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痛点推拿

压痛点推拿
压痛点推拿

压痛点推拿

一、压痛点(tender point)

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

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

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压痛点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

激痛点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

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

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

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未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疼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

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

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

肢的背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

区。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

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

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9、晚期病例,当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疼痛经久未愈,会致使疼痛反应区或疼

痛传导区中受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就形成了继发性压

痛点,此时单独针对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进行治疗是无济于事的。只有

先针对远原发性压痛点,以后再针对继发性压痛点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的

目的。

二、传导痛

1、“牵涉痛”的发病机制建立在椎管内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基础上。

2、“传导痛”的发病机制却建立在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基础

上。

3、梨状肌处于臀部的深部,当一般的急性损伤的外力或慢性劳损的牵拉性刺激

作用于臀部时,首当其冲的是局部皮肤、浅层的皮下组织和臀肌,而深层的梨状肌

受影响最小,多不易受累。针刺验证明确了常见的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干的粘连属继

发性病理改变;随着原发性疼痛的治愈,继发性病理变化也可逐渐自行消失。

4、古人的理论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建立在对应补偿

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两种学说的基础上的。

5、压痛点检查是软组织外科学最为重要的基本功,必须完全认识压痛点的性

质、分布部位及其传导循行规律,全面掌握和正确使用压痛点的检查方法,在临床

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敢于创新。

三、检查

1、滑动按压——用拇指末端符合末节指骨顶端的某一着力点,在压痛点上适度

压紧,并作小幅度的左右或上下快速度的滑动。

2、检查者在压痛点上滑动按压时,第一指掌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均应一起制

动,使上肢成为一曲或伸直丝毫不动的杠杆,当检查者探索压痛点并在其上滑动按

压时,只能利用肩关节的活动起作用,而不能利用指间关节、指掌关节、腕关节或

肘关节的活动。

3、检查压痛点的关键在于准。即选准压痛点、压准压痛点。在准的基础上,无

须化大力气,可以引出剧痛反应。病人觉得有几十斤重的压力施加于压痛点上,难

以忍受时,说明操作者的准起的作用。

4、应该指出:头颈、躯干前部和四肢的原发性软组织损害是比较少见的,它们

的酸、胀、重、麻、痛及其多种不适征象多属躯干后部软组织损害向外周传导的继

发征象或由此而形成的继发性软组织损害的局部征象。

5、临床上缺乏主诉的疼痛,这类压痛点称潜性压痛点;受体内的内部因素和外

界因素的刺激而诱发的,可使潜性压痛点出现主诉疼痛者,这类压痛点称显性压

痛点。

颈椎后关节突推拿

用拇指尖在上斜方肌与颈7横突背侧面之间相对地向内插入,用指尖按住颈7后

关节突,自下向上滑动按压直至颈2后关节突。

应该注意:颈6—胸2后关节软组织附着处损害是颈背肩臂部酸胀重麻痛的主要

发病部位之一,检查时,不要遗忘。

颈椎板压痛点:多裂肌、旋椎肌。

项颈僵和局限痛。

也可以理解为:用食指和拇指提起上斜方肌,食指插入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之

间,拇指迅速插入食指的位置,往后拉的同时向脊柱中线45度方向相对按压,停

顿2秒钟,两拇指向前方顶住横突的后端,用力推动,活动(移动)按压,顺着颈

椎的椎板和小关节到第2颈椎椎板和小关节处。

斜方肌等处推拿

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上斜方肌

肩胛沉重、不适和酸痛、颈后外上方痛。

用拇指尖作滑动按压。

上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端推拿

肩胛背三肌推拿

1、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冈下肌

肩胛不适和酸痛,肩胛活动发响。

用左手第2——5指端扣住肩胛骨脊柱缘,拇指尖在冈下窝,作滑动按压,以冈

下窝中央部位的压痛最为敏感。

冈下肌推拿

冈下肌推拿肩胛冈下缘沟中推拿

2、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大圆肌。

用左手的第2—5指端按住脊柱缘,当左尖沿腋缘背面的小圆肌附着处的压痛点、下移到大圆肌分别滑动按压。

小园肌和大园肌

3、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继发肩胛下肌肩胛下窝附着处损害引发:

3—1、所谓“肩关节周围炎”,多伴有同侧背部软组织损害,其原发性病灶

在于肩胛骨骨面三肌附着处而不是整个肩关节。通过肩胛背三肌附着处的压痛点

行压痛点推拿解除痉挛后,可立刻消除所有征象。

3—2、向前传导,类似真正的冠心病的征象,常误作“冠心病”;“肋软骨

炎”。

3—3、向肩前传导,引出喙突或肱二头肌长头处痛,局部形成高度敏感的压

点。常诊断为“原发性肩胛骨喙突炎”或“原发性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3—4、传导到上臂,引出上臂痛、麻木等征象。

3—5、传导到肘内方或肘外方。若疼痛经久不愈,肘部形成了继发性无菌性炎

症病变,则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原发性压痛点上任何治疗仅能减轻肘部征象而

不能根治,针对肘关节内外侧的继发性病变软组织进行治疗。

3—6、严重病例引出上肢征象(前臂、腕、手、指的传导痛),肩胛骨背面压

痛点上推拿可加重上肢的传导征象家,治疗完毕后,征象随之立刻消失。

肱三头肌长头推拿

肱三头肌长头肩胛盂下唇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

腋窝痛、肩关节前方痛和后方痛、外展功能受限,向下引出上肢传导征象。

拇指尖按住肩胛盂下唇滑动按压。

肱三头肌长头推拿

跗骨窦压痛点:在踝关节外下前的跗骨窦中有一块脂肪垫,附着于窦四周的

骨骼和韧带上。

踝关节外下前方痛。

用拇指尖针对跗骨窦脂肪垫作深入的滑动按压。

跗骨窦脂肪垫示意图 2、内踝后下方压痛点:胫骨后肌腱在胫骨内踝沟的腱鞘中通过。

内踝后下方痛,称为原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若因股收肌群上端或下端骨

骼附着处损害的传导痛经久不愈,继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疼痛可向下传

导,引起根骨内侧痛;再向前传导,引起前足内侧、跟底内侧和拇趾的痛、麻干,

影响行走。

用拇指尖嵌入内踝沟,自内踝后方、下方直至前方作滑动按压。

3、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在腓骨外踝后下方的总腱鞘中通

过。外踝后下方痛,称为原发性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若因腰臀部软组织骨骼附

着处损害的传导痛经久不愈,继发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

根骨外侧痛;再向前传导,引起前足外侧、足背外侧和小趾传导,引起继发行痛、

麻感、麻干,影响行走。

用拇指尖嵌入内踝沟,自内踝后方、下方直至前方作滑动按压。

内踝后下方和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同时并发时,两者向下的传导痛可以汇集于

跟骨底中央部引起跟底痛。常误诊断为“跟骨骨刺痛。

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脂肪损害的区域

若是髌下脂肪垫损害的传导痛,需对其进行治疗,立即消失跟底痛。单独的内踝

后下方或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只能引起跟底内侧痛或外侧痛而不可能引起足底

痛,通过单侧治疗,可解除各自的跟底旁侧痛。

拇指腱鞘炎的推拿

宣老生前最后一次压痛点推拿讲习班中说道:2000年他在撰写《宣蛰人软组织

外科学》时,患了严重的拇指腱鞘炎,他就坚持每天自我推拿,大约20来次,终

于彻底治愈,至今8年尚未复发,现在仍然每天坚持数万字的写作。

自我治疗腱鞘炎

自我治疗腱鞘

炎为患者治疗腱鞘炎(1)

跟骨痛推拿

1、跟底压痛点;跖腱膜跟骨附着处。误诊断为:“跟骨骨刺痛”。

跟底痛实属髌下脂肪垫损害向后下的传导痛或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向下的传

导痛汇集于跟底部的临床表现。

令助手用拇指尖按压跟底引出剧痛后,保持压力不变,检查者用拇指尖按压髌尖

粗面引出剧烈的髌下脂肪垫痛而使跟底压痛立即消失;如无效者,检查者用双拇指

间分别按压内踝沟和外踝后下方总腱鞘引出剧烈的踝痛,就使跟底的压痛立即消

失,放松按压,跟底的压痛就立即重显。

笔者还未遇到治疗无效的病例。所以跟骨痛纯属上述上下两处软组织损害的传导

征象,并非原发性跟骨部软组织损害所致,更与跟骨骨赘无关。

“跟骨骨刺痛”的鉴别诊断和推拿

2、跟结节的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腱附

着于跟结节,跟腱前方有一脂肪垫。

出现踝后方痛。

用拇指尖沿跟腱后侧直至其跟结节附着处作滑动按压。查得跟结节、跟腱滑囊、

跟腱鞘的压痛点;在用拇指尖由跟腱前外(内)方指向踝后关节囊深压病变脂肪垫

跟腱,查得:跟腱前脂肪垫压痛点。

跟腱前脂肪垫损害也常与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并存。

跟腱前脂肪

内外踝后下方脂肪

临床常见的严重踝关节痛多属踝前方关节囊附着处损害、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

害、跗骨窦脂肪垫损害和跟腱前脂肪垫损害的组合,可分别诊断为:原发性或继发

性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害。

坐骨大切迹后缘、中缘压痛点和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口处推拿

均会引起臀痛和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前者系原发性病变和原发性疼痛,后

者是继发性病变和继发性疼痛,治愈前者压痛则后者压痛自行消失。

前者在臀中部用拇指尖向前向上深压坐骨大切迹的后缘、中缘以及内后缘内中缘

的骨面作纵行滑动按压。

坐骨大切迹处推拿

操作(1)操作(2)

后者向下移动约一横指宽处,即为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口处压痛点。

臀中肌和臀小肌交接处推拿

臀中肌和臀小肌交接处手法

膝关节间隙推拿

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压痛点:半月板病损不可能引起疼痛的,半月板软骨组织

内不具有感觉神经末梢,只有当半月板内外缘紧密连接的骨膜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

症病变,就会引起膝关节间隙的疼痛。

一手使患者小腿屈曲,另一手拇指按压膝关节内或外侧间隙作滑动按压,,引出

剧痛。但此处不受股骨内上髁或外上髁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的传导影响。

膝关节间隙定位方法

膝关节间隙推拿

神奇的盖氏穴位诊断法

神奇的盖氏穴位诊断法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盖氏穴位诊断法与 盖氏穴位诊断挂图 盖氏穴位诊断是盖国才教授在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以穴位病理信息为客观依据,经50余年的潜心研究穴位反应与内脏疾病的关系,通过78400个穴次的临床实践发现:经络是内脏的反应带,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并总结出了“穴位病理信息”与“现代疾病”,“定位穴”与“定性穴”之间关系的一套新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科。 盖氏穴位诊断这一快捷的诊断技术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解放军304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466医院,日坛医院,北医人民医院,铁道部总医院,云南个旧人民医院,北京二龙路医院肛肠科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五官科、外科等39个病种的病人的验证工作,验证结果是穴位诊断符合率较高。盖氏穴位诊断经过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和铁道部总医院肿瘤科对300余例病人的临床测试,对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87%和89%;定位符合率分别达到96%和100%。其中100例无肿瘤病人诊断符合率为100%。

1978年湖北省麻城县肿瘤防治组,应用盖氏穴位诊断,对30岁以上的成人16536人施行了食道癌普查,查出食道癌11人,其中早期患者2人,发现黄豆大小的病灶,均与现代医学检查相符,符合率为95%。详见《盖氏穴位诊断法》一书。 盖氏穴位诊断是配穴诊断;必须是“定位穴”+“定性穴”相配才能构成疾病的诊断。例如:中脘穴配左承满穴+水分穴诊断为胃炎。盖氏穴位诊断法中的穴位由“定位穴”和“定性穴”组成。定位穴是指疾病的发病部位。例如:肺俞、中脘、肝腧、胆俞、天枢等。定性穴是指疾病的性质。例如:水分、溃疡点、新大郄等。特异性穴位1、“新大郄”穴代表恶性癌症。2、“新内郄”穴代表良性肿瘤。3、“水分”穴代表炎症。4、“溃疡点”代表溃疡病。5、“阳陵泉”穴代表消化道出血。6、“温溜”穴代表消化道穿孔。7、“脾俞”穴代表内脏下垂。8、“足临泣”穴代表体内结石。9、“结核”穴代表结核病。10、“百虫窝”穴代表人体寄生虫病。 腧穴的定位方法一、癌症的配穴诊断例如;定性穴“新大郄穴”+定位穴“肺俞穴”相配可构成肺癌的诊断二、良性肿瘤的配穴诊断表三、各系统疾病的配穴诊断(表1)呼吸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2)消化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3)肝胆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4)心血管系统疾病配穴诊

宣蛰人压痛点推拿资料

宣蛰人压痛点推拿资料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推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如何适应时代的进步,更广泛的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来不断发展。随着软组织外科学的兴起,尤其自60年代初叶起,宣蛰人氏创用软组织松解手术,从治疗腰痛、腰腿痛发展到治疗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临床实践不断深入,在发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症象学和预防学等七个方面取得了新发现和新认识,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筒称宣氏推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害性 (俗称劳损性)疼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压痛点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压痛点是指在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检查者用手指适度按压之而引出疼痛反应的一个点或一个区。压痛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阿是穴。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定部位,不论头颈背肩部、腰骶臀部或四肢关节各部等,必有敏感的压痛点。庄痛点的大小不一,可以从一个很小的痛点,直至较大的痛区,视与肌(或其他软组织)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范围的大小而定。无论是头颈背肩臂痛或腰骶臀腿痛,都不是单独由一个压痛点所引起,而常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的组合,它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所谓软组织病变区。祖国医学要求结合经络学说和血淤症的范畴对压痛点进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要求结合解剖学的认识进行分析,属于哪一些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等软组织或其附着处形成该区的压痛点,同时要求根据压痛点的检查鉴别椎管内外病变,即软组织损害性疼痛还是椎管内病变引起的疼痛,或两者兼有之。压痛点是软组织 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所在。 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机理 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是建立在“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和“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的基础上。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的设想是从这种发病机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来考虑的。在人体病变软组织的压痛点(区)上,通过适度的机械性按摩刺激,对神经末梢与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组织(已得到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的征实)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促使肌痉挛随之放松,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和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差异仅在于松解程度上的不同和治疗方式上的区 别。 目前,从事基础理论的科研人员正在探索“压痛点内致痛物质”的研究以及从中枢神经介质和激素等环节探讨推拿镇痛的作用机理,这对今后临床上进一步阐明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 法的治疗机理,将提供更有力的客观依据。 三、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适用于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急性早期病例和慢性期的轻症病例,还适用于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骨科、眼科、耳鼻咽

银质针针刺疗法与宣蛰人软组织损伤理论(特选借鉴)

银质针针刺疗法与宣蛰人软组织损伤理论 软组织疼痛主要包括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等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头、颈、背、肩、臂、腰、臀、腿、四肢关节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腿抽筋、大腿疼痛、腰背疼痛、手脚发麻、胸口疼痛等,是由于长期久坐、运动量过大、劳累过度、女孩长期穿高跟鞋等原因引起,挑夫、搬运工、翻砂工、举重运动员、电脑操作员等是发病高危人群,发病年龄在35~78岁,男性平均61.8岁,女性平均57岁。在对颈腰椎病调查显示,大约20%的无症状人群检查可以发现。70岁以上的人70%有颈椎病,据报道,有73%的无症状患者有胸椎症状。大约有15%的下背部手术患者经过初次手术后症状没有完全缓解。因此,人体软组织疼痛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丧失劳动能力以致生活能力,它也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界为之努力探索的世界性难题。 而宣蛰人作为中国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从事骨科疑难杂症诊疗业务52年,独创了三种治疗方法: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 银质针针刺法、 软组织松解手术。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主要运用于椎管外软组织急性损害疼痛 病例的治疗和对慢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诊断,如各科疑难杂症伴随有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者,运用强刺激推拿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强刺激推拿手法作用耙点—即压痛点,在其上行滑动按压,可以达到消除局部病灶无菌性炎症的治疗目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寻找压痛点,先于压痛点上施加较轻压力不变维持一定时间,然后再加重一定力量再维持一定时间(每次约30秒),患者感觉疼痛减轻后再行滑动按压,每处压痛点操作约2分钟,此时患者即感按压部位比治疗前大大减轻,并在它处压痛点用同法进行推拿,如果将患者所有规律性压痛点推拿完后,患者会感到主诉症状部位症状大大减轻或消失,全身轻松,头脑清醒。对病变严重病史较久远者,也能起到暂时缓解临床症状,消除部分无菌性炎症的诊断作用;在部分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相关各科凝难征象病例中,能立竿见影地使这些征象立即消失,起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祖国传统医学相同的指导作用。如顽固性呃逆、急性胃痛、肾结石急性硬阻性腰痛、肠硬阻、软组织损害受到病毒感染诱发的耳鸣与脑鸣或视物不清、软组织害性眩晕、头痛等等杂症征象,在其各自高度敏感性压痛点行强刺激推拿,都可取得意想不到比传统静脉运用止痛剂或治疗药物产生更快速的止

腧穴的诊断方法和临床应用

课题研究报告 ——有关腧穴的诊断方法 和临床应用 小组成员:金义羚、吴潇雅、 季静、江轶伦 2011年12月7号

(一)、题目: 腧穴的诊断方法和临床应用 (二)、研究成员: 09针灸推拿七年制金义羚、吴潇雅、季静、江轶伦 (三)、摘要: 从各种诊断方法中探讨临床应用,所以主要是讲腧穴的不同的诊断方法。从传统中医诊断法和现代仪器检测法两个方面阐述,结合中医的望、问、切诊、八廓诊法,重点分析体表穴位压痛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在现代仪器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主要讨论经穴电阻探测仪的应用机制,诊断机理。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图书馆资料收集、临床案例的搜查、网络期刊资源的搜集以及后期小组的分析整理和讨论交流。 (六)、研究内容的分析、整理: 从传统中医诊断法和现代仪器检测法两个方面阐述: 一、传统中医诊断方面: 腧穴诊断法含义:是指主要运用针灸学中的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中医五脏六腑、病因病机等理论,以从传统四诊方法及现代科技方法为手段,全面细致地收集病人资料,特别是经络、腧穴上的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对人体四肢百骸、皮毛肌肉、五脏六腑,特别是经络系统的生理、病理状态作出准确判断。-----《现代中医穴位诊断学》盖国才 腧穴诊断方法内容主要有两方面:望、(闻)问、切三种传统中医诊断方法和现代仪器诊断。(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在腧穴诊断中一般用不到)。 诊断方法的分类: 1.腧穴望诊:通过对腧穴部位皮肤进行细致观察,以其病理形态诊断疾病的方法。 1.1 望诊的准备 ①腧穴望诊时要求室内光线充足,室温适宜,环境安静,并充分暴露检查

部位。 ②望诊前注意不要用手触按腧穴部位,也就是要先望诊,再切诊。以免引起血管扩张而变色,或把阳性反应物擦掉。 1.2 望诊的内容 ①穴位皮肤色泽的异常变化,包括红晕、苍白、灰黑、暗紫、瘀点等 ②穴位皮肤形态的改变,包括丘疹、脱屑、凹陷、隆起、皱折、增厚等 1.3望诊的临床意义: 1.3.1. 变色:腧穴部位出现点状或结状红晕、充血、并有光泽者多属实证、热证或急性病;苍白色或暗灰色,晦暗无光者多属虚证、寒证或慢性病变。若边缘有红色光晕则多为慢性病的急性发作;瘀斑说明气滞血瘀或热毒炽盛。皮肤片状干黄者多属阴虚内燥。 1.3. 2.变形:常见的变形有结节状隆起、凹陷、条索状隆起、皱折等。一般来说,皮肤隆起、皱折或皮肤增厚多见于脏腑疾病以及某些器官肿瘤,肿大、结核、组织增生或慢性病。皮肤凹陷、塌陷则多见于正气虚损,精血亏耗之体。 1. 3.3丘疹:有类似鸡皮疙瘩样血疹、红色或白色丘疹,多见于湿热凝滞为患之疾病。 1.3.4脱屑:多为糖皮样皮屑,不易擦去。多与阴虚内燥疾病有关。 2.腧穴问诊:主要通过患者穴位处的特殊感觉,这些感觉包括疼痛、麻木、酸重、肿胀、过敏凉热等,以此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医生分析判断时常和切诊联系起来,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做具体介绍了,大家着重看切诊即可。 3.腧穴切诊:主要通过对腧穴部位的皮肤进行点压、推寻,以其病理形态改变来诊断疾病。 3.1切诊的手法: 3.1.1. 测试患者的肌张力:即用食指指腹轻轻触压,观察患者肌张力高、中、低。此法适用于项肌,关元穴、脾腧穴、肾腧穴,要注意双穴对比。 3.1.2. 滑动法:是用拇指指腹沿经络线,轻轻滑动,便于发现表层的“阳性反应物”。适用于四肢穴位的检查。 3.1.3. 按揉法:是较滑动法用力稍重,便于发现皮下组织的“阳性反应物”。

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强刺激推拿压痛点(解剖图)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 ——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唇压痛点——肩胛骨喙突压痛点。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冈上肌肱骨压痛点——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园肌肱骨压痛点——肱三头肌外侧头肱骨压痛点——肩胛下肌肱骨压痛点——大圆肌肱骨压痛点和背阔肌肱骨压痛点——胸大肌肱骨压痛点——三角肌肱骨压痛点——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和尺神经沟压痛点——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和肱骨远端桡屈侧肘关节囊压痛点。 五、前臂和手部压痛点检查 近侧局限压痛点治疗为主。 六、腰部和腰骶部压痛点检查(8个压痛点) 腰椎横突尖压痛点——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椎棘突端和骶中嵴端压痛点——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腰椎后关节压痛点——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嵴压痛点——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 七、臀、髋、大腿根部、耻骨联合压痛点检查(15个压痛点) 髂胫束压痛点——臀上皮神经压痛点——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压痛点——臀小肌压痛点——臀中肌压痛点——坐骨大切迹缘压痛点——臀下神经压痛点——臀上神经压痛点——骶骨背侧压痛点(骶尾骨背侧原发性压痛点)——大腿根部压痛点(耻骨上支---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坐骨支压痛点—坐骨结节外侧面压痛点)——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压痛点——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内侧面压痛点(耻骨弓压痛点)——髂前下棘压痛点。 八、大腿压痛点检查(6个压痛点) 股骨臀肌粗窿压痛点——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股骨内上髁压痛点——股骨外上髁压痛点。 九、膝关节压痛点检查(2个压痛点) 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压痛点——髌尖粗面压痛点。 十、小腿和足部压痛点(11个压痛点) 胫骨粗隆压痛点——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腓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踝前方关节囊压痛点——内踝后下方压痛点——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跗骨窦压痛点——舟骨粗隆压痛点——跟结节的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即: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底压痛点——跖骨干内外侧压痛点。 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 ——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肺俞穴

肺俞穴 文章目录*一、肺俞穴的概述*二、肺俞穴的取穴方法*三、肺俞 穴的解剖位置*四、肺俞穴的疗法*五、肺俞穴的配伍*六、肺俞 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 肺俞穴的概述 1、定义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第13个穴位,为背俞穴。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 故名肺俞。由于俞穴与其相应的脏腑有生理上和病理上的密切联系,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其相应的俞穴出现异常现象,如压痛、敏感点、硬结等,故肺俞穴也可以用于诊断肺部疾病的反应点。《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提到,呼吸系统疾病在其俞募穴出现压 痛的阳性率也很高,以100例肺结核患者为例,肺俞穴出现压痛 的占93%。 2、别名肩中外俞 3、出处《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肺俞在三焦(椎)之间。 4、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

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5、穴位解析肺即肺脏,俞乃输注,本穴是肺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肺俞。 肺,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俞,同“输”或作“腧”,意均同,有转输、运输、输注之义。此穴系肺在背之俞穴,穴在第3胸椎下两旁各1寸5分处,是肺气转输、输注之穴,治肺疾要穴之一,故名之。 肺俞穴的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肺俞穴位于脊柱区,当第三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处。俯伏或俯卧取穴。 俯伏坐位,第3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 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3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肺俞穴。 肺俞穴的解剖位置肺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三、四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 压痛点推拿 一、压痛点按摩术 压痛点按摩术是把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传统中医按摩和 现代疼痛医学新学科—软组织外科学相结合,强调以按摩肌肉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病灶压痛点为特点的按摩新技术(类似但又有别于中医的以痛为腧)。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按摩这一独特的疗法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其独到的医疗和保健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甚至青睐。随着社会、医学的进步,按摩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技术。“压痛点按摩”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压痛点按摩疗法中的压痛点位置是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骨膜上。压痛点在人体上的分布是有一系列规律的,他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软组织损害病变区。压痛点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的头、颈、背、肩、腕、手、腰、骶、臀、腿、膝、足等部位。压痛点推拿按摩治疗疼痛的原理,是建立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基础上的。这个学说全面阐述了软组织疼痛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征象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针对这些有规律的压痛点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立杆见影的、稳定的、可预见的满

意疗效。 压痛点按摩疗法还可以治疗很多因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内科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或运动系统功能紊乱等。举例如非气质性病变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尿频尿急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治疗,可达到90%以上的治愈效果。 压痛点部位的肌肉软组织劳损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后期。 初期:急性损伤期或慢性劳损时间不长,肌肉软组织未变性,处于痉挛期,所占数量少 中期:劳损比较重,时间较长,肌肉软组织轻微变性,所占数量大 后期:劳损严重,时间长,肌肉软组织变性严重,所占数量少 肌肉软组织劳损在初期、中期阶段按摩治疗效果好,后期按摩治疗效果不大。所以人们应该尽早对软组织疼痛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推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如何适应时代的进步,更广泛的结合现代医学

穴位诊断 盖国才

穴位诊断盖国才 盖国才教授简介 |1938 年11 岁始便在部队中从事医务工作,1948 年毕业于华北医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又学习针灸学,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患者未察知的穴位存在着的客观压痛现象:当针刺时发现其针感强而且疗效好,从而引起他的兴趣。从1958 年开始潜心研究穴位反应与内脏疾病的关系,通过大量实践他发现:经络是内脏的反应带,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基于这种认识,从1970 年开始,以现代科学技术明确诊断的病例为对象,探索现代病与中医穴位的对应关系。经700 例病人,计78400 个穴次普查结果,进行研究、整理、归纳、分类、筛选,分别从十二经中选出俞穴、募穴、都穴,每经取3 个穴,共计36 个穴位。做为基础穴,用于病位分经,临床特效穴和经外奇穴用于辨病诊断,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定位穴”与“定性穴”。以后几年时间为了验证盖氏穴位诊断法的实际效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零四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466 医院、日坛医院、北医人民医院、铁路总医院、云南个旧人民医院、北京二龙路医院肛肠科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五官科、外科等39个病种,完成了1308 例病人验证工作,验证的结

果,盖氏穴位诊断符合率较高,同时经过这样的临床实验,还证实了现有的全部针灸治疗穴中,约有15% 的穴位具有诊断的效果,从而证实了内脏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上的正确性。这些穴位在病理情况下,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可能有一定的改变,从穴位病理信息的“量变”程度可以反映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炎性变化、器质性改变,能断定潜伏期、发病期、症状期、好转、痊愈等过程。从此盖教授把所筛选出来的穴位规定为诊断穴,赋于它们与治疗穴位完全不同的新概念。 盖教授在筛选和验证诊断穴位过程中,由于全部以西医确诊的典型病例为对象,结果就改变了原来中医穴位与中医症候诊断的关系,形成了新型的中医穴位与西医疾病的诊断关系,即穴位诊断出的结果也是西医得出来的诊断结果。如通过检测肺俞穴、中腑穴、孔最穴,可确定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五里穴就能诊断为肺炎。通过这样的研究和临床筛选,盖教授终于在人体穴位中确定195种常见病的诊断配穴表。创立了盖氏穴位诊断法。 作为一种新型诊断体系,盖氏穴位诊断法的首要价值在于早期诊断疾病。在临床观察中,盖教授发现穴位信息一般在人体发病的潜伏期就可以出现。因此发病初期穴位上就会出现明显的信息反应。检测这些穴位信息便能够把病人尚无自觉症状的早期疾病诊断出来。在早期诊断疾病的价值推动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B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B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B三十二、“肋软骨炎”1、每一个胸椎棘突痛与其旁的背伸肌群附着处损害,有时包括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损害的疼痛,常会沿所属肋骨向前胸传导,在其肋软骨处形成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和主诉痛,而胸椎棘突旁的主诉痛往往不明显,只有当检查时才发现这些潜性压痛点。其上行强刺激推拿,可使肋骨痛立即消失,病人才知道背部有软组织损害的存在。 2、检查阴性,则应改作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压痛点检查,极有可能取得阳性体征。 3、早期采用胸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无效时采用松解手术,可治愈;后期改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镇刺(如果原发性疼痛病灶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则上述治疗也应改在该处)取得非常满意的“以针代刀”的疗效。 4、“肋软骨炎”,其原发病灶纯属相应的胸椎的棘突、椎板、后关节等背伸肌群附着处(或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 5、“肋软骨炎”,的征象仅是由背部(或肩胛骨部)原发病灶向前胸引出的传导影响。 三十三、“肩关节周围炎”

1、“肩周炎”的压痛点分布,发现它的显性压痛点均集中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潜性压痛点也分布于头颈背部,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完全相同。在治疗方面,针对肩胛骨背面三肌俯着出的显性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均取得立竿见影的满意疗效,肩臂痛解除,功能恢复正常,连并发的前胸痛、肩前方同(特别是喙突痛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痛)和患臂传导性麻木、麻刺或麻痹以及功能障碍等,均不治而自行消失,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又基本一样,所以笔者认为“肩周炎”的本质实际上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如出一撤,全属椎管外颈背部软组织损害(仅不过前者的肩臂征象比较显著突出而已),是无可非议的。 2、其中少数顽固性病例治疗后依然并发肩前方因传导痛经久不愈,导致肩胛骨喙突的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和胸小肌附着处、肱骨大结节上压迹冈上肌附着处、肱骨大结节中压迹冈下肌附着处、肱骨大结节下压迹小园肌附着处、肱骨小结节嵴背阔肌和胸大肌附着处、肱骨小结节嵴肩胛下肌附着处、锁骨外段肩峰内缘肩胛冈斜方肌附着处,有时包括三角肌上下端附着处或肘关节内外侧肌附着处等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当肩胛骨背面三角肌附着处原发性疼痛解除后,这些继发性疼痛就更为突出,还需要根据压痛点分布施行密

压痛点推拿

压痛点推拿 一、压痛点(tender point) 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 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 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压痛点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 激痛点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 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 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 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未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疼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 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

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 肢的背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 区。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 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 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9、晚期病例,当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疼痛经久未愈,会致使疼痛反应区或疼 痛传导区中受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就形成了继发性压 痛点,此时单独针对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进行治疗是无济于事的。只有 先针对远原发性压痛点,以后再针对继发性压痛点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的 目的。 二、传导痛 1、“牵涉痛”的发病机制建立在椎管内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基础上。 2、“传导痛”的发病机制却建立在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基础 上。 3、梨状肌处于臀部的深部,当一般的急性损伤的外力或慢性劳损的牵拉性刺激 作用于臀部时,首当其冲的是局部皮肤、浅层的皮下组织和臀肌,而深层的梨状肌

中医学考核试卷及答案(6)知识分享

中医学考核试卷及答 案(6)

中医(中级及以上)业务考核 科室: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共见症状是() A.腹痛腹泻 B.身目发黄C.小便短赤 D.里急后重 E.胁肋胀痛 2、以下中被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 A.栀子 B.芦根 C.天花粉 D.连翘 E.知母 3、善散肝气郁结,治疗胁肋胀痛,又善于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是() A.木香B.香附 C.佛手 D.乌药 E.沉香 4、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 A.钩藤 B.牡蛎 C.滑石 D.木通 E.川乌 5、温经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B.活血祛瘀,缓消癓块 C.温经化瘀,养血通脉 D.补血活血,祛瘀调经 E.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6、下列何方不具有解表作用() A.止嗽散 B.定喘汤 C.杏苏散 D.五苓散 E.贝母瓜萎散 7、胁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肝胆 B.脾胃 C.脾肾 D.心肝 E.肝胃 8、下列哪项不是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 ) A.血胸 B.气胸 C.脓胸 D.肺水肿 E.开胸手术后 9、表虚自汗者最宜用( ) A.地骨皮、麻黄根 B.黄芪、浮小麦 C.甘草、白术 D.五味子、麦冬 E.小麦、大枣 10、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11、捏脊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 A.惊风 B.发热 C.疳积 D.腹泻 E.便秘 12、两眉头的中间是()穴 A.攒竹 B.印堂 C.鱼腰 D.太冲 E.球后 13、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兼胸皖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可选主方() A.柴胡疏肝汤 B.血府逐瘀汤 C.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D.参附汤合右归丸 E.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14、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数。可辨证为() A.肝胆湿热证 B.瘀血阻络证 C.肝郁气滞证 D.寒滞肝脉证 E.肝络失养证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疼痛终结方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疼痛终结方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 1、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明确地提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的发病机制,不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后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和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痛意义。 2、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形成或未知因素引起的疼痛。 急性损伤后遗 2—1、骨科治疗的三大原则:正确复位、确实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及时地进行有系统的)。 2—2、笔者认为急性损伤并非软组织损害的原发因素,而是未能治愈而后遗下来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之病理变化,才会引起原发性腰痛、腰骶痛、臀痛、大腿根部痛、头痛、项颈痛、背痛、肩痛、锁骨上窝痛等,包括四肢部位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损害性疼痛在内。为此,笔者提出,如何治愈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尽可能消除其内在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基础。 慢性劳损形成 2—3、它与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区别在于不具备任何明显的外伤史,也无疼痛、淤血肿胀或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征象。早期的软组织牵拉性刺激实质上是一种最为轻微的、临床上不具备任何征象的损伤。长期下去,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2—4、损害性软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等炎症以及劳累或内分泌紊乱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或轻度外伤、气候改变、寒冷、等外界因素的诱惑,则往往引起疼痛的发作。即当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也就加重;炎症消退时,疼痛也会减轻或消失。 3、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 3—1、肌痉挛:人体有生命力的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张力现象,称为肌肉紧张力,简称肌紧张。肌紧张是有生命力的骨骼肌的生理现象,并非病理状态。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疼痛,必然累及所属肌肉或与其相关联的肌群进一步收缩,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一种反射性反应。 3—2、肌挛缩:较长时期的肌痉挛,其肌肉和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出现病理改变,造成肌孪缩,它是晚期继发因素的临床表现。 总之,肌痉挛和肌挛缩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可以成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臀痛的主要的继发因素。 第十八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臂、腰、骶、臀、腿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1、一侧的腰痛日久可向对侧发展,而单独的腰痛日久可以向下发展,或向上发展,高位的疼痛日久向低位;低位的疼痛日久向高位发展。 2、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读较颈项部强大,故而临床上原发性腰痛或腰骶痛的发病率远较原发性颈项痛或枕项痛就高得多。 3、上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脊柱颈胸段伸肌群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冈下肌、大圆肌或小圆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的压痛点,下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腰部深层肌腰骶椎附着处、骶棘肌髂后上棘内上缘附着处或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的压痛点均为常见。 4、传统概念公认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诸种临床表现,实际上多由躯干背面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在上述各个特定部位的压痛点上行强刺激推拿多可立竿见影地显著缓解各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等临床表现,收到短期或近期的治疗效果。 5、软组织外科学新学说公开提出,极大多数躯干腹面被传统概念公认的、与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或失调有关

十 三 个 压 痛 点 小 结

1、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明确地提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的发病机制,不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后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和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痛意义。 2、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形成或未知因素引起的疼痛。 急性损伤后遗 2—1、骨科治疗的三大原则:正确复位、确实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及时地进行有系统的)。2—2、笔者认为急性损伤并非软组织损害的原发因素,而是未能治愈而后遗下来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之病理变化,才会引起原发性腰痛、腰骶痛、臀痛、大腿根部痛、头痛、项颈痛、背痛、肩痛、锁骨上窝痛等,包括四肢部位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损害性疼痛在内。为此,笔者提出,如何治愈软组织的饿急性损伤,尽可能消除其内在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基础。 慢性劳损形成 2—3、它与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区别在于不具备任何明显的外伤史,也无疼痛、淤血肿胀或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征象。早期的软组织牵拉性刺激实质上是一种最为轻微的、临床上不具备任何征象的损伤。长期下去,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2—4、损害性软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等炎症以及劳累或内分泌紊乱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或轻度外伤、气候改革、寒冷、等外界因素的诱惑,则往往引起疼痛的发作。即当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也就加重;炎症消退时,疼痛也会减轻或消失。 3、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 3—1、肌痉挛:人体有生命力的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张力现象,称为肌肉紧张力,简称肌紧张。肌紧张是有生命力的骨骼肌的生理现象,并非病理状态。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疼痛,必然累及所属肌肉或与其相关联的肌群进一步收缩,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一种反射性反应。 3—2、肌挛缩:较长时期的肌痉挛,其肌肉和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出现病理改变,造成肌孪缩,它是晚期继发因素的临床表现。 总之,肌痉挛和肌挛缩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可以成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臀痛的主要的继发因素。 第十八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臂、腰、骶、臀、腿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1、一侧的腰痛日久可向对侧发展,而单独的腰痛日久可以向下发展,或向上发展,高位的疼痛日久向低位;低位的疼痛日久向高位发展。 2、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读较颈项部强大,故而临床上原发性腰痛或腰骶痛的发病率远较原发性颈项痛或枕项痛就高得多。 3、上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脊柱颈胸段伸肌群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冈下肌、大圆肌或小圆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的压痛点,下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腰部深层肌腰骶椎附着处、骶棘肌髂后上棘内上缘附着处或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的压痛点均为常见。 4、传统概念公认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诸种临床表现,实际上多由躯干背面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在上述各个特定部位的压痛点上行强刺激推拿多可立竿见影地显著缓解各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等临床表现,收到短期或近期的治疗效果。 5、软组织外科学新学说公开提出,极大多数躯干腹面被传统概念公认的、与人体各个系统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经典语录

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经典总结笔记82条 01、软组织外科学研究什么? 什么叫软组织外科学?软组织外科学研究人体的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的脂肪组织,以及椎管内的脂肪组织,这些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这个疾病我们中国人叫劳损。 还要研究这种疾病所引起的相关征象。 02、脊柱相关疾病是错的 软组织损害相关征象是什么呢?就是过去外国讲的脊柱相关疾病。这个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是错的!因为所有的脊柱相关疾病,我们通过软组织松解手术、银质针、压痛点推拿治疗以后,他们全部都治愈了。我们没有治疗脊柱,它症状消失了,说明它是软组织所引起的,而并不是骨头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叫作椎管外软组织相关征象,而并不是疾病。因为疾病,比如说月经痛(痛经),我只治疗内收肌,没有治疗月经的内分泌问题,它就好了,就说明这个月经痛是个症状,而并不是疾病。疾病是耻骨两旁边的软组织的损害,这是疾病,它的相关征象就是月经不调、月经痛。我们就讲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相关征象,是准确的,科学性的。外国人所讲的脊柱相关性疾病,是错误的,非科学性的。 03、我是最最注重中医的 你们不要以为我们中国人没有东西,特别是中医方面。……实际上我这个人呢,最最注重中医的。我们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银质针针刺,就是中医的东西,是祖国医学里面的宝库,没有人发掘过?我是个西医,我第一个这样做了。同志们!你说我尊重不尊重祖国医学啊! 04、外国的镇痛比我们的治痛差远了 西方医学同东方医学,各有所长。西方医学治疗急性病是好的,它凭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点去治疗,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个我们赤着脚也赶不上它的。但对慢性病怎么样?特别是疼痛方面怎么样?他们根本一无所知,他们到现在还只是处在镇痛的阶段,而现在,我们利用祖国医学宝库的银质针、推拿,可以达到治痛而不复发的这个境界。所以,外国人对这个痛的研究,比我们中医、特别我们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差远了。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基础知识]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本贴收到1朵鲜花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作者盖国才 前言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更进一步研究穴诊的机理,我们在扩大临床应用的同时,正在加强基础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决心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认真执行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以实际行动为发展我国的新医学而贡献力量。 对体表压痛的认识和应用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经络学说的起源很早,但成为有系统的理论学说,还是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学说中,最是记载的是《内经》?《灵枢?经脉篇》,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彻上下的径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组织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疼痛是一种疾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当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时,在体表一定部位就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产生压痛、过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2019年6月第48卷第12期Shanxi Med J,June2019,Vol.48.No.12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久坐时间越来越长,作息规律较为混乱,且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腰腿痛患者呈递增态势,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一般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探讨了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缓解腰腿痛症状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的200例腰腿痛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67岁,平均(46±9)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3.4±1.5)年;试验组年龄23~67岁,平均(45±9)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3.6±1.7)年,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可性。 1.2试验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在腰阳关、患侧环跳、委中、双侧命门和大肠俞、阿是穴等常规取穴,进行常规操作之后,在腰腿部穴位停留20min取针,每天1次,每周治疗5d,共3个疗程。 1.2.2试验组:试验组采用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如下:雷火灸:患者俯卧以方便医生操作腰背部皮肤,找出最敏感压痛点采用回旋灸法进行操作,至深部组织发热时停止操作,主穴每次10min,配穴每次5min。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用拇指指尖垂直作用在每处的患者压痛点上按压10min,再快速滑动3~5次完成推拿。每周治疗5d,共3个疗程。 1.3评价指标1.3.1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患者病症基本消失,腰腿部活动基本正常为治愈;患者病症有所好转,但仍有轻微疼痛感为显效;患者病症适当减轻,腰腿部活动仍有限制为有效;患者病症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率之和,有效率越高,说明该治疗方法越优。 1.3.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一条两端分别为“无痛”和“剧烈疼痛”的10cm线段上进行标记,其中“无痛”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分数越小代表疼痛程度越低,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差异越大代表治疗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值均取3次处理的平均数值。统计运算采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组间运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疗效更优。见表1。2.2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治疗前后的评分差更大,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相对于传统的针灸疗法来说,对治疗腰腿痛患者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3?5]。腰腿痛主要由肝肾不足、经络阻闭、气血不畅、久劳伤筋等导致,利用针灸和推 DOI:10.3969/j.issn.0253?9926.2019.12.035作者单位:712000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通信作者:王亮·中医中药·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分析 唐强王亮 14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