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基础练习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7基础练习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7基础练习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基础练习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课外活动时,王磊同学在40 s的时间内做了25个引体向上,王磊同学的体重大约为50 kg,每次引体向上大约升高0.5 m,试估算王磊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大约为(g取10 N/kg)() A.100 W B.150 W

C.200 W

D.250 W

解析:每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W1=mgh=50×10×0.5 J=250 J

40 s内的总功W=nW1=25×250 J=6 250 J

40 s内的功率P=W≈156 W。

答案:B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斜面体,使P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水平位移为l的过程中,斜面体对P做功为()

A.Fl

B.mg sin θ·l

C.mg cos θ·l

D.mg tan θ·l

解析:斜面对P的作用力垂直于斜面,其竖直分量为mg,所以水平分量为mg tan θ,做功为水平分量的力乘以水平位移。

答案:D

3.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作动车,把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60 km/h;现在我国往返北京和上海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480 km/h,则此动车组可能是()

A.由3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

B.由3节动车加9节拖车编成的

C.由6节动车加2节拖车编成的

D.由3节动车加4节拖车编成的

解析:设每节车的质量为m,所受阻力为kmg,每节动车的功率为P,已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v1=160 km/h,设最大速度为v2=480 km/h的动车组是由x节动车加y节拖车编成的,则有xP=(x+y)kmgv2,联立解得x=3y,对照各个选项,只有选项C正确。

答案:C

4.

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 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mgh

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

解析: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沿斜面:mg-F f=m·g,F f=mg,W F f=mg·2h=mgh,所以A、C项错误,D项正确;E k=mgh-mgh=mgh,B项错误。

答案:D

5.

半径分别为R和的两个光滑半圆,分别组成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圆弧轨道,一小球从某一高度下落,分别从甲、乙所示的开口向上的半圆轨道的右侧边缘进入轨道,都沿着轨道内侧运动并恰好能从开口向下的半圆轨道的最高点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比乙图中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大

B.甲图中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和乙图中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一样

C.甲图中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比乙图中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大

D.甲图中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和乙图中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一样大

解析:题中甲、乙两图中轨道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因为能恰好通过最高点,则mg=m,得出v2=gr,可以判断出甲图中小球通过最高点的速度大,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mv2-0,故甲图中小球释放点到轨道最高点之间的距离h较大,A项正确,B项错误。在轨道最低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并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F N-mg=m,而mgh=mv2-0,得F N=mg,甲图中h大,右侧半圆的r小,故甲图中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大,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AC

6.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至静止,v-t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摩擦力为F f,全程中牵引力做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则()

A.F∶F f=1∶3

B.W1∶W2=1∶1

C.F∶F f=4∶1

D.W1∶W2=1∶3

解析:对汽车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1-W2=ΔE k=0,所以W1=W2,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由图象知x1∶x2=1∶4。由动能定理得Fx1-F f x2=0,所以F∶F f=4∶1,选项A错误,选项C 正确。

答案:BC

7.某物理兴趣小组用空心透明光滑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竖直造型。两个圆的半径均为R。现让一质量为m、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从入口A处无初速度放入,B、C、D是轨道上的三点,E为出口,其高度低于入口A。已知BC是右侧圆的一条竖直方向的直径,D点(与圆心等高)是左侧圆上的一点,A比C高R,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阻力,则()

A.小球不能从E点射出

B.小球一定能从E点射出

C.小球到达B的速度与轨道的弯曲形状有关

D.小球到达D的速度与A和D的高度差有关

解析: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于E点的高度低于入口A,故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到达E点时动能不为0,一定能从E点射出,选项B正确;无论轨道的弯曲形状如何,运动过程中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小球到达B或D的速度仅与初末两点的高度差有关,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BD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8.

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深入研究平抛运动。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A、B小球处于同一高度,M为A球中心初始时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使A 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同时松开B球,B球自由下落。A球落到地面N点处,B球落到地面P点处。测得m A=0.04 kg,m B=0.05 kg,B球距地面的高度是1.225 m,M、N点间的距离为1.500 m,则B 球落到P点的时间是s,A球落地时的动能是J。(忽略空气阻力,g取9.8 m/s2)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有h BP=gt2,代入数据可知时间t=0.5 s;根据x MN=v0t和机械能守恒定律m A gh BP=E k-m A,联立可得E k≈0.66 J。

答案:0.50.66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6 m,以v0=3 m/s的恒定速度传动。水平光滑台面BC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于B点,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半径R=0.4 m,与水平台面相切于C点。一质量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释放,当它运动到A、B中点位置时,刚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试求:

(1)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物块刚滑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N;

(3)物块在A点至少要具有多大的速度,才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D(结果可用根式表示)。解析:(1)对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μmg=ma,=2a·L,解得μ=0.15。

(2)物块刚滑过C点时的速度v C=v B=3 m/s,在C点,有F N-mg=m,解得F N=32.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2.5 N,方向竖直向下。

(3)物块经过半圆轨道最高点D的最小速度v D==2 m/s,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2mgR=mv C'2。解得v C'= m/s>3 m/s。

可见,物块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的速度至少为v B'=v C'= m/s。

由(1)问可知,物块在传送带上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1.5 m/s2,由运动学公式有v B'2-v A'2=-2aL,解得v A'= m/s。

答案:(1)0.15(2)32.5 N(3) m/s

10.足够长的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L,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下滑,并与挡板发生碰撞,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

(1)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后上升离开挡板P的最大距离;

(2)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解析:(1)设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后上升离开挡板P的最大距离为x,在这次运动过程中,对滑块运用动能定理,有mg(L-x)sin θ-μmg cos θ(L+x)=0-,可得

x=L+。

(2)设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s,由于滑块和挡板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所以摩擦力做的负功等于滑块的机械能的减少量。到最后运动结束时,滑块必然是停止靠在挡板处的,所以重力势能减少了mgL sin θ,动能减少了,摩擦力做功大小为μmgs cos θ,所以有mgL sin θ+=μmgs cos θ,可得路程s=。

答案:(1)L+

(2)

七下数学基础练习题

基础练习题 一.解不等式或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求不等式361633->---x x 的非负整数解. (2) 26 4331->+--x x (3) ????? ->-<-221 3)1(2x x x (4)?????>-<-322352x x x x (5) ?????-≥-+<+.274),1(25y y y y (6)???-≥+>+13)1(20 1x x x (7) (8) (9) 3(2)4, 12 1. 3x x x x --≥??+?>-?? (10) 523(1)131722x x x x +>-???-≤-?? (11) 2151132513(1)x x x x -+?-≤???-<+? (12) 2(1)9 2215 3x x x -- ≤??-?+>?? (13) ()7232-311 x x x +≥+???≤??(14) 49,132.2x x x x >-???+>??3(1)7251.3x x x x --???--

二.解方程组: (1)???-=-=4 223y x y x (2)???-=+=+;62,32y x y x (3)???=-=+;2463, 247y x y x (4); (5).???=-=+.1123, 12y x y x (6)211622x y x y +=??+=?,.①② (7)1 1228 y x x y =++=? ???? (8) (9) (10)120343314312 x y x y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10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 教案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因为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 4.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5.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拓展到能量守恒是不难接受的,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生物课的学习、化学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很多种类的能量,在这节课中把这些能量间的关系综合起来是有很大意义的。 【教学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思路】 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自然界中能量的确良转化与守恒关系,鼓励学生得出问题,理解能量品质、能量耗散等概念。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

物理高一下册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竖直墙上固定有光滑的小滑轮D ,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物体B 放在地面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物体A 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与小环C 连接,小环C 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小环C 位于位置R 时,绳与细杆的夹角为θ,此时物体B 与地面刚好无压力。图中SD 水平,位置R 和Q 关于S 对称。现让小环从R 处由静止释放,环下落过程中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且环到达Q 时速度最大。下列关于小环C 下落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时,小环C 的机械能一定最大 C .小环C 从位置R 运动到位置Q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环C 到达Q 点时,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cos 2 θ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小环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所以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A 错误;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对小环做正功,所以小环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往下绳的拉力对小环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所以在S 时,小环的机械能最大,选项B 正确; C .小环在R 、Q 处时弹簧均为拉伸状态,且弹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当环运动到S 处,物体A 的位置最低,但弹簧是否处于拉伸状态,不能确定,因此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一定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错误; D .在Q 位置,环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此时速度最大,说明所受合力为零,则有 cos C T m g θ= 对A 、B 整体,根据平衡条件有 2A T m g = 故 2cos C A m m θ=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CD ) A 、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B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吊车匀速提高物体) C 、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受到一对平衡力) D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从地面开始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选C)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质量不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初始时刻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选A ) A 、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手对物体的支持力也有做功,根据合外力做功为0) B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 、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选B )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 6、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BD )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与木块和子弹的动能,还有热能)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子弹的合外力是阻力)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热能)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7、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 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则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为 H/k 。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车,小车跟 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的砖码, 则当砝码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在这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 9、物体以100 k E 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该物体经过斜面上某一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机械能减少了32J ,则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的机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全等三角形的训练题(侧重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训练题 1、如图(1):AD ⊥BC ,垂足为D ,BD=CD 。 求证:△ABD ≌△ACD 。 5、如图(5):AB ⊥BD ,ED ⊥BD ,AB=CD ,BC=DE 。 求证:AC ⊥CE 。 2、如图(2):AC ∥EF ,AC=EF ,AE=BD 。 求证:△ABC ≌△EDF 。 3、 如图(3):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4、 如图(4):AB=AC ,AD=AE ,AB ⊥AC ,AD ⊥AE 。求证:(1)∠B=∠C ,(2)BD=CE 6、如图(6):CG=CF ,BC=DC ,AB=ED ,点A 、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AF=EG ,(2)BF ∥DG 。 7、如图(7):AC ⊥BC ,BM 平分∠ABC 且交AC 于点M 、N 是AB 的中点且BN=BC 。 求证:(1)MN 平分∠AMB ,(2)∠A=∠CBM 。 (图1)D C B A F (图2)D C B A F E (图3)D C B A E (图4) D C B A E (图5)D B A G F E (图6)D C B A N M (图7) C B A

8、如图(8):A 、B 、C 、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C=DB ,BE ∥CF ,AE ∥DF 。 求证:△ABE ≌△DCF 。 9、如图(9)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10、如图(10)∠BAC=∠DAE ,∠ABD=∠ACE , BD=CE 。 求证:AB=AC 。 11、如图(11)在△ABC 和△DBC 中,∠1=∠2, ∠3=∠4,P 是BC 上任一点。 求证:PA=PD 。 12、如图(12)AB ∥CD ,OA=OD ,点F 、D 、O 、 A 、E 在同一直线上,AE=DF 。 求证:EB ∥CF 。 13、如图(13)△ABC ≌△EDC 。求证:BE=AD 。 14、如图(14)在△ABC 中,∠ACB=90°,AC=BC ,AE 是BC 的中线,过点C 作CF ⊥AE 于F ,过B 作BD ⊥CB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D 。 (1)求证:AE=CD ,(2)若BD=5㎝,求 AC 的长。 F E (图8)D C B A M F E (图9) C B A E (图10) D C B A P 4321 (图11) D B A F E E (图13)D C B A F E (图14)D C B A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1.将质量为100 kg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 m高处,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 m/s2)( )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 J 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 J 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 J 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 J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接连着一轻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力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 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加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3.如图所示,一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以速度v与弹簧在B点相接触,然后向上压缩弹簧,到C点时物块速度为零,此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到C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B.由B到C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C.由A到C的过程中,物体m的机械能守恒 D.由B到C的过程中,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4.质点A从某一高度开始自由下落的同时,由地面竖直上抛质量相等的质点B(不计空气阻力).两质点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相等,假设A、B互不影响,继续各自的运动.对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相遇前A、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 B.两物体落地速率相等 C.两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 D.落地前任意时刻两物体的机械能都相等 5.如图所示,一根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差公式练习题及答案【打印版】(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 A 卷:基础题 1. 平方差公式(a+b )(a -b )=a 2-b 2 中字母 a ,b 表示( ) A. 只能是数 B .只能是单项式 C .只能是多项式 D .以上都可以2.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a+b )(b+a ) B .(-a+b )(a -b ) C .( 1 a+b )(b - 1 a ) D .(a 2-b )(b 2+a ) 3 3 3.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有( ) ①(3a+4)(3a -4)=9a 2-4; ②(2a 2-b )(2a 2+b )=4a 2-b 2; ③(3-x )(x+3)=x 2-9; ④(-x+y )·(x+y )=-(x-y)(x+y)=-x 2-y 2 A.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4.若 x 2-y 2=30,且 x -y=-5,则 x+y 的值是( ) A .5 B .6 C .-6 D .-5 二、填空题 5.(-2x+y )(-2x -y )= . 6.(-3x 2+2y 2)( )=9x 4-4y 4. 7.(a+b -1)(a -b+1)=( )2-( )2. 8.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 5,边长之差为 2,那么用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较小的正方 形的面积,差是 。 三、计算题 9.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 1 . 20 3 ×19 3 10.计算:(a+2)(a 2+4)(a 4+16)(a -2). B 卷:提高题 一、七彩题 1.(多题-思路题)计算: (1)(2+1)(22+1)(24+1)…(22n +1)+1(n 是正整数); 34016 (2)(3+1)(32+1)(34+1)…(32008+1)- 2 . 2.(一题多变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009×2007-20082. 2007 (1)一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0072 - 2008? 2006 . 20072 (2)二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008? 2006 +1 . 二、知识交叉题 3.(科内交叉题)解方程:x (x+2)+(2x+1)(2x -1)=5(x 2+3).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 ,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π 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 (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1+W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Fl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Fv 和F-f = ma 6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 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 ax υ,则f P /max =υ。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公式:mgh E P = h ——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七年级数学基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若火箭发射点火前5秒记为-5秒,那么火箭发射点火后10秒应记为( ) A.-10秒 B.-5秒 C.+5秒 D.+10秒 2. 武汉市冬季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 ) A.-2℃ B.8℃ C.-8℃ D.2℃ 3.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两数的( ) A.和为正数 B.和为负数 C.积为负数 D.积为正数 4.截至2008年7月27日《赤壁(上)》累计内地票房已达2.63亿元人民币,这使得它成为史上吸金最快的华语片.票房数字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为( ) A.82.610? B.72610? C.82.6310? D.2.6 5. 单项式233xy z π-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 A.-π,5 B.-1,6 C.-3π,6 D.-3,7 6.化简()m n m n +--的结果为 ( ) A.2n B.2n - C.2m D.2m -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432x m -=的解是x m =,则m 的值是( ) A.-2 B.2 C.27 D.27 - 8.小方准备为希望工程捐款,他现在有20元,以后每月打算存10元,若设x 月后他能捐出100元,则下列方程中能正确计算出x 的是( ) A.10x+20=100 B.10x-20=100 C.20-10x=100 D.20x+10=100 9.下列由等式的性质进行的变形,错误.. 的是( ) A.如果a =b ,那么a +2=b+2 B.如果 a =b ,那么a -2=b -2 C.如果a =2,那么22a a = D.如果22a a =,那么a =2 10. 形如 d c b a 的式子叫做二阶行列式,它的运算法则用公式表示为d c b a =ad -bc ,依此法则计算4132 -的结果为( ) A.5 B.-11 C.-2 D.11 11.有一种石棉瓦(如图),每块宽60厘米,用于铺盖屋顶时,每相邻两块重叠 部分的宽都为10厘米,那么n(n 为正整数)块石棉瓦覆盖的宽度为( ) A.60n 厘米 B.50n 厘米 C.(50n+10)厘米 D.(60n-10)厘米 12.已知多项式2346x x -+的值为9,则多项式2463 x x -+的值为( ) A.7 B.9 C.12 D.1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2分) 13.写出232a b -的一个同类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 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是能 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 ,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π 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 (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 =Fl 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二、功率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o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 =Fv 和F-f = ma 6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 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 ax υ,则f P /max =υ。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公式:mgh E P =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例题精析(附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某人用同样的水平力沿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推动一辆相同的小车,都使它移动相同的距离。两种情况下推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小车最终获得的能量分别为E1和E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W1=W2,E1=E2 B、W1≠W2,E1≠E2 C、W1=W2,E1≠E2 D、W1≠W2,E1=E2 2.物体只在重力和一个不为零的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分别做了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种运动.在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 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 C.由于该拉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不明确,所以不能确定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D.三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 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F阻恒定.则对于小球的整个上升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球动能减少了mgH B.小球机械能减少了F阻H C.小球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小球处于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小球在向右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增加 C.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 D.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AB段是倾角为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相切的一小段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A点从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物体,使它缓慢地由D点回到A点,设物体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A点到CD间的竖直高度为h,CD(或BD)间的距离为s,求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为多少 2.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拴在水平轴O上,另一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绳位于 水平位置并且绷紧,如下图所示.给小球一个瞬间的作用,使它得到一定的向下的初速度. (1)这个初速度至少多大,才能使小球绕O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2)如果在轴O的正上方A点钉一个钉子,已知AO=2/3L,小球以上一问中的最小速度开始运动,当它运动到O点的正上方,细绳刚接触到钉子时,绳子的拉力多大 3.如图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1.8m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基础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 旋转的是( ). A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B .大风车的转动 C .电风扇叶片的转动 D .时针的转动 2、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 的是( ). A .33a b +<+ B .22a b -<- C .77a b -<- D . 55a b < 3、下列各组中,不是.. 二元一次方程25x y +=的解的是( ). A .12x y =??=? B .2 1.5x y =??=? C .61x y =??=-? D .92x y =??=-? 4、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 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 B .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C .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 5、如果不等式组???≤->m x x 2 的整数解共有3个,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

8、如图,AB∥CD,DE⊥CE,∠1=34°,则∠DCE的度数为() A.34° B.56° C.66° D.54° 9、如图,直线AB∥CD,∠C=44°,∠E为直角,则∠1等于() A.132° B.134° C.136° D.138° 10、若方程组的解满足x+y=0,则a的取值是() A.a=﹣1 B.a=1 C.a=0 D.a不能确定 11、若AD∥BE,且∠ACB=90°,∠CBE=30°,则∠CAD的度数为() A.30° B.40° C.50° D.60° 12、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 (a+b)2=a2+2ab+b2 (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 … 请你猜想(a+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是() A.36 B.45 C.55 D.66 13、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k的值为() A.﹣ B. C. D.﹣

机械能守恒定律高考专题复习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考纲要求: 1.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一Ⅰ级 2.重力势能、重力做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一Ⅱ级 3.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识达标: 1.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 无关.只取决于 2 重力势能;表达式 (l )具有相对性.与 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改变与此 (2)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表达式 .重力做正功时. 重力势能 .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 . 3.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对 ,因而具有 . 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跟 有关 4.机械能.包括 、 、 . 5.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系统只 或 做功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 确定研究过程 (2)明确运动过程中的 或 情况.判定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3)选取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经典题型: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有可能发生的是 A 、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可变化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D 若重力势能变化.则机械能变化 2.质量为m 的小球.从桌面上竖直抛出,桌面离地高为h .小球能到达的离地面高度为H , 若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气阻力 则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h ) 3.如图,一小球自A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 到B 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 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 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 在小球由A -B —C 的运动过程中 A 、小球和弹簧总机械能守恒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 C 、小球在B 点时动能最大 D 、到C 点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4、如图,固定于小车上的支架上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线长为L .小车以速度V 0做匀 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碰到障障碍物而停止运动时.小球上升的高度的可能值是. A. 等于g v 202 B. 小于g v 202 C. 大于g v 202 D 等于2L A B C

(完整版)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B 、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 、一对平衡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D 、一对摩擦力做功之和一定为负值 2、如图所示,一块木板可绕过O 点的光滑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木板上放有一木块, 木板右端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转动到虚线位置,木块相对木板不发生滑动.则在此过程中( ) A .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不做功 B .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做负功 C .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做功 D .F 对木板所做的功等于木板重力势能的增加 3、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 0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进行竖直上抛、沿光滑斜面上滑和斜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它们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分别用H 1、H 2和H 3表示,则( ) A .H 1=H 2=H 3 B .H 1=H 2>H 3 C .H 1>H 2>H 3 D .H 1>H 2=H 3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 时,转动半径为R ,当拉力逐渐减小到F 4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 为2R ,则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绝对值是( ). A.FR 4 B. 3FR 4 C.5FR 2 D .0 5、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出发以g /2的加速度竖直下降h ,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21mg h ②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 1 mg h ③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 1 mg h ④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 h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如图所示,重10 N 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 点由静止下滑,到b 点接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c 点开始弹回,返回b 点离开弹簧,最后又回到a 点,已知ab =0.8m ,bc =0.4m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滑块动能的最大值是6 J B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6 J C .从c 到b 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是6 J D .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重难点解析 第七章 课文目录 1.追寻守恒量 2.功 3.功率 4.重力势能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重点】 1、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2、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3、理解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功率的两个计算式; 4、正确计算物体或物体系的重力势能,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 5、探究弹性势能公式的过程和所用方法。 6、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7、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8、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 械能是否守恒。 9、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难点】 1、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 2、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4、灵活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5、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
6、图像法寻求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8、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9、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一、追寻守恒量 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势能的概念可知: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故重力势能的 大小与物体的位置的高低有关.物体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位置越低,重力势能越小. 不同的物体,其重力势能的大小还与物体质量(或重力)有关. 2.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精选文档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分类例题

一、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判断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有两种方法:(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媒质阻力和摩擦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四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 包括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上抛;斜下抛;平抛,只要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不计。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就只受重力作用,也只有重力做功,通过重力做功,实现重力势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等量转换,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 在固定光滑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 在固定的光滑圆弧上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始终沿圆弧的法线方向而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故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和固定的光滑圆弧类一样,小球在绕固定的悬点摆动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悬线的拉力自始至终都沿法线方向,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而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作题方法: 一般选取物体运动的最低点作为重力势能的零势参考点,把物体运动开始时的机械能和物体运动结束时的机械能分别写出来,并使之相等。 注意点:在固定的光滑圆弧类和悬点定的摆动类两种题目中,常和向心力的公式结合使用。这在计算中是要特别注意的。 习题: 1、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三根长度不等的细线上,分别把悬线拉至水平位置后轻轻释放小球,已知线长L a L b L c,则悬线摆至竖直位置时,细线中张力大小的关系是() A T c T b T a B T a T b T c C T b T c T a D T a=T b=T c 4、一质量m = 2千克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高h = 3.5米高处由静止滑下斜面底端紧接着一个半径R = 1米的光滑圆环(如图)求: (1)小球滑至圆环顶点时对环的压力; (2)小球至少要从多高处静止滑下才能越过圆环最高点; (3)小球从h0 = 2米处静止滑下时将在何处脱离圆环(g =9.8米/秒2)。 二、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两个方面 (1)系统以外的力是否对系统对做功,系统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增加,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减少。不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变。 (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不能使其它形式的能参与和机械能的转换。 系统内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三类: 1)刚体产生的弹力:比如轻绳的弹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等 2)弹簧产生的弹力:系统中包括有弹簧,弹簧的弹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弹性势能参与机械能的转换。 3)其它力做功:比如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摩擦力对系统对功等。 在前两种情况中,轻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做功,使机械能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进行等量的转移,系统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计算题100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计算题100题(无答案)

七年级下册计算题100题强化训练 姓名: 1、 计算: 201420 1 (1)()(3.14)2 π--+--- 2、计算: ()()2 22 2 2 3366m m n m n m -÷-- 3、先化简再求值 (5x 2y 3﹣4x 3y 2+6x )÷6x ,其中x=﹣2,y=2 4、计算:()()() 2 211x x x +--+ 5、若2 (3)(4) mx x x -+的积中不含2 x 项,求m 的值. 6、化简再求值:()()x x y x x 2122 ++-+,其中251 =x ,25-=y 。 7、若4 =m x ,8 =n x ,求n m n m x x +-23和的值。 8、计算:); 12(6) 2(23 -+-x x x x 9、计算:(﹣4)2007×(﹣0.25)2008 10、计算:5 (a 2b -3ab 2)-2(a 2b -7ab 2) 11、化简求值: ,其中,. 12、计算: ()()x y x y -+-2 (x-y ) 13、化简求值:2 (21) 4(1)(2) x x x --+-,其中2x = ) 4)(() 2(2 b a b a b a ---+2012 =b

14、计算:() ()2 2012 011 3.142π-?? -+--- ??? 15、计算:()()() 2112 +--+x x x 16、化简并求值:()()()() 2 2 12+++---a b a b a b a ,其中12 a =,2-= b 。 17、计算:4562﹣457×455. 18、计算:(x ﹣y )3÷(y ﹣x )2 19、计算:a 2?a 4+(﹣a 2)3 20、化简并求值:[(3x+2y )(3x ﹣2y )﹣(x+2y )(5x ﹣2y )]÷4x 21、化简并求值:(3a ﹣b )2﹣3(2a+b )(2a ﹣b )+3a 2,其中a=﹣1,b=2. 22、计算:() () 2 2 3222xy y x ÷- 23、计算:) 3()()3(243 2 2 b a ab b a ÷?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B. 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C.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做正功 D. 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可能不为0 2.一个人站在高出地面h 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率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 .mgh B .mgh /2 C . 2 1mv 2 D . 2 1mv 2 -mgh 3.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则它们从抛出到落地( ) ①运行的时间相等 ②加速度相同 ③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④落地时的动能相等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水平面上甲、乙两物体,在某时刻动能相同,它们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停下来.图7-1中的a 、b 分别表示甲、乙两物体的动能E 和位移s 的图象,则( ) 图7-1 ①若甲、乙两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甲的质量较大 ②若甲、乙两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乙的质量较大 ③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④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 A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小 B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增加 C .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不一定增加 D .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6.自由下落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开始,到压缩弹簧有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少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 C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小球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7.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以a =2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h 高度的过程中,物体的( )

新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整式专题 一、精心选一选!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954a a a =+ (B )33333a a a a =?? (C)954632a a a =? (D)743)(a a =- 2、设 A b a b a +-=+22)35()35(,则=A ( ) (A)ab 30 (B)ab 60 (C ) ab 15 (D )ab 12 3、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这就是“纳 米技术”,已知1纳米=000000001.0米,则2.25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米 A、2.25×109 B 、2.25×108 C 、2.25×10-9 D 、2.25×1 0-8 4、已知===-b a b a x x x 23,5,3则( ) (A ) 2527 (B ) 10 9 (C) 53 (D ) 52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cm 2,面积相应增加了232cm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 长为( ) (A )6c m (B)5cm (C )8cm (D)7cm 6、( 122)22+-=÷xy y x xy ,括号内应填的多项式为( ) (A )322342y x y x - (B)y x -2 1 (C)xy y x y x 2423223+- (D)121+-y x 7、一个多项式的平方是22124m ab a ++,则=m ( )。 (A) 29b (B) 23b - (C) 29b - (D) 23b 二、耐心填一填! 8 、计算:()[]()=-?÷-4212452a a a . 9、计算:=?-20032001200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