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吸收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版)冀教版

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3?广安)根尖结构中具有分裂增生能力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当蚕豆萌发出2厘米的幼根时,用绘图墨水从离根的尖端2.5毫米处开始画8条等距离的横线,继续置于适宜条件下使之生长,第二天幼根又长出了几厘米,横线之间的距离如下表,表示伸长区的是() 3.(2013?威海)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A.伸长区和成熟区 B.分生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 D.成熟区和伸长区4.植物的根能够不断地生长,是由于() A.根冠的保护作用和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 B.伸长区细胞分裂和成熟区细胞的不断伸长 C.伸长区细胞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 D.成熟区细胞不断长出根毛和吸收更多的水分 5.下列哪项不是根尖成熟区的特点?() A.细胞分裂最快 B.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C.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D.中央有输导组织 6.植物根尖伸长区细胞的最主要的生理特点是() A.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B.能够迅速伸长 C.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D.具有保护功能 7.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意义是() A.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B.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保护根尖 D.增加根的牢固性 8.根冠存在的主要意义是() A.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B.保护根尖,减少根尖生长时与土壤的摩擦 C.加强了根系的固定作用 D.使根长长 9.(2013?无锡)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A.防止营养流失 B.减少水分散失 C.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0.把生长的植物带入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科学实验,那么,植物具有的特性是()A.根背地生长 B.根向地生长,根系发达 C.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特性 D.根向地生长,根系不发达 11.给花草浇水时,一般采用“干透浇足”的方法,即在土壤干旱缺水以后一次浇足,水要使土壤湿透,这有利于() A.根系的发展和扩展 B.根的分泌 C.根的呼吸 D.营养的吸收 12.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时数 2 授课专业药学专业 学习目标1.说出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尤其是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其与糖尿 病的关系; 2.理解K+、H+与NH 3 的分泌及对人体的意义。 学习内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其分泌作用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 学习重点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K+,H+与NH 3 的分泌及对人体的意义 难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授课方 式 讲授、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min) 提问上节课内容,由一天中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与正常尿量的对比引出引出本次课内容。 二、新课内容(80min)(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40min) 描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的概念,简单介绍重吸收的部位及方式,按图详细讲解NaCl和H 2 O在各段肾小管的重吸收机制。画图详细讲解葡萄糖的重吸收,引出肾糖阈的概念。详细讲解小管液溶质的含量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影响,并由此引出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介绍球-管平衡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影响,指出肾小球滤过率对最终尿量的多少影响不大。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20min) 结合HCO 3 -的重吸收讲解H+的分泌,指出其对体内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介绍K+、NH 3 的分泌,并介绍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20min) 简单介绍尿液的理化性质,引出浓缩尿和稀释尿,指出其主要取决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多少,而水的重吸收取决于小管内外的渗透压和上皮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简单介绍肾髓质渗透梯度与尿液浓缩稀释的关系,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及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 三、课上小结(5min)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部位主要是近端小管,进行选择性重吸收,且吸 收有限度;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主要体现在K+、H+与NH 3 三种物质;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及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 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 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 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 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 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 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 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 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6.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7.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8.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 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9.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 流。 10.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2.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 13.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4.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 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描述根尖的组织结构,说明根尖四个分区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二、能力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2、通过绘制根吸收水分的概念图,明确根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三、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麦幼根、幼根根尖纵切的观察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 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及根尖的组织结构 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 进行观察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与教师讲授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和培养小麦幼根、拍摄 小麦幼根显微观察照片、根尖模型、 制作教学用ppt。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 图 技术应 用 创设情境 播放生活在荒漠中的拟态植 物“石生花”的视频,引发学生兴 趣和思考。 观看视频,并感受水分对于 绿色植物生存、繁殖的重要性。并思考水分如何到达植物体 内? 引发兴 趣 播放视频资源 温故知新 出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 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并思考进行吸收作用的主要器官。 回顾已学的植物体的结构 层次部分的知识,说出根是植物 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回顾已 学知识 图片展 示 新课讲解 通过回顾叶适于进行光合作 用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根完成吸收作用的结构。 思考 通过已 知尝试 解答新 问题 实践操作 【活动1】根的结构推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能够扩大根对水 分吸收的面积?”,在黑板上画出根的一部分。 【活动2】观察小麦的幼根: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对小麦幼根进行观察,重点观察根毛的结构。 出示根毛数据的表格 依据推测,尝试在根的结构 上继续画出适于吸收水分的结 构。 观察小麦的根尖,注意根尖 的范围,并尝试对根尖分区 通过根毛数据地分析,得出a 、 根毛数量多,表面积大的利于水 分吸收的特点。 通过对 结构的 猜测和 对植物 根尖的 观察探 究根的 结构。 板书绘 图、实验材料根尖、幼根纵切永久切片、显微图片。

1.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机制(精)

1.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机制 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氯化钠都被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吸收,并转移到附近的血管中去。重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是耗能的。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很多,可以保证ATP的供应。 实验证明,肾组织的耗氧量比心肌的耗氧量大。可见,肾脏作功比心脏还要多。若切断肾的供氧渠道,重吸收马上停止,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仍能进行。这说明,原尿的形成过程是单纯的物理过程,而肾小球的重吸收则是耗氧的主动运输过程。 2.血尿 尿液中混有细胞时称为血尿。血尿可以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茶水样,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存在。 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尿。 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有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等疾患,而使肾脏破裂或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如精囊、子宫)的炎症、肿瘤等疾患波及到尿道,使尿道毛细血管通用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 全身性疾病引起血尿由于感染、血液病、心血管等病患,使有关部位的血管受损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因血小板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造成血尿。 如果发现血尿,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发生病变的部位,根据造成血尿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蛋白尿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毫克),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如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原因之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被滤过;另一个原因是滤过膜表层覆盖着负电的唾液蛋白,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它能阻止血液中带负电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白蛋白)通过,因此当患有肾病时,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白蛋白滤出增多;另外,在病理情况下,

第三节《吸收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第三节《吸收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教学目标〗 1.知识: (1) 通过实验观看讲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 识不绿色植物吸取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 明白得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4) 讲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5) 讲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进展前景。 2.能力: (1) 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分析,尝试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咨询题,锤炼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 (3) 通过对无土栽培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参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欢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摸索〗

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毛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因为根是通过根毛完成吸水功能的,而根毛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因此只有明白得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由此及彼,推理出根毛吸水的原理。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这一节的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初一年级的学生现在还不具备这些知识,明白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如何形象简明地使学生明白得有一定的难度,故成为教学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1)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2)从感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差不多具有判不溶液质量分数大和小的生活体验,精心设计实验,进行观看对比后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分配〗 本节教学时刻为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

第3节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的生长与无机盐的关系,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的演示实验中,学会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无机盐对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无土栽 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过程中,继续关注生物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根吸收无机盐的条件;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前面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我们知道植

物的叶绿体可以制造有机物,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其实,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参与的,那么植物体又是怎样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吸收作用。(板书:第3节吸收作用)2、新课讲授 我们学习植物的器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植物体的哪个器官?(根)没错,就是植物体的根吸收周围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板书:1、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根又是用什么方式吸收水分的呢?我们一起看看85页的活动,我们看看盐渍黄瓜,把酱油或者盐水倒进黄瓜盘的时候,盘子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盐渍萝卜也是一样的会出现很多汤,而且萝卜条会变软,但是放在清水里面的话会变得更硬。大家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那为什么黄瓜盘里会无缘无故出现那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很明显这些水是黄瓜本身的。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机制,也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植物会吸水,什么时候植物会失水。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萝卜块吸水放水实验)大家说水和盐水,哪个浓度大?很明显是盐水,甲的清水变少了,说明萝卜把水吸收了一部分,而乙的盐水变多了,多出来的水是来自萝卜细胞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细胞可以吸水,也会失水,到底是失水还是吸水,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重吸收(reabsorption):是人体尿液生成过程中的第2个过程。人体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等外,血浆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和尿素等经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进一步地吸收,称为重吸收。重吸收的对象是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大部分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到毛细血管中。无机盐中67%的钠离子和一定数量的氯离子被主动转运出去。99%的水会被重吸收。最终原尿仅有1%会成为尿液。 尿的形成过程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人们喝了汽水、茶水、汤等液体,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通过肾小球膜,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正常成人两侧肾脏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000~1200毫升。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为600~700毫升。这个数据表明,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 因此,把肾小球的滤过液叫做“原尿”,而经过膀胱排出的尿才叫做尿或称为“终尿”。从数量上看,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约为125毫升,每天就有180升,而每分钟经肾脏最后形成的尿液约1毫升,每天约为1.5升,这就是说,尿量只为滤液量的1%。从质量上看,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很接近,几乎相同,但与排出的终尿有显著差异。尿的生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人排出的尿,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重吸收特点 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选择性。一般说来,滤液中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或大部分被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水、Na+、Cl-等大部分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物质,如代谢终产物肌酐,则完全不重吸收,尿素只部分被重吸收。这一特点有利于肾排泄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正常浓度。 有限性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一定限度。当血浆中某物质浓度过高,使滤液中该物质含量过高而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便出现该物质。以葡萄糖为例,滤液中的葡萄糖来自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滤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即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把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肾糖阈为8.88~9.99mmol/L(160~180mg/dl)。 ----------------------------------------------------------------------------------------------------------------------

第三节《吸收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2)

第三节《吸收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2) 第5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2节呼吸作用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要紧讲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活方式,作用及意义及绿色植物的生活史。而第5章正是通过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是在学过?光合作用?之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前提,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开释能量又是其它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能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更深刻的体会和明白得,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本质产生更多的顿悟,有助于他们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呼吸作用也是高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研究呼吸作用有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1.2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入初中,对各个学科都有一个调剂、适应的过程。在那个不断调剂,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感性的〝他主〞学习向理性的〝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的感性〝他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对生物学一开始产生浓厚的爱好和求知欲,对教材中的图片感爱好,但却表现出思维表浅,不愿耐心认真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表达能力也显得较弱。专门是层次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浅尝辄止的的学习品质和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适应和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品质和生物学素养是摆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教学设计拟从借助多媒体设计咨询题情形引导,促使学生阅读文本和摸索咨询题;同时借助多媒体大容量,快反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逻辑演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计策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但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要紧是通过演示实验的阅读、观看、分析、结论,强化学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重吸收与排泄 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达180L,而终尿仅为1.5L。这表明滤过液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不仅如此,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已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钠、尿素告示不同程度地重吸收;肌酐、尿酸和K+等还被肾小管分泌入管腔中。 泵。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

并释放能量提供其他物质的转运。许多物质的转运都与Na+的主动转运相耦联,例如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和CI-等物质的重吸收都与Na+同向转运(cotransport)有关。同向转运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cotransporter,symporter)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又如肾小管细胞分泌H+是与Na+的逆向转运相耦联。逆向转运(anti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体(antiport)又称交换体(exchanger)结合,以相反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可见,Na+的主动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图8-9)。 一个带正电荷和一个带负电荷的两种物质的同向转动,或电荷相同的两种物质的逆向转运都不会造成小管内外电位改变,这种转运称为电中性转动。如果一个物质是离子,另一个是电中性物质,这种转运就会使小管内外出现电位差,称为生电性转运。如在近球小管,Na+与葡萄糖的同向转运,因葡萄糖是电中性物质,Na+和葡萄糖被重吸收就会造成小管外带负电位。又如在近球小管的后半段,小管液CI-浓度比管外高,CI-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造成管内带正电位。 图8-9Na+转运与其他溶质转运之间的伴联关系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 (一)近端小管

中医药保守疗法促进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_高春鹏_姜宏_俞鹏飞

点[3],对于病证本质的转化研究可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胡玲,陈冠林,陈蔚文.脾虚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4)[J].中医杂志,2012,53(14):1174-1177. [2]何劲,周莉,陈家旭,等.中医脾虚证实质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5,35(1):103-107. [3]沈丽波,钱会南.脾虚模型实验研究方法概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93-95. [4]贺志有,张帆.常用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10-111. [5]Baltgalvis KA,Berger FG,Pena MM,et al.Interleukin-6and cachex-ia in APC min/+mice[J].Am J Physiol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8,294(2):R393-R401. [6]Wang L,Zhang Q.Application of the Apc mouse model for studying inflammation-associated intestinal tumor[J].Biomed Pharmacother,2015,71:216-221. [7]韩钦芮,符秀琼,禹志领,等.肿瘤微环境的脾虚本质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4):292-294. [8]Zhou J,Yu Q,Chng W J.TXNIP(VDUP-1,TBP-2):a major red-ox regulator commonly suppressed in cancer by epigenetic mechanisms [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11,43(12):1668-1673. 收稿日期:2015-1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691) 作者简介:高春鹏(1987-),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脊柱。 通讯作者:姜宏(1958-),男,江苏苏州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脊柱,E-mail:honghong751@ 126.com。[9]Shen L,O'Shea J M,Kaadige MR,et al.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rough Myc suppression of TXNIP[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5,112(17):5425-5430. [10]Hui ST,Andres AM,Miller AK,et al.Txnip balances metabolic and growth signaling via PTEN disulfide reduc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8,105(10):3921-3926. [11]Sheth SS,Bodnar JS,Ghazalpour A,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xnip-deficient mice[J].Oncogene,2006,25(25):3528- 3536. [12]Knobbe CB,Lapin V,Suzuki A,et al.The roles of PTEN in develop-ment,physiology and tumorigenesis in mouse models:a tissue-by- tissue survey[J].Oncogene,2008,27(41):5398-5415. [13]王彩霞,崔家鹏,吕爱平,等.脾虚证大鼠肝组织端粒长度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关系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 (12):2448-2450. [14]Sharma K,Mccue P,Dunn SR.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 the db/db mouse[J].Am J PhysiolRenal Physiol,2003,284(6):F1138- F1144. [15]Cao X,Li L P,Wang Q,et al.Astrocyte-derived ATP modul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J].Nat Med,2013,19(6):773-777.[16]Zhao H,Zhao YG,Wang X,et al.Mice deficient in Epg5exhibit se-lective neuronal vulnerability to degeneration[J].J Cell Biol,2013, 200(6):731-741. [17]SchreiberRD,Old LJ,Smyth M J.Cancer immunoediting:integrating immunity's roles in cancer suppression and promotion[J].Science, 2011,331(6024):1565-1570. [18]Sun XG,Wu WK,Lu ZP.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translation toward person-centered and balanced medicine[J].Chin J Integr Med,2012,18(1):3-6.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6.06.074 中医药保守疗法促进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春鹏1,姜宏2,俞鹏飞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2.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3) 摘要:近年来关于中医保守疗法促进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报道不断增多,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对重吸收发生机制,特别是中医药保守疗法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医促进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医疗法;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机制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6)06-1331-04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症状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1984年Guinto[2]首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守治疗结果进行了CT随访。观察到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缩小或者消失,并称之为“自发性消退(spontaneous regression)”。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在未经化学融核、手术治疗等外科干预的情况下发生的突出髓核(Herniated Pulposus Nucleus,HPN)自发消失或缩小的现象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国内外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后在影像学上发生重吸收的报道不断增多[4-9],特别是很多关于中医药促进重吸收的报道[10-12]。然而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概述。 1HPN重吸收的机制 由于HPN重吸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目前仍未能完全阐明其机制,较被认同的观点是重吸收是一个多因子,多细胞参与的极其复杂的突出物溶解过程。其中,①突出组织脱水与血肿吸收,椎间盘组织的脱水会出现影像学上突出椎间盘体积的缩小[13]。另外,也有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三节《吸收作用》word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三节《吸收作用》 word学案 年级:七科目:生物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学习目的 1、识不绿色植物吸取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阐述植物细胞吸取水分的原理。 重点 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法。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取;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缘故。 学习方法 实验法,观看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结 1、呼吸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2、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自主学习 活动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咨询题:1、植物组织吸水是细胞吸水依旧细胞间隙吸水? 2、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失水? 实验结论 活动2:观看根毛 讨论:1、根的要紧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 2、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如何样扩大的? 活动3:无机盐的吸取 讨论:1、分不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什么缘故会大小不一样呢? 2、分析讲明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缘故。 活动4:无土栽培 1、无土栽培的概念: 2、无土栽培的意义:。 小结:

课堂自测: 1.根能从土壤中吸取( ) A.水和无机盐 B.各种植物所需的营养 C.有机物 D.水和有机物 2.用盐腌萝卜时,萝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萝卜硬挺 B.细胞吸水,萝卜软缩 C.细胞失水,萝卜硬挺 D.细胞失水,萝卜软缩 3.根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要紧部位是( ) A.分生区 B.成熟区 C.伸长区 D.根冠 4.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专门大 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专门大 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专门小 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专门小 5.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缘故是( ) A.根毛细胞数量多,吸取面积大 B.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相接触 C.液泡大,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液泡小,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6.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的缘故是( ) A.根毛细胞液浓度降低 B.根毛细胞液浓度升高 C.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D.土壤溶液浓度过低 7.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来自( ) A.根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的 B.叶从大气中吸取的 C.根从土壤颗粒内部吸取的 D.植物体自身产生的 8.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 )的无机盐。 A.钾 B.氮、硼、铁 C.铁 D.氮、磷、钾 9.植物缺磷时,叶片常出现( ) A.黄色、棕色 B.暗绿色、紫色 C.褐色、焦枯 D.淡棕色、褐色10.含钾的无机盐能够使植物体( ) A.枝叶繁茂 B.茎秆健壮 C.幼苗发育 D.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提早 11.无土栽培是指把植物( ) A.栽培在清水中 B.栽培在土壤溶液中 C.栽培在营养液中 D.全部暴露在空气中 学习反思: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根系是植物的主要功能器官。栽培中的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水等措施都是通过根系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实施来发挥作用的“根深才能叶茂”形象地概括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密切关系。植物根的主要功能有: 1、固定作用 强大的根系可使植株很好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倒伏。 2、吸收功能 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多种营养物质,如矿质元素,各种形态的氮素及少量有机化合物。 3、运输功能 根系将其吸收的水分、养分和其它生理活性物质向地上部运输,同时也接收地上部运送下来的有机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4、改善环境?土壤中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使通气性,透水性变好,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增加,死亡的根系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 形态结构 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随着根尖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向后延伸,新的根毛陆续出现,以代替枯死的根毛,形成新的根毛区,进入新的土壤范围,不断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多数细胞已逐渐停止分裂,有较小的液泡(吸收水分而形成),使细胞体积扩大,并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冠之内,总长为1至2毫米,其最先端部分是没有任何分化的原分生组织,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可以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根尖的细胞数目,因而能使根不断地进行初生生长。其细胞形状为多面体,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当根端向土壤深处生长时,可以起润滑的作用,使根尖较易在土壤中穿越。其外层细胞常遭磨损或解体死亡,而后脱落。但由于其内部的分生区细胞可以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根冠细胞可以陆续得到补充和更替,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和形状。此外根冠细胞

2018-2019七年级生物上第五章第三节吸收作用测试

2018-2019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第三节吸收作用测试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植物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不属于根的生长特性的是() A.向地性B.向水性C.向阳性D.向肥性 2.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①号试管)和蒸馏水(②号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7题)A.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的有无B.实验装置应该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C.1号试管为对照组,2号试管为实验组D.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生活只需要无机盐 3.土地常被誉为植物的“母亲”,因为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 A.水和无机盐B.无机物C.生长素D.水 4.某同学要观察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他应该选取哪个区域进行观察()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5.炎炎烈日下,农田里的秧苗由于缺水而萎蔫,但浇水后时间不长就变得枝叶挺拔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植物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最活跃的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6.某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可能是缺少某种无机盐。为此,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表。从表中判断,该农田缺少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钾的无机C.含磷的无机盐D.无法确定 7.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根吸收来的B.植物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茎内的导管运输到全身各处C.果树开花结果时增加施肥量,为其提供无机盐 D.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铁的无机盐 8.将下列活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的是() A.人口腔上皮细胞B.洋葱内表皮细胞C.草履虫D.衣藻 9.无土栽培的番茄长得好,是由于合理地满足了其生长所需要的() A.多种无机盐B.多种有机物C.水D.二氧化碳 10.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做了如下实验: (1)分别取20ml清水和20ml5%食盐水、20ml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2)取三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静置10分钟。 (3)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埔上中学:汪振财 【理论依据以及教材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如何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落实《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呢?一种较好的思路就是把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真正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掌握营养物质、人体消化系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的指导、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本节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不多,也无难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节不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可以略讲或者干脆让学生课外自己阅读。 但从“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发展,学会健康生活”的教学目标出发,如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从而受益终身,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则意义非常重大。带着这样的想法,过去鸡肋一般的教学内容反而变得非常重要。 本课属于只要学生知道的知识层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也能在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渗透讲解一些学生关心的课外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可以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授课一课时,课后查找资料2到3个课时,反馈一课时。 【学情分析】 初二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课时不紧,而且大部分的初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的时期,对饮食和健康十分关注,乐于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兴趣盎然,并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已经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根的吸收作用

《根的吸收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并能够举出几个例子。 2、知道根的基本功能。 3、培养探究植物的根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植物根的特殊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①图片资料: 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 植物扎根土壤的图片; 小朋友用力拔草的图片;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图片。 ②实物材料: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放大镜、直尺、镊子 等。 2.学生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新鲜的带根的凤仙花两棵、上窄下宽的透明玻璃瓶两 个、中间有孔并且一分为二(为了便于固定放在瓶子里的凤仙花)的瓶盖两个、 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生活问题导入。 1.教师提出生活问题:临沂市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需要从乡村移植大 量的植物幼苗栽入(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 容易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这些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生:使植物的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这样植物就不会枯死,容易存活。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 生:为了使树从根部获得营养。 师: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 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引发学生猜想:根的作用是什么。 同学们都养过花吧?我们在养花的时候需要细心呵护,例如定时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等。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给花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 生:到植物的身体里面去了。 师: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把这些水分、养分吸收到植物身体里面去的呢?生:我认为是根能吸收水分、养分。因为我们浇花时总是把水浇在土壤里,土壤里有的就是“植物的根了”。三、制定方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根的作用。 师:对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脑筋猜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 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根是不是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课前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有带根的凤仙花、上窄下宽的透明酒瓶、盖子、橡皮泥。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设计两种实验方法: ①在瓶子里放上一些水,把带根的凤仙花放进去,用两半盖子卡住凤仙花的茎,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一段时间后看看瓶子里的水有没有下降,如果下降了,就说明根能吸收水分。注意:用橡皮泥把玻璃瓶盖有孔的地方用橡皮泥封好。②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放上凤仙花,另一个瓶子里不放,让这两个瓶子里的水面相平,然后看一看一段时间后会不会还相平。 四、实施探究 (一)学生分组组装实验。指导学生把组装的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结果。(本课分两课时进行,以下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观察根的特点。 老师为学生准备各种植物: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工 具:放大镜、直尺、镊子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对这些植物的根进行观察。 1.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从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观 察。)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总结:植物的根形态各异,小根的数量较多,那么这样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 意义呢? 师出示图片: ①一棵植物的根深深扎在土壤中,狂风吹来,树干依然很值。 ②一个小朋友在用力拔草,身体向后仰了,但依然没有拔出来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展示交流 1、让学生观察根有吸收水分作用的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玻璃瓶的水位会下降。 ②有凤仙花的玻璃瓶和没有凤仙花的玻璃瓶水位不一样。 师总结植物的根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