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中考冲刺】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中考冲刺】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装…………○…………订___

_

_

__

_姓名:___

_

__

___

_

_班级:__

___

_

___

_

_考…

…○

订绝密★启用前 【中考冲刺】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生活中人们使用碘盐,其中的“碘”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放鞭炮 B .矿石粉碎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燃烧 3.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验溶液酸碱性 B .溶解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4.空气及其中的氧气对人类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色烟雾生成 B .所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绿原酸(C 16H 18O 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可从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43个原子 B .绿原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C .绿原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绿原酸的水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 CO 2、CO 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 .危害:二氧化碳过量会加剧“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人中毒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8.下列物质的应用中,错误的是()

A .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

B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把池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 .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某固体物质能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 2SO 4

C .常温下,某溶液用pH 试纸测试,pH 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NaOH 溶液反应后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CO 2 (CO):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订……_

_班级:__

___

_

___

_

_考号:_

_○

订…

C .CuSO 4溶液(H 2SO 4):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银粉(锌粉):加过量CuSO 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次氯酸钠(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铟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铟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_个电子层; (3)在元素周期周期表中,铟与铝在同一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____ ( 填名称),可以帮助消化。 (2)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将少量某塑料样品在密闭容器中与足量的O 2反应,生成了CO 2和H 2O ,由此可知该塑料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线…………○………线…………○…… (1)t 3C 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___________g 甲物质; (2)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蒸发溶剂和_______________。 (3)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从t 2°C 降温到t 1°C,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______________乙(填“>”或“<”或“=”)

(4)下列有关p 点的含义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t 2°C 时,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 2°

C 时,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 2°C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相等

15.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

B 铁锅

C 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 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16.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第一站:初识金属镁。金属镁是____________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2)第二站:再遇金属镁。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

(3)第三站:制备金属镁。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从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提取镁,流程如下: ()NaOH X 22Mg OH MgCl Mg ????→???→?????→加入加入多操作后通电过滤苦卤 流程中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站:再探金属镁。 [提出问题]镁能否与热水反应?如果反应,产物是什么? [相关信息]①()222Mg+2H O=Mg OH +H ↑ ②氢氧化镁在热水中能部分溶解。 17.几名同学想制取一些FeCl 3溶液,并进行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将铁屑放入稀盐酸中; 乙同学:将氧化铁粉末放入稀盐酸中。 (1)甲同学获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_色,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这不是FeCl 3溶液; (2)乙同学所做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向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一会儿才产生沉淀,则乙同学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8.我们可通过两个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1)在氧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x 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检验b 试管中所得气体的方法是将试管取出正立,________________。

外…………○…………订…………○…线…………○……※※※线※※内※※答※※题※※

内…………○…………订…………○…线…………○…… (3)两个实验都能验证水的组成,依据的化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实验都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 中红磷需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 中水的作用有加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C 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防止实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 四、实验题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 (2)若选A 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B 或C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 装置相对于B 装置的优点是____; (4)实验室要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连接顺序为:

五、科学探究题

21.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碘盐中的添加剂是碘酸钾,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所以这里的碘是指碘元素,故选D。2.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选项燃放鞭炮有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选项矿石粉碎,只是颗粒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选项植物光合作用,有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选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选择B。

3.D

【解析】

【详解】

A、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指示剂不能直接滴入试剂瓶,会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配制溶液,可以用烧杯配制,选项B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选项C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选项D正确。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A、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有大量的白烟生成,不是白色烟雾,选项A不正确;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有的不是化

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够高,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会出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现象,选项C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生成的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可以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选项D正确。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共43个原子,A正确;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绿原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错;

C、绿原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216

100% 1216118169

?

?

?+?+?

绿原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118

100% 1216118169

?

?

?+?+?

绿原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169

100% 1216118169

?

?

?+?+?

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氧元素质量分数>氢元素质量分数,故C正确;

D、绿原酸(C16H18O9)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18):(16×9)=1:8,水(H2O)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故绿原酸的水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也为1:8,D正确;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A正确;

B、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和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故B错;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C正确;

D、二氧化碳过量会加剧“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和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人中毒,D正确;故选:B。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气不是化石燃料,A错;

B、C60、He、Hg 都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错;

D、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叫做氧化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D错;

故选:B

【点睛】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纯碱不是碱是盐,据此分析判断。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不能用作热敷袋,A错;

B、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都能去除油污,B正确;

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水和空气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氧气的溶解量,C正确;

D、Ca(OH)2显碱性可以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用Ca(OH)2可以改良酸性土壤,D正确;

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钢能导电却不是单质,是混合物,故A错;

B、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钡和稀硝酸,硝酸银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故B错;

C、常温下,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 大于7溶液显碱性,pH 为10,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正确;

D、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也不变色,酚酞不变色有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D错;

故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不和一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去除一氧化碳,A错;

B、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新杂质硫酸钠,故B错;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没有引入新杂质,过量氧化铜可以通过过滤去除,符合题意,C正确;

D、加过量CuSO4后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银粉中会引入新杂质铜,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被提纯物质不能减少,据此分析判断

11.NaCl Fe2++1

Na ClO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2)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Fe2+,故填:Fe2+;

(3)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则(+1)+x+(-2)=0,x=+1,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为

+1

Na ClO,故填:

+1

Na ClO;

【点睛】

考察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据此分析判断12.金属 5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铟元素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铟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填:5;

(3)元素周期表规律,我们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识,放在同一族,铟与铝在同一族,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点睛】

考察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排布的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判断

13.盐酸隔绝氧气C、H (或碳、氢)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我们消化,故填:盐酸;

(2)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锅盖灭火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3)根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中也必定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氧气中不含碳、氢元素,则塑料样品中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填:C、H (或碳、氢)。

14.50 降温>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t3C时甲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故t3C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50g 甲物质,故填:50;

(2)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变小,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填:降温;

(3)t2°C甲乙溶解度相同,溶液质量相同,都是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降温之后甲溶解度小于乙溶解度,甲溶解的溶质小于乙溶解溶质,故甲结晶析出的溶质大于乙结晶析出溶质,故填:>;

(4)A、交点含义表示溶解度相等t2°C时,甲、乙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

B、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等于

s

100%

100s

?

+

,甲乙溶解度相等,故其饱

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正确;

C、甲、乙两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甲、乙两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C错;

故选:AB

15.C ①④MgCl2Fe、Cu

【解析】

【分析】

【详解】

(1)A、铂金饰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金属光泽,A错;

B、铁锅利用金属的导热性,B错;

C、铝导线利用铝的导电性比较好,C正确;

故选:C;

(2)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铝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银和硫酸铜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故金属活动性铝>铜>银,符合题意;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银和硫酸铝硫酸铜都不反应,故金属活动性铜>银,铝>银,但是无法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铜、银和硫酸铝都不反应,故金属活动性铝>银,铝>铜,但是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铜和硫酸铝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故金属活动性铝>铜>银,符合题意;

故选:①④;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因为金属活动性镁>铁>铜,镁会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再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滤液中一定会有氯化镁,滤渣中一定会有铜,是否有铁取决于加入镁的质量,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

生说明滤渣中一定会有铁,故填:MgCl2;Fe、Cu;

16.银白镁表面产生气泡HCl 红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镁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故填:银白;

(2)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固体会消失,有气体生成,故填:镁表面产生气泡;

(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镁和水,故填:HCl;

(4)氢氧化镁在热水中能部分溶解,溶液会显碱性,滴加酚酞会变红色,故填:红;

Fe O+6HCl=2FeCl+3H O HCl、FeCl3

17.浅绿2332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故填:浅绿;

Fe O+6HCl=2FeCl+3H O,故(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332 Fe O+6HCl=2FeCl+3H O;

填:2332

(3)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刚开始和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乙同学所得溶液溶质为HCl、FeCl3,故填:HCl、FeCl3;

【点睛】

考察酸的通性,酸和金属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本题难度不大易错点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据此分析判断。18.化合反应负伸入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可知a 产生的气体多,连接的为负极,b 连接正极为氧气,氧气检验方法伸入带火星木条,看木条是否能复燃,故填:负;伸入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水一定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故填: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9.2

254P+5O 2P O 点燃 充分消耗瓶中的氧气 隔绝氧气 引燃红磷 【解析】

【分析】

【详解】

(1)磷燃烧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2254P+5O 2P O 点燃,故填:

2254P+5O 2P O 点燃;

(2)红磷过量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否则氧气含量会偏低,故填:充分消耗瓶中的氧气 ; (3)水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加热作用,二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4)玻璃管加热之后靠近红磷可以引燃红磷,故填:引燃红磷;

20.长颈漏斗 23

2MnO 2KC1O 2KC1+3O ?↑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FG 吸收HCl 气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甲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若选A 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使用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可以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用A 做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232MnO 2KC1O 2KC1+3O ?↑,故填:

232MnO 2KC1O 2KC1+3O ?↑;

(3)在装置C 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实验室常用装置C 代替装置B 制取气体,装置C 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4)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F 去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G 去除水蒸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填:FG ;吸收HCl 气体;

21.NaOH+HCl=NaCl+H 2O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 2和NaOH ,至少含有Na 2CO 3和K 2SO 4其中一种。 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 2SO 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 2CO 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 2CO 3和K 2SO 4。

【解析】

【分析】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一定含有氯化钡,取步骤I 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取步骤II 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 3)2溶液,无明显现象,氯化钠不和硝酸钡反应,说明滤液不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

【详解】

(1)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步骤II 中溶

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NaOH+HCl=NaCl+H O 。 (2)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一定含有氯化钡,取步骤I 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步骤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点睛】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