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护规范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护规范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护规范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

维护规范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

护规范

目录

第1章接入网网络结构

按网络层次,分为汇聚层、接入层;按用户属性,分为公众接入平面和政企接入平面。

第2章接入网网络拓扑图

网络拓扑图

铜缆接入线路拓扑图

第3章 ADSL接入网

ADSL典型组网应用

ADSL组网-集中BRAS直连方式

ADSL组网-集中BRAS二层汇聚

ADSL组网-集中BRAS MSTP汇聚

ADSL组网-分布BRAS

ADSL组网-分布BAS+内置BAS

第4章光接入网

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了语音、上网、IPTV、CATV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同时能够满足不同等级客户的带宽需求。分为光纤到交换箱(FTTCab)、光纤到办公室

(FTTO)、光纤到大楼(FTTB)及光纤到户(FTTH)等4种服务场景,统称为FTTx,如图1所示。

图1 光接入网络示意图

FTTH(O)场景组网应用

FTTB场景组网应用

C组网应用

第5章 PON接入业务承载方式

语音业务

对于PON接入下的话音业务接入承载,主要有MSTP承载、城域网承载两种组网方式。

基于SDH发展而来的MSTP网络,具有物理隔离、业务电路的严格带宽和QOS保障、有保护的传输通道,具备电信级网络的可靠性,可以满足话音业务的承载需求。

MSTP承载语音方式一:

◆O LT双链路上联MSTP设备,双链路为一主一备方式,各绑定一个VCG

◆主备VCG分别从不同的MSTP设备上联软交换核心网

◆靠近软交换侧的两台MSTP设备直接互联,作为VRRP心跳信令的链路及

故障备份链路

图2 MSTP承载语音方式一

MSTP承载语音方式二:

◆O LT双链路上联MSTP设备,双链路为一主一备方式,绑定至同一个VCG

◆业务绑定的VCG从一台MSTP设备上联软交换核心网

◆上联软交换的MSTP设备与另一台MSTP直接互联,作为VRRP心跳信令

的链路及故障备份链路

图3 MSTP承载语音方式二

两种MSTP承载方式可靠性及资源占用比较如下:

城域网语音承载方式:

◆城域网纯IP: IAD和家庭网关管理共用地址,IAD不占用session

◆城域网三层VPN承载: IAD和家庭网关管理用不同的地址,多占一倍的

session

◆城域网二层VPN承载: IAD和家庭网关管理用不同的地址,多占一倍的

session

图4 城域网承载语音

对已建设的FTTX网络,其语音承载模式保持不变,采用原有的MSTP方式承载;对于现有区域的FTTX语音业务新增需求,若现有MSTP网络资源充足,可继续利用MSTP 进行接入承载;在新建区域及现有区域中MSTP资源不足或紧张的情况,FTTX语音业务采用城域网VPN承载,如图5所示。

图5 语音接入网络拓扑一

PON/DSL上行的政企、家庭网关通过OLT或DSLAM接入到城域网的BRAS/SR,属于非可信终端,语音业务通过城域网的特定VPN接入至SS/IMS BAC,再通过BAC代理功能实现与SS/IMS的通信,如图6所示。

图6 语音接入网络拓扑二

宽带业务

◆家庭网关的管理,采用IPoE接入认证方式,采用DHCP动态获得地址,采

用私网地址

◆家庭网关的私网地址路由注入到城域网路由表

◆家庭网关管理系统在省中心集中部署,通过CN2 MPLS VPN 组网;各本地

网出口路由器作为CE连接本地CN2 PE设备

◆管理流量在城域网中,设置QoS保障;在城域网中走纯IP到达城域网出口

路由器,通过CN2 MPLS VPN访问

ITMS

IPTV业务

IPTV采用公网IP地址,采用PPPoE接入认证方式,采用单播方式承载业务。IPTV业务在城域二层网络,设置优先等级进行带宽保证,提高视频质量。后续IPTV平台具备条件,可采用IPoE方式承载,使用组播方式承载直播业务。

第6章接入网维护规范

日常维护要求

1.维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接入网网络结构、各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的型号以及各种设备上机盘的

主要功能。

2.熟悉网管操作,熟悉系统的组网情况。

3.维护人员熟悉接入网的各种告警和监控参量,正确理解其含义。

4.通常网管系统能先于用户发出告警。如果用户申告先于网管,应在故障处理之后向相关单位或

部门及时反映,以提高网管的监控能力。

5.先抢通后修复,通过将业务倒换到备用通道或机盘的方式使业务尽快恢复,而后进行故障修

复。利用网管或监控终端判断、定位故障,并按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处理。

6.先外部后设备”是指处理告警时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比如光纤断、终端设备故障、电源故

障或机房环境等,而后查找设备原因。

7.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数据操作,改动数据需做好数据备份和记录;为确保OLT数据备

份数据安全,应采取异地备份方式,备份带需保存六个月。

8.增加网络安全意识,统一管理用户名和密码,制定定期修改策略,防止在外网可随意登录设

备。各种网络客户端账号及口令,应分级分权,严格管理,定期更改密码,原则上系统帐号集中管理,一人一个帐号。

9.及时检查安全策略并更新。

10.监控异常流量,及时处理。

11.设备中的安全日志必须存放三个月以上,以备检查、审核时使用。

日常维护作业

维护作业主要包括日常例行维护、周期例行维护和突发例行维护即抢修维护等。日常例行维护指每天必须进行的维护,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须作好详细记录故障现象,以便及时维护和排除隐患;周期例行维护指指定期进行维护,以便观察设备的长期运行情况及稳定性;突发例行维护即抢修维护指因设备故障和网络调整等带来的抢修维护任务。

日常维护作业按维护周期分为每日维护、每周维护、每月维护、每季度维护。

每日维护项目如表1所示:

每周维护项目如表2所示

表2 每周维护项目

每月维护项目如表3所示:

维护项目要求

设备数据的整理将每月记录的设备数据的更新情况进行整理并存档(电路资源表的更新)

远程登录的检查检查远程维护功能是否正常

网管功能的检查是否能获取单盘配置;若安装有声卡,是否能正常获取各项告警声音;是否能自动刷新告警

网管重启动的恢复情况将网管按正常方式重新启动,是否能正常工作,禁止使用非正常方式关机。

表3 每月维护项目

每季度维护项目如表4所示

表4 每季度维护项目

网管维护要则

1.禁止在网管运行过程中修改服务器的系统时间。请在网管系统安装阶段设置好服务器的系统时

间,如果必须修改服务器系统时间,一定要先退出网管服务器,修改完成后再重新启动网管服务器。

2.不要随便修改网管服务器计算机的名字和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

3.为保障网管计算机工作电源稳定,建议使用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供电。

4.网管使用过程中,要严格保证设备侧和网管侧的数据一致。当设备上的数据配置完成、运行正

常时,利用手工或自动同步功能,保持设备和网管数据的一致性。当设备数据出现错误时,首先确认网管上保存的网元数据是否正确,然后将网管侧的数据下载到网元,恢复网元数据。

5.定期备份网管数据库,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系统出现异常时造成的损失。在设置参数前,建议

先从网元侧查询最新数据。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 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2×105 bit B.4×105 bit C.1×105 bit D. 8×105 bit

第二章传输和接入网系统

第二章传输和接入网系统 铁路传输网是铁路各种语音数据和图像等通信信息的基础承载平台,接入网主要承载于传输网的接入层上,通过铁路通信接入网,可以将用户信息接入到相应的通信业务网络节点,并在传输网的支撑下,实现铁路通信的相应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了传输和接入网系统结构即各部分功能、系统维护项目等内容,同时引入接入网设备实例进行系统讲解。 第一节传输系统 铁路传输网是铁路各种语音、数据和图像等通信信息的基础承载平台,应满足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等通信的需要。 一、传输网结构 铁路传输网可分为三层结构,即骨干层、中继层和接入层。 铁路传输网骨干层主要承载铁道部到铁路局和铁路局之间的通信信息,中继层主要承载铁路局内较大通信站点之间的通信信息,接入层主要承载各铁路车站以及区间等站点的通信信息。 传输网系统示意图如图2-1所示。 二、传输制式 (一)PDH和SDH 通信中使用的时分多路复用传输网系统主要有两类,即准同步数字系列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和同步数字系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1.PDH的缺点 (1)PDH只有地区性的数字信号速率和帧结构标准,不存在世界性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有三种数字信号速率等级系列,即欧洲系列、北美系列和日本系列,造成国际互通的困难。北美和日本采用1.544Mbit/s作为第一级速率(即第一次群)的PCM24路数字系列;欧洲和中国则采用2.048Mbit/s作为第一级速率的PCM30/32路数字系列。 (2)PDH没有世界性的标准光结构规范,各厂家各自采用自行开发的线路码型,给组网、管理和网络互通带来很大困难。 (3)PDH系统的复用结构除了几个低速等级的信号同步复接外,其他多数登记的采用异步复接,难以从高速信号中识别低速支路信号。 (4)PDH准同步复用帧结构中没有安排很多用于网络操作、管理和维护(OAM)的比特,因而无法对传输网实现分层管理和对通道的传输性能实现端到端的监控。 2.SDH的优点 (1)SDH的优点SDH可对网络节点接口(NMI)进行统一的规范,使得SDH 能实现横向兼容。 (2)SDH信号的基本模块是速率155.5220Mbit/s的同步传送模块(STM-1), 更高速率的同步数字系列信号,如STM-4(622.080Mbit/s)、STM-16 (2488.320Mbit/s)、STM-64(9953.280Mbit/s)可通过简单地将STM-1信号进行字节间插入同步信号复接而成,大大简化了复接和分接,是SDH十分适合于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便于通信系统的扩容和升级换代。 (3)SDH信号的基本传送模块可以容纳现有的北美、日本和欧洲数字信号速率

接入网岗位职责描述

岗位职责 1.1 分公司经理岗位描述 1.1.1 工作结构 汇报人:大区总经理 直接下属:片区负责人、分公司运维经理、分公司人事经理。 1.1.2岗位描述 (1)全面组织实施总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与计划。 (2)熟知分公司各类设备的技术性能,正确指导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3)统筹分公司网络维护建设规划并逐步予以实施。 (4)组织业务培训与业务考核,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5)严格落实财务及各项管理制度。 (6)在职权范围内全面负责人员、车辆、设备的需求、储备、使用。 (7)合理实施奖惩,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8)抓好安防教育工作,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1.1.3职责范围 (1)对分公司的各项经费的执行情况负责。 (2)对分公司的运作效率、维护指标的执行负责。 (3)对分公司的岗位建设负责。 1.1.4主要权利 (1)对上级下达的任务与计划有建议权。 (2)对分公司内的网络建设有提议权。 (3)对直属下级工作的调配权、监督权、考核权,奖惩提议权。 (4)对直属下级升降职等薪级、任免的提议权。 (5)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有监督及建议权。 1.1.5 岗位要求 (1)基本要求 教育程度:本科以上或者在本网有三年以上网络管理经验

专业类别:通信、行政管理及其它相关专业 资格证书:无 年龄要求:28—55 岁 性别要求:无 经验要求: 专业知识精通,熟悉了解网络各项技术性能 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 良好的领导能力、对企业的高度认可 良好的沟通与问题的解决能力、敏锐的观察力 良好的财务控制与计划能力 目标计划的执行与分解能力 有部队维护管理经验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2)技能要求 熟练操作OFFICE办公系统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荣誉感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1.2. 运维经理岗位职责: 1.2.1 工作结构 汇报人:分公司经理 直接下属:资料管理员、分公司机线资源主管、工程队长。 1.2.2 岗位描述 (1)协助分公司经理完成对分公司的运行维护工作的管理; (2)负责完成分公司内的维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指导维护区制作标准的维护资料; (3)负责监督分公司一线员工维护工作量的分配,并给出指导意见; (4)负责分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保管、库存、维修等),对分公司内抢修器材的调配有建议权; (5)负责收集分公司的维护工作情况并汇报到运行维护部或相关部门;

接入网复习资料!

第一章: 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 现代通信网络的两大基本部件:核心网、接入网 接入网是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的网络 拓扑结构: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双星型 根据电信网,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 英国著名的电信运营商BT提出接入网组网概念 传统的三大业务专用网:电话网、电视网、数据网 推动接入网发展的因素:需求、技术、开放、竞争 问答题: Last mile 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ile 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注:“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非实际距离为一公里。 第二章: 接入网的两个总体标准:ITU G.902和Y.1231 国际电联ITU的电信标准部ITU-T是全球电信界最重要的标准化机构 RP是一个统一的逻辑接口,不管是用户接口、业务接口还是管理接口,都使用RP接口。IP 接入网与CPN和IP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均为通用的RP 。 G.902与Y.1231比较(理解)PPT31-34 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 问答题: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定义: 1、接入网(AN)是由一系列实体(诸如线缆装置和传输设施等)组成的、提供所需传送承载 能力的一个实施系统。在一个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之相关联的每一个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提供电信业务的所需的传送能力。 2、接入网可以经由一个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3、一个接入网实现UNI和SNI的数量和类型原则上没有限制。 4、接入网不解释用户信令。 定界: 接入网以UNI、SNI、Q3三个接口为边界连到其他网络实体: ?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 ?电信管理接口: Q3 第三章: 目前以太网的技术标准是IEEE 802.3标准 802.3ah的应用模式:

网络部部门构建规划及岗位职责

网络部部门规划 一.人事架构 二.部门职责 1、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并逐步推进工作 2、负责公司网络平台搭建,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使用权分配 3、负责公司及各店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系统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升级和日常工作 4、负责公司网站的建设、更新、维护,发挥网站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 5、负责组织公司信息部和制度的制定、补充、修改、检查并组织考核,IT信息系统的 建设及相应规定建立 6、负责公司oa系统等信息平台的建设 7、负责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软硬件资产管理、行为管理、网络访问管理、安全 漏洞管理、补丁管理、对各类违规行为的评审 8、负责公司档案资料的信息数字化工作 9、负责公司人员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提供公司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和办公效率 10、负责制定公司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年度购买量计划,并负责统一购买 11、协助其他部门管理,实施所需的办公信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三.岗位职责 A.部门经理 负责本部门整体运营工作,网站策划、营销策划、网站内容、推广策划等业务指导及部门员工的工作指导、监督、管理、考核。 岗位职责:

1、负责网络营销项目总策划,战略方向规划、商业全流程的规划和监督控制,对部门绩效目标达成总负责; 2、负责网站平台的策划指导和监督执行; 3、负责网站产品文案、品牌文案、资讯内容、专题内容等的撰写指导和监督执行; 4、负责网站推广策略总制订,以及执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5、负责网站数据分析,运营提升; 6、负责本部门的筹划建立,员工招聘、考核、管理,部门规划、总结。 B.部门主管 配合部门经理完成部门的工作任务,负责网络工程师的日常工作指导、监督,并对工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做总结,研究,处理!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网络日常维护 2、负责各门店网络日常维护 3、负责公司网站改版建设,后期维护 4、负责进行有需求的网络知识培训。 5、维护和保障网络与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 6、处理各种网络和系统故障 7、熟悉财务速达管理软件,库房用友管理软件,门店收银管理软件并对软件进行维护, 熟悉后台管理;能熟练使用OA办公软件,维护与搭建。 8、负责网络管理制度的监管及电脑维护维修、传真机、打印机的维护与维修。 9、定期清理文件交换平台、检查网络、检查公司笔记本电脑、给机器查杀病毒,处理

BS网络架构

7.12 b/s 浏览器/服务器 用户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通过浏览器向B/S服务器端发出访问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对请求进行处理,先把请求转化为SQL语句,交给数据库服务器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再将处理完的结果返回给B/S服务器,服务器再将最后的结果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以web页面的形式把结果显示出来。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随着Windows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B/S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应用程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总体拥有成本低。但数据安全性问题、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软件的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这些缺点是有目共睹的,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例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专用性打印输出都比较困难和不便。此外,实现复杂的应用构造有较大的困难。虽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术开发较为复杂的应用,但是相对于发展已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应用工具来说,这些技术的开发复杂,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工具供使用。 当 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 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计算机互联网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 领域的发展、运用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 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其地位越来越重 要。但是,由于主流技术研发企业和用户对“B/S”和“C/S”技术谁优谁劣、谁代表技术潮流 发展等等问题的争论不休,已经给检察机关使用“OA(办 公)”和“案件管理”软件工作开展带来困惑,本文就此两项技术发展变化和应用前景做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护规范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 维护规范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 护规范 目录

第1章接入网网络结构 按网络层次,分为汇聚层、接入层;按用户属性,分为公众接入平面和政企接入平面。 第2章接入网网络拓扑图 网络拓扑图 铜缆接入线路拓扑图 第3章 ADSL接入网 ADSL典型组网应用 ADSL组网-集中BRAS直连方式 ADSL组网-集中BRAS二层汇聚 ADSL组网-集中BRAS MSTP汇聚 ADSL组网-分布BRAS ADSL组网-分布BAS+内置BAS 第4章光接入网 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了语音、上网、IPTV、CATV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同时能够满足不同等级客户的带宽需求。分为光纤到交换箱(FTTCab)、光纤到办公室

(FTTO)、光纤到大楼(FTTB)及光纤到户(FTTH)等4种服务场景,统称为FTTx,如图1所示。 图1 光接入网络示意图 FTTH(O)场景组网应用 FTTB场景组网应用 C组网应用 第5章 PON接入业务承载方式 语音业务 对于PON接入下的话音业务接入承载,主要有MSTP承载、城域网承载两种组网方式。 基于SDH发展而来的MSTP网络,具有物理隔离、业务电路的严格带宽和QOS保障、有保护的传输通道,具备电信级网络的可靠性,可以满足话音业务的承载需求。 MSTP承载语音方式一: ◆O LT双链路上联MSTP设备,双链路为一主一备方式,各绑定一个VCG ◆主备VCG分别从不同的MSTP设备上联软交换核心网 ◆靠近软交换侧的两台MSTP设备直接互联,作为VRRP心跳信令的链路及 故障备份链路 图2 MSTP承载语音方式一 MSTP承载语音方式二: ◆O LT双链路上联MSTP设备,双链路为一主一备方式,绑定至同一个VCG ◆业务绑定的VCG从一台MSTP设备上联软交换核心网 ◆上联软交换的MSTP设备与另一台MSTP直接互联,作为VRRP心跳信令 的链路及故障备份链路 图3 MSTP承载语音方式二

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 宽带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中国** 2011年01月

总则 宽带接入网络作为企业战略投资的基础网络资源,是电信基干网络和用户之间的连接桥梁,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终端接口之间的线路和设备等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包含由交换端局或数据城域汇聚节点以下至用户终端之间,单纯提供宽带数据及语音服务的所有传输介质和相关设备。接入网建设涵盖了管道、铜缆、光缆、综合布线、设备等多个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范畴。 宽带接入网建设应贯彻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规模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应以提升带宽和性能、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加强业务管理能力,实现网络平滑演进为目标;应积极推进光进铜退,建成具有语音、数据及其它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为一体的宽带IP化光纤接入网;网络本身具备良好的生存、扩展及过渡能力,力争在新业务应用、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为适应宽带多媒体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需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接入网发展建设工作,结合目前全省接入网现状,对本地接入网络发展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一、建设原则 传统PSTN和ADSL接入速率受距离限制不能满足未来高带宽的业务需求,二层LAN交换机在网管及QoS能力方面无法保证,而由XPON 技术实现的FTTB/H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的技术成熟且设备成本迅速降低,大大提高了的投入产出比,具有符合技术演进路线,快速布放抢占市场等优势。因此,在本地接入网的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加大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力度,提高光纤覆盖率,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适应三网融合的需要。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网络资源整合优化为基础,确定网络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保持公司盈利能力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按照轻重缓急落实投资计划项目。优先保证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接入需求。 (3)做好接入网的规划,科学分配建设投资,保障投资效益最大化。应根据网络广覆盖和深覆盖的需求,提前对需要资源前置的建设要求通盘考虑。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对区域新建、区域扩容、区域改造投资统筹考虑。 (4)接入网分层建设:接入网应该分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来建设,要根据3年期业务需求构建OLT局点、主干配线网络,根据1~2年期业务需求建设配套驻地网及管道资源,逐步建成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的完整网络。 (5)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工程,使光纤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最大可用带宽。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基于PON的FTTx组网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PSTN+DSLAM、LAN接入网建网模式。 (6)停止PSTN和DSLAM设备的新建及扩容。原有传统设备以盘活全省冗余板卡和提高端口使用率为主,在PSTN和DSLAM覆盖范围内的扩容工程应结合网络改造同步进行。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网络架构分析

前言 (2)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术语和定义 (3) 5 网络架构分析 (3) 5.1 常见网络形式特点及应用 (3) 5.2 网络架构搭建及网络拓扑形式 (5) 6 文件更改状态 (11)

一、弧焊电气科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无 三、本文件与上一版文件相比的主要变化点:无。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无。

1目的 无。 2范围 无。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网络架构分析 我们在项目中经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以太网、Profinet、Profibus三种,下面针对这三种网络形式分别展开分析。 5.1常见网络形式特点及应用 工业控制网络按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用于连接工业控制系统的工业计算机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人机接口、工业服务器等设备节点,传输工业控制系统的采集、命令、诊断和协调等信号。整个控制网络分为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三层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及特点如下: ●线型结构 总线型是一根主干线连接多个节点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在总线型网络结构中,网络信息是通过主干线传输到各个节点的。总线型结构的特点主要在于简单灵活、构建方便、性能优良。 总线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主要是指一个中央节点周围连接着许多节点而组成的网络结构,其中,中央节点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从而传输给其他的节点。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建网简单、结构简单、便于管理。

星型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 环形结构主要是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首位连接,一个节点连接着一个节点而形成一个环路。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建网简单,结构易购,冗余通讯,便于管理。 环型拓扑结构 5.1.1以太网特点及应用 工业以太网是建立在IEEE802.3系列标准和TCP/IP上的分布式实时控制通讯网络,工业以太网适用于数据量传输量大,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它采用CSMA/CD协议,同时兼容TCP/IP协议。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我们采用了以太网的形式。 5.1.2Profinet特点及应用 Profinet采用以太网作为通信介质,实际上是在以太网上挂接传统的Profibus系统和新型的智能现场设备,因此基于以太网的任何开发都可以直接应用在Profinet网络中。Profinet具有功能完善、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Profinet包括Profinet I/O和Profinet CBA两个主要部分,其中Profinet I/O 用于连接分散的外围设备,采用循环数据和非循环数据两种通信方式。PLC与现场设备间的通讯可以通过Profinet的形式来实现。 5.1.3Profibus特点及应用 Profibus 是Process Fieldbus 的简称,其总线传输速率一般可在9.6Kbit/s-12Mbit/s 间选择。Profibus 总线的传输距离长:可以采用双绞线或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在对速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9.6Kbit/s)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200m,即使是在12Mbit/s 最高的传输速率下,其传输距离也能达到200m,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中继器等设备来延长其传输距离可达10km。

中国电信光接入网络建设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中国电信 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V1.0 试行版) 2011年12月6日

目录 一、职业概况 (1) 1.职业名称 (1) 2.职业定义 (1) 3.职业等级 (1) 4.职业环境条件 (1) 5.职业能力特征 (1) 6.基本文化程度 (1) 7.培训要求 (1) 7.1 培训期限 (1) 7.2 培训教师 (2) 7.3 培训场地设备 (2) 8.鉴定要求 (2) 8.1 适用对象 (2) 8.2 申报条件 (2) 8.3 鉴定方式 (3) 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3) 8.5 鉴定时间 (3) 8.6 鉴定场所设备 (3) 二、基本要求 (4) 1.职业道德 (4) 2.基础知识 (4) 2.1 专业基本知识 (4) 2.2 法律知识 (4) 2.3 安全生产知识 (5) 三、工作要求 (6) 1.五级(初级)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6) 2.四级(中级)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8) 3.三级(高级)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11) 4.二级(技师)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15) 5.一级(高级技师)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标准 (16) 四、比重表 (17) 1.全国通用试卷知识比重 (17) 1.1五级(初级)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全国通用试卷知识比重表 (17) 1.2四级(中级)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全国通用试卷知识比重详表 (19) 1.3三级(高级)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全国通用试卷知识比重详表 (22) 1.4二级(技师)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工程师全国通用试卷知识比重详表 (26)

接入网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如何理解“last mile”和“first mile” 答:Last mile: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ile: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而长期被人们视为"最后一英里"(Last Mile)或"第一英里"(First Mile) “最后一英里(Last-mile)”是指从光节点到每个用户家庭之间不大于2公里的距离"第一英里"指的是用户端到电信运营商局端设备的这一段连接这段连接从使用者的角度是最先一英里。 6、从提出接入网概念到标准发布,接入网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P3) 答:①1975年,英国电信营运商BT在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会)第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接入网组网概念。 ②1976到1977年在Manchester,Scotland and London地区进行组网的可行性试验和推广应用。 ③、1978年,CCITT第二次研讨会正式肯定这种组网方式,命名为“接入网组网”技术,并编入“电信网技术”。 ④1979年,CCITT以RSC(远端用户集线器)命名者类设备并进行框架性描述,接入网正式诞生。 ⑤80年代后期,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制定了V1~V5系列窄带接口标准。 ⑥90年代初,ITU-T制定VB5系列建议宽带接口标准和接入网总体标准。 ⑦90年代中后期,在Internet冲击下,产生NII和GII概念。 ⑧2000年IP接入网总体标准诞生。 ⑨当前,ADSL,cable,modem和以太网接入技术生等新兴技术盛行。 第二章 制定接入网标准的机构是哪个,迄今为止发布了哪些接入网标准? 答:国际电联ITU的电信标准部ITU-T,电信接入网总体标准和IP接入网总体标准。 2.对于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 答:电信网络 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答: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 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用户口功能UPF :将特定的UNI的要求适配到CF和AN-SMF 业务口功能SPF :将特定的SNI的要求与公共承载相适配以便CF处理 核心功能CF :将用户或业务端口的承载要求与公共传送承载适配 传送功能TF :在AN的不同位置之间为传送提供通道和传输介质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 :协调各功能的指配、操作和维护 (4)UNI与SN之间是何种关系? UNI与SN的关联是静态的; 核心网与业务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网络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本人自9月初来到深圳电信网络建设部,加入接入网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现已开始逐步接手工作。现主要负责两个区分的固网接入项目及营业厅项目。新的工作,需要具备大量专业知识,本人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个人在综合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接入网科室工作方式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全区分固网接入项目,项目全程负责。从项目管理到技术评定到各方协调,涉及的知识复杂,同时要求熟练掌握各操作系统等。一名优秀的接入网项目经理,必须是掌握各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要学习的还很多,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加强管理技能、提高协调能力;不但要保证施工质量还要确保施工安全等。加入科室以来,主任及科室各位同事在工作上对我悉心指导,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作指引,还有对我学习成果的考核,使我工作中的不足能够及时改正,对此深表感谢。 在项目管理上,我从项目流程入手,从立项到设计,从施工到验收,从转资到送审,了解各个环节涉及的流程,及处理相关流程进度所要掌握的操作系统。项目进展中,协调项目所涉及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及责任,及时做好对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工作人员的管控。另外对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物资,包括物料领用控制,采购,材料平衡等做好跟进及管理。 技术方案学习上,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各类业务需求,如:家客

圈地、扩容,集团客户专线、集线通、沃企,营业厅项目,光改项目,三化类项目等。不同业务需求各自对应详细方案设计,这也要求我学习不同方案所采用的接入方式,如:FTTH,FTTO,FTTB,pon+**的接入。同时根据不同接入方式对设备的需求,学习相关设备的功能。 另外,本人负责科室部分工作进度统计以及省公司考核指标统计核算,如ERP回填考核,投资额度使用进度考核等,月底及时核算分公司数据,提前进行相关考核指标提升,省公司考核结果公布做到及时沟通,确保分公司考核数据无误。日常通报做到及时更新各项目进度并每天通报,规范进度表每周更新并敦促相关填表人员完善表格以方便大家使用。 不足之处,在转资,结算,送审等方面,缺少实操经验,所负责项目还未进行这一进度,只能是纸上谈兵;对项目全程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没有对项目进行经验总结,协调各个环节进度;技术上对部分设备还不了解,对于部分设备工作原理了解少之又少,不能构成一个全网络工作模式概念。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我还有很多方面要继续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企业网络架构方案(4).doc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发集团企业网络组建方案 组建团队(第四组): 组长:王醒 成员:王旭浩、孙纯阳、凡江华、张 乐、胡明初、蒋杰 时间:2011年4月7日

前言 本方案是为常发集团网络组建而设定,主要介绍了网络组建的基本过程、集团网络组建基本方案及在方案实施后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江苏常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常发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2000年由原来的武进南方制冷器材厂更名为江苏常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武进礼嘉镇建东村,现有员工2980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公司主导产品是“常发”牌冰箱、空调用蒸发器和冷凝器。产品系列有丝管式、翅片式、板管式、吹胀式等。主要为国内的海尔、海信、美的、新飞、荣事达,国外的伊莱克斯、美国ge公司、西门子、三星、三洋、、松下、韩国lg等全球一流的家电企业配套。近几年来,公司的产品产量和销售收入迅猛增长,目前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套/年以上。2005年销售收入将接近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销售为1000万美元。“常发”牌蒸发器、冷凝器,无论是品种还是产量,都名列国内同行业之首。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多次获荣事达、三星、西门子、科龙、海尔等家电企业“优秀分承包方”、“最优分供方”等称号。

目录 一.需求分析 二.网络规划 三. 设备选型 四.IP地址规划 五. 连网、检测和故障诊断 六.接入Internet 七.网络架设和维护注意事项 八.报价

一 需求分析: CFJT 下属集团公司有研发部、销售部、客服部、生产部等部门,并有几百台电脑(假设现有100台),根据现场场景,现把各部门电脑分配如下: 研发部 30台 销售部 20台 客服部 10台 生产部 30台 工厂 10台 二楼研发部一楼销售部 A 楼 客服部 B 楼 生产部 C 楼 工厂 D 楼 1.本公司是一个生产冷凝设备的公司,其主要的关键部门在研发部和生产部; 2.由公司建筑分布图可以看出,建筑之间的距离不是相差太远,现假设如下: AB 楼之间 30m A

接入网解决方案

接入网解决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2020年4月19日 接入网解决方案 摘 要 本文在对接入网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结构、接入方式及相关业务进行 分析;对采用宽带、窄带综合接入方式和传统叠加接入网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 上,提出今后接入网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接入网 宽带 窄带 综合接入 1 接入网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提出接入网的概念 接入网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以前称之为”用户网”),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接入网就已经存在,其表现形式就是电信网中的本地交换端局与用户电话之间的双绞铜线,主要是传输音频信号和低速数字信号。传统 的”接入网”与交换网和传输网一起构成了通信网的整体(参见图1)。 图1 接入网第一阶段 自国际电联标准部(ITU ―T)根据电信网的

文档仅供参考 21 2020年4月19日 演变趋势,提出了接入网(AN)的概念之后,接入网即从本地网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重要的通信网络组成部分。随着电信网络的演变,接入网络在整个电信网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整个通信网络从传统的干线网/本地网组成的体系演变为核心网/接入网组成的网络体系。 中国光纤接入网历经五年大规模 发展,当前容量已达4000万线,在网络优 化、综合业务开展、用户普遍 接入等方面为电信网络的发展 注入了蓬勃生机,为运营商带来 了可观的效益。97年以来光纤 接入网的建设给电信运营商带 来的好处: 大部分的C3本地网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目标得到网络优化; 推动了光纤化建设,为接入网络 宽带化奠定了基础; 经过V5.2接口的引进,引入了竞争,打破了国外设备的垄断,大大降低了设备建网成本; 光纤接入网的快速建设,提高了交换设备的实装率和接通率。 第二阶段:初步的综合接入 接入网从单纯解决语音业务转 向初步的综合接入,有效地扩展 了DDN 的覆盖范围,解决了DDN 业务的接入,节省投资,另外 ISDN 、CATV 等综合业务在有些 地方也得到应用(参见图2)。

中国电信光接入网网络建设岗位技能认证精华考点

第一章FTTH概论 1、光纤通信的特点及三个低损耗窗口 答:光纤通信的特点 优点:(1).通信容量大 (2).传输距离长 (3).保密性能好 (4).适应能力强 (5).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 (6).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缺点:(1).质地脆,机械强度差 (2).光纤的切断和接续需要一定的工具、设备和技术 (3).分路、耦合不灵活 (4).光纤光缆的弯曲半径不能过小 三个低损耗窗口 目前使用的光纤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二氧化硅(SiO 2)材质的光纤,这种光纤在红外波段有三个低损耗窗口,分别是0.85微米,1.31微米,1.55微米,其中0.85微米窗口为短波长窗口,1.31微米和1.55微米窗口为长波长窗口。 2、光纤结构,光纤各部分尺寸及特点 答:光纤结构及尺寸 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三部分组成。目前主流应用的光纤有两种尺寸规格,一种是芯线标称直径规格62.5微米/125微米(纤芯直径/包层直径)或 50微米/125微米的多模光纤,一种是芯线标称直径规格为9微米/125微米的单模光纤 3、光纤的性能指标,损耗和色散的含义 答:光纤的性能指标包含: ①数值孔径:反应光纤接受光能力的强弱,一般为(0.18-0.24)±0.02 ②归一化截止频率(Vc)和截止波长λc:归一化频率是光纤中最重要的结构参数,表征光纤中传播模式的数 量,对应归一化截止频率的波长为截止波长。 ③模场直径:用来表征单模光纤的纤芯区域基模光的分布状态。一般越小越好,但减小模场直径会增加光的色散。故选取模场直径要全面衡量。 损耗和色散的指标含义 损耗使光能变小,色散使光发生质变,色散是由于光在传输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频率,传输的速度不同,到达终点时间不同从而引起波形畸变的一种物理现象。 色散包含三种:①模式色散:速度不同引起的脉冲展宽(色散最大)②材料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光波频率变化导致传输速度不同(色散次之)③波导色散:光纤的纤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差很小,包层中的光在传输一定的距离之后又回到纤芯中传播从而导致传输速度不同(色散最小)。 4、PON网络的原理及基本架构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 是一种基于P2MP拓扑的技术,所谓无源是指光配线网(ODN)中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有源电子设备。基本原理:PON系统采用WDM(波分复用)技术,使得不同的方向使用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实现单纤双向传输。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实现天然组网,广播方式:OLT连续广播发送,ONU选择性接收,具体为:①在ONU注册成功后分配一个唯一的识别码LLID(Logical Link Identifier 逻辑链路地址)。②ONU接受数据时候,仅接收符合自己识别码的帧或广播帧。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时分复用技术,灵活区分不同的ONU数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 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a)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b)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 及做出何种应答。c)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a)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b) 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c) 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d) 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e) 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f) 分层的优点: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 实现细节。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 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iii、易于实现标准化。g) 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h) 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i) 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j)

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k)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a) 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b) 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c) 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d) 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 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a) 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b) 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c) 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d)

网络架构分析

目次前言.............................................................. . (2) 1 目的.............................................................. .. (3) 2 适用范围.............................................................. (3)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术语和定义.............................................................. .. (3) 5 网络架构分 析 ............................................................. (3)

常见网络形式特点及应用.............................................................. (3) 网络架构搭建及网络拓扑形式.............................................................. .. (5) 6 文件更改状态.............................................................. . (11)

前言 一、弧焊电气科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无 三、本文件与上一版文件相比的主要变化点:无。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