语专题(2)》作业(四)

语音部分

一、填空:(20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1.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叫做。

2.一个音节可以包括五种成分。用汉字表示音类的方法有两种。

3.隋唐时代汉语有四个调类,分别用。

4.韵的构成条件是都相同,韵的名称叫。”

5.汉语音韵学产生于;出现了韵书。

6.现存最早的韵书是《》,该书后来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

7.南北朝时期,语音的一个特征是韵母,韵部比以前分的多。中古的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期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变成去声。唐五代时期,韵母系统又向的方向发展,韵部减少了。

8.近代汉语共同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

9.近代汉语时期,音韵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音韵学著作种类,是以图表形式分析语音系统的。

10.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它的声调系统是。

12.明代的韵书《韵略易通》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它采用的是,它的分类次

序也跟不同。

13.反切的原理是,它的前提是:。韵图大约产生于时期,盛行于。各个时期韵图编纂原理是:。

14.韵图把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成上位的大类,叫做

或。

15.“开”与“合”以来区分。

16.四等兼用于韵头和韵腹的概念。据现代音韵学家研究,四等的区别。

17.转和韵摄这两个术语是以为条件归的类。

18.发音时的辅音叫做浊音,声带的辅音叫做清音。

19.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

20.是历史上的音译词,也就是古书里用汉字记录的外语词汇,或者非汉族文字记录的汉语词汇。

21.《切韵》是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一部韵书,是汉语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是,成书于。共分韵。

22.《广韵》由陈彭年、丘雍等再度重修,成书于。共分韵。

23.历史上对于《切韵》音系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24.《切韵》韵母的主要特点是。《切韵》韵母到现代普通话韵母演变的主要趋势是。

25.《切韵》的声调与现代普通话声调内容的差别主要是。

26.先秦韵部主要从归纳出来的。

二、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题2分)

1.音类

2.韵目

3.反切

4.韵书

5.等韵图

6.韵基

7.韵部

8.小韵

9.韵摄

10.字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每题5分)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2.《韵略易通》各层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 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4. 和三十六字母比较,《中原音韵》的声母有什么重大变化?

5. 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

四.说明下列诗词的韵脚和韵部:(20分,每题2分)

1.送魏大将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2.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3.九日登高司空曙

诗家九日怜芳菊,逐客高斋瞰浙江。

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4.望汉阳柳色寄王宰李白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5.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关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6.南乡子·急雨打寒窗陈师道急雨打寒窗。

雨气侵灯暗壁缸。

窗下有人挑锦字,行行。

泪湿红绢减旧香。

往事最难忘。

更著秋声说断肠,

曲诸圆沙风叶底,藏藏。

谁使鸳鸯故作双。

7.阮郎归·旧时明月史达祖

旧时明月旧时身,

旧时梅萼新。

旧时月底似梅人,

梅春人不春。

香入梦,

粉成尘,

情多多断魂。

芙蓉孔雀夜温温,

秋痕即泪痕。

8.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9.鹧鸪天·收尽微风李之仪

收尽微风不见江,

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来好处输闲地,

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

味偏长,

须知粗布胜无裳。

从今认得归田乐,

何必桃源是故乡。

10.诉衷情·当年万里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8、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9、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竖行左行;竖行右行;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五个时期,具体是:(1)盘庚、小辛、小乙、武丁;(2)祖庚、祖甲;(3)廪辛、康丁;(4)武乙、文丁;(5)帝乙、帝辛(纣)。

13、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4、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5、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6、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

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7、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游行;文字异形。

18、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

19、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20、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21、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

22、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

23、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4、清代学者载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25、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26、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27、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图画文字: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它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

3、甲骨卜辞: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当前刻在甲骨文上的卜辞,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

4、钟鼎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5、隶定: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一是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是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外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是么?

共有三种情况:

(1)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如“我”本是工具或武器,借用为第一人称,一直沿用至今。

(2)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戚”的本义是大斧之类的武器,假借为“忧愁”,后来在“戚”上加形旁“心”。

(3)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然”的本义是燃烧,借来表示连词,后来没有为连词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燃”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说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20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有本字的假借第二种:假借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哪种情况的分化字?(10分)

1、使民战栗。(《论证明·八佾》)

栗:本义是树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鲜:本义是一种鱼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采:本义是“采摘”。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竟:本义是乐曲终了。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蒸民》)

解;本义是“分解动物肢体”。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参考答案(词汇部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是《礼记·曲礼上》:“奋衣,由右(车的右边)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答:不能。而应当解释为一个拍打的动作,如果为不同的拍打对象设立不同的义位,那义位就太多了。“振去草屑”、“振去树叶”等都要成为义位。这是没有道理的。

2、“嗅”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位,为什么?

答:不能。义位的划分与实际事物的区分要区别开来。如果各种气味的不同就分成两个或几个义位,这是不对的。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20分)

(1)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

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译文】

张仪是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路过东周。有一个门客告诉周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个有才干的士人,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希望君王对他能以礼相待。”昭文君接见了张仪,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小,不足以留住客人。但您西去游说,难道就一定能为秦王所知道吗?您要是得不到知遇,请看在我的面上回到这里来。我的国家虽然小,我愿与您共同治理这个国家。”张仪一再退让,面北连拜了两拜。张仪走时,昭文君又去送行,并资助旅费。张仪到了秦国,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任命他为相国。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在昭王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周是个只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但是张仪尊重它超过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他让秦惠王以昭文君为师。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的时候,秦王让魏王作周昭文君的御手,让韩王当周昭文君车右,昭文君的名号至今没有被忘掉,这都是靠的张仪的力量啊!

(2)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源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心而宣之于口,成面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国语·周语上》)

译文:

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够制止国人的议论了,他们竟然不敢讲话。”召公说:“这是堵塞他们的嘴啊!封住百姓的嘴,比堵截河水还要厉害;河水被堵塞就会决口,伤害人一定很多,禁止人们讲话也像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导水流,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引导他们,使他们敢于讲话。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河一样,财富、器用从这里生产出来;又像大地上有高原、洼地、平川和沃野一样,穿的吃的就从这里产生。百姓用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才能从这里反映出来;推行好的政事,防止坏的政事,这是用来增加财富、器用和衣食的好办法啊。百姓在心里想的,就把它从嘴里讲出来,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住他们的嘴呢?如果堵住他们的嘴,那么跟随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如:喜:高兴;告:告诉;弭:制止;谤:议论;言:讲话;障:堵塞;源:高原;隰:洼地;衍:平川;沃:沃野。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5分)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寒暑:义为“寒”。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石+单)传》)

动静:义为“动”。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 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 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 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 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 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 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先秦时期,一

古代汉语2 2015秋在线作业答案(DOC)

古代汉语(2)15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 A. 逍遥 B. 飘飘 C. 旋风 D. 遥远 满分:3 分 2.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也”中“控”的文中义是() A. 控制 B. 调控 C. 飞起 D. 落下 满分:3 分 3. 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 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是 A. 古用今废词 B. 古今传承词 C. 偏义复词 D. 同义词 满分:3 分 4. “匠石运斤成风,” 其中“斤”的文中义是() A. 斤两 B. 斧子 C. 重量 D. 武器

满分:3 分 5. 词义从原义过渡到新义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 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其中“然”的意思是() A. 燃烧 B. 这样 C. ……的样子 D. 认为……对 满分:3 分 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本纪() A. 十二 B. 十 C. 八 D. 三十 满分:3 分 8. 《吕氏春秋》是什么时候秦相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A. 战国末年 B. 春秋末年 C. 战国初年 D. 春秋初年 满分:3 分 9.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又称为

A. 传 B. 笺 C. 正义 D. 音义 满分:3 分 10.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其中“轨”的意思是() A. 轨道 B. 道路 C. 法度 D. 遵循 满分:3 分 11. “我決而飞,抢榆枋”中“ 決”的词义是() A. 迅速的样子 B. 飞的样子 C. 振翅的样子 D. 盘旋的样子 满分:3 分 12. 《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属于 A. 附音词 B. 连绵词 C. 合成词 D. 词组 满分:3 分 13. 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 状态的形容词的是. A. 读为 B. 之言

古代汉语作业(上)

古代汉语作业(上) 姓名:学号:分数: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 及其怠而踬也……亦以病矣(《蝜蝂传》) .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巫山、巫峡》) . 精魂为草,寔为灵芝(《巫山、巫峡》)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巫山、巫峡》) .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巫山、巫峡》) .伎女楼上坐而摘食(《王子坊》) . 琛常会宗室(《王子坊》) . 宝塔高淩(《王子坊》) . 丞位高而偪(《蓝田县丞厅壁记》) . 以兹丘之胜,致之灃、镐、鄠、杜(《鈷鉧潭西小丘记》) . 磩阶用石,幂窗用纸(《庐山草堂记》)。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稍北,回视如树圭(《大龙湫记》) . 两峰秀色,俱可手擥(《游天都》) . 山高风鉅,雾气去来无定(《游天都》) . 是则呻佔记诵之学(《传是楼记》)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的意思 . 有鸟焉(《精卫填海》) . 漳水出焉(《精卫填海》) . 入日,渴,欲得饮(《夸父逐日》) . 北饮大泽(《夸父逐日》) .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补天》) . 积炉灰以止淫水(《女娲补天》) .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蝜蝂传》)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 又帝女居焉(《巫山、巫峡》) . 或王命急宣(《巫山、巫峡》)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巫山、巫峡》) .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王子坊》) 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子坊》) .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王子坊》) . 丞之职所以贰令(《蓝田县丞厅壁记》) . 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蓝田县丞厅壁记》) . 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蓝田县丞厅壁记》) .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鈷鉧潭西小丘记》) . 殆不可数(《鈷鉧潭西小丘记》)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2.0 完成日期:2012年08月06日 21点56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2年09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 的是( ) ( C )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 D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C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 A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 )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B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C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B ) 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C、莫、日、目、亦 D、甘、元、皿、行 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转注 9.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声符相同的形声字的一组是()。 A、稼、秋、颖 B、杉、衫、形 C、杜、徒、吐 D、相、材、桃 10.《不见诸侯》紧接“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之后的一句是()。A.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B.一朝而获十禽。 C.终日而不获一禽。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11. 《说文解字·叙》中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 12. 下列句中含有联绵词的一句是()。 A.今夕何夕,如此良人。B.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C.司马迁触天子喜怒。D.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3. 下列对“章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 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 B. 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 C. 汇集众说的一种注释 D. 着重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的注释 14. 下列对“章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主要解释字词读音的注释 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

2017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全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 凤 D.符定一 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 A.项 B.狄 C. 娶 D.考 3.下面几个部首,能够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A.宀 B.厂 C. 示 D.邑 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A.奚何来 B.戒尖舟 C.出走 见 D.即休飞 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è hán D.Dān yú;Kè hán 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森相肉 B.屋前臣 C.向陟 门 D.美家库 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 B.难谁 C.齐 剂 D.赴讣

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 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 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内容:一篇小测验 成绩比例:作业30分,考试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后的一句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3.《烛之武退秦师》紧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后的一句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 5.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 A.朋、比、林B.炎、吕、多 C.刀、元、徒D.圭、从、棘 6.《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朱骏声D.王筠 8.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形声字义符(形旁)又相同的一组是()。A.闻、问、间 B. 徒、吐、杜 C. 支、肢、枝 D. 江、河、沟 9.下列对“疏”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C.汇集众说而疏通文意的注释D.对古书逐句逐字串讲的注释 10.两个汉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相代替的称为()。 A.异体字B.繁简字C.古今字D.通假字 11.下列各句中着重号的“间”字当“参与”讲的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B.侯生乃屏人间语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一次作业(单选题) CBCAC BADAD 题目: 1、上古音指一般指(C:先秦两汉语音)。 题目: 2、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其中颔联指的是(B:第二联)。 题目: 3、"菲”和"辈”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C:古无轻唇音)。 题目: 4、王力先生考订的古韵为29部,指的是(A:《诗经》)的韵。题目: 5、"辅”和"捕”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C:古无轻唇音)。 题目: 6、提出"古无轻唇音”的古音学家是(B:钱大昕)。 题目: 7、近体诗押韵一般只用(A:平声韵)。 题目: 8、清代编词韵的人很多,最通行的是戈载的(D:《词林正韵》)。题目: 9、《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并提)。 题目: 10、《十三经注疏》中的注疏指的是(D:汉唐人的注释)。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二次作业(单选题) BABDA BDBCB 题目: 1、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B:《切韵》)音系为代表。 题目: 2、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其中小令一般是(A:58字)以内。 题目: 3、《汉书?地理志下》:"宣帝时,召信臣为南阳太守。”颜师古注:召读曰邵。"读曰”这个术语是用来(B:以本字释假借字)。题目: 4、王力先生考订古韵为30部,指的是(D:《楚辞》)的韵。题目: 5、李白《蜀道难》诗属于(A:古风)。 题目: 6、"油”和"笛”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B:喻四归定)。 题目: 7、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的古音学家是(D:章炳麟)。 题目: 8、《广韵》分为(B:206)韵。 题目: 9、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C:互文)。 题目: 10、下面对声训的解释全面正确的是(D:用声音和词义相关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汉字学是创建 2、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从商代文字到秦小篆阶段的汉字,历时1400余年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卢戆章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创制期,约距今10000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是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使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 9、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导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16篆书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增加波势和挑法 19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和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的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答题 1、答案见课本P1倒第一行至P2第一段止。 2、答案见课本P3倒第二行至P4第6行止。

ls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填空(10分) .1.“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 2.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戆章、王照、劳乃宣。1892年卢戆章出版了--------- ,创造了最初的 -----文字。1900年王照出版了-------,1905年劳乃宣出版了 3.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有两种情况:________。 4.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5.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说? 6.唐兰、陈梦家、裘锡圭提出的“三书说”具体名目是什么? 7.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8.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皿: 10.苛: 11.朱: 12.景: 13.林: 14.册: 15.忝: 16.伐: 17.须: 18.基: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19.龟裂 20.大宛 21.吐谷浑 22.土蕃 23.阿房官 24.会稽 25.哑然失笑 26.德发扬,诩万物 27.抨击时弊 28.毗邻 五、解释句中黑体字的宇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 借义(每字2分。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 假借义1分。共10分) 29. -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管子,兵法》 30.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苟子·不苟》 31.飞腾何限云中鹤,寂莫空余涧底鳞。汪懋麟《送梦敦学士假归桐城》 32.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鲍照《结客少年场行》 33..通人圈于好恶兮,岂爱惑之能剖。<后汉书·张衡传》 六、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宇、繁简字(40分) 34.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日》) (2)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3)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 (4)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左传·宣公二年》)“ (5)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35.写出句中通假字所通之字及其意义(每字2分。写出句中通假字1分,说明意义1 分。共10分) (1)立适以长不以贤。(《公羊传·隐公元年》)

古代汉语(1)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 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 二、简答 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3、象形造字法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在六书中所处的地位怎样? 象形造字法主要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以生动的图像表达词义。在六书中,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构形的基础。 4、指事造字法与象形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象形字所表达的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的客观实体,而指事字一般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象形字采用的是描画物象的写实法,指事字则是运用抽象符号的象征法。 5、说明异体字与古今自得主要区别 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古今字只是把所兼的某个意义交给了今字,今字意义与古字意义不完全相符。 6、什么是六书假借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两书是用字法。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要表达的词。 7、什么是用字假借 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来代替,是“本有其字”。 8、假借与通假有什么区别 用字通假和六书假借不同:①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来代替,是“本有其字”;

2017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成绩: 古代汉语专题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本科 学号: 16130012500139 姓名:闫兵爱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说文解字》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汉字学的创建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__甲午战争之后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 表意方式属于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 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2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7-01-18 21:16:28 一、单选题 1. (4分)“首”的本义是“人头”,引而申之有“动物的头”、“器物的顶端”、“事物的开端”、“首领”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是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 (4分)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 A. 垂陲 ? B. 难谁 ? C. 齐剂 ? D. 赴讣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一章文字第四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 (4分)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 太后之色少解 ? B. 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 C. 寡人之民不加多 ? D.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二节副词 4. (4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句中“无”是? A. 表示疑问的否定词 ? B. 表示祈使的否定词 ? C. 表示叙述的否定词 ? D. 表示问话的语气词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5. (4分)《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句中“盍”的意思是 ? A. 同“盖”

? B. 同“何不” ? C. 同“何” ? D. 同“曷”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6. (4分)下列工具书,专门解释虚词,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的是? A. 《经传释词》 ? B. 《说文解字》 ? C. 《经籍纂诂》 ? D. 《助字辨略》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六章 收起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