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

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2010年11月

\

-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体系中共有专业学习领域 12 个,我们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专业课程排序,使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是继《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应承担的任务具体为:

1.能熟练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熟练使用各种空调检测仪器和仪表;

3.能正确检修空调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配气系统及控制系统各总成或部件;

4.具备对汽车空调进行故障诊断能力;

5.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与独立检修空调常见故障的能力;

6.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素质;

7.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思想

本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空调检测仪器、仪表和工具;

3)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

4)能够对汽车空调零部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和修理;

5)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6)具有专业上岗就业的能力;

7)熟知安全生产及环保规范。

2.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查阅资料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掌握汽车空调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

5)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6)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做事态度,较强的开拓发展与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教学模块分解说明

五、教学设计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借助于实验台及实训用整车,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新的教学模式。

1.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2.学习工作单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排除故障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完全行动模式的六个步骤来进行的,既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师是服务者、引导者和咨询者。在学习工作单的引导下,通过了解顾客困惑、相关知识学习→学生自主计划→教师参与决策→学生独立排除故障→学生检查故障排除是否彻底→教师对故障排除过程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借助于各种诊断、检测设备独立排除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以实训项目或任务模块为教学单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具有真实工作岗位的体会,按照岗位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采用三段式教学,即教师讲解阶段,教师要介绍实训室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

守,讲解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操作指导阶段,学生分组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教师考核阶段,教师要围绕能力目标,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考核,检验教学效果。

六、课程考核

采用实训考核、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实训考核占 50%,期末考试占 30%,平时成绩 20%。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李祥峰,汽车空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夏云铧、齐红,汽车空调应用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

3)邯郸北方学校,怎样维修汽车空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4)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杨柳青主编,200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