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流管理基础》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同时面向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物流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业务、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现代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和主要领域。本课程强调理论层面的介绍,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操作层面涉及较少。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的相关概念,了解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熟悉物流企业作业管理与运作,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现代物流的总体框架有所掌握,为下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管理知识,就企业管理中的实际业务进行规范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1/12。所有实践教学全部采取随堂的方式进行,无独立实践项目。各随堂实践项目的要求,在本大纲相关专题部分体现,不单独列出。实践方式,根据条件准备情况,可以组织企业现场教学,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物流企业视频材料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对给学生打下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环节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应强化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目标,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业务及特点,强调对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以及利用各重要知识点结合现代物流企业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形成的提升。在课堂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学实践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注重体现教学的重点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层面的讲解,同时为避免理论的空泛和理解上的偏差,应注意采用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开展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避免灌输式教学,避免让学生背记大量的尚未理解的教条,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以及企业实践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现代物流体系的基本构成,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及总体趋势。

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地了解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构成与运作,了解国际物流的部分业务操作,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更准确地理解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总体趋势。

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该课程作为物流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新知识量大,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每一专题的重点知识进行讲授;

2、该课程要求将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备课中注意收集物流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及物流管理领域的最新应用理论,并将其转化为知识点,在教学中及时补充;

3、课堂讲授以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要结合实例,避免空泛;对原理的介绍,要结合企业运作实例,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和点评。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该课程需要根据条件安排企业实践环节。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取分专题多次赴企业开展现场教学,或者多专题合并一次赴企业开展综合性现场教学的方式组织;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物流企业视频材料的方式实施。

五、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40% :60% ,其中平时成绩40分(个人平时课堂表现10分+出勤10分+实践教学效果与报告10分+作业完成情况10分),期末考试60分。

2、平时考核包括:课堂互动考核方式、实践与作业考核方式

3、计分方式:百分制

4.考试组织形式及要求: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5.命题要求:多种题型,以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考核为核心。

6、考核类型:考试。

7、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注重过程检查,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

六、教材、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现代物流概论》,孟祥成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9

本教材为我院参与编写,内容比较切合我院该课程教学要求。

参考教材:

1、《现代物流概论》,吴清一主编,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2第二版

2、《物流管理基础》,曾剑等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第三版

七、课程教学内容提纲及各专题模块时间分配

(章节课时数=课堂理论+课堂实验,不包含课外实践、作业)

第一部分绪论

[学时分配] 2课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1、当前国际及国内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

2、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及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基本要求、学习方法介绍

[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及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本课程的学习基本要求、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学习方法

2.熟悉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3.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部分现代物流基础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1、物流的概念及概念的发展历程

2、现代物流发展的阶段划分

3、现代物流的分类

4、现代物流的增值效用

5、物流的价值发现

6、现代物流的特征

7、中外物流的发展介绍

[教学重点]

1、物流的概念

2、现代物流的分类

3、现代物流的增值效用

4、物流的价值发现

5、现代物流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现代物流的增值效用

2、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的发现

[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的概念

2、掌握现代物流的分类

3、掌握现代物流的增值效用

4、掌握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的含义

5、熟悉物流价值的发现

6、熟悉中外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了解有关物流概念的发展历程

8、了解现代物流发展的阶段划分

第三部分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企业现场教学)=8课时[主要内容]

1、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体系

2、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3、仓库的功能,仓储合理化

4、装卸搬运的概念、意义及其作业构成

5、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6、包装合理化的要求

7、包装的概念及其在物流中作用

8、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9、配送的概念及特点,配送的种类,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其功能

10、物流信息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重点]

1、运输方式及特点

2、仓库的功能

3、装卸搬运的作业构成

4、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5、包装合理化的要求

6、包装在物流中作用

7、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8、配送的概念及特点

9、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其功能

10、物流信息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难点]

1、五种运输方式的适用性及成本比较

2、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3、配送的概念及特点

4、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教学要求]

1、掌握运输方式及特点

2、掌握仓库的功能

3、掌握装卸搬运的作业构成

4、掌握包装在物流中作用

5、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6、掌握配送的概念及特点

7、熟悉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体系

8、熟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9、熟悉包装合理化的要求

10、熟悉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其功能

11、熟悉了解物流信息的特点

12、了解物流信息的定义

13、了解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14、了解仓储合理化的途径

15、了解装卸搬运的概念、意义

16、了解包装的概念

17、了解配送的分类

[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参观物流企业(或观看介绍现代物流企业的视频材料)

项目实践目的:

1、配合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的构成的讲解,通过现场接触物流企业,实现感性认识与理

性认识的紧密结合;

2、通过结合现场的讲解,使有关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等方面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3、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初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及特点。

项目学时:2课时

第四部分物流系统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1、系统与系统工程

2、物流系统概念

3、物流系统功能

4、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

5、物流系统模式

6、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7、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8、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

9、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与特点

10、物流系统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系统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2、物流系统概念

3、物流系统功能

4、物流系统模式

5、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6、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7、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与特点

[教学难点]

1、系统与系统工程

2、物流系统内的制约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系统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2、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

3、掌握物流系统的功能

4、掌握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5、熟悉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6、熟悉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作用与特点

7、了解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8、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方法

第五部分企业物流管理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1、生产企业物流的含义

2、生产企业物流的结构和特点

3、流通企业物流的含义

4、流通企业物流的范围

5、企业采购流程及其特点

6、企业采购的原则

7、企业采购的主要模式

8、企业供应物流的含义与构成

9、企业供应物流的主要组织方式:与MRP、JIT生产相适应的

10、企业生产物流的含义与特征

11、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类型

12、企业生产物流的影响因素及要求

13、企业对生产物流的控制:推动式、拉动式

14、企业销售物流的含义

15、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模式及主要环节

16、分销需求计划(DRP)

17、回收物流的含义与特点

18、废弃物物流的含义与特点

19、企业组织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意义及环节

20、企业物流成本的含义

21、物流成本冰山学说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生产企业物流的含义

2、生产企业物流的结构和特点

3、企业采购流程及其特点

4、企业采购的原则

5、企业采购的主要模式

6、企业供应物流的主要组织方式:与MRP、JIT生产相适应的

7、企业生产物流的影响因素及要求

8、企业对生产物流的控制:推动式、拉动式

9、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模式及主要环节

10、回收物流的含义与特点

11、企业组织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意义及环节

12、企业物流成本的含义

13、物流成本冰山学说的内涵

[教学难点]

1、企业供应物流的主要组织方式:与MRP、JIT生产相适应的

2、物流成本冰山学说的内涵

3、企业对生产物流的控制:推动式、拉动式

[教学要求]

1、掌握生产企业物流的含义

2、掌握企业采购流程及其特点

3、掌握企业采购的原则

4、掌握企业对生产物流的控制:推动式、拉动式

5、掌握企业组织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意义及环节

6、掌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含义

7、掌握物流成本冰山学说的内涵

8、熟悉企业采购的主要模式

9、熟悉企业供应物流的主要组织方式:与MRP、JIT生产相适应的

10、熟悉生产企业物流的结构和特点

11、熟悉企业生产物流的影响因素及要求

12、熟悉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模式及主要环节

13、熟悉回收物流的含义与特点

14、了解流通企业物流的含义

15、了解流通企业物流的范围

16、了解企业供应物流的含义与构成

17、了解企业生产物流的含义与特征

18、了解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类型

19、了解企业销售物流的含义

20、了解分销需求计划(DRP)

21、了解废弃物物流的含义与特点

第六部分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1、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

2、物流业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3、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4、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5、第三方物流增长的障碍

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实施

7、第四方物流的功能

8、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9、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条件

10、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区别

[教学重点]

1、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

2、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4、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5、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6、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第三方物流增长的障碍

2、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3、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条件

[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

2、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掌握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4、掌握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5、熟悉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6、熟悉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7、熟悉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区别

8、了解物流业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9、了解第三方物流增长的障碍

10、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实施

11、了解第四方物流的功能

12、了解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条件

第七部分供应链管理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1、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2、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3、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4、供应链的特点

5、供应链的不同类别划分

6、供应链中的推动型和拉动型

7、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8、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9、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10、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11、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12、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3、供应链的特点

4、供应链中的推动型和拉动型

5、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6、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7、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8、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9、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3、供应链中的推动型和拉动型

4、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5、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教学要求]

1、掌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掌握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3、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推动型和拉动型模式

4、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的含义及原因、基本解决思路

5、熟悉供应链的特点

6、熟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7、熟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8、熟悉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关系

9、了解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10、了解供应链的主要分类

11、了解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12、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八部分国际物流介绍

[学时分配] 6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企业现场教学)=8课时[主要内容]

1、国际物流的概念

2、国际物流的特点与发展

3、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关系

4、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与模式

5、国际物流的成本核算方式介绍

6、国际物流合理化的措施

7、国际物流的基本业务

8、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

9、国际多式联运的含义、特点、构成条件及优越性

10、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11、当前几种主要的国际物流形式

[教学重点]

1、国际物流的概念

2、国际物流的特点与发展

3、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与模式

4、国际物流的基本业务

5、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

6、国际多式联运的含义、特点、构成条件及优越性

7、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国际物流的成本核算方式介绍

2、国际多式联运的含义、特点、构成条件及优越性

[教学要求]

1、掌握国际物流的特点

2、掌握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与模式

3、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含义、特点、构成条件及优越性

4、掌握了解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5、熟悉国际物流的概念

6、熟悉国际物流的基本业务

7、熟悉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

8、了解国际物流的发展

9、了解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关系

10、了解国际物流的主要成本核算方式

11、了解国际物流合理化的措施

12、了解当前几种主要的国际物流形式

[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参观国际物流企业相关业务(或观看国际物流企业相关业务视频)

项目实践目的:

1、配合国际物流的讲解,通过现场参观国际物流相关业务的操作,实现感性认识与

理性认识的紧密结合;

2、通过结合现场的讲解,使有关国际物流操作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3、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初步了解部分国际物流业务的运作及特点。

项目学时:2课时

二〇〇九年六月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近价值。 3、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现代物流的作用: A、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B、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客户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C、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D、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5、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 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7、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时间和地点 提供给客户。 8、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智 能化、集成化。 9、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10、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的四个领域:供应、生产、物流、需求。 11、供应链的四个流程: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点: A、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B、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C、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D、物流过程高度协调。 13、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4、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5、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A、合同承包; B、个性化服务; C、多样化、复杂性、随机性; D、规模化、专业化;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37)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 卷号:1237)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37)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3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分)1.国际物流的发展前提是( )。 A. 国际结算B.国际支付C.国际贸易D.国际交往2.在包装中,需要突出商标的包装是( )。 A.商业包装B.工业包装C.特殊包装D.组合包装3.在同样条件下,五种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的是( )。 A. 水上运输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管道运输4.补货作业的筹划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即“将待配商品放置在存取都方便的位置”和( )。 A.“缺货” B.“确保有货可配” C.“不许缺货” D.“不缺不补” 5.配送运输一般使用的运输工具是( )。 A. 电瓶车B.手推车C.汽车D.叉车6.将一定重量或数量的散状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或将可以相互拼凑以减少占用空间的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这种包装属于( )。 A.保护性包装B.节省空间包装C.方便作业包装D.集成性包装7.对物流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是( )的内容。 A.物流工作质量规范B.质量保证体系C.物流服务过程质量D.质量管理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8.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等子系统。 A.采购管理B.库存管理C.入库管理D.储位管理E.出库管理9.运输合理化的主要措施有( )。 A.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B.发展直达运输C.配载运输D.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E.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能10.盘点作业的内容有( )。 A.查数量B.查质量C.查人员责任D.查保管条件E.查成本效益11.流通包装的含义要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这四个方面是( )。 A.包装技法B.包装材料C.包装工具D.包装造型E.包装标志12.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管理基础3

1、DRP是()在流通领域中应用的直接应用结果。 A.SCM B.EDI C.MRP D.ERP 2、()物流服务有四个要素,即时间、可靠性、通讯和方便性。 A.销售 B.生产 C.供应 D.回收 3、期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然后以规定的订货周期为周期,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A.订货周期 B.提前期 C.时段 D.入库周期 4、定期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A.及时 B.周期性 C.随机性 D.定期 5物流现代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物流信息化 B. 物流装备现代化 C. 物流组织优化 D. 物流一体化 6、某种物资全年需要2880吨,企业仓库每10天向车间发一次料,以此间隔来安排进货,则该种物资的经常储备定额为()吨。 A.40 B.50 C.80 D.160 7、某种物资一年需购进3600件,单价25元/件,年储存费率为16%,每次订购费用50元,则该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为()。 A.300件 B.534件 C.750件 D.1039件 8、企业某种物资年采购总量3600件,单价每件200元,订购费用每次400元;该企业仓库年平均物资储存额500万元,年总储存费用80万元。则该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EOQ为()。 A.100件 B.150件 C.240件 D.300件 9、企业某种物资全年需要45000件,每月订购一次,保险储备天数为6天,备运时间12天,提出订购时的盘点库存量1500件,则下一个月的订购量为()。 A.7500件 B.4500件 C.3000件 D.750件 10、某种物资每月订购一次,平均一日需要量60件,保险储备量400件,备运时间7天,提出订购时盘点库存量800件,原订购下月到货的远期合同有500件,则该种物资下月的订购量为()。 A.1120件 B.1320件 C.2320件 D.2920件 11、某种物资每月需要900件,采用库存定量控制方法,EOQ为400件,最高储备量550件,备运时间6天,则订购点为()。 A.35件 B.150件 C.180件 D.330件 12、某种物资年采购总量10800件,经济订购批量(EOQ)为660件,保险储备天数为5天,采用库存定量控制法,则最高储备量为()。 A.510件 B.550件 C.770件 D.810件 13、采用库存定量控制,若备运时间里物资消耗速度大于预计的正常速度,或误期到货,则进货后的库存量()。 A.低于最低储备量 B.高于最低储备量 C.低于最高储备量 D.高于最高储备量 14、定期库存控制的经常储备定额等于()。 A.最低储备量和备运时间需要量之和 B.定期订购的订购批量 C.经济订购批量 D.进货周期物资需要量 15、企业某种均衡消耗物资采用定期控制方法,每月订购一次,计划年度预测需要量1512吨,保险储备天数8天,则该种物资的最高储备量为()。 A.92.4吨 B.134吨 C.159.6吨 D.213.8吨 16、定量库存控制方法适用于()的物资。 A.缺货损失大 B.必须严格管理 C.有保管期限制 D.需要量变动大 17、用库存定量控制,若备运时间里物资消耗速度大于预计的正常速度,或误期到货,则进货后的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及答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共7分) 1.在各种配送电心中,有长期储存功能的是( )。 A.储存型配送帆心B.加工型配送中心 C.零售商型配送中心D.流通型配送中心 2.顾客或物流经营者以外的第三方对物流经营者服务质量的评价表现为物流的( A.内在质量B.外在质量 C.相对质量D.绝对质量 3.在运输功能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两条基本原则是规模经济原则和( )。 A.可靠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 C.范围经济原则D.距离经济原则 4.对于地面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 A.水上运输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5.把一个代码转换为一定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是( )。 A.编码B.转换 C.解码D.还原 6.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和支柱是( )。 A.准时生产方式B.看板管理方式

C.混合物流D.共同物流 7.根据上下游生产的需要,将水泥拌成混凝土混合料,改变了以粉状水泥供给用户的习惯作法,这种加工属于( )。 A.保护性加工B.提高物品利用率的加工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D.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加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8.配送管理的三个阶段是( )。 A.调研阶段B.计划阶段 C.试验阶段D.实施阶段 E.评价阶段 9.下列物流中,属于微观物流的有( )。 A.绿色物流B.供应物流 C.生产物流D.xx物流 E.国际物流 10.入库作业的原则有( )。 A.集中作业B.保持顺畅 C.合理安排D.订单跟踪 E.成本节约 11.物流内在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 A.质量保证体系B.物流环境质量 C.物流工作规范D.质量管理制度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我们确立《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拓展,彻底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育学生具备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职业素养,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Right Product,Right Time,Right Quantity,Right Quality,Right Status,Right Place)要求是指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实现总成本最小。一流的员工来自一流的职业素养,我们重点培育学生具备物流管理6R服务规范的职业素养,处处以成本为核心做好物流管理,爱岗敬业,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自己赢得机会。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英语的灵活应用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ok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模拟试卷 一,多选题(10*2=20分) 1.根据物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第一代至第五代物流,又分别称之为 . A.原始物流 B.人工物流 C.机器物流 D.集成物流 E.自动货物流 F.智能物流 G.现代物流 2.根据物品地理位置的不同,获取空间价值的途径有: . A.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B.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C.从廉价生产场所流向高价消费场所 D.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集中消费场所 E.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3.衡量物流质量管理的三个方面是。 A.物流效益 B.物流费用 C.物流效率 D.物流时间 E.物流速度 4.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

A.供应链管理功能 B.“门到门”服务功能 C.供应链新建功能 D.运输一体化功能 E.供应链再造功能 5.货物运输交接有关国际公约有等。 A.《海牙规则》 B.《维斯比规则》 C.〈〈汉堡规则〉〉 D.〈〈华沙公约〉〉 E.〈〈海牙议定书〉〉 的基本任务是编制原材料及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所依据的是。 A.采购任务单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清单 D.库存信息 E.生产任务单 7.要计算某项物料的净需求量,需要知道。 A.毛需求量 B.已分配量 C.安全库存量 D.计划收到量 E.现有库存量 8.决定配送的关键是。 A.分拣 B.配货 C.加工 D.包装 E.运输 9.网络经济特性又称为,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网络其他人的数量。 A.网络效应 B.网络内部性 C.网络外部性 D.供方规模经济 E.需

方规模经济 10.所谓供应链,是将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 A.供应商 B.制造商 C.分销商 D.零售商 E.消费者 二、单选题(60×1=60分) 1.美国商学院教授麦克尔,波物在<<竟争优势>>是提出的令人信服地解释了物流在企业降低成本和形成差异化战略方面的贡献。 A.物流冰山说 B.黑大陆说 C.价值链模型 D.物商分离 2.客户服务是指“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它整合及管理在预先设定的,即服务组合中客户界面的所有要素”。 A.最优服务 B.最优成本 C.最低成本 D.最高费用 3.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当是反映使用价值的。 A.数量 B.质量 C.仓储劳动 D.物料消耗 4. 是最为频繁的物流活动。 A.运输 B.配送 C.仓储 D.装卸搬运 5.决定配送水平的送键是 . A.分拣与配货 B.准时与即时 C.速度与服务 D.成本与效益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物流管理(L o g i s t i c s M a n a g e m e n t)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

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配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物流专业 学分: 3.0 先修课:物流管理概论 学时: 72 后续课:供应链管理 制定人:苗壮制定时间:2011.5 二、课程性质 《配送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企业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配送中心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程符合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本课程的重点是配送中心的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学会备货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包装管理、存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送货管理、退货管理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等操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网络中的枢纽,也是流通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设施之一。配送中心由于投资巨大,营运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其规划设计和管理系统动作的好坏对物流配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配送中心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能对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订单处理、集中分货、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入库登记、库存管理、统计管理、统计查询、拣选、分类、盘点和编制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并实施有效的运营。 配送中心在物流业中作用极大,加速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超市连锁系统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减少了仓库面积,节约了土地面积、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配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物流专业 学分:先修课:物流管理概论 学时: 72 后续课:供应链管理 制定人:苗壮制定时间: 二、课程性质 《配送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企业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配送中心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程符合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本课程的重点是配送中心的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学会备货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包装管理、存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送货管理、退货管理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等操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网络中的枢纽,也是流通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设施之一。配送中心由于投资巨大,营运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其规划设计和管理系统动作的好坏对物流配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配送中心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能对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

工、配送、信息处理、订单处理、集中分货、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入库登记、库存管理、统计管理、统计查询、拣选、分类、盘点和编制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并实施有效的运营。 配送中心在物流业中作用极大,加速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超市连锁系统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减少了仓库面积,节约了土地面积、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具体目标: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总结工作结果 的能力;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 (2)知识目标 本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配送中心的运营与管理。共分为十一章,具体有:配送中心概述、配送中心的地位及作用、配送中心的功能、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及配送模式、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装卸搬运系统、配送中心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本书还配有多媒体助学课件。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确定一定的载体,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几 个大的基本模块) (1)设计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个课程内容,以南博学院图书馆为载体,将课程分为11个基本模块。 (2)模块设计表: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解释五: (1)日本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1981》中的物流概念:“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物流管理基础

1.在五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慢的是(水上运输 2.补货作业的筹划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确保有货可配 3.物流外在质量主要包括服务过程质量和( 服务形象质量 4.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 20世纪80年代 5.具有最高现代化程度的配送中心是( 专业物流型配送中心 6.从加工对象上看,流通加工的对象是()。 商品 7.在物流系统中,既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又是作为一个为物流系统整体服务的辅助系统的子系统是()。信息子系统 8.对于配送合理化而言,供应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志,供应保障标志的指标包括 ABD 9.物流系统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是( ABE 10.运送子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BCDE 1 1.流通包装的含义要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这四个方面是( ABDE 12.物流服务质量的内容有( ABC

13.影响入库作业的因素有( ABCE 1.在运输线路选择中,非成本因素是指与成本元直接关系,不影响企业成本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 在运输线路选择中,非戚本因素是指与戚本无直接关系,但能影响企业戚本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 2.集装箱运输方式有整箱和拼箱两种。( 3.划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意义在于正确预见各种可能存在的间接费用,并在恰当时候进行分摊。( 4.按照配送中心的功能,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按照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5.没有物流信息子系统的有效运用,就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 6.绿色流通包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变消费者流通包装为专业集中流通包装,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流 通包装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7.中枢通道应经过厂房的四周,且尽量直穿,使开始及结束在仓库的出人口。( 中枢通道应经过厂房的中央,且尽量直穿,使开始及结束在仓库的出人口。 2 1.简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五个方面 (1)系统化趋势。形成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社会系统。 (2)信息化趋势。借助于代码、数据库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电子化。 (3)专业化趋势。生产企业逐渐将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 (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22.简述不合理配送的主要表现形式。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流管理基础》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同时面向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物流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业务、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现代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和主要领域。本课程强调理论层面的介绍,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操作层面涉及较少。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的相关概念,了解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熟悉物流企业作业管理与运作,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现代物流的总体框架有所掌握,为下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管理知识,就企业管理中的实际业务进行规范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1/12。所有实践教学全部采取随堂的方式进行,无独立实践项目。各随堂实践项目的要求,在本大纲相关专题部分体现,不单独列出。实践方式,根据条件准备情况,可以组织企业现场教学,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物流企业视频材料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对给学生打下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环节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应强化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目标,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业务及特点,强调对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以及利用各重要知识点结合现代物流企业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形成的提升。在课堂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学实践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注重体现教学的重点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层面的讲解,同时为避免理论的空泛和理解上的偏差,应注意采用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开展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避免灌输式教学,避免让学生背记大量的尚未理解的教条,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以及企业实践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完整版)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系___专业___姓名__班级___成绩___ 一、名词解释(共10题 20分) 1、物流标准化 2、物流管理 3、“四号定位”法 4、流通加工 5、企业物流 6、第四方物流 7、EDI 8、物流信息技术 9、供应链管理 10、储存合理化 二、单选(共10题 10 分) 1、()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发生的物流活动,带有自身特殊制约的因素。 A、特殊物流B、一般物流C、企业物流D、区域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是() A、包装最简便B、配送合理化C、运费最省D、企业整体最优3、下列对物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流体系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存在 B、物流体系存在一定的目标 C、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求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D、物流系统按一定标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是对物流活动或功能要素的管理 A、物流作业管理 B、物流组织管理 C、物流成本管理 D、物流战略管理 5、电子数据交易的英文缩写为() A、EOS B、EDI C、VMI D、GPS 6、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是() A、适于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B、适于长距离的杂货小件运输 C、适于短途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D、适于短途的杂货小件运输 7、物流的两大支柱是运输和() A、储存 B、包装 C、搬运 D、配送 8、适用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散粒货物的装卸搬运方式是() A、连续装卸 B、间歇装卸 C、垂直装卸 D、水平装卸 9、流通加工是() A、生产加工的补充与完善 B、残次品的返工 C、回收旧货的改造 D、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再加工 10、ERP的全称是()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二章物流基本活动 第三章物流管理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它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身,物流虽然包含在电子商务之中,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却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略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高低已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货物运输配送更快捷、高效,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1 物流的定义 当前国内外对物流定义很多,它们各有侧重,有的偏重物流系统组成,有的强调物流功能要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定义为: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 物流的分类 物流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如果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则物流可被划分为: 1) 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它是一个整体的物流系统。 2) 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内部范围内物品的流动活动。它又可以区分为五个具体的物流活动,即: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3 供应链概念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共7分) 1.在各种配送电心中,有长期储存功能的是( )。 A.储存型配送帆心 B.加工型配送中心 C.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D.流通型配送中心 2.顾客或物流经营者以外的第三方对物流经营者服务质量的评价表现为物流的( A.内在质量 B.外在质量 C.相对质量 D.绝对质量 3.在运输功能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两条基本原则是规模经济原则和( )。 A.可靠性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范围经济原则 D.距离经济原则 4.对于地面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 A.水上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5.把一个代码转换为一定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是( )。 A.编码 B.转换 C.解码 D.还原 6.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和支柱是( )。 A.准时生产方式 B.看板管理方式 C.混合物流 D.共同物流 7.根据上下游生产的需要,将水泥拌成混凝土混合料,改变了以粉状水泥供给用户的习 惯作法,这种加工属于( )。 A.保护性加工 B.提高物品利用率的加工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 D.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加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8.配送管理的三个阶段是( )。 A.调研阶段 B.计划阶段 C.试验阶段 D.实施阶段 E.评价阶段

9.下列物流中,属于微观物流的有( )。 A.绿色物流 B.供应物流 C.生产物流 D.城市物流 E.国际物流 10.入库作业的原则有( )。 A.集中作业 B.保持顺畅 C.合理安排 D.订单跟踪 E.成本节约 11.物流内在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 A.质量保证体系 B.物流环境质量 C.物流工作规范 D.质量管理制度 E.历史质量 12.运送子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 A.运载工具子系统 B.运送线路子系统 C.交通控制子系统 D.维修养护子系统 E.管理指挥子系统 13.流通包装的类型有:( )。 A.稳定性包装 B.保护性包装 C集成性包装 D.支撑性包装 E.识别性包装 三、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表述改正过来(每小题3分,共21分) 14.运输在直接使用环境资源方面,主要是指由于运输造成拥挤、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而产生的环境费用。( ) 15.流通加工的结果表现为增大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了供需双方的效益与效率。 ( ) 16.物流业是物流活动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 ) 17.物流设计质量主要是指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作业构成的设计质量。( ) 18.现在存储区的设计趋向于通道变宽,堆码高度降低,因为这样可以缩短摆放和提取货物的时间。( ) 19.通过集中库存使生产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效的配送工作是其前提。( ) 20.物流效率的发挥依赖于物流线路的位置和功能配置。(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二、课程目标 (2) (一)专业知识目标 (2) (二)职业能力目标 (2) (三)职业素质目标 (3) (四)方法能力目标 (3) (五)社会能力目标 (3)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4)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4)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5) 四、课程实施 (9)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1) (一)硬件条件 (11) (二)师资条件 (11) (三)教材编写 (12)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12) 七、参考文献 (12) 八、其他说明 (13)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90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课程是农村电气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物流企业可户服务管理、物流企业人员管理、物流企业设备管理、物流企业货品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物流企业基层管理的初步能力和物流企业工作流程的系统管理模式与方法,使学生能在物流企业基层管理中从事实务操作。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销售物流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是物流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物流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物流机械设备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技术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个合理安全的运用物流企业管理在物流当中合理的运用,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